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岳飞北伐的效果到底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beiming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话说看到这个问题以后一直在犹豫答不答。话题倒是感兴趣也能说两句,但题主问的实在是不大好。。。

不过在评论区交流了以后,觉得题主应该还是真。不了解的有疑而问,加上岳飞在绍兴十年前的三次北伐目前写过的答案里还没涉及过,所以还是决定冒着招雷劈的风险答一下。


另外很抱歉,答之前还是得先说lz的问题为什么问的不好:

考量一场战争的胜负得失,不是光看占地面积和伤亡比就行了。

太祖他老人家在解放战争时期就说了: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那没意思。。。

那什么有意思呢?

除了消灭了多少敌军有生力量之外,占领的地点是否是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塞或者经济重镇,获得了多少人口、财富,夺得了什么量级的武器装备或者辎重。。

总之,一切足以改变双方实力对比、攻防态势的因素都要考虑进来。所以题主问军力对比、战果、双方伤亡比都是对的;但是“如果把北宋的面积设定为100, 那么南宋的面积为多大? 北伐以后,面积恢复到多少?”这句实在是有点无槽可吐的感觉。。这样的衡量标准并不能还原当时宋金对峙态势的变化,更别说“客观了解”了。要拽个装那什么的说法,就是你设定的这个解释框架纳入的变量太少,很多对结果会有影响的因素都没考虑进来,所以就算统计出数字也意义不大,肯定是和事实偏差很大的。


先接受了这一点,才好来评判岳飞四次北伐特别是前三次的“效果到底有多大”。

打头先放两张北宋南宋疆域图,用的是某个在线资源里的谭大人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宋疆域图(出处:

guoxue123.com/other/map

南宋疆域图(出处:

guoxue123.com/other/map

至于具体的南北宋领土面积统计和比较,我没做过也没留意过别人做没做过,因为这里用统计没大有必要。——看图就能一目了然的问题,一般就不需要再去具体算数了:相比北宋,南宋丢了差不多一半的疆土,要不怎么说“山河半壁”呢~ 丢的领土主要包括陕西五路、河东路、河北两路、京东路、京畿、京西北路和京西南路、淮南东路部分地区。

顺带说一下:这些领土的丧失不光导致宋朝疆域减小,丧失了地理屏障和战略缓冲区,更重要的是使宋朝失去了重要的经济生产区和大量劳动力——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北方地区在经济上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总体实力不逊于江南。比如陕西五路在农业生产上仍然有优势,而河北东西两路在北宋时则号称“衣被天下”,是最重要的丝织品产区之一;此外北宋的铁矿也主要分布在北方,所以丢失领土后铸钱大成问题,后来南宋多发纸币,甚至由此引发了流通物不足、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经济问题,矿产地的丧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这个图有个标注时间:1142年1月,也就是说图中反映的是第二次绍兴和议以后的宋金疆域。而在建炎、绍兴初年也就是宋高宗刚登基时,南宋的状况要比图中还惨。比如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前,襄阳六郡,也就是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县)、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襄阳(今湖北襄阳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郢州(今湖北钟祥市)这几个地方就被女真人扶持的政权——伪齐占据了。

形势危殆之际,岳飞主动上书要求接这个烂摊子,朝中赵鼎、薛徵言等大臣也都极力向高宗推荐岳飞是可用之才,赵构最终同意由岳飞率部收复六郡,同时也调拨给了他一些部队以充实力量(岳家军的重要将领牛皋、董先就是这时才加入岳家军的)。这样新旧部队加起来,岳飞当时用于作战的兵力大概有三万五千左右,而伪齐方面前后投入的兵力则接近十万,后期还有金军援军加入,光李成在新野附近的反扑就号称“有众三十万”。——实际肯定没这么多,但兵力接近十万,远远多于岳家军的作战兵力是毫无疑问的。

最后的结果是岳家军两个月内收复襄阳六郡,歼敌至少两万以上(其中郢州七千左右,随州五千,有估计的成分是因为岳家军的战报后来因为秦桧及其党羽的删削已经不全了,但从郢州、随州的战况战果来看,其后新野、邓州附近的两次大战,杀敌数至少不会低于郢州。两万是相当保守的估计)。整个战斗从过程到结果都很漂亮。

但这次北伐最重大的意义还不在战损比多好看,而在于它成功收复了邓州、唐州、信阳军、襄阳、随州、郢州这几个战略要地,把本来几乎要被伪齐打穿的荆襄战区补好了。

——襄阳的军事地理意义有多重要,这是从研究专著到这几年的网络讨论都已经8过无数遍的(知乎上也已经有相关讨论了:

襄阳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这就是由南向北混一天下的两个重要支点之一,后来《读史方舆纪要》将之概括为“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足可见其意义,这里不多说;

邓州在唐宋时期是南阳郡的治所,其所在的南阳盆地位于秦岭山脉(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连通关陕与襄汉,号称“秦楚之喉嗌”;同时由荆湖地区取道襄阳向北的话,不管西上洛阳还是东上颖昌(今河南许昌)一带的豫东平原,也都必须经过此地,所以这里自春秋时期起就大战不断,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唐州、随州和信阳军则是从荆湖地区出淮阳山脉北上中原的另外两条要道上的咽喉锁钥(邓州、随州和信阳军的重要性知乎上也已经有不错的讨论:

武胜关在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中的地位如何?

这个问题下排名第一、第二的答案都说的比较到位,不过需要注意下的是信阳军在宋代并不属于荆湖北路,而是属于京西北路);

郢州位于荆门军(今湖北荆门市)和大洪山之间、汉水之滨,控制着襄阳和荆州江陵府之间的水路和两条陆路通道之一,荆湖地区往襄阳运输粮秣非走这里不可,因此要保证襄阳的稳固,必须控制郢州,南宋后期孟珙出兵收复襄阳时,也是先打的这里和荆门。

(用谷歌地图做了个襄阳六郡地形糙图,州郡只标了治所没标出范围。。将就着大致看看吧。谭大人的图没附地形,外加古今地名如果不常看的话不容易立即对上,所以光看文字描述可能不太容易有直观的印象。图中红色箭头标示出的即是岳家军此次北伐的大致进军路线:

总之岳飞第一次北伐收复的这片领土,自古以来就是联通关中平原、江汉平原和豫东平原这几个重要政治经济区域的咽喉要道,东西南北陆路水陆。。。都挤在里,去哪儿也绕不开;到南宋时更是上连“上流”也就是川陕战区,下控东南南宋朝廷所在的“腹心之地”,北窥中原,南掩湖湘、江西,说是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军事地理枢纽并不为过。特别在川陕战区被张浚的富平惨败玩坏以后,鄂州(今湖北武汉)-襄阳这一线已经成了北伐收复中原最可行的据点。此外川陕地区和江南地区之间的财赋流通也好、人员流动也好,也都必须通过这里才能进行。所以如果不是岳飞及时收复了这片儿,重建了汉水以北防线同时解除了敌军下一步对江陵、湖湘的威胁,南宋朝廷就会陷入被拦腰断作两截、首尾不能相顾的绝境,别说北伐,连立国都不可能。反例也不远,参见南宋末期襄阳陷落后的局势即可。

另外这儿必须补充一个背景,就是在岳飞收复襄阳六郡之前,京西(洛阳到襄阳一带,北宋时分属京西北、南路,故统称京西)这一片真是乱的快突破天际了。。先是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名将银术可率军南下,一路打到邓州、唐州、襄阳和襄阳西边的房州(今湖北房县),沿途烧杀抢掠,搞的当地十室九空不说,还掠走了宋朝当时为筹备迁都(南宋初立时国都未定,关中、南阳都是备胎来着)而集中在邓州的财赋粮秣;随后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第五次攻宋时,其中路军的一支偏师在追击隆佑太后、蹂躏江西、荆湖后,北返时也走了这里,沿途大仗小仗无数。而国家武装力量在外来冲击下崩溃的结果,必然是乱象丛生:从建炎四年开始,原北宋西军种师道部小校、一度和岳飞一样当过东京留守杜充部将的桑仲所率的一部溃兵,成了京西、荆襄地区最壮大的武装势力之一,占据了襄阳以后还不知足,和驻守房州的王彦(就是统帅八字军的那位)等部一边打伪齐和金军一边互相搞摩擦,抢地盘抢粮抢钱,壮大势力好向朝廷要官。但即便如此南宋朝廷也还要笼络桑仲甚至倚仗他筹备北伐,封官给权嘉奖一样不少,绍兴二年(1132年)桑仲被其部下霍明所害后,宋廷给他儿子烈士子弟待遇也没含糊。而桑仲的另两个部下李横、李道则打着给桑仲报仇的旗号,又开始掐霍明,绍兴十年协助刘錡打出顺昌大捷的名臣、《守城录》作者陈规,在守城上刷的一个重要业绩点,就是在这一年李横李道领兵作乱的时候守住了安陆城(今湖北安陆);好在李道、李横折腾了没几个月又开始干正事儿了:和翟琮(京西北路一带著名义军领袖翟兴的儿子。翟兴绍兴二年三月被刘豫买通奸细暗害后,翟琮接管了父亲的部队)会合从伪齐反正的原京西义军将领牛皋、董先,对伪齐发动了一次北伐而且颇为成功,陆续收复汝州、颖昌,一直打到了开封城外,但是最后在开封牟驼岗附近的决战没K过有重甲装备的金军援军,由胜转败一溃千里。所谓兵败如山倒,绍兴三年冬伪齐之所以能连克襄阳六郡深入到荆襄腹地,就是借了这一次宋军北伐不成反被艹的势;紧接着伪齐又和荆襄地区稍南边的洞庭湖杨幺叛军取得了联系,预备在次年也就是绍兴四年麦熟之际举兵,里应外合将荆湖地区整个拿下,接着再顺流东下彻底灭了南宋。——在荆州门户郢州已失、洞庭湖杨幺叛军也屡剿不克的情况下,伪齐的这个计划还真不是说着玩的,而是随时可能成真的现实。

总之在岳飞收复此地之前,京西地区实质上已经陷入了半武装割据状态,还成了金军、伪齐南下侵宋的固定孔道,不独本地,周边的江西、湖南也深受其害。而比形势更糟的是民生的凋敝,频繁的战乱下,京西一带成了当时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残破为甚”(《三朝北盟会编》卷176《上边事善后十策》),从虢州(今河南卢氏县)、洛阳至襄阳、鄂州一带的惯见景象是“长涂莽莽,杳无居民”,“墟落尤萧条。虎狼肆暴”(《夷坚志》卷1),所以别说收复很困难,打下以后能守住都不容易。

就是这么块地方,岳飞出兵到此以后,不光迅速收复了失地,保证了南宋立足江南的基本盘,还很快巩固了防务,包括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形式的经济生产也恢复的很快。之后一直到孝宗初年,这里都是南宋最稳定的一段防线,不但自守再无问题,还能东援淮西,西应川陕,北上进取中原,是南宋四大前沿战区中最不需要操心的。相比之下,川陕、淮西、淮东之前的形势远没这么乱这么糟,有利于防守方的地利也更多,淮西淮东还离着南宋的战略总预备队(张俊的张家军和殿前三司)很近,但或者攻势不锐(川陕、淮东),或者连自守都不足(淮西)还要岳飞数次东下支援,军事主官能力上的差距一目了然。

实际上,由于岳飞这次北伐的胜利如此重大及时,而且还是在兵力远少于敌方的情况下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实现的,所以捷报传到临安时高宗一度不敢相信。后来醒过神来以后又乐坏了,觉得靖康之变以后这还是第一次正式出师收复失地并且居然搞成了,不能就这么放过去,准备搞大捷庆典和献俘仪式好好得瑟一下。——这次北伐的战果对南宋有多重要,其实光看这个细节也看出来了。

当然献俘仪式最后没搞成。原因是当时的宰相朱胜非认为襄阳六郡本来就是大宋领土,丢了是耻辱拿回来是应该,搞的太热闹反显小家子气,什么时候光复了东京城或者灭了金国再想辙得瑟也罢;而岳飞本来就不是恃功张扬的人,吕颐浩的这个主张更是对了他一贯的调性,所以最终就没任何障碍的作罢了。


第二次北伐是在绍兴六年(1136年)秋。这次北伐算是当时的右相张浚在当年年初镇江高层军事会议上给岳飞布置的任务,而岳飞照旧完成的很好,出兵收复了汝州部分地区、虢州和商州全境以及洛阳周边的部分地区,最后差点打到洛阳。李纲曾在给岳飞的信里高度评价这次北伐的战果是“捷音十数年来未曾有”,后来著名词人刘过悼念岳飞的《六州歌头》里也有一句“开虢洛”,就是指的岳飞这一次北伐。

但还是由于秦桧一党后来的毁抹,加上这次北伐的时间距离秦桧主政的时期更近,相关文件缺的更厉害,具体战况要依赖其他朝臣的书信、奏章才能还原,所以岳家军和伪齐投入的具体兵力目前是没法统计的;另外由于这次北伐的路线走的是豫西山地,所以后期粮草转运出了问题,最后大部分收复的失地都放弃了。但两个最重要的新复州郡: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和虢州(今河南卢氏县、灵宝市、栾川县一带)部分地区没有被放弃。这两个州位于豫西陇南的山地之中,是联结关陕、襄汉、河东(今山西地区)和豫西的要冲,对增强川陕战区宋军出关作战的优势极为关键:由商、虢北上,就是当时民间抗金义军极为活跃的河东-陕西地区,以及控扼陕西和山西南部行军通道的战略要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发力足够的话,足以把在华北的金军切割成互不相连的两片。所以岳飞在战后主动请求朝廷把这两个州划给川陕战区,而宋廷派去担任商州知州的,也正是靖康末年就开始在当地活跃、战绩声望卓著的前河东义军领袖邵隆。本来一直向朝廷建议要尽快收复商州、只是被岳飞抢了先的邵隆到商州以后治理防务极为用心,很快把商州建成了如银英中伊谢尔伦要塞一般的存在。绍兴十年宋军全线北伐时,正是凭借这两个地区在宋军掌握下的优势,川陕宋军才能避开和吴玠等人拉锯的撤离喝部拿下陕州、华州而使川陕和中原两个战区连成一片,保证了中路岳家军侧翼不被撤离喝威胁。如果不是后来赵构在秦桧蛊惑下突然下令撤军,那么接下来西线中线宋军合力收复陕西、两河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里顺便提一下商州和邵隆的结局:邵隆守商州一直守到绍兴十二年宋金和议开始落实条款。——秦桧主导完成的这次和议,最重要的条款之一就是要把几个前沿重镇:和尚原、商州、虢州、唐州、邓州、海州、泗州割让给金国,所以绍兴和议到底对南宋有多不利,是投降还是单纯的求和停战,看这点也看出来了。时任川陕安抚使的胡世将坚决不同意履行这个条款中的川陕部分,但随后他在和金人争执和议执行问题时突发暴病身亡,而接替他的郑刚中没有胡的才干和刚气,最终全部照章执行。商州割让后邵隆先是被调到金州担任知州,不久又因为多次派兵袭击金军被调到叙州(今四川宜宾),最后在叙州任上被秦桧派人用毒酒暗害。金州军民得知噩耗后,曾为邵隆罢市三日。)

其次,这次北伐收复的失地虽然没有全巩固住,但是岳飞在回师时带回了相当数量的不愿意再呆在伪齐地盘的百姓——由于要保持对南宋的攻势以博取金国力挺,伪齐的统治十分严苛,人身管控严厉的同时赋税也极重,更不用说动不动还要签军抓壮丁去和南宋打仗,普通人要活下去很难。这些百姓后来就安置在襄汉一带,岳飞多次予以过资助安抚,还借贷了一批耕牛和农具(耕牛是岳家军去广西打曹成时缴获的)。这都是有效的生产人口,对充实南宋国力削弱伪齐统治也好,对招揽人心也好,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岳家军这次北伐还夺了军粮十七万石外加伪齐的一个马监,缴获战马一万多匹。后面这个数目对严重缺乏战马的南宋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可以说意义不下于攻占几个州县。岳家军之所以能在绍兴十年以至少近万人的骑兵部队和金军主力决战,伪齐的这次“贡献”帮了大忙。而直到孝宗时期,当年岳家军所建的汉阳马监还是南宋着力经营的军马养殖基地之一,虽然后来还是没能坚持下去,但早年间的繁盛状况和对南宋国防的积极影响,由此也可见一斑。


第三次北伐在绍兴六年(1136年)冬。这次北伐其实不算一次大的军事行动,所以有些研究作品里会说岳飞拢共组织了三次北伐,就是没算这次。因为它和前两次北伐不一样,不是南宋方面主动发起的,而是伪齐南下侵宋后岳家军的顺势反击。当时岳飞和岳家军一部分人马被右相赵鼎一纸命令调到淮西了,而实际伪齐是想玩声东击西,打算趁机进攻岳飞负责的荆襄战区,结果在留守的岳家军王贵、张宪、寇成等部那儿根本没讨到便宜,一个地方也没打下来还折了不少人马。随后淮西那边儿警报也解除:刘光世在张浚的威慑下为了保命发威了,破天荒的对伪齐打了胜仗。。岳飞回师武昌以后马上组织前沿部队打反攻,但是领着两万多人到了蔡州城下发现伪齐防备比较严密,就顺势撤回去了,只是撤军的时候又杀了想搞追击的伪齐一个回马枪,战果多少因为捷奏散失不知,但岳家军将领牛皋、王贵和岳飞本人都在此战后升了官,牛皋升的级别还特别高——“落阶官”+转正任观察使,加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荣衔,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所以战果肯定也不小。

总的来说这一次北伐的影响确实相对不大,但第一它只是个临场发挥的即兴节目;第二这次北伐的主要作用在于探路,岳飞通过这次用兵确定了北伐走平原上的东线的话,后勤压力要比走山地模式的西线小得多。蔡州-颖昌-开封的进军路线,这时候就已经基本敲定了。


至于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也就是绍兴十年(1140年)最著名的那次,去年已经写过一个超长的答案了,详见如果没有干扰,岳飞能打拼到哪一步? 岳飞要是不死,凭他一己之力,真能直捣黄龙么?

但是由于那个答案确实写太长了,所以这里针对题主的疑问再概括一下:

绍兴十年金军在整个夏季攻势中投入的总兵力约在二十五万左右,其中兀术率领的中路军是主力军,加上后期从金国后方调来的完颜塞里部援军,总数应有十三到十五万;岳飞部投入作战的兵力则有七、八万左右(十万岳家军减去水军、后方留守部队和非战斗人员如运粮军),在6月到9月初近三个月的时间内发起大小作战数十次,其中大规模会战两次,歼敌数目最保守估计也在两万五到三万之间,自身损失当在三千到四千左右。剩下还有十万左右的金军,3万在淮东和韩世忠拉锯,7、8万由啼哭郎君撤离喝领着在陕西和吴璘杨政拉锯,别说帮不了兀术,再打下去自保都很困难。——南宋那边张俊的7万人和殿前司接近3万人这时候基本还没动。

具体这些数字怎么算出来的、史料依据是什么,在刚贴的答案里有,这里不再算了;

失地收复上这次也是最壮观的一次:北宋的四京到绍兴十年秋已经实质收复三京,其中西京洛阳是岳家军主力攻占的,北京大名(今河北大名)是受岳家军指挥的河北义军收复的,东京开封则是金军已经撤出,实际已不设防,收复只差个程序。还剩一个南京(今河南商丘),考虑到其守将、金军耆宿完颜阿鲁补都没敢去开封和兀术合兵参加对岳部决战,在周围全是宋军活动的情况下拿下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同时岳家军兵锋还未到的河东、河北地区,这时候已经成了民间义军的天下,不仅梁兴、乔握坚等岳家军将领所率的义军连克州县,地方上的民众也群起响应,号称有“四十万”之众,其他人也纷纷筹集粮草准备支援岳家军,甚至夜间也“披衣伺听风声”,使得金国在华北本就不稳固的统治接近瘫痪。“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指燕京)震恐”(洪皓《鄱阳集》拾遗《使金上母书》);“顺昌之役虏震惧丧魄,燕之珍器重宝,悉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三朝北盟会编》221《洪皓行状》)“燕京以南,(金之)号令不行”,这都是对当时局面的描述,出处不一但描述的状况高度吻合(都说金军准备放弃的地区以燕京为界限),也和其他史料中记载的进军情况对得上,可见确是实情而非夸大。

总之,绍兴十年北伐,岳家军原定的最低目标是至少收复两河和陕西地区恢复北宋旧疆;但从当年9月的实际作战情况来看,这个目标至少可以上调到收复燕云十六州,把金军彻底逐回塞外。如果再考虑到金国国内契丹、蒙古各族纷纷反叛,宿将凋零暗流涌动的情况,就能理解岳飞“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豪言并不是烧坏了脑子。倒是现在很多围绕这段历史展开的网络讨论,往往因为朱仙镇一战的相关争议,而把目光局限在东京能不能拿下、拿下了能不能守住上,其实是偏离史实有点远了~

——话说我已经忘了杭州岳庙岳飞事迹陈列馆里面的北伐路线图是怎么做的了,回头写完答案得去翻翻照片。。不过如果图里只做了岳家军进军路线标示而没有附其他相关背景介绍、特别是两河义军起兵形势图的话,那题主觉得箭头标示出的进军路线很短离着复国还差好多倒也不算太离谱。

只是这里再强调两点吧:

一是金国因为本族(女真族)人口严重不足,对华北地区的统治大部分是靠代理人也就是投降金国的汉人官僚、将佐,或者其他被压迫、被征服民族(比如契丹族、奚族)进行的。所以一旦军事力量崩溃,行政体系乃至整个统治跟着崩解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学者也好票友也好,讨论第四次北伐时都特别强调敌后义军作用的原因;

二是当时金军由汴京回河北的几条归路已经被截断,所以如果没有干扰的话,再通过一到两场大战,彻底歼灭兀术所率的中路军主力是近在咫尺的事情。而金国当时已经倾尽举国之力,在华北地区“签军”也无人响应,已经没法再补充兵员了。

所以你单看岳家军正规军的进军路线,可能会觉得还没过黄河呢,山西陕西好像也没动着;但还是那句话:评判战果不能只看一城一地得失。看看地图再深入了解一下背景,就明白为什么千载之下大家都恨那十二道金牌了~

(顺便再放一张只标治所没标全范围的渣图,而且虢州治所标的略偏北了。。但差不多能把岳飞四次北伐涉及的大部分地点认个大概。图中细线圈标的是岳家军第一次北伐收复的失地,粗线圈标的是岳家军第二次北伐收复且巩固住的失地。不过第四次北伐的新复领土和两河义军收复州县、起兵地点因为懒没标,也没截全。。只标了一部分。)

以上就是岳飞四次北伐的概况,答的又有点长。。但没办法,实在是题主这个问题问的也有点太大了。

再就是以你的标准可能数字化的还不够。这个也没办法,前面说了,有的是数字没法衡量,有的是没必要统计具体数字,有的是史料散失太多实在无从统计(具体为什么相关资料会毁的这么厉害,又是怎么看出来被毁过而且是往对岳飞、岳家军不利的方向毁的,还是可以看这个答案:

岳飞要是不死,凭他一己之力,真能直捣黄龙么?

在第5节为什么要取信金佗那儿)。

——其实这就有点涉及学术研究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了:

没人去做的研究,要么是没意义,要么是材料限制住了根本没法下手 。唯独不大可能是你想到了别人没想到。。


最后如果题主还是想自己去查证历史真相的话,推荐一个书单:

王曾瑜大人的《

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

》(

pdf版下载

)和《

岳飞新传》(pdf版下载

),以及龚延明先生的岳飞评传

pdf版下载

)。这三本书特别是第一本,其实就是针对着与题主问题类似的疑问写的,双方投入兵力和战果、影响,以及统计的依据、史料对比考证和相关疑点、争议都涉及到了。王大人的书史料更丰富考证更严谨,方便对着查出处看原文;龚大人的书军事分析更到位因为他老人家真干过PLA的参谋。。

当然题主或者其他知友也可能会觉得这些专著看名字就“不学术不客观”,而想自己去查证史料。这方面《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

》(

djvu文件下载

)是必读必备(这书最牛的部分就是王曾瑜大人做的校注,基本把目前有的所有相关史料都搜罗出来列上了),然后《

三朝北盟会编

》(

pdf版下载

)和《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pdf版下载

)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两本是这段最基础也最大头的史料。

总之光看《宋史》,是肯定找不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的。

另外《岳飞研究》第一辑里龚延明大人的《

岳飞官衔系年与考释》

、王曾瑜大人的《

岳飞的部将和幕僚

》,以及杨倩描的《

吴家将——吴玠吴璘吴挺吴曦合传

》(

exe格式电子书下载

)、张智勇的《

南宋吳氏家族的興亡

》(

djvu文件下载

)和王云裳的《

刘锜评传

》,可能也会对题主探索这些问题有帮助。

然后还有个视频也可以看一看:

地图作者爱稀饭历史⑨课布哈林:中国历史地图详细版

这个视频可能很多知友都看过了,这里特别提请各位注意一下18:47到19:20这段,宋军正规军北伐的情况标的很仔细,合起来就成了很好的动态形势图。岳飞所在的中部战区在当时有多重要,其实看这个视频就能看出来。)

最后的最后,忽然想吐个槽外加开个地图炮:

其实hard模式下混的老奸巨猾且心气高壮志多的我大天朝子民,本质上是不大容易信什么东西的,不管这个“东西”是主义、美德、理想还是圣贤,或者别的什么伟光正一类的存在。

所以最终能被天朝人民拿来作为这种象征加以信任和宣扬的,一般都是做出了巨牛掰的业绩、给当时的人乃至后人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并且其他各方面比如品德、修养、动机上也经受住了严苛检验的。大概就是大家都觉得“我艹连这个也不信的话就实在说不过去了”这种感觉。

总之,对业务能力和实际贡献,或者说的再直白一点,对自己以及自己相关的群体获利受益程度的考量,永远是评价指标中排第一位的。如果觉得一个人死的冤(顺便说一句:其实题主的问题描述里还有一句话我看着也有点不舒服,不过和题目不是很相关,揭过也罢)就能博同情,品德高尚就能服人并且服到被抬成武圣(虽然只是亚圣)、军人楷模、爱国象征的地步,那。。。

您也太图样图森破太小瞧我天朝人民了。我大天朝人民什么时候这么好哄这么小清新了?。。。

以上不是想针对题主。就是写相关答案写多了以后的纯。牢骚。

-------------------------------------------------------------------------------------------------------------------------------------------

2月26日一答

3月1日修改部分内容并补图两张

3月3日补充两个相关问答链接+修正部分bug

3月4日晚,更新针对某个新答案的吐槽记录——本来真不想把已经有不友善之嫌的答案搞的火药味太浓,而且刚看的时候还以为真是抱着客观了解的态度,只是积累不够+方法不对才导致了误解,所以没看到结尾就在线边看边写捉虫记录了。但是看到最后几段实在受不了了。

3月5日补充吐槽部分的一些史料原文。

6月28日、7月3日修正部分bug

-----------------------------------------------------吐槽的分割线---------------------------------------------------------------

@麦可汗

看得出来您写作和讨论的态度是很理性的,至少主观上是想求实求真的。但是恕我直言,您的这篇长文错误确实有,而且扫了眼开头几段就很不少。下面我尽量逐处挑做到不遗漏吧:

1、吕思勉先生名气虽大,但他对宋史的研究,并无多少可借鉴之处,相反却是初读宋史的人应该注意避开的,不管是他偏离史实很远的结论,还是他在谈这段历史时立场情绪压倒求真求实的取向,或者“以古喻今”、观点先行开之后影射史学流行风的“方法”。

具体为什么这么说,可以参考见去年年底写的一个答案:如何看待吕思勉认为秦桧受冤枉?

2、绍兴六年岳家军的北伐不是败伪齐于江汉,而是败伪齐于豫西,所谓“开虢洛”即是指此,具体可参见我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江汉通常是指襄阳到武汉这一片地区,和豫西是两个地方,不应混淆;

3、你所说的会编(实际上我怀疑您写错了,应该是要录。会编里没这段)里记载的、和岳飞同时作战的义军,也就是钱需所带领的“乡兵”,本来就是岳飞主动联络并受他指挥调遣的,自然要把战果算在岳飞身上了,就像绍兴十年两河义军的大部分战果也要算在他身上一样。

附一下要录的原文(卷33):

“(建炎四年五月壬子)岳飞之击敌于静安也,通直郎、权通判建康府钱需纠率乡兵,邀敌之后,遂从飞入城,……日历绍兴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己亥,右奉议郎、主管江州太平观钱需状:朝廷委在建康,首尾四年,纠率乡兵,掩杀敌众,随岳飞收复本府……”

状就是钱需自己上给朝廷的报告文书。人自己都说了,我是受岳飞指挥的。

4、牛头山之战是岳飞奉命收复建康的系列战斗之一,而建康之战无论是战果还是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仅斩杀的女真精兵就三千多人(当时女真兵和其他民族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髡发且戴金银耳环的就是女真人。岳飞收复建康之战后盘点战果,光“秃发垂环者之首”就“无虑三千人”)而原本金军是准备长期占领建康,在这里营建工事作为以后南下的跳板的,所以如果没岳飞收复建康,南宋根本就无以立国,很可能建炎年间就挂了。

说岳本身虽然是本劣质作品,但挑出这段大书特书倒是情有可原。

(顺便今天和答主在评论区交流了一下,发现您对建康之战不是不了解,是完。全。不了解。。南宋朝廷上下如此重视、作战过程持续了半个多月,合计杀敌数超过三千、俘虏级别到万户、千户的这么一场重要战役,到您这儿就成“几百人的偷营”了还不能算正面交锋。。咱能补一下基本的状况再谈方法谈认识角度么?)

5、岳家军真正可以被称为大战的,外战方面至少有五次:建康之战、收复襄阳六郡之战、第一次援淮西之战、收复商、虢及京西之战,以及绍兴十年北伐的一系列战斗;内战方面至少有三次:平杨幺、平曹成、平赣南之乱;另外平李成他虽然还不是总指挥官但功在第一,这几场内战的难度和重要性对南宋政权也好对当时老百姓也好其实并不下于外战,所以说“真正可以被称为大战”的就是绍兴十年那三场战役未免太武断了;

当然看来您也不太了解这几场战役的具体状况,包括南宋其他将领的战功、经历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没了解没比较,又怎么好判定“就绍兴十年那几场算大战”呢?

6、您关于郾城之战的分析,错的实在有点太多。。只好条目下再分条目了:

1)“刘锜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这段不算很离谱的写法,首先当时刘錡确实告急了,因为他当时带过去的八字军旧部人数不多,而且看史料记载,当时到底要不要守,八字军的将领们还是很犹豫了一阵子的,具体可见会编顺昌之战相关和《宋史》之《陈规传》;其次顺昌大捷在当时名震一时几乎妇孺皆知,同时张宪姚政部到达顺昌前刘錡已经打败金军也是事实,所以以岳飞为传主的传记到这里笔锋一转是很正常的行文,不能因为这段没接着往下写顺昌之战,就说作者想给读者造成刘錡没有岳飞援助于是就一败涂地的错觉。——这个揣测实在有点脑洞太大了,也和当时人们对南宋初历史的认知水平不相符,说白了就是作者就算有这么个心也不会这么笨的;

2)兀术在绍兴十年之前就已经和岳飞正面交过手了——建康之战打的就是兀术所率的金东路军主力。您看起来是去查了岳飞收复建康的记载包括牛头山之战的,怎么连金方主将的名字都没注意呢?。。。

另外建炎四年宋金马家渡之战,兀术也是东路金军的主将之一,就算没和在马家渡力战的岳飞直接对上,也应该对这一部宋军有印象(岳飞当时已经是统制官了);还有靖康元年冬,兀术曾跟随完颜斡离不和完颜粘罕进攻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县),岳飞当时正在平定军当骑兵小校,参与了战斗。此战金军损失惨重,会编的记载说金军的损失高达“一万三千人”,最后是靠完颜斡离不所率的东路军西出井陉道,与完颜粘罕所率的西路军合兵力战,才最终攻下,岳飞本人一直坚持到城破后才突围返乡。所以兀术很可能最早在这时就已经和岳飞交过手有过接触了。

再就是岳飞的重要部将牛皋,在加入岳家军前其实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将领,多次在京西地区袭扰金军并获胜,其中就包括兀术本人所率的军队。绍兴四年冬援庐州时,牛皋甚至直接在阵前脱下兜鍪露出面目,扬声大呼“吾曾四败四太子,可来决死”来震慑金、齐联军。而如此声威赫赫的牛皋,不过是岳家军中大将之一还不是地位最高战功最大的。所以即便单凭兀术对牛皋的认识,也不难想象他对岳家军的印象会是什么样;

何况就算没任何正面交手的经历,也不妨碍兀术说这句话。岳飞当时号称“智勇天下第一”,“威名战功,暴于南北”,所在的荆襄战区是南宋四大前沿战区中唯一能发动进攻的,历次作战的成果也对金国的统治削弱极大。这种情况下,兀术作为金国重臣,即便真的之前无直接接触,但通过积累的间接认识有了“独飞不可当”的印象,也没有什么奇怪吧?

当然,前面说了,现实位面里人家正面交过手而且很可能不止一两次~

3)“诸帅易与”不是夸张。刘錡的顺昌之战确实影响巨大,但第一它只是守城防御战,和中线岳飞指挥的接近十万人的三路+敌后全面进攻不能比;第二刘錡在当时还只是二线将领,他在南宋初年先在川陕、后在御前,独立领兵自当一面的时间其实很短,经验也不多(倒是不缺乏失败的经历比如富平之战后的泾源军炸营),因此无论从官职、兵力、战功还是资历来看,刘錡此时都尚称不上“诸帅”之一,说白点就是兀术说这句话时真未必数了刘錡。至于韩世忠,首先黄天荡之战即使宋方的记载也是承认是先胜后败的(金史里则干脆说这是宋军打的败仗),而且此战也只是充分利用地利的堵截战,和岳家军进攻锐利的态势显然不在一个层级上;其次黄天荡大捷之后,韩本人虽锐意恢复也敢战,但种种原因导致他始终没有再取得和黄天荡大捷一样的大胜,包括他后来入了“中兴十三处战功”的大仪镇之捷,如果按您卡岳飞的这个标准,那简直不值一提——俘200而已。加上老韩吃空饷吃的太厉害,部下号称有六万,实际点检兵籍只有三万,所以他所在的淮东战区在整个宋金交战其间仅仅能做到不出漏洞,无论是绍兴六年张浚布置的北伐还是绍兴十年的宋金全面开片,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比川陕宋军的表现尚且有逊色,遑论和岳飞相比了。

4)乾隆皇帝那句评语本身就是不符合史实的——十六国时期慕容恪对阵冉闵时就用过类似于铁浮图的战术了。当然皇帝看书一般都不会太用心也用不着太用心,而且乾隆那段论述本身也有很强的其他意图在,倒不必苛责他~ 至于铁浮图和拐子马同时出现在一场战斗里也不奇怪,结合后来捷奏中反映的情况,这显然是兀术在拐子马失利后临阵想出来的招数。

另外要强调下的是,冷兵器时期,骑兵在机动性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迂回包抄和追击上,真正正面对阵的时候,骑兵相对重装步兵其实并不沾光,单凭速度快也冲不破对方,这个看宋辽之间的战例会更清楚;但如果是重装骑兵集中起来凭体量碾压过去,那么其冲击力和压迫性或许可以撕开步兵的结阵从而扭转战局。所以在“拐子马”也就是两翼骑兵失利之后,兀术想出这么个应急招数其实是很合情合理的;

5)“今已矣”那句话不算夸张。郾城之前金军拐子马的失败或是小败,或是在进攻时被防守方依托城池击败,而且对方都有地利优势;但是和岳家军的这一次,是在平原旷野上双方骑兵正面交战(岳家军用步兵持长斧击败的是铁浮图,对付拐子马是用的岳家军骑兵部队),宋军本没有任何相对优势可言,所以这样的失败对金军来说心理冲击格外大,因为这等于告诉他们最后一重战术优势都没了。兀术所谓的“今已矣”就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6)郾城之战您的兵力统计误太大了。。实际的兵力对比是岳飞一部两万多人对兀术的至少七万人(实际可能还要多)。一万五千骑只是金军骑兵,而当时金军的作战标配是女真骑兵+渤海、汉儿等族组成的步兵,大概是骑兵步兵3:7的比例,而且任何作战都不可能只用骑不用步。同时此战进行到后来金军还有添兵,援军主将是特地从后方赶到河南前线的金军宿将、盖天大王完颜赛里,这个人长期管金国的宫廷禁卫,此次带来的兵力是金国最后的战略预备队。

总之一万五千这个数字实在太离谱了。。

7)郾城大战不是守城战,刘錡的顺昌之战才是典型的守城战。判断是不是守城战的标准也不是看军队后面有没有个城,而是要看作战目标作战方式:顺昌之战刘錡部即便主动出击也是依托城池防御进行袭扰,目标更是守住顺昌城即可;而郾城之战岳飞的目的在于吸引兀术主力前来决战,最大限度的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这个目标决定了他的作战方式只能是直接对阵,而不能依托城池防御小打小闹——何况郾城那小县城本来也不能和有《守城录》作者陈规坐镇的顺昌城比。

实际上您如果真仔细看了史料记载,就能看出岳家军进攻中是没有什么地利可用的。骑兵和金军拐子马对冲也好,步兵前驱砍马腿也好,都用不上。后来宋廷颁布的诏书都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全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用命者也”。——和兀术一样,宋廷也注意到了这次作战宋军是没有任何地形条件上的外挂的,而且兵力还处在非常明显的劣势。

8)“因而此战的规模远不及是年六月刘锜所参与的顺昌之战,即便是大捷,对总体战局影响也很有限。”——这个地方的bug就不重复说了。不过还是忍不住提一句:就算只看现存的战报和犒赏记录,岳飞的郾城大捷也是和刘錡的顺昌大捷赏格相同的,都是关子钱二十万贯。而且岳飞那边还是预先已经给了银五万两,这二十万贯算是现加的赏赐。

7、颖昌之战方面也得分条:

1)颖昌大捷就算报伤亡数也不会提杨再兴等人的战死,因为他根本没参加颖昌之战。。实际上杨作为岳家军中的中级将官(只是正将而不是统制官),当时所率的队伍只是岳家军指挥部派出的小股武装侦察部队之一,所以才拢共只有三百人,包括他战死也是因为侦察中意外遭遇兀术主力部队后没有退避,直接冲上去开片了,作战地点则在临颍以南郾城以北的小商桥附近,离着颖昌还老远呢(以当时的兵力分布情况而言)。兀术被扫了这一下以后掉头北上去了颖昌,奉命追击兀术主力的张宪也是赶到小商桥确认杨再兴遭遇了金军大部队以后,才判断出兀术的动向,只是因为大雨导致土地泥泞加上颖昌那边结束的太快,他没能赶上颖昌的会战而已。

所以说战损比可以,但是拿杨再兴说颖昌这算是硬伤了。

2)刘錡绍兴十年到底有没有在实际上支持到岳飞,其实非常好判定:第一看宋廷有没有颁发对刘錡的奖谕诏就可以看出有没有实际战斗了。事实是没有;

第二看地图+看时间,岳飞发信向刘錡求援的时间是可考的,在郾城之战后,最早也是七月八日夜间,而刘錡当时则远在顺昌。即使只算去信到达的时间和路上行军时间,刘錡派出的部队北上到太康县也肯定是七月十四日颖昌大战结束后的事情了(实际可能还要晚)。这时候兀术确实已经退到了颖昌以北,但怎么可能是因为刘錡来援而退的呢?。。

说到底很多宋史专家们不信刘錡传而信岳飞传,不是因为您说的“一味认为《岳飞传》必对而《刘锜传》必错”,而是因为人家抱着公正的态度,知道岳飞传不可尽信刘錡传同样不可尽信,所以就去排了时间表看了地图算了里程,最后才得出的这个结论。

另外,其实真是单纯怀疑意图立场的话,也是可以更快的找到真相的——刘錡作为高宗的宠臣和近臣,再加上后来岳飞被害韩世忠病死能夸的几乎就剩下这一个,其各种传记文字里的夸饰相当多,比如顺昌大捷的各种文字里,就从没提陈规的作用。这个可和您认为的宋史里不提岳飞指挥的民间义军的性质不一样,是真忽略了。包括刘錡传中所言的“虏果解去”那段,也符合您很在意的“巧于造句”。所以按您的标准和要求,原本应该是对刘錡也起疑,然后去核对细节,然后就发现真相了~

但还是,恕我诛心:您恐怕也有很强的立场和主观观念,强到妨碍了您执行原本很正确的存疑习惯和质疑标准。

3)关于夏金吾一事,说真的以“孤证”而存疑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金史》中没提为依据却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金史》的讳败和粉饰非常严重,比如李成本传里只字不提他与岳飞三战三败的惨状;比如兀术传里绍兴十年岳家军的攻势也是几乎只字未提,但是同时在其他完全不可能是岳家军活动区域的小胜,又一定要说是击败了岳家军部;比如前面说的对黄天荡的记载;比如金国开国功臣之一、后来名列“图像显庆宫”功臣之一的耶律马五,因为是被后为岳飞部将的梁兴在绍兴五年阵斩的,连个本传都没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偏颇程度远较宋史为甚,专业学者也多次说过这个问题。

所以我的困惑又来了:当两份史料同样立场和真实性可疑时,您的取信标准是什么呢?

还是说您是觉得宋史会讳败、会粉饰,但金史就不会?就像您觉得岳飞传会粉饰,但刘錡传不会一样?

8、关于朱仙镇,五百是指骑兵先锋,不是指全军。这个和郾城之战一样,是忽略了步兵的写法,这种模式的记载其实在辽宋夏金时期很常见,即写作战过程时往往突出骑兵的作用而不提步兵,北宋时期同样有这样的例子,只不过那几次作战都有其他史料作佐证,所以能很明显的看出省了哪部分。

再者郾城、颖昌两场大战再加上岳家军西路军在豫西的胜利以及敌后义军的活跃,金军这时已经濒于崩溃,士气战斗力都不如之前是很正常的事情,算不得多戏剧性其实。

最后,您引的这条史料:《金史.仆散浑坦传》载“天眷二年,与宋岳飞相拒。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败宋护粮饷军七百 余人,多所俘获”,其实恰好可以说明朱仙镇并非虚构。——鄢陵就是现在的河南鄢陵县,您可以查下地图,它和许昌也就是颖昌基本是一线上的。金军一支小部队到这种地方就是“深入觇伺”,那不正说明岳家军主力肯定已经进发到颖昌以北很远了么?

9、最后绍兴十年北伐的情况,您好像完全忽略了或者没注意到岳家军西路军的作用。这一路的战果其实同样不小,克复了西京河南府和周边郡县,而且主将之一的牛皋后来还“战汴许间,功最”,以至于战后论功行赏时一跃而成为正任承宣使,再往下就是建节了。同时汴许间的作战地点正好和朱仙镇的位置吻合,是能证明朱仙镇大捷确实存在的证据之一。但宋史牛皋传里明确记载、还有《要录》卷136、《宋史》卷29《高宗纪》、《会编》卷208《林泉野记》为旁证的这次大功,捷奏现在已经完全找不到,只能确认牛皋的升官是确凿无疑的,可见当时记录毁抹之彻底。——说起来岳飞的战功记录,包括捷报被毁抹也是史有明载的事情,而且不是岳珂的记载也不是一家孤证。其实仅从这一点,也可以确认岳飞的战功特别是绍兴十年的战功有多惊人了,否则何至于要大肆毁抹?但我感觉您在考证这段时,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这个事情,不知是凭借什么排除掉的?还是说,您并不知道这个事情?
如果不知道的话还是链一个去年写的分析:岳飞要是不死,凭他一己之力,真能直捣黄龙么?在第5节为什么要取信金佗那儿有比较全面的举证,希望对您了解基本的史实有帮助;

10、您在“岳飞的失败”这节引的这两条史料:

《金史. 完颜昂传》载“宋将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来攻东平。东平有兵五千,仓卒出御之。时桑柘方茂,昂使多张旗帜于林间,以为疑兵,自以精兵阵于前。飞不敢 动,相持数日而退。”“昂举兵以为声援,飞乃退”。
《金史.完颜宗秀传》载“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 之。”

都是曲笔而且是bug非常明显的曲笔。

原因很简单:亳、宿之间和东平,都不是绍兴十年岳飞所部作战的范围。顺昌-亳、宿-南京(今河南商丘)这一线是刘錡和张俊部负责的,张俊绍兴十年一度还进据亳州来着。

至于东平更扯了。东平就是现在的山东东平,看看地图就知道这地方不可能有岳家军还十万。。

人都没有,你上哪儿击败?这就是前面说的,金史里面几乎击败一部宋军就尽可能的说这是打败了岳家军。

可惜地名是bug,而地图很难改。

至于这条:

《金史.王伯龙传》载“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

如前所述这是说的建炎三年冬的事儿了。那时候岳飞根本不是主将还是杜充的部将之一,而且就算是部将,他和金军作战时打的也不错,最后溃败是因为整个宋军大阵因为后方有一部临阵脱逃而崩溃了。这跟本不是岳飞能负责的事情,也就金史好意思拿出来说。大概也是出于逆反心理吧。

11、怎么又是吕大师。。重复的就不说了,单吐槽一句邓广铭先生那句现在已经out了,他老人家也说过他的岳飞传要改的地方不少。而且他说的战略失败,是指宋廷在秦桧操纵下肯定不肯继续支持岳飞作战,这样再打下去可不是风险很大么?同时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看出,他这么说的更深意图,其实还是为了给岳飞班师辩护,说明岳飞并非愚忠之人。——哦对了,他写岳飞传的时候,质疑岳飞的人还集中在愚忠上,吕思勉大师的“军阀”说则没几个人认可,因为都知道吕思勉大师也不是在认真说历史,何必非要跟人过不去呢~

顺便您这儿也引了“及至张俊的部队从毫州撤退之后”这句了么~ 那怎么还能把 《金史.完颜宗秀传》载“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 之” 这段当可信材料呢?。。。

或者您不知道绍兴十年宋军作战时是分片儿的,以为张俊撤退之后岳家军就来了然后被完颜宗秀击败了?

12、秦桧那段我不想吐槽日本上师了,bug实在太多,而且人家国外学者研究外国历史,也不容易不能太苛求。我只针对您最后的大段疑问说一下:

如果秦桧真的是奸细,那他为何要乘挞懒处于政治斗争的时候横敲挞懒一笔竹杠,将当时处于金人控制之下的河南诸州县尽数要回?如果要帮着挞懒,给一个对金人十分优厚的条件岂不是让挞懒在政治上更有利?另一方面,天眷二年议和在和在挞懒和秦桧的主持下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宋朝的利益,皇统年的议和(绍兴议 和)在宗弼和秦桧的主持下却对宋朝条件十分苛刻,而那几年间,双方的实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的只是参与议和的人。那么这样说来,到底秦桧是金人的 奸细,还是挞懒是秦桧的奸细?”

——1)秦桧在和议上只是金国的棋子,能左右宋廷这边(其实主要是左右高宗,其他大臣骂他的不要太多)但是左右不了金国。绍兴八年河南陕西能还回来,是因为金国本来就管不了吃不下这块地方,只能靠伪齐代行统治,但是到绍兴八年刘豫被废,所以挞懒就不想要了,根本不是秦桧争来的。

或者你要非说他争来的也行——您能找出秦桧和金人反复争论要回河南陕西地的史料么?

没有的话您凭什么断定河南陕西地是秦桧要回来的?凭好感凭“秦桧不会卖国”的信念么?

。。。。。。

2)秦桧当时根本不知道挞懒要失势,要知道他也不会在绍兴十年兀术毁约之后惊慌失措惶恐莫名,还要党羽替他想圆场说词了。金国内部斗争白热化血腥化,挞懒药丸这事儿,是王伦为了履行和议条款出使到金国时,走到河北才从当了金国官僚的自己以前的一个老部下那儿知道的。顺便说一句,王伦后来被扣在了金国,再后来因为坚决不肯受金人官职被勒死了。

3)金国内乱王伦派了人通报南宋方面,其他大将也都有谍报渠道了解金国动向,但是秦桧此时的做法是置之不理,同时坚决不把军队布置到河南陕西等新复失地上去,连官员都继续沿用伪齐时的官员而没有新派。

至于秦桧这种做法是图什么,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么?

4)绍兴十年和绍兴八年宋金实力对比怎么能没发生变化?

不过算了,看您前面的认知您有这样的感觉实在。。不能强求。

13、刘子健这块儿我也懒得逐个挑了。就吐槽一个地方:

“如果刘子健的分析成立,那么不仅秦桧汉奸的帽子被摘掉了,以其通过刘子健了解金人动向的事来看,秦桧更是有功于国家了。”

第一如前所述,史实是秦桧根本没了解什么金人动向,或者了解了以后也是把脑袋钻沙里当鸵鸟;

第二通过郑亿年了解动向就是有功?

您当其他宰执大臣和将领是傻的吗?这要算是有功,那某年吴玠通过一个驻兵长安时认识的小尼姑就获取了撤离喝将在春天进攻川陕的消息算多大的功?

岳飞的幕僚王大节通过卧底获取了刘豫要南下侵宋的消息算多大的功?岳飞布在金国的谍报人员获知了金人打算立宋钦宗儿子为帝和赵构争夺法统又算多大的功?

还有绍兴十年兀术毁约之前,南宋前沿战区的主官几乎都知道金人那边有变,秦桧这时候在干嘛?

顺便您把郑亿年打成刘子健了。其实刘子健先生也是挺岳飞踩秦桧的,只不过海外学者一来史料功夫不到家二来大概你读的时候也曲解了才弄成现在这样,他要是还健在知道你把他的名字和郑亿年打混了会伤心的

最后我还要再问一次:您真的认真看了自己引的材料了么?反正我很难想象我会把秦桧通过郑亿年了解金人动向打成通过刘子健了解动向,这不是手抖或者看花眼的问题。而且您 类似的错误这已经是第二处了。

14、《遗留秦桧书》这段儿。。

1)“秦桧即便是与金人勾结,那与他勾结的也应当是挞懒。宗弼和挞懒一直不睦,挞懒最后还是被宗弼所杀,因而说秦桧和宗弼私下勾结于理不合。

《兀术遗秦桧书》的内容与《宋史》之前所载内容相悖。如果我们假定《岳飞传》所提到的在绍兴十年岳飞的所有战功全部属实,那么金人早已经受到了极其重大的打击,宋朝方面对金人又有何忌惮?秦桧有何必杀岳飞以为信?”

——大哥,您觉得私人恩怨能比上现实利益么特别是对秦桧这种人?质疑岳飞的时候您还是非常理性非常中立非常不惮于以最大恶意揣度人的,怎么到秦桧这儿又这么纯良这么温情了呢?

秦桧自己必须坚持对金和议(其实是投降)、削弱南宋国防才能保证相位,因为这是他唯一优势,其他人比他才干高家世好的有的是,但都没有他这重间谍身份,所以如果不搞和议,秦桧下一步就只能是身败名裂,实际上绍兴十年兀术毁约那一次他已经快到这一步了(具体请参见:历史上真实的秦桧是个什么样的人? 里面都列了证据和出处);而绍兴十年的兀术,除了和宋廷订立和议之外已经是无路可走;这两个人的利益是契合的,所以忍着恶心合作了。这很难想么?

2)您自己都说了,金国当时形势其实很危险,所以不要求宋方杀掉最具攻击力而且特别年轻的将领,怎么能保证人家不趁你病要你命,找个机会再打过来?岳飞当时才三十九岁,就是再过二十年领兵坐镇也是没问题的。

话说您这块的思路这是扭了几扭才能扭成这样?我不得不承认看到这儿我已经快吐血了。。

15、军阀割据?您确认您知道什么是军阀什么是割据么?南宋各支屯驻大军的钱粮完全是掌握在中央手里的,所以当时的将领经常因为军需供应不及和转运使、地方官互掐,但这也说明他们的供应完全仰赖于朝廷。

人事任免上朝廷也管控的很严,岳飞的幕僚任用自己都做不了主,朝廷那边不让用根本不敢留。

财权人事权都完全在中央控制之下还管的很严,也没干扰地方行政体系;至于服从命令这条,韩世忠张俊还经常互相搞个摩擦或者卖个阵,岳飞类似的行为完全没有,包括绍兴六年冬中枢命他援淮西的乱命都不打折扣的执行了,和同僚上级各路文官的关系也都处的很好。就算要杀鸡儆猴,挑这样的将领杀是为了告诉天下人你喜欢无视中央的不喜欢服从命令听指挥的?

16、“韩世忠和张俊很识趣,一个在西湖边购置田产房产准备养老,一个非常主动地交出了兵权并安心做一个文官。”

——这是您凭着对岳飞以外的人的无限善意脑补出来的谢谢。

真实位面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

1)张俊在附和秦桧陆续坑害韩世忠、刘錡、岳飞以后一度很得意,以为天下兵柄全在己手,结果很快被秦桧过河拆桥了,指示万俟卨攻击他想夺兵权。这种情况下他不交兵权就是个死,而搞死他根本不需要和陷害岳飞那样费那么大力,因为他贪污受贿卖阵欺君之类的污点一抓一大把,和部下还有怨。比如王德后来就对他很不客气。

2)韩世忠是买了不少房子也买了不少地还在西湖购了房产,可惜秦桧先准备害的就是他,还打算让岳飞去办这件事情。因为老韩虽然本事不是最大的但是脾气是最大的,之前为了反对和议得罪秦桧很多次,倒是岳飞因为政治上一贯谨慎低调,外加人缘好会来事儿气场也比较斯文,所以秦桧对他印象还可以,至少到坑韩世忠的时候,还觉得他属于可以挽救可以拉一把的。

只不过岳飞不肯跟着秦桧张俊干这种坑人的事儿,还给韩世忠报信支招,老韩这才逃过一劫。

看一点史实再开脑洞不会死的。

17、“而岳飞,不仅在接到内调的命令后最晚才到”

——废话,绍兴十一年春接到赴朝诏令的时候,岳飞还远在舒州就是现在的安徽安庆市,而韩世忠张俊的驻地离着行在临安近在咫尺,差这么多的路岳飞怎么可能比这两个人先到?

秦桧党羽的记载里一句恶意满满的闲话您就拿来当真还特地拿出来说,之前审核岳飞战果的质疑精神呢?

实话说我一开始看你的东西还觉得是可以接受的怀疑,也值得认真讨论,所以没看结尾就开始边看边摘bug了。现在看来这是个大错误,我应该直接拉到最后看结尾这几段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了。

以及我本来打算在评论区和您沟通一下就好,不在答案里挂免得又惹是非还落一不友善的形象,但是我现在改变主意了。

-------------------------------------------------------------------------------------------------------------------------------------------

@麦可汗

诚心诚意商量个事儿:您能把您那答案删了或者自己折叠了或者怎么地了么?

只要您那边删我这边这些针对性的也删。

错太多实在没什么价值真的。删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当时犹豫着不想答这个题就是怕挑上来以后跑过来信口胡说的太多,不如直接沉了最和谐。没想到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相关话题

  被本族统治和被异族统治有什么不同么? 
  人类历史上著名的邪恶战胜正义的历史有哪些? 
  清时期天津三卫合为天津卫,后升为天津州、天津府,其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卫、州、府分别是什么概念? 
  关于中世纪圣战与汉唐、匈奴突厥的一些疑惑。? 
  如何看待英国外相呼吁「英国应停止对殖民史感到愧疚,而应为自己身份和立场自豪」?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如何反驳永安托孤是刘备的阴谋?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还存在奴隶或奴隶制的地方? 
  太平军为什么突然就打不过曾国荃了? 
  宋朝和明朝都是以文制武,为何结局却不一样? 
  如果李定国1655年被刺杀,国主能否成就大业? 

前一个讨论
明朝贵州辖境支离破碎、且地狭民贫,何以单独立省而非分属四川、湖广、云南、广西?
下一个讨论
三国人物四百多个,为什么绝大多数名字是单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