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枚接触过投行、行研的民工,聊聊个人的感悟。先说一下个人结论,这两者压力都很大,都是金融行业压力最大的岗位了。但哪个更大要看个人,如果你讨厌写周报、日报、点评、深度报告等,那你做行研的压力会极大,我当时就是因为这点放弃了行研的工作,如果你受不了到处出差,每天开各种会,做各种尽调等,那投行你会很讨厌。
其实这个问题,我更多的感受是想问一级、二级该如何做选择。
投行的工作压力,是来自于项目周期的时间节点,项目里面棘手问题的解决,跟公司内核、风控撕逼,跟其他中介机构撕逼的压力。前面是投行压力最大的地方么?不是的,在你前面入行的几年,非常大的压力是在短时间内高校、精准的完成手头的工作。比如一个项目过几天要申报,在申报之前,审计、律所都可能会修改一些材料,但是投行会跟着改一堆堆的材料,而且不能有任何错误,包括里面的勾稽关系不能出现问题。但投行的这种压力,是阶段性的,不是每天都如此大的压力。如果一个项目今年报不了,但你没啥项目做,其实还是比较悠闲的。你可以理解成投行工作压力的大,可能跟你们项目的周期、领导的风格、所遇到的客户跟合作的机构有很大的关系。
行研的工作压力大,对于不喜欢做投研的同学,那真的是持续性的。各种周报、日报、点评,参加各种活动,做各种路演,真的愁的心慌。行研的朋友,喜欢招一堆堆的实习生,遇到好用的实习生还好,遇到不好用的也是心累。但如果你喜欢行研,喜欢股票,那其实压力没那么大。
所以问压力大不大?都挺大的,到底哪个更大呢?这要看你更讨厌那种工作状态跟工作内容,自己想想吧,喜欢到处跑项目,还是喜欢投研跟推介,加油!
既然是创业,那咱们可得按照生意的思路来。
有戏么?
有戏,这是目前短视频领域为数不多的明确方向——生活短剧。
但是每个创业者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凭啥是我?
内容创作领域能成的创业者有这么几种类型:
1天生英才的
这种人一下生就主动了吃某个创业方向的饭,稍微做一做就能爆发。
有人天生幽默,张嘴有梗,声音有特色,或者脸长得好看也成。
不过人群里这种比例太少,可遇不可求。
2战绩辉煌的
行业老手,打工时间很长,简历上项目案例1~2页纸都写不下的那种。
内容领域玩到后面也是工业化的军备竞赛,有些人是大厂一路打怪升级,天赋可能稍差,但是拉拢资源、做生意、攒资源能力突出。
科班出身创业,胜率一般比较高。
3市场敏感的
内容行业的特点就是变化快。
我老说追风口不好,只要是因为很多人反应速度太慢,等他们去追的时候基本只有接盘一种可能。
但是市场上确实有风口追得好的人。发现早期市场机会,迅速入局,等到差不多的时间迅速套现出手。
回头还能靠讲课开班收割一拨二茬。
这种玩法到了至高境界,是自己就能造出风口。
说了这么多,每个内容创业者都要好歹想一想自己准备靠什么成功。
想了不一定就成,不想肯定不成,稀里糊涂的赚钱,最后会凭借实力亏回来。
更重要的是进行尝试,看看自己想的到底是不是对的。
比如给自己3个月时间,拍30个视频,看看数据上支不支持自己吃这碗饭。
去年有个大三学生问我全职自媒体,说看了一些大V成长历史颇为感动。按照学习成长方法坚持了半年多。
我问他数据咋样。
每周3篇,阅读数平均没到100。
看了几篇作品,我及时地制止了他,没啥天赋、知识储备不足,多流量不敏感。
大三学生时间有限,还是准备考研更重要一些。
如果是业余爱好,那无所谓了;如果是创业,记得给自己一个止损线。
祝愿这位朋友早日能找到“为啥是我能成功”这一问题的答案。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