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基层法官和检察官的离职率这么高?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认识一位前辈,检察院出身,曾获得某年的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跳槽出来,到企业专门负责企业内部监督,工资直接翻了一番,后面再加一个0。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法检的人如果出来能挣更多钱,为什么不出来呢?难道真的是情怀?恕我直言,靠情怀留不住人,尤其是留不住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些话不好听,所以匿了。

离职率高不高,没数据比较不好判断。但是可以总结一下都有哪些原因:

一、司法改革的失败

公开渠道是不允许说它失败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它失败了。也许唯一的成功就是给法官检察官加了薪。但是,

1、入额仍然是论资排辈。

除了少数一些有魄力的单位真的是让“能干”的人入额,普遍的情况仍然是领导和前辈先入。

有个同学在内地的某个基层法院,现在已经是第15年,仍然没入额。当着助理遥遥无期,因为要等前面的人退。


2、司改暂停了差不多两年

正常来说,法检每年都会有一批新人任助理法官(检察官),但是因为司改,全国基本都停了两年。而且两年之后第一批入额,上面说了,老人先解决。

所以很多地方的新人在这几年都是没机会的。沿海一二线城市案件多的地方对法官有需求,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的法院,法官名额都已经满了。

而哪怕是一线城市,在司改前被耽误的那批人要排队等法官,快则三年,慢则五年。

所以大概在2009年左右考上法检的那批人,如果运气不好在司改前没任命,那可能等到今年都还没任命。


3、检察院反贪反渎没了

检察院比起法院,还有一个特殊之处是反贪反渎合并到另外一个职能部门了。但是人员不可能全部都过去,那这里就多出一批人了。

而相应的,反贪反渎没了,检察官的员额数更少,没入额的人要排队就更久。


二、钱的问题

或者说,生存的基础吧。这是最现实的因素。

我不想过度神圣化任何一方,所以先说这个因素。

辞职的人固然有因为理想无法实现或者看不惯而走的,但留下的人也仍然有因为理想信念坚守岗位的;同样,也有一部分人辞职是因为有更大的利益(有法检背景钱好赚),也有一部分不辞职的人是因为有更大的利益(手握权力钱好赚)。

这里不作任何褒贬,只说这个现实问题。

司改让法官加了工资,留住一部分人。但是相比于其他公务员工资,法检增加的并没有明显优势,尤其是退休之后,其他单位公务员的退休金反而比法检更高。

更重要的是,案件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可法检的入额人数增长跟不上,不仅是前面耽误了一批人,关键是能干活、肯干活的劳动力增长没跟上。

更更重要的是,收入的增长跟不上案件数量的增长。

而另外一方面,作为办案中坚力量的那批三四十岁的法官,要成家,要买房,子女要上学,父母年老了……处处都要用钱。

挡不住诱惑的早就开始弄黑钱了,挡住诱惑的也没几个愿意守着理想清贫。

不敢下海的也只能效应着过,毕竟司改后的法检入额收入还是留住了很大一部分原来在观望的人。但是有点想法的,负担不大的,比较有勇气的,当然还是辞职了。法检出来当律师多吃香啊,要人脉有人脉,要技术有技术,当事人就迷信这一套啊。

当然,辞职出来也未必都混得好,看待事物要两分吧。总有一部分人是特别能来事活得很滋润的,有一部分人赚钱多但都是辛苦钱,也有一部分人辞职后快饿死。


三、发展前景

法检也很复杂。有的是混吃等养老,有的是当成谋生的职业,有的是有点理想情怀,还有的是当作垫脚石。

但是无论如何,大部分法检都还是希望能够往更高的地方去,无论是收入,还是职业的闪亮程度,或者是地位,总是更吸引人。

那么,这问题下有几个回答,就很能显示矛盾了:

有几位是中级甚至高级法检的,由于司改,以后想任命必须下放到基层,想回原单位只能通过逐级遴选。

他们觉得很委屈:我本来就是上级单位的,结果现在要回到基层重新来过。

但是实际上,基层也很委屈:我们本来名额有限,你们上面的人要来和我们竞争,这也就算了。我们好不容易有条往上升迁的路,你们也还要抢。

上级法检的上了,基层觉得委屈想走人;上级法检的没上,他们自己也觉得委屈想走人。


四、行政色彩浓厚

去行政化是司改的目标之一,但是,法检的行政色彩并没有很明显的改变。相反,由于反贪反渎职能的合并,官僚气息反而更浓。

法律职业,尤其是这些年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受教育过程中多少接受了点法律至上的观念,与上一代法检相比,他们更无法接受这种官僚气息。

再加上“终身责任”这么一搞,实际上法检的压力更大。


综合起来,就是工作量增多,责任更大,各种干扰案件的情况也仍然存在,官僚气息仍在,职业发展前景更渺茫,而正当途径下增加的收入并不足以抵消这些东西。

能拍桌子走人的就都拍桌子走人了,剩下的人就只能拍桌子。


user avatar   dong-lia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年北上广之一的某城市法院领导交流过这个问题,全程享受了他们的吐槽。

他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在于,工资待遇差。区法院的庭长已经是处级干部(相当于县长级别),然而每个月工资才1万多元。

新进没级别的干警工资多低就更别提了,何况他们很多是名校的硕士。面对该市高企的房价,很多年轻法官纷纷转行。

为了解决年轻干警的后顾之忧,法院向政府争取了一批廉租房,低价租给法院干警。不过,这些房子每月至少也要2000-3000元,房子的位置也很差,在六环附近?具体我忘了,反正很偏远就是了。

工资待遇低,需要养家糊口的男法官纷纷跳槽,一跳之后待遇至少翻番,这就导致该法院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后宫”当政。

法院里的女法官越来越多,男法官越来越少。有一个部门的情况非常极端,除了庭长和另外两个法官是男性外,剩下28个人全是娘子军。

即便是这样,娘子军也是女法官的权宜之计。很多年轻女法官,把法院当成了二胎繁殖基地。五年服务期,女法官女书记员可以生个二宝,每个宝休息几个月,加上怀孕时间,五年很快就过去了。

等两个宝都过了哺乳期,户口也拿了,娘子军也开始纷纷跳槽。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法院想了很多歪招,比如规定户口违约金,领导硬是不批准之类的。

为什么法官跳槽率这么高?原因在于法院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职业尊荣低,上升空间小,外面的诱惑太大。

待遇低,上面已经说过,司法改革过后,他们的待遇应该已经改善了很多。但在一二线城市,压力还是很大。

压力大,一线城市法院法官人均500件案件是正常操作,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要处理完这么多案件,加班996是家常便饭。很多法官常年伏案工作,腰椎颈椎都有严重问题。

此外,案件之外的压力,比如当事人缠访闹访的压力,常常让法官感到沮丧。有时甚至遭受人身威胁。

还有不合理的考核带来的压力,比如服判息诉率,发改率。所谓服判息诉率是指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服从率、上诉率。

一个法官能够做到案结事了,才是真正受领导欢迎的干才。但原被告当事人利益根本相左,很难做到胜败皆服。

发改率,是指法官的裁判文书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的概率。考核发改率有一定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发改,都意味着原审判决有错。

对法律的理解不同,改判很正常。此外,二审的存在,就是为了纠正一审的差错,如果一审与二审完全一致,二审就失去了意义。

上升空间小,这一点一般是与政府同时进入的公务员比较出来的。法官的晋升途径,一般是在本系统内部循坏,非常封闭。十年科员法官比比皆是。

外面的诱惑大,法官作为专业技术性公务员和熟练的法律工作者,能够无缝地适应法务、律师等工作。而且,法务、律师岗位也往往欢迎具有实务经验的法官加入,比较有名的例子是天同所的律师,很多都是最高院的法官。

最高法的新闻发言人,跳槽去了阿里巴巴。身边的例子是,某某法官跳槽到了某银行风险部负责人,年薪直接翻了两翻。

而法务、律师岗位都是市场化运作,工资上限很高,法官与法务、律师都是同学或校友关系,彼此都能够打探到这些岗位的工资待遇行情。

可以说,很多法官在时刻关注着律师、法务的行情,如果有合适机会,都不介意跳槽。

员额制改革之后,法官的工资有了一些涨幅,相应地法院内部跳槽的人少了,观望的人也少了。

不过,也带来了新问题。员额僧多粥少,很多年轻办案骨干,从原来的助理审判员,一下子跌落云端,成了法官助理。很多人自嘲为员外郎。

其实员额与员外郎,在很多法院都是干一样的活,办一样的案,谁也不服谁。很多员外郎不服气,凭什么我比你水平高,就是因为我年轻,所以就是员外?

有些法院的员外郎,直接就用脚投票,跳槽到了律所。我就知道某博士法官,因为没有进入员额,愤而递上了一纸离职书。

另外,错案责任终身追责,给法官的压力也很大。法官是肉体凡胎,不可能能明察秋毫,就怕将来无辜背锅。

总之,铁打的法院,流水的法官。


user avatar   jun-xin-60-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本就编制不够 案件又多 加上各种会 司法官工作量堪比民企 体制里不是你一个小团体加班就能加的,单位其他人下班了,文件流转审批什么的没法继续,所以只能在954时间提高效率

2.司法官一个失/错误就有可能造成极大影响 丢工作都小 牢狱之灾都可能

3.司法官收入是提高不少 体制里的稳定 但是比起工作量 压力 收入好像也不怎么高 稳定更是享受不到

5.司法官不比的其他公务员 出去有出路

6.外面你努努力再怎么样也天道酬勤 看得到希望 体制里再努力基本是看到头 除非运气也极好 每次晋升机会都有你 可是编制就这么多 怎么可能人人都有机会。

司法官能留在基层司法机构五年以上真的是责任心爆棚 是心怀维护公平正义承担国家社会重担的侠士。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准确地说,题主要把基层二字去掉,目前从基层法检到两高,从东部到西部,法官检察官流失是普遍现象,尤其是近五年,离职人数比过往十年加起来还要多。法检两家比的话,检察院相对法院稳定些。

至于原因,不想说的太难听。每个人离职都有自己的理由,可能相当多一部分人是为了经济利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没有前途,过的是一种一眼能看到死的生活。但是近两年,我至少不下十次地认真考虑离开法官这个自己在学生时代就梦寐以求的职业,不过不是因为上述两个原因。

是什么?不想说。想说的是,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目前的法检两院对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好的选择。

所谓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说一下我院近一两年内部分干警流失情况吧,坐标北方某地市中院,详细情况不说了。

刑庭副庭长,七零后,辞职做了律师

刑庭副庭长,八零后,调入他省

未成年庭庭长,七零后,工龄满三十年退休

民庭副庭长,刚过五十,工龄满三十年退休

立案庭副庭长,八零后,调入司法局

民庭员额法官,八零后,辞职做了律师

审监庭员额法官,八零后,调入高校任教

刑庭法官助理,九零后,辞职做了律师

法警队新考入公务员,调入政法委

评查办资深法官,工龄满三十年退休

刑庭新考入书记员甲,辞职做了律师

刑庭新考入书记员乙,另考入公安局

刑庭新考入书记员丙,另考入检察院

刑庭新考入书记员丁,另考入食药监局

……仅供参考吧

还有再补充一点,法官大都没有太长寿的,如果有不想活的太久的,想尽早摆脱尘世,又不想自行解决的,欢迎报考。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性的分析前面高赞已答。

我从一个感性的、私人的角度来聊两句。

作为一名前法官、现律师,我已经离开法院好几年了。

去年,我和以前法院的朋友们一起吃饭(注:无案件利益相关)。

一个是当年带我,马上将要退休的师父;一个是和我同龄,现在已经是中坚力量的成熟员额法官;一个算是我的徒弟,进入法院已几年,但没能入额的法官助理。

和基层法院的朋友们吃饭,总是带着一种,怎么说呢,低沉的氛围。

这种低沉,来自他们身心的疲惫,长期的焦虑、压抑,以及憋屈。

席间,和我同龄的法官说,她已经辞职了,高院压着还没批,但走是迟早的事了。

我非常震惊。

在我的认识里,她是一名对法官身份有着情结的人;在这个物欲纷扰的世界,是能甘于淡泊,能接受低的工资性价比,为自己的情结付出的人;是一个踏实的,业务能力出色的,善于居中裁判的人。

和我对自由、收入的渴求不一样,她是非常适合做法官的人。

而她的适合,她自己也非常清楚。

我深信,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离开这个职业的。

而我的师父和徒弟,都流露出了对她非常理解的表情。

是什么样的压力,迫使这样一个有法官执念,业务能力出色,同时也清楚自己非常适合法官岗位的人,离开法院?

她说,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女人,我知道,出来很难。熬过前两年,未来怎么样,也很难说。但是我真的在法院待不下去了,我真的扛不住了,也吃不消了,压力太大了,风险也太大了,**的事后,我才惊觉,这些无妄之灾离我们很近……而且,你们都明白的,我们一眼就能望到头……

她是一个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女人,说起来,好像法院里很少有优雅温柔的女人。

她哽咽了。

我的老师父点燃了一支烟,什么也不说。

我知道,这些年,他的那些不容易。

作为一名老法官,面对年轻人的痛苦与抉择,他有很多过来人的共鸣的回忆,也有很多很多他忍着不说出口的,骂娘的话。

老师父拿烟点点我的前徒弟——

哎,不要被我们影响喔,年轻人还是要上进,该争取入额还是要争取。

如果在司法改革前,前徒弟应该已经做法官一段时间了。而现在,若干年后,他那些进入不同跑道的同学们已经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时,很有可能,他仍然是一名法官助理。繁重的工作量、压力、焦虑、无奈,看不到未来,全凭对自己初心的一腔赤诚在坚守……

前徒弟说,会的,但是再过几年,还是入不了额,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来……其实入了,也有入了的痛苦。但是,始终还是有法官梦的。也许入了,也会像*老师(前述员额法官)那样,选择退出,或者离开。但总觉得,学了这个,还是要圆梦的……

在和律师圈以及委托人打惯了交道后,每次再和基层法院的人坐下来一起,我都有一种,他们在完全不同的维度中的感觉。

基层法院人的世界,准确的说,是我引为友人的基层法院人的世界,是那么的压抑、无奈、负重。同时,也是那么的平实,带着令我动容的,我很少能在另外一些圈子里看到的,对职业初心的尊重。

每当和他们在一起,我都会有一种他们在滞后时空中的感觉。我想着我接触的那些,八面玲珑、呼风唤雨,深谙这个社会运行之道的人。

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

我只能说,我尊重每一种追求。

我尊重那些深深懂得,资源的占有与调动的力量,并为之奔走耕耘的人。

也尊重我师父那样坚守法官职业操守,一辈子只想着老老实实办案子的人。

也尊重我前徒弟那样,始终想要圆一个法官梦,不惜在这样的司法改革背景下,继续坚持在法院的人。

同样,我也尊重,并为之心酸,我前同事那样,多么适合做法官,而不得不放弃的人。

那晚的饭桌上,我几度想落泪。

我感到心酸,强烈的心酸。

我感到愤懑,无处投递的愤懑。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前同事在饭桌上说的那些话——

她说,她写辞职信,本想写很多很多这些年的委屈,为自己写,也为同事们写。她知道,她不能那么写,会被批。于是,在辞职信的最后,她这样写道——我有很多留恋,但有更多的东西,让我无法留恋。

她说,写完最后这一句,她伏案痛哭。

她说完,我看了看我师父。

他笑着说,哭什么哟。

然后,他把脸转了过去。


user avatar   xue-xue-7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个前法院汪(司法改革前审判员,改革后法官助理)离职不到半年。这个问题真是特别适合我,不请自来了。

为什么法院留不住人?就我看来,主要下面的几个原因。

第一,案多人少,责任终身制,压力山大。(这个简直都说烂了)据我所知基本上,省城各法院法官每人500起(当然,省高院少很多,但能到省高院的案子,案件的复杂度不可同日而语),少则500,多则1000或者800。其他二三线城市,也有很多差不多是这个数目,各小县城,略好一些,但来个200、300百件案子还是不成问题。当然由于案件数量不同,配备的团队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能配齐一个法官一个助理,一个书记员,一个庭室常住两个人民陪审员,一个调解员,有的只能配备一个法官一个助理一个书记员,有的呢,就只能配两个法官一个书记员,一个庭室共用一个助理等等不同配置。可即使是最高配置的团队又如何?案件数量提上去了,件件责任终生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结案率,审限,上诉率等等硬要求,加班常态化,压力山大。加上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各种专项整治是必须要参加的,分走了法官的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在法院的绝大部分法官是绝对的疲惫超负荷。

第二,上升空间小,发展无望。由于法院编制的设置,一个法院相比同级别的党政部门,副科、科级等等的设置明显比同级别的党政的部门少,当你的小你几届的师弟师妹都是某某主任,某某科长的时候,你还仍然是个科员,列位,社会是现实的,并不以你自以为是的职业尊荣感而提高你的社会尊荣。

很多年轻人抱着对仕途的向往考进来,结果发现仕途无望,如果不是能力非凡加资源不差,在本院做个庭长或者副院长就是这一生能达到的极致。

即便我们不提行政级别的上升,就谈法官或者法官助理职级序列的上升,也是各种不如意的。就前单位来说,八零后这一批的二十几个助理,仅有两位四级法官助理,其余都是还是五级法官助理。很多入额前的四级法官,还有改革后变成了五级助理,想想就比较心塞了(对于我本人来说到是小事,但是也有很多人其实是在乎的)

第三,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领导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不要讲待遇,要讲政治。众法官:???有一说一,司法改革后,入额法官的工资待遇的确是提高了一截,但是那是多少案子多少加班换来的啊?肯定有人要讲了:要图工资你别进公门啊!第一,是人肯定就要生活,要生活就需要钱,就会考虑付出和收入是否正比。第二,既然都考虑收入与付出是否正比的事情了,那不就辞职出来吗!(在我心中,这还不算是大的原因,这个原因必须和第一个原因关联起来谈)

第四,技能傍身,能找到好的工作。这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法律其实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能,更何况在法院待过多年的法官呢?试问,没有这个技能傍身,若只会写写公文等,辞职恐怕没有这么果断吧。审判者的思维,法检程序的运转,法律的适用等等都是优势,可以转化实用技能的优势。客观来讲,法检两家辞职的比例(注意我说的是比例,不是数量)是比其他单位高的。

辞职已经几个月了,辞职前我也很担忧,压力也很大,但人生哪有一帆风顺呢?但人生还很长,一切都有可能。

欢迎加我个人微信:fls20210317,交流、探讨一下公务员辞职做律师,律师和法检如何选择之类的问题。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回答员额法官。

中国大部分人生活在三线以下城市和县城。大部分法官工作在基层法院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小城市基层法院。这些法院的情况才最具备代表性。

很多答主都是在大城市的法院和非基层法院,他们掌握了话语权,他们说的事情都存在,我来补充一点。谈谈我看到的情况(对于基层法院)。

司改的终极目标,我认为是通过提高待遇、明确责任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到法院。目前看效果很有限,这是一切现象的根源。

司改后的一些现象:a.院庭长带头办案,应该说大部分地方都做到了。挂名办案的毕竟是少数,但是办简单案件为主是肯定的,现在行政事务太多了。

b.过去有很多彻底酱油的人,现在少多了,必须干活,当然还是有干多干少之分。

c.政治待遇没有丝毫变化,法院院长出去还是相当于当地一个大局局长,有时候归到当地领导行列,有时候归到高配的局长行列。副院长介于局长和副局长之间。普通法官相当于一个股长。

d.经济待遇增长十分有限。法官、辅助行政分别高50%、20%,这是以当地工资基数为标准的,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工资基数很低,低到法官也就是比过去高3W,行政等高1.5W。相对于工作职责,聊胜于无。

e.行政化越来越严重,这个得看各个法院的领导,但是大局面是这样,总体上在同一个一把手的领导下,行政化越来越严重,原因大家都懂。过去大家要权,现在要闲。现在过去被认为举手拍掌的领导地位提高,像法官这种有一定实权但行政级别不高(取消,但大家还是拿来比照)的岗位,地位进一步边缘化。只有靠业务能力混,还能有个好名声。

二十年前的法官基本上四个来源,大多是高中毕业招干,少数是军转干、关系户,当地较好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十年前,大部分年轻人考进来是专升本、二本。司改后这几年,大部分是二本,少数是双非一本,个别是211、985或那几个非211法学院校。但是这个人才层次的提升到底是司改的效果还是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上大学容易了,毕业的多了,这个很难判断,因为提升的实在有限。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 ,进入法院成为法官,发现管的越来越严(一个诚实正直的法官,是不需要且反感这么多管束的);社会地位没有提升,比起同样在体制内的同学,不如自己优秀的都当上本地的局长、副局长;收入提高的不如预期(这个不是主要原因);在单位内部存在不少微腐败和人际关系斗争(不符合法官心理的情怀和形象)。本身又有一定的能力和平台,干脆爷走了。


user avatar   asus-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刚毕业进法院的头三年,基本上不用加班,每年三八、七一、春节,院里都会组织干警举办一些活动,增进同事间的了解。作为在全省案件量名列前茅的法院,法官人均办案一百件左右。这一百件里面至少有二三十件是调解、撤诉的,有一大半是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比较清晰的,剩下疑难的案件比例不多。同事间中午吃饭时喜欢讨论各自案件遇到的法律问题,关系融洽的庭室节假日还会自行组织聚会,虽然那时候工资不高,但幸福指数还是不错的。

2015年立案登记制以后,案件数量开始逐年上升,2018、2019年的时候几乎翻倍地增长,法官人均案件数从300变成400、500,没有什么单位会像法院这样,在人员不变、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作量逐年增加30%~40%的。此外,每年都增加的大量考核、参加各种单位组织的考试、填写各种部门要求的表格、还有各种级别大大小小的会议,白天没有时间写判决成了常态。一开始是年底最后一个月强制加班,变成国庆节之后开始加班,变成下半年开始加班,到最后变成每个人都自觉主动加班,因为不加班根本完不成工作,完不成工作会一直被催,但又不能为了应付而草率完成,然后就开始变得焦虑。

经常是小孩没醒就出门小孩睡了才回到家,单位不再组织任何活动,新人进来过了两三年也没机会认识,每年体检都是一长串的问题,年终总结领导都会说“今年大家真的很辛苦很不容易”,然后接着会说“明年的任务更重,大家继续努力”。

收入是有增长的,员额法官一年比其他单位的公务员大概多几万块,但法官助理、行政人员,和其他单位的其实差不多,工作量也很大。

说这些,是想告诉想要考进法院的人,“待遇好、工作轻松、地位高”在案件量多的基层法院是不存在的,不要把它看做是一个香饽饽,只把它看做一份工作。

既然只是一份工作,离职就是正常的。

在法院,好就好在能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也就给了人能随时离开的勇气。

学法律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情怀的,“钱不够多、压力太大、工作太累”都是表面上的离职理由。其实很多人辞职,是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去看看自己还能走得多高、走得多远,这些人即使不在基层法检部门,而是在其他单位或公司,也依然会离职或跳槽的。


user avatar   ma-hua-hua-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吴老二打了。


在公元220年,刘备在汉中大放异彩、关公在襄樊一片大好形势时,孙权攻打合肥了。


但是,当时合肥地区根本不鸟孙权,并不拿他当个东西,反而忧心忡忡的说:孙权实在不叫个东西,我现在担心曹仁那块有危机啊!今年水大,但曹仁不知道这个厉害,关羽骁勇精锐,专门钉有缝的蛋!一定会乘势闹乱子的!(恢谓兗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孙权同志为啥会在合肥军区这个口碑呢?为啥这货一定要偷袭江陵而不是死磕合肥呢?


在于五年前的一次惊悚经历,一场扭转三国历史的八百破十万。


215年八月,秋高水大,孙权同志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


当时,合肥守军是张辽、李典、乐进三军共七千人。


曹操远征张鲁之前,给了合肥护军薛悌留了个机密函。


函上写着:贼至乃发。


结果孙权来了以后,薛悌打开机密函一看:上面曹书记最高指示:张辽、李典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政委你别瞎掺合。(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当时所有人都在疑惑,这特么十万人铺天盖地来了!就这么点人!不是应该聚拢守城吗!出去打干啥!


曹操是这么算计的:


1、为啥要出城打一通呢?


这是曹仁同志的好经验,打江东部队有一个常规操作,你得先冲出去吓窜他,然后后面的仗就好打了,对面没有周瑜和刘大爷了,他会陷入自我崩溃的。


2、曹操留下的这个合肥班子非常有意思,乐进、张辽、李典这三人的关系从来就不合适。(进、典、辽皆素不睦)


真到了打仗的时候,最合适的办法就是让两个人出去,一个人守城。


两个人出去野战,谁不玩命都会被记下来将来到领导那告黑状。


一个人守城,城丢了那就是你的责任!


护军政委则在高高的城头上把仨人的表现全都记下来。


这样的配置,最适合让三人都为了革命事业死在合肥!


再往深里说一句,那为啥曹操敢把三个互相不合适的人放在一起呢?


因为这种情况通常的结果就是内耗,然后合肥被拉拢引诱后让人家轻松钻了空子。


最关键的底色,是曹操打赢袁绍后干了两件制度建设:


第一、曹操落实了当年踹寡妇门后的感悟,把干部的家属都迁到了邺城当人质,连青徐土皇帝臧霸集团都把家属们送过来了。(太祖破袁谭於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


人质被扣下了,他即便在合肥内部斗争失败也没办法跳槽,能狠心抛妻弃子卖父的毕竟是少数。


第二、曹操明确军法,有功必赏,败军必罚,不看苦劳,只认功劳。(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你就算搞内部斗争把那俩人都斗死了,但城守不住你仍然要被降罪。


这里往深说这一步是想跟大家延伸讨论一下,很多“御人”的招数千万思考全了再用,很多看似精明的不得了的计策其实都是“背水一战”的翻版。


要是没有上面两方面的内功打底,曹操要是还敢派这三位爷一块共事,合肥估计早被吕蒙勾引了,或者别人没打自己内部已经打翻天了。


很多高明决策的关键环节通常隐藏在水下,咱们贸然学非常容易吃大亏。


很多成功学的书可恨也可恨在这方面,他通常删除很多“重要条件”,简化很多成功中的过程,并不原原本本的给读者掏心窝子。


或者说写这书的人根本就没成功过,脑补在胡编。


大家学成功案例时,千万多甄别。


张辽看到领导的密函后率先表态:领导远征在外,等救兵来了咱早让人家打秃了!领导的意思这就是让咱们趁他还没来得及合围就迎头打他一棒子!挫他的威!然后咱们就能守啦!(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本来关系就都不好,漂亮话还都被你说了,那哥俩没反应。(进等莫对)


张辽大怒表态:成败在此一战!你们要是害怕我自己打丫的去!(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辽将独决之)



明确指示必须出战的李典不得不表态了,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正考虑你说那话靠谱不靠谱呢!我怎么可能因为私人关系不咋地而忘了公义呢!(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就这样,确定好了要执行曹老板的锦囊妙计。


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张辽搞了变种。


他并没有带着全军出去杀一通!而是连夜募集了八百敢死队,杀牛吃肉!(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


张辽决定带着八百人去突孙权的十万军。


第二天一早,时年48的张辽大爷披甲持戟的先登冲阵去了,趁着孙权军阵还没布阵成功就冲过来了!


曹操的最高指示下达后,张辽解读出了自己的意思:领导让我趁他还没布阵成功就突他一顿!(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


这和当年二爷白马斩颜良时一样,趁着阵型还没摆好就突进去让你手忙脚乱,打你一个措手不及!


这也是此战张辽能完成壮举的关键!


孙权十万人来打合肥小城,部曲番号众多,调动各部曲统一攻城步骤繁杂,所以肯定刚开始阵型会有各种松动,他也根本想不到自己声势浩大,对面那么点人居然还敢冲过来跟他野战。



江东方面的战后总结也证实了这一点,张辽突然就从城里窜出来了,诸将全都没想到!孙策时候的的老将陈武还被张辽给弄死了,宋谦、徐盛的部曲吓得开始乱跑,被潘璋砍死俩才都喊回来!(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张辽如恐怖片里的鬼一样突然出现,宰了数十人,杀了两大将,喊着“我乃雁门张文远!谁来与我决一死战!”(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大将,大呼自名)


战况太突然了,徐盛很快又被捅了,兵器都打没了,贺齐的中军顶住了张辽才给徐将军把家伙捡回来。(徐盛被创失矛,齐中兵拒击,得盛所失)


张辽此战的目的是啥呢?


要复制二爷的白马奇迹,再夺他山西老乡的三国第一勇烈之名!


当年二爷万马从中突进颜良司令部!张辽作为现场先登军是亲眼看着自己这老乡是咋建功的!


原来还有趁乱钻空当直插敌军司令部这么骚的操作!


18年了,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但是我还有颗滚烫的心!十万你给我拿命来!


张辽如二爷一样,在江东诸将的懵圈下一路左右穿插竟然冲到了孙权司令部!这就要复制二爷的奇迹!(冲垒入至权麾下)


眼瞅张辽马上就要荣膺中国历史第一勇烈!十万人阵中捅死敌国一把!


孙权同志此时已经吓傻了!手都不知往哪放了!赶紧往高处跑!抓了把大戟自我保护!(权大惊,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保镖们随后赶紧挡在前面堵住张辽。


张辽怒吼:孙仲谋!你特么给我下来!老子非特么捅死你!(辽叱权下战)


孙权冷笑,纹丝不动,尽在我掌握中!(权不敢动)


孙权渐渐从大脑空白中回过神来,发现张辽就他娘的几百人!深深感到自己即将名垂千古了!于是调集各路部曲围住张辽!(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


不能让一个人活着出去!一千八百年后会有人喊我孙十万的!


张辽随后看到孙权急眼了,紧急调转枪头突围而出!(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



如入无人之境啊!


还有几百人被吴军围在里面,同志们说:将军不要我们了吗?昨天吃肉时说好做兄弟呢!(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


山西汉子最听不得这个!带着几十人又杀入重围,带出来了剩下的兄弟们!(辽复前突围,拨出余众)


此时此刻,孙权的十万人已经彻底没气了!(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吴人夺气)


张辽这八百人在十万人中溜达了多长时间呢?


一上午!(自旦战至日中)



此战过后,吴军直到回到了大营中,同志们才不哆嗦了!(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


此战之后,合肥整整一代兵的国防安全打出来了!


亲临现场的江东十万大军亲眼看到了可遇不可求的历史级别勇烈表现!


这是一帮什么妖怪啊!山西话吼起来咋这么吓人呢!


其实要是十万人摆好阵型后再打,就算张辽带着八百个泰森也很打出这效果的。


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极其罕见的表现,这是张辽凶猛,特种选拔,阵型未整,诸将不备等很多环节凑到一起才能发生的极小概率事件!


但是,自此在他们眼中,北军是魔鬼,是八百人就能冲死十万人的人均魔鬼!


尤其是山西人!太可怕了!


当年听说山西关云长在白马万军丛中捅死颜良,一直以为是传说,今天看见活的了!


随后孙权十万人在合肥又聚餐了十多天,找个茬赶紧命令撤军了。(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拨,撤军还)


十万人终于能离开这个噩梦般的战场了!


孙权此时已经感觉到未来会“仲谋大名垂宇宙”了,于是与江东四猛将共驻逍遥津给将士们玩把殿后,要给自己的英勇找回一些面子!要让吴军将士们也知道自己家的领导也是也很猛的!(兵皆就路,权与诸将在逍遥津北)


他向老炮儿曹操的黄河边作死致敬,也玩把叉腰!


但是孙权也并非曹老板那种一百来人就敢叉腰的瞎浪,这孩子自出道就一直是很谨慎的,他留下了自己最精锐的特种兵千余人,以及吕蒙、蒋钦、凌统、甘宁四虎将的私兵,拢共也得几千人!(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这几千人基本相当于江东的兵尖子了!


他认为,这回既挽回军心了,也高调秀勇敢了。


结果有多大脸,现多大眼。


孙权这个玩票的造型,让张辽在城头发现了!



张辽感觉到自己成为中国第一勇烈的机会又来了!


迅速带着队伍就杀过来了!(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


然后呢,顺利就把孙权给围了!


不得不说魏军的战斗力是真猛!


张辽这些年能叱咤风云手上确实是有真东西的!部曲的战斗力极强,十多天前八百突十万,现在打你几千人简直不要太好打!


甘宁、吕蒙、蒋钦开始和张辽力战,江东三将挡住了张辽,由凌统同志负责带领导先走。


凌统将孙权从围中带出来后又杀回去阻击敌军,基本杀成光杆司令的时候才撤回来。(力战捍敌,凌统率亲近扶权出围,复还与辽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度权已免,乃还)


但是,孙权逃出包围圈来到逍遥津的时候,发现张辽在围他的时候已经派工程队把桥拆了个一丈多宽没有桥板的大口子。(权乘骏马上津桥,桥南已撤,丈余无板)


就在孙权准备跳水的时候,跟班的谷利(好名字)鼓励他:把马后撤,然后助跑,最后玩命抽!


孙权在斑羚飞渡后得到了“超渡”(史书原文),保住了自己这条命。


此战后,张辽基本奠定五子良将之首,拜征东将军,两年后曹操亲临张辽暴打孙权的战场后叹息良久,深感山西出将品质保障,随后增张辽之兵。


此战过后,孙权彻彻底底的失去了往北方进取的可能。


就算他有那个心,同志们也不会答应了!


此战算是他东吴全体进取派全都上阵了。


吕蒙、蒋钦、陈武、贺齐,这都是孙策时代时就都跟着混的老将了,甘宁船长更是见识过长江全线的秀丽风光,这都有着大量的战斗经验,都是见过大阵仗的!


凌统、潘璋则是孙权亲自培养的年轻虎将。


这一战后,所有人的心气都被打崩了!


凌统逃回来后都被打哭了,因为他多年培养的那三百个兵尖子全都打光了!(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这相当于他的指挥系统,他的高级军官,一战全打没了。


孙权只能安慰道:兄弟啊!死都死了!你还在,哥还在,你害怕没有兵吗?(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哪里是兵的事啊!招三千个新兵跟三百个排长那比得了嘛!


最终的战斗非常惨烈,几乎可以等同于张辽全歼了孙权阵营中的兵尖子集团,基本上高级干部们都是打光了逃回来的,就是孙权本人的逃脱也是非常惊险的!


孙权在断后的时候并没有搞形式主义换上领导服饰,而是顶盔掼甲的和诸将一个扮相,结果战后张辽问俘虏的时候说:我远远看见一个紫胡子将军,大长身子小短腿,射箭还挺准,那人谁啊!(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


降兵说:眼力真好,那是我们爱射虎的大领导啊!


张辽和乐进碰上的时候拍大腿的说:真没想到那小子就是孙权!我要是再使使劲肯定就追死他了!(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


战后张辽、乐进、李典三军庆功时全都在叹息!(举军叹恨)


差一点点就中头奖了!


十万啥时候再来呢?家里来信说又看上了邺城一块地,好期待。


此战过后,基本上可以这么说,由于孙权最后的这个骚操作布置,不仅没有挽回军心,还让张辽一个人教育江东诸将全体明白了两件事:


1、野战就是送死!更不要说攻城了!


2、曹操的这波猛将部曲死光之前,北伐是一丁点戏没有的!


五年后,十万同志确实还是打过合肥的,但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




     

相关话题

  恋爱期间,男方出50万给女方买房,现在男方劈腿,提出分手,这种情况男方还有权要回50万吗? 
  如何看待 7 月 26 日浙大女学生被害案凶手熊志城被判死刑? 
  如何看待河北 5 名 10 岁儿童遭受严重校园暴力?当自己孩子受到校园暴力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成都男教师猥亵多名男生被判 8 年,释放后 5 年不得从事教育工作,如何看待这一判罚?有何警示作用? 
  如何看待原神测试服玩家“晴Hare”将测试服视频共享给朋友并被上传到视频网站广泛传播? 
  四川成都14岁少女遭 8 次强奸致孕后坠楼自杀,48 岁涉案老板一审获无期,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携带大提琴乘飞机并为琴单独买了机票,却被美航称「飞机太小」赶下飞机? 
  如何看待公安部举办的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允许群众拍摄警察执法? 
  如何看待山西吕梁一小区业主被超市装修人员捆住手脚殴打致死? 
  如何看待内蒙古财经大学通报教授骚扰猥亵女学生? 

前一个讨论
如果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我选择了投降,我会被原谅吗?
下一个讨论
法院约会是否只是凑热闹行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