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沧州柴进那里呆腻了,要向南走去清河县找大哥。
走了几日,到了阳谷县地面。
如果清河县指的是河北邢台清河县,那么武松早就走过了,走到阳谷县了还执迷不悟,看来武松是个极端路痴。
武松在酒店喝酒,遭店家劝解,反驳道,我是清河县人,景阳冈,也走了一二十回了,哪里看到什么老虎。
景阳冈在阳谷县东面,好家伙,武松这是喝了假酒,河北清河县在西北方向啊,难不成武松早已领悟了地球是圆的?况且,武松一个河北邢台人为何要走一二十次的100公里远的景阳冈?
阳谷县县令邀请武松做警察局局长,也说了,清河县和阳谷县近在咫尺。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书中清河县在阳谷县东面,且距离很近。
查,《元丰九域志》,京东西路,东平郡。
东平郡须城县有梁山乡,济水乡,清河乡。(叫清河的可不止河北清河县一家啊)
修改:
须称有八乡,梁山,济水,清河为山河,没有说是乡名,上面一句梁山乡,济水乡,清河乡为错误。但是,虽然不知道须城8乡的名字,清河的出现,也让人不禁联想,是否有个清河乡。当然,我目前不得而知。
东平有大小清河,大清河如下
小清河如下
5世纪后,济水上段逐渐堙塞,济水下段以大野泽和汶水为源,唐代称之为清水。北宋时梁山泊以北的济水又称北清河,与汶水合流后又名大清河,汶水演变为大清河支流。金代中期之后,黄河河势南移,梁山泊因失去黄河水的补给逐渐干涸,大清河仅以汶水为源,汶水又演变成大清河的上游。1411年(明永乐九年),开复会通河,引汶水济运,在坎河以西筑戴村坝,引汶水南流至汶上南旺入运河,这一河道改称汶河(即小汶河),而漫坝西流的汶河别称大清河。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大汶河由鱼山注入黄河,成为黄河的支流。东平湖形成后,大汶河注湖,而后经陈山口、清河口两出湖闸汇入黄河。1958年东平湖水库建成后,汶水漫坝会大清河入东平湖,经陈山口出湖闸入黄河。1959年,在戴村坝分水入小汶河处筑坝堵塞,小汶河遂废,大汶河演变成河道。
以下文字基于之前认为须称8乡有清河乡
须城县即为现今东平县,东平县现在地图如下蓝色,发现在阳谷县以东,景阳冈东边,紧挨
梁山县现在的地图如下,阳谷县东平湖以南,景阳冈以南
有理由推测,清河乡也在附近,甚至可能离景阳冈更近。
那清河乡就完全是书中提到的清河县吗?
这个解释不完美,因为,书中也明确提到,武松自称是邻郡清河县人。显然,宋代阳谷县和清河乡同属东平郡,根本不是邻郡。
后来我查证,河北清河县(北宋河北东路恩州/清河郡清河县)也和东平郡不是邻郡。
所以我们分情况讨论:
可见,河北清河县这种说法bug更多,为事实bug,东平郡须城县清河乡人这种说法bug更少(设定bug)更合理。
至于北宋的清河乡,那可能是现如今的东平县,也有可能是梁山县,还有可能是现今河南的台前县。
假设我们是施耐庵,怎么改最方便?直接Ctrl+F查找“清河县”替换为“东平郡清河乡”,再查找“邻郡”,定位删掉即可。
难道还要把阳谷县和景阳冈都换成一个河北地名?搞不好又出bug,类似景阳冈的地方在河北的广阔平原上可不好找。老施硬着头皮改好了,发现说书的各种小故事集流传的都是景阳冈打虎。这样改完,估计要收到六老师警告–——改编不是乱编!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