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结论,我并不认为兴趣可以真正战胜996。即使刚毕业前几年可以,三十岁后也很难持续。
真实的工作场景会比问题本身复杂得多。
有一句话说怎么毁掉一个兴趣,就是把它变成你的工作。
其实能喜欢且适合工作本身的主要内容已经非常棒了。大多数情况下,工作的大部分并不只是我们感兴趣、喜欢的部分。别忘了还有那些无休止的会议和报表、跟同事和跨部门的复杂协作沟通、不一定欣赏支持你的老板、不一定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辛苦后不一定得到对应回报的不公平的升职加薪机会。
跟很多996甚至更夸张工作时长的职场人士有交流。真的是有效工作时间和高度产出内容的部分需要占用每周至少12小时乘以6天吗?
好像并不全是。
当然确实有很多人是非常努力拼命饱和工作的。但同时别忘了也有很多人工作效率不错,干完活都不敢走,只是因为老板和同事们都没走。
无休止低效的会议、内部的撕扯争夺、不被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对待,这些事情不一定让身体多辛苦,但是一定会让你心累。
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使命和任务。
刚毕业前几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要完成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为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基础以及行业经验。
这个时候挑三拣四一定要求钱多事少离家近,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讲,都是不太现实的。
然而人到中年,三四十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父母也都逐渐变老,孩子和家人也需要陪伴。
还每天不着家的努力工作。辛苦回到家心累的话都不想说,孩子和伴侣都已经睡着。第二天一早又要出门工作。
那赚钱和工作到底为了什么?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只是为了工作。
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于我而言,于我现在的人生阶段而言,工作生活的平衡很重要,至少比刚毕业那会儿重要得多。
如果是三十岁之前,我真正感兴趣的工作让我996,我会坚持。
如果是现在,再感兴趣的工作让我总是996,我也得照顾我老婆和家庭呀。
用人单位实行 996 是否违反劳动法?是。
那么这个问题可否变成:如果感兴趣的工作方式是违法的,我该不该说再见?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当然啦,为了应对特殊工作需要,劳动法四十一条也允许公司在有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延长劳动时间(当然也要支付加班费: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有的工作对社会有重要意义,有的时候需要劳动者作出奉献,因此法律还有特殊规定,但这也更多是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那么请问:
1、实行 996 的公司,遵守劳动法吗?
2、实行 996 的公司,既然延长工作时间了,与劳动者协商了吗?延长的时间超过三小时了吗?
3、每日延长时间超过三小时的公司,是因为自然灾害、事故等,为了公众利益做此决定的吗?
-
也许会有人说,我自愿接受这种工作安排,凭什么告诉我「应该」怎么样?
的确,拒绝 996 不是一个人的义务,但这是一件对你的同事、朋友、同龄人有利的事情。我们套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失业大军」的一个论述:存在常备的失业人口,这部分失业人口愿意为了就业接受更低的薪酬,与正在就业的群体发生竞争,导致工资不断在竞争中压低。类似地,愿意接受 996 的群体,也在和其他的劳动者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导致工作时间在竞争中不断被延长。
原来,大家都是工作八小时。后来,有的人表示: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我愿意加班。
他们以为在追求着个人兴趣的实现,殊不知,这是在阻碍他人过理想的、符合法律要求的生活。
不要误导读者,对方生气的不是你买三万多,而是你买了又回去换三万多,而且还是这么个理由。你上来就买三万的,保证没事。
我不同意你说的双方都有错,就买东西这个过程,你告诉我男方错在哪里?不是你喜欢才买的吗?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