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
利益相关,曾经做了上市公司十年财报。
从财报角度,可以确定的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不造假。
不是因为不敢,而是因为没必要。我经常苦笑,水平多差的会计师,才会去造假。
主要原因是会计准则给了财务人员足够的权限,大部分企业,都能在准则范围内基本可以满足利润调整的需要。
和广大人民群众理解的不同,财务数据这东西,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说支出了一块钱,就做一块钱的账,不做一块钱就是造假。
举个极端理想状态下的栗子:
一家公司买了一辆车,花了24万。
假设没有任何其他收支业务。
这20万怎么入账?
按理说应该列入固定资产,公司可以选择一个折旧年限,10年的话,每年需要摊销2.4万元,每月只需要列入管理费用(折旧费)2000元,公司当月亏损2000元;5年的话,每年需要摊销4.8万元,每月需要折旧4000元,当月亏损4000元(忽略第二月才能计提折旧的会计规定)。
还可以怎么玩?
还可以一次性进入费用,当月亏损24万元。
还可以延迟入账时间,当月不发生任何费用,当月利润为0。
你看,0元,-2000元,-4000元,-240000元,同样的业务,不同的操作手法,得出不同的利润结果。
这只是一笔业务,每个公司有无数笔业务,只要会计师足够聪明,几乎可以实现他想要的任何利润数。
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盈余管理”,就是说的这种调剂利润的手段。
当然了,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得出公司盈余管理大体情况的结论,这也是我的公众号(诗与星空)所做的排雷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
只有极个别的上市公司,实在太差了,盈余管理也不行了,就铤而走险造假。这种代价往往比较大,被发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每年都会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因为财务造假被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