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好好工作,都想着「搞点副业」?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或许是因为副业的收益能够迅速得到量化,提供一种即时的正反馈;而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工作中能力和资源的积累,要通过比较长的时期才能体现。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接了一份辅导英语的家教,从圆明园地铁站上四号线、海淀黄庄转十号,一直到团结湖出来,往返折腾两个小时,再上两小时课,每周去一到两次,每次赚 400 块钱。当时可是把这份兼职当成个大宝贝来看待啊 -- 跑上四趟,一个月生活费就出来了,每次都拿着鼓鼓的钱包回来。这种满足感,在当时的确提供了一种莫大的正反馈,驱使我投入了一个又一个四小时。

相比之下,教育带来的正反馈要迟缓得多。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给他的生活费翻个倍,马上就能感受到激励;要是告诉他,四年乃至六七年后,你的选择可能会导致第一份工作起薪差个百分之几,却未必有这么强的激励感,哪怕后者贴现过来也远高于这点生活费的变化。

当然了,每周花八小时做家教,未必就会降低教育的回报,以上只是基于一个经不太起推敲的暴力假设所做的说明,但道理是那个道理:把时间花在副业上,收益非常直观;投入到主业上,收益更加虚无飘渺,这也导致人们对前者更有劲头。

--

这不是说,搞副业就是鼠目寸光了。私以为,以下几种搞副业的方式是非常有益的:

  • 通过副业来锻炼专业能力。不少程序员和设计师会接私活,也有一些律师朋友喜欢写东西、制作课程,更不要提媒体界的朋友了,给公众号写个稿啥的都是家常便饭。这些工作,可能会锻炼到一些对于本行业十分重要,但在工作环境的流水线中很少得到应用的能力。通过私活来运用一下吃饭的本事,手不容易生,知识技能可以得到更新,对于工作也有帮助。
  • 通过副业来增加发展机遇。 谁知道这个临时搭起来的草台班子会不会捣鼓出一款话题级别产品,火爆一时的千千静听不就是搞副业搞出来的吗?可能这个饼画得太大了,往小里说,通过搞副业来嗅探行业动向、结识一些脑子活络的同行,也不失为一种资本。
  • 把副业当作一种消遣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比如 @王妈妈 从小就喜欢给人介绍对象,现在用业余时间捣鼓一个相亲平台,看着还挺乐呵的。

也有一种可能,对于特定行业来说,搞副业是一种建立在现实之上的理性选择。

前面提到,要警惕沉迷于副业的短时回报,丢了西瓜捡芝麻,但如果所在行业摸索到尽头也没有西瓜呢?如果一份职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安全网,但向上的空间也很有限,在专业能力上的投资回报比很低,那么搞点副业也就相当合理了,此处不展开。

--

为什么副业如此诱人?或许还有一点:人们对副业的期待较低,时常抱有「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态,干得成当然可喜,干不成也不会过度懊恼。而对于主业来说,工作搞砸了,上级的批评、同事的不信任、发展前景的挫折都会接踵而至,逃无可逃。

如果副业变成了主业,过往的快乐来源也可能变成焦虑的源头。工作之余写点东西,有人喜欢看,得到一些关注,感觉还挺有成就感;如果把搞自媒体当成职业,完了,一会担心阅读量、一会要伺候广告主,一会担心监管政策收紧了直接炸号,每天过得跟打仗一样。

我其实也动过靠写东西走上自由职业之路的念头,但看到张公子、跳舞、流浪的蛤蟆等几位的分享,瞬间被劝退了:自由职业,看似自由,但真搞起来,所需要的自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甚至高于朝九晚五(或者 996)。

--

最后,要警惕「斜杠青年」的称号。要我说,一些「斜杠」不过是为迷茫者定制的骗局:所谓「自由撰稿人」「自由摄影师」「XX 博主」,没有受过实用写作和新闻道德训练、游不出摄影论坛这么一点点大的池塘,对个人品牌和变现模式都没有系统规划,就急不可耐给自己添上了一道杠,却没想过自己扛不扛得起来。

要么当个普通的爱好者,别想太多;要么就当一份事业来做,琢磨透、下功夫。靠不断画斜杠来安慰自己,到头来却事事无所用心,这并不可取。

以此自勉。


user avatar   sean-ye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善意,但是这个问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说说自己的想法:

1.「搞副业」和「好好工作」不矛盾

互联网时代,能做到主业副业两开花,真心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除了每天上班8小时,中午吃饭1小时,以及上下班时间外,最起码的,周末时间还是空出来可以做些其他事情的。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因为家庭关系,他从小就学过上海滑稽戏,讲海派清口段子溜溜的,口才好还能表演,所以他的周末和节假日都在做婚宴主持人。请他做主持人,他还能表演一个助兴节目,模仿王汝刚,阿庆都很有一套。

回到工作,人做得很好,但因为有收入不错的副业,他并没有一心往上爬的那种欲望。

搞副业对主业肯定是有影响的。

但企业如何定义一个好员工?如果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还不够,还需要全情投入,义务加班,周末上班,24小时关注微信,随时准备接老板的任务……

那不好意思,有副业的人,真不愿意跪着赚这钱。

2.搞副业,来源于危机感

谁不愿意下班后,舒舒服服的追剧吃鸡好友聚会呢?

在国企工作的上一辈人,往往是不太搞副业的。因为收入稳定,公司不裁员,退休有保障。

日子过得这么安稳,换我我也不愿意偷偷摸摸搞副业。

现在的职场人,之所以要搞副业,一定程度上是来源于危机感。

君不见,2017年的热门话题是某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2018年至今的互联网裁员潮,其实是严重打击了员工对于企业的信心的。

我能理解,时代不同了,企业需要生存发展,不可能给员工铁饭碗的保障。

那企业也要理解,你不能给保障,那也不能要求员工一颗红心向太阳吧。

我在之前的回答也提过:

忠诚是相互的。企业要员工忠诚于企业(专心于主业),就需要展现对员工忠诚(让员工无后顾之忧)。

很多职场人已经意识到,大部分企业都会有裁员,都会优化调整,不可能永远为自己提供稳定的薪资和机会;所以,职场人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也是人之常情。

企业也应该意识到,你没法提供一辈子的承诺,那也别指望员工把你这里当成一辈子的归宿。只要员工把分内活干了,对得起你付给他的薪资,也就是双赢了。

3.「副业」是趋势所在

未来的趋势,在我看来是专家时代,个体崛起的时代。

传统的工业时代的雇用市场逐渐开始消失,人才作为个体的价值迅速崛起。企业更多是扮演平台的角色

回到50年前,生产线上的工人是无法离开企业的,他的技能也没法去做副业,甚至离开了这个工厂都不好找工作。

但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时代的职场,我们个体人才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越来越大。今天的我们可以挑选我们喜欢的平台,可以挑剔企业文化,可以选领导,甚至在我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后,我们可以成为独立第三方,为企业提供服务。

我老同事那种平时做顾问,周末做司仪的副业方式,可行,但不是趋势。

而像当年明月和刘慈欣这样摸鱼写出著作的,也是极少数……

未来的副业,是主业的延伸,是打造个人品牌。

比如 @菲凡 老师,她是外企HR,但副业上,她是职业规划师,也成为了职业发展领域的自媒体;

比如 @万能的大叔, 他是做广告营销出身,但副业上,他可以成为广告营销的培训师,还出版了自己的畅销书《刷屏》

主业副业联动,成为斜杠青年,最大的优势是打造个人品牌。

打造个人品牌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职场人来说越来越有价值了:

1.它提升你的可信赖度,接触到更多机会

在美国,有人做过调研,拥有优秀个人品牌的员工,收入最多要比普通员工高出25%。

对于人才来说,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你很优秀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懂得推广个人品牌,对于未来的自身发展会带来很大限制。

如果你做的工作壁垒特别高,是那种全国上下就10来号人擅长的工作,比如北京上海某三甲医院的某科室的主任医生,和你同档次的医生,全中国可能不超过10个,那很多机会会自己来找你,你再低调,都要把你挖出来。

但如果你做的事情,其实很多人能做,比如说财务专家,销售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光你们公司里一抓就能抓出一堆来。

那你就非常需要个人品牌,来让自己脱颖而出。

很多机会窗口期很短。只有已经在业内有一些知名度的优秀人才才有机会拿到第一手信息,很多时候好机会刚出来就消失了,因为提供这个机会的企业很快已经锁定了目标,直接去对接了。

2.它给你提供了一条后路

之前我写过自己的老领导,月入10万的外企中国区CEO也会焦虑的故事。

无论我们挣的是5千月薪还是5万月薪,我们都会焦虑。事实上,一个月挣5万的人焦虑更严重,因为他更难承受失去这笔薪水的代价。

所以职场人需要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备选计划:如果目前的规划失败,不至于向某兴的高管那样跳楼终结生命,至少我们还有另一条路可以给你带来收入,或者帮你迅速找到新的方向。


3.个人品牌帮我们实现人生意义

我赞同职场人做副业,但我会建议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先专注于主业。

刚毕业的你们,只要挑对了公司,在主业里就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而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脱离了马斯洛需求中最底层的生存和安全需求,已经开始逐渐转向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场合里我们是有瓶颈的。

比如在一定位置上,我们就无法晋升了,或者在某个岗位上我们没有办法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或者你想去哪个行业但是没法转型。

有个人品牌,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观这一点,因为工作之外,你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和见解,你不仅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还可以分享给互联网上的受众。从而提供了突破瓶颈,实现跨界转型的机会。

人生苦短,在工作岗位上我们不一定能够真正做自己100%想做的事情,业余时间的个人品牌一定意义上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梦想。


总结一下:

搞副业,并不和好好工作是对立的。关键看企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搞副业,是形势使然,如今企业和员工的绑定越来越少了,员工未雨绸缪,给自己留条后路,没错。

搞副业,尤其是基于主业来拓展自己的个人品牌,是职场正在发生的趋势。


以上




  

相关话题

  奇幻小说中有关魔法师职业 mage, magician, sorcerer, wizard, warlock, philosopher 等区别是什么? 
  作为一名警察,你在什么时候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介绍你的职业? 
  近来好多公务员都辞职了,辞职后从事了哪些职业呢? 
  为什么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被上司批评后,怎么快速让心情变好? 
  上班族朝九晚六有什么副业值得尝试? 
  历史上有哪些曾经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由于科技的进步被淘汰?淘汰后的失业人员又是何去何从呢? 
  如何看待成都医生回应“晒万元羽绒服”:每年买衣服花20万? 
  在你从事的行业中,有哪些特别的「职业病」或「职业习惯」? 

前一个讨论
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定要主动公开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明知第二天还要工作,晚上还是会忍不住晚睡?应该如何调整呢?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