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像婚姻往往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融合,高考报专业要考虑家庭背景。这条适合家里在某个行业有一定资源的考生,比如家里有很多医生(往往也是医学院教授)的考生。
2. 如果你是普通家庭出身,千万不要太信任家里长辈的意见。多问问年轻一辈的朋友,甚至网友也可以。这个时代知识与信息更新速度太快,普通人的知识结构很快就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很多长辈对世界的认知其实已经不够前沿了,这个时候盲从风险极大。详细分析参看:「如何看待科大表白墙下关于出国读 PhD 利弊的新一轮讨论?」
3. 如果第一条不适用你,理工科考生可以根据以下两条考虑专业。首先理工科需要的“死抠”精神(即是否喜欢把一个问题搞得清清楚楚并从中得到快乐),而文科一般比较开放,太钻细节反而是缺点。另一个考量是是否喜欢设计实验,比如喜欢通过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果这两者都满足,就选EECS(也就是电子、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如果不喜欢设计实证实验再分析,那可以考虑应用数学、统计。这五个专业可以作为大部分专业的基石,即使达不到最优,也不会太差。文科专业讨论起来比较复杂,暂时不表。
4. 如果不是特别清楚自己的情况(比如智力、耐心),别读“纯”科学,比如纯数、理论物理,你最终会被自己劝退。
5. 知乎上有大量文章劝退生物、化学等专业。如果你没有自信碾压绝大部分人(你也不该有),不要去这类专业,勿谓言之不预也。
6. 如果你的初/高中老师告你xx专业可以读,你不一定要去读。但如果他/她告诉你xx专业不能读,那是真的不能读。
7. 不要单纯根据初高中科目成绩选专业。在大学前,甚至研究生前学的东西跟那门学科其实没太大关系。比如计算机不是修电脑,假设你读计算机理论的话其实跟数学差不多,擅长高考数学不代表你啃得动高等数学。
8. 不管最终学了什么专业,多去看看别的专业在做什么。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大趋势,你可能无法成为A学科或者B学科中的佼佼者,但你可以或许可以做(AxB)中的强者。
9. 选专业不是一锤子买卖,你还有机会转专业,甚至转学,决定越早成本越低。读了大学以后也要继续收集信息,如果有需要就果断行动,不要觉得可惜。学历呈现贬值化趋势,以前本科生就够了,而现在硕士学历正在逐渐成为以前的本科学历。因此从个人发展角度,不要担心选错专业就会万劫不复,你还有纠正和重新探索的机会。大学也可以转专业,研究生可以换专业,都还有机会。你不会因为选错一次专业就陷入深渊。能让你陷入深渊的,只有前后为难与犹豫不决。
10. 人生不是线性的,我们其实都是在局部(盲目的)取优,没人知道是否从全局角度看真的正确。热门专业不会永远热门,你可以跟着趋势走,但不要相信有不败的黄花。作为“过来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帮你们提供一个好的初始点,不至于被坑在起点,但未来永远只在自己手里。人生还很长,你总要学会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常规思维)。
好运 :)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劝退某专业,但是我想说的是:
不要只看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更重要的是选择你真正有兴趣,愿意尝试探索的专业。尤其不要去那些所谓前景好,但是你完全没动力学的专业。
我之所以反对「一味」以就业前景来挑专业,因为就业前景预测本身就不是很靠谱的事情。
如果未来你正经读个硕士,7年;就算是读完本科就业,也要4年。
往前推4年,2015年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预测到如今的互联网寒冬?
假设你是一位北大学子。
2015年考进北大时,你发现学校里有一种黄色的共享单车,ofo。据说是一位毕业不久的学长的创业项目。
你大一寒假回家时,ofo完成A轮融资,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等投资人拿出了1500万;
半年后,9月大二开学时,ofo完成B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数千万美金;
一个月后,刚过完国庆节,你的学长又融到了C轮,拿到了1.3亿美金;
2017年3月,你还在努力修学分,争取大三时有时间实习时,ofo融到了D轮,4.5亿美金;
你下了决心,读了很多关于共享经济的书,决定未来要在共享单车行业做出成绩,去ofo工作。
2018年,大三下学期你腾出时间,去ofo面试实习,然后在这一年里,你看到了ofo和摩拜的合并失败,看到滴滴和ofo的翻脸,看到了ofo向阿里举债,看到了一波波员工离职,看到了供应商上门讨债。
2019年6月,你毕业了,你还要去共享单车行业吗?
回想一下,2016年,ofo一年之间从A轮融到D轮融资5次,从A轮的融资1500万人民币,到D轮的融资4.5亿美元,估值翻了200倍;而ofo的最大竞争对手,摩拜从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之间融资7轮,从B轮融到了E轮。
整个共享单车的市场处于疯狂看好的状态,学生以此为目标并不算错。
放在20-30年前,一个火热的行业就算是退烧,也需要4-5年慢慢来,但到了如今,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一个行业就可能瞬间垮掉。
共享单车行业的式微,有其合理性,是大势所驱。但如今的大势越来越迅猛了:
易变性:过往5年甚至10年内才能完成的变化,如今可能在半年内就实现了;
不确定性:大家一致看好的行业,可能在瞬间倒下;
复杂性:公司的发展由多个利益方角力,一步走错再无挽回余地;
模糊性:一个普通人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了解市场趋势。
这个充满变化和未知的职场世界,哪里有一张保证书,可以向你保证你读的专业未来一定就业前途好?
就算4年后好,真的就会一辈子好吗?
我2005年毕业,当时最被看好是金融行业,而如今一些二线券商和VC,真敢给应届生开5000的月薪。
一个行业总有高峰低谷,一个岗位也有消亡的时候,没人能承诺啥专业能保你一辈子。
如果真有能保证「钱或者就业的稳定性」的岗位,那也不需要读大学,你读个挖掘机专业,技工专业,目前的市场绝对是刚需。
进入职场,你就会发现,所谓的努力能够提升收入,公司会给努力的职场人加薪……抱歉,如果你的价值只有努力,那并不值钱。
努力、加班以及996都不是什么难事,你可以别人也可以。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意识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怎么选呢?
你的职场价值来源于「稀缺性」/「不可替代性」。
这个技能你有,也只有你有,一旦风口来了,钱会自己来跑你口袋里。
举个例子,在阿法狗虐遍职业棋手之前,人工智能的前景还没被资本圈普遍看好。很多学习人工智能的优秀学子,都在学校里搞学术。
这几年,人工智能迅速成为资本的宠儿,很多搞学术研究的专家被企业高薪挖来。去年甚至有说法:某博士生直接拿到了80万年薪。
但4年后,7年后呢?很难说。
很多学子会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钱途」的行业,大量优秀的人才会把自己投入到这个行业里来,随着人才市场上的AI人才的越来越多,企业反而不需要拿那么高的薪水来吸引人才了。
这是人才市场的正常波动。
比方说心理学,心理咨询这个领域的需求市场逐渐成熟,但心理医生的供给量并不够,看似是个香饽饽;但是别人也看得见啊……
如果大家都一蜂窝的涌向这个专业,很快4年后,肯定会有一波心理学学子开始劝退。我当年生物科技被吹得神乎其神,无数人都报考了生命科学领域。
这个领域好不好,行业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人才太多,竞争就激烈,应届生的薪资就很难提上去。
在选专业这个事情上,除非你爸爸是马云,否则大家的信息量是差不多的。
你知道某专业的目前前景好,别人也不瞎啊。
今年土豆价格贵,全村人都把庄稼给刨了,种土豆,来年土豆价格怎么可能贵?
我知道这句话挺烂俗的,但隔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说法。作为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你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没关系,想想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想尝试的。
1、你感兴趣的,你才能坚持下去
无论是哪一行哪个岗位哪个专业,都有高峰低谷;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就业前景好」选择了这个行业,一旦行业出现波动的时候,你怎么可能坚持下去?
你的信仰是就业前景好,信仰崩塌了,你只会第一时间逃跑。
相反,如果是你钟爱的,喜欢的,感兴趣的,充满激情的专业,你有信念坚持下去,而且因为你感兴趣,你才有动力去给这个专业找方向,深挖专业里更有价值的部分,试图创新把原有的专业和最新的科技技术联系在一起。
2、工作和专业并没有必然联系
我一直认为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可能决定了你的起点高度:
但是专业并不是,我招营销团队,招咨询顾问,还就没有招过一个学市场营销或者人力资源的,招来的有学国际贸易的,有哲学系的,有中文系的,我最看重最引以为豪的一个小伙伴学的是社会学。
扯远一点,马云是英文系,但是他最杰出的成就不是教英文。
我们在企业做校园招聘/实习生招聘的时候,优选看学校,「好学校的学生更勤奋更聪明更善于学习」这个判断不见得准确,但足以做为筛选的标准。
你在优秀的大学里,但专业和我的岗位不对口,真的无所谓。清北复交历史系生物系的小伙伴,只要你们在看机会,顾问营销HR等通用类型岗位张开双臂欢迎你们。
四大每年招那么多应届毕业生,有多少真正是学财会审计的?
大学生朋友们往往有一个误区:
我读的A专业,如果出去不做和A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不是就白读了4年?
对于大部分壁垒不高的专业,在大学里学的和工作中实际用到的,差距很大。而企业看重的是应届生的学习能力,真不是你读过某个专业4年。因为你读A专业就在毕业时放弃其他好机会,在我看来,并不合算。
3、专业选错了,不是世界末日
很多小伙伴说,我不知道我感兴趣什么。也有人说,高中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我不敢苟同,如今的年轻人明显比当年的我更优秀,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丰富,也更有主见。
退一步说,你专业选错了,那又如何?你完全可以尝试:
我最推荐的是实习,在大学生里,有靠谱的实习经验的,尤其有优秀企业实习经验的,在HR眼里都是稀缺人才。
随着时代进步,我们的选择更多了。
在芜湖一中校友群里,我看到比我早10-20年进一中的高材生,如今仍在小城市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期盼子女高考成功;他们当年考进高校的难度更大,但他们做到了。但因为选择太少,他们又回到了小城市。
他们本该有更大的成就,但在那个时候,人生选择本就有限。
而今年的年轻人,可以读研,可以就业,可以创业,可以留学,可以Gap Year。人生有更多选择,有更多可能,也有更多精彩。
在选专业上,如果说我有什么「教训」可以传递的话,那就是
选专业,不能决定你的人生。
我读英文专业,但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填专业时觉得提前录取这一档不能空着,华师大英语系分数高,我应该考不上——回头看,这是什么鬼逻辑。
我并没有语言上的天赋,大学时候挂科好几次,同为英文系的老婆以纠正我的乡下英文发音为乐。
如今我从事的所有领域——营销,自媒体,人力资源,咨询——和英文的关系并不大。
我希望大家知道:
选专业重要,但也别怕;就算选错,人生不会就此毁了。我们仍有太多翻盘的机会。
最后说两个朋友的故事:
一个特别爱旅游的姑娘学了导游,也有工作很辛苦很艰难的时候,但是架不住自己爱好这个,后来有一次带团去澳洲旅游,遇到了真爱,从此留在了澳洲,定期带团旅游,即便是做了妈妈,也一样会带团旅游,看鲸鱼什么的,这么多年依然如此。
另一个是踢球时认识的,一个踢过乙级联赛的球员,足球这个专业,在过去十来年,赌球、黑哨、拉帮结派,可以说是一片黑暗,他受伤多,还常被拖欠工资,于是就退役了,搞了个小餐厅,常带着球友看球撸串,我一直以为他过得挺艰辛,直到有一天他顺道送我,开出来一辆路虎……而如今政策回暖,他和队友们又开始组织业余足球培训,弄得风风火火。
他们都是因为爱好而开始了自己的专业。
而他们的专业在我们传统人看来,并不算就业前景优秀的行业。
但因为爱好,他们坚持了下来,如今回头看居然也赚到了一些钱,过得不错。
我遇到过很多小伙伴们,对于专业,他们后悔的往往不是读书时选了喜欢的专业,而是后悔没有选择自己爱好的领域,或者懵懵懂懂听从别人的安排,放弃了自己做主的权力。
写了大几千字,很抱歉,我不能回答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
但我相信,如果题主一直保持着对市场的关注,对趋势的关注,无论你读哪个专业,前途都不会差,尤其是做爱做的事情,钱会主动来找你的。
如果你觉得选对了专业就一劳永逸,前程无忧的话,大概率是会失望的。
如果看这个回答的是为人父母者,我希望你们能够尊重孩子的想法,他们已经成年,可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别说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远比我们年轻时厉害。
何况专业就算可能选错,你让他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带来的成长可能更好。
选专业,不是一个摔倒就永远爬不起来的坑。
相比之下,第一份工作选错,反而更可能是个大坑
中年人与你共勉
补充说明:
很多人说高中生懂什么兴趣梦想,你还真别拿老眼光看如今的00后,他们的想法见识和思维方式注定会胜过我们80后。
附上两张北京四中学生的学习计划,高中生就有一个明确的大学毕业后的工作目标,定期总结反思。还有一张图没截下来,北京四中的学生和霍格沃茨的学生一样,也是分学院的。
我家10后的娃,如今都是自己的零花钱自己做主的,主意比我还大。
对于农村和小城市长大,家庭不富裕,指望着通过学某个专业能够赚到钱,养活自己反哺父母的学子们,这篇回答未必适合你。
你们在应试环境下成长,成长中很多决策都不是自己做的,缺乏自主性,甚至连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也没有完全摸清楚。还是尽量挑一些保底下限高的工作,比如医生、教师、计算机等专业,起码就业难度不大。
这个世界不公平,不是所有人都有谈兴趣爱好的权利。
对于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家庭,家里不需要你养活的00后小伙伴,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我的背景偏一线城市,偏外企,看问题是有局限性的。但有一点,我是掏心窝分享内心真实的观点。
你觉得有帮助,给个赞就好;觉得说得不对,评论区说自己的观点,我不删,另外开贴批判,也没关系。
但阴阳怪气给我扣洗脑、营销、何不食肉糜的帽子,见谅,删了。
公众号:瞎说职场
我的职场live:
推荐更多千赞回答:
单纯考虑本职工作的就业前景,我觉得最保险的是医学和师范类。从社会大趋势来看,医生和教师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并长期处于无法满足的状态。并且这两类职位从低到高基本上需求无断层,就业上相对对自身的能力要求会弱一些。
对自己能力有信心,想打翻身仗的话,建议计算机。需求仍然会快速增长,并可能衍生出很多跨领域的需求。但计算机太火了,容易良莠不齐,而由于属于开拓期,主要还是中高端需求比较旺盛,需求有断层。能力强的可能会工作挑不过来,能力弱的可能找不到工作。
其它职业的就业我都很难说,大趋势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表现,可能会维持跟现在接近的状态。受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影响个别可能会有变化,但总体可能会趋于收缩。建议综合考虑自身资源,能力倾向和个人兴趣,更优秀的人一般会更有机会。
作为一名曾经工作过的人来说,个人推荐这样的一类的专业族供选择,下述的点最好是相与的关系:
1,对物质有一定的改造;
2,能够应用电脑技术提高第一点中的认识和干预行为(流行说法就是虚拟技术);
3,行业规模大(要么最终用户多,要么行业总销售额大);
基本上一个专业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都还不错。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