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梁山上面有哪个人是最不能接受招安的,那就是武松。
这是和宋江有本质上的矛盾。
武松反对招安,不是针对高俅,不是针对皇帝,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人。和武松有矛盾的是整个官场,这个根本矛盾是解不开的。
林冲可以说,如果高俅没有收那个义子,自己还是个禁军教头。
柴进可以说,如果没有殷天赐这个人,自己还能吃香喝辣。
他们是和官场里的某个人产生冲突才被逼上梁山的。
再看其他人上梁山的原因,杨志是因为被晁盖等人坑了,索超关胜等人是因为打败仗被俘,花荣史进是自己结交草寇,吴用阮氏三雄是主动实施犯罪被通缉,秦明卢俊义是被某个杀千刀的狗贼陷害。
除了主动下水的人,其他人和宋朝整个官府系统并没有本质冲突。在很多人心里都可以认为:如果没有高俅/高廉/晁盖/宋江害我,我现在活得不知道多滋润。其他官员又没有得罪我,和他们共事完全没问题。
但是武松呢,武大被害时候,他没有整天堵着衙门要求主持公道,没有上京城告御状,没有私自寻仇扰乱治安。
在面对官府不作为,故意放走杀人凶手的情况下,这个家伙居然只是默默地自己收集证据,连上街静坐拉横幅的事情都没干。
按理说,这应该是官府最待见的受害人了吧,不闹事,不上访,自己就把自己维稳了。更重要的是,还帮着官府把案子破了,而且是专业破案,人证物证齐全,证据链充分。纵观整个大宋朝,不可能有哪个受害人做得比武松更好了吧。
最重要的是,武松没有得罪过官府里面任何一个人,甚至和县官的私人关系还不错。
结果还是不能给武大主持公道。这就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了,这是整个官场的运作规则问题。官场就是和稀泥,推卸责任,然后还摆出一副公道的样子。
武松杀了西门庆,这命案一直上交到府尹手里,府尹念武松有苦衷,从轻发落了。看上去对武松很好是吧?
问题是,府尹既然知道武松有苦衷,那就应该是知道了武大之死的原委,也就是知道了知县收钱渎职的问题。然后府尹怎么处理呢?
陈府尹把这招稿卷宗都改得轻了,申去省院,详审议罪。却使个心腹人,赍了一封紧要密书,星夜投京师来替他干办。那刑部官有和陈文昭好的,把这件事直禀过了省院官,议下罪犯:“据王婆生情造意,哄诱通奸,唆使本妇下药毒死亲夫。又令本妇赶逐武松,不容祭祀亲兄,以致杀伤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伦。拟合凌迟处死。据武松虽系报兄之仇,斗杀西门庆奸夫人命,亦则
自首,难以释免。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文书到日,即便施行。”
知县全身而退,渎职的事压根没提。但武松当街杀人,把这个案子搞成了群体性事件,民怨沸腾怎么办?
剐了王婆给大家消气。
本来是王婆、潘金莲和西门庆死罪,武松继续做都头的结果。变成了武松私自斗杀两人,自己流放,王婆凌迟的结果。王婆那三人反正都是个死,但武松真的有一句MMP想要讲。
府尹是个大好人,为武松减轻了罪责。不过知县腐败的事情,就那样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下一次再出这个案子呢?嗨,管他呢,世上能有几个武松,下一个受害人搞不出这么大动静来。
这就是官府最让人无奈的地方,明明把你坑死了,说起来还全都是理。
“我们没有证据,怎么抓西门大官人呢,要依法办事的呀。”
“武松这个年轻人啊,办事太冲动。若不是陈府尹爱民如子,他不是把自己的性命也送了?”
“考虑到社会影响,我们决定不判武松死刑,以示弘扬社会正气。发配还是要发配的,毕竟他杀人了,法治社会呀。”
所以宋江说出招安的时候,武松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武松不认识高俅,不认识童贯,其实他一个朝里的大官都不认识。但他第一个反对,并不是针对任何人,针对的是整个官府体系。
宋江再问原因的时候,武松却没回答,替他回答的是鲁智深。
“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说实话武松答不出什么来,他被发配是因为自己杀人。他被迫落草是因为血溅鸳鸯楼,而血溅鸳鸯楼的原因是黑吃黑。总之细说起来,武松好像自己本来就不干净。但真的想想他的人生,似乎并没有干净的选项。
但他和宋江有本质的区别,宋江自己不想干净,但武松本来是想干净地活着的。
希望有人喜欢看我的专栏故事:
因为武松和鲁智深一起反对招安了,站错了队。
武松和李逵不一样,李逵再怎么混,身上的宋江嫡系的标签是甩不掉的。但武松不同——宋江对武松下过多少功夫,没多少人知道,但武松是二龙山派系,是鲁智深的旧部,这点所有人都知道。
所以当武松和鲁智深站着一起反招安的时候,情况就和李逵自己反对完全不一样了——李逵那叫宋江派系内部矛盾,武松和鲁智深那叫寨内派系斗争了。
而靠着派系斗争上位的宋江,怎么可能不敏感?
————————————
鲁智深这个人其实很有趣,在晁盖身死以后,除宋江本人外,最具影响力的领袖,可能就是鲁智深:
1.鲁智深上山前是二龙山的领袖,当过杨志和武松两个天罡的老大;
2.鲁智深和五虎将之一林冲是过命的交情;
3.鲁智深当过八骠骑史进的大哥。
因此,光天罡星,鲁智深就能对其中四位产生巨大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其余没有任何人能够媲美。
梁山在宋江上台以后,就不存在拥有和鲁智深一样巨大影响力的二三四号人物——卢俊义就是个吉祥物,厌憎他的还更多点;原晁盖旧部在晁盖死后明显星散,两个可能当老大的吴用和公孙胜一个给宋江打下手一个彻底不玩了;朝廷降将各自为政;其余各山各派也互不统属。
本来大家相安无事,结果一个招安,鲁智深意外跳了出来,连带着他有影响力的几个,武松,林冲,杨志甚至史进,刚好都是反招安立场,于是天然形成了一个以鲁智深为首的巨大派系。对于宋江来说,这个派系或许不会像晁盖一样影响他的统治地位,但也绝非能等闲视之——尤其是鲁林武杨史这几个,又刚好涵盖了梁山马步军重要统领的位置。
而身处这个派系的武松,怎么可能再被宋江当成嫡系?
武松和梁山没有直接绑定的利益关系。
武松是从二龙山上来的,有自己的队伍和地盘,手里是有兵的。
同时武松是行者,是出家人,哪怕最后上殿面圣,也是头陀打扮。
宋江这个人,虽然行事风格经常是卑鄙无耻,宋江招安这个事,虽然最后是个悲剧,但你也不能因此说宋江招安了,所以就是个傻逼。
宋江要把梁山做大,就要收编官军和将领,
有了秦明呼延灼花荣这些人,才有实力跟正规军硬肛,成为朝廷心腹大患,
只有成了心腹大患,才能让朝廷考虑招安。
而反过来,只有扛起招安的大旗,才能吸引到官军和朝廷将领入伙,
同时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宋江才有了兵权。
也只有这些人,哪怕心里恨宋江恨的痒痒,为了再次洗白,也不得不跟着宋江的招安路线,一路走到黑。
招安,是符合了相当一部分梁山人利益的。
而宋江也靠着招安路线,坐稳了山寨之主的位子。
这就是水浒的“投降逻辑”。
很多人说李逵也反对招安,
但李逵的反对招安,和武松的反对招安,不是一个反对法,
李逵路线是“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武松路线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宋江路线是做大官,
李逵路线是做皇帝,
武松路线是做草寇。
仔细想想,宋江路线和李逵路线,是不矛盾的,
就算招安了,难道就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种事还少么?
也只有夺了鸟位,改朝换代,才算彻底洗白白,
草寇的经历,会变成天命所归。
李逵和其他事情上一样,
又说出了,宋江内心想做,但又不敢说的事。
所以李逵才是宋江心腹中的心腹。
综上,宋江没有收拢武松为心腹的必要,他只需要武松不在明面上反对他,公开搞火并就行了。武松自己的人品摆在哪里,也不会这样做。宋江再去花大把的资源拉拢武松,反而会搞乱原来的平衡。
武松也没有成为宋江心腹的必要,哪怕宋大哥把梁山玩儿没了,武松大不了要么再回二龙山落草,要么还当他的行者出家。
武行者,
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心腹,
武松初会宋江时,
确实像碰上了人生导师,
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他又依次遇见阳谷县令、潘金莲、张青夫妇、施恩、张都监等人,
这些人对待武松,
一开始也是像宋江那样欣赏、敬爱、器重,
千好万好,
但后来他发现,这些“好”,
有的是虚情假意,有的是唯利是图,
还有的是阴谋诡计,
他经历了人心叵测,世情艰险,
精神上受到极大创伤,
从一个高傲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孤独的行者,
武松再次见到宋江后,依然表现的很尊敬,
但他再也不会把心交给任何人,
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心腹。
一、虚情假意的“好官”—阳谷县令
武松从柴进庄上辞别宋江后,
遇上的第一个“好人”便是阳谷县令,
武松原是个经常喝酒闹事的不良青年,
打死老虎后,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
阳谷县的县令欣赏他,让他做了都头,
武松从天天进局子的人,
变成天天进局子上班的人,
从底层小民武二郎变成了体制内的武都头,
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
这一切都是“恩相”县令所赐!
此后,他本本分分做人,兢兢业业工作,
想着往人生巅峰走去,
一次,武松受“恩相”差遣去东京公干,
他辛辛苦苦,一去将近两个月,
可谁知,
回来后,
发现亲哥哥已死了多时!
整个阳谷县都知道他死的不明不白!
“恩相”竟从未过问!
他察觉哥哥是被人谋害,
不到半天时间就搞定了人证、物证!
而“恩相”竟连嫌疑人都未传唤!
武松只好自己带着人证、物证报案,
当日西门庆得知,却使心腹人来县里许官吏银两。
于是,第二天早上,
县令直接告诉武松,
证据不足,这个事儿到此为止!
“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
好一个“圣人云”,呵呵,
原来在“恩相”眼中,
他这个打虎英雄、忠心下属,
在西门庆的银子面前不值半分!
“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
你不管,我只好自己执法了!
又是半天时间,两天人命没了!
刑警队长成了杀人犯、阶下囚!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恩相”所赐!
西门庆一死,
这个臭当官的马上狗脸一变,
把招状改了,轻判了武松,
本该是死刑的罪变成了发配孟州,
县令成了百姓口中“保护英雄”的父母官!
去他娘的!
二、潘金莲:注定无果的“爱人”
真正对武松好的,
恰恰是他的嫂嫂潘金莲,
她对武松照顾的无微不至,
她是真心喜欢武松,
潘金莲原是个使女,
因不屈从主人纠缠,便被免费送给了武大郎,
受尽了别人背后的指点与白眼,
那一日,武松来了,
她觉得这是上天送给她的礼物,
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而武松出身贫寒,与哥哥相依为命,
因误以为打死人在江湖上流浪一年多,
在柴进庄上又受了许多气,
遇见嫂嫂,才知道了什么叫生活,
回到家不仅有可口的饭菜美酒,
还要换丝鞋、换袜子,
对这种女性的温柔武松是很享受的,
过了数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缎子与嫂嫂做衣裳。
这匹彩色缎子,
是武松此生送给女人的唯一的礼物,
那妇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与奴家,不敢推辞,只得接了。”
潘金莲自然把这匹缎子看成武松对自己“有心”的回应。
其时,
武松二十五岁,
潘金莲二十二岁,
美好又敏感的年纪,
嫂嫂有心,
武松就无意吗?
他对嫂嫂有意无意的撩拨心知肚明,
但他清醒地知道,
对于嫂嫂的感情只能止步于好感和依恋,
但潘金莲却在自己幻想的爱情中,
把智商降到了零,
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
看来“撩斗”不止一次了吧,
今天干脆把话挑明了!
先是互相对饮,又是言语挑逗,
还加上了肢体接触(捏肩膀),
她步步紧逼,见武松未曾后退,
终于说出了那句要命的,
“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这下碰到了武松的底线,
他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
他是个好汉,干不出没人伦的事,
这瞬间,他既痛苦又矛盾,
只能表现出雷霆之怒,
“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
武松是在骂潘金莲吗?
恐怕也是在骂自己!
我武松真是个猪狗!
我武松真是个猪狗!
我武松不能当猪狗!
我武松不能当猪狗!
“我自作乐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
现在说不行,你早干嘛去了!
武松与嫂嫂决裂,
其后,便搬离了哥哥嫂嫂家,
临出差之前,又与哥嫂见了一面,
不欢而散,
……
哪知,
出差还不到两个月,
哥哥死了!
嫂嫂还是最大嫌疑人!
查来查去,
没想到,
自己没走多久,
嫂嫂竟与一个刚认识的陌生人通奸了!
仅仅一个月,
就发展到了合谋杀害亲夫的地步!
怎么回事!?
嫂嫂最喜欢的人不是我吗!
武松想不明白,
人心为何变得这样快!
当然,
他也不知道这段时间潘金莲到底经历了什么,
反正,嫂嫂变心了!
还杀了自己世上唯一的亲人!
于是,
他最后挖出了嫂嫂的心,
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那一瞬间,
他疯了。
三、张青孙二娘夫妇:黑道上的“大哥大嫂”
在十字坡,
武松又认了一对“哥哥嫂嫂”,
那时,
武松对人性已失望至极,
他知道,
若不是凭着自己的机智、警醒,
早就被孙二娘剁成了人肉馅儿,
若不是“打虎英雄”的招牌响亮,
张青才不会对自己“纳头便拜”,
在张青的人肉作坊里,
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
武松的心是麻木的,
人性之恶我早就体会到了!
可照江湖规矩,
他还是认了张青、孙二娘做哥哥嫂嫂,
武松心里恐怕也有一声“呵呵”飘过,
而武松在不远的孟州受难时,
这两位黑道上的“大哥大嫂”也并未设法搭救,
呵呵,本就是泛泛之交。
四、施恩:一个“图报”的兄弟
施恩是孟州牢城管营之子,
也是当地一霸,
他与另一位大哥张团练争夺快活林地盘时,
被对方的小弟蒋门神打残,
憋了一口恶气。
当他看见牢城营里来了个能打死老虎的犯人,
顿时眼前一亮,
这不是个天生的打手吗!
用来抢地盘正合适!
武松也认了,
反正人生已经这样了,让我打就打吧,
只要给足我面子和酒肉!
于是他醉打蒋门神,“义”夺快活林,
施恩得武松争了这口气,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
若不是自己有这身打虎的本事,
恐怕早就被施恩关进土牢害死了!
或是“盆吊”,或是“土布袋”!
从此施恩心下喜,武松终日醉颜酡,
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与非,
酒精是最好的麻醉剂。
五、张都监:阴谋诡计的“恩相”
很快,
武松又被孟州兵马都监张蒙方看上,
被请到都监府上做了“亲随体己人”,
也就是所谓的“心腹”,
武松明白,
张都监只不过是翻版的“施恩”罢了,
进都监府的当晚他不顾形象,又吃的大醉,
但他慢慢发现,
这个“恩相”对他好像是真心好,
给他做衣服,当亲人一般,
八月十五中秋夜,竟被邀同吃家宴,
还要嫁他一个花枝似的姑娘,
武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一个囚犯不仅有了好工作,
还马上要结婚生子了!
这才是真正的“恩相”啊!
当晚回屋,他便睡不着了,
拿条哨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打了几个轮头。
他兴奋地练起了武功,生活要回到正轨了!
天可怜见,
他高兴了还没几分钟,
就又成了罪犯!
而且还是个最被人不齿的贼!
正是这个“恩相”张都监设计害他!
这还不够,
还要在发配途中杀了他!
在“恩相”眼中,
他不仅是个“贼配军”,
还是个“贼眉贼眼贼心贼肝”的人!
什么娶妻生子,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武松对人性彻底失望了!
他在飞云浦杀了四个公人后,
立于桥上,寻思了半晌,踌躇起来,怨恨冲天:“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索性我也不做人了!
于是他夜里潜回都监府,
一连杀死十五人,
他才感叹,
“我方才心满意足!”
那一刻,他又疯了!
六、武行者:天伤星附体
武松杀人后,
在逃亡的途中,又遇到了张青孙二娘夫妇,
为躲避官府,
他听从孙二娘建议,伪装成行者,
箍起界箍儿,挂上数珠,
那一刻,
天伤星便附体了,
伤心如破镜,安能再重圆,
从此,
他再也没有摘下过界箍儿,
他再也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心腹
……
(关于武松,没个几万字是说不完的,以上几段都是略写,我会在专栏里慢慢展开)
看官们,
阅后留一赞 ,江湖好相见,
抱拳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慈老湿)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相关回答:
两人相识于柴进庄上,初遇武松的宋江,一眼看出这不是个寻常好汉。
从哪看出?三个字,精气神——从武松的体魄,与他所散发出来的气场,宋江当即感知到,这会是个非同凡响之人物: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当时宋江喜不自禁——他对武松的喜爱,跟对李逵这种是不完全一样的。
武松的表现呢,则正好是你情我愿的一拍即合:
在武松因为宋江把炭火踢到他脸上,正要开揍,被柴进劝开后,柴进问了这么一句话:
“大汉,你认得宋押司不?”
可以百分百肯定,以武松的眼力劲(非常好),立马就猜到眼前人就是宋江了,马不停蹄就是一顿夸赞,还说等病好了之后,就要去投奔他——这是句亦假亦真的话,假的是那时武松早已决定,病好之后,就回去找武大郎,真的则是他现在就已经在向宋江表达说,我武松很愿意当你的追随者。
别意外,那个时期的武松,就是这样“乖巧”的小年轻,即使是在血溅鸳鸯楼之前,依然还会对张都监大献殷勤。
宋江呢,自然也是马上心领神会——也许那时,他会回想起花荣,也是在他年少时(花荣出场时的五年前),两人相遇了,那之后花荣对宋江就至死相随了——宋江这辈子,收到的死忠小弟,最顶级的就是花荣,眼前的武松呢,很可能成为另一个(这俩人在本领上,是同一档次的)。
那之后发生的事情,确实也正按照着这个趋势去走:
宋江又是给武松做衣裳,又是送银子,天天陪在他左右喝酒吹水。
对此有人说宋江作为逃难到柴进底下的门客,这样做有点太精明了:衣裳是柴进给的,银子柴进给得就更多了,结果你倒好,柴进养了武松一年多,没几天就被你挖来当小弟。
其实这话并没道理,因为柴进当时对这个喝酒后喜欢闹事的武松,已经烦不胜烦了,连称呼武松都直接叫大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个子。
既然柴进根本看不上武松,那宋江收来当兄弟也没问题了。
当武松离开柴庄时,宋江一直送着他,直到武松感动得洒泪,主动提议和宋江结拜,总算遂了宋江心愿。
说到这里,又带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宋江对武松这么好,纯粹是为了笼络武松玩的权术吗?
我的看法是:一半一半。
宋江是这么一种人,就是他是能够真心实意的、绝无半点儿假地欣赏、喜欢、爱护着武松这类好汉的爱才之人,而且可以爱得很纯粹:是真想为了武松好的关爱。关于这种特性的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在血溅鸳鸯楼之后,宋江再次遇到武松时的反应:
武松那天揍了孔亮后,被抓了起来,绑在树上,按孔亮的决定,是要把武松活活打死,然后一把火直接烧了。
宋江当时救下武松命后,两人晚上在一块:
“ 当晚宋江邀武松同榻,叙说一年有余的事,宋江心内喜悦。”
他在喜悦什么呢?喜悦说可以像李逵那样以后为自己所用?非也,那时宋江还没决定落草呢,而武松已经是个遇赦不宥的重罪犯,如果不是宋江后来发生的一场意外(浔阳楼题反诗),两人很有可能这辈子再也不会相见了。
可以说当时的宋江,就是真心欣喜于能和武松再次相遇,在这一块上,他还是很有真情的。
特别是在两人又一次临别前,宋江跟武松说了这样一番,让我这个深知宋江何等厚黑的读者,都有点动容的话:
“兄弟,入伙之后,少戒酒性。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
这次轮到宋江洒泪,不忍分别了。而这段话,对于判定宋江的某一面非常重要,因为可以确定地是,宋江当时并无任何伪装必要,全是肺腑之言,也是对武松一番期望之余,同时透露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大丈夫为人一世,就应该青史留名,如何留名?那就是能够为朝廷建功立业,而不是在基层一辈子当个小吏。
那时的宋江,认为自己的梦想,是实现不了了(完全看不到希望,一直到浔阳酒楼上,他还在为此而郁闷),但是武松就有这个条件,什么条件?就是武艺——许多人都没注意到,宋江其实是好武之人,出场时作者就明确提到这一点,但是受限于体格,他无法用此来实现抱负,但是他的兄弟武松就有这个机会:通过招安,去实现他不能完成的梦想。
这里头非常值得玩味的是,在整本书中,招安这两个字,其实是武松第一次提到的,当时他对宋江说:
“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多么有趣,第一个提到招安的武松,后来第一个反对,第一个听到招安的宋江,则用行动贯彻了始终,为何如此?
那天,在忠义堂上,当宋江听到这个可能是这辈子,最器重、最关爱、最有期望的小弟,却也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起他招安的梦想,难以想象宋江内心,是什么感受。
怎么可以是你,武松?107个兄弟中,为何偏偏就是你?
事实上,在那之前,武松都被看做是宋江绝对心腹,而且双方也都是这样认为的:二龙山并入梁山这事,别看好像是杨志、鲁智深说了算,武松才是最重要的桥梁。晁盖过世后,武松也是两次发话表态,就要宋江当老大。甚至于鲁智深那日陷入华州大牢时,在宋江安排下和他同去的武松,第一反应也是烦恼这样回去,没法向宋江交代。
武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在武松这句话吼出来之后,这对结拜兄弟,终于迎来了一场痛苦的撕裂。
关于这一场撕裂,你可以说来源于鲁智深——武松上了二龙山之后,和鲁智深朝夕相处之下,真的是越走越近了:都是武艺高的强大老爷们,标准意义上江湖好汉,用一句话说就是:尿得进一壶的哥们。
武松跟宋江呢,其实完全是两类人,上梁山之前,也从来没有长时间相处过(这很关键),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大哥和弟弟的关系,而鲁智深对于武松来说,则是两者兼具:既是个平等的兄弟,也有点哥哥和弟弟的意味。
武松虽然本事高强,其实却是典型弟弟性格,不管是内心还是行为,从始至终都在被他的哥哥们引导与照料着:武大郎引领他长大,张青引领他当行者(堪称救命恩人),宋江引领他招安(也救过他命),鲁智深最后一样救了武松一命,且(一定程度上)将他拉到另一条道路——在反对招安一事上,武松虽然是第一个开口的,但是在这事上,当时说话更有分量和深度的还是鲁智深。武松就是先发了顿脾气,当宋江跟他讲起道理,则由鲁智深直接怼了回去——鲁智深当时的观点,是非常犀利而清醒的,如果宋江听得进去,梁山就会是另一个结局了:
鲁智深:“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
PS:鲁武两人作为兄弟与搭档,到书结尾时,其实已经朝夕相处多年了,甚至于鲁智深圆寂那晚,他的舍友就是武松,我不是说这两人的友谊有多超脱,就是过命的爷们之交,很干脆利落的,哪怕那天圆寂,鲁智深也未有任何不舍,武松也没有任何惋惜。
不过鲁智深对于武松在招安态度上的转变,最多也只是个影响者,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武松的反思能力(和花荣不一样,武松更有成长性):
上了二龙山之后,武松终于从疯狂杀神状态中,得以转而平静下来,反思过往发生的这一切:
他曾经一门心思想在大宋里头好好过日子,不管是当都头时期,还是在张都监手下当亲随时期,都是极为安分的,从来不喝酒闹事,兢兢业业当着打工人:因为这就是他想要的安稳生活,有家人情感(比如武大郎,以及他本以为会许配给自己的玉兰),社会的尊重,还有稳定的职业。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一点就是有关武松喝酒一事上:在宋江两次和他临别之前,都有跟武松说一定要少喝酒,不要喝完就闹事,结果呢,第一次武松前脚听完,后脚就在景阳冈喝了十八碗,再后来又把宋江那傻徒弟揍了一顿,于是再次分别前宋江又一次提醒他少喝酒别搞事,然而武松下一次酒后闹事,就是直接闹了宋江的招安大计——这里就显示出作者,在刻画人物上的天才之笔力了:在张都监手下,武松喝完酒之后,偏偏就能不闹事!
为何作者要写出这一段?当然不是想表明武松更敬重张都监,而是想暗示武松内心最大渴望,就是当个都头,提辖,亲随之类的公务员(哪个时代都香)——他曾是一个渴望着,能在社会中过上安稳日子的正常人。
然而没有,当上了都头,最爱的哥哥武大郎被害,自己报官无门,只得以身犯禁,这是第一伤。
当上张都监亲随,以为还有个使女玉兰当老婆,最后发现却是都监想害他,这是第二伤——果是天伤星。
当已经上了二龙山的武松,回想起过往这一切,想到自己这般委曲求全,却还无法在大宋主流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所有伤痛会慢慢发酵,并最终让他对回归大宋主流社会彻底心死。
我把这个结果称作:执念之断。
可宋江的招安执念,却比武松还深,至死未断:干出一番事业,青史留名——却是在大宋底下。
两人的道,已经走向两个方向了。也是从那之后,武松彻底和花荣区别开来了,他和宋江,不再是大哥和追随者的关系,而是并立的两个标志性人物:鲁智深和武松,属于招安一事的消极派(李俊是积极派)。
征完方腊之后,武松和宋江终于彻底分道扬镳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在六和寺。
那时鲁智深刚刚圆寂,而在不久前,他也已经跟宋江彻底分道扬镳,鲁智深说自己心已成灰。
武松和宋江呢,这对兄弟,这一段千辛万苦的旅程,终于也以武松斩断尘缘为终——用断臂来隐喻。
没错,武松反对招安,可是依然也是陪宋江一路走来,走到终点之后,武松也向宋江告别了。
宋江当时说:“任从你心。”
关于宋江说这句话时的心境与语态,知乎专门有一个提问,并引来诸多回答。
在我看来,宋江这句任从你心,其实也可以是武松说给宋江听的:
因为这两人,一直以来,遵从的都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内心追求。
等到两人意识到这一点时,再没有依依不舍,再没有眼泪,也再没有曾经临别前那样的诗句:
“握手临期话别难,山林景物正阑珊”
专聊水浒公Z号:娱乐旗舰
不是一个派系的。
本来梁山就是有很多派系。
宋江是白龙庙派系的首领。所谓的白龙庙派系就是从宋江遇到花荣,到江州劫法场。整个过程中出现的英雄都是白龙庙派系的。比方说李逵。张顺。标志就是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武松是二龙山派系的。首领是鲁智深。因此上,征方腊以后,鲁智深坐化,武松也六和寺病逝。
而阮氏三雄等人则是晁盖派系的。同样,征方腊以后,阮氏三雄没有跟着做官。
按原文分析,原因无非三条:从感情上来讲,武松与宋江没有过命的交情。从态度上讲,武松不像李逵那样对宋江盲目效忠。从利益上考虑,武松有对抗宋江的资本和可能性。
先说交情,在上梁山前,武松与宋江有两次交情。一次是在柴进的庄园里宋江慧眼识英雄,给武松送了重礼。另一次是武松在孔太公府上落难的时候,是宋江救了他一命。这两次交情,都是宋江单方面给了武松好处,但武松并没有给予宋江回报。当然宋江也不是贪图回报的人,但和李逵一对比差别就出来了。宋江在江州落难时,李逵全程陪护在身边,先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要私下放走宋江。后来更是在刑场上赤膊上场,给宋江杀出一条血路,这件事李逵虽然表现出了被后人广泛批评的滥杀无辜的一面,但如果不是为了救宋江的命,他也未必这么搏命。这些事不但宋江看在眼里的,梁山泊其他人对李逵的评价也很高(指的是他重义气):“却是难得这个人出力最多,又不怕刀斧箭矢。”花荣也是一样,为了救宋江不但好好的知寨做不成,命都差点丢了。有了这种同生死的经历,宋江自然对李逵、戴宗、花荣这些人要高看一眼。
再说态度,虽说武松和李逵都是反对招安的,但他们的表现却是大不一样的: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却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
都是反对招安,李逵是偏感性的,他只是凭生活经验认为朝廷靠不住:“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他反对招安的态度也只是相当于在大哥面前发发牢骚,常常是宋江一喝就闭嘴了。这次要不喝醉了酒再加上武松提头反对招安,他是闹不出啥大动静的。也就是说李逵对宋江是基于敬畏的盲从心理。相反武松则是在清醒状态下率先发难反对招安,态度非常明确和坚决,不怕扫了宋江的面子。而且与李逵单纯发牢骚不同,他那句“冷了弟兄们的心”明显有威胁意味,等于告诉宋江有很多人不服他的决定,表现出了要同梁山一部分反对招安的人一起来压制宋江的倾向。很明显,都是对自己的决定有意见。宋江对李逵只是不快,对武松这种思想独立态度明确的人则会多几分忌惮,自然不可能引为心腹。
最后说利益,不管李逵、戴宗还是花荣,他们都是早就和宋江有生死之交,关系过硬的人物,而且人际关系也基本以宋江为中心,也就是说,在利益上,他们是和宋江“绑定”在一起的。因此这些心腹对宋江的态度极为顺从。李逵就表现的最明显了,他老娘死后,真正有交情的实际上就只有戴宗和宋江了,再看看武松和李逵闹事后宋江的处理方式:
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着小校去监房里睡。
武松先闹事,李逵随后发难,为啥宋江只拿李逵做文章?原因很简单,李逵真正的交情只有宋江和戴宗两个,他拿办李逵不但李逵自己没有怨言,戴宗也是宋江的心腹,不可能记恨宋江。但宋江要是拿问了武松呢?先不说武松自己的态度,你认为下面的张青、孙二娘、施恩、鲁智深、杨志这几个人会对宋江怎么想,即使知道这只是做戏,实际上也是打了他们的脸了。对于武松这种有底气对抗宋江的实力派,宋江防备还来不及呢,哪敢和人家掏心窝子。
所以,从这几个方面看,武松也只能是宋江的好友,升不到生死之交那一步了,当然也就做不成心腹。不过基于过往的两段交情,武松无疑是宋江非常可靠的盟友。在卢俊义捉了史文恭,按晁盖遗言可能当头领的时候。吴用害怕卢俊义假戏真做,特意找了几个人来搅局
原来吴用已把眼视众人,故出此语。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撒开!”
李逵不必说,刘唐作为晁盖的部下其实也相当于宋江的圈内人。武松紧接着李逵表态无疑说明了他对宋江也是支持态度,鲁智深与宋江交情不深,他的表态多半也是武松带动的。这种情况说明武松内心对宋江还是拥戴的。只不过与李逵几乎条件反射地首先表态相比,武松要等到看到吴用“以目示人”才开始表态,这无疑也说明了他的表态经过了考虑,和李逵的“赤子之心”并不一样。
取得别人的信任有两种方式
一,没脑子而且听指挥
这种人就像你的手脚,甚至比手脚还听话,毕竟手脚遇到刺激还有硬性反应
二,有脑子但是目标一致
刘备觉得关羽和自己目标一致,孙策觉得周瑜和自己目标一致,目标一致其实翻译过来就是一样的共同利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当对方跟你是这种关系的时候,你也容易信任对方
这俩的区别在于没脑子的会一直没脑子,有脑子的人目标随时可能会变
刘邦信任萧何的时候,刘邦的媳妇和爹都没有萧何值得信赖,后来萧何有机会自立门户了,他马上开始怀疑,等萧何自污,表示我们目标依然一致的时候,刘邦又开始信任他了……
什么先上山后上山,什么出身不同,那都是细枝末节,真正的根本还是是不是一路人的问题
是一路人,陌生人韩信也可掌百万雄兵
不是一路人,亲爹也被李世民软禁
委员长就是那种只看细枝末节,就喜欢提拔老乡和学生,结果天下无人不通共
项羽也是先看出身,楚人和朋友都好谈
毛泽东就不一样,你的信仰(目标)是什么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