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要求不一样,医药、金融、保险那四大行业喜欢SAS,互联网这样的行业喜欢python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要求上
就拿银行业来说,他们挣的钱都属于“风险投资”,一旦计算结果出现错误了,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而python这种开源工具最大的缺点,就是这些人写出的代码很多并不是很严格的统计分析,计算过程缺少权威性,它的结果并没有很大的严谨性,不符合银行业的要求。
SAS虽然不开源,但是开源了也没什么用,真正搞金融数据统计的没必要去了解算法,你决策树算法弄得再熟悉也不如SAS算法工程师研究的透彻,你只要考虑应用环境、业务环境什么的就足够了。
其实,SAS的构架就是按照情景模式打包为各种模块,像什么BASE、STAT、 ETS、IML这些,耦合度是很高的,给银行业用足够了。而且SAS的全模块都是通过认证的,计算结果在业内的权威性是很高的,这一点对于银行业来说颇为重要。
当然了,跟python比起来,SAS想要做大数据挖掘、文本挖掘之类的技术比较困难,所以很多企业会使用SAS进行抽样处理后再进行建模,然后再使用Python去进行部署落地,并不会用全量样本去跑数据建模,全量样本去跑数据谁也跑不动,而且也会存在噪音和杂质更多的情况。
此外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SAS是传统的统计软件,那些银行基本都用了几十年了,datasets早就存储为sas的形式,所谓先到者吃肉,后来者喝汤,哪怕SAS现在一个模块都得一百万,银行也会买SAS而不是用开源的工具,毕竟人家银行业财大气粗,花点钱买个商业软件根本不是什么事。
退一步讲,就算是小概率事件出错了,银行业还能把锅甩给SAS,我买你的软件、买你的服务,出了问题你就得给我站出来挡着,要不然我的钱不是白花了。
简单总结就是,SAS靠得住,卖得贵但算的准;银行出了事能甩锅,省事又不担责。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