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什么是你用过 iPad 才知道的?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yu-xin-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购买了ipad的后,使用中发现其许多特点,列举如下:

  1. 重量大:iPhone砸脸真的不疼;
  2. 尺寸大:盖泡面优于iphone,略逊于kindle;
  3. 续航能力超长:毕竟经常一周都不用解锁;
  4. 系统不稳定:学习功能在每次解锁ipad的时候就无法使用了;
  5. 误触严重:想看公开课的时候总是容易误点爱奇艺优酷;
  6. 保养昂贵:总觉得是由于没有Apple pencil才无法使用学习功能;
  7. 配件使用率极低:Apple pencil平均两周才会戳一下屏幕;
  8. 配件跨平台使用率高:ipad的高功率充电头使用率超过ipad;
  9. 健身功能:永远不会用到,但总会放进背包;
  10. 改善心理健康:不管解不解锁,买了就觉得人生获得了升华。

user avatar   zhao-sai-p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在 2013 年年底有人问我「你打算用新买的 iPad Mini 2 做什么」,我的答案里一定不会有「生产力」三个字。

但也正是从使用这台设备开始,我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仔细算下来,2019 年已经是我重度使用 iPad 的第六年了,几乎每一年我都在记录一些使用 iPad 心得体会,前几年主要关注的优质应用,比如 2014 最适合「整理力」的应用、2015 年我盘点了 iPad Mini 上的「生产力应用」

而从 2016 年开始,我开始关注 iPad 上的工作流,尤其是基于 iPad (Pro)硬件、iOS 以及第三方应用的工作流程。2016 年这一年,我写了篇超长的《iPad 生产力指南》(少数派阅读地址),系统总结 我在 iPad 设备上的工作、思考流程。

这一年,我启动了一个付费会员通讯 Dailyio,从选题、撰稿、校对以及最后的邮件发送和推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在 iPad Pro 上完成,由此带来的是我对整个工作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因此在这年年底的年终总结里,我主要谈了如何用 iPad Pro 完成上述工作

正是这一系列机缘巧合的场景,让我更进一步思考,iPad 或者说 iPad Pro 还能做什么?

几乎每一次 iPad 的更新都会引发公众对于 iPad 以及 iPad Pro 到底能做什么争论之中,一方坚持 iPad 不过是一种娱乐玩具,另一方则不断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展现 iPad 的万能......

我无意过多涉入这些争端,就像我一直所秉承的,任何一个工具的初心都是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而不管是吐槽 iPad 的无能还是盛赞 iPad 的万能,都是将工具凌驾于自身需求之上,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式,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类似这样的讨论是毫无意义的。

自 1977 年苹果发布 Apple II 到现在,消费计算机革命走过了 40 年的时间。的确,这 40 年的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造就了无数伟大的时代英雄和伟大公司,成就了无数经典产品,但本质上,却只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1. 交互方式变化:从鼠标键盘到手指触摸、触控笔;
  2. 屏幕尺寸:从大到小再到大,再到无处不再;

两大变化趋势左右了计算设备的演进,这期间其他任何所谓的创新,都不过是顺应两大变化趋势的一种微创新,比如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改变了计算设备的功能——让计算设备从一个单纯的效率工具变成一台真正意义的多媒体设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台内容消费设备。

自 1993 年 Mosaic 浏览器被马克·安德森发布以后,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互联网时代,这也塑造了计算设备的新使命,一如 1994 年 Wired 杂志对其历史地位的论述:

Mosaic是著名的图形”浏览器“,它让用户通过点击接口在电子消息世界中畅游。Mosaic那迷人的外观激励著用户将他们的文件上传到网络上,包括彩色图片、声音片段、视频剪辑,此外超文字形式的”链接“能够链接到其它文件。随着点击—链接,这个链接上的文件就能够显示出来—你可以通过这种突发奇想而又直觉的方式在网络世界中穿行.....

随后的故事里,微软挟操作系统的垄断优势,让 IE 成为浏览器的标准存在,这不仅直接「杀死」了 Mosaic 浏览器,还通过微软强大的影响力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而人类,也再也离不开那个小盒子(个人电脑)以及用小盒子所能触达世界的快感。

如果说微软让互联网成为一种桌面使用的产品,那么当 10 年前乔布斯发布第一台 iPhone 时,他可能漏说了一句话,就像他当年在介绍 iPod 时所说的那样:「你可以把互联网放在你的口袋里。」

如果参照上文提到的两个变革趋势,小屏幕、触摸屏的 iPhone ,让计算设备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接下来的十年时间,不管是传统巨头还是行业新贵,都逃离不出这个如诅咒般的限制:屏幕尽管可以从小到大但却依然局限在触摸操作;所谓生产力设备,也必须适应由触控屏幕形成的特有交互方式,被虚拟化的键盘以及被消失的鼠标......

这恰恰是 iPad 以及 iPad Pro 所出现的宏大背景。

第一代 iPad 发布会上,乔布斯将 iPad 的位置放在 iPhone 和 MacBook 之间:

这是个有趣的类别,iPad 既填补了苹果在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真空地带,又构成了一个灵活自如、可退可进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iPad 会成为 iPhone 和 Mac 系列电脑之间最有力的过渡方案,尽管在之后几年,苹果的 iPad 产品线并不成功,但自 2015 年发布 iPad Pro,并陆续在两年内实现四款产品更新之后,iPad Pro 的角色已经十分明晰,它是苹果下一代「生态级」的计算设备。

所谓「生态级」,换句话说,就是将 iPad Pro 放入到苹果特有的生态体系里,从 Apple Watch、iPhone 到 MacBook 、iMac 以及未来的 HomePod,这些硬件以及背后的 iOS、macOS 和第三方应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只有在这个生态里,iPad Pro 才真正具有其生产力。

而到了 2017 年的 WWDC 大会,新一代 iOS 为 iPad Pro 量身定做了一整套交互逻辑,其灵感同样来自于 macOS,比如 iOS 11 的 Dock 栏、文件管理中的标签设置等等。与此同时,还结合 iPad 的触控屏幕设计了拖拽的手势操作,如果再加上大量的快捷键以及对 Apple Pencil 的优化,iOS 11 让 iPad Pro 有了多种全新的交互体验:

  • 手势操作:全新启动 Dock 栏的手势、多任务里的拖拽手势、多任务之间数据复制的拖拽手势
  • 内置键盘:iOS 11 为虚拟键盘做了诸多调整和优化,字母、数字、符号和标点都集合到一个键位上,只需向下滑动按键就能快速输入;
  • 外置键盘:结合 Smart Keyboard 和大量第三方键盘,从系统级别的应用到大量第三方应用,都广泛适配了快捷键。
  • Apple Pencil:你可以快速打开备忘录、快速在截图中批注处理等等。

iOS 11 给 iPad 带来的这些巨大变化几乎重新定义了这台设备的使用方式,也极大释放了 iPad Pro 作为一台「苹果特色」生产力设备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促使我重新思考 iPad Pro 真正价值的原因所在。

过去五年,我在 iPad 以及 iPad Pro 上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媒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阅读、写文章、写书(电子书)、制作播客、剪辑视频、运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

2017 年开始,我将自己的思考整合到《iPad Pro 生产力指南》的电子书里,并随着工作流程的变化而不断修订这本电子书。某种程度上,它成了我的「日记本」,记录了太多围绕 iPad 如何应用于工作的流程。

2018 年,iPad Pro 生产线迎来重大变化,两款全新设计的 iPad Pro 成为 iPad Pro 甚至 iPad 历史上最大的产品调整,全新的磨具、尺寸、物理接口、交互方式以及全新的价格,都让外界看到了苹果对于 iPad Pro 的重视程度。

但由于 iOS 12 没有任何针对 iPad Pro 的专属功能创新,也造成了一个当下这代 iPad Pro 的尴尬境遇。这意味着,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iOS 将是整个 iPad Pro 产品线最大的短板。

好消息是,iOS 13 会给 iPad Pro 带来新的突破,但坏消息则是,iOS 13 最快要到 2019 年 6 月才会发布。

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助于大量优秀的第三方应用,iPad Pro 也展现出了新一代计算设备的雏形。比如,Drafts 可以让你实现从文本记录到文字内容分发处理,Ulysses 构成了天然的文字创造环境,捷径(苹果官方应用)、JSBox 则让 iOS 自动化成为不仅仅是过家家般的「IF-Then-Do」......

上述这些应用不断延伸着 iPad Pro 的能力范围,尤其是,随着 Adobe 在 2019 年向 iPad Pro 提供完整的 PS 产品,其风向标意义重大,未来也将吸引更多优秀的桌面级产品进入到 iOS 生态之中。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使用 iPad 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但过去的六年时间里,就像所有的「人机关系」故事一样,我和 iPad 之间一路同行、一起成长,我也知道,这一切更像是一个前奏、一个精彩故事的开始。


user avatar   liu-yan-1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jiang-ya-er-xin-zhi-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出来可能不信,王者荣耀比你们更爱学习。

不明白他想干些什么!


经过评论里老哥的指点,现在我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没有任何APP

:比我王者荣耀

:更懂

☝️:学习




  

相关话题

  为什么 iOS 的微信系统更新总是比安卓快? 
  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的第三波硬件科技潮流真的是可穿戴计算吗? 
  普通大学生,已经有了笔记本电脑,为了暑期考研备考,请问到底有没有必要买平板? 
  苹果手机有哪些地方是安卓手机依旧没有赶上的? 
  iOS 7 都「借鉴」了谁的设计? 
  2022年可以推荐一款平板吗? 
  在当下(2018)使用 iPad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应用? 
  Android 市场份额会像 Windows 一样吗?而 iOS 逐渐被淘汰? 
  如何评价苹果 2020 年 3 月 18 日新发布的 iPad Pro? 
  看到很多人都有 iPad、MacBook Pro 而我没有,准大学生心里很酸怎么克服? 

前一个讨论
刘慈欣电影宇宙如果被建成会是什么样子?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以三个道士玩笔仙为开头写一篇故事?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