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是不够清晰。
这里的普鲁士究竟指什么,霍亨索伦王室呢?还是容克贵族呢?还是西部领土上的天主教贵族呢?还是那些被并入普鲁士的西部城市的市民呢?还是普鲁士东部领土上被容克贵族统治的农民呢?而这一点刚好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霍亨索伦王朝本身无所谓统一或者不统一,如果普鲁士保持1815年的局面,那么他们的统治是稳固的,当然西部飞地的统治看起来不那么稳固,但1848年革命的经验证明普鲁士大部分农民,尤其是东部领土上的农民对国王的是忠诚的。他们真正憎恨的是那些容克地主。
那么如果普鲁士王国一直维持在1815年的版图上,霍亨索伦掌握着王国的大片耕地是普鲁士第一大地主。因此他和容克贵族们成为天然的同盟者。容克依赖他的保护,他也依赖于容克为自己效劳,成为自己的军官和公务员,同时工资还不算高,还比较清廉。普鲁士贵族为国王提供了整个德意志性价比靠前的高级官僚队伍,和性价比领先的军官队伍。他们之间的联盟也是稳固的,在农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里,国王可以做一些改革来满足愤愤不平的农民,但依然保持容克地主的优势。然后再用国家官职、宫廷官职、军职、赏赐这些方式去弥补不满的贵族。不统一对霍亨索伦王朝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反过来说统一对霍亨索伦王朝也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好。戴上一顶德意志皇冠,把自己的两部分领土连贯起来,统治美因河以北那些信新教的老实臣民这是有好处的。同时把西部的工商业地区也纳入自己的版图,让自己的政府掌握更大的资源,让王室得到更多的金钱,这也不是坏事。
真正会带来的问题的是那些天主教臣民,还有那些搞工商业的市民,他们在1848年已经被证明是靠不住的,那些天主教贵族也好不到哪去。如果这些人随着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这些地方的并入成倍的增长,对霍亨索伦王朝来说是各不稳定因素。但总的来说统一德意志对霍亨索伦来说是喜忧参半的,霍亨索伦已经很有钱也很体面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固然好,但进了有风险,那么不进也没什么。
反过来说普鲁士的市民阶级是非常愿意统一的,他们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有更多的客户总是好事。市场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已经扩大了,他们已经享受到了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好处。那么下一步就是向海外扩张了。普鲁士如果一直都是一个在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摇摆不定的国家,那指望这个国家去建设海军扩张殖民地,开拓海外市场是不现实的。如果德意志关税同盟是一个德意志邦联各成员国的国际组织,那么它在互免关税一致对外方面,还有大家按照人口分割关税收入方面都是可靠的。但是指望这个组织执行一种坚定的贸易保护政策,甚至要在英、法这样的强国面前推行一种坚强有力的保护政策就不太现实。而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无论是海外扩张还是贸易保护都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自由贸易,成为市民阶级新需求了。这些需求都指向一个更加团结更加紧密的德意志国家。
而且市民阶级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说他们希望对粮食降低关税,但是容克老爷要卖自己的粮食,就不能允许俄国在普鲁士和德意志倾销自己的粮食。但容克老爷还要养牛养羊,所以他们愿意把作为饲料的燕麦和大麦的关税降下来。市民希望小麦和黑麦的关税降低,至于燕麦和大麦无所谓。容克希望小麦和黑麦的关税决定不能降还应该适当往上涨,因为在普鲁士种麦子的成本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的。而且让市民养成了吃廉价面包的习惯对身体也不好。为了环保也应该设置粮食地板价。
那么市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呢?1848年他们想用步枪解决,后来证明这个不现实。但好在1849年颁布了《钦赐宪法》,还设立了一个议会。于是他们在议会里凭借票数优势不断逼迫容克贵族让步。如果他们可以把德意志的其他市民也团结到这个议会里,他们的优势就会更明显。如果德意志其他各邦的天主教党也跟他们组成联盟,那么这些中左翼的势力和天主教党组成的温和右翼的势力联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温和左右翼的联盟。所以市民无疑热烈的支持统一。
那么农民统一了也种地,不统一也是种地,他们其实并不在乎要不要统一。1848年他们之所以跟市民一起反抗,是因为他们受不了那些红果果的容克。这些人财政吃紧,于是就想方设法的从自己的领地上弄钱,利用自己的各种特权增加收入。但1848年革命期间国王作了妥协之后。他们就完全不在乎政治和祖国了。对这一点德意志西部的农民其实也差不多,只要那些垄断的山林,牧场还有那些讨厌的特权被废除,最好还能把贷款一起免了,他们并不在乎要不要统一。关心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人都已经去美国了。剩下的会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纷纷出逃,他们对革命和改变祖国已经没有兴趣了。
最后就是主导了德意志统一的容克老爷们了,容克老爷是最不愿意统一的。
容克贵族的特权建立在普鲁士国王和他们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腓特烈大帝时期霍亨索伦王朝掌握了普鲁士三分之一的耕地。即使普鲁士领土一再转变,霍亨索伦王朝始终都是普鲁士最大的地主。这让国王和容克老爷们声息相同。大家都是地主,只不过你有钱些我穷些。你的土地遍及全国,我的土地只占了这个县。但今年的雨下的太多,你的收成不好我得也不好。国王坐在窗前,说“你的日子不好过啊!”我摇摇头”陛下也好不到哪去!“然后陛下掏出一袋子钱拍拍我的肩膀“我终究还要好些”。我怎么不能替他上阵杀敌?
可假如霍亨索伦王朝统一了德意志呢?他真的接纳了其他各个宫廷的财产,宫殿遍天下还都是靠国家拨款维护。他不到乡下来了,也不在乎自己土地的收成了,其实1848年他们已经不太在乎了。王室领地上的人民处境就比容克老爷们土地上的农民好。这时候容克贵族和国王之间的钢铁同盟就失去了基础。
如果未来的普鲁士国王成了威廉二世那样喜欢玩游艇开汽车,跟犹太阔佬美国暴发户混在一起的德意志皇帝,容克老爷们本来就紧巴巴的钱包就会把他们排斥在皇帝的生活之外。容克就会失去特权。俾斯麦的时代地产已经不是一个好投资了,俾斯麦的地产收益率只有2.75%,这个收益即使在今天都不是市什么好选择。同时期俾斯麦在股票、国债、债券上的投资收入能够稳定在6%上下。那么容克就成了一群被时代大潮拍在沙滩上的人。
贵族的这种衰退,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那就是当德意志帝国对俄国征收高关税的时候,沙皇俄国作为报复,禁止外国人在俄国境内持有土地。这就让很多俄国的德意志贵族净身出户。然后一对来自波罗的海东南岸的老贵族夫妇,在净身出户之后靠着亲戚们的帮助一路到了巴黎。然后老太太对丈夫说“如果不是沙皇没收我们的财产,我们这辈子怎么可能到巴黎呢?”
一旦德意志统一,容克和君主的关系就失去了基础。一旦德意志再进步为一个工业国,他们连保持与国王的亲密关系的能力都要失去了。而且德意志的工业化会向东蔓延,他们土地上的农民回到柏林、布雷斯劳甚至到莱茵地区去谋生。他们连在农民面前刷刷优越感的机会都会失去。
如果统一同时还伴随着民主化呢?俾斯麦为什么能够在贵族中坚脱颖而出?因为1847年召开了联合邦议会啊。其他容克都没有俾斯麦那样的嘴皮子,于是俾斯麦声名鹊起。但议会从1849年就常设了,俾斯麦却并不常有。没有俾斯麦不断出现,容克贵族可指望谁呢?
所以对容克贵族来说德意志统一是最不能容忍的选项。普鲁士东西两部分领土不接壤又怎么样?黑森卡塞尔能卡普鲁士的脖子又怎么样?容克本来就是种地的,这辈子消费最多的外国货无非是马车和酒。其中酒还可以自己酿烧酒解决。关税同盟他们都不在乎,何况是统一的德意志国家?
理解了这个现实我们就可以清楚的回答这个问题了。普鲁士到底该不该统一德意志,这取决于你站在谁的立场上。如果是普鲁士农民,那统不统一无所谓。如果是霍亨索伦王朝,那也无所谓。但剩下的两种势力当中市民坚定的要统一,容克坚定的反对统一。
那么普鲁士到底该不该统一德意志呢?我们应该多问一句,普鲁士真的统一了德意志么?
事实上1871年的帝国是容克和市民妥协的产物。你们想要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否则你们就造反?但子弹打在身上也挺疼的,说不定还会要你们的命,不如我们来谈谈。统一没门,但你们觉得德意志邦联不好,不如我给你们换个名字叫德意志帝国?这个怎么样?酷炫吧?
但你们要让普鲁士消融于这个帝国之内?这不行!普鲁士还是普鲁士,德意志帝国是德意志帝国。你们想要海军,我们可以给你们一个海军,但别指望花普鲁士的钱去造军舰,花关税同盟的结余吧。
事实上俾斯麦的政策总结起来就是既然德意志邦联已经糊弄不住你们了,那我给你们造一个新玩意。但这个新玩意要尽可能的保障我们的利益。德意志帝国就是这个新玩意。
那这个妥协的产物究竟有没有保障容克贵族的利益呢?很遗憾还是没有。工业革命的威力太强大,到1890年铁路、工业化、城市化已经从根本上掀翻了普鲁士和德意志的社会。在这种翻天覆地的变革面前,容克贵族在宪法里耍的那些小手腕已经没有意义。威廉二世毕竟还是去玩游艇了。当他坐在霍亨索伦号上的时候。年收益2.75%的容克真的只能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