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叙事,是衡量男人价值的场域;
女人价值,在于有多少好男人追她。
这就是夫权社会的本质,什么呢?
女人要是对这些话题操得了那份心,
这世界早就是花样美男的女权社会了!
这类问题,背后有隐含的东西。
女性在这类问题上想要证明这是刻板印象,各位可否想过为什么。背后的原因是,只要是男人喜欢的东西,就会被推上鄙视链的上游,一部分女性意识到了承认“这是事实”的话,就先承认了“男人的爱好更优等,女人的爱好更劣等。”
包括军政,科技,科幻类型的小说,哲学,逻辑,甚至包括这种前十年让无数家长谈之色变的“网络/游戏”都成功洗白,成为了高科技的结晶。这些都是处在鄙视链的上游。
当然,只有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女性为什么反对“男性对军政科技更感兴趣”等类型的论断。
“我的爱好比你的更高端”背后还隐藏着“我比你更加优等/更聪明/品味更高/更有格局等等”,而优等劣等的区分,背后进一步隐含的则是“劣等就理所应当要被优等统治和奴役。”
到此,可以做个总结。
1.我所处的群体的爱好/所擅长的东西比你所处的群体更高端/更有用/更有水平/更有格局。
2.爱好更高端/更有用/更有水平的群体更优等。
3.劣等理应被优等统治奴役,且不该拥有XX权利和YY权利。
这三条连起来就是完整的的区分优劣等,进而对某群体形成打压的逻辑链。
最典型的比如文理分科,学理科更有逻辑,更有空间想象力,更需要智商,学文科不需要逻辑,只需要死记硬背,学不了理科的才学文。然后男生更擅长理科,女生更擅长文科。这意思明摆着就是男人更有逻辑,更有空间想象力,智商更高,女人只会死记硬背。(而脱离高中课本之后的政治/历史,则是男人更擅长和更喜欢的。)
还比如智商,说“某群体智商更低体力更高”的人,总喜欢说自己在“叙述客观事实,其实毫无立场”。但其实社会有普遍存在的“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智商比体力更有用”的前置条件,于是这种“叙述事实”所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是歧视和打压有理。
以上,才是某一些男性非常喜欢证明自己的爱好更加优等/或者证明自己更喜欢某种优等的爱好,以及女性会进行反对的原因。因为这实质上不是在叙述某种“客观事实”,而是一种隐含的“你该听我的,被我统治,不能有诉求也不能占主导”的话术。
根据我的观察,占绝大多数所谓对军事政治科技感兴趣的男性,他的目标不是军事政治科技,而是吹水装逼,而女性的装逼主要徘徊在奢侈品和文字小清新上。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个顶个的能分析全球形势,上海的差斗爷叔一个比一个更懂美联储。
高晓松在节目里讲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期节目被人挑出三十几个事实性错误,从序列到基本战场宽度全错。
知乎上日常三种问题:军事上:一挺重机枪能不能守住10万兵,大和和虎式对轰能不能赢;政治上国际外交拟人化处理,每个国家都跟人一样有七情六欲脑残;科技上人工智能啥都可以。
这叫感兴趣?这叫通过接触不到的东西装逼。这和女性中靠文艺小清新,奢侈品,装逼的,相映成趣。
我遇到的对军事政治科技感兴趣的女性有不少,但是她们一般不会把这一点表现得很明显。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初中的一个班长。大家正值青春,没有生活的重担,学习的重担自有老师和家长背负着。我们学生身体上很辛苦,但是精神上是很放松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最擅长天南地北的空想。
班长对于政治有着超出寻常的热衷,尤其是苏联,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红警还是热门游戏,对苏联感兴趣的同学非常多,但是我不记得她玩红警。无论如何,当时她和我们班一群男生聊二战,冷战,苏联,聊得热火朝天。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是从游戏或者不知道哪儿听来的三四手资料,但是这都不是事儿。
后来我高中毕业,参加初中同学聚会,她和其他女生聊聊大学生活,时尚,电视剧啥的。没有提政治的话题,当然也没有哪个神经病会在老同学聚会上聊政治军事。
后来读研也遇到对政治感兴趣的女同学,当时是16年,正是南海问题严峻的时候,我就随口说了几句南海啊,马六甲啊之类的话题,然后一群女生都觉得很有趣,让我详细说。我一开始觉得她们就打发时间,但是她们很认真,也问了许多问题。我就干脆好好说,把地图打开,对着地图把南海诸岛,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克拉地峡,珍珠链,瓜达尔港之类的概念都介绍了一下。这件事给我的印象也很深。
军事,政治,科技都是人类社会的柱石,掌握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权力,尽管这个权力不会立即反应在生活中。所以男女都会本能的对它们有所追求,只不过女人从小被家长老师潜移默化的教导去关注其他更“女性化”的话题,所以她们追逐的本能被抑制了。这种抑制历史悠久,能量强大,在女性群体中已经形成了内循环。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群女性默认的聊天话题都不会是军事政治科技,而是生活时尚娱乐等等,即使她们内心里都对前者有一些兴趣。
如果一个男人能够放下自己的偏见,或者是装逼的需求,能够和自己的女性伴侣,普通女性朋友,女性家人平和地聊聊这些话题,也许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