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多图预警!
在1978年Rust建立的河流分类理论中,根据弯度和分岔度两个参数比值的变化,将河流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虽说还有很多其他学者根据其他参数建立了不同的河流分类标准,但Rust的这套理论可以说是最经典的,也是最广为应用的一套分类方案。后继学者的分类,往往跳不出这几大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坡度,一些学者的河流分类方案中考虑了这一参数的变化。如Rosgen于96年建立的分类:
在此分类中,Aa+、A、B可算作平直河或平直河向曲流河的过渡;D和DA是多河道型,D是辫状河,DA是网状河。E是典型的曲流河。
Q1:它们分别长啥样?
曲流河:
辫状河:
平直河和网状河在自然界中并不太常见
图中,1是平直河,4是网状河。
四种类型的河流除了有各不相同的外观外,更具有各具风格的地质特征,后者实际上才是人们对河流进行分类的根本原因,但这里不展开。
还有一点很重要:河流虽然被人为分为了四类,但实际上各个类型之间的变化并不截然。很多河流会表现出过渡的状态,如下图有曲流河外形的辫状河。
看了这么多图,一个实际的问题出现了:这些不同类型的河流都出现在哪里?
一般来说,河流上游多发育辫状河;中下游以曲流河为主;网状河也发育于下游地区。山区河流常为辫状河,有时也可能具有曲流的外形。
Q2:题主发的是什么河?
题主的四张图里,最后一个是十分典型的曲流河。我就不发图了。
前三张,主要是辫状河。但其实,说是河流还有点牵强,我们一般管它叫冲积扇上的辫状水道。
冲积扇,是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处常见的一种地貌,它是由间歇洪水携带大量泥砂冲出山谷后堆积而成的地貌。
冲积扇是一类在常见的地貌,根据所处环境干湿环境的不同有所不同。在干旱区冲积扇的表面,山谷里流出的洪流随着坡度的快速降低,形成大量蜿蜒的辫状水道,最终汇聚到扇体前方的河流或者平原上去。题主这里特指的我国西北地区,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干旱区的冲积扇。
下面用两张图回答题主:
箭头表示坡降及水流方向。
++++++++++++++++++++++++++++++++++
湿润地区的冲积扇是什么样子的?我用谷歌地球在北京周边胡乱找了两个:
湿地扇的环境一般来说适宜人类生活,所以受改造很大,难以恢复原始面貌。辫状水道可以看出来,但又介于辫状水道和曲流河之间的过渡特征,想来与湿润地区降水充沛,常年水量大有关。上图第二个是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和涞水县之间的一个冲积扇,此地位于太行山前,是山地与平原的交接部位,为冲积扇的发育环境。
这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的一个图,显示的是湿润环境下山前连片冲积扇落在人类手里以后的惨状。
Q3:为什么这里说是辫状水道而不说是辫状河?
辫状强调的是外观,水道与河的区别在于规模。冲积扇的辫状水道并不都是常年有水,而只是在洪水发生时冲过那么一次。辫状河则不然,它的规模较大,常年流水。
题主发的图片中,既包含间歇性有水的辫状水道,也包括常年流水的辫状河。反正都是辫状的就是了。
Q4:真的与上下游没什么关系吗?
其实还是有关系的。题主发的所有的图,一概都是距离山区很近的所谓近物源环境产物,尤其是那些冲积扇,这基本被视作紧邻物源区的产物。而其中一些规模稍大的辫状河,则是距离物源区有一定距离后的河流。
放一张克里雅河。
------------------
最后总结一下:
1.题主所发的图,实际上是两种典型河流的代表:辫状河与曲流河。
2.如果更精确一些,应为山前冲积扇群上的辫状水道群+辫状河 vs 湖北境内长江中游的典型曲流河。
3.题主并没有意识到,他选取的几张图有着本质的不同:西北的几张,都是选取了山前环境,这里是河流的上游,发育山涧河流和冲积扇环境;后面的南方那张图,选取的是长江湖北荆江段从荆州至监利的河段,是典型的河流中游环境,发育典型的曲流河及相关地貌。虽然气候的干湿度与与距离山区的距离都会影响河道、扇体的形态,但本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我认为还是与山区的距离
@梁承弘最后,美图镇楼:
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一带的山前冲积扇群及辫状水道群。摄影/田捷砚
新疆哈密地区的黑戈壁及辫状水道留下的黄色印记。摄影/赵承安
祁连山前连片冲积扇群+辫状水道群。摄影/王琛
reference:
a.文中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b.也有引自教学课件的
c.《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引自单之蔷先生的文章:
我们生活在冲积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