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既然中国今年的人均 GDP 已经比 2005 年翻了两番,为什么有部分人没什么感觉?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能证明你当年的生活太好了。或者你曾经就是在大城市生活的吧。

就拿买车这事来说吧。2005年的时候,普通的国产车——比如奇瑞、长安、长城这些,价格差不多也要10万左右一辆,而当时在某个工厂打工的我的一位表哥,月工资是1000多块钱。按他当年的收入,要存10年钱才能买得起一辆国产车。

如今他换了一家工厂打工,工作内容没变,还是力气活,但月工资已经涨到了五六千,赶上好时候发个八九千也正常。而很多性能和乘坐体验远比当年好得多的国产车,价格却降到了六七万。对于他来说,现在想买车的话,攒一年钱就可以了。

类似的情况是,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买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配置并不高,但也花掉了我爸三个多月的工资。而如今同样定位的入门级笔记本电脑,我爸半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了。

当然,过去这十几年,房价的涨幅较快,也给了很多人压力。但要说绝对的生活水平,哪怕是把房价考虑进来,绝大多数中下层劳动者的生活,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我也可以给我们家在农村的亲戚们一个大致的画像。

2005年时,衣:较少买新衣服,部分人自己做棉衣棉袄,逢年过节会买新衣服;食,馒头米饭等主食和青菜为主,冬天主要靠土豆、白菜、红薯等解决菜的问题,偶尔会买新鲜蔬菜,吃肉较少,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婚丧嫁娶时吃肉较多,孩子不喝牛奶,基本没零食吃;住,50%左右的人住土坯房,40%左右的人住旧砖房,仅有10%左右刚结婚的新人会住新砖房,且住土坯房、旧砖房的人中,一半人家中仅有一两盏灯泡;行,大约有70%以上家中没有任何机动车辆,剩下的30%中有的也是拖拉机、农用三轮,没有家用汽车。此外,在文化娱乐方面,绝大多数家庭中都只有20寸以下的彩色电视或黑白电视,部分老年人主要靠收音机娱乐。

2021年时,衣:大多数人已经可以负担每月买新衣服(在农村集市上),基本没有人再穿棉衣棉袄,过年时也没有人再对新衣服有什么期待;食,条件好的家庭可以做到顿顿有肉,稍差一些的家庭一两天吃一次也毫无问题,冬天大多数人也会选择去集市或超市买菜,另外绝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已经可以做到孩子天天喝牛奶,各种小零食不断;住,除少数老人不想再花钱折腾外,中年人和年轻人或进城买房,或在村里盖小别墅,最差的也是把原来的房子推倒重新盖砖房,且家里各种家用电器均有;行,年轻人几乎全部有车,中老年人觉得学驾照麻烦且不怎么出门,大多数选择不买。

而如果要用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来对比,我觉得肉是很合适的——因为一个人能不能吃得起肉,能吃多少肉,可以说是生活变化最直观的体现。2005年的时候,农业部公布的猪肉市场价大约是6块钱/斤,当时农民的人均收入是3000多元,也就是一个农民一年下来只能挣到500斤猪肉的钱。而现在,猪肉价格普遍在10~15元左右一斤,现在农民人均收入是19000元,可以买到1300~1500斤左右的猪肉。所以,即便是在农村,如今想要天天吃肉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绝对增长来看,2021年时我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2005年时的6倍,这个增速远高于GDP增速——当然,反过来说就是,以前农村发展太慢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相比于农村,城镇居民可能对经济增长的正面评价相对低一些,而农村居民则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感受更深些。

所以,我之前说我逢年过节回老家,跟农村亲戚们聊天的时候,大家说的最多的话其实就是“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好”、“这日子还挺有奔头”之类时,很多人嘲笑我说我这是“赢麻了”。但这就是很多农村人对社会变化最直观的感受。这十五六年的时间说短不短,但说长也不长。如果他们的孩子是在2005年上小学的话,那么到今年刚好是大学毕业。孩子小学时候过的是什么生活,现在过得又是什么生活,他们的感知是最明显的。

但是——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里,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比如说,如果我们拿《家有儿女》这部2005年的电视剧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今天大城市人的生活跟电视剧里相比,除了可能多点智能家用电器之外,其实似乎没太大变化。尽管很多人会觉得当年的人只要能多买几套房,日子过的肯定都挺不错,但很可惜,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也就是正常上班拿工资,养家糊口而已。这些人的生活提升肯定是有的,但变化却不会有农村那么大。

但这不是说城市没有发展,而是城市的发展更早。一二线城市的很多人,感受到的时代变化更多的可能来自于90年代和2000年初,而2005年之后,农村的变化、基层劳动者收入的变化,则比之前要大。(我印象中,2005年的农村,跟我上小学时候的农村,并没有多大变化)

另外,至于说收入是不是翻了两番,那就得看你是处在什么样的行业里了。整体上看,普通的体力劳动者、体制内从业者以及各行业的基础劳动者,收入肯定都是翻了两番以上的,这一点从我们自己家以及我们亲戚家的收入变化上都可以得到印证。但是,如果你进入的是某些周期性行业或处于衰退期的行业,那还真可能没多大变化——比如说,传统媒体行业,如今的收入的确比十几年前差多了,再比如土木、铁路、石油等行业,收入增长幅度也都很低。但整体上看,这样的行业毕竟是少数。

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与2005年相比没太大变化的话,只能说明当年你就过上了今天这样的生活,甚至可能有比今天还高的收入。对于昔日的土豪,我也还是表达一下我的尊敬吧。


PS:

多说一句,如果要观察中国农村从2005年到如今的变化,我觉得其实有个非常好的标本,就是《乡村爱情》。尽管如今《乡村爱情》的剧情的确很水,但不得不说,在对农村风貌和变化的展现上,倒还真比现在的很多悬浮剧好很多。

《乡村爱情》第一部于2006年播出,拍摄则是在2005年。而如今《乡村爱情》已经拍到了2021年。在《乡村爱情》第一步里,象牙山的环境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象牙山村村里没有硬化路面,门外还有大量柴草,说明当时的村民大都还是做大锅饭。村子里的民居,也大都以简单的红砖房为主。

在基本生活条件上,村里仅有开养殖场的刘一水等少数人有汽车,其他人出门多以骑自行车、搭车等为主。大脚食杂店也就是个很普通的民房。

在政治生活上,王谢两家基本上就“垄断”了村里的各种资源。

在教育方面,大学生谢永强回来受到了全村人的重视。(按照谢永强2005年毕业算,其入学是2001年,那时候大学才刚刚扩招)

而在最新一部的《乡村爱情》中,象牙山变成了这样:

对比一下,首先是村里的路面基本上全部硬化,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也没有了露天堆柴的情况。大脚食杂店也改成了大脚超市。

基本生活条件上,基本上主要人物家里全部有车,房子也比第一部好了很多。

政治生活上,大学生村官进村,基层治理规范化水平在提升。

教育方面,象牙山村有了农村淘宝站,有大学生到这里来工作,全村人也没人再把大学生当个稀罕物。

必须要说明的是,《乡村爱情》就是个电视剧,把它里面的内容全部当成现实肯定不合适,而且拍摄地点也有所变化。但是,至少今天我们在看《乡村爱情》时,也不会觉得人物的生活是突兀的——或者说,你不会像吐槽某些都市剧主人公月工资5000住市中心180平米大平层一样,来吐槽象牙山人的生活“假”。而且,大学生村官、土地流转、农村淘宝驿站、大学生回村……这些也的的确确是过去十几年中国社会渐渐发生的变化。

所以,你把《乡村爱情》第一部和最新的一部拿出来对比看一下,中国GDP的变化到底对普通人生活有什么影响,答案就很明显了。如果今天有人再按照《乡村爱情》第一部的场景去拍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剧,我想很多人肯定会觉得有点抹黑农村了。


user avatar   gnad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2年苹果股价比2002年涨了300倍,为什么部分人没有感觉?因为你一分钱股票都没买,别人赚了300倍,你当然没感觉。

跟2005年相比,我朋友家的房子涨到了四倍,每平米房价更是涨了五倍多——面对中国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人都说赢麻了,为什么只有你自己没感觉?

这只能证明是你自己的问题。


user avatar   li-lei-85-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5年我家房子是这样的:

室外:

室内:


2021年我家房子是这样的:

室外:

室内:


提问者是不是2005年就住下图的房子所以没感觉?


补充说明:2005年我在周口的饭店端盘子一个月280元工资,2022年我在天津上班一个月两万左右的工资。和题主觉得收入没有翻番的情况严重不符合。

我身边的人没有比2005年过的还差的,有个远房亲戚倒是有阶层滑落的风险。他爷爷是过去周口地区的一个老领导,他父亲读夜大混了个文凭。靠他爷爷一步一步安排弄到周口市城管局正科级干部,去年退休了。他自己没好好读书瞎混大学文凭也没弄到,安排了一个市级单位上班一个月2000的工资。想再像过去那种走他爸的路安排到公务员,以现在这个社会环境基本不可能了。不过他家的生活条件还是比2005年要好的。这种家庭不知道会不会和题主有一样的感觉。


user avatar   wang-ping-2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的这部分人是高华和公知

2005年高华和公知领50美分可是3.5元人民币,发1000篇反华造谣贴就是3500元,远超那时的人均工资。

现在美国的经费没变,任然领3500元,还达不到人均工资。

所以更加恨这个时代了


user avatar   chongziX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你是认真的?

你真的在2005年生活过吗?


2005年,我在青岛某正厅级985、211非热门专业读(xia)书(hun),大一升大二,生活费已经从高中时的60-150/月涨到了300-400,周围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在800左右。

如今可能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得1500了吧,我不清楚,身边没有大学生。

袋装的方便面刚从1块、1块2涨到1块5,宿舍楼下有个漂亮小姐姐开了个小亭子卖零食,煮方便面,2包方便面+一个鸡蛋+人工费水电费,之前卖3块5,方便面涨价后卖4块。有些同学为了省钱,买了方便面在宿舍自己偷偷煮,舍管大爷隔三差五查,所以都不舍得买锅碗瓢盆,就用1块钱的热得快,在搪瓷缸里煮面,用不了多久热得快就得烧坏。

现在一般方便面都得2块多了,超市里五连包也得至少12块。小饭馆里煮方便面一碗8块至少。


那年暑假,有个外地的同学来找我玩,我带他去台东步行街,我买了件衬衫25块,他给女朋友买了条裙子,好像是90多。


下半年,我在超市买了辆自行车,150,按我当时的计算,平时坐公交1块,每天骑车出门相当于省2块。

在青岛骑了半个月,发现全青岛好像就我一个傻子骑自行车。

半个月后,自行车在超市停车场被偷了。我很伤心,也很纳闷,青岛第二个骑自行车的傻子是谁呢?


为了弥补损失,我经过校内兼职群介绍,去香格里拉酒店做小时工。酒店给小时工的预算是8块/小时,但经手的外包中介层层盘剥,我们学生拿到手的只有3块5。

就这工作,我还得给介绍人35的中介费。

干了两个月,第二个月工资没拿到,“领导不在没签字”,“这个月财务出差了”,“出纳不在你改天再来”,就这样连续三个月去取工资都没拿到,就放弃了。

那时候特别羡慕女生。漂亮身材好的做礼仪,只要站几个小时,就能挣50;不太漂亮的女生,同样是去酒店做工,也不用像我们男生似的得端盘子传菜,只要在桌边递一下菜、倒倒酒,不太累,还一小时4块。


回家没有高铁,那时候一般是做绿皮普快、红皮快速,T字头的特快就已经感觉很快了。曾经潍坊到青岛188公里火车要停17站,我上大学时已经提速不少,普快也不过挺三四站,特快就潍坊-高密-青岛,中间只停一站,三个小时。感觉真快。


那时候我在大学里关系最好的哥们儿是老朱,日照岚山的村里人,家里穷的跟我家有一拼,他们宿舍住在平房区,舍管大爷查得松一些,这家伙就喜欢去菜市场花5块钱买一大摞煎饼,然后去海边捡紫菜、虾什么的,煮熟了加上老干妈,卷饼里吃。


一晃眼14年过去了。

我刚刚跟老朱通完电话。他这老光棍现在一个月也不过四五千,没结婚,花1000在青岛租了个一居室。秋天了,梭子蟹特别肥,二三十一斤,当天刚死的螃蟹5-8块一斤,老朱下午下了班,就去买两三只,回屋蒸熟,拌上蒜泥,卷饼吃。

我结了婚,有个2岁多的女儿,明年老二就要出生了。但我从2018年离开北京到石家庄后,工作一直不顺,找了两份工作也都做的不久,精神状态很不好,几乎天天失眠,去年查出了重度抑郁,暂时基本上是靠媳妇吃白饭的闲人。非常着急,盼着想找个压力不大、不太费脑子的来钱门路。

GDP去哪里了,我不关心。

我只知道,2005年过去了很久很久了,我一点都不想它。

我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结了婚,买了房,开着我十几万的小卡罗拉出去兜风,在家还有小姑娘逗我开心。

我一点也不想回到2005年,去做3块5一小时的苦工,端盘子端的胳膊充血发紫,还拿不到工钱。


没什么逻辑,想到啥说啥,就这样吧。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题主的家境比较好。

我以前说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是呈波次向下的。第一个十年的获益者主要是胆大的商人,现在都是有产者了;第二个十年是第一批知识分子,现在是上层中产阶级;第三个十年是蓬勃发展期,获益的人越来越广,这些人现在是中下层中产阶级。第四个十年的获益者则更多的是所谓“底层”,是原来劳动强度极高、收入极低并且毫无保障的底层体力劳动者,他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尊严。在后一个波次发展时,前一个波次的人一方面收入提高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后一个波次的人的逐渐追及,前一波次的人不仅在物质上感受到了他享受的服务价格上涨,而且在心理层面逐渐丧失了优越感,这样就会感觉生活水平没有上升,甚至下降了。

从2005年到现在,东南沿海的中小资本家们经历了一次财富增加停滞到减少的过程,你说生活质量翻两翻,他们肯定觉得瞎扯,甚至觉得经济变差了。但是你找个建筑工地的工人、山区农民问问?那生活质量翻了何止两翻。那是一种从赤贫到小康的跨越。十年前你问问,忙了一年一分钱都拿不到然后喝药的,有多少?现在你再问问,钢筋工收入比不比你高。

别拿共同富裕不当回事,共同富裕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人家共你笑嘻嘻,你共别人mmp。那真是让人看不起。


user avatar   xiao-yang-49-78-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这种感觉的人应该在2005年就很有钱,在2005年的时候就住大别墅,开豪车,这种人2005年跟现在相比,吃喝玩乐这些项目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我估计是智能手机吧。

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中国人来说,从2005年到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我2004年在成都上大学,家里每个月给500块生活费,吃饭差不多花一半就够了,这种水平在我家班上也算中等水平了,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两三千很普遍吧?

我父亲是乡村教师,那时候的工资才一千多块钱一个月,今年父亲退休了,退休工资一个月有八千左右,这种变化应该算很大了。

现在来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55公里,开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而那时候去学校要早上六点就要起来去坐直达成都五块石车站的大巴,错过了的话坐节节车差不多要下午两三点才能到,就算坐直达大巴父家到成都五块石也要差不多三个小时,那时候坐车大家都抢着坐前面,因为公路特别差,从家出发到上高速有50多公里,这段距离大巴就要跑一个多小时,然后坐公交车去郫县学校也要一个多小时,那时候好像没有坐地铁的概念吧。

然后是吃,05的肉好像几块钱一斤吧,我从小到不缺肉蛋这些吃,跟现在相比可能就是现在鸡鸭鱼这些平时是想吃就吃,然后是平时出去吃火锅的时间多不少,其他的变化倒不大。

然后是住,05年的时候住学校宿舍,一间教室隔开两家人住,两室一厅,一家大概二三个平方吧,我的房间就能放一张小床,家里最贵的的电器就是21尺的松下电视,2000块,当年花了我父亲三个月工资,空调是没有的,有几把电扇,另外就是洗衣机和冰箱,电饭煲,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别的电器了,现在我住的是在老家县城买的房子,虽然也没多贵,但该有的都有,光客厅就比那时候整个家都大。

所以就我个人以及我周围的人来看,过去十多年虽然说不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觉得变化还是足够大了,可能是我认识的人以前都比较穷吧。


user avatar   c-r-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怎么又火了?

我00后,随便说几条。04年以前住村里,没水没电,要点现在已经买不到的煤油灯。那种不方便已经有很多人忘掉了。以前晚上摔进过水缸,幸好里面没什么水,不然当时可没司马光来救我。


04年后在县城住,05到07大概三天停一次电,每次停电都得2小时甚至半天。家中照样常备煤油灯和蜡烛。07年很少吃肉,得节日才能吃上几次。


08年以后父母工资开始涨,县城开了第一家麦当劳,当时社会上还有洋餐厅用老鼠肉的传说,但麦当劳还是人满为患。就这,我10年才吃上人生第一次麦当劳,那时巨无霸卖27,现在卖22。


全家两部黑白屏诺基亚从08年用到13年,13年我才第一次看到智能手机,现在才几年啊,智能手机都烂大街了,你要是掏出部诺基亚出来绝对惊艳。


更别说买车买房了,10年以前小轿车是奢侈品,那时家里为了出行不被飞车党抢掏空六个钱包买了辆车。然后小轿车迅速走进千家万户,社会治安上黑社会15年一阵严打后再也没有出现。


从整个社会层级来看10年以前穷的惊心动魄的人比例还是比较大,就是那种全部身家就几百块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而且那种穷是根本看不到希望,找不到任何机会的穷。今年22年,以前遇到的穷亲戚现在基本上都有了立身之本,存了点钱。流浪汉的现象不能说是断绝了,但至少出路变多了。这是社会保底的改善,你不能因为自己用不到这个保底就说他不存在。


你说GDP翻两番有人没感觉这不废话,一是人生无常有的人生活就是变差了(十八大以后一大批贪官。。。剩下的也不敢。。。)包括一些老板经营不善也有破产的(老家村里有个人06年做股市倒卖之类的赚了一个亿,08年破产,现在还在村里成天bb)。但你要说中国这十年就是世风日下水深火热,你问广大人民群众同不同意?


手机打字,有点混乱,凑合着看。


统一回复一下,没水没电是不通水不通电,以前先是用桶在井里打水,后来是拿个杆子压着打水的水井,后一种水井现在还有见到。不通电那倒是真没办法,0809年以前村里要用电都得找柴油发电机。现在柴油发电机也很少见到了。


稍微数一下以前常见现在却基本看不到的东西基本就能了解中国的发展。柴油发电机算一个,还有煤油灯,家里要准备煤油,得换红白色的灯芯。磁带和录音机也算一个,煤气罐也很少见了。以前辣条极其便宜,到处有一毛一袋没有任何标识的糖卖,产地都是广东潮州,我还记得小学三毛钱能买两个星球杯和一大袋糖请八个人吃一下午。现在三无产品早就被严打没了。前几天又在一个学校门口的小卖部看到有“冰西瓜”糖卖,价格贵了不少,产地认证什么的也有标识。总而言之想吃坏肚子已经不容易了。


统一回复2:停水停电一直到10年后才彻底消失的。在这之前电力不稳定,停电的理由千奇百怪。太冷冻坏了电线停电,太热热坏了电线停电,大风大雨停电,还有鸟撞了变电箱停电的。以前电线断了还会垂到地面,有走过路过踩到高压线的当场去世。


再说巨无霸问题,27应该是套餐吧记不太清楚,不过10块的巨无霸我是真没吃过。以前送报纸会夹有麦当劳优惠券,撕成一节一节的用。我记得优惠券里15块的双层吉士就是性价比最高的了,哪来的10块的巨无霸,怕是吃的麦肯基吧。


再次更新,前几天回村拜年,补几张图

标准款煤油灯


这种陶瓷水缸以前是农村的奢侈品


user avatar   laoyan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恰恰相反,大部分人对生活的巨大变化感受极其深刻。

正如 @曹丰泽 曹县所说,90年代尤其是00年以来,变化改最为剧烈的就是广大农村地区和五六七八线城镇。

这个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融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洪流之中,广大农村地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只要是生活其中经历其中的人,仔细回想不可能感受不深。

回归到医衣食住行来看:

医——新农合等医保体系全面铺开,农村死亡率、妇女自杀率大幅下降;

衣——90年代过年没有新衣服咋办捏,就把稍微不那么旧的衣服洗干净,过年时候穿。兄弟姐妹的衣服也都是换着穿。现在是衣服太多,很多都穿不了几次太浪费;

食——前几天知乎有个问题,说建国前三天一顿肉,真的是瞎扯淡。也就最近十来年中国人才不用愁吃肉;以前冬天(北方)哪家不腌几缸大白菜?现在冬天反季蔬菜水果五花八门,想吃就买。

行——就说一个,农村基本实现村村“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网),烂泥巴路现在几乎都看不见。

住——以亲身经历举个例子吧


1995年前,我住的是这种房子

1995-2005年,我是住这种房子

2005-2010年,我是住这种房子

2010-2019,我住的房子变成了类似这样

还在县城买了房……

这是大部分当地农村居民在医衣食住行基本生活维度发生的变化……

还没说免农业税、免费提供化肥种子农药、提供种地补贴,义务教育全免费等等其他变化

生活幸福感提升何止两番,而应该是“地覆天翻”!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小时候跟我弟弟玩泥巴的时候,两兄弟商量未来的生活,如果月薪能有一千五,那日子可舒服啦!

那还是零几年的时候,街边新疆羊肉串还是5毛钱一根。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哥接我放假,买十块钱羊肉串,都够我和弟弟几个人饱餐一顿了。

所以那时候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哪天自己一个人吃二十块钱的羊肉串。

现在呢,湖南的新疆羊肉串都是5块钱一串了。

还有,我记得小时候但凡说人发大财,那就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有点超出人的想象力了。

那时候夸人有大运,都是说中五百万彩票。

再看现在,五百万算什么啊?杀猪盘动不动就是骗了几百万的。

现在看春晚,大厂赞助,没个百亿补贴,百亿红包的,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所以说,咱们的GDP在翻倍,我们的物价,我们的通货膨胀更猛呢。

但是,我们的社会也是在高速发展的。

我初中时,班上还有同学家穷得装不起电话——那可是在长沙啊,好歹也是个省会呢。

当然,现在基本上大家家里都没电话了,但那是因为人人都有手机了。

我记得零几年,我妈带我去广东玩,还专门买了个韩国的LG手机送给我爸。

现在手机却已经是消耗品了,谁也没必要专门跑另一座城市买一部手机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还偶尔能看到一些红色的电话本,上面能看到省长,市长的电话呢!

那时候有电话还是很洋气的事,大领导也不觉得把电话号码公布出来多麻烦。

现在不一样了,人人都有手机了,最开始是黄页上渐渐没有大人物的电话人,最后是连电话簿也没有了。

再早一点,我还在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妈带我出去逛街,说好给我买身新衣服,结果后来没买成。

为啥呢?她把几百块钱藏在自己袜子的脚踝上,结果被人偷了。

那时候出门,不仅要防小偷,还要防飞车党,还要防人贩子。

我家每一个亲戚都被当街偷过东西。

我小姨,就在深圳植物园,洗个手的功夫,手机不见了。

我外婆,在花都大街上被人问了个路,就说人迷迷糊糊了,最后钱包被偷了。

哪怕是11年,我有次在家里守一个门店,还有人组队,用整钞换零钞的把戏,骗了我十块钱呢。

还有小时候过年,那真是年关,一到过年的时候,新闻上就是讨薪的各种新闻。

过完年了,家家户户又得为了孩子的学费头疼,电视上又变成了劝家长们让孩子回去读书的新闻。

我初中的时候,一到家长会,同学们守在校园等爸妈的时候,就喜欢对来的车辆品头论足。

那时候,在一个小县城有辆二三十万的车,那待遇跟现在的超跑一样。

我小学的时候,家里买了辆面包车,就经常被银行的,政府的借去开。倒不是面包车多好,而是当时汽车就很少,很多单位没得车。

可如今,虽然没到每个人都能有车的程度,但普通人买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就像小时候家里有台电脑都是土豪,现在但凡是个大学生,都有电脑一样。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70 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约 2500 万人在学中文?目前中文在世界地位如何?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空中力量是否有所作为? 
  如何用善意的讽刺回敬外国人说「中国人什么都吃」? 
  如果在不久后中国会发生文艺复兴,那会是种什么现象呢? 
  中国人勤劳节俭是优点还是缺点? 
  海外媒体说中国的债务达到GDP的260%,请问具体一下这些数据都是啥? 
  如果这次印度空袭的是中国会怎样? 
  如何看待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晤时表示: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作为一名生活在中国的女性,你在何种场景下感受到了来自性别的歧视? 
  如何看待龙应台的演讲言论「两岸三地都要警惕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 

前一个讨论
自媒体挣钱的有多少人?
下一个讨论
美媒称「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与新冠共存」,如何看待美媒对中国防疫的态度?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