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不是八面玲珑?还真是,她最重要的优点就是谁也不得罪,但是这种八面玲珑正好是她的缺点。
如果一个人对于个人利益过分看重,谁也不愿意得罪,喜欢明哲保身,那么这个人必然显得非常无趣,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交”,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可以为了什么事情奋不顾身,其实是比较招人喜欢的,但是没有明显偏好,会让人无法看清一个人,也就没有好感。
薛蟠从苏州回来给妹妹带了一些礼物,她不喜欢玩,留了点笔墨纸砚,其他的送给贾府里的人,贾家人人有份一个也没有落下,甚至本书最反派的人物赵姨娘都有,因此赵姨娘就开始夸薛宝钗,并损林黛玉
人人都说宝姑娘会行事,很大方,今日看来,果然不错。她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她挨家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搭拉嘴子,她都想到,实在的可敬。若是林姑娘,也罢了么,也没人给她送东西带什么来;即或有人带了来,她只是拣着那有势力、有体面的人头儿跟前才送去,哪里还轮得到我们娘儿们身上呢!可见人会行事,真真露着各别另样的好。
赵姨娘虽然脑子糊涂,但是说得话也算是实话,问题就在于,林黛玉跟你关系又不好,人家为什么要送你东西?在林黛玉看来,只有亲近的人才要送东西,才要表现的对待他们是不一样是亲近的,但是在薛宝钗看来,我对谁都是一个态度,大家都说我的好才行。
薛宝钗对待贾府的人,总体的态度是敬而远之,谁也不得罪,所以王熙凤评价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宁可不说话,绝不说错话。听到红玉,也就是小红和坠儿的聊天,内容不太适合公开,薛宝钗的心理活动是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听到了别人的聊天第一时间想的是,怎么是这个难招惹的人,听到了这种话又被她纠缠上了,得抓紧想办法摆脱!
贾母非常隆重的给薛宝钗过生日,事先找薛宝钗商量喜欢听什么戏文,吃什么果子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喜欢。
本答案下面有个回答说
因为宝钗在讨好贾母方面不过尽一个晚辈的礼貌,你牙口不好我就点烂点的食物,你耳朵不行我就点热闹的戏,你说自己巧我就捧场说你确实很巧,至于多余的,她不想做也没必要做,她和贾母,原不过八竿子才能打着的亲戚,贾母喜欢她不过是多给两个好玩意儿,不喜欢她也妨碍不着什么。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224171/answer/9253478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不是很同意,这句分析好像是说,薛宝钗光知道捡老年人喜欢的东西,但是未考虑贾母的特殊情况,“贾母是不是喜欢老年人喜欢的戏文和果子,其实是有疑问的”但是书里面明明在后面补充“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也就是说,薛宝钗平日里是观察过贾母的喜好的,贾母确实是一个喜欢听热闹戏文,吃甜烂之物的老太太,如果拿整句话里面的前面一句来黑薛宝钗,其实是有问题的。
真正想理解应该是这样解释,其实这种做法虽然符合贾母当时的心意,但是结合日常的其他行为,薛宝钗给贾母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个人没有自我!表现出来的样子是没有灵魂的,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贾母平日里喜欢的,都是一些不那么讲规矩的人,有一点小个性的人,过于四平八稳的人,不讨贾母的喜爱。比如凤辣子,破皮落魄户王熙凤;比如耍个性喜欢撕扇子,也能熬夜补孔雀裘的晴雯,比如小冤家林黛玉。贾母喜欢的人无不是敢爱敢恨的人,遇到事情都可以出头,不怕得罪人,而薛宝钗不是这种人,贾母不太喜欢很正常。
我爸妈,庸医的最高境界。
我爸,南大生物系毕业,正高,研究方向是香烟烟气致癌性,然后每天一包烟。
我妈,上医大公共卫生系毕业,副高,研究方向是各类食品添加剂。目前三高,关键还不肯吃药,看着那高高的血糖,我担心的要死。对了,满满一箱的零食,高油高糖的那种。
家庭2个洁癖我从小生活在无菌中,结果抵抗力很差,经常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2个教授会说看医生吃药没用,叫我多睡觉多喝热水,拉肚子拉干净饿2天就好了。
感觉学医的的确是挺无情的,看生死很淡薄,小时候有点伤心。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