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人前“调性” 人后“凌乱”
30岁的湖北老哥李某春借遍叔姑舅姨,父亲哥们,母亲闺蜜,掏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两辈人的积蓄,再加上自己攒的那十几万块,凑够几百万首付,在深圳龙岗买下容积率5.0,建筑面积89平的三房。
朋友圈晒完刚过户的大红本,又是一天加班到深夜才回到家,刷完观察者网里香港人住鸽子笼棺材房的惨状,庆幸自己在一线城市早早上了车,心中暗讽香港人连房子都买不起闹什么闹。转眼打开微信,妈妈转来的5000块显示到账,毕竟每月一度的房贷扣款日就要来临。
爷爷从3000块退休金里省出1200,奶奶从2500块退休金里省出800,爸爸妈妈再凑3000,为的就是李某春在深圳能活得比香港人爽。可要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拿新农合的农民怎么办,那也没事,十几万首付也能在武汉郊区买套房,父母有手有脚送外卖总能还房贷,被“鸽子笼”掏空的年轻人,再怎么也比香港棺材房里的尸体活得爽。
到底是被什么掏空的,年轻人恐怕自己心里有本帐,未必就需要教师爷一般的说教。
原文:小家电,非名牌不用;赏樱花,非日本不“刷”;吃面包,非“全麦”不碰;选服装,非“设计款”不穿……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民众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渐趋热切。然而,当下一些年轻人超越自身实际,过度追逐所谓“品质生活”掩盖下的预消费、高消费,无孔不入的“精致”透支钱包,掏空身心,侵蚀灵魂。
求求了,别再教育我了
我就想自由自在的活一次好嘛
我的生活不需要一份报纸来指指点点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因为想要的东西都很贵,想去的地方都很远,想爱的人都很优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抱歉,我们想要的房子确实很贵
但是因为什么原因很贵我还是明白的
看到这句话,我感觉好熟悉
啊,想起来了
这不是白严嵩说的嘛
真的,求求了
别再想方设法教育年轻人了
教了这么多年
教出了「高离婚率」「低生育率」「低结婚率」
你们在教,不一定还会教出什么
你可以骂这篇观点,但我建议年轻人不要真的负债透支消费,尤其是不要负债花在一些非必要消费上,逻辑就是典型的你感到一个火坑热,然后赌气的跳入另一个火坑!
资本收益压倒劳动收益是近十几年的大趋势,由于年轻人多是资产和人脉储备不足的群体,导致的结果就是年轻人在现有的分配体系下处于非常大的劣势,处于劣势就意味着可以选择的路不多,感性很容易占据决策的主导,再加上消费主义的引导,大量的年轻人走上负债的道路,消费常常高于收入,这里最大的问题是负债的利息,从以前的次要影响逐渐转化为主要影响。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用经济学中的70规则(或者72规则,仅做大致的对比,不做非常精确的计算)来说明财富积累和耗散的速度,假设每年的年轻人的财富积累增长10%,那么意味着每7年左右你拥有的财富翻一翻,增长来源于薪资收入、利息收入等开源流入。相反,如果你的财富每年流失10%,约在相同的时间财富缩小一半。也就是说,储蓄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只有通胀,但2~3的cpi是大几十年的平均水平,作为低风险收益参考收益的大额存单都可以做到,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有200万,不需要投资房子,几乎无风险、无中间成本的大额存单每年也可以带来7万左右的收益,等价于一个新一线研究生学历每年的结余。相反,消费贷一般用的是分期方式,也就是说,你前面月份还了的钱依旧在产生利息,平均利率是非常高的,常常高于8%以上,越借钱利息越高,利息越高就需要借更多的钱,直至不能从平台或者身边的人获得倒腾资金,另外一些人鼓吹靠负债来抵御通胀,无异于从一个小火坑跳到一个大火坑。
假精致是消费升级的副产品之一,同样的商品如何创造更高的利润,有些是改造商品,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消费群体的思维改造似乎成本更低,包装、噱头、文化、身份认同都会附加到商品中提高其价格,某某达斯就是典型的代表,还有很多所谓的高端品牌在其本国只是最普通的商品,也并不能附加更高的价值,但到了国内就是香饽饽,有人认可就能支撑它的价格。这也是我国天价广告费和明星代言费的来源,居民信你的品牌,年轻人喜欢为你代言的明星,同样的商品就能比别人卖得好,卖的贵,只要广告做的好,蒙药心脑方的老太太可以换几副面孔来协助资本圈钱,不要忘了某药酒可是经过央视背书的,消费者不可能每个人都有相关医学知识来辨别商品好坏,有时候被卖了还在为其数钱,俗称智商税,前段时间的倒奶事件最终也就不了了之,参与的人更加关注其偶像还能不能出道。
不管这篇文章的初衷如何,但也有值得警惕的事情,就比如文中关于年轻人负债的数据是值得深思的。要刺激经济就要放水,放水则是由信贷规模决定,所谓的放水其实就是鼓励借贷,那么问题来了,现阶段谁还能负债呢?当然是刚刚具有承担责任,财富储备和社会经验更少的年轻人,消费主义会进一步侵蚀这个群体,资本的本性是敲骨吸髓的,什么经济体的潜力和未来都是可以放在一边的。
年轻人感性是必然的,但理性对于客观环境的改善更加重要,尤其是涉及到钱的问题,你可以反驳它的观点,但也应该思考其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年轻人现在的处境确实尴尬,前有资产泡沫要负跟多的债接盘,房地产投资本身并不创造额外的商品,只是前面的人负债先站好位置,等着后来的年轻人负更多的债接盘,毕竟房子资源捆绑现阶段无解。后有消费主义与扩大内需的压力,中上层痴迷于资产投资,资产收益又压过劳动收益,消费贡献不足,扩大内需靠中下层行不行,中下层有心无力,内卷突出。但在年龄结构上,不管是上中下层家庭的年轻人更容易被引导参与到扩大内需中去,没有储蓄那只能依赖信贷,我记得本人读大学的时候除了助学贷款可没有其他的贷款进入校园,现在已经非常普遍,运作模式无异于拉人头模式。
反对可以,但要保持理性,不能因为赌气从一个火坑跳到另外一个火坑,限制一些非必要消费,年轻人适当的积累自身的财富是未来的筹码,根据70规则,财富储蓄起来会进入良性循环,财富耗散起来利息可能会让你在未来陷入麻烦,扩大内需是要做,但应该是让有能力的人去创造消费和信贷,年轻人应该更多的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花在投资自己上。宏观政策年轻人是很难左右,能做的是在诸多不利中做最有利自己的选择,反过来说,一个有理想的经济体大概率不会让年轻人一直处于这种被动,新一代也终将取代上一辈人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届时手里有筹码储备的年轻人选择会更多一些,应对机遇也更从容一些,因为你积累了很多人没有的试错保障。
这篇文章最有自知之明的地方就在于,哪怕已经把话说得这么难听这么损了,也没有在结尾拔高主题,说年轻人应该志存高远,要有国家主人翁意识,应该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
最悲哀一点在于,如此有自知之明的不是别人,而是半月谈和人民日报,时间点是1921年7月的一百年纪念日。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话是不讲,还是不能讲,还是不敢讲?
其实没啥问题……很多年轻人为了面子,消费其实是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的。
但是这似乎也是正常,据我观察和了解,只有挣钱能力到了某个层次以后,才会不屑于所谓精致——因为这时候更明白钱的作用。虽然人都知道用钱生钱这句话,可问题在于,年轻人的消费主义,让他们存不下钱。
2004年的时候,它们还说我们80后不要啃老,要靠自己买房。
能真精致的人谁愿意假精致
别的我也不想多啰嗦,吃面包这事儿吧,我糖尿病,不吃全麦血糖升的快又高,您横是不能说我想多活两天是假精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