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问题,一提到放射源,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天然放射源,比如居里夫妇从沥青中提炼的放射性镭元素。然而,在对辐射的应用中,人工制成的放射源,才是主力军。下面我大概介绍下,人工制造放射源的方式,以及制成的“放射源”(确切地说应该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都有哪些。
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原理简单地来说,就是炼金术(大雾)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核反应来改变元素中,质子或中子的数量(也被称为核嬗变)。人们正是基于这一原理,经由不同的途径,使稳定无放射性的靶材料,嬗变为放射性同位素。目前常用的方式有两种:
粒子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并不是很新鲜的事情。以美国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BNL)为例,其高能物理研究中,相当一部分运营经费,来源于加速器生产的医用同位素。其下辖的直线加速器同位素生产设备 (BLIP),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专注于同位素生产的,高能质子加速器。另外,BLIP也是美国能源部的直属机构,旨在为医学界及工业界提供放射性同位素,使得这些放射性同位素更便捷地应用于这些领域中[1]。
下图,即为BLIP通过质子束轰击氯化铷 (RbCl)靶材,来制作锶82 (Sr-82)的示意图。可以看到,核反应所产生的物质,并不只有一种,其中黑色字体的Sr为锶的稳定同位素。
也正是因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这门生意变得非常的有利可图。医用质子加速器的生产商们,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比如专注于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生产商IBA,就推出了自己的30MeV质子加速器,用以生产正电子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所需的,放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 (比如:氟-18)。
类似的,在核反应堆中,同样可以通过放入靶材料,来制备放射性同位素。反应堆中的中子,也可以与物质发生核反应,产生新的元素。不过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具体的细节,希望有其他小伙伴可以补充。对中子核反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医疗,食品消毒,还是工业探伤。甚至连预防火灾,都有它们的身影。下面我大致说几个,供知友参考。
镅-241,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 粒子放射源,只是它隐藏得很深,我们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
上图中就是镅-241“躲藏”的地方:电离传感烟雾报警器。镅-241衰变后产生的 粒子动能约为5.5MeV,其在空气中会产生电离。而烟雾报警器中的小型电离室,在两端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可以收集电离后的电子和正离子,从而产生电流。但当空气中开始弥漫起烟雾时,正离子会被烟雾中的颗粒吸附,从而阻断正离子的收集,干扰电流的形成。下图是这种烟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图:
钴-60的用途可以说相当的多,除了广为人知的工业探伤,还广泛应用与癌症放疗。世界上首例接受放疗的病人,既是在1951年接受了医用钴-60伽马放射源机器的放射治疗。作为伽马放射源,钴-60的伽马射线拥有着极强的穿透力。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使用不同方向的伽马光束,交叉照射肿瘤区域,这样可以在达到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减少对周边健康细胞的辐射损伤(见下图)。
另一方面,钴-60还被应用于食品消毒领域。伽马射线杀菌的好处有很多,不同于过去的高温杀菌,其可以在不影响口感的情况下,做到安全杀菌。比如川渝地区的凤爪产业[2],就是利用钴-60放射源,对凤爪进行杀菌。而钴-60不到2MeV的低能伽马射线,不同于中子辐射和更高能量的伽马射线,并不会使被辐射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活化),所以无需担心辐射物质“残留”。
在本文讲加速器时,曾经提到了氟-18。与钴-60这类直接用于放疗的放射源不同,氟-18是应用于PET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当注入生物体内的氟-18发生的正电子衰变时,其产生的正电子会与电子相遇后,发生“电子对湮灭”,从而产生两个背向而驰的光子。通过对这两个光子的探测和路径重建,即可得到湮灭发生的位置信息。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对某个特定癌变器官或组织进行PET扫描,从而得出病灶的具体位置 (癌细胞代谢更为旺盛,所以会吸收更多放射性同位素的“载体”)。湮灭产生的光子,能量均在511keV左右,正是我们所提的伽马射线。下图为重建后的PET全身影像[3],供知友参考。
总的来说,人类不只是可以制造放射源,对放射源的应用更是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短短的一篇回答,很难涵盖所有。对放射源应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相信我,你一定会大开眼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