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转载须告知。
针对题主的问题,针对申请条件以及需要的材料我将一一进行解答。
我不太了解题主想要申请的大学综合排名大概是多少,一般而言美国综合排名Top10的大学更偏爱国内985高校的申请者,比如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此类的大学。Top30到Top50的大学一般更偏爱一本学历的申请者,Top100要求就会相对较低了。
基本上Top10大学商科项目会要求达到3.6分到3.8分这个区间,比如芝加哥大学金融工程项目GPA平均录取成绩就是3.8分;Top30大学GPA平均录取成绩在3.5分以上;Top50大学GPA平均录取成绩在3.3分以上;Top100大学达到3.0分以上即可。除此之外,国外研究生项目的教授还是很看重申请者的专业能力水平的,所以题主的专业课成绩一定要好。
语言考试有托福考试和雅思考试,题主的雅思目前还是有点低的,只能申请Top100的大学。Top30大学托福成绩要求达到105分,雅思达到7.0分;Top50大学托福和雅思分别要求达到100分和7.0分;Top100大学分别要求达到90分和6.5分。
其实题主如果复习时间足够的话,可以考虑准备托福考试。第一,托福考试更容易刷分,毕竟总分高,刷分空间大;第二,雅思偏生活化,托福更加专业化,更利于你被录取后的研究生专业学习;第三,有一些大学是不接受雅思成绩的,在美国还是托福成绩认可度更高一点。但是托福的词汇量比雅思大很多,如果时间不够,还是再雅思刷刷分吧。
GRE和GMAT这两个考试,通常大学的项目都不会有最低分数线限制。但是一般Top30大学的GRE平均录取成绩为320分以上,GMAT平均录取成绩为700分以上;Top50大学的GRE以及GMAT的平均录取成绩分别为315分和680分;Top100大学只需要分别达到310分和650分就可以了。
如果是要申请金融工程此类对数学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的项目,有些大学会要求GRE和GMAT数学部分达到166分以上。如果你可以的GRE Sub数学成绩不错,是个加分项哦。
刚刚已经提到了项目教授都很注重申请者的专业能力水平,实习、夏校和项目经历是除了GPA成绩之外,可以客观表现出你专业水平的方面。
美国商科的项目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经验,故更偏爱有实习经历的申请者,甚至MBA项目录取者的平均工作经验在3年到5年之间。一般有2到3段实习经历是最好的,且每段最好不低于2个月。前2段可以选择一些小公司但是可以接触核心业务的实习,最后1段实习经历选择国内领域知名企业,因为有前2段实习的过渡,有能力的学生应该不难进的。但是,要注意实习的工作要可以接触核心工作,而不是单纯的辅助性工作。当然如果你可以找到海外实习,那就更加分了。
夏校也是一个加分项,我建议题主参加那些美国高校开设的针对专业领域,可以修学分的那种夏校,第一是专业性高,第二是普遍国外大学认可度也高。其他的类似于语言夏校、第三方机构开设的夏校以及美国高校开设的体验国外生活的夏校,含金量不高,可以直接pass。
另外,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核心的国内或者国外的项目,并且参与度也高的话,也是有加分的。
申请文书主要包括个人陈述、简历、推荐信以及Essay。
个人陈述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只要逻辑清晰,不要啰嗦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固定的模板和写作要求。
简历分为Resume和CV,Resume强调的是简洁性,一般控制在2页A4纸的篇幅,主要是针对教育经历,把你最精炼最闪光的地方写出来即可。CV就强调全面性了,一些和学习成绩无关的材料也可以写进去。
推荐信一般会要求2封,如果是申请学术型硕士,那么这2封最好全都来自于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专业人士;如果是一般的硕士项目,那么1封来源于业内专业人士,知名度越高越好,国外教授会比国内教授更加分,另外1封来源于实习单位或者工作单位,国外公司比国内公司更加分。
一些大学的项目会要求申请者写Essay,主要的是针对你过去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也没有什么模板可言,和个人陈述的要求差不多,逻辑清晰即可。
申请文书是除了成绩之外,最直观可以展现你个人魅力的材料。文书不仅仅要求简短精炼、内容丰富,还要求英语地道、表达准确,还是比较难写的。如果题主的英文水平很好,那可以独立准备文书,如果英语一般,可以考虑咨询一下留学机构。
我们Admitwrite作为一个出色的留学机构,可以自荐一下。500+名毕业于全球各大高校的导师,运行“4V1团队”模式,1个同专业名校毕业的导师负责整体的留学申请,1个同专业名校毕业的导师负责文书的书写和修改,1个外籍导师负责文书的润色,还有1个负责整体监督的班主任。同专业的导师更熟悉国外教授审查文书时注重的地方,外籍导师让你的文书更加精简和地道,4位核心导师负责一个学生,真正地做到兼顾高效率和高质量。且30天内文书修改不限次数,毕竟最高质量的终稿是我们一向完成的target。另外半DIY全套的价格是2万,比起市面上动辄4万的均价,且不说其他机构有名校团队帮助大家申请,我们的优势也是能通过对比体现。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如果有问题可以再联系我们。
我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准备的GRE和实习,到今年顺利在美国找到了工作,一转眼来美国已经有6年之久了。
作为一个在美国呆了6年的选手,对于题主的问题,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在此我就结合自己的申请经历,和题主分享一波留学干货,希望可以对题主的申请有所帮助。
在正式分享之前,我想先和题主介绍一下我的个人背景,我本科就读于东亚Top本科大学,专业为经济学,三维成绩分别为CGPA 3.95分、托福成绩119分 (口语单项30分)、GRE成绩169+170分。
在申请BA/DS方向硕士项目之前,实习经历都是和大数据、金融相关的,包括某政策行Data Analyst、某BB在东亚的front office financial analyst、多段VC行业的实习。
修过的和目标申请方向的相关课程包括线性代数、R、Python、计量经济、数统、高数,推荐信一共提交了4封,其中2封是本科的2位教授开具的,都是强推;还有2封是实习公司上司开具的工作推。
在2019年Fall申请季中,我主要申请了BA和DS两个方向。在当下这样留学内卷的时代中,可以拿到这样的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一共拿到了5个offer,包括如下:
USC MSBA、Emory MSBA、Columbia MSBA、UCLA MSBA、U of Toronto MMA。
两年后的今年,我顺利从BA项目毕业,目前是在硅谷做一家AI产品startup。
从上述的背景介绍,其实题主应该不难看出,我本科就读的专业和之前的相关经历,和金融行业的相关度比较高。但我在硕士申请过程中,我选择了数据方向。
我之所以决定跨专业申请数据方向,主要是因为:
其一,在大三、大四的实验室期期间,我所参加的导师项目都是机器学习(统计学习)方向的,通过实践去解决一些经济学问题,我对数据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其二,我不太能接受金融行业的浮夸风格以及work life balance。
之所以会选择美国,是因为就当下来看,美国的数据市场会更加成熟一点,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供需也比较平衡。
不过,随着最近几年国内Internet Boom的发展,数据行业也在不断地完善,虽然大家都会戏称互联网行业会越来越内卷。但个人感觉,BA/DS作为新时代驱动商业的“原油”,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的发展前景肯定是很不错的。
如果题主也对BA/DS感兴趣的话,希望题主在决定申请项目的方向、制定职业规划的同时,也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且愿意投身于此。
不管是在疫情时代已经申请过的20/21 Fallers,还是准备参加22申请季的学弟学妹们,相信你们对数据科学、商业分析的内卷情况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了解和体会。
作为少数对纯文商转专业包容度比较强、就业前景又比较可观的Stem学科,数据科学、商业分析的申请难度逐年上升的趋势也算是在预料之中。
单从标化成绩来讲,就算疫情期间,各所高校都出台了GRE成绩单是选择性提交的政策,但就一些热门项目而言,GRE成绩仍旧是隐性需要提交的,因为大部分申请者都需要提交。前几年的留学申请标配——GPA 3.5分、GRE 325分、托福105分,现在拿着这样的背景去申请热门项目,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三维背景。
如果题主的本科背景比较不错,毕业于优秀大学,想要申请Tier 1 BA/DS的话,在有条件也有能力的情况下,还是尽可能刷到3.7分+110分+330分及以上,这样的三维背景去申请热门项目才不会吃亏。
个人认为,和成绩同等重要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科研项目经历和实习经历,对于BA这种就业导向型项目而言,大部分学校的招生官都很看中申请者是否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找工作的实务潜力。
如果题主做过school research的话,应该了解越是Tier 1的项目,就越重视宣传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这一录取倾向来看,一些只注重成绩、空有一身好成绩的同学可能并不是特别吃香。
在后疫情时代,就业市场愈发严峻,如果你可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一两份data相关的实习证明,来证明自己的是实务能力,对后续的申请肯定会有很大帮助的。至于实习公司的行业,我并不倾向于仅限于某一个行业,cover面广一点也是蛮好的。
题主在丰富自己的背景的时候,有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我是不是找实习一定要找阿里、字节这种互联网巨头的数据方向的实习岗?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互联网巨头的实习经历未必可以100%让你脱颖而出。在当下这个大数据时代,data permeates and impacts a lot of industries, it depends on how you tell your story.
题主没必要跟随大流、人云亦云,可以考虑安静下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现在的背景如何?你当下所在/感兴趣的行业在数据应用方面都有哪些?
在我看来,选择一份和自己背景匹配度比较高的实习,要比去大厂找一些不相关的实习含金量高得多。
与此同时,科研项目经历对就业导向型硕士而言,很可能就仅仅是一个加分项了。
最起码从我的经验上来看,90%的BA项目都不会强制性要求你具备多么学术的科研项目经历,因为如果你的学术能力、学术潜力真的那么强的话,你肯定会更倾向于就读学术型硕士项目。
所以综合来看,在申请中有效凸显出你可以通过data去解决你所在/感兴趣的行业的问题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先修课程这一方面,虽然很多Tier 1、Tier2项目会强调tech related coursework,但我感觉除了一些比较热门的Top项目之外,很多BA项目的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
大学就读期间,只要修过概统、数统、微积分、线性代数就可以,如果学校没有选修条件,一些编程方向的网课也是可以满足条件的。
如果题主现在正值大二、大三,建议多选修一些相关课程,就算是一些入门级别的Java、Python也是ok的。
为什么建议题主多多选课,一方面你可以通过学习,确定自己是否对编程真的感兴趣,考虑一下BA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另一方面这几门课程还可以体现在你的成绩单上,在校课程的说服力肯定要比网课高一些。
我一直认为,选校是一件针对性比较强、因人而异的事情,毕竟每个人的申请需求、未来职业规划、感兴趣的工作领域/工作地点、生活工作的节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能够成功申请到名利双收的项目的申请者,往往本身自身的素质肯定也不会差。
但对于大部分申请者来说,学校名企、就业前景肯定要有所取舍的。
建议题主在选校之前多问问自己:你的申请需求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就读这个项目?
可能未来你在毕业后打算回国发展,你在硕士申请时,只看重学校本身的名气,以便于弥补自己本科背景的短板;
也可能你本科出身于顶尖名校,相比学校的综合排名,你更看重学校的地理位置、就业资源,为后续在海外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最开始给自己的未来定位,就是希望在毕业之后可以先在海外科技行业工作几年,随后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回国发展。
等到那个时候,就算是回国找工作,我也是以一个mid career身份参加社招的,学校的出身背景的重要程度可能就没有重要了。
在选项目的时候,我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可以提供夏季实习,课程设置比较灵活,学制偏长以及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找工作比较方便的项目。
当你对自己的个人背景、申请需求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你就可以开始确定目标申请院校了。建议将目标院校分为冲刺、主申和保底三个梯队,整体申请数量在8所到12所左右会好一些。
至于申请的轮次,我个人感觉没必要太担心玄学问题。有些同学不敢在第一轮申请,感觉那都是学霸大佬神仙打架的地方。
If you believe you are well prepped, the earlier you apply the better your odds are.其实很多采取rolling录取制的学校,到了申请后期没有名额了,也会拒绝背景很不错的申请者的。
我当时的申请策略是在10月、11月初以及1月初的时候提交申请,每次都会申请3所到4所学校,保底校的申请时间尽量往后排,尽量能不早申就不早申,不然梦校offer来了之后,交了deposit还是很不划算的。
整体而言,我的时间线还是比较紧凑的,如果题主申请的项目比较多,或者想要写有针对性的文书,需要准备多份文书,不是通用模板的话,建议从八九月就开始,这样不容易错过DDL,准备过程也会轻松一些。
如果题主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不错,全方位均衡发展的申请者,那么文书对你而言,其实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如果题主有一两个短板,还有可能每个方面都比较平凡,并不是特别突出的话,一定要好好把握文书,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让你逆风翻盘的机会。
至于到底是自己DIY准备,还是找文书机构的导师帮忙这个问题。
如果你经历过美本申请,或者你的文书写作能力接近native speaker,在申请季正式开始之前,你拿到了理想的标化成绩,实习经历也比较不错,在学校/工作上都没有太多的困扰,我绝对半DIY是完全可行的,找文书导师梳理一下思路、修改和润色是完全ok的。
但如果题主你还没有搞定GRE和托福,在完善软性背景的同时,还要兼顾申请,那么我建议你一定要慎重考虑和选择。
国内的传统中介水有多深应该不需要我再多说什么了,基本上10个里边有9个都是坑,写出来的文书也是一大堆语法问题,通篇的模板化气息,甚至有时候还会有拼写这种低级错误,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申请者的思路。花了很多钱,最后买到的服务最多就是多了一个老师帮你填填网申罢了。
如果题主打算找中介去辅助申请的话,个人感觉Admitwrite这样的平台机构很不错。首先,导师的学历背景在官网都是公开透明的,也可以选择和你目标专业相近,甚至相同的导师进行辅导,这种导师要比那种交了钱就随便给你分配一位导师,有时候你连水平都不太清楚的中介机构靠谱得多。
就我个人来说,一方面我经历过美本的申请,而且之前我还在NYT的日本分部-Japan Times打了将近三年freelance的杂;在学校期间,还在校内的writing center做过tutor,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还是比较自信,所以最后决定全程DIY申请。实践证明,写作能力比较ok的话,DIY申请的结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很多背景不错的学弟学妹在和我聊天的时候,都会出现“以我这样的背景,去申请某所大学是不是不够”、“今年某个项目的录取门槛是不是又变高了?毕竟行业已经饱和成这个样子了”此类的困扰,随后陷入自我怀疑。
Trust me, I have been there.
我之前在留学申请和找工作的时候,也陷入过自我否定,对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是否还是应该继续选择从事金融这条路,不该转行去数据行业。
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BA数据类的硕士项目申请一年比一年卷。但试问一下当下这个时代,哪个新型行业不在一年年变卷呢?
我们在顺应时代的同时,不应该陷入自我怀疑,或者埋怨环境,我们要考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自己所要追求的梦想是什么。
一旦确定了努力的目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最后,想送给题主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May your curse in life be that your hard work is constantly mistaken for talent.
导师背景
USC(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商业分析硕士,Cornell University信息科学硕士,早稻田大学计量经济学学士。
帮助学生DIY完成本科/研究生申请,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商业分析、信息科学、数据科学。
收到包括Utokyo, Waseda, UCLA, Upenn, Utoronto的本科录取,Cornell,UToronto,UCLA, Imperial College等DS,CS硕士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曾拿过美国T14法学院录取,因为偶然一次实习科研经历对数据科学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在美国硅谷一家人工智能startup全职工作,拥有丰富的计算机,数据行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和一些大学毕业后才出国的同学有些不同,我是从高二的时候,就开始有了留学的想法,就开始犹豫和迷茫到底应该怎么选。
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高考?
我的高中还是属于重点高中的,如果是按照高考成绩排名的话,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一本率高达99%,甚至有一些年份的理科均分都可以达到上交的分数线。
我在高中的成绩虽然不是凤毛麟角,但是高考努力一下,考个985高校也不是特别难的。
所以我高二的时候,就在犹豫到底是要出国读书,还是留在国内高考。
最后我选择了出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有了出国的想法呢? 其实当时的原因还是很简单的,就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一直都是“体制内”的学生,我对国内的填鸭式教育倒也不是很排斥。只是单纯的感觉,大学的四年应该是人生中学习和适应能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一段时间,能够在最好的青春里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也未尝不可。
而美国,作为全球教育第一梯队的国家之一,具备丰富的科研资源,优秀的教学能力,自然也就成为了我的理想留学申请国。
后来在美国学习的四年中,也验证了我当时想出国的想法是正确的。
本科在读期间,我接触到了乐于耐心回答学生问题的教授们,体验到了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世界一流的教学设施、丰富的课外时间活动,这些都是我在国内未必能体验到的,也算是积累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人生体验了吧。
美国的大学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不仅保留了本科的各方面优势,还在科研资源方面有更多的支持。所以也才会有国内那么多在国内读完本科的同学,会有了向出国读研的想法。
这里我就跟题主分享一下我之前的申请经历以及留学经历,希望有些经验可以帮助到题主,解答你的疑惑。
我的本科是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Mechanical Engineering专业;
硕士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Mechanical Engineering专业;
因为美本所以免托,GRE成绩为162+170+3.5分,在申请研究生的时候,同时拿到了University of Michig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以及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专业的offer。
在申请之前,题主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申请目标,是要申请硕士项目还是博士项目?硕士和博士其实并不是单单指的一个学位和学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博士学位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但是你要知道,读博其实并不仅仅是读书,也带有一定的工作性质。
美国的博士项目基本上都是5年到6年的,如果不能及时毕业,甚至要更久,这也就是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你都是领着一般的工资,在科研组或者实验室帮导师做实验或者写论文,从事着科研相关的工作。
如果题主对科研很感兴趣的话,本身就喜欢做科研和写论文,而且也愿意花5、6年的青春去深入做研究,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同时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是以科研机构或者大学教授此类研究型的工作方向为主的,那么申请博士还是很适合你的。
不但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科研资源,还可以在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同时你也有机会开拓人类知识的边界,就算是一点点的突破,也会是人类前进的一大步。
题主对未来的方向还没有明确的方向,或者毕业后想要直接工作,那么硕士项目应该是你最好的选择。
硕士项目是一个选择灵活度比较高的项目,而且学制也比较短,一般都是1年到2年,比国内的硕士学制要短一些,一般结束硕士课程后就可以直接就业。
当然如果你在硕士的学习中,找到了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方向,你也可以选择继续申请读博,有一些美国的大学会开设硕士直接转博的政策。
硕士项目在分类上,也有两种不同的分支,就拿工科来说吧,一般一种是master of science,还有一种是master of engineering,前者会侧重于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后者会侧重于项目能力和实务经验的培养。
题主在申请硕士的时候,也要注意项目的区分和选择。
就拿我自己的硕士申请来说吧,我当时在选择的时候,还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要从事科学研究,还是毕业后直接就业。
所以综合考虑,还是申请了master of science的项目,这样如果想直接就业的话,硕士学历也是个优势;就算想读博的话,也是可以再到时候申请博士,继续深造的。
在申请之前,我建议题主要先分析和确认一下自己的情况,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大学。
对于留学申请而言,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要把握好,不然一步耽误了,可能会耽误你的整体申请进程。你要对整体的申请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每段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大概的要求,不能放飞自我,准备到哪就算哪。
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会让你的准备变得有条理,也不至于会出现前期准备不充分,后期手忙脚乱的情况。
每个大学都会有不同的申请时间和截止时间,而且成绩的DDL和文书的DDL有些大学也是不同的,联系教授的时间、提交推荐信的时间都是需要你注意的。你需要把所有准备和申请的时间节点都记录下来,这个整理在申请中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你错过申请的时间。
如果题主你要申请的大学和项目比较多的话,建议题主专门列一个excel或者清单记录一下所有相关事项的DDL。但我是不太建议你自己进行管理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题主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不太放心的话,可以考虑半DIY模式,找留学机构帮帮忙也未尝不可。我认识的自己全DIY的朋友,到后面申请的时候,都比较手忙脚乱的,因为时间节点真的很容易搞混,而且大家普遍都是第一次申请,所以有些无从下手。
有了明确的时间规划,你就可以正式准备了。我当初在准备的时候,是把GRE放在了留学准备过程中第一座要翻过的大山。
前期的找资料、了解备考经验和复习技巧、刷OG和机经、狂背单词,这些都是备考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和工作。
虽然说起来好像很简单的样子,但是真的做好做好,还是很难的,你需要有足够的恒心和执行力才能做好。
我其实在备考GRE的时候,还是能够代表一部分同学的复习状态的。最开始备考的时候,我背单词比较不用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刷题也没有什么连续性,基本上做完一个section就放松一下,去打打游戏看看小说,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在我7月份首战GRE的时候,成就可想而知,出了考场,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复习得太随意了。(顺便说一句,GRE出分是真的很让人害怕和刺激。。。)
GRE首战失利,让我重新摆正了备考状态,重新燃起了好好复习的斗志。我开始制定复习计划:每天背一个半小时的单词,刷5个小时的机经,在刷题的同时按照考试的时间来计时,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做题思维和时间。睡觉之前在用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复习一下今天背过的单词和做的错题,加以巩固。
这样坚持了2个月,我成功拿到了325分的成绩。其实GRE考试还是一个比较容易的卡考试,付出和成绩是成正比的,所以题主不要感觉它很难,只要你有耐心和毅力去备考,会考出你理想的成绩的。
在考完GRE之后,我根据自己目前的成绩来选择学校了。
在选校的时候,有两点是很关键的:
一方面,你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分析、认识和定位,确定一下对学校和项目有什么要求; 另一方面,要搜集全面、足够的信息,从而全方位的了解学校。
对于信息的搜集上,如果题主是DIY的话,还是比较浪费时间的。毕竟大部分的申请者都是在国内读本科,所以对国外的大学不了解,有时候可能只是知道大学的名字,最多也就是排名了,但是如果具体到大学的环境、学习氛围、课程设置等等方面,肯定是需要时间去网上搜集资料的。
庆幸的是,我当时GRE考出来的时候,比我预计的时间要早一些,所以给我预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去搜集学校和项目的相关信息。在搜集学校的信息的时候,哪些信息会比较重要呢?
其实要看你自己的需求。每个人对未来的规划,想学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在申请之前,你要了解你需要什么,这样在搜集的时候才会有一个方向,避免到时候大范围的搜了一堆信息,但是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大家普遍都会对专业排名、综合排名、学校声誉等方面比较关注,但是其实你更需要了解往年的录取数据,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定位;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会对申请的大学有一些其他的要求,比如说气候温度、城市规模大小、生活成本等方面,题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搜集大学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综合考虑后,再确定到底要申请哪所大学。
简历也是留学申请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之前准备留学的时候,简历是在文书之前撰写的,我个人认为,在撰写简历的过程中,可以对自己曾经的经历有一个梳理,知道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也便于选择一定的素材到时候运用到文书中去。
那么哪种经历是可以放在简历上的呢?
还是要根据需求来看,一方面是要考虑学校对申请者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你想把你哪方面的优势展现给招生官看。不同的大学和项目对申请者的要求也会不同,比如说有些研究型项目,会更青睐于具备科研经历和实验室经历的申请者,有些侧重培养实务型人才的项目,则会被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和工作经验的申请者吸引。
学校的需求是如此,你自己应该也有一些主次之分,哪些优势是你最想展示出来的。你可以根据自己之前的经历,来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综合来看,并且加上一定的润色,一篇不错的简历就这样写出来了。
但是我要提醒题主一点,美国的简历格式和书写习惯和国内不太一样,题主到时候在撰写简历的时候,不要忽视国内外的不同。
文书应该是属于整个留学申请前中最麻烦的一步了,如果是申请的同一专业还好,如果你是同时了不同的专业,那么在准备文书的时候绝对会让你很头疼的。
如果题主也是工科生的话,其实工科生的PS还是比较相近的,基本上都是让你通过PS来阐明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虽然题目是差不多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拿一篇文书进行海投。
第一,阐述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是申请项目的目的,而不是你读研的目的,每个大学项目在课程设置方面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科研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肯定会有一定的差别的;
第二,如果你申请的项目是博士项目的话,肯定还会接触到套磁信的撰写,你肯定会在套磁中提及教授的科研方向,你为什么对这个方面感兴趣,你之前有过什么类似的经历等等。
因此,一篇文书走天下的想法其实是不太现实的。虽然文书都是PS,题目都相差无几,但是还是要根据具体的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文书。
如果题主除了打算申请工科,还打算申请商科或者其他学科,那么会更麻烦。因为不同的专业文书要求也不一样,有些项目会要求申请者写命题作文,有些项目会要求提交之前写过的论文等等,还有些是类似于工科的SOP等等。
文书属于整个申请中最繁琐的一步了,你可以在撰写和修改文书的时候,找一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或者留学机构的文书导师帮忙,这样可以帮你分担一些压力,也可以多角度地让你的文书更加完美和地道。
推荐信的准备上,美本和陆本还是有差别的:
如果题主是读美本,本科期间你参加过实验室的话,或者在上课的时候,某个课堂上和老师互动比较好,成绩也不错,给老师留下不错的印象,和教授好好聊聊,表达一下自己想读研或者读研深造的想法,他们都会很愿意帮你开具推荐信的,只要你跟他们说一下推荐信的DDL就好了,其他的他们会帮助都做完的;
陆本的同学要推荐信就比较麻烦了,国内的绝大多数教授是不太愿意自己给你写英文推荐信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很认真的教授。你要想办法自己写好推荐信,然后在通过教授的邮箱,发给你要申请的大学去。但是国内教授不太重视的这个推荐信,在留学申请中还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GT成绩很一般,大三的时候他参加了实验室,带了一年多,他的教授对他的努力和能力十分认可,给他写了一封强推推荐信,最后他因为这封锦上添花的推荐信,成功拿到了MIT的offer。
业内大牛的强推推荐信,含金量是真的很高,影响力也很大,题主一定要重视推荐信。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就可以按照网申系统要求提交申请了,提交申请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offer的过程了。
其实等待offer的这个过程来说,对我来说还是很折磨的,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水平还可以,申请的大学也是比较匹配或者录取概率比较高的大学,但是还是会担心有什么出入,那一段时间每天都很焦虑。
这段焦虑的时间没有持续很久,没过多久,就陆陆续续来了消息,有些是成功录取的offer,有些是大学的拒信,然后我又从焦虑的状态转换成犹豫的状态,毕竟选择offer也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事情。
当时我收到了UCSD、UCLA、PSU以及UMich的offer,我对于这4个offer,还是很纠结的。
UCLA的世界综合排名和知名度是很不错的,PSU是我的本科母校,本身对母校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UMich的工程学院在全美的口碑极高。
在选择的时候,还出了一个小插曲,PSU的offer带奖学金的offer,我当时本来以为这是我的母校为了留住我,对我进行“金钱诱惑”,后来我才知道是offer发错了。
跟我一起申请的同学,有一个同名同姓的,他申请的是博士,PSU的博士项目是带奖的offer,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乌龙。
我纠结了很久,到底是选择专业排名还是综合排名,不过最后还是加州的阳光吸引了我,我放弃了UMich的offer。
但是今天再来回忆这件事情,其实当初的犹豫是有些多余的。不管我选择哪所大学,都会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人生体验,都会有一段不可复制的研究生经历。
在我的整个申请季中,有迷茫、有焦虑、也有犹豫,有汗水,也有煎熬,但是在我拿到理想大学的offer的那一刻,我都感觉之前经历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同样祝题主也可以成功入学你心仪的大学,开启你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生活。
导师背景 UCLA机械工程硕士,PSU机械工程学士,辅修物理。 现就职于一家德资工业机械公司。 在硕士申请过程中,GRE分数为162+170+3.5,拿到UCSD,PSU,UCLA以及UMich的录取,最终新选择UCLA。 在选校和备考GRE方面有不错的经验。
我当初在本科时期就已经申请留学,当时我读的就是计算机科学专业。
在毕业之后,我也进入了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都让我很满意。
但是我却在工作一年之后选择读研,曾经我身边的人很难理解我的这个选择,在他们看来读研对于我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不过我还是决定在工作之后回学校读硕士,我觉得我的经历对于那些工作后想要申请硕士项目的同学会提供一定的参考,所以今天也分享给大家。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的借鉴我的申请经验,我也先将自己的背景资料放在文章的前面。
本科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CS+ECON
GPA 3.96
美国电商公司两年工作经验(全栈工程师)
TOFEL:
waived
GRE:
155 + 170 + 3.5
录取结果:
【AD】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IS, MSE
文章一开始我先和大家介绍一下我留学的动机,大家也一定很好奇我为什么会放弃美国的工作重新申请读研。
事实上对于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同学来说,读研对于之后就业的帮助的确很小。所以那些对于自己当前的工作比较满意,而且晋升较为顺利的同学来说,读研的意义真的不是很大,大家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是否要放弃工作继续深造。
我当时做出申请读研这个决定也是经过慎重的思考的,我在经过长时间的分析之后发现读研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
首先虽然当时我留在美国工作,但长远来看我还是希望可以回国发展。在国内就业的时候,工作经验较之于硕士学历其竞争力就会小很多。
如果我可以成功申请名校的硕士项目,那么我再回国就业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我就业的平台和起点也会更好。
虽然当时我也有可能回国创业,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学历成为我回国发展时的短板,所以申请读研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虽然我在本科学习的是计算机科学,但我当时读的是计算机以及经济的双学位。所以课程的安排也非常紧张。本科期间因为要学习很多经济方面的专业课,所以计算机的专业课有很多都没有来得及学习,而这些没有学习的专业课,很多都是如今行业的发展热门,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些我都缺乏了解。
毕业后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这些方面也比较有兴趣,加上这些方向如今的发展前景都很不错,所以我觉得自己未来很有可能会转行从事相关的工作。
不过我觉得大家在决定自己是否转专业之前,最好还是要对这些方向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帮助自己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读研无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除了这些对于未来的考虑,其实我当时选择读研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在我工作的第一年中,我并没有抽中H1b工作签证。
所以说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我还是不能成功申请签证,那我就不得不回国发展,这也会带来很多的变数,而读研则是一个可以让我继续留在美国的途径,所以综合各种因素的考虑,读研对那时的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有很多的同学会在工作之后选择继续读研,不过像我这样放弃工作的还是少数。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工作的同时读part time项目,也有同学会学习一些网课。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我们在工作之后,我们也会有更多的顾虑,而且放弃工作在经济上带来的损失也比较大。但是在我看来,既然要读书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而且我感觉自己并不能很好的兼顾工作与学习,考虑到对于未来发展的帮助,我还是决定放弃工作申请全职研究生。
现在有很多同学在工作之后也和我一样希望在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好的发展,而申请出国留学读研无疑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办法。大家在做决定的时候,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确定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我便开始着手准备留学申请的相关事宜,在本科毕业一年后的夏天开始准备申请了。时间相对来说也并不是很充裕,在申请之前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我的整个申请过程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选校、GRE准备、推荐信准备以及文书书写,下面我也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我的申请历程。
选校
在开始准备申请之后,我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选校,因为只有在确定自己的申请目标之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从而提升准备工作的效率。
在当时考虑到我未来发展的需要,我首先以三个条件来初步筛选了自己心仪的高校。
首先这个高校必须是名校,这是因为我申请数字项目很大程度是为之后回国发展考虑的,而国内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往往更看重学生的学校背景而不是项目实力。因此那些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高校背景对我日后的发展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也将那些非名校但实力很强的项目排除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外。
不过我申请读研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了解计算机科学的不同发展方向。所以我对于项目的教学质量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我在申请的时候除了考察高校的综合排名,也考察了项目的专业排名,最终选择了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项目。
在申请时候我最后考虑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虽然我当时决定未来要回国发展,但并不是在毕业之后就想立即回国。
在我看来毕业后我就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对于我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而地理位置无疑是影响实习以及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美国一些名校虽然教学质量很好、项目实力很强,但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偏僻,所以并不符合我的需要,而在初步的筛选之后,我也只剩下了六七个个目标高校。
之后我也对这些高校的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来确定究竟哪个项目更适合我的要求。和国内的高校一样,美国高校的研究生项目也大致分为两个方向,分别针对就业以及科研读博。
我对于科研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我还是更希望自己可以在工业界发展,所以那些课程设计偏向学术研究以及科研的项目,也被我排除在了考察范围之外。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仔细考察了各个项目的课程设计,因为我当时选择读研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可以弥补自己专业背景上的不足,所以我希望项目的课程设计可以更加灵活,这样我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需要进行课程的选择。
另外在选校的过程中,我对于项目的时长也有一定的考量。美国高校的研究生项目大多都是一年到两年,虽然一年制的项目会节约更多的时间,同时开销也没有那么大。
但在我看来还是两年制的项目更加适合我,首先两年制的项目课程更多,我也可以学到更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而在这类项目中,往往还会有暑假实习的机会,我也可以通过实习来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进一步的筛选之后,我也选中了两所目标高校,分别是斯坦福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
或许在很多同学看来,两所学校实在是有点少。但是工作后申请研究生和本科应届申请研究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我看来是否被录取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能否进入适合自己的项目学习,因为就算申请失败,我大不了可以再工作一年重新申请。
而且在工作后,平时用于准备申请的时间就很少,所以我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多个项目的申请。两个项目对于我来说正合适,根据我的经验,我身边很多工作后申请研究生的同学大多也都只是申请了1~2个项目。
总之我相信对于工作后想要申请读研的同学来说,决定读研一定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所以在选校过程中千万不要马虎,因为只有选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才能确保留学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我也建议同学们在选择之前一定要多花上一些时间去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咨询一些有过留学经验的前辈或是专业的留学机构,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项目的选择。
在留学申请中各项硬性成绩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指标,因为我的美本背景,所以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不需要提交托福成绩,这也大大减轻了我准备的压力。
不过剩下的GRE考试也让我十分头疼,因为一直以来我就不是很善于应付这类考试,所以在准备GRE的时候,我也花了很多的功夫。
首先GRE考试对于单词量的要求是很高的,虽然我本科是在美国高校学习的,而且之后在美国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的词汇量对于GRE考试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GRE考试中大部分单词的专业性都很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很难接触到,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专门进行复习。
在一开始准备GRE的时候,对于单词这个部分我并不是太重视。因为我觉得我的词汇量足以应付考试,二来是因为当时考试的时间是9月份,那段时间我的工作比较忙,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带实习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说第一次考试我几乎是裸考。最终我的成绩是150+170。
这个成绩想要申请斯坦福大学是远远不够的,就算申请宾夕法尼亚大学也只是刚刚达到对方的要求,所以我立即报名参加了10月的考试。因为我准备申请的时间比较晚加上宾夕法尼亚大学提交申请的截止日期是11月初,所以这次考试也是我最后的机会,因此在考试之前我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在这次备考期间,我的工作依然很忙,我根本就没有机会拿出大段的时间来进行复习。不过吸取了上次的经验,这次考试之前,我充分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进行单词的记忆。
在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在进行GRE备考的时候可以使用专门的APP来进行单词的背诵,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单词的学习,同时这类APP上也会有很多相关的功能来帮助我们强化单词记忆,这可以让我们掌握学习的进度,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复习的计划。
不过想要考出好成绩光背单词是不行的,平日的习题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写作部分,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而这类的复习是不能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的,这样不仅练习效果不好,而且我们没有时间去反思,这样我们很难整理出答题的思路与方法,对于成绩的提高也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我建议工作后的同学们在备考GRE的时候,最好可以在周末的时候留出大段的时间进行复习,我们需要提前规划好周末的时间安排。另外为了提升复习的效率以及效果,也可以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像我当时就买了新东方的网课,虽然当时老师没有押中最终的考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拿到了很多的练习材料,同时老师讲解的解题方法也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第2次考试的时候恰逢我工作的项目换组,所以当时我一边交接工作一边进行复习,挑战还是很大的。在这次考试中我考出了155+170的成绩,这个成绩对于申请斯坦福来说,还是稍微有些吃力,不过对于申请宾夕法尼亚大学已经基本足够了,因为之后各项申请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当时我没有继续刷分。
事实上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语言成绩以及标化考试成绩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录取的门槛,当我们成绩达到对方的要求之后,其对于竞争力的加成就很小了。因此我们在备考的时候,不用过分追求高成绩,而是要结合自己申请的实际需要来规划备考的时间,避免浪费太多的精力。不过如果申请时间相对充裕,刷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各项条件中,语言成绩以及标化考试成绩是短期内最容易提高的了,这也是我们提升自己申请成功率最快的一种方式了。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推荐信的准备过程,也是题主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申请硕士项目的过程中,高校往往对于推荐新人非常看重。这是因为推荐信往往是从老师或是领导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这样也可以帮助高校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准备推荐信的时候也要格外的用心而现在很多同学不是很了解如何准备推荐信,今天我也分享一下我的准备经验。
对于本科毕业就选择申请留学的同学来说,推荐信的准备一般还是很轻松的,申请同学只要联系平时上课的老师以及实习时的项目负责人,就可以拿到满足申请需要的推荐信。
不过同学们在联系推荐人的时候,最好要尽早,因为老师平时也很忙,所以我们需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这样老师也有机会对于推荐信进行修改,从而提升其在申请中的竞争力。
但是对于已经工作了的申请者来说,毕竟已经离开学校一段时间,而且在工作之后同学们和导师的联系一般都比较少,因此在推荐信的准备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麻烦。
现在有很多毕业已经工作的同学,在申请硕士项目的时候,会请工作中的负责人来帮自己写推荐信,因此有的同学觉得完全可以请自己工作中接触到的领导来写推荐信,这样就不需要联系老师了。
但是在我看来,对于硕士项目的申请,学术界的推荐信还是更为重要一些,而很多高校对于推荐人的背景也有要求,像我在申请时提交了三份推荐信中,就需要有两份来自学术界,所以我建议已经工作了的申请者在确定要申请留学之后,一定要尽早开始规划推荐信的准备。
我在毕业之后和学校的老师交流并不多,在本科学习期间,我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的熟络,所以这件事也很让我头疼。
不过最后我还是成功联系到了两位学校的老师,帮我完成了推荐信的准备。
我请到的第一位老师是我本科经济学毕业论文的导师,虽然经济学和我想要申请的项目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在大学所有的老师中这位老师对于我应该是最熟悉的。因为在本科期间我们有超过两年的合作经历,所以他对于我足够了解。在推荐信中他也可以通过我之前的经历来展现我的学术科研能力以及为人品格,这样的推荐信也更具真实性,同时更有说服力。事实上我们并不是每一封推荐信都要展现自己的专业背景,这样也会导致推荐信内容的雷同,所以我觉得这份推荐信对于我的申请材料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另外我请我本科经济系的一位教授来帮我写第二封推荐信,相较于上一位老师,这位教授对于我并不是那么熟悉。虽然我上过他的课,也做过他的助教,但是我们平时的联系比较少。所以当时他同意帮我写推荐信之后也希望我可以回学校和他交流一下,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好的完成推荐信的书写。于是我也申请了一天的远程工作,之后回到学校和教授见了一面,在见面的过程中,我们一起回忆了我大学时期的经历,同时他也了解了我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因此他写的推荐信内容也非常的详细。
后来我了解到他之前也帮助很多已经毕业的同学写过推荐信,不过那些同学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和他进行沟通,所以他也只能依靠成绩单上的成绩来写推荐信,导致推荐信的内容显得很空洞,这样的推荐信对于申请自然很难有帮助。
现在很多同学在联系推荐人的时候,都希望可以请学术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大牛来帮自己写推荐信,但事实上大牛写的推荐信事实上内容也会显得十分空洞,毕竟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每位同学的情况,而这样的推荐信也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高校在考察申请同学的推荐信时,更看重的还是推荐信的内容,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准备推荐信的时候,还是要找和自己比较熟悉的老师。
同时要尽早和老师联系并积极和老师沟通,让老师更好地了解你之前的经历,这样老师才能写出有内容的推荐信,使其成为我们申请的助力。
对于已经毕业了的同学来说,要尽早和老师进行邮件沟通,而老师一般也都会乐意帮助我们准备推荐信。
我的最后一封推荐信来自于我公司的经理,他在我工作之后看到了我的成长,也很了解我的能力,同时他对于我的态度也很欣赏。所以他的推荐信也反映了我工作中的状态,和前两份来自学术界的推荐信有很大的不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工作中的负责人对于写推荐信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他们在准备推荐信的时候也很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我们要及时和对方沟通并对内容进行调整,避免这影响到最终的申请结果。
总之推荐信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找那些对于我们比较熟悉的推荐人,同时这些推荐人最好来自不同的领域,这样他们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我们的能力,这样也可以让我们在申请中更有竞争力。虽然已经工作了的同学在请老师写推荐信方面或许会困难一些,但是只要我们提早联系老师,还是可以很好地完成这部分的准备的。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文书的准备,在这里我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陈述部分的准备过程。
在我看来文书尤其是个人陈述的准备是所有留学申请环节中最为重要的,这是因为招生官都是通过文书来了解申请同学之前的经历,因此文书直接决定了申请同学的软性条件,如果文书不能很好地呈现申请同学的能力,那么申请同学之前就算做了再多的准备工作,最后也只是一场空。
另外对于那些没有设置面试环节的项目来说,文书也是我们唯一可以和高校老师取得沟通的途径,因此文书直接决定了我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这对于最终的申请结果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不过CV的篇幅比较短,所以我们可以调整和发挥的空间也很小,所以一般来说我们都是通过PS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在分享PS创作经验之前,我也分享一下我对于CV创作的看法,首先我们在写CV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项目官网上的格式进行创作,同时CV要尽量简练。因此我们在写CV之前,最好可以梳理一下自己过往的所有经历,并从中筛选出和项目相关性最高的经历主要描写,而在描写经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对其适当进行补充,从而突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只要注意不要太啰嗦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PS的准备了,因为我之前一直都不是很擅长写作文,所以我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写PS会是一件很让我头疼的事情,不过当我真正开始写PS的时候,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困难。这是因为我在写PS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之前写作文那种脑袋空空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的问题,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我从自己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入手,写到了自己之后的学习经历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后来也写了我在工作中对于专业的新理解以及对于自己不足的认识,最终写到了自己为什么会选择高校和项目,以及我可以为项目带来什么。
虽然后来我修改了几次,但是整个过程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在写PS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以及申请的动机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样的话我们在写PS的时候就会有一条完整的逻辑线,这样可以让文章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好地表达我们申请的意愿。
另外我们在写PS之前也要对于项目足够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结合对方想要招收的人才特点来对内容进行优化,这样的话也可以提升我们文书的竞争力。
最后我建议同学们在写完文书之后最好可以请专业的人士来帮自己进行修改,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写PS的时候很难发现其中的不足,同时我们写PS的时候很多表达事实上是不符合对方的阅读习惯的,这也会影响文书的质量。
像我当时在写完PS之后,就请了我推荐人之一的经济学教授来帮我修改了PS,他不仅帮我修正了其中的语法错误,还帮我对内容进行了润色,使之更加符合对方的阅读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我文书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从招生老师的角度审视了我的PS,并给出了很多的建议。
不过对于已经工作了的同学来说,想要找教授帮自己修改文书还是比较困难的,而很多同学自身的能力又写不好文书,因为他们无论是对于项目的了解还是英语的水平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我也建议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请专业的留学机构帮助完成这些准备工作。
尤其对于已经工作了的申请者来说,因为他们平时用于申请准备的时间本身就比较紧张,所以请留学机构帮忙也是很好的选择。
现在随着留学的热度越来越高,可以供我们选择的留学机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留学机构都可以满足我们留学申请的需要,这是因为很多的留学机构在专业性上存在不足。
现在有一些留学机构只是对于留学申请中的环节足够专业,但是他们对于高校的各个专业以及项目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他们也很难结合同学申请的实际需要来对留学申请准备工作进行优化,他们的服务也是存在欠缺的,因此同学们在选择留学机构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选择。
现在和我合作的admitwrite在专业性上就很有保障,这是因为admitwrite有着强大的导师团队,在这里有超过500名和我一样来自海外名校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拿到过美国top30、英国top10级别名校的offer,这也可以证明导师的优秀。同时这些导师都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于留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十分了解,同时他们也经历过所有的留学申请流程,所以导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更好地为申请留学的同学提供服务。
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导师都来自不同的项目,所以无论同学们想要申请什么项目,在admitwrite都会有同专业背景的导师来为他们提供服务,这也是admitwrite专业性的来源。在同学们申请的过程中,导师会结合自己对于项目的理解为申请同学提供指导,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结合项目的需要进行留学申请的准备工作,这样也可以提升准备工作的针对性,从而提升申请准备的效率。
另外导师也会结合项目的要求以及同学的申请准备情况为同学制定申请的计划,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同学都可以顺利完成申请工作。
在文书准备的过程中,导师也会利用自己对于项目的了解给同学一些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对文书的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展现出项目需要的能力,让文书可以更好地发挥申请同学的优势。
在文书创作结束之后,导师也会帮助同学们对文书的内容进行优化,修改文书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对文书进行润色,进一步提升文书的质量,这些对于申请也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admitwrite的半DIY服务模式在价格上也是有一定优势的,现在所有的服务价格只要2万元,这也只是传统留学机构价格的一半,在这里同学们还能享受到针对自己申请需要的个性化服务,所以还是很值得同学们选择的。
以上就是我当时留学申请准备的全过程了,虽然最终我没能顺利申请到斯坦福大学的项目,但申请到宾大也是让我比较满意的结果了,如今我已经毕业,并即将入职硅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因此我的留学也基本达到了我最初的期望。
回顾我的整个申请自己后续的留学经历,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家在申请研究生项目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读研的目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清楚自己该申请哪个高校,申请什么项目,同时你的准备工作也将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在申请准备的过程中也会更有动力同时意志更加坚定,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克服申请中遇到的困难。
最后我还想要强调的是对于已经工作了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尽早联系老师,毕竟大部分的项目都会要求申请的同学提交至少两封来自学术界的推荐信,这样的话就算老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帮助我们写推荐信,我们也可以想其他方法来进行弥补。
另外我之所以可以申请成功也离不开身边贵人的帮助,无论是我的同事、领导还是学校的老师,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很难顺利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
我也建议同学们在留学申请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我们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留学相关的事宜,也可以找到专业的留学机构来帮忙,这样也可以提升我们留学申请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留学申请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我们找准自己的方向,认真完成每一步的留学申请准备工作,相信大家一定可以申请到自己的dream school。
导师背景
宾西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伍斯特理工学院经济与计算机科学双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
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曾在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全职工作,有多段校内工作和校外实习,即将于硅谷就职软件工程师。
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