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原著里撒了很多谎,毫无证据污蔑黑人男主是男同,为此黑人男主和白人男主在现实生活里打过官司,结果白人男主的儿子在参与撰写电影剧本的时候,还是我行我素,把这些谎话搬上银幕,这电影本身就是人心险恶自私自利的产物。
这电影还把那个绝望的年代描述的非常美好,假装在探讨种族歧视的问题,却只是喜剧化和重视剧情,完全没有涉及任何实质上的问题。
打个比方,绿皮书的剧情换成黄种人,就是当年美国排华法案颁布,许多华人遭到屠杀抢劫,社区被烧毁,许多华人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却一同赴死,被当作猪狗一样杀害。然后电影讲述一个白人起初很讨厌华人,后来因为钱而捏着鼻子跟华人钢琴家上路,一路上华人钢琴家受到各种歧视攻击,但白人一一化解,最后两人成为好朋友,喜剧,合家欢。
白人看的很高兴,但身为华人,能笑得出来么?那个年代多少华人惨嚎痛哭?这个电影,这种题材,两人的笑容,简直令人厌恶,把那个年代写的好像童话一样。
更新于2019.07.16
嗯,然后《上气》要出来打着政治正确旗号赚中国人的钱了。就问问自己,这是我们想看到的华人超级英雄吗?评论区请继续跟我在这儿掩耳盗铃,杠辱华和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并不客观存在,我觉得被歧视了是我自卑,歧视的都是外籍华裔或者海外华侨。请继续你们的表演,我选择抵制。
原答案
作为在美国生活过八年的华人,我认为《黑豹》讲述的远远不是一个超级英雄的故事。
实际上,更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反而是充满矛盾的反派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这也是很多没有经历过那种悲痛的国人,所不能共情的地方。不能共情并没有任何问题,只能说国内网上对于这部电影的差评,大多源于此。实际上,能够共情当然是好,但即便不能,我们能不能从中看出更多深意呢?
《黑豹》不同于其它正派胜利反派失败的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反派让正派得以成长,而这种成长并不源于正派战胜反派。实际上反派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可以被认为是个殉道者。他想要的,除了复仇,更多的是呐喊出这个世界的不公。有一个假想的上帝,却在子民呼唤他之时选择视而不见。反派作为一个曾经相信上帝的子民,决定孤身一人踏上拯救之途。他一定是偏执和极端的,但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一定能懂他的极端。
一个没有父母的黑人区小孩,在那样的背景下长大已经是个奇迹。他随时可能死在帮派枪战中,稍不注意可能误入歧途,倒在毒品暴力之下。他以他的方式获得了成功,虽然这种成功也许为他人所不齿,至少他没有堕落。回到瓦坎达的他,也用了在电影设定中最公平的方式,得到了属于他的王位。如果他没有如此偏激地向世界各地输送武器,以战争的方式反抗,也许他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他的方法也许不对,但没有他这样极端的反抗,我们也看不到国王真正崛起,担负整个非洲大陆人民和其他地区黑人的共同命运。即使最后黑豹赢了,也依旧认同反派的观点。反派除了挑起内战,并没有实质性伤害一个其它民族。这也是最后黑豹愿意给他机会,救治他和他一起携手的原因。但他最后主动放弃了,因为他人生不再有遗憾。反派倒下了,倒在自己偏执的行为下,但他的精神和理念延续了,他渴望的改变实现了,这就是一种胜利。美国的非洲裔从《黑豹》得到的情感上的共鸣,一定远远大于意淫一个不存在的强国的快感。
所以如果仅仅把《黑豹》的成功归功于意淫者的集体狂欢,未免太狭隘了。
包括最初来争黑豹之位,但大多数时候自扫门前雪的M'Baku,也确实是很多不愿掺和种族问题的代表。包括整个瓦坎达,其实也可以视为某些不受种族歧视影响的,披着黑皮的白人的代表。这是瓦坎达的象征意义,他们更幸运更有能力,却没有履行“能力更大责任更大”。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同胞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但反派让他们团结,却也让他们明白,自扫门前雪已经行不通了。其实反派挺纯粹的,最终回到瓦坎达,为的也并不是沽名钓誉。他想看一看那片promised land是否真的如想象中那般美好。为什么同样作为黑人,他却要被锁在伊甸园之外,在地狱中挣扎?他挑战的是这个世界的规则,是自以为是神的白人语境,和自以为可以明哲保身的黑人同胞。
有很多人在评论里跟我说,《黑豹》里的乌托邦国家瓦坎达让他愤怒或者觉得恶心。实际上,这是陷入了一个误区。在这里,我贴一个我刚刚看到的答案:
《黑豹》确实呈现出了一个魔幻的瓦坎达,它既现代又落后,有能力却不理世事。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但电影导演编剧有表达出哪怕一点对这个国度的吹捧吗?恐怕没有。我认为他们是持批判和反思态度的。他们既表现了这个国家的特殊,又表现了这种特殊带来的弊端和隐患。比如说选举使用传统的决斗方式。很多人说自己非常讨厌这种落后的选举方式。那试问,《黑豹》这部电影,难道传达出了对这种方式的歌颂吗?它已经用故事情节展现了这种选举制度的弊端。也许多年来这种方式都曾带来了好的结果,选举出了明君,而这种结果导致了瓦坎达人民以为这种制度没问题。可是反派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他完美的利用了规则,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国王,但他却一定不是一个明君。这样的事情,历史上难道没有吗?曾经的世袭制度,也许在某些时候确实带来了好的结果,但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甚至一个朝代的灭亡。包括现在还有人在讨论立长还是立贤是更优的解,就说明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这种情节的设定,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一个看似公平的制度,也是需要被不断改进修正的。导演和编剧需要用嘴告诉你这个制度落后有弊端吗?他们只需展现出来就可以了啊。
还有的人在评论里不断说国人为何不喜欢《黑豹》,逼着我接受认同。如果我没失忆的话,问题好像问的就是,为何黑人喜欢吧?我认为我的回答非常切题啊。我回答的就是为什么黑人喜欢,而我们能从黑人的喜欢中领悟到什么。我当然知道国人不能共情,也知道为什么不能啊。如果想要讨论为何国人不喜欢,请到“如果评价《黑豹》这部电影”的问题下面去开答案,我相信会得到很多共鸣。
聊完《黑豹》聊一聊为何《黑豹》是一部重要的影片。因为如果华人将自己的历史带入,也完全应该能看到一部我们自己的血泪史(不是把中国带入成瓦坎达一样的国家,评论里有人说带入就是裹小脚,我觉得他阅读理解能力可能确实不足以看得懂《黑豹》或者这个回答)。倍受歧视的底层华人(不仅仅是在中国的中国公民),和渐渐爬上社会顶层的华人(再强调一遍不仅中国人)精英,他们之间的割裂又何尝不是《黑豹》想要讲述的内容?
评论有人说,移民在外的华裔抛弃了国内的中国公民,潜台词就是在中国的中国人无需care他们的死活,我觉得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一句,可能良心被吃了吧。我就不说新中国成立时期赶回国的大批人才了,也不说那么多为中国教育事业,甚至整个中华民族在海外的教育事业捐款的华侨了。稍微了解一下历史,就能知道钱学森在美国前途无量,拿了绿卡,甚至申请过公民,结果决定回国参与两弹一星。他为了回国,被软禁在美国的家中5年之久,才被放出来。所以他曾经想过换国籍并付诸行动,就可以抹杀他的贡献吗?
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冷漠,才让我想要写下这篇回答。要知道,一个对其它民族的苦难视而不见的人,除非自己的直接利益受损,不然在生活中一定冷漠至极。一个能说出歧视黑人与他何干的人,一定是个键盘上的大侠,现实中的懦夫。当别人歧视到他头上时,他除了会放狠话,一定不会做出任何实际行为。一个这样的人,你指望不上他在乎整个中华民族,或者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国人,甚至他身边的朋友家人。所以当他说出不喜欢《黑豹》,是因为它讲的是他不理解,也不屑于理解的黑人种族歧视故事的时候,你基本就能明白,对于华人的歧视他会同样没有同理心。他一定会说,你们出国的人自找的。是的,那你怎么解释割让条款、卖国条约、八国联军掠夺属于中国的珍宝?你真的以为足不出户,歧视就不会到你家来登堂入室了吗?大家真的这么快就忘记杜嘉班纳辱华事件了吗?
当歧视和辱华发生时,往往是无差别的。我们在分彼此的时候,别人在歧视打压我们整个群体。不论是舆论还是行为,这种不尊重针对的就是整个世界的华人群体。
我看过三次《黑豹》,每一次都泪湿眼眶,因为我想到的,永远是身在异乡打拼和学习的我的同胞们,安分守己却被最严苛的法律禁锢。即便是既得利益者,也都会遇到职位天花板而止步不前。那些不愿意和中国留学生玩,嫌弃我们fob的,难道没有ABC?那些被辱骂滚回中国,却只能以I’m American辩驳的ABC或换了美国国籍的中国人,难道不令人痛心?还有无数在影视上对于华人电影的猎奇和打压,对华人角色的抹黑,难道这些都能视而不见?如果你只在《黑豹》中看到了黑人的政治正确,未免狭隘了些。
我认为《黑豹》绝不仅仅是黑人的呐喊,它更应该是所有遭受种族歧视的人的呐喊。既得利益者尚且在职位上遇到玻璃天花板,而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芸芸众生,难道都没有在侵袭各国的好莱坞文化中集体失声?太多人只看到了黑人的意淫狂欢,却忘了自己也是沉默的大多数。
而《绿皮书》不被推荐,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对于沉痛的戏侃,和对于真正矛盾的刻意忽视已经足以让人愤怒。更可恶的是,它把一切都伪装在一层政治正确的保护色之下,然后挂羊头卖狗肉一般强行塞在依旧寻找自我的美国非裔嘴里,当做恩典一样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强迫他们咽下,告诉他们,这可是为了黑人拍的呢,你们不喜欢吗?
愤怒说明他们有血性。
而我们的漠视和对这种愤怒的不理解,更说明了世界范围内的华裔平权运动,任重而道远。
我很早就换了国籍,现在是新加坡人,但在我的民族认同里,我永远是中国人,也永远是华人。我永远记得在纽约,我问一个看起来非常像华人的人,Are you Chinese,她回答我No, I am Taiwanese时一脸嫌弃所带给我的错愕。其实我作为新加坡的华人,Chinese这个词已经泛化作为华人的代名词,而非单单指中国人。我也理解她作为台湾人的政治立场和教育,让她没有办法对Chinese这个词中“华人”的含义认同,而必须澄清自己的身份。但这种急于撇清的姿态,和对Chinese这个身份的鄙夷,让我难过。更不用提多少次我问ABC这个问题,他们回答我说是American了。最有趣的是,当我接着问他们从哪里来时,他们会非常理所当然地说I'm from Texas或者California。很多黑人倒是愿意说自己是从Nigeria或者Jamaica来的。这就是区别。
有的答案说,黑人因为没有文化和根,所以有一种很强烈的种族焦虑。我相信这是一定的。但是一个有了根的民族,却极力斩断自己的根,这难道不更加让人不寒而栗吗?多少人的焦虑来源于极力认同欧美价值观,却发现自己并不被接受?我从来没有想过融入。在新加坡时我选择说正规的英文或者不带口音的中文,甚至对Singlish做过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在美国时我选择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不在乎是不是被认为和其他留学生一起报团。但我也理解很多人选择融入社会,只要这是他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而非情势所逼。
其实讨论《黑豹》和《绿皮书》在黑人心目中的形象,对华人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也应该以同样的态度,抵制《Crazy Rich Asians》和所有其他试图给华人和中华文化贴标签的文艺创作和行为。不被一时的政治正确洗脑,拒绝被按头喜欢所有黑人电影,是黑人的觉悟。而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觉悟,拒绝对华人群体的丑化和抹黑。
以我在网上看到的消息以及自己看电影之后的感想总结思考之后,有了以下想法。你可以参考一下,不保证准确。(回答没有任何种族歧视成分,请不要过份解读,算是两部电影的影评和思考。)
第一点:《黑豹》几乎都是黑人,而且想象了黑人建设了一个地球上最神秘,最富有,最先进的国家。并且又是好莱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黑人电影,所以黑人在《黑豹》里得到想象中的满足。
第二点:《绿皮书》在试图用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淡化黑人平权运动,黑人受种族歧视迫害的严重性和血腥历史,导致包括好莱坞黑人导演们的不满。而且,《绿皮书》中的黑人根本只是个例,他的学识,修养,地位比很多白人都高,只能算是个黑皮肤的白人,黑人在他身上找不到共同点,自然就不可能有认同感了。
第三点:《绿皮书》宣传是有真实故事为模板。可是在国外媒体报道(忘记在哪看到的,试找了一下没找的),黑人原型的家人表示自己的祖先根本没有提及过与白人保镖有深刻的友谊,并且巡演后也未有接触。事情一直是白人司机自己对外的讲述。同时,《绿皮书》的导演等制作团队从未向黑人原型的家人以任何方式询问过事情的始末。甚至连拍摄电影和电影宣传都没有得到过黑人原型的家人同意。
第四点:《绿皮书》其实在一定意义上看,根本就是白人对黑人种族斗争的看法,里面充斥着白人觉得的平淡,不重视,所以也就谈不上深刻,更谈不上残酷。而黑人,特别是得到过高等教育,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黑人,对曾经的种族运动是有深刻认识以及深知里面的残酷痛苦的。所以他们更加无法承认《绿皮书》里面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黑人们觉得这是调侃,不是认同。
《绿皮书》的确是一部好电影。从剧情,画面镜头,光影,剪辑甚至配乐都很好。不过定位欠缺,如果它不是定位在黑人种族问题上,可能就不会受到那么多黑人抵制。
至于《黑豹》,无论是不是超级英雄电影,是不是漫威出品,是不是在美国得到高票房和口碑,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黑豹》入围奥斯卡并且得到了最佳服装,就是奥斯卡的倒退。在经历了几个小年后,奥斯卡居然对如此单纯的商业特效片屈服,说明奥斯卡的确是工会奖,而不是单纯的行业奖。
《绿皮书》这个电影的恶毒之处就在于,他用一种温情脉脉的表象掩盖了其下非常扭曲的傲慢。
唐这个角色一点也不值得推崇,因为唐其实是自己民族的一个叛徒,这个叛徒不仅仅体现在他坚定的拒绝黑人这点上,更体现在他对“高雅”的归化上。
如果你把这个角色换成一个华人你就能感觉到这个角色的恶毒。
一个ABC,自己的民族受到压迫,他不参加民权活动,和自己的民族划清界限,和家人闹掰,说最标准的英语,从不听周杰伦,从不看中国电影,报名字只报英文名从不报中文名,没吃过一顿中餐,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敌视,觉得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高雅的。他为了向美国人证明中国人也可以很高雅跑到美国最落后的地方表演……西洋乐。
你真的会喜欢这么个角色吗?(诡异的是美国这样的ABC还挺多)
然后电影演了半天还要给你一巴掌,告诉你,你装你妈逼呢?你装的再像你也是个黄皮猴子。
我告诉你,这片要真是讲华人的,我已经打人了。
而且这个片子最好玩的地方,就是自己抽自己嘴巴。
唐说,这些人之所以来听我弹琴,是为了装逼。
而这个电影之所以能拿下奥斯卡,被一群“上流”接受,是因为,白左想装逼。
整个影片把那些激烈的种族冲突藏在了夹缝里,然后用那些温情脉脉的表象来骗你说我们岁月静好。尤其是故意把唐这个原本历史上可以称得上完美的人,强行贴上了“自卑”、“和家人关系疏离”、“不肯认同自己的种族”、“同性恋”这些戏剧性的标签。
我能理解编剧为了让其中一个主角有转变的设计。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设计?????
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完美的黑人征服了一个粗鄙的白人??
为什么要是一个粗鄙的白人,用自己的机智和豁达,作为一个人生导师指引黑人,顺便学走一点礼貌?而且还靠着自己“真情实感”流情书惊到了黑人?
最后收尾更是恶臭不已。
一个上流社会的黑人,在圣诞节,沦落到孤身一人。
为什么他不和自己的兄弟去过节?
为什么他不和自己那个印度男仆一起过节?
为什么他非要去一个底层白人家里过节?
为什么这个底层白人的家里,这群死板的意大利人,要摆出一个愕然然后大欢迎的姿态?
当我看不懂这是在说:“黑鬼啊,你们就别闹挺了,赶紧融入俺们大家庭吧,俺们白人会热情的接纳你们滴”吗?
我觉得黑豹简直是一坨翔,但是《绿皮书》也顶多就是非常工整非常精致的一坨而已,里面暗藏着的阴暗令人难以忍受。
作为电影,它完美的只有一丁丁瑕疵
但是主控思想上,这片就是来找麻烦的。
现在全世界主流的宣传口径都是一样的,是一种服务于社会稳定和统治的价值观,那就是“你要让人承认,不要让人惧怕”。
但是我们回顾历史,看历史上所有成功的革命,你会发现,之所以这些王八蛋愿意认同你,是因为他们惧怕。
黑人能够抵制绿皮书,我觉得他们有点脑子,黑人不抵制黑豹,说明他们还没找对方向。
评论区的各位就是对美国黑人的基本困境没有理解。
这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文化的根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被迫流亡的犹太人拼了老命憋出了一本圣经,打进希腊的罗马人照着希腊神话编了套自己的传说。不管是现场整理,还是从别的地方借,民族一定要有文化传承才算民族。
即使面对工业化大潮,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民族都只能走西化这条路,土耳其、日本、中国这些西化典范还是各自保留了各自的文化核心。
有这种文化核心在,民族就不灭。
而美国黑人面对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承,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该如何生活。
黑人的文化在大西洋上已经被切断了,现在的美国黑人的文化,是到了美国之后重新塑造的。
而很倒霉,这个塑造的过程里,黑人始终处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位置,他们塑造出的文化,也带上了浓浓的社会底层痕迹。
帮派文化、暴力崇拜、犯罪崇拜、反智主义、毒品、抢劫、不负责……
这些东西已经和黑人的文化联系到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黑人的“标签”,你要是想好好读书将来当个医生或者律师,黑人区的小伙伴会排斥你欺凌你,说“你一点都不黑人”。
所以现在美国黑人面对的是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他们一方面要争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不知道自己是谁。如果他们选择像一个白人一样生活,像宣传口径一样去“追求卓越”,“不犯罪不就行了”,他们就失去了族群的凝聚力,就会被归化。
可是他们的肤色又让他们不能完全归化,他们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变成一个个像在美华裔一样“自己优秀就好了”的个体,他们就会像华裔一样,被亚裔细分,被分割压迫。
可如果他们不抛弃现在现在已经成型的黑人社区文化,他们又会变得和上流社会甚至主流社会格格不入。
一个中国人,是不会因为有钱了有权了爬的高了,就突然变得不喜欢古诗,春节不帖对联的。
一个日本人,是不会因为变成了国际会社社长,就突然不喜欢生鱼片,不喜欢穿和服的。
而一个黑人,真的会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提高了,发现自己做的所有的事都是白人文化里的,因此产生一种“我是谁”的费解。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黑人文化里,敌视白人是一个非常重的组成成分,因为不这么干,他们甚至找不到自己种族的团结点。
黑豹为什么火?因为黑豹虚拟了一个黑人的理想国,你别说这个电影弄的多么烂多滑稽吧,起码,在那里,你不用活的像个白人,也可以很优秀。
所以这个故事换成一个香蕉人就会很恶心,而黑人你意识不到不对是因为,我们这些旁观者,已经默认黑人的文化是没有根的,黑人文化就是下层阶级的文化,黑人就应该抛弃那些底层文化,去拥抱高雅、礼貌、优秀的白人文化。
《绿皮书》的傲慢,就是站在了白人的视角上,用一种“抱歉,我们当年做错了事,但是我发现你很棒立刻就接纳你了呀”的态度来戏说一段血淋淋的历史。
在黑人看来这简直是在挑衅。
黑人主角一直是一副归化民的姿态:我不能做“黑人”喜欢做的事,我是高雅的,我是不一样的,我很优秀,我很白人。
而白人主角一直在传达的价值观是:别装了,划清界限也没有用,你就承认自己是个黑人能怎么滴?我们已经不野蛮了,承认你是个黑人我们也不会歧视你了。
你不觉得这很……轻描淡写吗?
黑人们在咆哮:我他妈到底是谁!我他妈到底该怎么生活!我知道现在这样不对,可是丢失了这些之后我是什么!你们白人会把我当自己人吗?我照着你们的方式生活你们就不差别对待我了吗?你们到底有没有把我当美国人?我们到底怎么才能不再只能靠吼叫等你发糖?
然后这电影轻飘飘来了句:你们呐,就是想不开,放轻松,世界很美好的嘛。
花Q!
都已经傲慢上天了,电影拍得再好,也掩盖不了价值观的臭味。
最后一次补充……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逻辑太跳跃,还是怎么着。这两天我实在见了太多奇谈怪论,老实说这部电影我在豆瓣都是给五星的,之前跟人谈也是谈那精致的剧本设计,直到看了这个题我才临时从反方向思考了一下,写下了这篇回答,我真的不懂评论区一些人口口声声说我浪费电影票了是什么意思。
我只是发出了一半的声音而已,你们说我浪费电影票,那我发出另一半就不浪费了?
只有符合你们心意才算不浪费呗?
骂街没意思,反正都更新了,我就再说详细点。
我发现很多人就压根没搞懂种族、民族、国家到底有什么区别。一个美国可以有很多民族,犹太人把自己当一个民族,意大利人把自己当一个民族,撒克逊人也把自己当一个民族,他们都是美国人,他们有很多共性,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
种族呢?非洲有黑人,美国可以有黑人,亚洲也可以,月球也可以,这叫种族,基因层面上的区别,不管你怎么否认都客观存在的东西,种族。
黑人本来是个种族,被切断了过去文化的种族,他身边环绕着一些强大而完整的民族,那么这个种族的唯一道路就是融入另一个民族,可是当时的美国谁让黑人融入了?不是每个民族都拒绝了黑人,才逼迫美国黑人从一个种族变成一个不完整的民族吗?不是黑人自己闹别扭不肯成为一个合格的“美国人”,是白人不允许黑人做一个完整的美国人,黑人才沦落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很多人看不明白就是因为混淆了种族民族之间的界限,听好了,黑人,是一个种族,美国黑人,是一个民族——不成熟也是民族,你把美国黑人扔回非洲,他们是不会和那些部落民有共同语言的。
这个片子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呢?白人主角为什么接受同性恋?因为他在酒吧见的多了。白人主角为什么从歧视者变成了接受者?因为他和黑人主角接触的多了。
这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我们之间只是有一点误解而已,并没有歧视,没有迫害,没有杀戮,只要我们能在一起好好相处,我们都会抛弃成见接纳你们的。
问题是:
为什么是“你们”来接纳“我们”?
你们对我们做过的事,只是一点距离产生的误解?
我们曾经想融入美国做一个美国人的时候,到底是谁把我们锁在牲口棚里的?
把这些东西都避过不谈,只专注去谈“理解万岁”,这种用爱发电的想法,就是白人主创团队傲慢的体现,因为在站在高处的白人们看来,愿意接受你们,你还想怎样?
不想怎样,就是问问清楚,拍个电影你还要粉饰太平,以后是不是干脆假装没欺负过我们?
另一方面,黑人的困境就是,融入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美国人”,还是会被歧视,还是会被枪杀,还是会被恶意对待,你放弃了黑人的所有生活方式去做一个白人,白人却并不会把你当成一个白人看待。
这个电影偏偏就表现出了这一点,包括唐被歧视,在雨夜的喊话,这都是很好的表述。
但问题是,提出问题后,要有解决方案吧,电影话锋一转告诉你:
别怕,只要相处久了,白人是会接受你的。
可是美国黑人的历史教训和人生经验都会告诉他们,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这些白人坏得很,我再怎么努力他们还是不肯接受我们。
我为什么说结局画面非常恶臭,因为唐经历了这么长的旅程,他终于认同了自己的黑人身份,这个时候按照正常的故事逻辑,他应该去找自己的家人。
而他却选择了去一个白人家里过圣诞节。
这一幕是设计好的影像语言:一个黑人闯入了一个固执的白人环境,白人们目瞪口呆,瑟瑟发抖,然后——
连争吵都没有的,毫无芥蒂的接受了他。
这个场景,根本是不可能。
为什么这么拍?
就是为了示好而已,告诉黑人们,别闹腾了,停下你们的“被迫害妄想”,走到我们中来,我们虽然会不习惯,但一定能接受你们的。
这!是!不!可!能!的!
只有一个不能感同身受,没有客观调查,觉得所有人都和我自己一样开明的白人,才能讲出这种话来,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又是一种傲慢。
这些无形的傲慢加在一起,在美国白人和一般路人那里可能看得不明显,在深受其害的黑人那里,还不是一目了然的别扭。
解释的这么清楚了,还要抬杠的话,那我也没办法了。
谢邀
认同这位答主的看法
《绿皮书》里这么厉害的黑人艺术家被白人歧视,在白人前没有什么尊严,他有的尊严也是白人给予的,黑人完全处于白人施恩才能有日子过得的状态中,黑白友谊是白人优待黑人才有的。
《黑豹》里的黑人可牛了,连他们的金属都是白人梦寐以求的宝贝,黑人的尊严和权力地位完全是自己挣来的,而不是靠白人的良心发现给予黑人。
现在黑人跟白人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力,并不完全是黑人主导下形成的,并不是黑人逼迫白人使其承认平权的,主要是因为白人中的开明人士的主导下形成的。这是所有白人都知道的过去,最左的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吧。《绿皮书》的种族平等主张符合白人的种族平等观念。符合大部分白人的,我们要爱护黑人我们要保护黑人,的 白人处于优势地位的“施恩给予式”种族平等观念(这也是现实),虽然他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
现在的美国黑人年轻人没经历过种族主义年代,他们出生和成长在种族平等理念主动的社会,但却受到有形无形的种族歧视。他们认为黑人就应该无条件的与白人平等,而不是靠白人的恩赐,白人奴役歧视黑人是原罪,现在承认黑人的平等地位权力是白人在赎罪和更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白人高高在上的给予黑人。《黑豹》符合平权运动后出生的黑人想要的种族平等诉求。
地主老爷把粮食和土地分给农奴的行为,到底属于赎罪还是慈善好人做好事,这位地主到底是那些得到平等地位的农奴们的挖井恩人,还是良心发现悔过的人。
我感觉《黑豹》是拍给黑人看的黑人电影,而《绿皮书》是拍给白人看的黑人电影。
保守治疗吧。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饭圈不是瘟疫。瘟疫的可怕在于传染性,饭圈没有传染性,只有破坏性。硬要比喻的话可以称为蝗虫。
辱骂饭圈不是政治正确。「政治正确」的意思是用迎合主流价值观的方式表达同一个事物或观点,以。例如称保姆为「家政」,称裁员为「业务重组」,称饭圈为「支持者」等。
「理智的粉丝」是一个伪概念。有理智的人不会无条件无原则地支持和维护没有才华只有包装的所谓演员,或者现实中甚至不存在的虚拟角色什么的。既然你坚持自己是粉丝,就说明你不具备起码的理智。
赤贫地区,300块买不了房子,住十元店,每天吃五元,大概活20天。赤贫地区,打工也就只有卖体力,我就看哪个富人能扛得住力气活,还是吃不饱的状态。
富人思维就是崇富和幸存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