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北方大旱,云南大旱;下半年南方大旱。
放在古代的话,今冬的史书上是会记载“大饥”甚至“人相食”的。
雨下的太少,很多地区地表以下20厘米的土层也出现严重缺水,对于植物来说非常不利。
在中国气象局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说,从气象角度来讲,今年干旱日数是历史上同期第四多,面积在南方地区也是历史同期第二大。综合来讲,今年的干旱还是比较严重的,可以说是最近40年以来比较严重的干旱。
这是今年10月底的赣江,鄱阳湖的主要供水河流。
7月下旬至10月底,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地气温偏高1~2℃,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高温少雨导致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先后出现农业干旱。灌溉条件较差地区的晚稻出现萎蔫、卡穗、结实率下降等状况,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下降,也不利于蔬菜播种、油菜播种育苗等秋种工作。10月中下旬,湖北、湖南等地出现明显降水,旱情缓解,但江西、安徽等地农业干旱持续。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伏秋连旱导致土壤湿度持续下降,植被生态变差。
8月至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较近5年同期明显下降,江西大部、湖南中东部、福建西部及湖北东部等地植被覆盖度减少1%~3%,部分地区减少幅度超过3%,植被生态质量也较近5年同期明显偏差。
7月下旬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具体发生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湖南地区东部和南部,以及江西大部、福建西北部。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只有50-200毫米,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8成。江西的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
至于干旱的原因,叶殿秀指出,降水少肯定是主要原因,5个省的累计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4少。5省区域平均气温也是1961年以来同期的第三高。100多天的时间里,降水长时间偏少,气温又偏高,这是导致南方地区严重干旱的气候原因。
具体到鄱阳湖这一个小地方,它是2019年中国大旱的一个特殊的缩影。
它地处下半年以来干旱区域的最严重的地区,江西,流域覆盖了整个江西省。
既然整个江西从7月底以来都没怎么下过雨,鄱阳湖自然不会有水。
今年7月下半月以来,我省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无雨日数、降水量等数据均创历史纪录。根据预测,未来30天,我省降水略偏少,气温偏高,全省干旱仍将持续。
它特殊的另一个层面,在于三峡清水下泄引起的长江河道加深,长江水变得不容易进入鄱阳湖。这加剧了鄱阳湖近年来的缺水。
鄱阳湖是一个通江湖泊,长江水与湖水存在频繁的交换。在三峡修建以后,清水下泄掘深了长江河床,使得江湖关系发生重大改变,江水对湖水的顶托能力下降、江水进入湖泊的能力下降——这些都有大量的论文文献可以说明,我就懒得举例了。
第三层面,就是枯水期的影响。
鄱阳湖历来就是洪时一片枯时一线的特殊湖泊,它的湖水很浅,湖底大部分实际上是几大入湖河流的三角洲。
于是,一条导致今年鄱阳湖严重缺水的逻辑线就很清晰了:
首先,它本来冬天就缺水,从一片湖变成一线湖;
然后,三峡建成以后加剧了它枯水期的缺水,我觉得这一点不需要过多展开吧,随便搜搜就能找到。
第三,是今年这场40年来最大的干旱,让它在三峡以后的枯水期新常态基础上,更加干旱。
最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
西北小小的变暖变湿一点,疏勒河尾闾开始有水,媒体大报特报了好些天。
而今年我国东部的严重干旱,你可曾见过什么新闻?见过几条新闻?
有些人只看见缺乏农业基础的西北有点变湿就欢呼雀跃,
却没看见农田核心区严重干旱带来的“大饥人相食”。
还好现在不是古代,不会出现“大饥人相食”。
不过今年的南丰蜜桔只怕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