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红楼梦》中,宝钗是在讨好所有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前曾经见过这么一个说法,说一个聪明人大概率上是一个好人,反之一个坏人大概率上不是因为他坏而是因为他蠢。

这个说法有些极端,当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仔细想想大部分情况下也还是说得通的。

道德规范说白了就是一套长期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准则,是千百年来凝练下来的指导规范。如果无利可图,自然不会有人尊崇它,它也不可能存活到今天。当然时代大变迁导致的新旧道德冲突又是另外的特殊情况。

因此,以红楼梦的薛宝钗而论,竭尽全力结好身边所有接触的人,做一个模范淑女,这本身就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看似讨好所有人,其实最终讨好的其实还是自己。

早年看到一个故事,说战国时代的吴起治兵,与将士同吃同睡,他手下一个士兵腿上长了脓包,吴起就亲自用嘴把脓给士兵吸出来。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伤心的痛哭。有人问这个老妇人,“吴起将军这么爱护您的孩子,你为什么要哭啊?”老妇人说,“早年吴起将军给我的老公吸脓,结果我老公战死了;然后他又给我大儿子吸脓,结果大儿子也战死了;如今他给我这个小儿子吸脓,我的小儿子估计命也不长了。”故事的结尾,吴起那个士兵感念吴起将军的恩德,奋勇杀敌果真战死沙场。

故事的真实性不必太过纠结,战国时代冒用名人来编故事的事情比比皆是。吴起的名声不是特别好,把他描绘成功利极致化代表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政治正确。

但是,故事的内核其实是对的。与人为善就等于是围棋里的伏子,指不定何时就会发生巨大的作用。一个聪明的功利主义者,应该是不会放弃任何机会跟身边的人结善缘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除了功利人是否还应该有些其他的东西呢?

我读《红楼梦》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薛宝钗,并非她不聪明,也并非她不能干,只是不知道为何就觉得她似乎无时不刻不把功利放在第一位。她所说的每句话都滴水不漏,整本书里发脾气的次数屈指可数。一个人一时功利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都功利。若要做到这点,不仅仅要足够聪明看得远,算得清,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心深处永远把功利放在第一位。

对比薛宝钗和林黛玉,我们无妨换个场景,假如是林黛玉跟贾宝玉结婚了,那么薛宝钗会如何?会生病?会自杀?会郁郁而终?实际上当宝玉出家后,薛宝钗的表现可谓是哀而不伤。因此可以想见,如果实现了木石前盟。那么薛宝钗大概会难过一段时间,而后把目标放在了另外一个人身上。

如果还是拿吴起的例子,吴起可以给士兵吸脓,但是却不会让士兵退役,更不会为士兵舍生忘死。同理,薛宝钗可以给所有人都行方便,但是只要涉及她自身利益,自身安危,她也绝对不会挺身而出,舍己为人。与之相反,林黛玉待人虽然看起来有些小性子,可是她却是可以做到“士为知己者死”的。

简而言之,薛宝钗擅长锦上添花,林黛玉能够雪中送炭。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把个人功利放在了什么位置。当然,林黛玉其实也并未真的能帮什么忙,以功利的标准来看,她添得乱可能更多。不过那更多的是由她寄人篱下的身份所决定。

回到问题上来,说薛宝钗所谓的“讨好”所有人,其实不准确,她无非是在经营自己罢了。


user avatar   li-chu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续书又不是原著,我就顺便分析一下

第九十七回 次日,薛姨妈回家将这边的话细细的告诉了宝钗,还说:“我已经应承了。”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

但是,这个并不是宝钗知道和宝玉婚事的时间,而是宝钗知道和宝玉婚事将会怎么操办的时间,这种骗婚的婚事操办方法,宝钗肯定不愿意,但是已经没有她说话的余地了,

宝钗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和宝玉的婚事呢,第八十五回就知道了

这里贾母问道:“正是。你们去看薛姨妈说起这事没有?”王夫人道:“本来就要去看的,因凤丫头为巧姐儿病着,耽搁了两天,今日才去的。这事我们都告诉了,姨妈倒也十分愿意,只说蟠儿这时侯不在家,目今他父亲没了,只得和他商量商量再办。”贾母道:“这也是情理的话。既这么样,大家先别提起,等姨太太那边商量定了再说。”

……

那黛玉留神一看,独不见宝钗,便问道:“宝姐姐可好么?为什么不过来?”薛姨妈道:“他原该来的,只因无人看家,所以不来。”黛玉红着脸微笑道:“姨妈那里又添了大嫂子,怎么倒用宝姐姐看起家来?大约是他怕人多热闹,懒待来罢。我倒怪想他的。”薛姨妈笑道:“难得你惦记他。他也常想你们姊妹们,过一天我叫他来,大家叙叙。”

既然薛姨妈愿意,不可能不告诉宝钗,从来就没有寡妇私自答应女儿婚事,对女儿根本不说一声的道理,所以在林妹妹这个生日的时候,薛宝钗已经知道自己和宝玉的婚事了。

宝钗为啥不来,不好意思见宝玉,因为她已经是要许婚的人了,更不知道怎么面对林黛玉,

然后这一回,正好在宴会上收到薛蟠被判罪的消息,

这下就算宝钗有犹豫,薛家已经彻底完了,夏金桂这个泼妇,也没留下薛蟠一点点骨血,薛蟠被流放,她肯定带着嫁妆回娘家,然后逼和离,一个被流放的罪犯,也不可能执掌族里的事情了,

宝钗嫁给宝玉是唯一的选择,薛姨妈老了还有依靠,和王夫人姐妹作伴,如果嫁给别人是很难把母亲接过来奉养的。

宝钗唯一的牵挂就是母亲,就算嫁给宝玉没什么好结果,但只能跳进去,

第八十七回 她写了一封书信给黛玉,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宝钗对黛玉是歉疚的,如果她有更好的选择,她也不会嫁宝玉,但现在她更没有选择,

唯一能做的,是写一封言辞真挚的书信给林妹妹,盼望林黛玉知道真相的一日,还记得这封书信,不要怨恨自己,

(为啥我着重提这个,因为我觉得宝钗的书信,和黛玉的回歌都太有文采了,尤其是那一句“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语义双关,不是高鹗能写的出来的,应该是曹公的原文,

就像某个评价说的,你看宝玉见北静王,高鹗写的跟老大爷串门一样,再看宝玉贾兰贾环第九十四回做海棠诗做的什么烂诗,因为高鹗根本没那个文采。

宝钗说“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这意思再明确也没有,宝钗为什么说何去何从,因为她知道婚事了,你让我何去何从,你让我能怎么样呢?

“失我故欢”指的是林黛玉,这件婚事一揭露,林黛玉永远不可能成为她的朋友了。所以“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宝钗告诉林妹妹,和你的友谊破裂,将是我的永伤。

然而黛玉根本不知道宝钗是什么意思,做了四阙曲子回歌,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这句太绝了,焉字双关,一个意思是你和我的心啊相投,一个意思是你和我的心啊怎么能相投。

最后一句,“素心如何天上月!”简直和“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一个性质,写出诗人宁为玉碎的高迈。你看高鹗笔下黛玉的哭啼啼哪有这种风流态度?宝钗书信这种古人高士的楚辞味道也不是他能写出来的)


所以第八十五回就知道的婚事,知道自己只能瞒着生平最欣赏的林妹妹,你说她九十七回被加个骗婚还能有什么心理波澜?都麻木了。

千红一哭,只剩麻木。


(注:如果这封书信和回歌是曹公真笔,曹雪芹的剧情,确实有是宝钗知道婚事后,和黛玉的寄信对答,但是贾母那么疼爱黛玉,撮合宝黛的态度不可能立即变化,只可能是上面有变动,林黛玉可能另许他人,贾家没办法推辞,

而林黛玉最后一句 素心如何天上月,可能是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呐喊,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人生如轻尘,幻想置身天上人间,这简直是决绝的离世之意,说是死前绝笔都符合。)




  

相关话题

  《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到底犯了什么罪,导致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抄检大观园为什么独独只有薛宝钗搬出去了呢? 
  宣扬87版《红楼梦》美化宝钗的人,除了不喜欢薛宝钗还有什么心态? 
  宝钗到底是“热”是”冷”? 
  入宫的元春到底怎么死的?是被谁害死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都和谁有过非同一般的暧昧关系? 
  司棋大闹厨房后会受到惩罚吗? 
  《红楼梦》中,薛宝钗对林黛玉好究竟是不是真心的? 
  薛宝钗为什么会害怕小红(林红玉)?觉得小红头等刁钻古怪? 
  宝玉在遭贾政鞭笞卧病在床时,让晴雯送给黛玉两条半新不旧的帕子。这段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前一个讨论
如果岳不群出手杀了余沧海和木高峰,再暗示林平之自己想要辟邪剑谱,是否可行?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庆余年》中沈重的妹妹?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