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女生在理科的天赋和后天学习能力上是否不如男生?为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dan-xi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男生的数理化能力好于女性,而且这种差异是有生理基础的(比如在激素、神经学或者Y染色体上有特异)。

但大数据告诉我们,不能继续简单地说女生在理科方面弱于男生。

以科学测试为材料,来自65个国家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联合测试,来检测究竟是不是女生在理科方面的能力不够好。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西方、北欧和美国是蓝绿色,亚洲和太平洋岛是粉色,中东、东欧和南欧是黄色。线左边代表男生的分数高于女生,右边代表女生的分数高于男生。

通过这种图可以发现,在美国,男孩的数学成绩好于女孩,那其他国家呢?并非如此。

研究者认为奉行性别平等文化的国家中,是不存在这种性别差异的。


事实上,在七岁以前,数学能力并不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男生的SAT分数可能会比女生高30-35分左右)。这种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女孩子数学本来就不好
女孩子学什么理综,还是学文科吧,简单也好找工作
编程、土木这些都不适合女孩子
男孩子后劲儿大,基础不差最后立马就追上去了,女孩就不行了
……

可能每一个女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听过上述类似的言论,对这些贴在女性身上的刻板印象一点都不陌生。这些刻板印象对女性成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为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经被耗尽。
——《第二性》


刻板印象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呢?

研究者Steven Spencer(1999)招募了同样精于数学的男生和女生参与实验。主试为他们准备了一份非常难的数学测验,基本上所有人的表现都会不尽如人意。

测试开始前,一部分被试被告知测试基本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的表现不会有什么区别,以此向被试传递本项测验与女性数学能力的消极刻板印象无关而一部分被试被告知一般男生会在这项测验上表现更好。

结果发现,当被告知存在性别差异时,女性的表现更差;而如果被告知不存在性别差异时,女性的表现和男性一样好。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某种环境里,会担忧或焦虑自己的行为。而这种焦虑将会影响人们的表现,使人们的表现变差,从而验证那些对于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心理学家Steele(1997)把这种现象叫做刻板印象威胁,并用“悬浮在空气中的威胁”来形容这种现象。


从最初的相关研究发表以后,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就层出不穷。国内外的研究者们都表示这种效应非常普遍,不论是实验室还是现实生活,学校还是职场都有体现,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非常强烈。

Margaret Shih (1999)进行了一项与此类似的实验。在美国,人们对于女性和数学普遍持有消极的刻板印象。但是对于亚裔和数学普遍持有积极的刻板印象。

研究以亚裔女性为被试,结果发现当测试强调性别时(测试前回答一些与性别有关的问题),女性表现会很差;但当测试强调种族身份时,女性的表现会非常好。


这种威胁已经内化到了女性的自我认同当中。

除了理科之外,举一丢丢在实验室发现的因为刻板印象威胁,女性表现下降的例子:

  • 男女同校情境下,女性的数学测验表现差于全女子学校情境;
  • 女性通过电脑参加下棋比赛,被告知自己的对手是男性;
  • 女性参与工程测验(engineering test)之前,与有性别歧视的男性接触过;
  • 女性参与谈判任务(negotiation task),而任务的成功被认为与男性特质有关;
  • 女性在开车前被告知侮辱女性形象的「女司机」言论(这甚至会导致女性在模拟驾驶任务中撞倒乱穿马路的行人);
  • ……


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在呼吁男女平等,还有很多隐形的歧视。

之前合肥某商场停车场设置了多个女性专属停车位,车位被涂成粉色,并且比普通车位要宽敞些。

即便是出于善意的出发点,但当我作为一名老司机,看到停车场中一个突兀的、又粉又宽的地方写着“女性停车位”时,还是会感到那么一点不妥和不舒服。

很多“为你好”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温吞的、微小的歧视(subtle discrimination)。就像当我把车停在女性停车位,享受它带来的便利时,同时也就承认了:女性在驾驶技术上是普遍不如男性的。

无数类似于女司机这样的歧视和争论,都被归结于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人和人之间确实有差异,差异源于性格、能力、经历等等等等,而不仅仅在于性别。

很多看似对女性的“特殊优待”,也许就隐藏着这些温吞的歧视。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很棒的项目。

创始人提到,作为平权运动的一部分,鼓励大批女性进入科技行业非常重要,因为科技讲统治世界。而目前程序员当中女性的比例仅为15%,所以这个项目提供女性编程教育,号召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编程队伍。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的社会对男性女性有着平等的期待时,这些差异就会不再存在。

社会心理学家们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来减轻刻板印象威胁造成的影响:

  • 经常回想那些能够让自己自我感受良好的特质、品质、事物等等;
  • 模糊完成事情时,不同性别群体之间存在的边界;
  • 使用幽默化解威胁;
  • 把因刻板印象威胁带来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唤醒归因为其他无关事物;
  • 回想一些成功的经验;


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不被他人定义。

掌握自己的人生,发挥自己真实的价值。


====================================================================

非常开心看到大家在评论区有很热烈的讨论,有人表示对于第一张图有很多疑惑的地方,小编稍微补充一点~这项研究的leader有解释这种差异:

第一,他认为不同的国家对于学习科学和数学有不同的动机。在美国,比起女性,男性更多的认为理科类的知识对于他们将来的生活至关重要。

第二,就是刻板印象威胁。研究者认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这种文化的影响非常凸显。女性不太可能进入科学领域,尽管她们是完全能够胜任的。而俄罗斯、亚洲和中东的文化力量相对没有那么无孔不入,因此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女性反而有较大的比重。(简单来说,欧美国家≠性别平等,反而对性别有更多的刻板印象)

可以参考:girls-lead-in-science-exam-but-not-in-the-united-states 还有几张图可以参考~


参考资料:

Guiso, L., Monte, F., Sapienza, P., & Zingales, L. (2008). Culture, gender, and math. SCIENCE-NEW YORK THEN WASHINGTON-, 320(5880), 1164.

Kasson,S., Fein, S.,& Markus, H. R. (2011). Social psychology.(8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Spencer S.J., Steele C.M., Quinn D.M. (1999). Stereotype threat and women's math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5, 4–28.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7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3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
jdxinli.cn/2ukmmb

《心理学装腔指南》——21天成为心理学大佬,简单心理自助训练营,你自己的心理成长基地,详情戳:jdxinli.cn/4hjvyq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抽象能力不行,这跟激素有关,很多男生发育以后,学习能力大增,跟得了这个大杀器有关,但副作用极大,成天胡思乱想。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未完待续】感谢

@亦然 @逍遥朽木 @上官文商 @陈贺振

等几位答主的回答,受益良多。

题主问的是理科,这个回答会把范围缩小到数学。理科这个概念中国特色比较浓,不好做跨国比较,可资利用的信息也就少了很多。只考虑男女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差异,一是能比较,二是研究多。现有研究者多把数学作为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中的基础来看待,针对数学科目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会作为STEM学科整体状况的一个指针。理科和STEM当然不是一个概念,但相互重合部分很多。先摆结论:在大部分国家,男女平均数学成绩几乎没有差异。在顶尖层面,男性有优势但女性正在迎头赶上。最后,社会内部的男女平等程度和成绩差异关系非常密切。



先看全球范围内的比较,上面是2003年的结果,来自Else-Quest和Hyde的研究。数据来自两项国际测试——TIMSS和PISA的数学部分。两项测试的数学内容都分成两部分,一是知识性的,像TIMSS就包含代数、几何等部分,PISA就包括数量、空间等模块;二是态度和情感类的,包括自信心、爱好程度、焦虑等。两项测试都在全球40余个国家开展,但很多国家只参加其中一项。从上面的图表,我们看到两项测试得到的结果差距很大:在TIMSS中,男女表现几乎没有差异,女生在部分项目上还要胜过男生一筹;在PISA中,男生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Guiso,Monte,Sapienza和Zingales四位学者详细讨论了PISA中男女数学出现差距的根源。上图能为我们带来一个直观的印象:在各个国家,女性阅读成绩都要更好。在大部分国家,男女数学成绩差异很小,在部分国家男性有优势,而在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女性在数学上反过来又有优势了。结合下面的女性解放指数,我们可以看到,男女越平等,女性在阅读方面的优势就越大,在数学方面的劣势就越小。女性减去男性的分数差和人均GDP、WVS(世界价值观调查)中男女平等指数、女性劳动参与率以及女性政治影响力都是正相关的,回归结果请见下图。Fryer和Levitt在2010年撰写的文章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国家范围的数学测试中,很多伊斯兰教国家的数据偏离总体均值比较远,巴林、约旦等国男性在数学上的优势都很大。



全球范围内男女测试成绩不平等的演变趋势数据不易得到,但我们可以以美国为个案进行考察。Lindberg,Shibley,Petersen和Linn四位学者在2010年发表了一篇元研究(meta-analysis),整合了1999-2007年美国男女数学不平等程度的相关研究,发现男女之间的数学成绩差别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考虑到这项研究综合利用了多个数据库的数据,结论相对来说是比较可靠的。Hyde和其他学者在2008和2009年也发表了两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发现美国各年级男生女生数学成绩差异都不显著。男女数学成绩的差异长期来看一直是在下降的。


总体来看,男女之间数学成绩即使有差异也非常小,统计上不显著。我们再来看看顶尖层面。首先,在高分位数点,尤其是90分位数以上的范围,男生确实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按Hyde等学者2008年的统计,在美国,在95分位数点处,男女比例大致是1.34;在99.9分位数点处,男女比例攀升到了2.15。

@上官文商

引用了Ellison和Swanson在2010年撰写的文章来说明女性在AMC数学竞赛中的表现明显不如男性,这是事实。下图来自Hyde等学者2009年的文章,其中统计了各时期各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队伍构成,可以看到男性确实是占有绝对优势。


但是,这里有一些问题。首先,尽管分位数点越高,男性所占比例越高这一点在总体中成立,但在部分群体中并不成立。像在美国的华裔群体就是一个反例,分数越高的成绩段女性比例反而越高。所以,即使这个差距确实存在,我们也很难简单地用天赋去概括其中的原因。Fryer和Levitt在2010年完成的文章使用一个非常细致的微观数据库,得到了以下很有意思的结论:尽管在开始初等教育时男女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年级的提高,男生在数学成绩上相对于女生的优势会有一定增加。如果同时具备以下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男生女生之间的差距就会消弭:就读于私立学校、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家庭中有数学从业成员。


竞赛的样本量很小。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考察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中女性的比例。上图来自Hyde等学者2009年的文章。可以看到,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之后,新晋数学博士中女性的比例快速上升,在2000-2008年间已经达到了30%。我们可还以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STEM学科中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比例。Ceci,Ginther,Kahn和Williams在2014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女性本科生、博士生,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助理教授,已经重塑了学术界的面貌(A changing landscape)。下图有两个部分,上面是在各个学科中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的女性比例。以本科生为例,近十年来,质科学和物理学毕业生中的女性比例已经达到了40%,连工学学科也出现了10%的女性毕业生。而在新增博士生中,女性在心理、社科和生物中已经超过了半数。在数学、物理、地质科学等学科也达到了近三分之一。所有学科博士中女性比例都有明显的上升势头。


所以,如果我们不是只盯着少数参加竞赛的个体,而是把目光投向整个学术共同体时,这番光景和我们想象的可能会有点不一样。选择攻读数学PhD并且能成功完成学业的人不都是天才,也不是都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也不都是充满自信的。但是,她们确实是经受住了比较困难的考验,也证明了自己有学会高难度数学的能力,也有做数学的能力。这个趋势已经扩展到了整个STEM乃至整个社科。很多人会认为男女天赋有差异,但如此剧烈的变化恐怕不支持这个看法。即使是只考虑竞赛,IMO参赛队中女性的比例,和整个国家的性别平等程度也有显著的联系。


前面谈了是不是,现在来看为什么。尽管整体而言男性女性在数学测试方面并无差距,高分段男性仍然有一定的优势。部分学者,以及这个问题下的很多答主,倾向于认为男生女生的思维方式有差异,认为男性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等和理科表现相关的能力天生就要强于女生。传统研究认为出现这一差异的生理基础的原因有二:一是产前雄激素(prenatal androgens)的影响,产前环境中雄激素含量和更高的数学测试成绩之间有正向关系。但是,Vuoksimaa等学者在2011年用非常巧妙的实验设计推翻了这一说法。控制其它条件之后,他们比较了同性异卵双胞胎中的女孩和异性异卵双胞胎中的女孩的数学测试水平,发现没有显著差异。可是,如果激素说真的成立,由于异性双胞胎中的女孩会受到更高水平的雄激素影响,她们的成绩应当更高。另一假说是两性大脑内部连接结构有差异。男性脑半球内部有更多连结,而女性脑半球之间有更多连接,两性大脑各细分区域的连结结构也有所不同(Ingalhalikar等,2014)。他们的研究使用的样本很大(946个),因此,这一点差异很有可能确实存在。但我们还很难建立起连结结构和数学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也可以细分考察男女数学能力的差异,其中一项非常热门的话题是两性在空间想象能力上的差别。这一类研究大致的方法是控制其它因素,然后让受试完成一些问题,比如说按指令画出立体图形、翻转立体图形、判断不同立体图形是否相同、展开平面图,等等。一类特别的研究是针对出生3-9个婴儿的测试,一般认为在这个时间段做实验能够比较好地排除后天因素。Miller和Halpern在2014年完成了一项针对此类研究的综述。他们指出:“尽管有四项研究说明在出生3个月后男婴在空间想象力方面有明显优势。然而,如果使用类似的实验进行测试,大部分其它研究都没有找到婴儿之间完成任务能力的差异。尽管在一部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研究中也能发现男性的优势,但很多时候也找不到,目前还无法建立清晰的因果联系。”他们进一步指出,不同婴儿空间想象能力的不同和初次学会爬行的时间,以及操纵物体的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因为男婴通常会更早地学会爬行,更早学会操纵物体,所以在3个月的测试中占有一定优势。然而,如果在9个月时再进行类似测试,差异就非常不显著了。


参考文献:

Ceci S J, Ginther D K, Kahn S, et al. Women in academic science A changing landscap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14, 15(3): 75-141.

Ellison G, Swanson A. The Gender Gap in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at High Achievement Levels: Evidence from the 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0, 24(2): 109.

Else-Quest N M, Hyde J S, Linn M C. Cross-national pattern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 meta-analy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0, 136(1): 103.

Fryer Jr R G, Levitt S 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Gender Gap in Mathematics[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010: 210-240.

Guiso L, Monte F, Sapienza P, et al. Culture, Gender, and Math[J]. Science, 2008, 320(5880): 1164-1165.

Hyde J S, Lindberg S M, Linn M C, et al. Gender similarities characterize math performance[J]. Science, 2008, 321(5888): 494-495.

Hyde J S, Mertz J E. Gender, culture, and mathematics performanc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106(22): 8801-8807.

Ingalhalikar M, Smith A, Parker D,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al connectome of the human brai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111(2): 823-828.

Lindberg S M, Hyde J S, Petersen J L, et al. New trends in gender and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0, 136(6): 1123.

Miller D I, Halpern D F. The new science of cognitive sex differences[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14, 18(1): 37-45.

Vuoksimaa E, Kaprio J, Kremen W S, et al. Having a male co-twin masculinizes mental rotation performance in females[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user avatar   shang-guan-wen-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明显,这是一个整体意义上的问题,好比问为什么美国人比中国人富,你说王思聪完爆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毫无参考价值。


此外,对于这种带有统计学意义的问题,最有力的回答就是用事实说话、拿出数据来,否则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站队、撕B,甚至出现为了政治正确而罔顾事实的讨巧式答案。。


本着审慎的态度,在回答“为什么”之前,先说“是不是”。


MIT针对中学数学尖子生的性别差异,进行了专题调查,出具了一份报告。调查人员参考了AMC(美国数学竞赛)SAT、其他国际线竞赛的成绩,得出结论:


「根据AMC数据以及其他数学竞赛的成绩,我们证实了“在数学尖子生的范围之中,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gender gap)”这一常见现象。


……我们还注意到,随着测试难度的增加,性别差异进一步拉大;而且上述性别差异的现象似乎在美国和其他地区都广泛存在


数学成绩拔尖的女生集中于开设了高级数学课程的学校


也就是说,以数学为例 ——


第一,尖子生当中,男女差异明显


第二,难度越大,男生优势越明显


第三,上述现象是全球性的,非美国独有


第四,女学神集中存在于开设了竞赛班等精英课程的学校(有点拗口,就是说女学神是优中选优、专门栽培的产物,把极少数天才选出来培养;好比王军霞拿了万米跑冠军,不等于说女性耐力优于男性的意思)


有图有真相:


如红色方框所示,在AMC12成绩超过100的学生里,女生所占百分比都远远低于50%,不到一半;

而且越是高分区,女生的表现就越不乐观


这份报告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我摘录给大家,供参考:


1-以前高中男生比女生上的数学课要多,现在随着上课时间差距的缩小,标准测试的平均成绩,差距也在缩小。

—— 也就是说,在基础教育层面,增加学习机会可以提高成绩,缩小性别差异


2-考察数学竞赛的成绩发现,尖子生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大

—— SAT数学考到800分的学生,男女比例是2.1比1;

—— 考察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40个国家中有36个国家,最顶尖的1%学生,男女比例是1.6比1、甚至更高


3-如下图所示,同样是尖子生(前100名),女生在SAT的表现要优于AMC12,这也佐证了上边的第二点,难度越大,男生优势越明显


4-女生在不同AMC考试中的表现:

AMC10最好,AMC12其次,AIME最不理想。

难度方面:AMC10最简单,AMC12其次,AIME只有AMC10或AMC12高分学生才能参加,可以认为难度最大。


5-我们认为,造成“性别差异(gender gap)”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校差异大,有的学校差异小,但是几乎在所有的高中,性别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


就这份报告的内容,总体而言 ——


一、在数学成绩上,存在性别差异;

二、在基础教育层面,通过增加教育机会,可以缩小差异;

三、在精英层面,男生占据明显优势,而且难度越大、优势越明显;

四、有不少女生具有数学方面的天赋,如果适当发掘、培养,可以取得不亚于男生的成绩。


关于“是不是”的问题,就到这里。


—————— 分隔线 ——————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gender gap,我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个人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因素 ——


第一,先天差距

理科对于专注、逻辑、抽象、思辨、计算、分析、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更高,男性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第二,分工因素

理科(以及工科)对应的社会分工,客观上由男性从事,更为经济;

例如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机器机械、仪器仪表、化学工业、地质考察、石油钻探,诸如此类,对体力要求高、危险较大、较多野外工作、需要频繁出差,等等,

分工反向影响到学科,造成男性学习理科的意愿、热情、成就感都高于女性,形成了某种正向激励机制

举个反例,男性从事护士、保姆等工作,未必就干不好,但是由于分工的历史因素,社会对男护士、男保姆评价不高,导致消极鼓励,男性不愿意干,就会形成“男性不适合当护士、保姆”的看法


第三,社会稳定因素

总体而言,世界各国还是以男权社会为主,默认男性应当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女性更多地照顾家庭;

学习理科(以及工科)预期收益要高于文科,通过文化的方式,鼓励男性从事更有钱途的理科,确保男性将来获得更好的就业和收入,客观上有助于男权结构,延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维护社会稳定。


试想,如果大量女性学习理科,势必对男性就业产生冲击,大量男性就业情况不佳、收入降低、甚至失业,放到任何国家,都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女性收入提高,会进一步提高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这会造成女权主义抬头,对现有的男权结构造成冲击;

更进一步,女权主义的发展的结果,必然首先是两性平等,进而寻求来自不同地域、阶层、族群、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人群平等,对于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述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有待验证。


前文所引MIT报告、上段的个人分析,必然存在偏颇、主观、片面之处,欢迎理性探讨,拒绝谩骂和单纯的情绪宣泄。


报告全文在此,供大家参考:economics.mit.edu/files


—————————— 20150914更新 ——————————


回复知友SnowLee 的提问:

我想讨论一下,是不是还存在这种历史偏差,即智商高数学好的人由于男权社会更趋向于生育男性?


我觉得“男婴偏好”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商,更多地跟社会、经济相关——


1-劳作:男性在力量上占有优势,对于拥有农耕传统的国家和社会而言,生儿子意味着家庭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对于家族意味着更大的价值,有个词叫“人丁兴旺”,“丁”就是成年男子的意思;


2-武力:无论是国家、部落,还是宗族、乡村,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动用武力的场合,往大了说叫战争战斗,往小了说叫打架械斗,拥有更多男性的一方显然是更占优势的;


3-婚姻:根据传统,大部分的情况下,女性出嫁后要离开娘家,随夫家一起生活,直接减少了娘家的人口,所以还有个词叫“养儿防老”,因为姑娘会嫁出去,“女大不中留”;


4-香火:在传统的宗族社会结构下,生儿子,意味着姓氏可以延续下去,以及包括土地分配、社会地位、担任官职、接受推举、读书的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继承家业等机会,绝非一句简单的“封建思维”可以概括,背后蕴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以及其他。

反过来,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开放、两性越公平,对男性的先天优势依赖程度越是低的环境,“男婴偏好”就越不显著。

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就是美帝人民对于孩子的偏好——

盖洛普Gallup咨询公司搞了一个调查:“如果只能拥有一个孩子,你是想要男孩还是女孩?”





从结果来看,男人更想要男孩,女人略微倾向于要女孩。


——————————

更多精彩内容: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

1,女性的理科天赋在统计学上好于男性。

2,成年女性的理科测试统计结果低于男性是事实,但跟天赋无关。


在远古时代,人类长期是母系氏族社会,时长约6~10万年,社会分工中,女性占据主导的地位,并通过采集提供超过三份之二的食物,男性通过狩猎采集约三分之一的食物。

在这超过6万年的区间,女性负责管理和分配物资,因此女性对于数学的敏感性会决定部落生存的概率,在遇到天灾、饥荒和外敌的时候,数学敏感性较高的女性主导的部落的存活率高。

经过约4000代的筛选,女性基因中数学天赋从统计学上较高是必然的。


当代成年女性在理工科测试的统计学意义上低于男性的原因很多。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女生的学习后劲不足,在小学名列前茅的女孩,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优势会丧失,这点被归结于女生的学习持续性不行。

其实是生理期的问题,每月五分之一的时间收到生理期的困扰,自带失血buff,跟满血30天的男孩对比,毋庸置疑是会吃亏的。

另外基因的筛选进化不仅仅带来了数学天赋的优势,也带来了生育焦虑的行为映射,这种映射的表现就是女性在生理期开始之后,很容易追星,很容易渴求谈恋爱——因为在人均寿命不足30岁的远古时代,在这个阶段不找伴侣的女性基因已经灭绝了。

而男性的相关噪音要少的多。

在这些性别差异的噪音干扰下,女性对于持续学习的韧性和投入一定在统计学上低于男性。

同时,女性还要面对教育歧视、社会角色固化、教育投入差异等等负面因素。


以上。

要多想。


user avatar   lin-wei-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出来都是悲哀。

女生没有男生擅长数理化,别看小时候都是女生成绩好,等男生开始用功了,就能很轻易超越女生。

我很想说,这特么的全是鬼话,可是,它偏偏是正确的。

使这句话变成事实的,并不是男生女生基因的差异,而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教师、家长、以及我们的教育系统。

这句话我一共听过N种翻版,分别是不同年龄时不同的老师信誓旦旦地对我说的。

小学时,老师跟我们说,别看女生们现在学习好,一到初中就不行了,还是男生后劲儿大;

初一时,老师跟我们说,别看女生们现在学习好,那是因为还没加物理化学,等初二你们开始学物理化学之后,女生肯定学不过男生;

初三时,老师跟我们说,别看女生们现在学习好,那是因为初中的数理化太简单,一到高中,尤其是物理一难上来,女生们就不行了;

高一时,老师跟我们说,别看现在女生们学习好,是因为男生太调皮都不用心学,等高二高三男生们把心一收,女生们就跟不上了;

高二时,老师跟我们说,别看现在女生们学习好,那是因为压力还没那么大,等高三时,你们就发现,压力一大女生们就不行了,还是男生扛得到最后……

终于杀到高中毕业,望着理科实验班所剩无几的同类们,我感慨万分,开始填志愿。

然后,又涌过来一堆老师:别报理工科,女生顶不住的。即使你学得很好学到毕业,到时候用人单位还是优先录用成绩比你差很多的男生……

好吧,你们赢了。


因为你们这些“良师益友”,我上初中时,我们学校男女比例约2:1(我的初中有入学选拔考试,只考数学);我上高中时,实验班男女比例约3:1;高二文理分科后,理科实验班男女比例达到5:1。

是的,大家都在举例子,你们身边的女生多么厉害。但是,我觉得,你们这些北上广深、全省名校、至少是地级市最好高中出来的孩子们,不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地区。

很不幸,我的学校是这个代表。(这真不是什么荣幸的事儿啊,我真不想跟你们争啊)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同学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直非常厉害,虽然我的高中只是河南一所N线县城的县级中学。我一直是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逗比女青年,得益于这些“为我好”的“良师益友”,我那颗无知无畏、不怕摔打的不锈钢心,被你们锻造成了一颗时时怀疑自己、敏感多疑的玻璃心。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位天文学家,从二年级开始从图书馆借书做笔记,至今我还保存着当初抄录的、关于星象知识的笔记——妈妈说,女孩子以后干什么不好,做这个。

我初中时的梦想是做化学家,那时候好喜欢化学,开始自己预习更深的知识并自学化学竞赛,是问问题最勤快的学生——我的化学老师说,女孩子嘛,做个化学老师还不错,化学学家嘛,哈哈,你先保证到高中时还学得会化学再说;

高中文理分科时,文科实验班的班主任找我谈话,想让我报文科。我跟他讲自己的梦想是成为建筑学家,所以我要学理科。他笑笑,说,建筑哪是女孩子干得了的事情。女孩子空间想象能力不如男生,别跟我争辩,我是教数学的,立体几何一上来女生就不行了,之后学建筑都是搞这些。女孩子就该学文科,坐办公室写文章,这才是女孩子的出路;

高三时,我们二逼的班主任,每天都在给我们讲女博士的段子调节气氛,每次成绩出来,我们班女生整体比男生强很多,老师就会表扬女同学:“作为女生能学到这种程度真不容易,你们这些男子汉,数理化连女生都学不过,不觉得耻辱吗?”你们说说这哪里是表扬,什么叫做连女生都学不过?

……

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我都不忍心接着举下去了。

想当年,学校举行拔河比赛,女生拔河是一个班出12个女生。我们班一共只有10个女生。连个拔河队都凑不齐。

你们说,看吧,理科实验班女生这么少,看来女生数理化就是学不过男生。

“你们”是谁?是传道授业的老师,是受人尊敬的教导主任,是在全校期末总结大会上,对着几千名学生发言的校长,是来学校视察的教育局领导们。

作为一个理科的女孩子,尤其是学得还不错的女生,我每次考试,考好了总会想,这次考好了会不会下次被男生秒;考不好总会想,看吧看吧我就是学不会理科。幸运的是,被一群恩师们打击到高中毕业,我还是学得很好。现在在全国最好的工科大学的隔壁,虽然被虐得像狗一样,但我知道,这是智商问题不是性别问题。

可是,这一路走来,多少未来的“居里夫人”、女科学家、女程序员、女建筑师被扼杀。

——————————————————————————————————————————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一个与这个话题无关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还记得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文,名字叫做《打赌》,写的是一个小男孩和爸爸打赌,最后他戒掉零食,爸爸戒掉烟,通过这件事从而成为“真正男子汉”的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这篇课文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篇小学课文,我至今记得课文开篇的几句话:

我是杨家唯一的孙子,小时候,大人们都非常疼爱我,我有五个姑姑,姑姑们回娘家总忘不了给我带上一大包零食。

可能大家没觉得这几句话有什么问题,但刚刚二年级的我,真的没读懂,真的很疑惑。

我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大人们都非常疼爱我”,与“我是杨家唯一的孙子”有什么关系?后来我想明白了。

我家从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父母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表露过男孩女孩有区别。我今生第一次接触到重男轻女这个概念,是我的语文课文教给我的。你说可笑不可笑?

别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也别以为小孩子什么都懂。

这篇课文,估计至今仍在某些地区的小学课文上。

不知多少女孩子跟我一样,第一次接触“重男轻女”,是在语文课堂上,被老师作为根本不用解释的常识传达给大家的。

不知多少女孩子跟我一样,终于想明白 “大人们都非常疼爱我”,与“我是杨家唯一的孙子”有什么关系后,幼小的心灵里闪过一丝酸楚。

也许更多的女孩子,她们自己本身就把这件事当成常识,根本没有觉得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

——————————————————————————————————————————

同样被扼杀的,还有女司机们。

女生学会学不会理科,现在大家基本能达成一致。然而,即使在知乎上,这个自诩高端的平台,仍有大量坚信“女司机就是不如男司机”的人,甚至大部分女生自己都相信这是正确的,包括我自己。

直到我看好莱坞电影《史密斯夫妇》,看动画片《超能陆战队》,觉得不对啊,为什么开车最牛的是两个女生。

又是谁告诉我们,开车好的一定是男生呢?

————————————————————————————————————

还好,虽然现状仍然堪忧,但至少比以前是有进步的。

我的高中母校,理科实验班的女孩子们越来越多——虽然男女比例还远未达到2:1;

我的大学隔壁那所工科著称的男子技术学院,男女比例据说已经突破4:1——虽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文科专业增加了很多。

虽然在知乎上,男女平等是天然的政治正确,看帖子看多了,甚至会觉得中国女生地位早就高出男生一大截。可是知乎并不能代表中国,这个国家还有很多地方,女孩子吃饭不能上桌。

你身边理科好的女生再多,你举出来的女天才再多,也说明不了问题——只要我们那个落后闭塞的县城高中,理科班的男女比例仍然是这个样子。








————————————————————

此内容已授权转载至看否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kanfouvip)


user avatar   bai-ru-bi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ji-xu-zhe-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面对现实。

如果去问广大年轻人,你们对市场经济和私人财产持什么态度?得到的最广大多数回答是:

“为何我们需要对市场经济和私人财产报以尊重?
我凭什么尊重这种狗屁规则?凭什么比我毕业早五年的同事明明没有我优秀,却买到了一座我现在需要三倍价格才能买得起的房子?凭什么那些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深圳农民什么都不做,一天收的房租比我这个勤劳好学的优秀工程师几个月还要多?凭什么那些房东打打麻将,一年房价上涨的好处比我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还要多?我现在没有钱、没有女朋友、没有时间,很快连青春和希望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让尊重市场经济和私人产权?凭什么?QNMD,该死的市场经济和私人产权!都去死! ”

一部分年轻人称自由主义为:“自由的压迫员工,自由的炒作房价”

生活看不到真正改变的希望,而且又体会过类似于蛋壳公寓事件的悲哀,当资本套利而走、房东呼喝上前,又有谁还会继续保持对所谓市场经济和私人产权的尊重呢?

经济地位决定意识形态的方向。自由主义思想对市场经济和私人产权的坚持,使得自由派不可能获得大多数新生代年轻人的认可。

新一代的大多数将自由主义思想视为给资本、买办张目的洗脑,对其极力声讨,乃是新生代经济利益决定的,而非一种单纯被迷惑。

——大华人必须面对现实,不能逃避现实!其实因为房产金融化,中国已经走到了革命的边缘。

2、观察细节。

我们观察年轻人的呼声,真的是反企业家吗?可以肯定,并不是。

中国年轻人反的,不是实体制造业的华为、大疆、老干妈……

反的是房产金融的吸血得利者,反的p2p之类虚拟金融的金融诈骗,反的教育资本化……

直接说年轻人反自由市场和企业家,实际是扩大矛盾,这种扩大矛盾正好会被海外反华的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利用。

记住:年轻人反的是:房产金融化的“新城市地主阶级”,虚拟金融的金融诈骗犯,教育资本化的教育资本家,医疗资本化的医疗资本家,娱乐至死的娱乐业过多榨取了社会财富再分配。其中,这些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房产金融化的“新城市地主阶级”

有人说,中国房价和国际犹太金融财阀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关系大了。

这里必须谈一下中国房价高启不降的根本原因,在1997年以前,中国的房子不是这样的。后来的房价虚高,是房产金融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什么力量,里应外合搞起来的?

1997年后,中国的房产是输入性被香港模式感染,国际犹太金融财阀的马仔李嘉诚作为先锋官,来中国内地传授经验,连公摊面积这种绝户把戏也是李嘉诚带进来的。

关于香港的房产金融化,是导致今天香港被美国严重渗透并整个社会青年废青化的主要物质原因。具体展开请看:

《房产的庞氏骗局,中产变丧尸的绝妙魔术》​

美国犹太金融财阀用房产金融化,成功渗透侵蚀了香港,并把整个香港青年人变成了房产金融财阀的丧尸大军。——美国犹太金融财阀用房产金融化,在中国全面的铺开,也是要全面把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变成房产金融化的债务丧尸,使中华民族被彻底绑架在房产债务的火堆上炙烤,使中华民族彻底丧失活力;同时利用房产金融化进行种族绝育,达成让中华民族亡族灭种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国际犹太金融财阀构建了反中国中央的三角联盟。包括:某些地方政府,银行,地产商。这个三角联盟靠国际犹资的注入作为催化剂。

国际犹资,通过利益诱导和间接投资,把地方政府,银行,地产商,捏合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房产金融化问题,是拉高房价最初的本质原因,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国际犹资就可以躺着赚钱,同时挑拨离间中国地方与中央关系,甚至架空中央。

这个利益共同体,对下可以抬高房价吸血中产工薪,对上可以通过高房价把中央政府的税节流在地方。高房价换一个角度说,是地方政府、银行和地产商在国际犹资的催化下,再跟中央抢税,架空中央的过程。

国际犹太金融财阀的以上行为在把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银行及其地产商,构建成在自己领导下的买办。同时对于因地产金融化产生的个别地方干部、银行干部及地产商,国际犹太金融财阀负责把把他们的黑钱洗到海外银行或者离岸基金中。而这些银行和离岸基金都有犹太金融财阀把持,既可以赚取“洗钱”的手续费,又可以彻底控制买办地方干部、买办银行人员及买办地产商的所有金钱,把这三类买办彻底变成自己的马仔和在中国的代理人,甚至成为国际犹太金融财阀的反华马仔。——这就是卑鄙的外邦魔鬼,用金钱利诱,把人变成吸血吃肉中华民族恶鬼的过程。

中国的人口问题,发展问题,房产金融化是第一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到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将功亏一篑,将成为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及其买办马仔的彻底奴隶!

《21世纪“新城市地主阶级”》:

3、细化资产阶级,找到主要矛盾。

(1)区分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前者要支持,比如华为、老干妈、大疆这种。

反对应该是买办资本。

买办资本,就是外国人投资,在中国作为外国资本白手套的资本。尤其是那些国际犹太金融财阀投资而在中国割韭菜的企业,他们是买办资本。比如某些电商企业,打着电商的名义,搞网络放印子钱,搞高利贷,这就是典型犹太财阀代理人的行为;他们甚至要染指中国政府的发钞权;他们垄断本应属于公权力控制的大数据;他们基于互联网搞产业生态链垄断妄图形成李嘉诚一个人统治一个香港的模式。他们为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在中国搞人种替换服务,通过广告和影视投资,在中国媒体娱乐广告业推广华女配白男,华女配黑男的逆华人主义;他们推广反华女权;他们推广华人自恨,贬低污蔑华人男人;他们用媒体制造中国的媚外气氛……

凡是有以上行为的企业,基本可以肯定,这家企业具有买办性。

(2)区分实体产业资本和金融虚拟资本。制造实体商品且能大量解决就业的企业就是实体产业资本,这个不应该反。要反金融虚拟资本,比如p2p,炒房、炒币、炒鞋之类。

之所以产业资本996,并非是因为产业资本本身,根本原因是金融资本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并压缩产业资本的生存空间,造成产业资本不得不通过压榨工时求生存。

中国人如果反金融资本,彻底限制金融资本的寄生饕餮,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加大,反而工人会提高工资,996现象会减轻。

(3)解决房产金融化、教育资本化和医疗资本化,这三大资本大山。

4、谁是大boss?

打游戏我们都知道,在一关,如果我们不能把该关的大boss打死,非但过不了关,而且小怪是无限刷的。

谁是资本世界的大boss?

人类最大的资本boss是一小撮国际犹太金融财阀,他们制定了全球的资本规则,是造成我们被房产金融化绑架,高房价买不起房的源头。因为房产金融化的规则是他们制定的。也是他们造成教育资本化让我们孩子得不到廉价基本教育的源头。也是他们把中国劳动人民定义成“打工人”奴隶,996给美国制造实体商品,而换取他们发行的绿纸(美元)的。

《“打工人”与美国民主党的野望》:

5、防止被国际犹太金融财阀趁虚而入。

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很清楚中国的形势,因为大部分形势就是他们造成的。了解中国的房产金融化造成阶级矛盾,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就可以打“马恩牌”,利用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出钱支持在中国搞国际犹太金融财阀领导的“托派”反政府势力,利用自己当初造成的中国阶级矛盾,推翻中国现政府。推翻了政府,犹太财阀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的资产,赚的盆满钵满,同时借机扶植听命于犹太财阀的“托派华奸政府”,彻底奴役中国,亡中国。

犹太财阀还可以出钱在中国培植法西斯势力,用这个势力绑架政府,在国际上与其他不必要的国家进行战争互斗,让中国与犹太财阀事先设计好的假敌人同归于尽,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坐收渔利。

中国如果解决不了自己房产金融化、教育资本化、医疗资本化、虚拟金融吸血及人口绝户问题,几乎必定被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多管齐下,下套整死。在中国扶植左人“托派”推翻政府:内斗;同时扶植法西斯与某几个外国:互斗;最终让中国亡国灭种。

国际犹太金融财阀投资扶植非犹太国家左翼革命和非犹太国家法西斯互斗的具体方法:

(1)对冲政治投资法。

(2)政治哲学做经法。

(3)政治横切术与政治纵切术法。



6、内部问题,中国解决不了房产金融化问题,政府必将失去民心,中美博弈中国会落败,中华民族将沦为国际犹太金融财阀的奴隶,华男沦为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及其买办代理人的“打工人”奴隶,华女将沦为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及其买办代理人的性奴工具。

解决房产金融化的方法

按照我的继续者人文理论,双职工的中级职称以上劳动力家庭,必须有一套可供生育的房子,用以中华民族的优质人口繁衍。

按照《继续者法则》,民生领域走社会主义,消费领域走资本规则,必须分开。

除商业地产及极个别豪宅外的房产必须纯社会主义道路,政府应该甚至强制赎买“新城市地主阶级”手里的存量房子,分给双职工劳动力阶层家庭,否则,中华民族人口问题无法解决;而且必然被国际犹太金融财阀在中国扶植革命的势力。

《继续者法则》:劳者育者,有其屋。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输了,亡族灭种,永世为奴!

所以必须看到问题的最高层,最深层,大华人本体性智慧回归,必须赢!

深度了解继续者人文理论与继续者体能理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eacherzhangfu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安倍的谈话很朦胧,朦胧到一个对日本侵略战争乃至二战历史一无所知的人听完二战结束七十周年的安倍谈话,很可能会有以下几个疑问?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和日本是不是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发生的战争?二战的主战场是哪里,中国或者日本?谁发动的战争?日俄战争究竟是怎样鼓舞许多亚非国家人民的?

读完全文,感觉日本不是单方面发动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和残酷的殖民统治。是什么呢?

日本明明是面对西方国家入侵世界后产生了近代化动力,自强不息逐渐立足亚洲走向世界,并率先打败了老牌帝国主义沙俄,鼓舞了很多在殖民统治下的亚非国家。正当我们处在上升期时遇到了世界经济危机,无奈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靠榨取殖民地解决危机,我们没有什么殖民地可以缓解危机,遭受重大打击;危机感加深,我们逐渐在满洲危机以及退出国联等行动中成了国际秩序挑战者。此间,日本在世界的孤立感加深,试图依靠实力解决外交和经济上的困境。国内政治机制未能阻止,我们走上了战争的道路。然后我们战败了。我们死了很多同胞,遭受重大损失;与我国作战的国家也有很多无辜的人失去了生命,战场上还有一些被严重伤害名誉与尊严的女性。我国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害和痛苦。再也不要有战争了,我们以后再也不应该诉诸武力解决国际争端了。

问题出在哪?槽点太多,以至于……

如果一战后由德国发表战败宣言,上面这段几乎换几个词就可以套用了。

英法俄为削弱德意志民族,早年曾刻意维持德意志境内的分裂状态,导致德意志人无法在国际竞争中以团结独立身份参与竞争。然而在欧洲愈演愈烈的战争阴影和近代化民族危机中,我们德意志民族终于走向了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守住了国家独立。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一举击败老对手法国,完成了崛起。在此基础上,翌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这是民族国家获得民族自决的一次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长期深受老牌殖民帝国掠夺与戕害的亚非人民。正当我们要崛起的时候,遇到了世界经济危机,无奈英国法国利用亚非殖民地缓解危机,我德意志民族才发现我们没什么像样殖民地可用啊,但是世界地图已经被英法划分差不多了。此间,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孤立感加深,试图依靠实力解决外交和经济上的困境。很遗憾我们国内的政治机制未能及时阻止战争,我们走上了战争道路。德意志第二帝国逐渐成为了国际秩序挑战者,为争夺殖民地与英法俄对战。然后我们战败了。我们死了很多同胞,遭受重大损失;与我国作战的国家也有很多无辜的人失去了生命,战场上还有一些被严重伤害名誉与尊严的女性。我国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害和痛苦。再也不要有战争了,我们以后再也不应该诉诸武力解决国际争端了。

用二战70年后的日本套在一战后德国上,竟毫无违和感。

原来在安倍的谈话中日本在韩国(1910-1945)的殖民统治,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1945)说得跟英德争夺世界霸权的一战大概是一个口吻。德国打英法俄是为了欧洲霸权为了殖民地,是侵略者之间的非正义战争;我们中韩可不是跟日本国际竞争对手,我们是沦为亡国奴沦为大日本帝国的殖民地或资源后方。二战(中日战争)本质上跟一战帝国主义之间的黑吃黑不是一个性质,但安倍这篇文章读完感觉说得就是这么像,为什么?因为你说的话模棱两可,怎么解读都说得过去。那这样的谈话,与其说是反思,不如说是遮掩。

具体到槽点,就说一个吧。在中国境内的日俄战争竟然鼓舞了殖民地国家人民,那日本是为了自己领土完整抗俄还是为了中国领土完整拔刀相助?那1910年日韩合并是不是更加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呢?如果是其它国家一看哦原来只要有实力就可以欺负别人了,那我觉得不列颠帝国是第一个鼓舞殖民地的国家,日不落在全球建立那么多殖民地,哪一个没刺激当地的民族意识觉醒和抵抗主义?不光如此,还带动当地近代化带来了先进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打破了旧秩序,人家不列颠比你日本功劳大得多都没夸耀,这样讲岂不是很不谦虚?

补充:可能是我没表达足够清楚吧,评论里很多知友提到的我统一回复一下:我不否认日俄战争客观上鼓舞了亚非拉国家,但我认为作为非正义一方的日本没有资格拿这个说事、炫耀,因为其主观动机是侵略性的。

安倍这篇长文真是“字字珠玑”。因为这片讲稿既给国际看也给国内看,是多方角力后的结果。国际压力和国内党内压力算是“力透纸背”了。为什么我们觉得日本道歉不诚恳,对自己的历史反省不足;日本人可能还觉得道歉也不能没个完,我们早晚也要摆脱二战战败国身份成为“正常国家”,何况80%民众已经是战后出生?


靖国神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十四名甲级战犯入祠后,纪念祖先以及为国战死者的合理需求就被日本政客捆绑搭售了,这么一捆绑以后就可以正大光明地鱼目混珠了。其他国家再指责你拜战犯你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说我只是在祭拜祖先,但很明显这给日本民众传递了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为国战死的光荣高于国际社会的评判公义。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之流虽然发动了针对周边国家的殖民侵略战争犯下滔天罪行被国际法庭判决为战争罪犯,但他们摇身一变就披上了为国捐躯者的外衣,始终是为国牺牲的日本民族英雄。

可是,你能想象德国领导人祭拜希特勒、戈培尔吗?

这不能不说是战后初期清算不彻底的残留。我们的抵抗虽然顽强但并不是决定性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战后日本的重建是美国驻军开始,自然人家掌握更大话语权,也就会根据自身利益决定对日本的处理。国力孱弱又忙着内战的中国怎么有可能跟美国掰手腕?何况国民政府还拿着美援?能让日本军人放下武器的天皇没有被作为战犯处理,那二战甲级战犯作为为国捐躯者自然拜拜也是人之常情了。打“靖国神社”牌还能体现领导人有魄力,外交上可以做筹码讨价还价,内政上算抵制外国压力,自然有了民意支持。21世纪以来内阁位时间最长的两任日本首相恰恰都是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强硬派,小泉(2001-2006),安倍(2006-2007;2012- )。也就不奇怪了吧。

补充一点,如果再往深究,为什么日本政客倾向于采取对外强硬立场,或者说为什么日本右翼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之行为有一定群众基础呢?

我觉得这跟日本近代化的动力有关。作为岛国的日本的近代化是外因驱动(1853),它的危机感远强于几乎与英法同步完成工业革命的德国。为了“救国图存” 它有更多激进的内在因素,比如借助专制传统走国家主义路线,而工业基础和相应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反倒薄弱,所以很多短期内有利于资本主义强国但长期可能引导国家走上错误道路的机制和意识形态被保留下来。比如改造后的武士道精神,对皇权的绝对崇拜和服从,终于演变成了军国主义。这把极权主义双刃剑作为一项遗产,很难独立切割,因为它已经部分融入了现代日本民族意识中。要完全铲除这种“余孽”,也就铲除了今天日本现代化的立基之本。

最后一段说得可能不是很明白,自己也在思考中。可以掐了不播。


感谢 @TingweiChen@陈樗朽 提醒,靖国神社供奉的不是战犯牌位或灵位,而是记在名册上。


知乎上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是好事情,自己的目标也是心平气和接人待物,正视自己的错误(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写这篇文章有偷懒的地方,具体到个别处没有考证清楚,在此向大家抱歉。写这篇回答也是临时起意,自己也确实没有那个精力和动力,“直抒胸臆”之际忽略了基本诗实。谢谢知友的及时指正。




  

相关话题

  在科普百科中,哪一点最重要? 
  会多门编程语言的你,最推荐哪3-5门语言? 
  怎样看待阿里新掌门张勇不买房11年租住酒店的行为? 
  女朋友大学一个月2500多生活费,什么吃的都是父母买,我建议她稍微攒点钱有错误么? 
  求取好听的历史学习小组名字? 
  为什么诸葛亮死了就必须退兵,难道不能按照原有计划继续打吗? 
  英专大三,跨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还是法律硕士? 
  你为什么选了文/理科? 
  大家都对未来有什么预言? 
  为什么游戏容易上瘾而学习通常不会?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台湾815全台集体停电?
下一个讨论
中国京剧中有哪些唱词写得极佳可以欣赏?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