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天津塘沽爆炸中媒体的报道?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yu-hang-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煽情的风险是最低的,刨根问底容易把自己刨进去,风险太大,还会蹦出一帮闲人马大姐一样的人物用键盘高喊着救人要紧,先救人其他的之后再说的指尖孩子们骂,所以不如连夜来两张煽情的图,打上祈福两个字来的安全,既收买了人心,又顺应了历史发展,还等于是做了一点点微小的工作,当然最重要的是军队一律不许经商,这个是最重要的!


user avatar   sun-yu-bo-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三大官媒之外,其他媒体的表现简直一地鸡毛、让人无法直视,直观的感受就是:

他们想让天津市变成空城!唯恐市民不害怕!唯恐天下不乱!

我保证不冤枉他们,我多举几个例子:

例1:

交警部门在东海路指挥交通,两公里内禁止无关车辆停车留人,以保证救援通道的畅通。根据气象部门预报,风向即将改变,居民安置点和现场指挥部调整到上风头。

就这么点事,到《新京报》那里憋出一个大新闻!《爆炸点方圆三公里内紧急撤离!》

内容绘声绘色:记者在东海路公交车站遇到一名特警,对方称,那东西可能在附近,所有人撤离,连指挥部也撤了。此外,记者从前方武警处得知,确实存在氰化钠,大概位置位于核心爆炸区东侧,专业人员正在对氰化钠进行专业处理,方圆三公里人全部撤离。

这么重大的消息,捏造几个“特警甲”、“交警乙”消息来源就敢爆出来。退一步说,就算特警、交警是确有其人,我也不相信这些是他们的原话。我想不出来武警战士为什么要编造谎言,他图什么呢?相反,这些记者编造大新闻的动机倒是很明显。再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是战士说的,这么重大的消息难道不用向权威部门核实?这样的新闻发出来记者难道不知道会造成社会混乱?全部撤离?放弃了?考虑过失踪者家属的感受吗?

例2:

15日夜看到一则《腾讯财经》署名刘利平的新闻:《

河北诚信称爆炸现场氰化钠不止来自其一家

》,文中一段文字吓得我半死:这些量达数百吨的氰化钠剧毒物质亦无处置方案

在正文中找到相关细节,原话是:截至晚间8点,智群申表示尚未得到其公司现场员工对现场情况的反馈,亦不知晓处理方案。

妓者真够不要脸的:他采访的是化工原料的生产厂家的经理,生产厂家不知道现场处理方案是很正常的。但:厂家不知道方案不代表指挥部无方案!

我不相信刘利平妓者不清楚这些文字的差别!他根本就是故意制造恐慌!!

实际情况是:对氰化钠的处理方案很清楚,对集中存放的氰化钠将在武警护送下运回河北由生产厂家回收,对可能散落残留的氰化钠已准备了数百吨双氧水用于分解。

例3:

《京华时报》爆炸性新闻!官方公布的数字不包括这些没有编制的消防员!!

编制制度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同工不同酬的不合理制度,民怨很深。无编制人员与有编制人员相比,在工资、福利等方面都相差很多,这次更离谱了,连死了人了也不统计没有编制的消防员?人命关天也分等级?

先不必急着愤怒,因为这是假新闻,实际情况是:

我国现行制度,港口(天津港)有自己的公安局、消防队,与天津市的公安局、消防队是不同的单位,之间没有从属关系。而记者采访的是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局长周天,周天的原话是:港务局的消防员不在天津市消防局的管辖范围,所以无法统计相关数据。这是地道的实话,单位A的领导如何知道单位B的信息?

但是我敢打包票,这些所谓的没有编制的消防员的伤亡也一定统计在总伤亡中。官方公布的总伤亡中,百分百包含所有消防员,不管他有没有编制!

京华时报的记者也很清楚这一点,他完全可以用港务局系统消防员武警系统消防员来区分,而故意用有无编制,只不过利用群众对编制制度的不满,在灾后救援中激化矛盾,闹出更大的动静。这不?港区消防队员家属已经闹到新闻发布会,又有了更大的新闻可以报道!妓者的愿望达成了!

与武警系统消防员相比,港务局系统的消防员不是弱势而是强势。武警的小伙子们多数是义务兵,每月只有400元左右的津贴,而港务局的消防员的收入要高的多(有资料说4000左右),社会地位也高,这也是为什么到港务局当消防员要托关系。也再次说明了,不同系统的消防员和有无编制风马牛不相及!

例4:

人心惶惶,大家都在担心空气、水是否受到污染,可惜看到的全是触目惊心的坏消息:《叉叉叉超标》、《空气重度污染!》……

对危险情况的夸大其词是家常便饭,比如:环保部门设置了5个废水监测点36小时内不断监测水质,仅有其中1个监测点的氰化物超标1次,结果印到报纸上变成加粗的黑体字《5个废水监测点氰化物超标

财新网则在报道中采访了一大堆专家,大肆渲染氰化物的毒性,说氰化物一旦污水进入供水系统,如何如何。但是却选择性忽视塘沽的水源地在170公里外这个事实,污水再怎么泄漏也不可能进入供水系统!

妓者们如果还有一点人味就用大标题向市民清晰传递如下事实:

  • 空气质量黄色预警早在爆炸发生前一天已经发布(天津启动Ⅲ级黄色预警 11日至14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天津的空气本来就不好,并未因为火灾变得更差
  • 事故发生后爆炸点周边设立的17个大气监测点24小时不间断检测,仅检出1次氰化物略有超标,现已恢复正常,其他指标与往年同期无明显变化,请放心呼吸
  • 事故区域的污水中氰化物超标2.1倍(很小),而且早在8月13日,事故区域的污水入海口已经全部封闭,对外界环境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 塘沽本地的水是咸的无法饮用,我们日常用水的水源地是河北省迁西县滦河中下游的潘家口水库,距离塘沽直线距离170公里(所以,咱别批发农夫山泉了行不行?有点烦!@我媳妇)

例5

《每日新报》的报道:副市长关于善后工作的讲话:“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不敷衍群众”、“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制定相关方案,开展好善后工作”。

讲话中半个字也没提到“回购”,但腾讯新闻转载时给的大标题是:《副市长再谈房屋回购:不回避、不推卸、不敷衍》

副市长明明在讲善后工作,这些小编心里跟明镜似得,无限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预期,当希望破灭的那一刻,黑锅政府背。受灾群众对政府更加不信任,政府与受灾群众产生对立,这些媒体就高兴了。

不断补充中

=============================================================

为收集整理这些信息,我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求回报,只希望这些被点名的媒体能痛改前非,不要再当搅屎棍了,不要再与社会稳定为敌。

====================================

看来有些人仍不思悔改,一个人签名是:澎湃新闻的记者,给我发了一个私信:你真是不怕遭报应。从前线下来的人留。

我想回一句: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结果发不出去(我被屏蔽了),这个澎湃新闻的郭琛同志真是机智极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美国一华人女子枪战 3 名入室劫匪,击毙 1 人? 
  如何看待知乎涌入越来越多高中生? 
  假如中国没有调查记者,会怎么样? 
  目前网媒对新闻题材的选取倾向及文章标题的提炼上是否存在某种引导性? 
  关于鲍毓明案,为什么财新网和南风窗同样是独家报道各执一词,群众却只相信一边呢? 
  如何看待中国之声的关于联合国世界难民日的微博?它是官方口径么? 
  如何看待 Twitter 上「抵制 2015 玉林狗肉节」的话题? 
  为什么感觉南美国家普遍在国际中没什么存在感? 
  如何评价 BBC 撰文称秦凯在里约奥运会上向何姿求婚是一场男权主导行为 (male control)? 
  选秀歌手成名前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除开字数不同的原因,为什么日本名字一听就知道是日本的?
下一个讨论
我们纪念抗战,揭露日本曾经犯下的罪行是为了什么?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