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二战主要参战国中谁公开的战报水分比较小? 第1页

  

user avatar   yu-feng-7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类问题没法讨论,因为很多人的脑袋里对战争的理解跟对LOL或者RTS游戏差不多,屏幕右上角记录了你的击杀次数,再不济你也能上帝视角看到杀了几个兵。

不是,怎么可能呢?

在未能控制战场的战斗中(防御战、失败的进攻战),所谓的“统计”比胡说八道也强不了太多了,“水分”、“可靠”也压根无从谈起

有过实弹射击经验的应该知道,100米外的目标真的就是个小点,即使是50米外的靶子新手要上靶都难。你连目标都看不清,怎么“统计”敌军伤亡呢?

而且其实大家日常经验都知道,人对事物的记忆经常变形,尤其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人精神高度紧张,下来怎么可能搞?前面有敌人死了,是你打死的,还是旁人打死的?

更不用说二战时代炮兵造成的伤亡早已占到了伤亡的大头,迫击炮弹飞过去几百米,榴炮弹飞出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统计??不就是硬着头皮瞎说么?

战斗结束后进行统计:
某炮营:“X时X分我营接到第xx炮兵观察所指示,向xxxxxx的一进攻之敌实施覆盖,给其造成重大杀伤。”
炮团团部:“重大杀伤是多少?我们还要往上报呢!”
第xx炮兵观察所:“敌约有500人,我所估计火力覆盖后敌折损半数。”
结果,炮兵营上报歼敌250人。


作者:苏翻译
链接:zhihu.com/question/37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靠谱一点的情况是控制了战场,可以打扫战场数尸体数——但这显然也有问题。如果不是包围战,敌军完全可能带走、掩埋了尸体;即使是包围战,数出了敌军的尸体数,层层汇总的过程中想要“造假”也很容易——上级还能再派人下来重新数一遍尸体吗?

所以讨论谁水谁不水毫无意义,我举过多次的例子,丘吉尔在回忆录里报数字算是比较老实的,会核对敌方伤亡记录。但他写到克里特岛战役时,也是大笔一挥“德军伤亡一万五千人以上”大哥,德军空降兵就一个师,伤亡一万五就全军覆没了好么?你们是怎么下海游泳的?

真正比较靠谱的“战报”,只有战俘的数字——战俘需要吃后勤部门的粮食,所以有多少一般就是多少。但这里其实猫腻也不少,比如攻入敌军国土时,可以把敌方的行政人员、公务员、警察之类的当成“战俘”,更有甚者干脆抓敌国平民冒功,这也很难分清。苏军前线部队的战俘统计汇总数字,和NKVD实际记录收入战俘营的数字,就有很大差别。


空战也类似,不列颠空战两方一边吹水两倍,一边吹水三倍,还有诺门罕空战干脆吹到了四倍和六倍——这未必是蓄意造假,而完全可能是没有经验,把敌方俯冲摆脱当成坠落,或者击伤了误以为敌军必死,或者一架飞机被多架我机围攻,重复计算了好几次战果。这类情况有照相枪会好很多,没有的话,

海军同理,你从高空往下看,航母真的就是个小白点。实际上老冰自己就提过,台湾冲航空战的“击沉十一艘航母”并不是一线航空兵造假,纯粹就是把坠机的水花当成敌舰沉没,把坠机的烟雾当成了重创敌舰。


user avatar   ernest-king-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般来说,战争形势越好(当然,是真的好,不能是联合舰队那种yy的“我们形势很好”),战报水分越小,因为打鸡血已经没必要了。

那么后期美国(1943年及以后)战报水分比较少,中途岛之前处于无能狂怒(字面意思)的USN战报水分同样很多,这是人性共通的现象。不是美国战报一定不水。

另外我不大了解大西洋方向,但没听说过英国报过什么过于奇葩的战果,应该也还可以。




  

相关话题

  现在还有能飞的一/二战军用飞机吗? 
  二战日本女学生组织的「姬百合」是什么组织? 
  二战时期,美军的头盔上为何要罩着一层网? 
  如果太平洋战争,是日军掌握了美军密码,那会有什么后果? 
  二战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中的瓜岛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国时期是打仗前先找个理由呢,还是像《大秦赋》那样说打就打呢? 
  为什么沙俄及苏联都希望外蒙独立? 看完外蒙独立的一些事情,发现是他们一直再撺掇,为什么呢? 
  如果把黎塞留的设计放到一战和一战前,先进在哪。锅炉和火控和英德相比有什么特点? 
  裕仁投降诏书中各大臣的副署,海军大臣为何排在陆军大臣之前? 
  二战时,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军取得过哪些胜利? 

前一个讨论
问一下,如果二战的时候,德军不打苏联,而是全力打造防线以及巩固经济和提升军事实力会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电子产品「防水」的含义?





© 2025-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