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明出板甲?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hai-bo-19-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板甲不是一般地贵,是超级贵。

坩埚法发明前,人类是没法得到钢水或者铁水,只能制得生铁水,做些低端武器还凑合。更好的熟铁和钢都是固态冶炼出来的,费时费力,性能不稳定,最关键的是:固态冶炼无法除去杂质,产品是海绵状的熟铁,C含量低,杂质超高,所以呈海绵状,这种铁无法直接使用,只能在保持红热,一锤一锤锻打,把杂质挤出来,其纯度完全取决于工人的经验和卖力程度。

锤上万遍十万遍,材料有延展性后就是熟铁,然后锤成板甲形状(这时可以用水锤省力),然后又一次加热到通红,再撒C粉,用小锤再来十万遍(人力),让碳均匀渗透进制品表面,形成高碳钢,再往油里泡泡,冷了就是板甲材料了。

从上面的工艺可以看出,做小片甲板不难,但要做出胸甲那样大的完全是撞运气加折磨人,除杂质和渗碳都是在固态下进行,很难保证大面积均匀。制作一具板甲的成本绝对高于十具扎甲或鳞甲。

2 中国古代炼铁产量高而质量差,这也是当时中国追求产量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中国从宋开始用煤炼铁,把硫和磷两种有害杂质带进去,虽然产量提高十倍不止,性能却大幅下降。加上中国缺少优质铁矿,制造大块钢板更加困难。从一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宋军军官很羡慕西夏军官的盔甲质量好,但西夏军官却羡慕宋军重步兵人人着重甲,西夏打下一个宋军军寨,居然缴获上万具步人甲,西夏二十年也造不出这么多。

需要指出的是,用煤炼铁不是倒退,而是一次技术飞跃,配合灌钢法,宋代钢和铁产量激增,在人类历史上,钢铁制品首次大规模进入民间,大名鼎鼎的中华美食从此开始发展。

3 中国古代对盔甲管理尤其严格,唐朝之后,私藏盔甲等同谋反,民间制甲几乎消失,而政府组织的工坊追求的是产量。中国古代也不缺兵员,提高着甲率才是最好方向,像板甲这样工序繁杂的东西显然不合要求。

板甲是一种需求量不大,制作繁杂的东西,它的性能确实好,适合贵族,所以在贵族文化流行的欧洲出现了;但中国根本没有这东西的土壤,民间不敢做,政府不肖做,自然无法出现。


user avatar   lu-pi-gong-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没发明出来,而是整块铁板挂身上和能够实战的盔甲完全是两个概念。中国很早就有了防御力完全不逊板甲的盔甲,所以对板甲没有什么刚需。而且中国人特别聪明,发明了穿两层铠甲这个法子,一般古代战场上有百十号这样的猛人就是一群人肉坦克。而且全身板甲这种东西出现的时候已经是文艺复兴时代了,这时候全世界的战争模式都开始火器化,都不约而同的开始淘汰重甲了,所以中国这边也没有合适板甲诞生的战争环境。

板甲不仅仅是一般网络小说里“水力锤量产”这么简单的,板甲之所以被称为盔甲之王在于,板甲不仅抗御力可靠,而且重量相对来说非常“轻”,并且得益于优秀的设计理念,板甲穿戴起来最大限度把重量合理的分担在人体上,让穿戴者可以做出灵活的动作,以及更加持久的保持体力。

这个是中国传统的重甲,基本上穿上两层就是刀枪不入了,单独就防御力来说一点不虚板甲,但是重量是远超板甲的,一般的军队是很难找到一批足够数量的能够长久穿着这么重的铠甲还有足够体力战斗的猛汉的。


这个是一般人印象里的板甲,现在觉得没啥稀奇,但是历史上这种全身板甲是得专门量身定制的,也不是水车动力一开就能哗哗量产给小兵人手一套的。西方战场上能穿这么一套的基本都是骑士老爷们。


真正能够批量装备的是这个,当年西方胸甲威名赫赫,而且战斗力也不差。但是仔细看就发现胸甲骑兵比全套的板甲少了肩膀上的两坨铁,就是游戏里常见的肩甲这个装备栏,别小看这两块铁的位置,这里边技术含量非常高,因为一旦抬手攻击时会露出腋下,这是致命弱点,如何在给腋下提供足够保护又能不限制肩膀行动,古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了上千年时间。胸甲骑兵相对全身板甲来说,防御实在是很可怜的,如果一个胸甲骑兵和一个全身板甲的骑士老爷单挑,在同等身体素质和战斗经验的情况下,骑士老爷基本上稳操胜券。但是战争不是一两个高手就能决定胜负的,最后更合适量产化的猴版胸甲骑兵依旧取代了全身板甲的骑士老爷们。

顺便说一下,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不管是全身板甲还是胸甲骑兵,中间都有一道弧形隆起,别小看这个“鸡胸”,这玩意可是高科技,这种造型能够非常显著的增加防御效果,因为这个突起能有效的偏转攻击,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现代铝合金这个玩意别看软,但是分量轻易于加工,厚度上到三毫米放在没有火枪重弩的场合做一个大鸡胸甲基本就是神装护体刀枪难入了,合理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材料的不足。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全身板甲不等于一大块铁板,可以说全身板甲每一块设计,都是当时最先进的。


看到这些拿破仑时代的骑兵把外套斜披在肩膀上了吗?这就是为了防护肋下的。

所以,中国没出现板甲,一方面是批量生产全身板甲做不到,但是能搞出量产防御力不逊板甲的盔甲来所以板甲没有绝对的刚需,另一方面是中国这边科技点数不够,加不出全身板甲这种需要技术含量的东西。

为了防止有人说我崇洋媚外,给个视频看看全身板甲的科技含量在哪。说句夸张的玩笑话,一套优秀的全身板甲穿上了能做托马斯回旋。板甲用最轻的重量,完成了最高级的防护同时还保持了最高的灵活性,这才是板甲的可怕之处。但是可惜的是,即使是西方点出来这种科技的时候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事了,这个时候离着穿着全身板甲的骑士老爷退出历史舞台也没多久了。


user avatar   chen-sui-yun-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板甲制作的难度被极端夸大不说,很多人还把这个视为什么先进不先进的标准。要我说板甲在古代中国人眼里就是垃圾,你们觉得不信?那好啊,来见识下明军暴打白皮缴获的板甲啊:


觉得不是板甲?那看看这段清代的记载怎么样呢?荷兰国进贡的“铁甲”不是板甲还是什么?!

《海国四说》 卷三·荷兰国

... ,荷兰贡使哔呖哦悦野哈哇惹等到京,贡镶金铁甲一副,镶金马鞍一副,镶金刀、镶银剑各六 ...

《清朝通典》 皇朝通典卷六十

... 各有差十三年荷兰国王恭进御前方物镶金铁甲镀金马鞍镶金刀剑乌铳琉药袋镶银千 ...


可惜的是,明清两朝在缴获这些板甲之后,相比于对西洋火器的重视,板甲却全部石沉大海了,以至于现在我们在明朝人的史料当中根本找不到一个实锤的“西洋板甲”的证据! 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板甲在明朝人眼里仅仅只是普通的“铁甲”!

这恰恰说明一个残酷的事情,板甲在明人眼里一点也不起眼!甚至可能就是明清甲胄的形制之一!这一切在另一个史料里面可以得到论证:

《鞑靼征服中国史》(Historia de la conquista de la China por el Tartaro)的记载:

“至於各种军备,鞑靼人(按:这里指的是满洲人)使用的防护性武装是:胸甲和背甲、头盔、护肩和臂甲,有点像欧洲的防护装备,但他们的甲胄并不明亮,制作欠佳,穿戴的人显得难看可怕。盔的面甲并不像欧洲的固定在罩上,仅仅是一块松弛的硬铁片,保护面孔、咽喉和肩,随时可和盔分开。他们还有保护头、喉、颈和肩的其他铁片。这些在战场上用来防御密集的箭,当箭如雨落时可能射穿血脉,深深刺伤那些可能造成大量流血和危险的部位。所以他们尽量保护这些部位。”

清军的一些“胸甲”已经被欧洲人认为“有点像”欧洲人的装备。事实上南方少民一样有板甲存世:

能头顶铁盔,身披铁甲,约重三十斤。铁片缠腿……左执木牌右持镖杆,口衔利刃(苗刀),捷走如飞。

这是实物:


认为这不算板甲的可以去死了,认为汉人技术不如苗族的也可以去死,再看看现在出土的金国大铁板,疑似战马身上的部件:



最后的最后,有些人不是扯什么弧面铁片中国造不出来吗?我了个乖乖,亚述早在前八九世纪就可以造深钵一体盔了,所以亚述完虐希腊? 再看看大明的深钵一体盔,请问难度在哪里?难度在哪里?


最后,某些人YY板甲是所有盔甲发展的大趋势,我靠,现代那一堆陶瓷插板而且分片贴在硬质衬上的防弹衣你觉得是板甲那就是板甲呗,而且现代大部分防弹衣可木有中世纪板甲那么夸张的穹面哟!


觉得这货跟中世纪那种板甲有关系不是眼瞎还是什么?



当然,假设某些人继续打滚,说板甲多么多么牛逼,那好,这怎么算? 你不是逼逼板甲多么牛逼吗?没关系!

我就跟你逼逼十字军骑士的装备还不如一千多年前的罗马和古坟时代的日本,谁敢反驳?谁敢反驳?







user avatar   zhan-dou-de-xiao-bang-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必要,战争模式导致的。

西方很长时间内都是骑士领主战争模式,就是打仗了,国王号令一下,各地的骑士带着自己的仆从军到领主手下集合,领主领着一大群骑士去找国王,最后集合成军队。

这种情况下,骑士和领主们的盔甲都是自己准备的,尤其是骑士,是要真的去砍人的。

所以盔甲都是尽可能的好,毕竟命没了啥都没了。

于是就跟你打游戏一样,这帮骑士老爷砸锅卖铁升级装备,因为舍得花钱,最后弄出了这些盔甲。


我国就不一样,中央集权早,军队盔甲都是上头发的。

小兵:你没钱,给你一套皮盔甲就不错了,你还要啥,好盔甲?你命都不值那个钱。

有钱的大军官:反正你也不怎么需要上阵,等你需要操刀子上去的时候八成也兵败如山倒了,你还是找个地方利索自杀吧。

所以不需要这种昂贵的高级盔甲。


user avatar   qiao-zhi-ba-dun-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考虑了一下,还是加上这句话吧:

在说这个之前我得先在把话说清楚,有以下几种观点的人敬请绕道,本人直接端茶在门口了:

  1. 蒙古骑兵克板甲论
  2. 长弓克板甲论
  3. 水力锻锤定天下论
  4. 中国没有重骑兵论
  5. 吊车上马论
  6. 板甲笨重无比论(亨利八世那副除外)
  7. 钝器论
  8. 钢板甲论
  9. 铁浮屠板甲谁强论

这几种论点的人直接慢走不送了……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三个事情:

第一,板甲并不好用,这句话的本质其实是一群心里觉得外国的月亮圆嘴上却显得自己多爱国的家伙的嘴硬言论罢了。他们觉得西欧的人有板甲,中国人没有板甲,因此就自我安慰“板甲这东西只是欧洲人偏执的宣传罢了”。但是……我得告诉大家一个很悲痛的事实:

板甲真的好用啊。

在同等重量下,板甲的防御力是最强的,因为板甲是一块穹面铁板,绝对刚性连接柔性分散,安全距离足够。灵活性上也并非那么笨拙。

(不包括四分之三甲和半甲,因为那东西本身就是为了极度追求挡子弹的。但是说句真话,这东西在能当子弹,你要是换了别的甲,子弹都挡不住……)

而且在那个年代,板甲是免疫弓弩和利器的攻击的。目前还没有挖出来过被弓弩射穿的板甲(有人做过实验,板甲衣鳞甲等刚性连接的甲或多或少都能防点)。

除非你把投石车射石炮拉来,不然的话很难把那帮家伙放倒。

不要迷信骑射万能论,蒙古骑兵有重骑兵,西欧骑士当时也没有板甲,板甲衣都没有;蒙古也没和三大骑士团正儿八经打过仗他打的主要是东欧当时刚刚封建时代。

也不要迷信吊车上马论,这是彻头彻尾的一个谣言了。

也不要动不动拿阿金库尔战役说事儿,英格兰长弓手那么牛逼怎么百年战争英国最后哪来的回哪去了?阿金库尔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法国骑士之所以死的那么惨,是因为掉坑里了。


看到下面有人提到百年战争……

克雷西战役:法军骑士冲向位于山上的英军军阵……高地战骑兵本来目标就大,真不知道法国人怎么想的……结果被英军的步行骑士剁成了肉泥……

普瓦捷战役:法国骑士是真不长记性……要么被射死战马(当时重马铠还没有大量装备)要么掉沼泽里……

阿金库尔战役:从大量的记载可以看出,除非法军骑士点背弓箭从夹缝进去,不如的话英军的弓箭手对其几乎无效……但是……当时刚下过雨,泥泞,还有拒马阵……和普瓦捷战役一样,掉坑里了,和克雷西战役一样,被步行骑士剁了……

所以说法国人是真不长记性……

韦纳伊战役:这场战役真的是一言难尽……真的是赢得糊涂战败的也糊涂……本来从米兰来的骑士(米兰板甲知道吧,另外哥特板甲最早也是来自于米兰)已经冲破了英军的阵线,击溃了右翼还屠戮了后方,结果法军居然输了?输了?输了?????

首先,这些战役的记录显示,英军的长弓对法军的板甲几乎无法造成实质性伤害(类似的记录从普瓦捷战役开始一直存在)这说明板甲本身具备很好的防护性能。

但是也暴露出板甲骑士这一兵种其本身的局限性。对地形等的要求,极高的冲击距离的要求……特别是克雷西战役……我都很佩服法国佬,不学历史的吗?当年帕提亚的重骑兵怎么被罗马击败的?放掉冲锋距离,结果被近战放倒……

但是从帕提战役中法军的重甲骑士仅仅一轮冲锋就击败了英国军队,以仅仅损伤一人的代价几乎全歼英军可以看出,板甲骑士在适合冲锋的地形上所带来的恐怖的威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卡斯蒂永战役中,法军以重炮炮击英军之后布列塔尼公爵的骑兵从侧翼攻击,直接打乱了英军阵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一过程,我个人觉得这场战役决定了日后大量的战斗的方式——打散敌军然后骑兵收割人头。

还有一个问题啊:


谁知道这货头顶的是个什么?为毛咋看咋像蛤蟆盔……


咱举个例子就好:拜占庭军队穿的主要是什么甲?锁子甲、鳞甲以及赫赫有名的拜占庭札甲。

所以:

第二,中国的甲虽然有中国的特色,但是特色不代表这些甲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可能唯一一种独有的甲就是山文甲。

山文甲是个什么结构至今是个未知数,如果是变型锁子甲的话那么也就那样了……至于不知道哪位仁兄发明的”具备锁子甲的柔韧性和板甲的防护“,听听就行,远离智障益寿延年。

(布面甲——板甲衣;札甲/细鳞甲——这个哪都有;环锁铠——锁子甲)


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甲制的中国铠甲并不一定能适应战争的发展。

欧洲人从古罗马时代就穿锁子甲,不最后还是换成了板甲和板甲衣吗?中国也在做这样的发展。很多人所想到的明朝,其实……除了少部分宋甲形制的札甲之外,大部分铠甲形制,其实都是和老外学的。

布面甲这东西在欧洲叫板甲衣,这种,是的,两种本质上是一种形制,就是外面一层皮里面一层铁,目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欧洲自行产生和蒙古人最早发明。明甲很大程度上是传承的蒙古甲。

铆接式鱼鳞甲也是外来品,中国的细鳞甲是细鳞形状的札甲,汉朝就有,唐六典也有。

环片甲、钵盔这些也都是舶来品,这都是中亚和东欧货……特别是环片甲,应用历史之早恐怕会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想到的那种拜占庭的札甲其实理论上是札甲,但是在固定方式上更接近鳞甲。那两条大红绳子只负责挂甲,真正定甲的是甲片上的大钉子。


同时,大家再应该明白三个事情:

第一:板甲好用不代表所有的板甲都好用。

其实想想都知道,这么重的东西穿在身上,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板甲整块合身的大胸甲注定这种甲的成本和技术要求特别高,绝对不可能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到和做到。此外,板甲大量的活动件需要复杂的卡扣、合页和铆钉,这些技术绝对不是说找个作坊就能拿到的。每一副光鲜亮丽的,带着雕花的全身板甲在那里敲锣打鼓,其背后都有一大群死去的杂兵留下的劣质板甲。欧洲军队可不是风暴城的军队那么光鲜亮丽。

第二:历史上没有哪个军队能做到人均神装:

军队有一句非常血腥的话:你手里拿到的装备绝对是相对成本最低的。

因为军队人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是中国,历史上因为经济问题下马的现代化装备还少吗?任何一个有大量军队需求的国家都是如此,只能说,不能发烧火棍,但是绝对都不可能说,人均都是人形小高达。

即使是板甲的故乡欧洲,也没听说人人华贵的板甲的。

第三:没有哪一种铠甲是包打天下的。

这个我就举一个例子吧:

知道古斯塔夫二世吗?大家猜猜他在吕岑的时候,身上穿的是什么甲?


再说这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发明出板甲。

也是,说三点:

第一点:大量列装的板甲根本就不靠谱。

我认为这位题主感兴趣的应该是大都会收藏的,非常昂贵的全身板甲。

因为如果真的死扣着“板甲”的字眼不放的话,那么这板甲可就太不值钱了。

毕竟:

这也是一块板。

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博物馆里还有一这个呢(就是展出两块昭陵六骏那个博物馆)

那么这东西好用吗?

不好用呗……不然淘汰他干啥。

这东西中国商周也有。

而这种,铁的皮的都有,前后两档,绳子一挂上战场。

那么,普通的板甲也是同理。无法达到大都会那些雕花板甲的水准,反倒是毛病那么多,因此还不如不用呢。

欧洲人是大量装备这个的:

这东西和中国的布面甲本质上有啥区别?都是一层织物反面钉上铁片子。而且在欧洲板甲发达之后这东西还大量的装备呢。佛罗登战役中,苏格兰军队除了最前面的贵族,后面的家伙穿的基本上都是这玩意儿。

那么,一个四面开战的国家,大量装备板甲……怎么听怎么不靠谱的说。特别是板甲流行的时候,中国北虏南倭……

第二点:中国的皇帝最怕的就是军事贵族。

板甲对应的时代是明朝。这是一个非常搞笑的朝代——皇帝怕什么,最后来什么。

中国皇帝最怕的就是军事贵族。世界上,欧洲和日本都有大量的军事贵族,欧洲叫骑士,日本叫武士。这些贵族大多数兜里有俩子儿,然后又有上战场的需求。因此他们会想尽方法保存自己这条老命,那么自然也就不惜耗费大量的钱财打造厚重的铠甲了。

举个例子好了,欧洲的阿金库尔战役的阵亡名单中,大大小小的贵族战死了五千多。这其实是有公爵侯爵伯爵的。

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样的贵族在中国,特别是明朝,早就被皇帝找个罪名处斩了,顺便还得夷三族。

我说,连市场都没有,你还搞这种抓到就得掉脑袋的东西……有病啊?

顺便说一句,这在明朝,造铠甲的工匠是有匠籍的,那可比农村非农户口厉害多了。

此外,欧洲的军队中有很多是雇佣兵。在中国,雇佣兵,私藏铠甲和致命武器,那可是罪同谋反的!

第三点:中国人没有比武的习惯:

这点听上去有些莫名奇妙,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欧洲有军事贵族传统,自然也会有大量军事性质的活动。这一点在中国也是一样。清朝立国依靠的就是“军事贵族”(比如八旗),而清朝也保留了很多军事性质很浓的活动,比如木兰围场射猎。欧洲干嘛呢?比武。

这可不是比武招亲,真的是比武。

中国人逢年过节喜欢大宴文武,欧洲人喜欢大开杀戒。

《权力的游戏》中就有关于这类习惯的描写——为了庆祝新的国王之手,君临召开了盛大的比武大会。

另外,历史可查有一个法国国王就是死于比武,比武的目的……好像是女儿结婚……(经提示,的确是亨利二世。而且这位挺倒霉的,是被碎片插死的……

没错!没错!很多板甲可能不是实战甲,而是比武甲。比如说这个东西:

这叫蛙嘴盔。在马上你只能看到斜上方四十五度,这东西就是专门为了骑枪比武而设计的。


中国人不是不知道板甲好用。

葡萄牙冒险家费尔南德斯·平托曾经在中国打死了一个穿着缴获的板甲的明军将领。(属于孤证,不排除此人吹牛或者是明军隐瞒不报)

另外也有进贡这玩意儿,外加这玩意儿的工匠进京的。

到了清朝有这个:


这幅画中的女主人一般被认为是传说中的香妃。但是香妃身份目前没有确定!

也有人认为这是庆妃,还有人认为是十公主……什么说法都有。这幅图可以反证一点,那就是中国人不是不知道有板甲。

(哪怕是猎奇)

也不是不知道板甲好用。

(明清两朝都有大量精通制造铠甲军火的老外来华)

可是一句话:

不符合中国需求。


感谢 @挥剑决云 @挥剑决云 (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的补充。

虽然两者都是一层软织物甲+一层金属甲,但是中国的布面甲(传自蒙古)和西方的板甲衣其实有明显的不同:

布面甲的甲片差不多大小,用铆钉镶嵌在棉甲里,用重力下垂形成叠压的效果;西欧的板甲衣则是利用铆钉铆接甲片形成嵌套的效果,且甲片大小、结构都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有一种东西叫brigandine,其结构之复杂能把人看出密集恐惧症来。。

可以参考一下夏雷尔头盔的龙虾尾巴,结构差不多。

此外,板甲衣并不都是外面是布或者是皮,里面是甲片,其实很多甲都是外面是甲片里面是皮。

比如说罗斯时代有一种kuyak甲,就是甲在外,皮在里。

这玩意儿骑砍火与剑里叫“镶嵌小金属板皮甲”,另外可以看一下骑砍里的维基亚精锐甲,其实就是kuyak胸甲+札甲肩甲+金属板腿甲,实话实说,很符合东欧波耶的特点——啥都能用,啥都见过。

另外还有人搞出来了这种

这种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种近代魔改的板甲衣和kuyak的结合体,然后我才发现我错了。问题不是甲不存在,是我拼写错误。

这玩意儿叫splint armor,国内喜欢翻译成”条板甲“或者是”夹板甲“,如果有的人喜欢玩骑砍可能会有印象……对的……这玩意儿就是夹板式护腿的那个夹板甲。

另外诺德党应该也会对这玩意儿有印象,除非你这个诺德党差劲到连诺皇都没有……我一个丝袜党都会定期去诺德招募诺皇……

这玩意儿在东欧和中东最早广泛存在,是作为护臂和护腿的。拜占庭赫赫有名的铁甲重骑兵最常用的一种护腿甲就是这种甲。而这种甲形制的胸甲在十三十四世纪大量的兴起,可以看多少一种文化”复兴“的副产品。

有的人可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了各种铠甲,包括有一些铠甲和武器是希罗时代的复兴,比如说意大利市民常带的一种宽刃匕首,比如说巴布塔头盔……

此外,这个时代的铠甲有一个特点就是大杂烩。如果你看到一个这个时代的骑士或者是佣兵穿着锁子甲戴着板腿这不奇怪,要么是情怀党要么是穷鬼……所以这东西和板甲同台竞技也不稀罕。不过实话实说,这东西还是不如板甲衣来的实在。比如说(这种甲资料较为缺乏,下面一段是我自己猜测的)

这种甲上的金属片可以看到清清楚楚的,那么铠甲的缝隙在哪里也就看的清清楚楚的。这说句不好听的话,和一个女孩子将胸罩的搭扣露在外面,或者是一个大老爷们将裤裆的拉链露在外面一样。这种刚性连接的甲片根本就无法用刀剑,甚至不能用弓弩轻易打穿(近了可以试试,但是谁吃饱了撑的近距离用弓弩啊……)所以……还不如板甲衣啥的呢。

但是也不是没有穿的:

图片摘自 @锦衣夜行


顺便说一句,这种设计影响了影视剧:


【权游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军队,除了无垢者和马泰尔,其余几家装备板甲、板甲衣的比例相当高。北境领主是条板甲,但是可以推断其应当有板甲。而且大家可以注意,在五王之战前部分西恩穿的是板甲。一个养子都有板甲,那么别人不可能负担不起这东西吧……

鹰家、海怪、狮子和高庭等都是板甲,鱼甲也有锁子甲和鱼鳞甲。此外还有板链甲(魔山)。猎狗原著中是板甲,剧里改成了条板甲+大量的板甲件儿,而奈德之所以一直没有穿条板甲,是因为他大量的时间是出现在会场和宴会——在古代欧洲,穿着铁甲进入宴会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他们认为穿铠甲不是防止刺杀就是要行刺——从血色婚礼前发现伯顿家士兵穿锁子甲而心生警惕可以看出来。当然了,可以佩剑。】


@松云

感谢足下的补充。

板甲这东西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精钢打造无坚不摧。恰恰相反,大部分板甲其实都是熟铁以及没法看的钢(可能是副产品)。而真正能符合大家幻想的板甲,就不是一般士兵佣兵以及底层骑士能买得起的了……现在一副好板甲不都得五位数打底吗?


我发现了一些大家对板甲可能的误解,基于一些不怎么靠谱的所谓的历史网络小说和一些无脑板甲吹的误解。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1. 板甲穿上就是铁乌龟? 大错特错!

首先,请不要拿那种死重死重的的半甲和四分之三甲举例子。这种甲为什么不做全身的?还不是因为死重死重的!那东西的确,除了防御力没啥大优点,因为这东西本身就是为了骑兵硬抗火枪阵而存在的,我们说的全身板甲一般来说就是从十四世纪开始,到十六世纪(可能到三十年战争)期间存在的板甲,包括前期的猪头狗脸,以及后期的米兰、哥特、马克西米利安、格林威治等风格的板甲。

板甲因为将大量的重量分布全身,反而重量分配最合理。传统的札甲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历代甲胄图说,所有的甲,裙甲、胸甲,肩甲(披膊)都和吊带一样,用肩带挂在肩膀上。这可不是小姐姐们的吊带裙,这可是实打实的铁甲!穿身上什么滋味自行脑补即可。而板甲不是,大量的束带等,将铠甲的重量均匀分散,使得不会特别难受,特别沉重。

而且大部分全身板甲也并非特别沉重。一副全身板甲的重量顶天是个五六十斤。解放军有句话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是兵不是兵,身上五十斤。军队的单兵负重都相当高的,况且能付得起板甲的一群人大多数都是生活水平和现代人最接近的一群人。再说了……人家有马啊……

事实上,穿着板甲只要你身体素质够好,短时间内你翻墙上树骑马挥刀甚至做广播体操都不是问题。这一点大部分botn的大佬都给我们以身试法了。我一个做甲模型的就不在这关公面前耍大刀了。别问我长时间,只要是甲,那基本上就不是舒服的。

但是有没有缺点?有!板甲大块的金属板肯定一定程度上影响动作,比如说,板甲无法拉弓放箭!前面那张图片可以看到,拉弓放箭的都是板甲衣党。

2. 水力锻锤定天下?大错特错!

我真的不知道是谁把水力锻锤吹的神乎其神的……

前面说了,板甲需要大量的铆钉、合页、搭扣和束带,每一个部分的问题都会造成板甲使用效果的不理想。如果需要比较贴身生活的例子的话,可以想一下定制正装。我当时定制了一身中山装,结果折腾的我都怀疑人生了。

这种东西你指望水力锻锤给你咔咔咔的打出来……我觉得难度不小……人家就算是打,也最多给你打出个带穹面的板甲胸,其余的的不还得你自己费心费力费事儿啊。有的板甲自然是方便,便宜,咔咔咔就行,但是东西穿着是个什么滋味自行脑补即可。而真正的好的,华美的,防护力杠杠的板甲……贵死了!慢死了!

而且那玩意貌似……要么是均码几个码,不合适自己熬着,要么是……你懂的。

至于人打的话出现各种问题怎么办?

多打几遍呗。所有的好全身板甲没几顿折腾能出锅吗?


这个,放在现代就相当于这个:

这个:

相当于这个:

顺便说一句,我们大学一个女生,去费城艺术馆,回来无比兴奋地指着上图那身铠甲说“哇,米兰式板甲好帅啊”,还发朋友圈。求我内心的心理阴影面积。

这个:

相当于这个: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连这个都负担不起:

对应的是这个:


那还是1620年……



一位答友提出了一个,或者说是引用了一个观点:

蒙古西征的时候,骑士们发现他们的棉甲布甲不好用这发展火器和板甲。

这个说法老实说是我第一次听说。那么我们就看一下这个说法哈:

我认为,这一说法比较站不住脚,因为真正影响那次战争的,真不是蒙古人的装备!

欧洲骑士和蒙古大军之间,在装备上不存在代差问题!

我们都知道,我们认为的欧洲骑士是这样的:

但是大部分时候的欧洲骑士是这样的:

比较倒霉点的可能是这样的:

而蒙古人,我们认为是这样的:

实际上他们是这样的:


但是:

虽然有差别,但是绝对不是代差!绝对不是代差!绝对不是代差!

而且蒙古人那一套战术……你以为欧洲人没见过啊?

骑射打乱阵型然后重骑兵一波走。这一招帕提亚从古罗马就开始玩。欧洲人和游牧民族打了那多次,要是真的这都不知道……那真的是尴尬死了……

札甲鳞甲这些东西吧……确实比锁子甲好用,但是欧洲人绝对不是没见过啊……别的不说,拜占庭知道吧,你说他们用的是什么甲?那不还是鳞甲和札甲吗?

真正让东欧那些刚刚结束割据时代的东欧贵族们惊吓的,不是蒙古人的装备和战术,也不是蒙古人的单兵素质,都是从小马上练出来的,谁怕谁?

但是蒙古人的纪律和军制,那是最影响战争走向的。

那个时候的中世纪,大量的士兵都是平日里种地的农民,听着一声征召令拿着钉耙锄头粪叉子上战场的主儿……能有什么战斗力。蒙古人都是些从小军事训练中长大的家伙。

那个时候的中世纪,欧洲还是采邑时代,一盘散沙,蒙古人……人家再怎么说也算是个统一的国家好吧。而且他们还特别嗜血。而且从战争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蒙古人和三大骑士团作战的时候,面对这些人是比较吃力的。因为这三大骑士团其实已经具备了职业化军队的迹象了,特别是圣殿和条顿骑士团。

不过嘛,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

  1. 战争是促进军事技术最好的催化剂——这一点是没错的。
  2. 有一种说法,欧洲的板甲衣(coat of plate)是仿自蒙古人在皮或者是棉上钉金属片的方式。而板甲衣是板甲的前奏。

不过啊,关于“蒙古西征用棉甲还是布甲”这一点有点存疑。因为蒙古西征的时候,蒙古人还是以札甲和锁子甲为主。


突然又想到一点——制作片甲系列(札甲鳞甲布面甲板甲衣等)培养工匠的成本原高于制作板甲的成本。

这是兵人甲大佬龙大前辈的产品:

龙岳父大才啊……这我这辈子都做不出来……

看着很麻烦,很华贵,其实……做这东西并不是很复杂。当然了,费事儿。

这是本人的工作台:

桌子上是什么?

甲片。

桌子边上是什么?线绳。

当然了历史上可能是皮绳。

没错,这东西的本质上其实就是穿绳子,不需要技术,只需要手速和模具。

但是做板甲需要什么呢?

卓大佬以及老王是做板甲(这些都是外号,不是大号)的,老王做板甲需要的光设备顶的上我这一桌子的材料和设备,卓大佬那边,各种锤子、模具、穹面……此处略去一万八千五百字。

以及精确的测量和绘图,

而且我需要提醒诸位:我们是不考虑卸力问题和实战问题的。就光设计板甲的形面和结构就已经如此费事儿,

真正要做上战场的板甲……也就是我们这个难度的三十五次方吧……

你说,哪种容易培养?!

一个只需要单身,以积累手速,

一个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光那些锤子就能把一个萌新看出神经病来……


再上一个资料:

资料翻译自《骑士与风炉》,这本书是关于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代铠甲冶炼和技术的不错的参考资料。

虽然这个资料显示士兵穿板甲比锁子甲啥的更便宜,但是我觉得这个忽略了以下几个事情:

  1. 欧洲征募的大量的军队并不是当地募兵,而是雇佣兵。这一点任何熟悉欧洲13世纪开始的战争史的人应该都不会诧异。瑞士、今天德国的一些地方、东欧一些地区、苏格兰等在当时都是佣兵大区。今天梵蒂冈的教皇的卫队还从瑞士招募呢。玩过骑砍的弟兄们不知道对“波兰日耳曼火枪兵”、“黑衫骑士”、“苏格兰剑士”这些名字有没有印象(前者和后者分别在波兰招募,苏格兰剑士要找佣兵队长,中间在柯尼斯堡可以招募),这些都是那个时代非常著名的雇佣兵,(据说黑衫骑士是最早用燧发枪和转轮火枪的,不知道是真是假啊)。在往前的时代也有类似的雇佣兵,比如说百年战争期间,法军的远程直射火力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热那亚弩手,而那个韦纳伊战役中取得最多战果的是米兰骑士。雇佣兵,还是外国雇佣兵,价格自然不会便宜,他们的工资也会高,这也会使得他们更容易担负较为优良的铠甲。

因此,虽然我们常说“穿板甲一般都是骑士老爷”,但是其实也可能是“雇佣兵大爷”。

而明朝大量开始募兵的时代较晚,规模较小,而且没听说从外国找雇佣兵的吧……唯一听说的招募外籍雇佣兵的传言是当年袁崇焕手下有红夷炮手……还是传言……前期的卫所兵我想大部分人都应 承认简直就是耻辱……即使是从贫民中招募的兵,这些兵肯定不如雇佣兵大爷富。

2. 欧洲需要的数目不大。可能千了八百就够用,中国可是万了八千都不一定够用啊……

3. 之所以那个时候锁子甲啥的显得很贵,是因为这种甲太考验手速了,是完全的体力活,一副锁子甲几万个铁环,一副板甲衣少的几十多了上百个铁片,这真的要是做起来我估计土豆菜都凉了……但是如果数目足够大的话,打造同样尺寸的甲片的成本其实是比打造不同尺寸的板甲要低的。


再补充一点:

全身板甲大行其道的年代应该是自14到15世纪这段时间,这期间包括百年战争、胡斯战争和玫瑰战争。而16世纪开始,全身板甲就逐渐淘汰了。而继承者则是沉重、防御力变态的半甲和四分之三甲。

这个地方是用来驳斥一些人看来”明朝又不是没和西方接触过,为什么不学习板甲“这一观点的。因为:

  1. 明朝人从没有和西方人真正打过野战,自然对身着全身板甲的骑士们拿着骑枪排山倒海的作战没有概念。中国极其周边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是东方战术,我们直接看最适合反应明军野战模式的《平番得胜图》: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明军的骑兵……为了清楚我用个Q版的:

然后我们可以看一下南方的骑兵: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同时代的骑兵所使用的是马刀、关刀和弓箭……看出门道没有,缺什么?

缺骑枪。

中国的骑兵是否会夹枪冲锋这至今是个未解之谜……

P.S. 有一些资料可以证明中国军队可能会夹枪冲锋,比如说阿玉锡那张图,但是这到底是不是夹枪冲锋还不确定。有名将在马上刺死敌军的资料(新唐书那个难得),但是也无法确定是怎么刺死的。包括八王争舍利的壁画,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单手刺和夹枪冲锋两种姿势咋一看很难看出区别来,特别是在没有我们熟知的重型骑枪的情况下……而且枪的长度也很难看出来……古希腊伙伴骑兵用的就是单手倒刺,而骑枪的长度也是三四米级别的……

对比一下:

等着中国和国外,特别是欧洲的交往多了的时候,那已经是17世纪的事情了,全身板甲早就被铠流中的泥石流——四分之三甲给代替了吧。

2. 中国并没有见过成建制的西方野战军团。

中国面对的都是什么啊……东印度公司吧……东印度公司再怎么强大他也是个公司,很难组建起成建制的野战军团。打的是这个:

郑成功打荷兰的时候,荷兰才多少人?

同样的道理——人家是海商(虽然行径不像是和平商人),是船上来的。船上你穿一板甲……我觉得有点奇葩。特别是四分之三甲这种沉重无比的家伙。

有人提到那个时候的雇佣兵在欧洲军制中的作用……请注意时间。雇佣兵的风光时代是我说的老三战(百年战争、胡斯战争、玫瑰战争)。

在三十年战争时期,雇佣兵制度就已经日落西山了,军纪非常差,战斗力与高昂的佣金不符,作战意志低下也不可靠……古二爷要改革不是没有原因的……

意大利、德意志……反正盛极一时的雇佣兵都逐渐的人设崩坏了,再一次告诉我们两个历史道理:

雇佣兵只可以作为义务兵和志愿兵这样的国家常备军体系的补充,不可能作为主流。过分倚重雇佣兵无异于饮鸩止渴。

壮丁兵不如义务兵,义务兵不如雇佣兵,雇佣兵不如志愿兵,要想打赢仗,还得靠着志愿兵。

当然了,常备军也……也就是那样,华伦斯坦的军队可是真的号称“蝗军”的。

【当然了,瑞士雇佣兵的牌子还是很硬的,到今天都没崩】

3. 中国和西方大量接触是南方,而南方不存在大量引进板甲的必要。

前面百年战争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板甲骑士这东西也就野战好使。那么南方打的是什么啊……是海盗和倭寇。这种情况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骑兵会战。从抗倭图卷中看,骑兵的作用是高级将领的亲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明军优先考虑的必然是火器一类,比如说火炮和火铳。所以明军从葡萄牙学来了佛朗机,从荷兰学来了红夷炮,从土耳其学来了鲁米铳……

【下面有评论补充了一些资料侧面证明中国方面可能有仿造西式多层炮甲板的战舰,而且和当地的东印度公司打的有来有回的。欧洲本土的没打过不好说,只能侧面参考英西战争和英荷战争中的战舰和火炮进行侧面比对】

顺便说一句,据说茜草湾海战中有个葡萄牙官穿着板甲胸甲,然后拿把大剑明军近不了身,于是……明军调来了大炮。

大炮!

没错,是大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的补充了……

这是再一次补充一份新的资料:

空灵阁真不愧是考证之王……我的腰包都想造反了……

这东西叫全铁甲。从前面的那副带着厚重的历史气息的图中看,可能是一副板链甲或者是反穿大块布面甲。

可以把他想成这玩意儿的祖国版:

或者:

每副约用好闽铁一百斤,北地煤炭约用四五担,南方木炭约用十数担,其铁愈多,炼得熟,愈好用。蓝棉布二疋,棉线四两,蓝绒绳四两,用好生漆六两或加二两。其甲片打完,用生漆表里漆过。俟阴干,将蓝布双层以线饰纳过,俱照甲片阔狭剪就做衬里,俱要包过甲片外边一寸许。甲片搭缝处,外加纳布二寸,每边折三分,以绒绳并纳布穿联成副。其甲片,俱要搭交半寸。每全副约重三十斤为度,太重则不宜矣。

以上资料摘自《武备要略》

这份资料则描述了我给的兵人官图中的甲式。仔细看这份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 这甲有甲片+棉衬
  2. 这甲需要“炼得熟,愈好用”
  3. 一副甲的重量要求是三十斤 (一副全身板甲的重量大约是三十公斤,但是后者的重量得考虑从头到脚……)

这个资料其实论证了两件事情:

  1. 板甲的发展与防御思路是没错的(驳斥板甲不好用论,中国也在做走类似的路)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看看欧洲板甲衣的都是啥玩意儿:

这是一种思路,还有一种思路就是我前面提到的brigandine

可以把他们看作布面甲和全铁甲在西方的镜像。

【不过由于资料较少,无法得知这东西是中国自己搞的还是学习了欧洲板甲……】

这个东西的存在证明的两个事情:

1.板甲这东西折腾折腾明代的中国也是能搞出来的。
2. 板甲这东西的防御思路其实没啥错。

但是这东西为什么没有大量装备呢……

徐光启说这一副铠甲的价格是十五两银子……


我基本上是从来不挂人的,唯一挂的都是评论里的人。但是这次我真的得挂一个了:

@风温2019 风温2019

我直接把他的答案copy了啊:

板甲不适合中国地区作战。

这里应该改成板甲不适合中国大规模作战。如果板甲不适合中国作战我们全铁甲干什么?
首先是气候,中国气候比欧洲要热,板甲散热不如片甲,夏天作战,板甲会热死人。

wtf?

首先,板甲是热的传导体,其次,只要是甲,这东西不仅仅是夏天热死人,而且冬天冷死人。但是谁tm会光着穿甲?

其次,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哎,板甲时代这个数可能小点,但是确实是南北纵深很大。我就想问问,东三省和热那亚哪个热?米兰板甲从哪里来的?然后俄国人也不热吧,还有波兰人。他们会从意大利进口板甲。他们是冻傻了吗?

其次……这东西很荣幸的,被欧洲人从热那亚穿到了斯坎迪威亚,是从南穿到北从东穿到西从白穿到黑。从热那亚的佣兵到俄罗斯的波耶都有装备,你告诉我这东西只能冷了穿?

还有……我们东边有个日本,除了北海道其余的地方的气候和中国南方比较接近。如果按照你的逻辑,请问你给我解释解释,佛胴和南蛮胴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是战马。欧洲用的战马,是中型的阿拉伯马,这种马体质很好,可以承载重甲士兵的重量,而且数量有保障。中国的马是小型的蒙古马,战马是用蒙古母马和野马杂交后优选的,成本太高,数量非常有限,这就造成重甲骑士数量较少,没有演化出板甲应用的场景。

首先,欧洲的高头战马是近代育种之后的杂交产物,在那个时代,欧洲骑士传统最浓的两个国家中,法国用的是佩尔什马,德国是森林马,英国骑士甚至用过夏尔马。其次,如果说中国的马是小型的蒙古马的话,按照这个逻辑中国是没有重骑兵部队的。请问铁浮屠算什么?请问玄甲骑算什么?披甲重骑兵虽然没见过活的(活的能把我们吓死),但是有绘画有兵马俑出土。

其次我得放一下他的神论:

东西方战马差太多,西方的阿拉伯马比蒙古马大很多,可以直接做战马,中国只有杂交马,产量非常有限。

除了三种赛场用的纯血马外,马都是杂交的,要是不杂交近亲结婚你不怕出事啊。纯种狗值钱,但是纯种狗很多都有遗传病,这句话放在马身上人身上一样适用,基因规律你改不了。

欧洲还真是因为蒙古崛起,蒙古入侵打击了欧洲贵族,又带去了黑死病,摧毁了神权,两大重创摧毁了欧洲原有的社会基础,欧洲才得跨进新的时代,正所谓破旧立新。

热那亚弩手们摩拳擦掌……为什么我没有打过蒙古骑兵呢?

蒙古人最多打到了东欧,而骑士传统最浓郁的西欧和教会所在的南欧都没有受到波及。且东欧最后也没有怎么着。东欧的毛子采邑贵族叫波耶,波兰也有,玩过火与剑的都知道,那个时候的波兰,以及后面的波兰与立陶宛联邦是金权民主制,采邑贵族的权力相当大。

我不了解欧洲的马,但我知道宋金军队骑兵所用铠甲是冷兵器史上最重的,欧洲的马再强,也强不过宋金军队所用的骑兵战马,系统工程经常忽略具体的技术实现。中国人关注的欧洲历史,主要是还是对欧美近现代的强大比较好奇,其实欧洲军队用什么马什么甲,远不如慈禧太后用什么擦屁股重要(我敢打包票很少有人知道)。别人看历史什么角度跟你我没关系,主要看自己,这就是独立思考。

前面因为对经院哲学的无知被一顿潮白之后开始前后矛盾+故作而言他了。答案里还在说中国的马不好,然后又开始说“强不过宋金军队所用的骑兵战马”。最奇葩的是……我实在是想不通,这个铠甲重和马有什么区别?

顺便说一句,慈禧太后有什么擦屁股和欧洲军队用什么马什么甲……当然第二个重要了,知道用什么马可以推断一些种群的基因,寻根溯源,对研究畜牧业有一定的重要性,而甲则可以为研究冶金提供参考。请问擦屁股的东西……卫生纸不行吗?
第三个是兵器。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中国古代士兵的体格非常好,重武器普及率高,而且有反曲弓和弩,板甲防护力不足以对抗这些兵器,片甲防护力更优。

体格这个不好说。无论是吃黑面包的还是吃粗粮饼子的肯定比不过吃白面包和火腿的。穷人一样都是面黄肌瘦,哪都一样,吃得起肉好东西的都是油光满面。

其次,你说的重武器说是什么?如果是钝器的话就没必要说了。因为欧洲也有战锤,且拜占庭人就精于此道。后者能和前者学习西式骑枪和夹枪冲锋,组建拉丁式骑兵,难道前者就不能像后者学习战锤吗?

还有,铁锤查理,铁锤查理。查理·马特的马特就是铁锤的意思。说明钝器很早就被用于战争。

最后,勃艮第裂颅事件是你拿拳头砸的?

再说弓:

我就送你一句话:目前没有发现一副板甲用弓射穿的。

还有,反曲弓并不是万能的。蒙古骑兵用的是复合弓,而英格兰长弓手用的是单体紫杉木弓。【英国人不傻,长弓打不动铁罐头可以揍轻步兵啊】

我只听过拿战时代的胸甲有被燧发枪打穿的……

再说弩:

弩在欧洲叫十字弓,曾被禁用。重新推演板甲

抛开他这奇葩的语言组织。

禁弩令是什么时候?

1139年

“We forbid under penalty of anathema that that deadly and God-detested art of stingers and archers be in the future exercised against Christians and Catholics.”

(这是第二次拉特兰会议上的)

1139年哪来的板甲?

其次……热那亚弩手知道是啥不?这帮家伙都很难对那群人形自走小高达造成什么有效的打击啊朋友……

欧洲的钢臂绞盘弩表示这东西我打不动……

况且……你给我解释解释鸡胸、穹面一体化的板甲如何不如片甲的。为啥苏联坦克要弄个圆滚滚的脑壳……为啥坦克要用焊接装甲而不是铆接装甲……


第四个是作战方式。兵贵神速,唐代以后重甲骑兵大幅减少,代之以机动性更好的轻骑,配套反曲弓,完虐重甲骑兵。精锐步兵对重骑兵也有很强的杀伤力。

又见骑射仙。惊了。

这些的话还是看前文吧……

唐代以后……金国的铁浮屠西夏的铁鹞子算什么?蒙古重骑兵算什么
第四个是后勤保障。片甲易于维修,损坏了可以很快修复,不像板甲,板甲是整体的,只能成块换掉,而板甲又是量身定做,前线板甲损坏,想修是很难的。

这句话是没错的。也是唯一一句靠谱的话。

不过在欧洲,四分之三甲、半甲还有那种长枪兵胸甲装备量还是很大的。
原因多样,应用环境使然。

作者:风温2019
链接:zhihu.com/question/3477

非商业转载——除非想砸牌子谁转载他的啊……转载 @人渣啸西风 的答案不好吗……

不得不说我真的非常佩服这位答主,因为……他是真的只有尾巴对。


封贴:

我想在最后和大家聊聊,如何探究古代铠甲。

昨天和铁岳父老前辈(龙岳父的师父,我得喊师爷……)在群里聊天的时候,他说:

文物的可信度说最高的,当然有些文物需要文字记载来互相印证。

其次文字。

画和雕像的可信度要低不少,因为这次二次创作出来的。

上一个这么干的是我师伯……龙岳父0.9mm锁子甲1/6,搞出了全网唯一的1.5mm925银焊接全身锁子甲……

其实铁岳父说的说出来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最合适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这一点中国真的吃亏,毕竟札甲的皮一烂鬼知道是什么。

然后是当时描绘铠甲的作品,比如说书,再比如说雕塑和图画。

这里我得说一句,b站柠檬红茶雪糕在做皮甲那一期的时候质疑,因为皮甲是硬质的所以不可能有皮甲腿裙的存在。其实长皮甲的结构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比如说在中国,山西沁水县元墓中曾经出土了骑兵佣【和手办差不多……所以……死宅们看看你的柜子,有没有感到厚重的历史感】但是所穿的皮甲腿裙质地早已经不可辨认。刘永华先生在《中国历代军戎服饰》中认为是整片的腿裙,后来改成了秦甲式样的裙甲;陈大威先生在《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中则认为是皮札甲;而Dr.David Nicolle在他的《Mamluk'Askari 1250-1517》中复原马穆鲁克皮甲的则是一片一片的罗圈般的裙甲。

言归正传……其实我们搞这玩意儿,也是这个道理:

一手史料:文物

1.5手史料:描绘文物的古画、雕塑、手办

二手史料:当时的战争著作。

2.5手史料:依托战争著作写的颇有影响力的资料

三手史料:其他前辈的作品。

垃圾:地摊文。

比如说你认为蒙古札甲是最好的铠甲,首先你得找出蒙古铠甲的实物来,比如说他最晚到什么时候存在,延伸了多久,同时期竞争力怎么样等等。而不是说几句虚无缥缈的话就过去了。顺便说一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大面积防护的类似板链甲的铠甲是元朝的,有实物挖出来的。不过因为是铜的因此不被认为是实战甲。【这也就有一个问题,这玩意儿的实战款是不是皮的啊】。

btw,陈大威先生是这么想的……

再比如说你认为后来重骑兵都是步战的,那么你就得证明重骑兵是步战多还是骑战多。就像我写到的,阿金库尔战役和克雷西战役中英军都有步行骑士,但是法军的骑士可不是吃素的,韦纳伊战役中取得战果的米兰mma以及帕提战役和卡斯蒂永战役中法军骑士起到的作用。此外还有维也纳会战中的翼骑兵,古二爷的白罐头亲卫【知道骑砍火与剑里为什么瑞典手枪骑兵要用亲卫队长招募了吧。古二爷的白罐头那是亲卫才有,其余的骑兵都是胸甲骑兵……】乃至拿破仑战争中的胸甲骑兵部队。包括蒙古都可以看到当时欧洲人和亚洲人的记载……

再比如说你说”欧洲骑兵单手拿骑枪冲击力不足“,但是安娜·科穆宁长公主将使用夹枪冲锋的西欧骑士称为”一个全副武装的法兰克人骑在马上可以撞开君士坦丁的城墙“,拜占庭骑兵以康托斯骑枪闻名,后来学习拉丁战术使用西方式骑枪。

再比如说岳飞手底下有没有骑兵:

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候,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蒙斋集

背嵬军骑兵一部。

踏白军统制董先,游奕军统制姚政等申:统率军马,在颍昌府驻扎。——《奏陈州颍昌捷状》这是岳爷爷的手笔。

什么叫踏白呢?

“公前命宁国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

注意踏白军是个历史悠久的词,踏白军也是骑兵。

另外说一句啊,游奕军可以被理解为机动部队。我觉得机动部队靠着两条腿机动可能性不大。

另外,宋史中记载:

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宋史

翻译成人话就是,岳爷爷用重装骑兵撕裂敌军阵线,然后重步兵跟进收玉米,打的完颜兀主四太子遁逃。老实说比评书听着过瘾多了【当然了不是四太子,太子就一个,他的话,沈王、梁王、越国王都成】

这才叫思考和考证。如果你真的说一句”历史有很多是假的,经不起考证,儒家写的历史只是小说论文而已。“

那我倒想问问,我怎么考证?拍脑子胡编吗?

”历史不是故事,懂吗?历史是需要考证的,没有考证,没有推理,你怎么可能知道历史呢?你从史学资料看史记,无异于管中窥豹,而这豹还是打扮过的。“

这种屁话我也会说,但是没用。如果真的绝对对的话,那么就把资料放出来,或者把文物拿出来进行论证。再不靠谱的文献也是文献。

人若不会思考,就会被愚弄。但是只知道思考,那就叫愚人。

我话就说这么多。剩下的大家去评论区看,有乐子哦。


无火药情况下,想有效对付板甲是否只能考虑偷袭无防护的臀部? - 千年难见一奇葩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189


user avatar   ren-zha-xiao-x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其实更应该问的是欧洲和阿拉伯国家打了那么多年,为何阿拉伯国家都没引进板甲? 对于甲胄爱好者来说,板甲好看,防御面积大,防御力也很优秀,好东西。这样的好东西,作为对手的阿拉伯人应该最有感触,但是为啥阿拉伯人都不用呢?他们傻吗?不知道仿制?答案很简单,因为板甲性价比很低。


虽说板甲已经使用水力锻锤技术,但是造价依然一点都不低,那玩意并不是跟一些人想象的一样,冲压机咔咔咔咔咔咔就冲压出来一排排的均码板甲。在15、16世纪,也没有标准化生产,板甲主要还是按照身材定制,水力锻锤只是省点力,但是一样是一锤一锤砸出来的,别说15世纪水力锻锤,现在用气锤砸一套板甲出来工时也不低。板甲的造价一直都居高不下。而且损坏也不好修复,不像札甲,坏了一个甲片换新的,那才几个钱?锁甲环脱落了再铆上一个环。板甲比如胸甲被一斧子砍个豁口出来,你只能换个胸甲了。札甲的话一斧子过去能劈坏3个甲片了不起了,一个胸甲和几个札甲片的价格差异,我觉得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能懂。


所以应该问的不是全世界除了西欧以外别的国家为啥没发明或者引进板甲,应该问的是为啥就西欧国家不走寻常路玩板甲。因为军制不一样,西欧国家是骑士自备武器盔甲,而骑士是贵族阶级,他们不差钱,小命更重要,有命才能享受,死了钱再多也花不掉。所以西欧骑士阶级会不惜工本装备更贵更好看防御更严密的板甲。

而其他国家军制大多是由国家给部队配装制式的武器护具,这就要考虑性价比的问题,部队挨个订制板甲?想啥呢?就算有那钱也不适合大规模装备,做一套板甲工期很长好吧?在西欧板甲开始盛行的时期,中国已经是明代后期了,板甲和火枪同时出现,而中国明代后期火枪也同样大规模装备,在面对火枪,西欧骑士选择使用板甲,而中国士兵选择使用布面甲。就是外面是一层厚厚的棉布,里面钉上铁甲片。这种结构在面对火枪子弹的射击来说其实更加合理。


因为现代的防弹衣也是采用的这种结构。布面甲的价格远低于板甲,修理维护也更方便,但是面对火枪射击的防御力来说并没有差多少。中国为什么要发明板甲?


user avatar   xiong-mao-xiong-mao-ba-xi-rou-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巧了,明末还真有个半成品。


《武备要略》关于全铁甲有这样的记载:每副约用好闽铁一百斤,北地煤炭约用四五担,南方木炭约用十数担,其铁愈多,炼得熟,愈好用。蓝棉布二疋,棉线四两,蓝绒绳四两,用好生漆六两或加二两。其甲片打完,用生漆表里漆过。俟阴干,将蓝布双层以线饰纳过,俱照甲片阔狭剪就做衬里,俱要包过甲片外边一寸许。甲片搭缝处,外加纳布二寸,每边折三分,以绒绳并纳布穿联成副。其甲片,俱要搭交半寸。每全副约重三十斤为度,太重则不宜矣。


然后大明就完蛋了……

接下来就到了妃子穿板甲cosplay,文人拿火枪作乐的带清朝了……

那么为啥明末的全铁甲没有被广泛应用呢。

……

……

……

因为这玩意他娘的要15两银子一套……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穿板甲?贵族和小贵族。

为什么他们穿板甲?主要是命值钱呀。

中国为什么没有板甲?

1、中国的贵族需要到战场上拼命吗?即便是将军,多少人是真正动手砍人的?

2、板甲防御力是高,但是缺点是适应性不强,换句话说你没法长期穿着这玩意。中国只有将军有经济条件穿板甲,但问题是将军整天穿着这东西,他不累吗?进攻的时候还好,转进的时候怎么办?

3、即便有些已武力著称的“先登型”将军,这玩意的作用也不大,先登也不是一个人上去,而是一群人上去,全部置办板甲不现实,你一个人穿板甲,那不是群嘲吗?

4、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战斗模式和欧洲差别很大。中国人打仗,非常讲究机动性。你弄一大堆铁疙瘩,强是强了,但是并不能保证胜利。因为对方可以选择不和你打。你这一堆铁疙瘩最大的弱点就是后勤,中国很大,能用上板甲的战场,必定是两个大国的战争(剿匪什么的穿板甲去不累死吗?),大国的战争打的是后勤,你板甲成本特别高,机动性特别低,还有一大堆可以破你的兵器,实在是不适用呀。

举个例子,比如宋朝和周边的战争。宋朝的装备应该是不错的,宋朝大军去打辽国,或者西夏,通常的画风是,宋军高歌猛进个几百公里,辽国或者西夏就后退,这时候你重甲只能放辎重车上。然后发现后勤跟不上了,这时候敌军突然出现了,宋军被包围,然后灭了,你板甲有什么用?不要说人家辽国使用的是狼牙棒,板甲似乎也没有多大用处吧。

至于汉朝打匈奴,从装备层面上看,匈奴人就是乞丐装,汉人的装备可以1个打10个,问题是要深入大漠上千公里,你说你穿板甲去?

欧洲人习惯了短途战争,而且贵族要亲自上场,所以白命贵,这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吧,再说明白一点。欧洲贵族,那是成阵列式的上战场,所谓骑士,全部都是小贵族,或者大贵族的子弟,这帮人组织在一起,穿着板甲去虐菜,这是欧洲人打仗的特点。这样的骑士数量是非常少的,但是这是他们的战斗风格。

中国有少数贵族上战场亲手砍人的,但是一个是非常少数,二是很多这样的人都不是什么真正的贵族,而是盼望着通过战功成为贵族,比如各种开国战争。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贵族,绝对没有排成一排上战场的习惯,他们要上战场,都是一个人带一群人。他们不可能为一群人全部置办铠甲,如果只是自己置办,那太显眼了,放战场上就是号召“我是领导,向我开炮“。因为没有贵族集群上战场砍人的习惯,所以没有必要去研究那种花费太高的铠甲技术,自然就不会发明板甲这种东西了。

我之前举了两个例子,从时间上看,欧洲的板甲出现的时代也是非常晚期了,用汉、宋举例并不妥当,其实我想说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原因和过程,板甲不是一天就发明的,由于中国和欧洲的情况不一样,中国没有军事贵族这样一个大需求的群体,而且战斗风格早就抛弃了春秋时期的那种一城对一城反复拉锯战的战斗模式,所以不会发明板甲这种昂贵但并不适合大规模使用的东西。


——————————————————————————————

对于有些疑惑,我再解释一下。有一个词叫兵种,有一个条件叫长期存在。

欧洲骑士,那是一个兵种,而且是长期存在的兵种。相对应的,中国存在少数亲自动手砍人的将军,但那不是一个兵种。而且这种将领绝对是少数。

比如有一个将领叫关羽,他非常厉害,一个人冲过去,直接把对方的将军砍了。你不能说想办法把关羽当作一个兵种,找100个 和关羽差不多的牛人来,组成一个高阶部队。对了,欧洲人就是这样干的。虽然骑士不一定有关羽厉害,但是他们的建军思路就是这样,找一群贵族子弟,单独组建一个兵种,就是骑士。

我们假设关羽要去打造盔甲,他能怎么办?他只能给铁匠说,我要一个比其他人好一些的盔甲,最好是又轻,防御效果又好的,价格不是问题。然而又轻,防御效果又好的盔甲不能从天上掉下来。这个铁匠无非是使用最好的材料,反复研究,多做几次实验,最后弄出一套铠甲。

关羽再有钱,也不能让铁匠马上发明出板甲来。我们假设关羽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他告诉铁匠,你给我研究,研究出更好的盔甲了,我封你个官当,我给你田地,给你钱。然后这个铁匠就开始研究,研究了不知道多少年终于成功了,结果关羽早死了,连后代都没了,就算有后代,也早不冲锋了,你这铠甲卖谁去?

你说总有打仗的吧。问题是这种将军你认识吗?他会花极高的代价买你的铠甲?假设这时候是五胡乱华时代,难道你去找那些野蛮人,把铠甲卖给他们吗?

欧洲存在且长期存在骑士这种高端兵种,他们的铁匠一直有需求,可以数百年不断研究。铁匠不怕没有研究经费,也不怕几百年后研究出成果了卖不出去,这样的积累才发明了板甲。中国没有这种兵种,只有极少数需求,而且这需求不是持续可靠的,所以缺少发明这种东西的条件。

还有人说,即便是不用亲自砍人,但是防御力高总是好的吧,中国的将军们应该也需要板甲,中国也有皇帝御驾亲征的,虽然次数少,但这也是需求,铁匠研究板甲的动力依然存在。这种说法就是只看好处不看坏处的说法。

一般的将军的需求,和关羽那种将军的需求,差距是非常大的。比如,将军很多时候需要当作一面旗帜,用于稳定军心。这就要求对将军的纪律性、着装等有较高要求。如果这个将军传一身板甲,是不是告诉大家他很怕死?

就算被人知道怕死最多也只损失点军心,更大的问题是,如果是因为怕死才穿甲,请问什么时候才安全?怕死的将军必定不会亲自上战场砍人,他本来就是躲在后方的,你这板甲准备什么时候穿?如果一直穿着,到是不会战死了,直接累死或者中暑死了。将军穿一身板甲,行动都不方便,说话都不方便,如何研究军情?如何发号施令?即便是一个怕死的将军,这东西对于他来说,也是丢了西瓜拣芝麻的事情。

对于后方的指挥官来说,他们穿甲最主要是为了防止流矢,请注意,这个需求非常重要。如果说都被敌方士兵近身了,除了李广这类猛男外,一般的将军该思考的不是怎么开无双突围,而是怎么争取被俘之后的待遇。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欧洲的一副板甲的重量大约在20--30kg之间。

下面看一下欧洲马和蒙古马的图片,注意马和人的比例。


增加一个欧洲壁画上面的图。这个比例看起来如何?欧洲马确实比蒙古马高大。

下图是成吉思汗雕塑。这种作品都是经过认真考察过历史资料,可信度比较高。

这种比较矮小,负重能力不行,但是善于长途跋涉,耐力超群的蒙古马才是中国的主流战马品种。中国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就是用茶叶、纺织品、生活用品等等和游牧民族交换马匹。汉族集聚区很难自行繁衍马匹,要不了几代马就不行了,品种下降得非常快。纯种健康的战马只能来自游牧民族。

这种战马,如果再额外负重20--30kg,长途跋涉够呛。

我以前参加过一个活动,里面有纯种的新疆马、蒙古马、欧洲马的一个竞技活动,各有所长。

但是蒙古马很明显比欧洲马矮小得多,毛色也没有那么漂亮。

欧洲马的负重冲刺能力比较强,但是灵活性和耐力比较差,更不能跑长途。

欧洲的城堡贵族,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如果要作战,一般跑不了多远。比如法国也就和四川的大小差不多,这里面的贵族之间如果发生战争,也就跑个几百公里,欧洲马可以承担起这个重量。

中国不同。

一个长途奔袭,动不动就是上千公里。

假设从湖南集结部队到西安,然后到内蒙古或者祁连山一带去讨伐,这当中的路途可是非常遥远,一趟来回可能要走一年。或者是从西安出发到伊犁将军府,一个来回可能要走几年。

这板甲如何处理?

天天穿?一般行军似乎没有必要。

前面说过,马也受不了。

如果不穿,那么这些板甲就要放在辎重里。如果有大量的板甲,这可是在压缩其他装备和粮食的空间。

中国的地形总的来说,平原所占比例不高,穿着板甲在山区丘陵一带作战,就会完全丧失灵活性。而复杂地形作战,灵活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身选择板甲,就一定要牺牲灵活性。

总的来说,中国军队的作战范围比较广,战马难以长时间负重,且战马本身比较矮小,加上板甲的重量,骑兵的灵活性和速度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板甲不太适合地域宽广的国家装备。


最重的宋代札甲--步人甲最重约29公斤。但是这是步兵甲。主要原因就是宋代缺少战马,强调“以步制骑”宋代的步兵方阵以重甲步兵对抗金兵的骑兵。

宋代缺少战马的原因估计是因为战马作为重要军事装备,被禁运了。

大规模装备部队的甲胄只可能尽量选择造价相对低廉的产品。

而蒙古骑兵的甲胄主要以皮甲为里外面缀以铁片。是轻装甲。

金兵还有一种铁浮屠。

铁浮屠的战术就是三个骑兵用皮索勾连在一起,或者三匹马一个人或者三个人。三个骑兵连在一起,防护面积要比三个骑兵分开来的防护面积要小得多,战马的负重更少。
骑兵在古代战场上,其优势就是要发挥机动性的,当时金国的马比较瘦小,本来耐力就差,现在再给它全身铠甲,它更跑不动了。
因为铁浮屠造价很高,因此不到万不得已,金军是不会出动这只大杀器的。其实“铁浮屠”只是宋对金国重装骑兵的称呼,从金国的文献中并没有有关铁浮屠的记载。

本文只是从战马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当时中国有欧洲那种战马,情况可能会不一样。

有人说日本的战马和披甲重量。

日本战国时代,并不需要长途跋涉作战。日本那些小国诸侯之间距离并不遥远。

日本骑兵的战术一种说法是下马步战;一种说法是先步兵打开缺口,然后骑兵冲锋扩大战果。也就是冲一下。且战国时期的日本马属于中型马,比欧洲马小,但是比蒙古马要大。

日本骑兵的甲胄以皮革和竹木为主,铁钉铁片不多,没有可比性。


汉朝时期,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

几个月跑了几千公里。而且走的是沙漠,第一次出现在汉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地方。

而他所带的骑兵也就2万余人。

别看人数不多,每一个骑兵所拥有的马就有5匹。

为什么这么多马?

除了要换乘以外,还要携带辎重。

如果粮弹耗尽,那就只有撤退了。

骑兵的辎重里面要包括备用武器、箭矢、粮草、饮水等。

对于一个骑兵来说,是不会带着米面出发的。

粮食以烤饼、牛肉干、干果为主。过沙漠时,还要给马匹带上草料。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要尽可能地减轻重量。

当时汉军已经引进了大宛马,但是部队不可能都是大宛马,携带辎重的就是普通马。

甲胄越重,挤占物资的空间和重量就越多。

因此不能使用重甲。

这不管是穿在身上,还是带在辎重里,都是一样的。

有人说行军时不具甲,那么甲在哪里?

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反观当年李陵投敌。

就不是霍去病的豪华装备了。

李陵带的是步兵,马是拉车用来携带装备和粮食以及铠甲,以及结阵。

李陵之所以没跑掉,就是没有骑兵。

宋朝时期发展出步人甲,还有人说有步人甲骑兵版。

宋朝打的是防御战,主要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宋朝很少能够组织起大规模反击和进攻,札甲就是其中一个原因,步兵负重大速度太慢,虽然可以有效抵抗金兵的攻击,但是没有能力追击敌人,几乎每次胜仗也只能打成击溃战。

而宋兵一旦失利,因为是重甲,跑不快,很容易就被敌人合围全歼。

南宋时期赵构为什么要放弃北伐?

就是因为南宋负担不起军费开支,连相对便宜的札甲也觉得太贵。

马匹更不用说。从正规交易渠道搞不到马,有的只是走私渠道。

什么是正规渠道?

就是宋金两朝共同举办的茶马市场。

金已经占据了北方,自己就有农耕和手工业,不需要南宋的粮食和工业品。

而战马这样的军用物资,就是全面的贸易禁运。

这导致了南宋只能大力发展海运,这是其他话题。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只有宋朝是完全没有拓展疆土,反而越来越少,最后被灭亡。

中国历史上的有为朝代,不断开拓疆土,不断进攻,就是要有优质战马,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轻装铠甲。

这是大国逻辑。

有些人一边骂挫宋,一边大力鼓吹重甲,认为重甲是中国军事装备的主流,这是一种逻辑错乱。


user avatar   li-jia-hua-32-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是冶金发展思路问题

白皮曾经检测过马耳他骑士团博物馆的一些精品15世纪板甲,结论也是熟铁和低碳钢制造,且每一块含碳量都不一样。

这个原因是西方一直使用块炼铁技术。练出来的是熟铁,然后熟铁煅烧渗碳成为钢。熟铁打造大块盔甲难度不高,软的。


然而天朝公元前就基本淘汰块炼了

是走的现代冶金的路子……高炉处生铁

生铁煅烧脱碳成为钢,或者直接抄钢成为钢材。如果要生产熟铁...那可费劲...

因此天朝盔甲没走冷锻大块的思路……

高难度啊……没气锤冷锻中碳钢...这就是个冷笑话

而是就近走了模铸小块然后拼接思路

先是生铁小块煅烧脱碳 此后直接是钢小块拼接


至于什么人体工程学让着甲者练体操

这个需求基本没有...国人眼里这就是个冷笑话

因为箭簇也是钢制的.......

大将军不怕千军就怕寸铁...全钢透甲锥凿子箭

全钢双层甲都挡不住神臂弓一击...

躲在盾牌后背猛冲才是正路..


冶金技术决定战争模式

战争模式决定军事装备


顺便说,狮子山和满城汉墓都挖出几百斤煅烧脱碳技术箭头。我没查过数据,但我感觉,欧洲板甲大部分应该挡不住这些公元前200年左右制造的钢制箭....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如何看待从2012年到2017年,深圳新增700多万平方米土地供应中,居住用地只有8%? 
  我国现在各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为什么还说处在发展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 
  同为大国,是否美国很少提统一思想,中国却经常提统一思想?是的话为什么? 
  历史上西藏有多长时间属于中国? 
  2021至2050会是中国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30年么? 
  比起美国,为什么人们(指外国人)更怕中国强大? 
  传武在搏击领域比不上现代搏击,那在兵击领域又如何呢?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关心乌克兰局势? 
  某些人迫不及待想逃离中国,为什么很多在海外的华人不愿意放弃中国护照? 

前一个讨论
生活有哪些残忍的真相?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王者荣耀》里有人就算根本赢不了也要一直拒绝投降?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