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称,漫威电影不算是“电影”? 第1页

  

user avatar   dacongmov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小伙伴留言,问我如何看待马丁斯科塞斯怒怼漫威电影,以及后面蝴蝶效应般的风波。


就在昨天,马丁斯科塞斯通过《纽约时报》撰写了一篇文章,再次回应漫威电影是不是电影的风波,这次不是一句话了,而是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据说很多人都看哭了。


就着这次风波,我也来简单聊聊自己的看法,单纯自己的看法。


想要了解来龙去脉,还得从十月初马丁斯科塞斯在接受《帝国》采访时聊起,在当时马丁对漫威系列电影发表了一番言论,指出:

“漫威电影不是电影cinema,而更像是主题公园或者游乐园,我努力尝试去看其中一些片子,尽管这些影片制作精良,演员表演也可圈可点,但我还是难以下咽,因为这些漫威电影,没有能真正传达真情实感和心灵交汇。”


马丁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引起过影视圈国际上的大海啸,并蝴蝶效应般让众多电影人参与进来讨论,雪球越滚越大,大众也渐渐分成了两大派,一边力挺马丁,一边力挺漫威。


让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吧,首先这段话肯定没有怒怼,马丁只是非常理性和带着个人意见去发表着对漫威系列的看法。


马丁这番话第一层次先表达了他心目中的电影,叫cinema,而不是movie,虽然两个词都是电影的意思,但是cinema显得更old school学院派,也更显得古典和艺术,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理解为,马丁心目中称得上电影的电影,是学院派的艺术电影。


马丁的第二层意思,则是解释了学院派的艺术电影的“功效”,能把观众从无聊的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进行短暂的治愈,思考人生和社会,甚至我们已经用烂的词,可以挖掘人性。


所以综上所述,马丁认为漫威电影在这方面,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同理得证,漫威电影不属于cinema学院派艺术电影。


马丁斯科塞斯是谁,他是美国新好莱坞电影浪潮中,最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甚至是最有影响力的人。


电影新浪潮的发展,在各个国家都发生过,马丁早期的电影如《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喜剧之王》,《好家伙》等等,震动好莱坞大片场时代千篇一律的西部片和黑帮片。


从马丁斯科塞斯开始,包括科波拉,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这些当时都被称为“电影小子”,一起推动好莱坞进入了所谓又一次“黄金时代”。


新好莱坞电影浪潮最重要的特点,大概可以归结为:不再推销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生活方式;不再强行宣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不再千篇一律编造有始有终,圆满结局的故事;不再局限于一种类型片下深挖,而是隐藏类型标签突出导演风格。


说到这大家应该又对马丁斯科塞斯口中的cinema,又多了几分理解了吧,因为就以上说的几个特点,漫威系列几乎每一条都背道而驰。


比如,漫威系列中的人物,基本都处在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状态中,而且价值取向一定会是正面和正义的。


接下来后面的2个选项就更不用说了,漫威电影几乎可以说都是拥有同一个故事核心,也就是正反两派的抗衡,最终超级英雄拯救了世界,而且,虽然漫威系列电影请到了不少知名导演,也能看到不少导演风格,比如《银河护卫队》,《黑豹》,《雷神3》,但是就故事本身而言,导演风格是消失的。


也正因为这样,从马丁斯科塞斯的角度来说,漫威系列电影确实不像他眼中的cinema。


但,漫威系列电影就不是电影了吗,主题公园或游乐园,难道就是漫威系列电影的正解吗?


这就是引起热烈讨论的关键点所在,马丁这番话出来之后,很多参与漫威系列的电影人都出来说话了。


最具漫威代表性荧幕人物钢铁侠托尼就说到,他尊重马丁的看法,一个作品有不同观点,才会有进步空间,而且如果大家认为漫威系列毁了电影这门艺术,我很高兴成为其中的一员,当一个系列作品给整个行业造成很大影响,这已经说明这个系列作品是成功的。


钢铁侠托尼这番话,显然是想做一位和事佬,不想得罪以马丁为代表的艺术电影人,但又十分认可和支持现今纯娱乐商业电影占主流的趋势。


《银河护卫队》的导演詹姆斯古恩说,马丁是他最欣赏的在世的五位导演之一,当初他的《基督最后的诱惑》饱受争议,很多人在没过看这部电影的情况下痛骂这部电影,我为马丁抱不平,但没想到今天他居然在没看过《银河护卫队》的情况下,也说了同样的话。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说没看完漫威系列电影,你怎么好意思评价。


迪士尼的CEO罗伯特.艾格,也参与了这场风波的讨论,他回应到,马丁是非常伟大的电影制作人,虽然我和他没合作过...就这个问题,我想和他来场辩论,首先漫威是电影,而且是好电影,有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好的演员,好的摄影师,好的服装设计师,好的剪辑师等等,他们把自己才华投入到电影制作中,给全世界观众带了娱乐,观众会在电影院感到开心。


在相反的一方,拍出过《教父》,《现代启示录》的弗朗西斯.科波拉,直接说马丁这么说漫威系列,已经很客气了,要我说漫威系列非常可耻。


早在去年,詹姆斯卡梅隆其实应该是最先向漫威系列开炮的人,他说,拜托各位,大家除了看荷尔蒙爆棚又没家庭的男性英雄,在2小时出生入死破坏城市的事情外,还有更多的故事值得去讲述。


此外,还有很多有相当地位的电影人发表了言论,在此就不多举例了,显然这风波还在扩大,而且因为迪士尼CEO多次发表的言论,让马丁斯科赛斯终于再次发声,并撰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很长,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视频下方点击链接去看,文章大概的意思,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大家已经过度解读我最初的那番话,我没有侮辱和仇视漫威系列。


第二,电影是什么,电影可以是什么,电影的真相是什么。


总结下来,电影是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


第三,真正的电影,最后经过时间的淬炼,留给人们的,是故事内核的痛苦和情感,而不是一些系列优雅的构图和剪辑。


而漫威系列的片子,没有真相没有悬疑没有真正的情感,没有什么是真正处在危险之中。


第四,为什么我不放过漫威系列,因为漫威系列已经成为吞噬所有独立电影的趋势,每个导演都希望自己的电影能上大荧幕,我也是这样,但我最新的作品《爱尔兰人》,只有Netfilx愿意投拍,为此我心怀感激。


第五,我很担心整个电影行业进入黑夜,逐渐消失并不复存在的冒险,电影行业开始不关心艺术,想到这个,我的心都要碎了。


好,接下来我来聊聊自己很浅薄的看法,首先第1,2,3点都是马丁自己对电影的个人看法,就不多做解释了,关键是第4和第5点。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是怎么爱上电影的,很抱歉并不是看了马丁导演的作品,但所启发我爱上电影的,其实和马丁形容的cinema,差不多。


我印象中我很受到启发的,是多年前看过的李安父亲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教父》,《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等等吧,最终这些电影,其实在我心中不管经过多少年,现在回想起来,都被其中的感觉所震动。


坦白讲在很多年前,那些曾经的娱乐商业大片,我也很热衷去看,但今天还让我印象深刻的,并没有很多或者说几乎没有。


我不知道漫威系列在二三十年后,留在我心中的印象和位置是什么,时间的魔力真的很难讲。


但就今天来看,漫威系列的作品,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当然不只是主题公园和游乐园这么简单,不然除去漫威宇宙,其他的电影宇宙,有多少能占据现在电影市场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呢?


我十分清楚漫威系列在影史艺术成就上的地位,肯定是以娱乐和视觉冲击为主,但漫威系列在我心中的地位依然是重要的,你只要真正进入漫威这个宇宙,同样也能感受到里面的人物是鲜活的,故事是让人揪心的。


在我眼里,漫威系列当然可以称得上是电影,对于我来说电影的边界一直在拓展,电影这片土壤也需要不断开垦,就如当初马丁所兴起的新好莱坞电影浪潮时代一样。


马丁斯科塞斯这场言论风波,其实已经早已远离了漫威系列是不是电影这个话题,尤其是马丁最新的这篇文章,已经扩展到对现今独立电影和独立电影人的担忧,对全球电影同质类型化的焦虑,对电影cinema这门艺术正在消亡的悲观。


尤其是马丁最后第4和第5的哀叹,马丁指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何他的《爱尔兰人》最后没有选择在大荧幕上映,或许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马丁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导演掌控权,但似乎目前大片场电影公司都没办法满足他,马丁只能选择满足他要求的Netflix。


这是一种不幸,还是一种趋势呢?


同样有着这个问题困扰的,还有阿方索.卡隆的《罗马》,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独立大导演,想要拍一部中等投资的独立电影,在资金和话语权上,或许都不得不和大厂牌电影公司产生矛盾。这,才是马丁真正悲伤的地方。


但,这和漫威系列有什么关系呢?


我之前辛苦做过漫威系列一整套视频解析,不止一次提到过,漫威系列之后的步伐会越来越沉重,因为这个宇宙已经加入太多的牵制和互动,让漫威之后的每一部作品,都没法跳脱前面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漫威系列的电影只能打最安全的牌,也就是类型的同质化。


而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漫威,在马丁眼里,漫威影业或者迪士尼,应该尝试改变或做些什么,来让电影这门艺术起码看起来更像艺术,而不是继续扩大他们家的主题乐园,让其他的cinema电影没了生存空间。


让我来说些乐观的吧,诚然现在漫威系列成为霸主地位,在《复联4》拿到影史票房第一的时候,这个事实已经发生了,但话说回来,马丁眼中的cinema独立电影,从来在票房或电影市场的占比上,并没有成为过霸主地位过。


或许吧,独立艺术电影的空间在缩小,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全球范围内重量级的电影节上,大家都一致对独立电影保持着敬畏和尊重,这是一个特别值得肯定的坚持。


而且漫威系列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电影,正如当初电影市场低迷的时候,《阿凡达》出现了,带来了3D电影革命,全世界范围电影院得到扩张,大家又重新回到了电影院。


漫威系列这种裙带效应,是否从侧面也隐隐扩大了独立艺术电影的观众群呢。


此外我觉得这次马丁的这番话引起轩然大波,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还是在乎的,马丁在业内还是有很重的话语权的。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观众开始厌倦了漫威公式化电影的一天,我们还是有可能看到漫威系列可以做出改变,让他们的电影更像马丁眼中的cinema。


类型片本没有错,关键是如何把类型很好的和美学,情感,精神上做到完美结合,成为马丁式的cinema,这样的作品不是每个类型和每部电影都能攀登的高度。


user avatar   zhang-xiao-xiao-31-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马丁的委屈主要在于,这种不算是“电影“的麦当劳化电影,已经挤占了90%以上的电影市场,使得马丁斯科塞斯、阿方索卡隆这样信奉“真正的电影”的导演,不得不去拍摄“网大”,而自己的电影,观众不能在大银幕看这件事,对于马丁这种对影院痴迷的导演来说,本身就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照例发一篇影评文章,原载于幕味儿。

何必肝肠寸断?马丁斯科塞斯才是好莱坞的例外

落木君 原载于幕味儿

“漫威电影不是电影。”— 马丁·斯科塞斯

“斯科塞斯已经很客气了,他没说那些片子令人讨厌(despicable),但我是这么认为的。人们从重复观看同样的东西中不能得到任何东西。”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曾经的“电影小子”,现在的两位电影大师对漫威电影集体开怼,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后,马丁·斯科塞斯再度回应,称“我希望电影院继续支持这种叙事电影(指诺亚·鲍姆巴赫、韦斯·安德森、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等导演作品),但是现在,电影院看起来主要是在支持主题公园、游乐场、漫画电影,它们占领了电影院。我想电影院是可以有这些电影(film)的,这是可以的,只是这不该成为我们的年轻人所认为的cinema的定义,不应该这样。”

两次回应还不够,马丁还写了篇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上,并表示,“对于那些梦想拍电影的人,或者那些刚刚起步的人来说,现在的情况很残酷,对艺术很不好。只是简单的写下这些话,已经令我肝肠寸断。”

从马丁斯科塞斯和几位大师的发言和呼吁中,我感到了一丝吴天明《百鸟朝凤》式的悲壮。更令人感慨万千的是,曾经挑战好莱坞陈规的“电影小子”们,如今在耄耋之年又反过来被好莱坞挑战。

作为马丁的校友,NYU Cinema Studies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没错,尽管研究内容肯定也涉猎了奈飞等流媒体,纽约大学仍执拗地把电影研究叫做Cinema),我对漫威电影的态度,和漫威对好莱坞产业“铁索连舟“式的影响,无疑是认同的,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我写的另一篇文章《漫威十年,好莱坞的转型焦虑》。但我想,马丁斯科塞斯们探讨的实质,并不仅限于漫威,而是电影本体。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关于“电影是什么”的大讨论。

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我半抖机灵地回答说,有电才能放。这句话在几星期前台湾影展的资料馆也一语成谶。

从另一方面,这句抖机灵也有几分认真。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本身是工业革命的发明,从诞生就是以技术为基石的。我们看到文学,绘画,舞蹈,音乐,雕塑,戏剧,也许颜料进步了些,纸张高级了些,乐器精良了些,材料多元了些,舞台更高级了些,但其艺术的本质和创作方式,和几千年前祖先所做的,并无太大区别。

而电影则不同,从无声,到有声,到彩色,到宽银幕,立体声,数码,CGI,3D,几乎每过几十年,电影就会翻天覆地改变一次。

从好的一面看,这种技术的进化或许是电影仍然是最大众的娱乐之一,从坏的一面看,其他艺术的“守旧”或不变,或许也让他们更容易接近不朽。

一千年前苏轼的“大江东去”仍能让我们感慨万千,更早的诗经和论语仍让我们内心惊动,但是技术进步可能会让某些电影迅速过时。当看到卢米埃尔的火车进站时,我们已经不会产生生理性地躲避了,看到梅里爱的小特效,我们也不会觉得那么鹅妹子嘤了。

而每一次电影技术的改革,却给电影带来诸多的质疑,和对电影本体的一次又一次大讨论。有声电影是不是电影?彩色电影是不是电影?当电影不再用胶片,电影还是不是电影(film)?当电影不再是在剧院播放,电影还是不是电影?(cinema)?

关于不朽,巴赞著名的木乃伊情结理论几乎把电影推到了最完整,最接近神性的不朽状态,他热情地拥抱技术带来的完整神话。

但他可能没想到,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正让一部分电影飞快过时。虽然都是木乃伊,但只有极少部分能历久弥新,更大一部分电影可能只能在胶片盒子中以惊人的速度腐烂,或者成为人类审美的黑历史。

电影技术是进化论,每一次新技术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一个新的电影本体,但艺术不是进化论,因为每次技术革新,也意味着电影需要时间牙牙学语,叙事和艺术暂时倒退,电影要重新适应技术给视听语言带来的改变。

《野草莓》可能永远不会过时,但《双子杀手》可能会过时,事实上,如果你现在再看最早的《星球大战》或者《侏罗纪公园》,也会觉得其中的特技已经假得有些搞笑了。

电影的技术本质,也注定了电影不断增加的本体焦虑:即电影作为视听娱乐的龙头老大,不断有被替代的恐慌。电视普及、租碟片普及、互联网、奈飞、短视频、游戏。

电影在恐慌中用视听创新熬过了电视和DVD的年代,但当互联网、流媒体、短视频、游戏同时占据大家的闲暇时间的时候,电影的本体焦虑又一次袭来。相比其他娱乐方式,电影的时间和出行成本是最高的。

正如马丁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写道:“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有两套分离的领域,一个是全球范围内的视听娱乐,另一个是电影(cinema)。它们仍然会有重叠的时候,但这种情形越来越少了。我担心,拥有经济支配地位的一方,令另一方变得更加边缘化,甚至贬低它们的存在。”

李安前不久在宣传《双子杀手》时被问到漫威被diss的问题,也代表了这种典型的本体焦虑。“漫威那种热闹的电影,我本身不是很有兴趣。我不能说它不是电影,它当然是电影,我不至于像斯科塞斯那样对它们不屑,因为也都是认真做出来的大制作,可是我本身不是很有兴趣,观众看着也会疲乏吧。同样的招数反复使用,你只有输给网络。”

而好莱坞对抗电影本体焦虑的方式,正是从电影艺术的不确定性中,孜孜不倦地寻找确定性,使其麦当劳化。从某种意义上,类型电影的诞生本身就是麦当劳化的产物。

麦当劳化,其实是好莱坞赖以成功的基石。每次的技术革新,几乎都伴随着麦当劳化的类型片潮流,如有声片时代的歌舞片狂潮,黑白片时代泛滥的西部片,黑帮片,CGI刚兴起时无数的太空科幻片,再到电影工业化极致后的漫威超英片。

实话讲,这么多年,好莱坞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倾向其实一直没变,而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等熟读欧美影史,有浓厚电影情结的学院派“电影小子”才是好莱坞的例外。是他们让好莱坞的历史轨道有了些许倾斜。

且“电影小子”们也分为几派,以布莱恩·德·帕尔玛和斯科塞斯为代表的“边缘”导演,他们拍的是那种显然无法票房大卖的电影,但是艺术上极其成功。

而以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为代表的技术流,他们将视觉愉悦放在优先级别非常高的位置。正是这一派重视视听愉悦的电影小子们,奠定了漫威赖以生存的土壤。

对好莱坞而言,漫威唯一的改变是让麦当劳化更极致了,在你走进影院看一部漫威电影的时候,你已经完全知道,里面出现的人物是你喜欢的,里面的打斗场面是你喜欢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你喜欢的。

你不想要惊喜,因为看一部陌生的没有IP的电影有很大可能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你要的就是这个味道,就像你走进任何一家麦当劳,你都知道麦乐鸡块,还是那个味道,还是那个配方,不会让你惊喜,但也不会让你失望。

更何况IP后面庞大的衍生品、主题公园、漫展等产业,已经奠定了电影稳赚不赔的基础。就像我的一个老师Dana Polan所说,现在的电影已经不是电影里植入广告,而是把广告弄成电影了。漫威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周边广告。

而这,正是热爱确定性的好莱坞投资人们最难以割舍的。一旦找到能稳赚的方法,谁还愿意冒险花钱去拍摄野心过于庞大的原创项目呢?

对马丁斯科塞斯而言,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关于真相的——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它是关于人的——人的复杂性和他们的矛盾。”但是五大的高层恨不得揪着他耳朵大喊,醒醒吧,这里是Show business,不是Show art!

马丁们的委屈不仅在于传统制片方的保守,还在于Netflix等流媒体的汹汹来势。

在其他制片公司因为“野心过大”放弃了马丁的《爱尔兰人》的时候,只有Netflix,允许他以需要的方式完成了《爱尔兰人》。我想不管是拍摄了《罗马》的阿方索卡隆,还是拍了《爱尔兰人》的马丁斯科塞斯,对流媒体的心情都是矛盾的。

一方面,只有互联网拥抱了他们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另一方面,作为在影院长大,天生对大银幕有执迷的导演来说,自己的电影变成网络电影,内心是委屈的。毕竟,从电影诞生之日,大银幕的集体放映,就是电影的主要呈现形式。

换句话说,当观众在电脑、ipad、甚至手机上看这些为大银幕而拍的电影时,电影还是电影(cinema)吗?

马丁的问题充满了对电影曾经是什么的怀旧,一种《午夜巴黎》式的对旧日好时光的惋惜。但历史的车轮滚滚,没人能够阻挡电影的技术革新,也没人能阻碍娱乐消费时代的变革。不管电影曾经是什么,有多美好,这都不能改变电影未来形态的不可阻挡的变化,无论是制度上的、艺术上的、放映上的,还是属性上的。

我想,拥抱互联网的马丁没必要为此肝肠寸断。我对电影的未来还是乐观的。在美国电影最麦当劳化的时候,仍然诞生了《乱世佳人》,《关山飞渡》这样的佳作,超级英雄片也许已经是麦当劳化的集大成者,但超级英雄片也诞生了《蝙蝠侠黑暗骑士》和《小丑》。

虽然他们一定程度上让电影成了游乐场,让马丁斯科塞斯不得不去拍网络电影,但另一方面,他们客观上让电影院存活了下来,让年轻人没有放弃电影。

作为漫威的资深黑粉,我虽然多次抨击漫威给电影产业带来的all in 效应可能产生的危险影响,但我也不得不说,对于电影这门艺术来说,比大家都去看漫威电影更可怕的,是大家根本不去看电影了。

而且,正是这些麦当劳化的稳定产品支撑了好莱坞的基本盘,越来越多像马丁斯科塞斯这样的“例外”才有一点点可能从夹缝中脱颖而出。也正是电影残酷的商业逐利属性,才让电影这一艺术能够在百年之后仍然有蓬勃的生机。

而且,我有种预感,在漫威浪潮造成的大型审美疲劳过后,越来越多的“例外”即将到来。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电影的定义本来就是多义的,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在现在看只能算“视频”,但它们无疑都是电影,事实上,它们是电影诞生的标志。

但是现在一般人说去看电影,肯定说的不是这个。而一般人去看这种“视频”,也不会觉得是在看电影。

以前电影院里不只播放我们普通理解的电影,还播放一些新闻,宣传片。这些我们都不觉得是电影。还有足球比赛的转播,甚至很多纪录片,大家也不觉得是电影。

前两年有个《爸爸去哪儿了》的大电影,人家确实在影院放映了,比卢米埃尔,甚至乔治梅里埃的作品更接近大众理解的电影,但是稍微有点智力和电影欣赏能力的人都拒绝承认这个电影。

因为电影已经不只是活动影像,不只是通过似动现象的原理创造幻觉的科技发明,大众对电影的要求更高,要有一段故事,要有人物弧光,要有过硬的场景,服装,表演,要能引起观众情感的波动,甚至要有一定审美和思想的东西在里边。

我们一般影迷看到《爸爸去哪儿了》,都不承认这是电影。何况这个世界级的艺术片导演看到漫威的这些东西。。。

说实话,连我都不大愿意承认这是电影,顶多算美剧?


一个类似的概念是“游戏”,现在游戏也是分裂的,玩lol和吃鸡的人,与玩《死亡搁浅》《最后生还者2》的人简直是两类人。

我们讨论游戏是不是艺术的时候,谈的是braid,旺达与巨像,风之旅人这种,仅仅是因为都叫“游戏”,王者荣耀就也是“艺术”了吗?

因此我认为,“游戏”这个词,对应的应该是是“视频”。视频有很多种,有大家所理解的“电影”,也有球赛直播和转播。而这种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游戏,更像电影,而王者荣耀,lol,则更像球赛。

故事片和球赛视频,以前都可以叫“电影”,但是大众认为的“电影”已经不包括球赛视频了。

能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游戏和电子竞技,都可以叫做“游戏”,但是他们差别如此之大,共用一个名字可能带来一定误解,所以要有更加细分的名字,如3a,电竞,独立游戏等。


user avatar   chen-zi-jian-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话全文:

“I don’t see them. I tried, you know? But that’s not cinema. Honestly, the closest I can think of them, as well made as they are, with actors doing the best they ca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is theme parks. It isn’t the cinema of human beings trying to convey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s to another human being.”

我现在不看MCU电影。我尝试过观赏它们,你明白吗?它们不属于值得从艺术角度认真深入探讨的电影。说老实话,虽然它们制作精良、而且演员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把角色演绎好,但我认为它们最接近的是主题公园。它不是那种创作者试图将感情和心理体验传递给别人的拨动观众心弦的电影作品。

为什么老马丁只说“MCU电影”而不说“漫画改编电影”?

是枝裕和、大林宣彦、朴赞郁、奉俊昊、柯西胥、诺兰,他们都拍过漫改电影,而且是不丢失个人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漫改电影。




  

相关话题

  你心中的《冲出大山的女人》的剧本是怎样的? 
  电影《007》对美国电影有哪些贡献? 
  有哪些音乐用得恰到好处的影视片段? 
  关于赤脚? 
  为什么90年代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制作水准大不如前? 
  你从书中电影中歌曲中看过听过哪些句子让你心潮澎湃,突然想停下来审视自己和世界? 
  电影的口碑真的可以影响票房吗? 
  为什么《燃情岁月》中的不羁崔斯汀能得到他身边的人的喜爱,而懂事守矩的艾弗雷德却没有?怎么评价崔斯汀。 
  《上气》万一成片后是个质量上乘的佳作,中国的观众会“真香”吗? 
  为什么上大学的学电影专业的拍出来的就像是学生作品,缺少什么? 

前一个讨论
西方媒体抨击过阿拉伯国家的君主制度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