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但真的没法做到,因为受到光学限制。
为了实现你这个想法,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超级主摄,4亿像素——即使10x变焦后还有400万像素;等效16mm超广角摄像头——10x变焦后成为160mm。暂不考虑算力问题。
能否实现呢?以目前人类科技,能,但是即使造出来了,这样的镜头模组也塞不进手机。
一是受镜头体积影响,传感器尺寸无法无限扩大;二是受光线波长影响,单像素尺寸无法无限缩小,更别说成本问题了。
这个是iPhone 11 Pro的后置三摄模组,看起来不算大,对吧。
但这玩意儿,是有厚度的。
从ifixit这张X光图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iPhone 11的摄像模组——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下面都几乎没有其他电路。这也就是它厚度的来源。
那,一个摄像头模组里面有什么呢?一般来说,就是由下图组成,其主要厚度来源,是镜头、图像传感器及对应的线路基板。
在如今的封装技术下,下面的线路基板已经小的不能再小了,苹果很早就用上了倒装工艺用于减少厚度,一般来说,厚度都在1-2mm左右。换句话说,能变化的厚度,主要就是镜头。
镜头可以有多厚呢?
通常来说,常规光学设计下,手机镜头厚度不低于其实际焦距。
我们拿华为Mate 30 Pro举个例子:这款手机主摄实际焦距6mm,等效焦距27mm;超广实际焦距4mm,等效焦距18mm;中焦镜头实际焦距7mm,等效焦距81mm(参数来自exif信息)。
换句话说,这款手机光是摄像模组,最少也得有8mm厚了,加上显示模组厚度,在摄像头区域,厚度超过了9mm。
在实际拆解中,也不难发现,华为为了能把这仨摄像头塞进去,挖空了这部分电路板,摄像模组下面就是屏幕。
关于镜头厚度的知识,先讲到这。
理科生,在经历了残酷的高考以后,都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我们且不讨论粒,光来看看波。
光之所以呈现出不同颜色,是因为波长不同,人眼可见的红色光,波长是780nm,换句话说,就是0.78um。
看到这,泥萌是不是要一句卧槽脱口而出了?0.78um也就比现在的0.8um单像素小一点点。是不是就没法进行下去了?别慌,还能稍微小点。反正啊,根据一堆物理定律,大概还能小到0.6~0.7um,再小,红色光就真的有问题了。
假如我们用0.6um单像素尺寸,来造一个4亿像素的传感器,这个传感器的尺寸是——大约1.15英寸,比索尼RX100的一英寸大一点,比M43系统的传感器小一点。
镜头的实际焦距是——大约7mm。等效系数介于1英寸的2.7倍到m43系统的2倍之间。但如果镜头厚度只有7mm,画质基本就崩了。还是拿Mate 30 Pro为例,其超广摄像头实际厚度大约是7~8mm,而其实际焦距为4mm,即使这样,其超广镜头的画质依然远逊色于主摄。也就是说,这款镜头的厚度大约是13~15mm。
事实上,即使是这个厚度,画质依然崩的很厉害,下面两张图分别是华为Mate 30 Pro超广和普通广角中心部分截图。裁减部分大概相当于4x变焦。
可以看到,超广的画质下降的非常厉害,桥护栏的细节几乎全丢了,而为了显得画质不那么差,华为又拼命加锐,所有的人、树叶,都多了一圈白边。作为对比,主摄就要好得多,但主摄的HDR在遇到运动物体时,合成有问题,出现了重影,导致画质下降的很严重。
而这个问题并不是传感器带来的,而是镜头光学素质不够。
再加上基板厚度+屏幕模组厚度,这款手机最厚的地方大概可以到18mm,或者说,1.8cm。便携性已经受到了极大影响。
Mate 30 Pro为例,那套摄像模组不便宜,汇总了我这边几个渠道的消息,大概是在80~120刀的样子。
但如果是按照我们设想,做出来的,以现代科技做出来的这套模组,价格我粗略盘算了一下,没有300刀下不来。
最关键的限制因素,最高赞已经说了:光学透镜需要一定的厚度。所以,在现有手机形态上,确实几乎不可能做得到。
但是换一个思路,如果放弃手机的超薄形态,也是完全可能放的下的。例如说我以前用过索尼的T系列卡片机,厚度也就20mm左右。而且它还是带了个滑盖的,省掉的话,我估计15mm以内能搞定。现在在用的TG系列三防机,看着不薄,但是它的镜头是内凹的,从镜头算的话,我估计也是1xmm的厚度。
但更大的问题是,有了厚度,也不等于就一定能设计好光路,这个绝对是个技术活,而且需要大量的积淀。所以,指望手机厂商是不现实的。倒不如指望一下相机厂商,出一个内置安卓可装app可发朋友圈的相机?反正不需要很高性能打游戏的那种soc,甚至什么小米手表那种穿戴类的soc可能就够了?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