我们自己亦或是朋友圈,不可避免会看到或者转发一些励志成功学的文章,以求对自己以及亲友进行激励(尤其是长辈,更是如此,鸡汤文轰炸的现象屡见不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XX成功,是因为他做了XXX"
“当你在xx的时候,人家在看图书馆看到凌晨4点的太阳=。=”
那么这些文章,这些激励法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么有用吗?
2009年的研究却提出了一个论点[1],即这种自我激励其实是无效甚至有害的。
研究发现
自我激励对于特定人群(通常来说为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的人)仅有一点微小积极作用的,但是对于那些最需要这种激励的人而言(比如缺乏自信,缺乏动力的人),反而却会产生反作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研究者认为因则跟逆火效应的原理相似,
即积极的自我激励的语句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在通过语言来自我改变,因此,如果这种激励的语句超过了我们自身的接受范围或者底线,那么我们就可能产生反抗,开始拒绝这种信息。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那么让他们重复去说或者听“我/你是个很受人喜爱的人”这类激励话语,反而可能使他们产生反感心理,并且更加深了自己不受欢迎这一观点。
自我比较理论(self-comparison theory)同样阐述了相似的观点,因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在接收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会自动的将接收到的评价与自己对自身的评价进行对比,如果外界评价与自身评价较为相符并且合理,那么便会接受,而当外界评价与自身评价不符时,显而易见,会产生拒绝心理。
比如说一个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长相中等,而周围却有人一直告诉他/她:“你很有魅力,很吸引人。”那么这种语句在这个人看来反而容易成为一种讥讽的而不是鼓励的语句。简单来说,就是过度的激励反而会产生一种逆反思维,古话所说的“过犹不及”就很贴切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另一个在2011年[2]进行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
这个研究发现当我们对未来进行积极美好的幻想或期望时(比如一个月减肥XX斤,要到夏天了,那些年年要喊着减肥的人肯定会对这个现象有切身体会,或是今年要去XX旅游,要完成XX目标),反而会使我们的美梦更难成真。
其中原因则是
这种想象让我们的能量以及斗志显得无足轻重,因为这种积极的幻想让我们身体产生一种成功后的轻松感,而不是为了去获得成功而努力的斗志。
所以,以后当我们看到鸡汤励志文或是电视节目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些文章到底带给了自己什么?明天自己还能不能记住这些文章里的什么内容,这些文章里说的方法论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自己是否真的有决心去学习和实施。但是,在这又出现了一个矛盾点,如果我们自己已经有这种决心和意志力去实施这些计划,那么我们还要这些鸡汤励志文方法论做什么呢,自己早就已经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大步向成功迈进了吧?:)
成功学的作用肉眼可见,即给人激励;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学」不仅难以帮助人成功,还可能将带人走向失败、自责和自我否定...
1、成功学是如何给人们打鸡血的?替代性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
成功学是怎么成为成功学的?
其实很简单,无外乎选取一些被大众熟知、大名鼎鼎的成功人士,然后进行包装,有目的性地把这些人的某些行为和习惯归结为其成功的原因。
也就是告诉你,他们的这些行为和习惯可以让他们成功,如果你们这样做、做到这些,也可以获得他们一样的成功。
这种榜样、示范就涉及到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如果学习者看到了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这种替代性强化将激起人们相应的行为动机。即在成功学的指引下,观察并模仿成功人士的行为,试图实现成功或目标。
上述的被激起的动机与由兴趣所引起的、无需外部诱因和奖惩的内部动机不同。
它是外部动机,是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是所谓的成功学「理论」所激发的模仿结果感兴趣,如成功、如发财。
2、成功学会带来过度夸大的期望,并降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成功学有一些致命点,挑几个说:
比如谈到某位成功人士的成功,着重刻画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凌晨四点起。
比如开口闭口就是「成功可以复制」。
不妨在知乎搜索一下「如何一个月赚三万」、「如何一年赚120万」等问题,你就会发现新世界:原来赚钱可以速成、原来成功可以复制。
成功学往往不是那个成功人士写的,如果是,他也可能只会说大概是运气。是他不想说么?是因为他大概也说不清楚,其中太过复杂,却不是用一个努力就所能概括的。
成功学带来的是过度夸大的期望,这种过高的期望往往不能得到满足。而高期望值与个人实际差距过大被指出会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降低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
3、成功学永立不败之地,引导你内部归因,让你知道什么叫做自责、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成功学主张「成功可以复制」,如果学习成功学的人没有达到同样的成功,失败了,会怎么办呢?当然,成功的可能性近乎为0。
这个时候成功学会告诉你,成功法则不会错,这已经被某成功人士验证有效了。方法我教你了,法则我告诉你了,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那你想想错的是谁?
当然是你这个学习者啦。这就是在引导你进行内部归因(Internal Attribution)。
内部归因,
就是指,个体之所以出现某种行为,其原因与个体自身有关,如人格、态度或个性。它是归因理论中一种类型,与外部归因相对应。
简而言之,它会让你认为你没有成功都怪你自己。
成功学会引导你将导致这结果的原因归于自身,把它的问题都推脱干净,随后你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我不够努力?」、「是不是我不够聪明?」、「是不是我自己没用?」等自责、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想法...对自己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然而本质上这都不是你的错,真正的肇事者却已然洗白。
4、为什么屡屡劝说无效?成功学的忠实拥趸
很多人都知道成功学那么不靠谱,虽然它可以激励人,但坏处也不少,也有很多人告诉他、劝他,那为什么没用?为什么成功学还拥有那么多拥趸呢?
这就是逆火效应(the Backfire Effect)。
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这条原本错误信息的信任。
换言之,即是人们把自己的看法、观点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实。
这个是一个通病,不止是「成功学」拥有,谣言等表示自己也拥有。
> > > > > >
1、推荐关注时而有趣、时而专业的 吳长安;
2、推荐5个收藏夹,有兴趣不妨一观: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