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华伦斯坦可不可以算得上德国的岳飞? 第1页

  

user avatar   fu-you-de-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岳飞不是角厮罗的吐蕃臣民,而是河北汉人。

岳飞不是军阀,他手下的岳家军军官来自朝廷调配、军饷80%来自朝廷并且由朝廷文官核发。

岳飞的目标不是在荆湖夺取广大的私人领地,而是“精忠报国”。

岳飞没有在“胜利前夜”勾结西夏国王,允诺让西夏王做大宋皇帝,而是北伐几乎收复河南并且将其奉还国家版图。

华伦斯坦是捷克人和新教徒,背叛了捷克人和新教,投向残忍偏狭的神罗皇帝。

华伦斯坦是彻头彻尾的军阀,手下是被神罗皇帝雇佣的私兵。

华伦斯坦的目的是扩大私人领地裂土称王。

华伦斯坦在吕岑失败,之后也只是跟新教军队僵持,在僵持期间他割据自雄不再积极作战,完全谈不上本来可以取得的胜利前夜。

华伦斯坦试图在和谈中捧法王做皇帝,换取割据一公国之位,因此招来杀身之祸,结果死后被法王所不齿。

我认为,即便题主的价值观和一般中国人不同,也没有必要把这两个完全没有共同点的人相提比论吧?不知道有何意义了。


user avatar   yuan-hua-6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劣质离谱问题的题目倒是很容易回答:不是,因为两者并不在相同的社会,也不在相同的国家,时间上更是差着好几百年。

但是,我浏览整个问题下的高论之后,发现知乎上是否了解华伦斯坦的人太少些,自以为是的答主太多了些?

特别是那些三言两语概括(都称不上是概括,顶多算是以谈资,印象胡诌)华伦斯坦草率回答这个问题的答主特别展现出一种无知傲慢的情绪。

题主提起华伦斯坦在“国家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我们不妨比评一下两人的早年行迹和他们是怎样“挺身而出”的。

——

作为三十年战争中关注度可能仅次于古斯塔夫二世的历史人物,华伦斯坦的早期生活迄今都充满了谜团,不过,华伦斯坦很幸运地因为当时星相学的发达,因此为当时的小册子作者和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不少八卦材料——譬如他享受了和中国古代帝王降生时差不多的待遇,甚至还要更唬人些,在他出生之前“波西米亚上空出现了神秘的隆隆声和哀号声”,甚至出现了外太空行星合相的奇观,他出生那天更是了不得,据说他出生的那天,星象和英国伊丽莎白诞生时的天象相似——当然,对这些东西大做文章实际上颇无兴味,毕竟地球上无论哪个人出生,行星都会按照他们各自的轨道运行。[1]

关于华伦斯坦的家世和父母,华伦斯坦家族本身是个大家族,而华伦斯坦的家庭在当时只是这个大家族一个细小的分支(父母双方都属于显赫贵族家庭的小分支),有人认为他的父亲是日耳曼人而母亲是斯拉夫人,这让华伦斯坦是德国人还是捷克人的问题经常被争论不休[2],不过有必要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如今是2021年,争论民族和血统问题虽然有趣,但是以此评判一个人的一生未免太过过时而且小气。

华伦斯坦的童年传说基本不值一提,他的家庭教育自然是新教的,甚至有详细的说法认为是福音派,不过和中国网络上常常流行的刻板印象梗不同,华伦斯坦对于宗教问题的态度十分宽容,他的将领的宗教信仰覆盖了当时欧洲流行的任何一种基督教流派,他本人更是坚决公开反对《归还教产敕令》,并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第一次被皇帝解职,下课在家做了一年帝国诸侯和波西米亚大地主后,在情况远比之前困难的1632年,他的态度也未曾改变,而且他的态度无论是出于功利的还是信仰如此,他坚持帝国内部的宗教自由;

华伦斯坦九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两年后,父亲也去世了,然后他由母亲的姐夫抚养长大,他继承了父亲在易北河的财产,家里有92户领民,这使他跻身于波西米亚小贵族的行列。他 "身材高大、苗条、瘦削,几乎永远挂着忧郁的表情",他通过朴素的黑色服装和保持向后梳的黑色短发强调了他阴郁的外表。所有同时代的人都证明了他那富有穿透力的目光和冷峻、不苟言笑的表情。[3]

在他的青年时代,他和当时所有差不多家境的年轻人一样去上了大学,他曾因为士兵称呼他为加尔文主义流氓和对方大打出手,而他作为当时的“酒肉大学生”,在当时全无学风的大学带着朋友们砸了教授的门窗,然后大声吼叫我明天还来,后来在一次社会青年间的斗殴后,华伦斯坦率领学生用武器对抗当地民兵,最后还打伤了他的仆人,这种举动当然最后让他被开除了,不过因为家里的关系,他好歹没坐牢。[4]随后他开始了自己长达几年的游学,主要是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因为缺乏细节,有些说法认为他最远跑到了英国,在意大利他还学会了流利的意大利语,期间他也结识了当时的不少出名人物,特别是接触到了占星术,这个华伦斯坦生涯中的一大八卦。[5]

相对来说,岳飞的早年生涯[6]虽说没有华伦斯坦这样有富裕的细节,但是可以说也因为传说而相当“丰富多彩”,传闻生于河南汤阴的岳飞出生时院落上有大鸟飞过,后来清代小说干脆绘声绘色的描写了一段神仙们派大鹏鸟降世的段子:

“玉帝遂命赤须龙下界,降生于北地女真国黄龙府内,使他后来侵犯中原,搅乱宋室江山,使万民受兵革之灾,岂不可惨!”二童道:“师父,今日就是这赤须龙下界么?”老祖道:“非也!此乃我佛如来恐赤须龙无人降伏,故遣大鹏鸟下界,保全宋室江山,以满一十八帝年数。”[7]

岳飞的孙子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进行的传说化修饰不遑多让,编出了因为黄河决口,岳飞母亲姚氏抱着岳飞生生坐在大缸里进行了一次漂流,被王曾瑜嘲讽道这“无非就是天生贵人的宣传。” 岳飞“面大而方,广额疏眉,两颊甚丰,目圆鼻尖,自口以下,重颐甚长,无髭须。”性格沉毅,沉鸷,沉厚寡言,给人一种朴实刚健,沉着踏实的印象。岳飞之父岳和“有瘠田数百亩”,岳飞出生后家境日益贫困,岳飞年龄稍大就出外给人做佃农,他的教育则是自小聆听岳和的家庭教育和长大后在农闲时在村里的冬学学习一些“村书”建立起来的,而岳飞的父亲岳和在岳飞20岁时去世,在此期间,因为自小“雄勇绝人”, 并和别人学习,能开几百斤硬弓,善于使枪,“一县无敌”,曾经在保卫韩家地主庄园的战斗中一箭射杀贼首张超,后来宣和四年从军入伍,开始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看到这里,题主是否觉得两人起点的差距可谓甚大?岳飞的家庭似乎还称得上比较圆满,父母都是岳飞成年后去世的,而华伦斯坦在还是小学生的年纪就已经丧亲,岳飞从小武艺超群,臂力强大,精通武功,沉厚寡言,但和当地韩家地主子弟似乎都混得开,华伦斯坦则“苗条、瘦削,几乎永远挂着忧郁的表情”,当然,两人最大的不同是,如果华伦斯坦和岳飞身处一地而又是同年龄,青年华伦斯坦大概因为常年在外上学而见不到佃农岳飞几次,而岳和家则是华伦斯坦家92+1户领民中因儿子岳飞武艺高强而小有名气的一户人家。

至于两人如何“挺身而出”,我再对青年时二人面对“国家存亡”时的行迹进行简略的说明,虽然帝国立场的叙述者倾向于把费迪南德二世即位时的情况描写的无比凶险:“他在叛乱和战争时期继承了马提亚斯皇帝的位置。一度他只拥有维也纳城,并几乎失去了它。尽管有敌人的种种阴谋对付他,他还是来到了法兰克福,在那里被选举并加冕为皇帝。他在帝国和匈牙利的敌人无法将他打倒,因为他对上帝有信心…”[8]这种有点肉麻的吹捧将奥地利形容为只具有维也纳城,虽说略显夸张,但是帝国的兵力最初确实少得有些令人发指——皇帝竟难以筹集6000名兵力!骑兵团仅有两个!在叛军领袖图恩兵临维也纳城下时,皇帝对区区500名增援维也纳的骑兵感恩戴德,赋予了他们一团独特的特权直到奥地利帝国本身不复存在。[9]——和北宋末年各地尚存的数十万宋军相比,马蒂亚斯皇帝的那点兵力显得太过寒酸。

但是毫无疑问,靖康之耻时的北宋朝廷,比1618年的帝国面临着更加凶险灰暗的命运。而在这命运的时刻,华伦斯坦在他遗孀的摩拉维亚庄园过着长土耳其战争作为上校退役后处变不惊的领主生活,从行为上看不出任何一点野心。

波西米亚叛乱并不是一次有着深谋远虑的民众起义,更加贴近事件本质的说法不如说是一些自命代表民众基础的贵族有一定预谋的阴谋政变,但谈起具体叛乱的实施,实际上和金载圭枪杀朴正熙后的草率行动不分上下,把皇帝的大员丢出窗外的人没有一个算得上是平民,而且倘若真是想象中新教民众汹汹而起,手持草叉火把包围大楼的情形,恐怕被丢到楼下的这几个倒霉蛋难逃被草叉戳个透心凉的命运,实际上这三个倒霉蛋全都活了下来,有一个当天晚上就趁着夜色逃离了布拉格。[10]

在这个谋划和执行都相当“简洁”,效果却如同平地惊雷的叛乱开始后,叛乱分子开始扩张他们的军事实力,进行大规模征兵和袭击没有加入叛乱(或忠于皇帝)的城市,其火种迅速流窜到摩拉维亚。

此时,摩拉维亚官方的立场是派遣代表进行调停,和其他波西米亚王国属地一样,他们很难对这戏剧性的激变有着多大的热情,但是考虑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和任何权力真空期时有自主权的地方势力一样,他们首先决定观望局势,自保为上,他们在1618年夏天动员了他们的2000名骑兵和3000名步兵,后者由华伦斯坦指挥,他长期担任摩拉维亚的上校。他不仅是当时摩拉维亚的大领主,且具有难得的军事经验,不过对于华伦斯坦的立场基本没有什么疑问,他早已转变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长期作为马蒂亚斯皇帝的随行人员效力帝国,最近才代表斐迪南在格拉迪斯卡服役归来,尽管摩拉维亚贵族们主要是新教徒,但摩拉维亚的大多数主要政府职位还是由天主教徒担任,包括指挥部队的三名上校中的两名。可以说是地方的重要实权领导。[11]

在波西米亚出生的华伦斯坦为何会成为叛乱的坚定反对者呢?——许多论者常常以此不公道的苛责他是“波奸”,叛徒等,这种观点是基于一种不合时宜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概念——在二百年后发展起来的,在17世纪初并不适用,当时的忠诚和义务仍然是幸存的封建意义上的个人,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更何况华伦斯坦早就卖掉,放弃了他在波西米亚的头衔和产业,成了莫拉维亚的的领主、地主和上校,他对波西米亚不负有任何法律或道德责任。即使在摩拉维亚也是如此,因为领主既不是国家,也不是政府,更上升不到民族,三者的首脑是作为边缘人的皇帝,从宪法上讲,忠诚最终是属于他的。在三十年战争中,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相互冲突的忠诚,特别是在他们的宗教和宪法义务之间,但华伦斯坦没有这样的困难,因为对他来说,这些忠诚指向同一个方向,就像他之前选择为哈布斯堡服务一样,而他的个人观点也是忠于宪法。封建地主和高级军官往往是既定权威的支持者,反对叛乱,华伦斯坦也不例外。因此,他必然会拒绝参与波西米亚的叛乱,并站在哈布斯堡的合法地位一边。因此,华伦斯坦作为摩拉维亚上校的忠诚,取决于摩拉维亚对皇帝的忠诚,目前摩拉维亚因为内部分裂而倾向于置身于冲突之外,只要他们不与皇帝决裂,华伦斯坦就能够接受这种立场,但是无论是出于对守护自己财产的需要还是为了可能的叛逆留后手,华伦斯坦筹资组建了一个甲骑兵团,并得到了帝国上校的临时任命,甚至还向皇帝放贷(此时的帝国高层穷得叮当响,而且正处于内部斗争中),他还想方设法至少接济了一些走投无路的帝国兵将,而遭到了波西米亚人的投诉。

由于无法忍受摩拉维亚保持中立,图恩在1619年4月18日带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入侵(约有9000人),解决了摩拉维亚的中立问题。他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事实上,新教贵族们更愿意加入波希米亚人。以列支敦士登和迪特里希施泰因为首的大多数天主教徒也是默许的,其动机部分是为了挽救他们的财产,部分是由于帝国在秋季的军事表现不佳而导致的失败情绪。华伦斯坦没有因为情势剧变改变自己的立场,4月30日,华伦斯坦试图带着忠诚度不高的步兵离开摩拉维亚,他带着一个连和带着其他九个连的少校对峙起来,这名军官估计是对他的命令提出了异议,华伦斯坦看到除非兵变被镇压,否则他就完了,于是拔剑将他当场杀死,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对不起串台了;哗变被果断的镇压下去。当天晚上,他收缴了奥尔姆茨等级议会中的大量现金,以及大量的军火和补给品,抛下了不愿意同走的摩拉维亚步兵后,他和他的车队连夜向南越过国境,到达了维也纳。

他的戏剧性表演在帝国宫廷私下里很受欢迎,他还觐见了斐迪南皇帝本人(马蒂亚斯在六周前去世),但在外交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摩拉维亚的局势仍不稳定,尽管每个人都能看到事情的发展,但摩拉维亚还没有发生与皇帝的正式冲突,因此没有法律依据没收国库资金。在一毛不剩的帝国政府中意见不一--那是一笔很大的钱--但最后决定必须归还。叛军没有那么犹豫,华伦斯坦被迅速被缺席判处流放,他在摩拉维亚的所有资产都被没收了。结局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发展。但我必须说这次戏剧性的教科书水平的控场演出很可能是华伦斯坦的早年生涯中最有英雄气概的一幕。[12]

相比之下,在靖康之耻时,24岁的青年岳飞作为当时数十万普通宋军中的一员,远远没有波西米亚叛乱爆发时35岁的中年精英华伦斯坦这样高的地位和那么宽广的平台,他也很难说有什么特别的信仰,族群归属认同上的冲突和选择对谁效忠的痛苦,对于年轻的岳飞来说,可能“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天崩地裂的靖康二年间,成了岳飞的信仰和追求,不过具体到岳飞的真实行迹上,由于民间传说丰富,岳飞后人给岳飞加戏,原始材料缺乏等因素,我们对此时的岳飞也是知之甚少,有必要说明的是岳飞比华伦斯坦早五百年,因此可靠资料比较少是很正常的情况,可以确定的是岳飞在靖康年到建炎早期这段时间里,已经因战功和个人勇武敢战,在军中有“敢死名”,曾率领小股骑兵到黄河渡口进行武装侦察,并且作为宗泽大军中的低级将校颇有战功,但仅是随着平庸的大将四处奔走而已,仅参与了一件大事,护卫康王赵构奔南京登基。随后,他勇敢地向赵构上书,劝诫他振奋精神,不要继续南迁了,要克复中原,恢复失地,当然作为低级武官的他人微言轻,这份精神可嘉但客观上对决策没啥影响的奏书成了他个人命运的一大重要事件,因为斥责朝中大僚而遭受惩罚的岳飞直到数年后对此事还有阴影,自谓“偶幸逃死,实出圣造。”被罢斥的岳飞又为抗金投奔张所,二人相谈甚欢,岳飞谈吐间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使张所决心重用岳飞,但没过多久,张所因被朝中政治斗争影响而被波及罢官,而在张所又惨遭罢斥之后,岳飞作为他的属下继承了他的志向和军事任务,岳飞终于开始独立领导一支稍具规模的军事力量了。

两人在国家发生重大变故时的行迹,在此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欧洲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文化冲突,政府体系和外交情况的复杂性,华伦斯坦面对的政治局势和外交动向都极为复杂,他本人也是摩拉维亚的大人物,与底层行伍出身,面对金军和各地盗匪的压力,随军长期辗转各地的岳飞的境遇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华伦斯坦在当时至少不至于缺钱,不需要靠着官家有一搭没一搭的饷钱才能在军队里吃饱饭)

有关答主这个问题,我尽量把容易补正的事实错误,进行了一些纠偏,因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岂不是应该仔细对比两人历史中的各个部分?这实在是太大的工作量了。因为此二人实在是难以类比,不如说,强行比对的结果确实是牛头不对马嘴。

但我个人以为,本答案下诸多答主的高论,倒是证明了这种糊涂问题下也只好以诸多胡话,谬论,非事实的虚拟创作来回答,牛头马嘴,真可谓是一对绝妙的组合。

参考

  1. ^ W. Francis, WALLENSTEIN Soldier under Saturn p35
  2. ^ Mann, Wallenstein his life narrated p10; W. Francis, p38 ; Geoff Mortimer,Wallenstein The Enigma of the Thirty Years War p6
  3. ^ 中信出版社 彼得·威尔逊 三十年战争史 p373;Mann, p23; Mortimer, p8
  4. ^ ; W. Francis, p50-55
  5. ^ 华伦斯坦极为沉迷占星术是华伦斯坦的政敌和后世作家们一齐创作的一大历史神话
  6. ^ 有关岳飞的内容主要据邓广铭《岳飞传》和王曾瑜《岳飞与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写出
  7. ^ 《说岳》第一回 天遣赤须龙下界 佛谪金翅鸟降凡
  8. ^ Carafa, p260–1
  9. ^ VLADIMIR.BRNARDIC, Imperial Armies of the Thirty Years' War volume 1-2 p4, p13
  10. ^ 更多内容请参考 Mortimer, The Origins of the Thirty Years War and the Revolt in Bohemia, 1618 p140-143
  11. ^ Mortimer, p23
  12. ^ Mortimer, p24-29; Mann, p123-127

user avatar   gu-si-ta-f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岳飞和三十年战争里的瓦伦斯坦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如果硬要说相似的话,也至多是类似那位“莱茵河畔的瓦伦斯坦”——萨克森平民出身的格奈泽瑙伯爵。

为了制服被欺骗的人民和封住替人民说话的人的嘴,反动势力在德意志和全欧洲建立了警察统治,这种统治甚至在过去专制暴君统治下都不多见。对所有主张德意志统一的人进行残酷镇压的时期开始了。从此,反动派的怒火喷向主张国家统一最力的教授、大学生和各个大学,甚至喷向那些在把欧洲从拿破仑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事业中出过气力,建树功勋的人。从此,凡是有德意志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的人,一律被认为是人民的诱骗者,一个“追查煽动者”的时期开始了。
甚至施泰因都背上了与反对王室的密党和阴谋有关系的嫌疑。他退出政治生活,从事科学研究。布吕歇尔也因受恶意中伤而辞职。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被免去教授职务,并被送上法庭,遭到叛国犯的待遇。在科隆的素食节前夕,人们高举着他的模拟像游行。
格奈泽瑙和他的朋友们也背上了从事“革命活动”的嫌疑。据博因说,各国君主在巴黎停留的最后几天,沙皇就曾对他的将领们透露说,真不知道他是否还有一天必须援助普鲁士国王对付他自己的军队。巴黎和约缔结后,亚历山大当起了东欧的宪兵,同在西欧的宪兵梅特涅东呼西应,沆瀣一气。梅特涅在解放战争期间也不止一次地表示过他对普鲁士新军的种种恶感。他认为,军队是统治者手中的器械,是必须盲目服从的工具。但是,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却号召每个战士发挥其政治觉悟。普鲁士力置的唯一基础就在于全体民众直接参加战争。假如普鲁士也和欧洲其他各国一样,只能从本国民众中征召那样一点士兵,假如格奈泽瑙和布吕歇尔指挥对拿破仑作战也象施瓦岑贝格那样,没有国内的同情和支持,没有神圣解放战争的怒火,那么,拿破仑恐怕不会送祥迅速地彻底崩溃。但是,在梅特涅所建立的“神圣同盟”中具有独立思想的军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他们是“革命家”,是“雅各宾党人”。
梅特涅曾经说过:“愿上帝保佑我,象战胜世界的侵略者那样去粉碎德意志的革命。”对他来说,德意志的革命就是德意志的爱国者——吕措夫志愿军团,以及1815年创立的那些高举黑红黄三色旗帜的大学生协会、各大学的进步教授和一切时常谈论自由或德意志的人。
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警察密探监视着在科布伦茨的格奈泽瑙,把他的一举一动及所有与他交往的人都向上级密告。
在滑铁卢,在战略上取胜于拿破仑的人并没有得到国王的提升。会战后,当哈登堡建议晋升他为元帅时,弗里德里希·威廉仿佛咽了什么苦东西似地皱起眉头说:“提升他?”哈登堡谨慎地回答说,这位将军确实为普鲁士和王朝建立了功勋。然而,国王不高兴地嘟嚷说,“他?”
格奈泽瑙虽然也领受了黑鹰勋章,国王还把他在滑铁卢亲自缴获的拿破仑的车送给他,并且让他统率莱茵河畔的军队,但是柏林方面始终不信任他。
35岁的克劳塞维茨和年长20岁的格奈泽瑙从改组委员会时期起就建立了友谊,这种友谊在科布伦茨发展得更加坚实牢固和亲密无间,一直保持到格奈泽瑙逝世。
在这莱茵河畔的城市中,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格奈泽瑙将军周围,其中包括他女儿阿格内丝的丈夫威廉·冯·沙恩霍斯特少校,以莱茵省省政府顾问身分定居在科布伦茨的诗人马克斯·冯·申肯多夫,象克劳塞维茨一样在1812年辞了职、这时与德恩贝克的一个女儿结了婚的冯·格勒本中校,以及在柯尼希斯贝格出版过《民众之友》、并在1809年参加了席尔进军的那个格奥尔克·贝尔施,他是应格奈泽瑙之邀到科布伦茨来的,格奈泽瑙把这个有才干的人安置在他的军团司令部工作。
好客的格奈泽瑙常在他那由优美的庭园环绕的住宅即“葡萄丘上的总司令部”,宴请他的朋友们。克劳塞维茨在将军的社交酒宴上度过了许多美好愉快的夜晚,马克斯·冯·申肯多夫曾在《莱茵河畔的酒宴》一诗中歌颂过这些美好的夜晚。
克劳塞维茨和将军的其他朋友经常携眷与格奈泽瑙同桌进餐,他几乎每晚都是座上客。格奈泽瑙的副官冯·施托施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下午同夫人们结伴在风景优美的近郊游览,晚间大家又聚集在一起——起初是在冯·克劳塞维茨夫人那里吃茶点,后来将军的家属们来了,……格奈泽瑙及其家属只占很少几个房间,留给克劳塞维茨上校、格勒本中校和我的住房反而很宽绰。春季一到,他甚至只保留橙园住宅内几个小小的面对花园的房间,而且常常在户外绿树下摆一张桌子工作。”
格奈泽瑙因公外出时,通常是乘船在莱茵河上航行,这时他总要邀请朋友及其家属做伴。克劳塞维茨和玛丽时常随同将军到特里尔、科隆或莱茵河畔的其他城市去。船只经过的沿岸村镇,都有后备军集合起来欢迎,小臼炮在民众欢呼声中轰鸣,他们还用结彩小船给将军送来洗尘酒筵。在炎热的夏夜,山上燃起火堆,把各村镇照耀得通明。格奈泽瑙深受民众的爱戴和敬重。
有一次到美因兹做公务旅行,夫人们没有参加。当船在吕德斯海姆停下来准备在那里过夜时,格奈泽瑙向朋友们建议月下在莱茵河畔的林荫道上散散步。克劳塞维茨和将军的其他随行人员突然在林荫道上遇见了自己的妻子,大家异常惊讶。原来这是由格奈泽瑙悄悄安排的,她们是由马克斯·冯·申肯多夫陪伴到这里来的。
尽管格奈泽瑙及其周围的人几乎每天都是愉快地、象节日般地度过的,可是他们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始终是简朴的。服装和生活方式上都不求奢华。由于一切都质朴无华,因而特别重视精神上的享受。格奈泽瑙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力图用各自的方式献出最好的娱乐节目,集体游戏、唱歌、舞蹈和各种玩笑,样样都有。他们朗读让·保尔和歌德的作品,举办文学晚会,还在将军的花园里演剧和演奏各种乐曲。然而,打牌是严加禁止的。
玛丽和卡尔以往很少过过这样的快活日子。他们喜爱现在住的地方,喜爱莱茵河畔的夏夜。夏夜的莱茵河象一条宽宽的带子,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景色十分壮丽,他们也喜爱河流经过的两岸辽阔、美丽的原野,以及那些长满葡萄的丘陵和山峦起伏的远景。
格奈泽瑙深得人心。据贝尔施说,出入他家的也有城里的市民。他经常同民众谈话,询问他们的疾苦,在旅途中更是这样。格奈泽瑙在整个莱茵省的声望日益增高。这引起了柏林的不安,怀疑格奈泽瑙具有革命思想。人们把他在科布伦茨的社交圈子说成是“莱茵河畔瓦伦斯坦阵营”[Wallensteins Lager am Rhein],给他和他的司令部扣上同情“道德协会会员”的罪名。
当格奈泽瑙发觉他受到监视,通信受到警察检查并听说对他提出的各种控告时,他便呈请辞职。克劳塞维茨切挽留他,也无济于事。“若是将军放下这全部工作,军队将会失去一种精神力量,从而引起混乱和动摇,这一点将军自己也一定会感觉到。”
格奈泽瑙返回了他在西里西亚的埃尔德曼斯多夫庄园,与家人子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法比安,《克劳塞维茨传》,208-212页

附带一提,得益于席勒的大作《瓦伦斯坦》(郭沫若译本作《华伦斯太》或《华伦斯坦》),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瓦伦斯坦”在德意志军人心中的形象已经和历史上三十年战争中的那位大有不同。

以克劳塞维茨为例,他在描述解放战争起始点,约克(Yorck)率部脱离法军时就写道:

约克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仿佛席勒笔下的瓦伦斯坦那样,问道:‘你们各团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个军官听到与法国人脱离同盟关系,立刻眉飞色舞,并且说,早就该这样了,部队中人人都盼望着这一天。约克回答说:‘你们年轻人啊就是会说,可我老头子的脑袋恐怕要保不住了!’

法比安评论道:

约克下定了决心。他的良心战胜了所有其他疑惑和顾虑。他生平所经历的任何战斗和会战都没有象这次自我斗争这样使他感到困难。最后,还是形势的压力,给了他采取坚决行动的最后动力。
约克充分意识到他这个步骤的意义,而且他准备独自承担自己行动的一切后果。他知道,如果事实不能证明他做得正确,国王将会下令把他当作叛逆枪决。就在克劳塞维茨返回,向迪比奇将军报告大局已定的时候,约克召集全体军官讲了一次话,告诉他们刚才定下的决心:
“诸位,法军已受到上帝惩罚而崩溃了,只要我们现在与俄军联合起来,我们自己主宰自己的时刻就会到来。谁同意我的想法,愿为祖国和自由捐躯,就跟我走;谁不愿意这样,就请自便。不论我们神圣事业的结果如何,对于那些与我意见不同而留下的人,我都始终如一给以重视和尊重。如果我们的计划进行得顺利,国王或许会原谅我的行动;否则,我就要被杀头。万一如此,我请求朋友们代我照料我的妻子和子女。”
军官们听了约克的讲话,爆发出一片欢呼,讲话结尾时他说:“愿上帝保佑我们的解放事业顺利开始和圆满终结。”
法比安,《克劳塞维茨传》,163-164页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user avatar   shui-shuo-85-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wei-long-we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liu-qiang-qiang-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bohemiaremil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除了马、犬、象之外,还有什么动物曾用于军事战争用途? 
  有没有关于神圣罗马帝国或者中世纪德意志的相关的书籍? 
  沙俄身为老牌专制主义国家,科技落后,为何没有在十九二十世纪沦为殖民地? 
  瓦拉几亚、摩尔多瓦、特兰斯瓦尼亚为何分治好几百年最后会走向统一? 
  立陶宛是怎么兼并鲁塞尼亚的? 
  中世纪时的欧洲人认为拜占庭是罗马的残余部分还是希腊人帝国? 
  岳飞为何会被完颜构陷害? 
  瓦良格是什么意思,跟罗马帝国的瓦良格卫队什么关系? 
  西方国家为何选择155毫米作为标准火炮口径之一?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瑞恩兄弟的名字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劲酒的品牌提问在回答列表中屏蔽丁香园的高赞答案?
下一个讨论
是不是奶酪等蒙古西征带来食品刺激了欧洲人的大脑,让其文艺复兴,并且有了体味?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