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知乎从“自己不努力能怪谁”的社达光明顶陡变成反资左人cos大展,感觉是大学生毕业进厂子接受劳动法再教育了。
我大约从12年开始关注知乎,13年注册,15年变得比较活跃,直至今天。
这么多年,知乎的风格确实有转变。
从一开始的小圈子自娱自乐,到中期的大V成长,再到近年的全民娱乐化,变化很明显。
这种变化,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
但不论是在哪个时期,我个人都还是能得到趣味的。
有些趣味是来自于高质量的逻辑、观点、洞察、见识,有些趣味是来自于我陌生领域的科普、博物学或猎奇,有些趣味是来自于世俗之事的掰扯,也有些趣味是来自于小姐姐们(其实是小侄女儿们)的腰身和大腿。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
知乎从未“学术性很强”过。
过去没有过,现在也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不但不会有,而且本就不该有。
在数学、自然科学和各路工程学领域,符合学术范式的内容,是不会有人有兴趣看的,更是没有人能看得懂的。
随便举个例子,一篇我近期点了赞,觉得写得很好的专业文章:
有兴趣的可以点开看看,判断一下:1,你是否能看懂?2,是否能看懂,对你又有何意义?3,这篇文章是否具有“学术性”?
简单说,知乎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看得懂这篇文章。而天然能看懂的人,除非Ta还处于本科专业学习阶段,就又完全没有必要看,因为这篇文章并不具有任何学术性,而是些学科基础知识的范例。而对于不懂的人,也没必要去弄懂,因为完全无法给你提供任何新知或见解。
而在以上领域的补集(数学、自然科学和各路工程学的补集),或者,没人看得懂(随便举例子:句法学、逻辑学),或者,其主要输出者,各专业的博士在读,是几乎没有能力完成超越学科常识层面科普之上的有质量观点输出的。更准确地说,有质量的观点输出,是无所谓学术范式的。
如果题主竟然这么觉得,怕是对“学术性”这个词有什么误解罢。
但我大体能想象题主为何要这么问。
然后,个人的建议是,首先,题主可以更少关注那些世俗之事的话题,脑补忽略那些爆乳和大腿,以及无聊的视频。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甭再琢磨什么“学术性很强”这一概念了,这并不可能,也不现实。但哪怕是今天的知乎,称得上高质量的逻辑、观点、洞察、见识,依然很多;算得上有趣的各行业科普、猎奇或泛泛的博物学,内容也比比皆是。真心不必放弃治疗。
题主需要更清楚地了解,“知识性/专业性” 和 “学术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
还需要清楚地了解,“有质量的观点和思辨” 与 “学术性”,也不是一回事儿。
这些都需要自己主动去甄别,核心依然是阅读者本人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