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里正好熬了圪糁白饭 图一二是圪糁白饭 坐标山西阳城 可能跟东北的糁不一样做法 我们这里是熬成粥喝 那个颗粒是玉米粒去皮 拿磨磨成颗粒 还有粗点的 这个比较细 还有一种我们叫“老圪糁”是整个玉米粒去皮直接熬 也挺好就是很难熬 不经常吃
图三是豆角炉面拿鸡蛋炒了一下
这问题总体非常傻,糁汤不见于东北,没有的东西,感情从何而来?又有什么喜欢不喜欢?从问题本身能多少看出点居心叵测的意思,无非各种挑拨引战呗。不过不管他什么居心,问题还是要讲清楚的。
糁汤不汤饭不饭近于羹,类似西湖牛肉羹福州牛滑泉州牛排三件套,基本起的作用是类夜宵,虽然今天吃它的地方更多是做早餐。
东北饮食体系里有没有类似的东西呢?有,一是疙瘩汤,二是油茶面。就像湖南的擂茶,不做正餐,却能填肚子。只不过东北移民文化背景下,这种区分相对不明确,所以疙瘩汤任何时候吃都ok。既能隐身于各类东北饭店,以珍珠汤的名字出场,也能见于烧烤店,用来解腻遛个缝。
为什么疙瘩汤没成主流变成早餐必备呢?还是和东北的移民文化有关,东北的清末移民,到达垦荒地点是发银子和农具的。又兼地广人稀,土地充沛。农活消耗体力大,所以在人口占多数的农村没发展出早餐体系,而是以正餐干饭为主。
但疙瘩汤为什么又能存在呢?因为建国以前清末民初每天两顿饭才是普遍情况,一日三餐的普及是工业化的产物。但一日两餐不等于就不饿了,这时候,消耗油脂较少的疙瘩汤就成为了一个选择。
所以结论就是东北固然糁汤不普及,但并非没有类似的东西,而且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