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每次听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歌都会感动到哭出来? 第1页

  

user avatar   rax_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国歌好听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它是俄罗斯人写的音乐,所以我在知乎一直强调的俄语歌唱性它显然也是具备的。因而这种旋律的韵律就好听,让一部分人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在这个基础上,它虽然是国歌,庄严而肃穆,但是在这之下其实也潜藏着一种忧伤而悲壮的细腻情感,将俄罗斯人骨子里的那种忧郁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说你听到的并不总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虽然这是大多数国歌的音乐形象),其中更包含了一种命运多舛的动荡时代里依然要奋发图强的复杂情感。


反映到实际的旋律写作上,首先它大量地运用了下行旋律(蓝框),又赋予了进行曲标准的节奏;使得整个磅礴的气势笼罩着一种较为忧郁的色彩。

比如乐曲刚开始先用一个向上跳进(红框)把情绪提升起来,然而却立刻就降下去,在此之后才逐渐又让情绪推动起来(黄框)。


从和声上来说,它大量地运用了一个大调与主音上方三级构成的临时小调的色彩交替,比如这里首调记谱的C大调与e小调,主和弦直接走到上方三级和弦(黄框),还有e小调的二级到它的主和弦(绿框)。

正统德奥音乐与俄派一样都大量存在着大小调调性色彩交替(和声小调本身就是一种交替)现象,只不过这种大调和上方三度交替的玩法主要在俄派音乐中出现得更多。


还有比如这里第二段开始的地方,作曲家继续大致沿用了前面的音高序列(黄框),但和主题开头(灰框)相比改变了节奏。原本较为密集的节奏在这里变得更加舒缓(就像你说话速度放慢一样),给人以情感变得更加细腻的听觉感受。


但是要说到全曲最为精彩,最催人泪下的部分,还是这首歌曲的高潮。

在高潮开始前的两小节(黄框),作曲家先将旋律变为一个F大三和弦的分解,也就是下属和弦。由于前面“一味地”往下走,因而此处的上行,并且还是一个分解大三和弦的形态,使得它的推动感无比强烈,跟人一种“胜利即将到来”的感觉

如果这之后立刻接的属和弦或者是主和弦,旋律音走到G,那就是一种不由分说的胜利之颠。因为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F在这里进一步往上做了推动,大调主属和弦也是听起来最“正”的色彩。

但是!这随后的旋律音还是F!而且在它作为高潮句(红框)却立刻往下走!这给人传达出了一种尚未达到最后的胜利,就坠落下去的情绪。而且由于前面已经将这种情绪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力量无比巨大而集中,所以这里的下落就自然显得极其悲壮。

这后面配上的二-五-一级和弦,就和直接先出主和弦相比,延缓了它的出现,从而没有让你感觉在胜利的顶端结束。根音在低声部的两个跳进、解决,却又使得其情感波动剧烈。

更加“过分”的是这随后的两小节向下模进(蓝框),在关系小调上又做了一次二五一的离调模进;且,小调的二级七和弦又是一个半减七和弦,紧张度比前面更甚,悲伤的感觉就更为浓郁。

通过以上旋律与和声的设计跟结合,让这个下行的高潮句并非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是一个极度悲壮的宣泄。

强烈的情绪爆发后需要缓解,所以在它之后的部分(绿框)又用回了一开始的主题材料,让人回归到一种平静,继而重复or结尾。

当然了,语言没有办法完全地去解释音乐为什么好听,这里也只是粗浅一谈。拒绝任何涉及政治历史的联想哦。


user avatar   qin-bei-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是因为悲剧。

当年唱过这首歌的人里,有多少是真的发自内心地希望歌词里的一切可以实现、并永远存在下去?有多少人为此甘愿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可是今天,窗外阳光正好,他们尸骨已寒,曾经的国歌,连名字听上去都在嘲讽。

我常常非常感性地认为,苏联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理想。俄罗斯是国家,其它加盟共和国也是,它们拥有各自独立的历史、文化、语言、民族和政治,本来不是必须联姻,但这些国家中的一部分革命者聚在一起,准备造一个理想国。于是,苏联诞生了。

它刚刚诞生的时候,世界对它非常不友好。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干涉,刚诞生的新国家风雨飘摇,一穷二白。但是苏联人民没有放弃,而是怀着巨大的热情投入了建设国家的事业中。我记得1929年他们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在莫斯科大剧院做报告,每交代一项建设工程,舞台上方的巨幅苏联地图就在相应的位置上亮起一盏灯。等到报告结束的时候,整个苏联大地像点起了一片星河。据说当时与会的人们激动地站起身,高唱起了当时的国歌《国际歌》。

而这个计划的结果怎么样呢?非常好。超乎想象的好。苏联花了10年时间,从一个99%的播种靠人工扶木犁进行的落后农业国,变成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国。这在当时就是不折不扣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是苏联人民创造的——斯达汉诺夫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劳模,他的身后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同行。我想地图上的星光倒映在他们眼睛里,一定特别的迷人。

卫国战争期间,这个国家涌现出了无数感人的保家卫国的事迹。无论是宁死不屈的卓娅,还是喊出“身后就是莫斯科!”的普通士兵,无论是列宁格勒顽强坚持的居民,还是开着坦克直奔前线的工人,都展现出了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像《小路》或《喀秋莎》这样的作品能火得人尽皆知,不是没有理由的。要知道,这时的苏联还根本不是后来的超级大国,它很多方面和西方盟友们没有办法比(比如一直以来的黑点,农业和轻工业),但却是它在欧洲战场上担负了对德作战的主要任务,凭借着广阔的战略纵深和顽强的抵抗意志最终一路打到柏林。这个时候的苏联人民不仅保卫了自己的祖国,而且已经有了大国的担当,这是他们的国际主义和理想主义在战争中一个非常好的体现。

1950年以后,中苏有过一段交好。那一段时间两国民间感情比较单纯,不少人是真的把对方国家当成革命伙伴、革命同志的。虽然后来因为利益冲突闹掰了,但我看到过一些文章,记录有的苏联专家撤走之前还偷偷给中国人塞资料。这种超越国家利益的革命友谊给我姥姥姥爷那一辈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是这样的苏联,这样的苏联人民,在几十年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建设国家的热情、面对封锁的勇气、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对理想的忠诚,直到今天都会感染我。当我现在看到苏联时,更多地是看到今天人们对它的批判或者揭露它“丑恶的本质”,比如卡廷事件、肃反、煽动外蒙独立、策动新疆叛乱等等,还有一些人会很喜欢黑它经济状况不好。这些我都承认,我不会假装看不见,但我也不耻于承认我是喜欢这个国家的,因为正是这个国家曾经表现出一种博大而纯洁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誓要用自己双手搭建一个新世界的磅礴气魄超越了人类已知的任何一个时代。这一切将作为它对人类的贡献被历史永远铭记。

而我有多敬佩这个年轻的苏联,就有多为它后来的沉沦感到痛心。我在历史书上,一页一页地看着它深陷体制僵化的泥沼,改革总是不得要领,民族矛盾无法解决,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当年的苏联人民一定比我还要难过。他们要眼看着这个自己曾经为它献出青春、献出智慧、献出热血的国家,一点一点衰老灭亡啊。但是他们会因此而放弃爱它吗?

我不喜欢戈尔巴乔夫,但我绝对相信他良心的清白,也相信他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联盟能继续存在,这一点和叶利钦之辈有本质的不同。

1991年苏联解体,我们中国人嘲讽苏共“竟无一人是男儿”,把苏联描述成一副惨兮兮的众叛亲离模样。不过第二年,柳拜乐队发行了一张专辑,名叫《谁说我们生活困苦》,这个乐队在当年就非常火,到今天已经是俄罗斯的国宝。我看过一个他们演唱会的视频,很奇怪,别人演唱会台下听众都挥荧光棒或者字牌什么的,他们的演唱会大家竟然挥国旗。

对了,柳拜也唱过摇滚版的俄罗斯国歌,旋律和苏联国歌是一样的。那首歌,以及他们许多带有苏联风格的曲子,听得不少人都感动哭了。

我想那些歌迷们,在当时的心情,大概和我听苏联国歌时有些类似吧。我们都因这些歌曲而想起当年最初唱过它的那些人,想起他们明亮的眼睛和笑容,想起他们的理想曾经是怎样燎原之火一般照亮疮痍的大地,而今又是怎样止增笑耳。

那就像是——

我曾经有个朋友,很多年前生了重病去世了。最近我无意间听到一首歌,是他唱过的,在他最年轻、最有活力的那段日子。

我看着他的墓碑,就会不可抑制地流下眼泪来。


user avatar   dur-od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一听到苏联国歌都想哭出来的人,我猜你们听的一定是多声部合唱版……当然本歌曲的作曲者确实是一个玩弄大合唱的高手——亚历山德罗夫。


用他最著名的作品《神圣的战争》和苏俄国歌比较,你会发现简直就是套路。



这个人的合唱写作功力首先得益于他的师父——叫作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如下图。




这位师父是个天才,16岁所作的交响曲就被老妖怪李斯特看重。如果用几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他的对位法写作功力来自于复调大师塔涅耶夫,而其精神内核来自于曾经相当看好他的老柴,以及他的师父(也就是亚历山德罗夫的师爷)科萨科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就是写出《天方夜谭》的大师,这个人再加上《伊戈尔王》之父鲍罗丁,《鲁斯兰柳德米拉》的格林卡,可谓是沙俄时代民族乐派的“三杰”。



吹了半天亚历山德罗夫的师承,我们回来看看苏联国歌的应征。
首先我们知道苏俄之所以要将《国际歌》换掉,有两个原因,其一因为这是法国歌,其二还有一个原因,当然就是那句“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宣传思路完全违背。

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人在和亚历山德罗夫竞争……
其中一组是杜斯基亚,理由很简单,这人是斯大林的老乡,要格鲁吉亚人统治下的苏联帝国使用带有点格鲁吉亚风味的曲调,这当然是提名人必须搞的一点小马屁。

另一组是斯大林亲自挑选的:肖斯塔科维奇和哈恰图良。

(小心老肖帅死你不偿命……)



老肖和哈恰图良组合意味着什么呢?

我来打个比方:假如我国的一个领导问:“嗯……我们国家画画最好的人是谁呀?”

秘书给了他两个名字:其一叫做齐白石




另一位叫潘玉良。



于是领导一拍脑门:“ok,让这二位合作给我画张画像!”

你能想象老肖和哈恰图良这二位的表情吗??伟大领袖究竟搞什么鬼东西?我们二位的风格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合作?

写一首几分钟的歌曲,非要两个人一起搞,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一个人写主题部分的旋律,另一个负责写副歌部分。肖斯塔科维奇抢了主题,最艰巨的副歌当然就给哈恰图良了。

结果两个人把和声部分完成之后问题来了:主副歌外加和声都是你写你的我写我的,如果配器还是分着写,那这首国歌……干脆起名叫“怪胎连体双头鹰”好了,正好与你俄国传统很搭调……



这事不能这样乱,他们必须让其中一人完全承担整曲的配器工作,给一个和自己风格完全不同的人的作品写配器……简直就像扮成异装癖爱好者一样难受,于是撕逼开始了。

最后还是老肖出了个主意:“老家的小把戏,我手里藏一个小火柴棍子,你猜不中那就去写配器,猜中那我认倒霉。”结果老肖的主意把自己装进去了……哈恰图良猜中了……

肖斯塔科维奇只好去写配器…………


成品完成后,他们拿着作品去见评审和斯大林。

另一边的斯大林则把亚历山德罗夫叫了过去,因为领袖想起亚历山德罗夫创作了一首所谓的《党歌》,斯大林忽然突发奇想,让合唱队放慢速度用行版演唱了一遍,然后口沫横飞的大喊:“好啊,这简直像一艘威武的战列舰!”

亚历山德罗夫先是一脸懵逼……然后赶紧反应过来大点其头:“您说的特别对!”



这首放慢了的“党歌”也就是后来的《牢不可破的联盟》。
作曲者亚历山德罗夫,配器则是另一位改编音乐家完成——实际上几首应征曲目中,只有老肖和哈恰图良的配器是自己写的。


然而当斯大林听了配器版的“党歌”后,忽然不满的说:“这首歌的改编怎么如此烂?”
此时的亚历山德罗夫终于暴露出了自己的人品,他随着斯大林的口风,把责任推到改编者身上,批判那位改编者,甚至落井下石说他是处于抵触情绪而“有意的搞破坏”。

老肖反而鼓起勇气帮那位改编者说话,因为他知道无论亚历山德罗夫的作曲还是曲子的配器其实都很出色(你们想想能让题主听哭了,当然出色。)

于是斯大林征求评审团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老肖和哈恰图良的版本最好,但是副歌部分很怪(此时副歌作者哈恰图良估计心想:猫写的副歌狗配器,不怪才怪……)所以必须经过改动。(老肖:我么……又得要我来……)

老肖只能表示接受修改要求,评审问他修改需要多久?老肖说大概五个小时。

没想到转折又来了,斯大林居然怒了:“我去5小时你们就对付出来,把神圣的事业当成什么了?”
事实上专业人士都知道,给个副歌改改配器,像肖斯塔科维奇这个级别的音乐家别说5个小时,三下五除二估计就搞定了。

竟然因为这个,结果老肖和哈恰图良的版本落选了……

每当听到有人夸赞《牢不可破的联盟》如何出色时,我都会点头,

然而心中又会燃起那个欲望:老肖和哈恰图良版的国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许多年我都找不到。后来偶然情况下才得知,老肖晚年将自己和哈恰图良合作的那个苏联国歌方案稍作改编,放在了作品111号《诺沃罗斯克钟声》之中。于是这个作品被放在了我常用的播放器歌单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


以上,就是苏联国歌的故事……


user avatar   chen-zi-hao-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第一次听苏联国歌的时候,听哭了。我怀念那彻底开天辟地的的勇气,最初为了人类的自由与解放而奋斗的热血,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的豪情。当一声声乌拉在战场上响起,喀秋莎咆哮着倾泻死亡火雨,让多少男儿心潮澎湃。但是,我也哀叹当时人类前进的灯塔,堕落成为了寡头政客的虚伪国度,屠龙的勇士变成了恶龙,怎能不让人唏嘘,不禁悲从中来。

我第一次听美国国歌的时候,听哭了。当年美利坚的先贤为了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向日不落帝国举起了反旗。当华盛顿率领连鞋都没有的军队冬天横跨德拉瓦河,当在敌人狂轰滥炸下屹立不倒的时候,当人们高呼"不自由,毋宁死"的知道,无不让人肃然起敬。"谁的阔条明星,依旧高高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度 勇士的家乡"。

我第一次听法国国歌的时候,听哭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字,是何等的伟大,又何等的沉重。在几次反法同盟的夹击下,无数青年在妻子母亲的送别下,高举三色旗慷慨赴死,用生命在全欧洲掀起了革命狂潮。在欧洲君主专制的大陆中,自由平等博爱的呐喊,永远是那一抹刺破黑夜的黎明。

我第一次听到英国国歌的时候,听哭了。仿佛能看到纳尔逊勋爵那句"英伦盼望人人尽责"的旗语,仿佛看到高呼"震慑神明荣耀吾王"向敌人发起冲锋的骑兵,仿佛看到在枪林弹雨下岿然不动的那条细细的红线,仿佛看到从薄暮中驶来的皇家海军一艘艘战列舰,飘扬的米字旗是日不落帝国横行天下的伟业。

我第一次听到中国国歌的时候,听哭了。百年以来备受欺凌的民族,以血肉之躯搏击强于自己数倍的对手。不分党派不分立场,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抛洒自己的热血,支撑他们的是心中那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繁荣祖国的信念。

一个国歌中,蕴含着如此多情怀,让人落泪,我想世间伟大的民族大抵都是如此吧~~


user avatar   huang-jia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旋律性强,泪点1 get

大量强调力度,军乐大量使用的符点节奏,泪点2 get

大量上行4/6度弱起大跳,泪点3 get

至于我们的国歌?

有觉得不那么好听的,只是因为更强调力度而没那么有旋律性而已。

但是自有其更牛逼的地方!

请自行百度:义勇军进行曲 黄金分割


user avatar   xi-xu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维埃共和国是人类最宏大最浪漫的政治理想国--共产主义新世界在尘世的投影。

她也许只是本质上只是一个腐朽的教会,崩溃的不值得人同情,但他所宣称的“教义”值得每一个受压迫的人去向往。

斯大林是个暴虐的教皇,但丝毫不减我对上帝的信仰。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去youtube看了一下,当然我个人对于音乐这方面一无所知,所以仅仅谈谈前面所说的那种现象。我认为并非是fazioli所说的,是因为

所以普通中国人从小听到大,深入骨髓的东西里面其实有很多的俄罗斯元素,所以听俄罗斯音乐也会有很强的共鸣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 反例就是,其他国家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这位是个黑哥们,他说:我不是苏联人,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在苏联时期出生的,但是我在听到这首国歌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爱国,我觉得我以前在哪里,也许我前世是苏联人。


这说明听到这个歌,所激发的情感,并不是说因为中国人从小听到大,骨子里面有很多俄罗斯元素,所以对于俄罗斯有共鸣,而是所有的人对于这个歌都有共鸣。

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奇怪,大家去youtube上可以找找,有很多人,哪怕和前苏联,和共产主义一毛钱关系没有的国家的人,都认为听到这个歌很激发情感。所以艺术这个东西是共通的。


其实音乐也好,电影也好,游戏也好,都是一个情感的载体,比如说我们玩使命召唤5,使命召唤7的时候,这是美国人做的游戏,然后我们看到雷泽洛夫的种种举动,还是觉得很震撼,我们很清楚,并且很理解为什么雷泽洛夫是这样,并且我们很理解为什么雷泽洛夫必须是一个俄罗斯人,而不能是一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而且非常凑巧的是,美国人也这么看,美国人完全能理解雷泽洛夫这个角色,并不是说你必须要亲身经历共产主义,你才能理解这个角色,毕竟这个游戏就是美国人做的。

这是艺术的感染力。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相关话题

  生活在欧盟国家的前苏联东欧人为什么那么歧视中国人,他们都抱什么心态? 
  当代俄罗斯人更向往苏联时期还是更向往沙皇时期? 
  求一些钢琴演奏大师著的关于钢琴演奏的书籍(像涅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这种)? 
  战后乌克兰并入俄罗斯的可能性有多大? 
  音乐中的声像和声相有什么区别? 
  哪一首歌你曾经听哭过? 
  有哪些将爵士和古典融合得很好的作品? 
  二战德国人是不是傻?居然不打英国去打苏联,苏联不比英国难打多了?放着软柿子不捏去啃硬骨头? 
  苏联的解体时有没有人尝试拯救? 
  一个选择困难症选购HiFi耳机的提问?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越来越不喜欢江歌的妈妈?
下一个讨论
请问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贵族称号,或者是爵位都有哪些,级别高低?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