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家垴是怎么一回事? 第1页

  

user avatar   138061531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关家垴战斗,彭德怀在其自述中,专门谈到了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在敌军‘扫荡’时,日军一般是加强营附以伪军为一路,我总想寻机歼灭敌军一路,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营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因部队太疲劳,使战斗力减弱了,使129师伤亡多了一些”。

从百团大战发动起,彭德怀便在不断向下属强调要歼灭日军1个大队。

8月23日,百团大战打响后的第三天,在《各线出击部队积极阻滞敌增援正太》的电报里,彭德怀向各部提出要求:“对于敌寇以数百人或一个大队来援之兵力,应用坚定决心,集结很优势兵力消灭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敌不敢轻易出援,即使敌敢于来援,亦必须集结更大的力量,这便能延长时间与增加敌之空隙,均有利于我军破坏作业”。

8月27日,彭德怀再次致电聂贺关刘邓,强调“特别应对出击或来援敌一个大队以内之兵力,集结最优势之兵力歼灭之。只有歼灭敌一二个大队,才能顺利的扩大战果”。

8月27日,彭德怀第三次指示聂刘邓并报贺关及军委,要求“聂集团应于X号后集结主力与阳泉,井陉段以北之适当地点,刘邓集团应于同时间内集结主力于阳泉,寿阳段以南之适当地点,坚决打击增援出扰之敌,对增援出扰之敌在一个大队以下之兵力,务必予以歼灭。两集团均应有歼灭敌一个大队以下兵力之任务,否则战果不能如我所欲的开展”。


关于八路军在此战中的伤亡,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

根据八路军百团大战战报235号,此战伤亡新10旅旅长范子侠以下600余人。后世主流的战史基本都引用这个数字。

但是,直接参加关家垴战斗的八路军多达8个团,总人数上万人。如果仅仅伤亡600余人,是否会让久经战阵的刘伯承、陈赓等发生动摇,多次要求撤围另寻战机?以至于彭德怀发出了“撤销番号”、“杀头不论大小”的威胁?

600余人这个数字的出处,出自129师10月31日的电文。此时关家垴战斗并未结束,战场统计肯定不完全,在其后的激战中,八路军又付出了沉重代价。加之总部特务团并不属于129师战斗序列,因此600余人这个数字并不完整。

要了解参战八路军的实际伤亡情况,可以从各团的战史及公开出版物中寻找蛛丝马迹。

386旅的主力772团,日后改编为13军37师109团。而《13军传奇》中称,此战该部仅1营就伤亡180余人。《步兵第37师简史》则记载“第1连与敌肉搏四次,只剩下三人仍坚持战斗”。《13军简史》称,772团在各连队战斗兵大量减员的情况下,曾两次集合排以上干部和机关干部参加冲锋。



385旅769团1营营长的李德生在回忆录里称,1营在通过小路进攻时伤亡很大,以至于他的战斗决心产生动摇。另外,该团1、3营都参加了31日下午总攻时的18次冲锋。此战后,陈赓对接任该团参谋长的何正文说:“战斗进行得很残酷,769团打得很艰苦,损失较大,短时间内不易恢复”。

总部特务团日后发展成了31师一部。根据《第三十一师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所说,特务团2、3营和团直在关家垴战斗中付出很大的代价。战后该团从1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缩编为9个连。总部特务团参加百团的兵力是3000多人,算起来每个连得有200人左右,缩编掉4个连,伤亡减员至少700到800人。据团长欧致富回忆,该团在百团大战中没有经历过大战斗,只有团直和2营、3营参加了广志山战斗,此战伤亡仅40余人,也就是说大多数伤亡来自关家垴战斗。

决死1纵25、38团在百团大战前分别有2200人和2600人。后38团又补充了3个新兵连,因此这两个团兵力总数达5000人以上。关家垴战斗后,两个团包括团机关人员在内,各只剩200余人。也就是说,这两个团在百团大战三个阶段中,共减员4600人左右。根据《决死第1纵队部队发展史》,25、38团在百团大战1、2阶段阵亡近500人,伤1500余人。二者相减,这两个团在第三阶段减员2600人左右。

25、38团在关家垴战斗中损失2000余人。这个估算数字得到了《陆军第四十师斗争简史》的佐证。该《简史》称,在关家垴战斗中,决死1纵队1570多人,阵亡589人。根据《步兵第119团团史》记载,38团战斗兵牺牲完了,集中干部队冲锋,计有2营营长黄振荣负伤,副营长贾宝善、特派员王思忠、连长张秉燮、陈建岗、指导员郝双马等数十人牺牲。纵然如此,在最后的总攻中,25、38团又各自拼凑出1个营,连续发起了18次冲锋。

386旅16团的伤亡数字无从考证,但是,16团在关家垴从头打到尾,伤亡肯定不小。

新10旅28、29团的伤亡无从考证。28团在关家垴只攻了一次就撤下来当预备队,伤亡应该不大。

综上所述,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伤亡总数恐怕要超过4000人。


user avatar   guo-yu-min-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讲讲日方资料,根据日方记载不仅蝗军伤亡少,蝗军火力还猛。别喷我,狗头

根据《晋南第八中队史-第37师团歩兵第226连队》和《华北治安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叫冈崎谦长的大佐,领着五百一十人的队伍,出来找八路军指挥部,然后被包围了。八路军打死了包括冈崎大佐的几十人左右。(第一本书里死了十个,第二本书是六十一个)

冈崎谦长死了,这事不能抵赖,毕竟人家是大佐,要拿抚恤金和进靖国神厕。

问题来了,问什么每次蝗军被包围,都是主官祭天,伤亡还这么低?平型关也是,来个两个大队,两个主官死了,伤亡不到一百人。

一个大佐死了,周围蝗军部队调动了好几千人解围,打了两天多,结果蝗军死了不到一百人。

对了,日本战史里面还说:(别的答主已经放图了,我就不发了,我一发日本战史回答就被删)

这五百多人消耗了4万发机枪子弹和8万多发步枪弹,2500多手榴弹和掷弹筒,山炮炮弹249发。带着243匹军马。

我算是服了日本人和日本马了,五百多人加两百多匹马(不到七百五十个畜牲)怎么带着这么多弹药、枪支和三门山炮的?看来日本小学生夏令营的故事是真的。


补充一下,如果真是这个数据,那么有很多问题。

第一,这是消耗的子弹,不是全部携带的子弹。哪怕是这个子弹消耗量,也超了日本士兵正常的携弹量。非要说冈崎大佐未卜先知,知道自己带队玉碎,我也没办法。

第二,带着山炮和掷弹筒,还有机枪,步枪,机枪的弹药消耗竟然达到步枪的一半,如果真是五百人,那重武器比例太高了。

第三,日本是没有空投的,战史里面战机支援都写了,空投为什么不写?

哪怕是朝鲜战争,美军的空投也不能百分百空投送到自己人手里,蝗军扣成那样,会为了五百人空投?

第四,如果人数的数据是真的,军马比例也太高了,两个人一匹马?蝗军甲种一千人步兵大队,军马也就一百多匹。冈崎大队只有一半人数,军马多了一倍?

个人认为,如果按照真实蝗军编制,应该冈崎大佐手下至少一千人,很可能是两千人。如果五百人真是这种装备及弹药,这蝗军的火力完胜同时期的美军两个步兵连,至少美军步兵连没山炮。

第五,美军一个步兵连,240多人,39挺机枪,3门迫击炮。如果两个美军步兵连,套用冈崎大队的消耗,一门机枪要打500发子弹(两个弹药基数多)。冈崎大队剩下350人里面除了炮兵和掷弹筒兵,如果有280名步枪手,一个人要消耗将近300发子弹(接近三个弹药基数)再扔接近十枚手榴弹(接近五个弹药基数)?

第六,如果根据美方火力配置,也是很难打出步枪子弹和机枪子弹2比1的程度。蝗军敞开了不要钱的打机枪?这不是蝗军风格呀。

有这样的火力,太平洋战场压着美军打呀!!!

我的结论很简单,这是一只2000人的队伍,蝗军抠牙缝拿出了很多重火力(估计是借调了机枪中队或小队),配置了大量马匹来扫荡抢东西(一个联队300多匹战马拿出来至少243匹),带了一个弹药基数出来搞事情。




谈历史,我一向反对和敌人辫经,敌人的史料哪里有问题,说出来讥讽一下比同他们辩论有效果。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家垴战斗是抗日战争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一场著名战斗。此战,八路军集中了约两万名战士,力图围歼五百余人的一支日军部队。战斗进行了两昼夜,在日军主力解围的情况下,八路军被迫撤出战斗。

对于此战有很多争议。

比如说,一些人出于对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战斗持幸灾乐祸的态度,嘲讽中国抗日军民的损失。

这样的人鄙视他们就行了。

比如说,一些人出于意识形态观念、冷战思维、反社会心态,对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战斗持幸灾乐祸的态度,嘲讽中国抗日军民的损失。

这样的人也鄙视他们就行了。

该鄙视的鄙视得差不多了,现在说正事儿。

两万打五百,没有打赢。这个差距是巨大的。对此,很多人惊叹于日军战斗力。

但是实际情况没有这么严重。网友 @血色残阳 指出:

一个500人的日军大队有三门三炮这在日军里真实装备精良了。别说日军,就算苏军也是装备精良的。
最关键的是这支500人的队伍还有几架日本飞机的助战。
这场战役除了围歼包围圈内的日军外,还有阻援作战,我军很多伤亡出现在阻援上,而来源的日军两只主要兵力就达到了四五千人(其中一只2500多人,一只一千多人),这次作战伤亡最高的八路军官员也是阻援的时候出现的,一个副旅长受重伤。
这场作战投入的两万兵力主要也是在阻援上,起码是一一半一半。
我很纳闷,为啥算日军兵力只算被包围的500多人,算八路军兵力就算进攻包围圈的和阻援的2万多人都算上。为啥近5000日军增援部队不算上,而增援部队最近的那2500多最后八路军撤离的时候只隔着一个山梁了。
如果说日军是5500人,八路军是20000人,估计就没有那么震撼的效果了对吧。

整体来说,这场战斗中,后勤、装备、训练都明显处于下风的八路军,也就是人数稍微多一些。然而当时军事家早就指出,以中国的装备情况,与日军对抗时必须要以更大的编制应对。并且对国民党方面不肯按照战争实际扩大编制进行了批评(国民党方面一直如此。他们制造的中正式步枪射程比主要假想敌日本弱很多,导致交火中易于被压制。他们将空军购买战斗机的钱款用于投资,而忽视了中国军火进口受制于日本、危急时刻不能及时获得装备的问题。国民党过日子,很可能连自家的账都算不清楚,更不用说同时算敌人的账了)。战斗力上的劣势只能说明,八路军的发展壮大真的是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换来的。

其实这样的战斗在军事上并不是特别罕见的事情。一定要说罕见,解放军还打出过更罕见的战斗。像松骨峰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以百余人的兵力,顶住了美军几个主力师的进攻。而美军师的实力大致相当于我军一个军(要是算火力,美军一个团就能够达到我军一个军)。按照合理的换算,也就是我军一百人的轻步兵,顶住了相当于几个军的强敌。他们遭遇到的敌人甚至出动了18辆坦克、几十门大炮和32架飞机。战斗从早晨6点持续到中午12点。那么这个连是怎么完成作战任务的呢?他们将仅有的一百多人分成几个梯队,建立了梯次防御。并充分考虑到了牺牲的先后次序,安排了领导干部的位置。大体上就是,职位最高的先死,职位较低的后死。[1]

相比之下,关家垴战斗中的日军在有装备优势的情况下,依靠地形优势,发挥训练优势,利用通讯优势,呼叫空中优势,才在援兵支援下获得胜利。和志愿军比起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这场战斗中,我军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一是训练不足,二是缺乏正规战经验。比如说血战夺取的高地在换防时被敌军偷袭丢失,对于挖洞据守的敌军缺乏土工作业的认识。这说明部队适应游击战环境以后,正规战素质有所下降,与当初红军时代相比有了明显欠缺。

在战役指挥上,也的确存在一些争议。比如说彭总坚持要血战拿下敌军,在各位将领纷纷提出异议的情况下说出了打不赢的部队不能要的狠话。为此部队付出了巨大牺牲。最后由于日军增援部队已经近在眉睫,被迫放弃,功亏一篑。

这个事情,应该说确实有一定问题。

首先,血战硬战的精神是对的。没有这个精神,成不了大器。

其次,战斗指挥不够细致本身也是问题。在战斗情况不断出现反复、部队建设问题比较显著的情况下,不应仓促下定血战的决心。特别是不应该仓促投入储备干部。

第三,在战斗失败后,应该在坚决整顿的基础上,尽快坚决发动新的硬仗。

历史上,八路军也重返战场进行了调查,总结了战斗经验,但是没有打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还击。这也是百团大战常常令人感觉到虎头蛇尾的原因。

这种情况在彭总的战斗生涯中也时常出现。大体上是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作战指挥阶段以后,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的指挥水准下降阶段,出现比较大的闪失。例如解放战争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出现了西府战役损失了大批后勤人员的紧急情况。抗美援朝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出现了五次战役损失较大的情况。百团大战也出现了这种前期打得好好的、收尾阶段稍嫌粗糙急躁的情况。这应该是敌强我弱条件下对抗压力过大、过于疲劳造成的。

尽管如此,人民军队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了坚决抗击侵略者的牺牲精神,展现出了在各方面条件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旧不断提升能力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的来说,我军在这场战斗的表现,在军事上并非无懈可击,但也不是某些人可以嘲讽的。

参考

  1. ^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的松骨峰阻击战,连长戴如义接到任务:在松骨峰设立阻击阵地坚守9小时。戴连长一踏上松骨峰阵地,看了地形就明白这是块死地,考虑过后决定梯次调度全连四个排,连排干部指定接替指挥顺序后,依次带领各排上阵并规定各排坚持时间,指导员的上阵轮次排在连长之后,为了完成任务,牺牲也得前后有序,因为他们知道战死容易,完成任务难。戴连长与美军肉搏牺牲后,指导员杨少成接替全连指挥员,后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3连正是因于如此合理有度使用兵力,加上坚韧顽强、死战不退的战斗意志,达成了114、112师穿插到位所需时间,从而使38军合围了美2师主力和美第8集团军的后勤辎重部队,当114师穿插部队赶到时,3连仅剩7人但仍保持战斗力。戴连长和杨指导员当时明知自己即将死亡,还能有条不紊的组织部队投入战斗,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那是真正的从容赴死,预定了自己死期的死,死者完全明白“牺牲”的意义。这样的部队是那些板载冲锋的日军能比的么?这样的部队称不起万岁军么?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07216/answer/6660475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07216/answer/666047539

user avatar   ji-ping-2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吧先上两张图。


这是日军战后的战斗详报附录。被包围在关家垴的才支队(冈崎大队)共535人,阵亡61人(包括大队长冈崎本人),伤123人,失踪2人。伤亡率超过35%。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战斗中日军消耗了接近4万发机枪子弹和8万多发步枪弹,2500多手榴弹和掷弹筒,山炮炮弹249发。可见战斗的惨烈。相比于子弹按个数的八路日军几乎是有打不完的弹药。凭借地势掘壕而守的日军基本不可能不给八路军带来巨大的伤亡。那么问题来了,日军如何能携带如此大量的弹药呢?回看表一日军还有243匹军马随行。正是这些军马驼载的弹药让八路军折戟沉沙。

这就是当时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日军在装备上并不先进但是作为工业国军队的日军具有强大的后勤补给,也有充足的运输能力把物资运到战场。当然在面对工业更加强大的美国时,日军被打得战损比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但是欺负农业国的中国军队,日军也可以做到一边倒的战损比。只是方向掉了个各。


user avatar   yuan-hao-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因为这场战役对彭总颇多指责,其实这些人都不明白彭总发起这场战役战略构想是什么。

1940年10月25日,日寇冈崎大队长率500多人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外,严重威胁八路军在黄崖洞的兵工厂的安全。

对于这只孤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的日军,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决定调集优势兵力将之歼灭。

八路军调集了8个主力团总兵力超过2万人,将冈崎大队团团围困于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



制图:百度地图

2万vs500——八路军的兵力是日寇的40倍。

从纸面实力来看,八路军具有绝对优势,应该能很轻松的歼灭这股日军。

但是,战斗打响之后八路军却发现这个冈崎大队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八路军从10月29日对冈崎大队发起总攻,连续打了两天两夜,就是啃不下日军的阵地,不仅如此担任主攻任务的八路军几个主力团损失惨重。巨大的伤亡让八路军指挥官犹豫了,先是386旅旅长陈赓向彭德怀提出放日军出包围圈的建议,然后连129师师长刘伯承也向彭德怀提议放弃继续进攻冈崎大队。

在我军战史上一线指挥员向总指挥提议放弃进攻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这足以说明八路军部队伤亡有多么惨重。

但是这个关键时刻,彭德怀却发了脾气,在电话中向刘伯承大喊:“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那么彭德怀这是意气用事吗?当然不是,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讲。

因为彭德怀的坚持,刘伯承与陈赓没有办法,只能继续组织部队进攻,为了拿下关家垴,彭德怀甚至把八路军总部直辖的特务团都拉出来参加战斗,最后又打了一天一夜,还是无法全歼冈崎大队。

11月1日,日军1500多人的增援部队,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逼近关家垴。

八路军无奈只能撤军。

关家垴战役八路军重创了冈崎大队,消灭日军400人,冈崎大队长也被打死,但是却未能完成全歼冈崎大队的目标。

八路军为此付出了伤亡几千人的代价,几个主攻主力团基本都被打残了,很久都未能恢复元气。

关家垴战斗是一场后世争议很大的战役,对后来的敌后抗战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彭总发起这场战役战略构想是什么呢?

彭总调集绝对优势兵力企图全歼冈崎大队目的远非要打掉日军一个大队那么简单!

八路军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必然面临日军的扫荡与围剿。

简单的说,八路军与日军的关系就是渔网与鱼的斗争——八路军是鱼,日军是渔网——

对于日军而言,自然是希望渔网的缝隙越小越好;对于八路军而言,则是希望渔网的缝隙越大越好。

渔网缝隙的大小取决于编制渔网绳索的粗细。

越细的绳索编织的渔网缝隙就越小,反之,绳索越粗编织的渔网缝隙就越大。

这个绳索的粗细就是八路军与日军斗争的焦点。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围剿一定要多路分兵,拉网式对根据地进行扫荡。那么,日军每路分兵多大就决定这个渔网的“绳索”的粗细。

在1940年日军对八路军根据地的扫荡一般是以一个日军大队(加强营)为一路。

如果在关家垴战役八路军如果能全歼冈崎大队——则意味着一个大队的日军“绳索”是不安全的,是有可能被“鱼”撞断的。

所以,未来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就只能每路分兵使用比一个大队更大的部队——也就是使用更“粗”的绳索

这样日军编织的渔网就会有更大缝隙,就更有利于八路军运动。

这就是关家垴战斗虽然伤亡惨重彭总也要坚持全歼冈崎大队的原因。

可惜八路军拼尽全力也没实现全歼冈崎大队的目标。

所以,在关家垴战役之后日军对根据地扫荡就放心分兵,只要兵力达到一个大队就能在八路军根据地横冲直撞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给敌后抗日战争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后来在冀中平原扫荡中,日军甚至敢分兵以一个中队(连一级单位)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分兵越细,就是渔网编织得越密,八路军运动就越困难。

在最困难的时候,八路军一个主力团甚至要化整为零以班为单位才能躲过日军的扫荡,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八路军一个班的悲壮战例。

狼牙山五壮士(来源:搜狐网)


以上为节选部分,原文阅读:原创 | 抗日战争比你想象更残酷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

原创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段无比悲壮的历史


user avatar   feng-yu-zhe-7-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说吧,国共刚开始打的时候,整编74师一个军级部队敢脱离大部队孤军深入,于是粟裕打了孟良崮,孟良崮战役其实我军因为是攻坚,伤亡略高于国军。而且粟裕的尝试极为大胆,真正的虎口拔牙,很容易失败。但是之后呢?国军再也不敢以单独的军级单位出来了,两个大兵团运动的话,中间会有很大的开阔地,这就保证了共军这边调兵的灵活性。当时日军的囚笼政策就是细化分割根据地,不停的扫荡,那么八路军一次性消灭敌人的数量越多,那么日军每次出来扫荡的人数就越多,那么它们之间的空隙就越大,就越有利于军队和群众的隐蔽转移。倾尽全力打这一仗没错,最终也打死了最高指挥官,算是有了战果。对日军也形成了警示,不敢以太小的部队分散行动,有利于游击战的展开


user avatar   bi-er-hai-te-shi-er-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彭德怀展开阶段大大咧咧,出了问题再推人命往回找的表现也不止这一回。

正常现象。


user avatar   grozny2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版本8,补充日军视角下的逐日作战历程,包括第一次黄崖洞战斗和关家垴战斗,缓慢更新中。(22.1.30)

战场是复杂多变的,想要完整透彻的了解一场战斗,不能只靠一方的资料,必须结合双方资料加以对比和分析。遗憾的是因为日军投降前后大量焚毁文件档案,敌后战场的很多战斗很难找到日方的详细资料,甚至没有在敌方残存的档案里留下任何痕迹。不过关家垴战斗因为有独立混成第4旅团的参与,而五年后独混4旅团扩编成的第62师团在冲绳激战3个月之后基本覆灭,很多珍贵资料也由此被美国人缴获并且公开,我们也可以借此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细节。

关家垴被围困的日军部队是独混4旅团领导下的O支队,指挥官是步兵226联队的联队附 冈崎 谦受 中佐(LtCol. Okazaki),一些资料写作 冈崎 谦长,似乎是错误的转写了他的名字。支队名称叫“O”可能就取自支队长的姓氏首个音节。注意这个“联队附”并不等价于副团长,旧日军几乎没有副职,虽然二者的级别和职责有相似之处。

O支队(或者叫冈崎支队,但原文中皆以片假名O来表示)是个超级大杂烩,由以下单位组成:

-指挥部,无线电通信队

-来自37师团的一个步兵中队(*疑似是步兵226联队2大队8中队,四年后的豫湘桂会战该部队一路从山西打到越南-泰国,纵贯数千公里,也是挺能打的部队)

-来自41师团的一个步兵中队(实际没有到位)

-来自独混16旅团的一个步兵中队(实际没有到位)

-独混4旅团独立步兵第12大队的一个步兵中队 (*独步12大队日后在冲绳和美军打了两个多月的硬仗,参与了嘉数战斗和著名的钢锯岭/前田高地战斗,在嘉数宣称阻击了十倍以上的美军长达四天,是一只颇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就是说钢锯岭上的日本兵里面可能还有一些打过关家垴的老兵)

-来自独混9旅团的一个步兵中队

-来自独混9旅团的一个山炮中队(不满编,大概是3门炮,具体型号是94式山炮,一种相对先进的75mm轻型榴弹炮)

-来自独混4旅团的一个工兵分队

-来自独混4旅团的一个通信分队

-来自独混4旅团的一个不满编的辎重小队(欠缺一个分队)

-一个十几个人规模的救护班

-大量的军马

计一个指挥部,三个步兵连,和不少于连级的支援力量,算是一个加强营的底子。这些部队如果满编有近1000人,但扫荡时日军各部队仅出动精干力量,很多人在驻扎地留守,资料显示该部队仅有535人和243匹马(注意马匹的数量颇大,这带来了显著的后勤优势)。另外可以看出,O支队虽然被独混4旅团的指挥部所领导,但60%以上的兵员和80%以上的战斗员并非来自该部队。

日军在同一区域同时出动的部队还有规模更大的I支队(指挥官池边中佐,LtCol. Ikebe)和Su支队(指挥官铃木中佐,LtCol. Suzuki),以及一些独立作战的小部队。总而言之在独立混成第4旅团(指挥官片山 省太郎少将,MajGen. Shotaro Katayama)指挥下的各支队合计兵力达数千人,集中在晋东南的武乡县,辽县一带,外围还有其他部队进行策应。

战场关家垴在如今的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境内(约36.80N 113.21E),海拔约1210米,是南太行西麓一片不甚陡峭的丘陵地带,东边约十公里是主峰海拔近2000米的南太行主脊,主脊彼侧是战略要地黄崖洞。当地黄土深厚,冲沟和小型陡崖众多,山头易守难攻。

根据附近的历史气象数据和气候均值进行估算,1940年10月当地平均气温约9度,11月平均气温约0度,战斗期间平均气温可能在5度左右,夜间有冰冻,双方的战斗员都需要防寒。1940年11月山西-华北有一次相当剧烈的强降雪过程,但战斗结束时降雪尚未开始,因而并无影响。

第二部分,日方视角下的作战历程,从关家垴战斗打响之前一星期开始写。这里面提到的日方战绩都是宣称(Claim),且日军只统计“发现敌人尸体数量”和“俘虏数量”而不是大部分国家常用的“毙伤数量”,二者之间的比值通常在1:1到1:5之间。众所周知旧日本陆军擅于注水或者杀良冒功,那些战果巨大损失极小,同时在完全控制战场的情况下缴获武器却很少(甚至不够武装抓获的俘虏)的宣称可以视作不自洽的宣称,一般都有很显著的注水,平均来说注水率也许在300%-350%这个级别。

日军的这次扫荡行动从1940年10月19日开始,前两天只是在行军,双方没什么战斗。

D-3, 10/21/1940

当日O支队从武乡县武家庄出发一路西行,夜宿蟠龙镇(36.79N, 113.14E, 980m),沿途没有发生什么战斗。另外两个支队宣称击退了山坡上的零散八路军,损失很小,宣称了很大的战果(遗体100,枪支20),不过具体有多大注水率以及杀了多少无辜群众就不知道了。

D-4,10/22/1940

*O支队上报的行军路线和前一天一样,不知道出了什么bug。当日O支队似乎无战斗。

I支队宣称在九腰会村(36.89N, 113.57E, 790m)附近打掉了八路军的一个简易兵工厂,缴获重机枪3,步枪230(可能是待修理的坏枪,现场销毁掉了),这个战斗我没有找到中方的记载。推测可能是从20km外的黄崖洞转移物资时碰上了日军的主力,导致物资损失,好在没什么人员损失。田中支队也宣称了非常大的战果(125),但一如既往缴获很少,也没有损失,估计又是在烧村子抓村民。

D-5, 10/23/1940

O支队从武乡大塘村(36.79N, 113.26E, 1300m)出发东进,在东边2km的向阳报告和八路军交战,击退了八路军的进攻(可见前一天确实卡bug了,实际上东进了十几公里),当夜在石瓮村(36.79N, 113.27E, 1320m)宿营,在八路军的阻击下一天时间实际上只前进了1公里。Su支队在太行山主脊一带与八路军多次交战,I支队继续南下进入河北涉县境内,烧毁了新桥村,随后和36师团下属的Ha支队会面并开始返程。当日所有单位未提及损失和战果。

D-6, 10/24/1940

O支队前一天的战斗4死1伤,另损失3匹马,宣称战果44,缴枪4,报告对手是决死25团的一部分。当日O支队继续东进,翻越太行山主脊到达西井镇(36.74N, 113.41E, 850m),期间宣称在深山区缴获和破坏了很多八路军的物资,包括绿茶2.7吨(?!),衣服5000件。

Su支队继续和八路军零散的交战,两日间的宣称战果累计106,缴枪6,另外缴获少量物资,自身3死10伤,并损失6匹马。I支队转向东进,在安窑底村一带宣称烧毁了八路军的小型物资仓库(一些布匹,药材和数百件衣服),但并没有交战。

D-7, 10/25/1940

O支队转为北上,通过南北向的山谷进入黎城县境内,中午12点45分到达黄崖洞镇东崖底村(36.80N, 113.45E, 760m)转为西进,沿着如今的023乡道进入深山区,趋近黄崖洞西山主峰黄岩脑(日方称作2011高地,36.81N, 113.34E,官方海拔2009米,我手头的等高线图显示2045米,总之是一座相对高差上千米的大山),以期和Su支队配合进攻山区根据地。期间有一些零散的战斗,下午五点多日落之后战斗停止,双方都没什么损失。

I支队继续烧村子,Su支队进入黄崖洞西北的山区,打退了八路军的一些小部队。日军指挥部清楚黄崖洞一带有八路军的大型兵工厂,希望各支队配合进攻,也意识到附进有八路军主力逼近。

D-8,10/26/1940

O支队继续向黄崖洞-黄岩脑方向前进,在小寨村南山一带击退了一些八路军,非常罕见的缴获了一门迫击炮,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步枪、手榴弹,日军自报战死6人。另外日军宣称此次战斗中缴获:

子弹119080发。

119080发...

119080发...

这个数字非常夸张,比这次大扫荡的其他所有战斗中日军宣称的总缴获/破坏子弹数字都要高出数量级(这还是黄崖洞确实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这些子弹不算包装都有三吨多重,更有意思的是激战间隙上报的宣称数字居然有至少五位有效数字...都能看出来这不是简单的注水,而是有什么地方出bug了,但我是没想明白这种诡异的bug是怎么搞出来的。

Su支队继续在距离O支队不远的深山区活动,有一些零散的交战,期间1死1伤。I支队再次进入涉县境内,在石峰村(36.80N, 113.70E, 1000m)破坏了一个八路军的临时野战医院,烧毁了若干担架和药品,好在伤员已经转移了。在附近I支队还破坏了一个被服厂,烧毁了一批没来得及运走的裤子,期间没有交战。

至此日军大约两个加强营的兵力已经进入了黄崖洞兵工厂的外围,而兵工厂防御空虚,物资也未及转移,有限的守军在26日的外围战斗中被击退,形式变得颇为不利。

大战一触即发。

D-9, 10/27/1940

第一次黄崖洞战斗

10月27日早晨,O支队开始进攻黄崖洞区域 (~36.78N, 113.38E, 1300m),守军利用易守难攻的地形顽强抵抗,但因为数量不足,严重缺乏重武器,加上战前的准备不足,经过数小时作战未能守住黄崖洞兵工厂,日军宣称下午1点占领该阵地。

黄崖洞在多数日方资料中都被称作“黄烟洞”,当地被日本人描述成“利用天险构造的坚固的永久Tochika阵地”(Tochika借自俄文то́чка,碉堡,堡垒,pillbox),可惜这次守军未能充分利用这样的地形,而且因为兵工厂失守太快,损失了大量的物资。吃一堑长一智,在一年后的第二次黄崖洞战斗中,全面升级的防御体系挡住了36师团三个营级支队的数日攻击,而且守军伤亡很有限,是敌后战场罕见的相对成功的阵地战。

日军占领黄崖洞之后破坏了兵工厂设施和大量储存的武器,弹药和给养,杀害了大量(可能在数十人级别)的基本无武装的非战斗人员,并且爆破了一些防御工事。当日O支队上报独混4司令部的宣称战绩如下:

人员遗体 228(这个数字相当大,是日军整个大扫荡期间宣称数据最大的一次,刨掉正常比例的战绩注水和被杀害的非战斗人员之外,也许还包含前一天小寨村南山战斗的战果?小寨村南山战斗这一项是缺失的。)

俘虏 7

步枪 37

炸药 若干

导火线 400米

库房 炸毁5间

子弹 10000发 (对比一下小寨村南山战斗...)

手榴弹 2000个

烟 15000根

书籍 225公斤

棉布 32箱

裤子 几百条

另有若干杂散物资。

总而言之黄崖洞失守,根据地的各类物资损失惨重,大量在前期战斗(尤其是刚刚结束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中缴获的物资和根据地百姓生产的物资因为难以转移/未及转移而被日本人破坏。当然我们不清楚日军上报的缴获有多大水分,这种没有物证的宣称(物资都被破坏了,事后日本人也没有控制战场,而且日军在黄崖洞内部停留仅仅数小时,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详细统计战果)是注水的重灾区。

另外该战斗日军损失缺报(缺报和无损失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无损失的话损失一栏会有备注“无(Nashi)”,而该战报缺了损失这一项,具体情况如何无从知晓。)


D-10, 10/28/1940


user avatar   wistern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中共初期战术失误,被冈崎支队轻易的占据了关家垴和与之犄角的柳树垴;

2、日军战斗素养精良,在短短一夜之间完成交叉火力的配置,其坑道、隐蔽网、猫耳洞配置合理,中共当时的火力完全无法压制。后来彭刘陈等人登上关家垴,还是对日军的阵地十分赞叹,刘伯承还传令参谋绘图,印发全师。后来刘的旧部王近山就是利用坑道+猫耳洞在朝鲜战场打得美国人没脾气。以美国的火力都无奈坑道何,就不要提当时八路仅有的一个山炮连和为数不多的炮弹了...

3、关家垴地形易守难攻,北边的769团被压制在断崖顶的斜坡上动弹不得,772团在东边只有一人宽的小路上被打成了筛子。中共兵力虽多,奈何火力不强,无法压制守军火力,无法施展,更何况日军来援迅速,不得不抽出大部兵力去阻援;

4、日军的援军进展很快,空气在接报后很快出击,因为八路没有空军也没有防空武器,加上主力全暴露在明处,被空军压制,无法放手攻击冈崎支队。地面援军从三面齐来,有数千之众,阻援部队压力山大。

5、当时中共的单兵素质不强,训练不精,385 386旅这些主力还好些,像是参与本次围攻的决死一纵,武器匮乏训练不精。而且八路比较擅长的是伏击和夜袭,像是平型关或是阳明堡,而这种硬打硬拼的强攻,八路并不擅长,训练也少,装备也不适合。所以本次战斗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6、彭当时的主要是苦于日军一个大队就敢在根据地横冲直撞,扫荡频繁,根据地苦不堪言。如果可以全歼敌一个支队,日军就不得不几个大队合在一起使用,扫荡的范围和频率都会大大降低。所以他才会在电话里和刘伯承拍桌子。

对话原文:“陈赓拿起了电话,向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此处的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把冈崎大队放下山来,另选有利地形打他的伏击?”“不行,一旦放走日军,就很难再打着他了,必须在此将其消灭!”彭德怀态度坚决。“这样打下去,代价太大了!”陈赓想继续说服彭德怀。彭德怀答道:“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现在拼光了,以后怎么办?”陈赓问道。“拼光了以后再补充。不能打硬仗的部队,以后也没有前途!”彭德怀的语气仍不容置疑。“这样打法,我不赞成!”陈赓有些急了。“有意见可以保留,但命令必须执行!”彭德怀在电话中对刘伯承说道:“冈崎大队所剩人已不多了,我们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应该一鼓作气坚决消灭他!”刘伯承回道:“我的彭老总啊,这样打我们赔不起呀!”彭德怀耐着性子说道:“我的老兄,敌人援兵正在逼近,一旦放虎下山,他立刻就会得到援兵的接应。”“那就以后再收拾他!关家垴的地形对我不利,我军伤亡太大了!”刘伯承回道。但彭德怀仍坚持打下去。最后,刘伯承也有些生气,对彭德怀说道:“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彭德怀也终于按捺不住直往上窜的火气,在电话中发起了犟脾气:“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user avatar   jin-zhou-tie-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相关话题

  东北抗联消灭了多少日军? 
  抗战时期满族人真的有投日的吗? 
  如何看待抗战史研究者童屹立发布的微博~~研究得到1937年在华死亡的所有日军名录,共计36565人? 
  把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分开正确吗?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可信度高不高?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教育投入经费仅次于军费」是真的吗? 
  为什么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要将陪都定在重庆? 
  为什么八路军、新四军不在河南大规模建立抗日根据地? 
  如何看待9月2日中国留学生穿中国抗日军队服装到日本靖国神社留影? 
  为什么八路军等敢于和百姓走的那么近? 

前一个讨论
发达国家是通过剥削发展中国家来维持大量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吗?
下一个讨论
1994 年版《三国演义》剧中饰演最传神的角色是哪些?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