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见有人说,在毛泽东时代干部清廉,没有贪污腐化。那么,具体到文革期间如何招大学生,这就显出干部实际上就是贪污,就是腐化。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大学停止招生,但是到后来,毛泽东又说还是要办大学,要从工农兵里面培养大学生。这样,开始出现了所谓的”工农兵学员”。理论上说,这些大学生,必须要经过工厂或者农村的劳动锻炼,然后由基层的干部推荐他们去上大学,于是,基层干部寻租的空间就出现了。比如说,某一年一个公社有一个大学生的名额,那么,究竟谁去上学呢?干部推荐大学生的时候,先是有硬条件的,比如说,必须当知青三年以上。也有软条件,比如说,劳动表现好,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硬条件是可以作假的,软条件更是凭干部一句话。牵涉到一个年轻人的前途,他最大的利益,基层干部寻租机会自然来了。用屁股去想问题也会知道,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家长,他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贿赂基层干部。在中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之前,那之前几年里边,为了获得工农兵学员的名额,可以想象竞争多么激烈,当然面子上的正当竞争也有,但是更多的,愈演愈烈的是私下的人情竞争。当然那个干部所获得利益比起现在来说,还是小儿科。当时由于老百姓通常说的话,”干部说研究研究,家长送烟酒烟酒”。当然不仅仅是去上大学,凡是牵涉到青年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基层干部都有办法捞好处,例如知青获得招工机会。
文革中这方面的例子极多。关于招工的,推荐工农兵学员的,推荐去参军的,甚至包括生产队分配给人相对轻松的农活,干部进行政治审查然后允许知青去当民办教师等等,大量而普遍的贪腐行为层出不穷。
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文革是怎么回事?以为那个时候老百姓当家作主,人人平等。为此我专门写了一部小说,叫做闺怨诗,就想把真实的文革中老百姓的生活,以及普通中国人的思想的变化,用真实的细节写出来,直面惨痛的历史,探讨文革这样的政治运动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