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GDP 增速为 0 意味着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gashero 明显是犯了基本常识的错误,已经有朋友指出了。

我再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公开的GDP增速不等于公开的(今年GDP/去年的GDP-1

公开的GDP增速不等于公开的(今年GDP/去年GDP)-1

公开的GDP增速不等于公开的(今年GDP/去年GDP)-1

平时我们说增长率,比如公司利润增长40%,就是说今年利润是去年1.4倍,但是在GDP统计的时候却不一样,用今年名义GDP除以去年名义GDP来看纵向增长的行为是在闹笑话,更别说还是用美元计价的GDP除以去年GDP了。

因为一般意义上的GDP增速根本就不是用你知道的那个GDP算出来的,真的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每年GDP增速和两个GDP并无直接关系。

我们还是打开世界银行的数据。

这便是那位兄台所言,日本GDP剧烈负增长的来源。

然鹅:

我们再来打开看一下世界银行日本GDP增长的数据。

怎么2012年之后全是正的?这位兄台随后意识到这是有问题的,于是又找来了汇率,算出了用日元计价的日本GDP。

于是又得出日本GDP每年负增长1.68%的结论。再次犯下第二个错误。

我已经说过了,报告出来的给你“GDP增速”根本就不是用报告出来的“GDP”算出来得到的,

世界银行的日本GDP增速数据明明就摆在那里,为什么非要自作聪明自己算呢?

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中国2001年,GDP1.3万亿美元,2010年GDP 6万亿美元,9年翻4.6倍,每年该增长18.5%啊,怎么只增长了10%左右呢

这是美元的问题吗?

那我们换成人民币。

2010年中国GDP为11万亿人民币,2010年是41.2万亿人民币,涨了3.75倍,GDP增速也该有15.8%,怎么还是只增长了10%左右呢?

老实说,我认为大家看GDP这么多年了,早该注意到“GDP增速”不是用“GDP”算出来的了,没想到今日仍然犯下这种错误,大家水平还要提高啊。

一般意义上GDP总量是“名义GDP”的总量,GDP增速是“实际GDP”的增速增速,这不是一个值计算出来的。

让我们介绍一下宏观经济学的第一堂课。

名义GDP=最终消费品的现价x最终消费品的数量

实际GDP=最终消费品的基准年价格x最终消费品的数量。

我再举个例子,去年生产200辆车,每辆卖10万,今年只生产150辆车,但每辆卖20万。

如果你看名义GDP,你会发现今年GDP增长了50%,然而实际上呢,今年生产的车的数量只有去年的75%,GDP还负增长25%。

所以说名义GDP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名义GDP是用于横向对比的,是用来比较中国和美国谁更“有钱”的,中国的商品今年卖得更好,即使只生产了150辆,但卖价更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赚了更多钱,相比美国而言更有钱了。

但是这是在和人家比烂,实际上和自己纵向比的时候,心里还是要有点B数的,今年的生产确实不如去年,所以“GDP增速”是负的。

所以日本GDP是零增长吗?“增长”肯定是在说和自己纵向比,而不是和别人比烂,我们看世界银行的数据,日本的GDP增长基本是正的,虽然正的不多,也有1%。

你要说它零增长其实也是很过分的,但也差不多。

在梭罗模型之中,GDP,在达到增长均衡之后的持续增长来源于两个部分,技术的运用和人口的增加,众所周知,日本人口是并非增加的,如果技术趋于停滞,那么经济增长自然也会停滞。

再详细一点,就是说,一个发展中国家刚开始要从事生产,需要有人口,而后需要资本,每一次生产之后,其中一部分被消费和折旧掉了,而另一部分生产则被保留下来增加了资本的总量,如果人口不增长或增长较慢,资本的总量不断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也会不断下降,比如机器不断增加,而工人却不增加,最后机器多了没人用,白白被耗损,最后机器的耗损与每年新生产的机器数量相等,达到了均衡,于是经济就不再增长。

所以中国经济也会走向“新常态”,增速放缓。

在经济增长早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总量的增加,均衡之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只能源于人口增加和技术进步。

所以发达国家的0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的0增长没有可比性,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普遍低,经济要增长,必须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日本增长慢无非是因为没有取得技术突破,也许有一天它就突破了也说不定,技术这种事本来就不是经济学能研究的。

而发展中国家的零增长,那就不是技术突破的问题了,那说明了是连自己的资本存量都保不住,资本不断外流的严重问题,这才是严重的问题,这也才是经济学能研究的问题,所以各位盯着隔壁日本0增长没有意义,不如把目光放在巴西,俄罗斯,阿根廷这些国家。


user avatar   liu-an-ge-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 @gashero 的回答。作为一名编程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对于经济问题有很多基本的认知错误。在他回复的评论里甚至可以看出他并不知道GDP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两种,如此还坚持认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都十分正确,并且给反对的人扣帽子,未免贻笑大方。

俗话讲隔行如隔山,得出“日本GDP每年缩减4%”这一结论,如果是受过专业教育或者有相关知识的圈内人,都应该立刻察觉到数据不对。一个GDP总量世界第三的国家、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外部没有战争并且内部就业率良好的情况下,如何出现年均4%的惊人缩减?

答,1+1在算错的情况下等于3(shan)。

首先从日本GDP来看, @gashero 的方法是先以美元GDP计算变化幅度再对比美元兑日元的变化幅度,最后得出日本GDP下降这一结论。实话实说这种计算方法有些摸不着头脑。经济学相关专业在大二会学一门《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其中必然讲到,纵向比较某一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变化,需要用该国本币作为计量单位。中国在计算GDP增速的时候,当然也是以人民币计的。

那么以美元计的GDP有什么意义呢?是用来在同一时间点上,横向比较不同经济体的经济水平。

这种比较主要有两种方法,

  1. 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
  2. 根据各国货币与一选定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缺点。

如果使用国际汇率,就会由于发展中国家货币在国际市场过弱,而低估国内消费者与生产商的购买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则又无法精确计算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与服务。

所以横向比较一般只有参考作用,没有准确结果。

至于说类似津巴布韦这样的恶性通货膨胀会极大影响以本币计的GDP,其实是对GDP计算方法的错误理解。在实际GDP中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将被剔除。花数亿津巴布韦元买一块口香糖,津巴布韦的实际GDP只会增加一块口香糖的价格,而不是数亿。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还创建经济学干什么?况且日元不是津巴布韦元,而是国际上信誉极好的避险货币之一。

所以如果你问我如何看待这份获赞无数的答案,我只能说还记得“农民科学家”郭英森以及确信郭英森“发现”了引力波的那帮人吗?

笑。


先说我的结论:

日本经济并非衰退,而是缓慢增长,但增速极低,基本符合题目中“增速为0”的要求。

这与日本“失去的30年”并不冲突,仍然在前进,但是原来大踏步,现在小碎步、原地踏步甚至偶尔倒几步。

不过这并不是指日本经济总量在衰退,而是增量表现不佳。自1995至2017这23年间,日本的实际GDP总量只有5年是负增长,1年是停滞,其余均为增长,不过最高涨幅3.3%,最低涨幅0.1%,虽然在发达国家中表现尚可,但是和80年代相比则是不值一提。

并且在各种社会问题的围剿之下,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放大。东亚国家的命,发达国家的病。


和我国国家统计局一样,日本内阁府每年都会发布前一年度的GDP数据。因为发布是在12月,所以目前更新到了2017年。

以安倍晋三上台的2012年为节点,日本名义GDP“扭亏为盈”,并且实现连年增长,从494万亿日元到547万亿日元,最高涨幅2.8%,最低涨幅0.1%。

而日本人口从2012年的1亿2750万人下降至1亿2640万人,所以人均GDP的增速其实还更高一些。

2018年数据尚未公布,不过根据NEEDS发布的预测数据,大概是在0.4%左右。

实际GDP方面,自安倍上台以来除了2014年是负增长,其余各年也是增长的,详细数据同样可以在内阁府官网上查询到。

安倍晋三目前是在任时间第三长的日本首相,如果后续选举没有失利,可以坐满任期的话,将成为日本自1885年成立内阁制以来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作为安倍执政核心之一的“安倍经济学”如果已经失败了的话,安倍晋三岂能坐稳屁股到现在咩?


如果与中国作比较的话(2017年世界银行数据),

中国名义GDP总量12,237,700百万美元,日本4,872,137百万美元。中国是日本的2.5倍。

中国人均GDP为8,123美元,日本38,895美元,中国是日本的0.2倍。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中国16,807美元,日本43,876美元,中国是日本的0.38倍。

据此可以粗略的估算日本的生活成本约为中国的1.9倍,假如日本一位硕士刚毕业的年轻人每月工资是25万日元,汇率是1:16,那么他在日本的生活大概就相当于中国一位月收250000/16/1.9≈8223元的年轻人的生活。

不过正如前文所述,购买力平价(PPP)这个指标本身就有很大的玄学色彩,生活成本的地域差别又十分巨大,所以“生活成本1.9倍”的可供参考性非常有限,纯属随手一算。


说回正题,这种近乎停滞的增长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是通货紧缩。日本的银行存款利率降到了0.001%,对,你没看错,就是十万分之一。房贷利率则一直低于1%,日本政策金融金库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甚至给出了0.3%的优惠利率。

更为吊诡的是,根据日本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M2同比增长2.3%,实际上日本的M2一直是增长的,但是名义GDP增长率远小于M2增长率,而且深陷通缩的泥潭中爬不出来。要说原因,看看卖的热火朝天的日本国债吧。

另一方面,日本M1的增长率长期以来一直高于M2的增长率,按理说应该是经济活跃的象征,但是日本不同,日本M1增速较高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债,国债发售会增加同等金额的活期存款,M1又必然小于M2,所以才会带来M1增长率大幅领先于M2增长率的结果。(感谢评论区 @流云飞袖)

其次是居民消费预期,对于未来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的话,个人消费和企业消费会趋于谨慎。如果政府无大额支出,社会经济也无新的增长点,那么必然无法扩大消费,内需会非常严峻。

由上图可以看出,自2012年以来日本个人消费占GDP比重逐年减少,而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公共支出和房产支出,在日本则是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外需,在日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取得了一定增长。

除此之外流通性差、阶级固化、出生率低、财政赤字过高、地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不同年龄段收入差距过大等等一系列日本的社会问题,都和GDP增长停滞互为表里,可以说这些现象是GDP停滞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原因。

我其实想展开讲一下日本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无奈水平实在不够,七天憋出六个字儿来。

日本消费税(即中国的增值税)将于今年十月上涨至10%,此举将有助于日本政府实现更大规模的财富再分配,还是进一步造成个人消费紧缩,那就要等实行之后才知道了。


最后想说的是,必须要承认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国际地位日渐提升,反观日本等发达国家则略显颓势。但是利用错误的计算结果获取心理满足,与阿Q别无二致。于民无益,于国有害。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常识,就是在不出意外比如战乱、混乱或重大的强制再分配的前提下,资本回报率是大于经济增速的。这一点大家很好理解,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比如你们公司今年盈利增长7%,那怎么着也不可能给你涨7%的工资,可能涨个三五点就算良心老板了。

如果GDP增速是0%,资本回报率必然大于0%,蛋糕就这么大,那相应的,劳动者获益必然要小于0%。

所以现代经济体,要想保持稳定,其GDP增速必须大于0%,而且要大于一个比0%略大的数字,这样才能让主流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那如果没有高于这个数值,甚至等于或者小于零怎么办呢?短期可以忍受,如果长期,就是三个结果:

战乱、混乱,或者重大的强制再分配。

日本是个例外,但也不是例外。之所以说不是例外,是因为过去的三十年内,日本经济看似没有发展,但实则是一个逐渐挤泡沫填充实体的过程,实际上是有发展的。之所以说也是个例外,是因为这个过程本身也是相当痛苦的,换做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无法像日本一样保持社会的总体稳定。

这可能和日本民族性格有关,也可能有别的因素,我也不完全懂,就不讨论了。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总有人说明朝亡于李自成? 
  洗碗机目前的缺点在哪? 
  十堰的经济发展如何? 
  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俄罗斯还会继续衰落下去吗?它的结局是怎样的? 
  国外代购持续火爆,是否能佐证了“中国已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为什么说部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前吃不上饭,之后就吃上了? 
  下周的中美贸易谈判,会不会成为中国的广场协定? 
  宝马收购华晨宝马 25% 股份,华晨宝马成为首家外商控股的车企意味着什么? 
  中国为什么劳动生产率这么低?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愤怒的小鸟2》大电影?
下一个讨论
市场经济好还是计划经济好?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