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一线对标。
原因很简单,上海的底层去不了纽约,纽约的底层去不了上海,上海底层的工资是由底层可以去上海的地方的人的工资决定的,也就是全中国其他地方的工资。纽约底层的工资则是美国其他地方的工资。
但 上海的中上层可以随便去纽约,纽约的中上层也可以随便去上海,所以上海中上层的收入是由上海中上层可以去的地方的人的收入决定的,也就是纽约中上层的收入;纽约中上层的收入则是由世界其他地方中上层的收入决定的,也会和上海中上层的收入持平。
好,现在回答几个问题就好
1:买房的是底层还是中上层、顶层?
2:房价是由买房群体的收入,还是不买房群体的收入决定的?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人口有限制流动”情况下,穷国的贫富差距增大现象——穷国的顶层收入是对标全球顶层收入的(不然他会移民走),但穷国的底层收入不能对标发达国家的底层(因为他们没法移民,或者说移民成本高)。这种“人口有限制流动”,导致了穷国贫富差距的增大,也方便发达国家培养买办,操纵穷国。
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阿富汗——底层食不果腹,但加尼、杜斯塔姆等喀布尔买办的生活无比奢侈。
要看有没有持有成本。
如果像今天一样,没有持有成本,只要是人口流入的城市,都是看涨。人口大量流入,增速加快。
北京、上海外地流入人口最多,深圳是比例最大,所以这三个的上限是香港,可以达到30万的单价,而且几乎所有住房都可以对应香港的千尺豪宅。
住房是没有持有成本,大不了放着吃灰,也可以出租还房贷,租金可以不交税,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资产。房产作为资产,能保值,不折腾,搓搓麻将、遛遛狗就可能升值,国内没有比房产能轻松管理且还能升值的资产,可以对应以前的地主。
要想房价控制在能接受的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持有成本,持有成本大于预期上涨的收益才有可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区间。
以租售比评价大陆的房产,是错误的。要先有持有成本,才有租售比。
关于持有成本,可以参考东北小城市的房价,因为东北有暖气费,比如鹤岗的房价就比较便宜,棚户区改造后住房多,外来人口少,有暖气费,导致鹤岗老破小房价崩溃。
以广州为例,如果不是限购,房价上涨的速度只会更快,毕竟控制的是房价过快上涨,如果不限购,可能会被几层的几层买掉,之后用于出租。某城中村改造后属于地产公司的公寓楼就是这样,限购时几乎没人要,取消限购,卖光的速度实在太快,都是买来收租的。
有钱人比大多数人心里想的还要有钱,在项目开始施工时就全款投资好几层,甚至是一栋,都是拿来投资或是出租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因为没有持有成本,与地产公司合作,不卖房,等到取消限购时,才过户。
今天的房产,可以说没有泡沫。
房价要想回归理想区间,只有增加持有成本,最有可能的就是房产税和遗产税。
对比于美国,美国的房产税和遗产税,造成一大片流浪汉,所以很难征收。
首先需要计算一线城市能承受的人均住房大小极限。
很多人认为,人均住房大小是没有极限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住得越大越好。但实际上,忽略掉房价,因为现有的装修技术还离不开人力和原材料,所以装修成本才是制约人均住房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近郊别墅价格上不去的关键。
因为装修成本无法增值,亦很难转嫁。大面积住房的装修成本更是很难转嫁到租房者头上。因此,装修可以看作购房时的一次性消费。且装修费用是跟着通胀水平一起上涨的。老破小在新购入后亦要翻新装修。
按照15-20年的装修年龄计算(年轻人装修换代或改善住房快于老年人,事实上我这个年份算得很保守了),那大城市人均住房的极限面积就是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1-恩格尔系数0.3)/(3200(含家具家电每平方平均装修费用)+1800(高层楼房必须的土建费用)+3000(鹤岗新楼盘最低价,大城市的底线)),大约为62-80平/人这样。这里面没有算实际上的各项生活支出,比如大城市的交通费用,教育医疗费用等。也就是说,大城市房价暴跌到五千一平(那时候肯定全国房都没人要了经济出现了极大问题或是政策使然),户均面积也很难超过一百八十平。
我不知道知乎这边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但是装修过房子的都有个基本概念,越大的房子每平方的装修费用越贵,别墅仅仅花园养护和外立面防水修缮每年就是一份不小的开支,基本三百五十平的城市或近郊别墅,两百万以内的装修家具费用跑不掉的。很多小户型适用的装修省钱法则无法运用到大户型中。一个一百五十平以上的房子,业主很难说服自己用几十块一平的强化地板或者模压板做成的衣柜,沙发不可能买一两千的淘宝青春款,因此装修费用其实是制约人均住房面积的一个天花板。很多人说国外如何如何,其实发达国家人均住宅面积也不能超五十平,就因为装修成本的压制(这个比房产税还要狠得多,你在la装个毛坯房试试)。
如果住宅面积上限是六十平/人,假定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的三十倍为一个上限(一般人也就工作那么久,假设工作只为买房。几个能查到的一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五到六万五之间),那么按照现在的收入水平大概是房价在平均两万五是一个最低点,上海北京在三万二左右。这里假定大城市无限扩张。想买的人都可以买尽可能多的房子但人均还是不会超过六十平,为什么我已经前一段讲了。你个人拥有得更多只能证明你的收入远在人均水平之上。
因为在“合理”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都希望能住更大的房子,大城市也确实在人口流入(合理的条件下)+扩张(顺应民义和卖地需要),因此,合理的情况下,我认为一线城市两万五(按照现在收入水平)一平的均价比较合理。其实和现在的一线城市均价差距也不大。毕竟上海也有金山枫泾,北京也有延庆密云,杭州还有建德桐庐呢。
另外,为何现在一线城市实际均价比我说的两万五更高,一方面我们要考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准确性,中国人闷声发大财的不少,很多小企业主,个体户大部分收入都是免税或者不入税的。很多官方认定没有收入的群体实际收入惊人,因此动辄用官方的人均收入去对比房价不太准确。比如公务员的人均工资真的不高,但人家就是房多,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大概勤俭节约吧。另一方面,很多准一线城市房价偏低,比如长沙,沈阳,所以看均价来说,现在的房价我认为偏高,但并没有到“不合理”的地步。知乎90后居多,你去问问那些个70后,房价合不合理,可能得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回答。
最后ps一下,欧美国家买房带装修的居多。
今天有空这里我来算一个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房价收入对比定量分析。
首先,在我敲下这行字的时候心里是没有一个预设答案的,因为我自己也想知道答案,所以只是让大家随着我的思路一起把答案算出来。一边分析一边算。
这里选取的标的是纽约,我相信任何人都承认纽约暂时还是世界一线城市。
我们的思路是先计算出一个房价收入负担比例,很多外行的计算方式是把房价和收入之间直接对比,这个是不合理的,因为中国一线城市和世界一线城市之间有国情不同,中国没有房地产税,国外有。各个国家之间的房贷利率也有差异,大家对房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在最开始,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纽约有好房子烂房子,曼哈顿的豪宅 vs 布朗士的枪战区,选择性的挑选数据可以得到非常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我打算用一个更公允的方法来计算:学区房。因为学区房是一个中产家庭置业时更合理的首选,比较接地气。然后为了更简单,我选择最顶级的学区房。
在纽约,华人的双码工/交易员/高管以及投资移民的二代们,说到顶级学区房,一般在东西北三个方向(纽约南部是海)缺省指向3个地方:北边的Scarsdale,西边的Short Hills(短山),东部的Great Neck(大颈)。这3个学区都离曼哈顿中心大概30-40分钟的通勤时间,拥有顶级的学区和一流的居民收入群体(家庭中位数都超过20万美金,都在美国前50之内,Scarsdale是东岸第一),超高学历收入的虎爸虎妈家庭比比皆是。这3个地方代表着纽约学区房最高的标杆,每个区都有知名亿万富翁和继承了基金会的后浪。
这3个区的房价有一点差异,但是差异性并不大(短山可能更贵一点,但是房产税相对略低),所以我就拿Scarsdale做例子好了。
一般来说,国内选择学区房的入门级是2室1厅1卫(我们考虑能住的,不说那些拿来占学位的),升级版的选择是3室2厅2卫。作为对应,我选择Scarsdale的1400尺和2800尺的别墅。当然这几个区都有千万美金豪宅,但是那种没有可比性。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不合理,因为1400尺(120平米)肯定大于国内的2室1厅1卫。但是美国人的习惯就是这样,入门级和升级版之间的差异性主要并不来源于面积,生搬硬套面积也不合理,也没有更小的房子卖。毕竟美国的房子旧,中国的房子新,对吧?
这里我们不直接算价格,而是把地税和利率全部滚入计算购房负担,再按正常银行的最高标准反推家庭收入。这个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
Scarsdale的1400尺入门级现在大概在80万-90万美金这个量级,地税大概是18000左右。所以我们可以换算出每个月的地税1500,如果20%首付,2.5%的利率的话,贷款70万的话,每个月现在是3070。加上房屋保险大概200刀一个月,所以你的月付包括地税大概是3070+200+1500=4770美金。现在的利率大概是2.25%-2.75%之间,所以我们可以说一般顶级学区入门级小黑屋的每月付款不超过5000美金。
至于升级版的2800-3000尺的房子,大概是140-160万美金,地税大概35000左右。所以你套上面的算法,大概得到每个月的月付在8500-9000左右。我们就拿9000美金当作标准。
然后我们按照美国政府抵押贷款反推,支持5000美金月供贷款在财务良性的情况下需要5000/0.44 * 12=13.6万美金的家庭年收入。9000美金则需要24.5万美金的家庭年收入。
PS:美国的44%债务收入负担比最后是高估的,因为买房的利率和地税都可以抵税,会大大改善实际的负担比。
然后下面是一组纽约的收入数据:
纽约大区的家庭中位收入是6.3万美金,纽约地区自己的个人收入中位数是3万2000美金。纽约地区有美国最大的社会福利网之一和最严重的贫富差距,所以统计数据比起实际工资来说是向下扭曲的,但是我相信中国一线城市也是这样,所以就没有必要做额外调整了。
PS:美国城乡发展局(HUD)的纽约地区3口之家中位收入Area Median Income (AMI)的100%是10.7万美金,这个其实更合理的代表纽约地区的家庭工作收入,但是同样中国统计局报的数据可能也低估了实际收入,所以大家就不需要纠结统计口径了。
所以我们这么说,在纽约,一个家庭挣到当地官方统计报税个人中位收入的3.5-4倍时候,可以在纽约最顶级的学区负担一个入门小黑屋,如果挣到7-8倍,就可以负担一个普通美国标准养2个娃的升级版房子了。
当然,这个并不便宜,但是也要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最顶级学区,而不是所谓普通的好学区,也就是放在北京直接对标人大附和4中的那种。如果你接受9分学区,那么差不多可以下调20-30%,以此类推,学区越差越便宜。
下面我们拿这个数据来反推中国一线城市的合理房价(以中国统计局的数据为准,因为我说了,上面我也是以美国统计局的数据):
北京的中位收入大概8万RMB,上海7万,深圳6万。这里我们还是取8万来说吧,也就是说,拿纽约的房价收入对标,如果一个家庭收入30万RMB左右,20%首付的前提下应该可以负担最顶级学区一个老破小。而60万收入,就可以在最顶级学区里升级次新房120平米。
我不太擅长反算中国的住房贷款,但是随便估计了一下,最顶级学区房的老破小应该在300万左右,升级版的120平米应该在600万上下吧。所以应该在4-5万/平米这个水平。当然,中国的家庭能承受的贷款负担水平更高一些,但是我觉得不应该超过6万/平米。
所以综合来说,中国一线城市的合理房价大概应该在2.5-6万之间每平米的样子。
这么看起来,虽然一线城市确实房价高了点,可能比纽约标准贵了大概50%-100%。也不能算特别离谱的样子?这么看起来,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可能比宇宙中心三番还合理些?
当然,纽约的标准是不是合理,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ps:大家不用和我科普中国一线城市有多少隐形富豪和外地资金,你能想到的东西,纽约都有……
有的人用租售比,有的人用房价收入比,然后总是去借鉴国外的大城市的相关比率是多少来定“合理”水平。那我就想问,凭什么国外的就是合理水平?国外的人口状况,土地状况,房地产政策,税收状况,房子的金融属性,产权年限,建造成本……所有的这一切和国内都不一样,完了你告诉我国外的水平就是我们的合理水平?
更何况,你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城市,你采访一下当地人或者问一下出租车司机,你问他当下房价合理吗?你猜猜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有没有可能你会获得当地人交口称赞,说我们这儿房价真是太合理了?绝无可能。那么一个房价水平在当地都不算是合理的,为什么套用到你中国头上反而是合理的?
所以,事实是,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自己觉得贵,就是不合理”。
所以本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得定义什么才是合理。要知道只有标准化的同质产品,才存在不同产品间的合理价格。铁矿石甚至有价格指数,但古董就只能靠拍卖。为啥?因为古董是非标产品,每一件古董都不一样,所以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合理价格,只能是买卖双方达成一致的价格就作为最后的成交价。房屋也一样,房子的地段朝向房型,楼层,面积都不一样。所以抹杀房屋的个性差别,谈房价合不合理根本就是没有意义的。同一个小区,以内我们近似的认为房子是同质的。所以如果同一小区以内房价差别太大是不合理的。除此之外,我们首先要定义啥叫合理。
一种是纯经济意义上的合理。那很简单,市场均衡的价格就是合理价格,市场不应该受到任何的扭曲。一方面严打深圳恶意炒房这种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放开限购。两头都放开的前提下,房价稳定运行若干年后市场的正常价格就是合理价格。判断房价合不合理,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购买力支撑,有就合理,反之不合理。不因为你买不起就不合理。不因为购买力不来自刚需就不合理。有人买得起就行,只不过那个人不一定是你。即便当中有投资因素,没有人接盘投资,收益无法实现,房价自然不涨。
另一种合理,政治意义上的合理。房住不炒,保障大多数人有房住。可以参见新加坡的方式,政府出钱新建大量的公租房。刚需用户可以从政府手中买公租房,利息给的很优惠,但以后转让只能限定价格卖还给政府。通过公租房解决绝大多数刚需后,让商品房市场基本和刚需居住无关,涨跌靠市场。现在的情况是虽说房住不炒,但一般刚需用户只要上了车就开始关心自己房子的投资收益,所以要房住不炒你就踏踏实实住,国家给你创造条件。你就别去想房屋增值啥的。
我知道实话不好听,大多数人都想房价降下来。你想想你为什么想房价降下来,不就是低一点的时候自己好上车吗?你自己都在这么想,房价怎么可能真正降下来。能足够低让你上车,但是你上车后就千万别跌的房价不叫合理房价。不是不合你意就不合理。
当前中国一线城市合理的人口数量是多少?没这条件,不可能算出答案来。
按照一些经济学家包括民科经济学家的说法,房价实际上是货币现象。
他们会告诉你让你足够崩溃思绪混乱的通胀概念,
一会儿是输入性通胀,一会儿又是货币超发。
但是他们打死都不敢说财富转移,政府债务转移的事。
这也是这些人让我佩服的地方,能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变成复杂高深的经济学,让很多人膜拜。
判断价格是否合理,首先要确定这个市场环境是不是透明的真正的公平环境。
土地资源是否被垄断,土地价格是否被操控。
我不反对土地财政,但是我觉得一些自媒体人至少应该把事实说清楚,
既然一个国家需要基建,需要城市化,需要发债也正常。
但是这个债务是不是公平的平摊到每一个人身上,
如果是富人房地产商和炒房客利用资本优势,或者说利用所谓金融创新捞一大笔,
拍拍屁股走人。把大笔政府债务加上财富转移后留下的窟窿让普通家庭来偿还来填,
这说不过去吧。
“30多年前,我第一次和史蒂夫见面,我们两人生命中的一多半时间是同事,竞争对手与朋友关系。”,比尔·盖茨,苹果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微软创始人在一份声明中如是说。
盖茨说:“世界上很少见到有史蒂夫这样巨大的影响力,其中一些将是后来许多代人会感受到的。对于我们这些有幸与他一起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伟大的荣誉。我们会十分的怀念史蒂夫。”
盖茨夫人梅琳达在Twitter上写道:“非常悲伤的获悉史蒂夫去世的消息,他是一位真正的创新者与一个伟大的人。”
微软联合创始人Paul Allen也表达乔布斯的家人与朋友表达哀悼之词,他在Twitter上说:“我们已经失去一位特立独行的科技业先锋与领导者,他知道如何制造令人震惊的伟大产品。”
Ethernet创始人Bob Metcalfe说:“唉,愿他安息。没有他的疯狂而伟大的想法,我们要怎么做?”
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说:“史蒂夫,感谢你的成为我的导师与朋友。感谢你改变世界的做为。我会怀念你。”
Google创始人Larry Page说,即使处于病中,乔布斯仍然乐意给他提供建议,他说:“我非常非常悲伤的听到史蒂夫去世的消息。他是一位伟人,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与辉煌。他总是有能力用寥寥数语就开启你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自己之前未曾想到的。他用户体验至上的主张总是激励着我。”
Google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说:“从Google创业的初期开始,当我们和Larry需求远景与领导力激励时,我们总是朝向苹果总部的方向。史蒂夫,你卓越的热情已被任何触摸了苹果产品(包括我们正在写这段话的Macbook)的人所感受到。我们几次碰面当中,我已经见证了这种热情。”
http://Salesforce.com CEO Marc Benioff说:“乔布斯是我们行业的最伟大的领导者。我真的很悲伤。这是全世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我将永远缅怀他。他为我做了很多。”
戴尔创始人Michael Dell说:“今天,世界失去了一位有远见的领导人,科技产业失去一位标志性的传奇人物,我失去一位朋友和老乡,史蒂夫乔布斯的遗产将被世代铭记。”
AOL副总裁Blake Irving说:“鼓舞人心的领导,非凡的远见,他带来不可复制的成功与宗教。感谢你,史蒂夫。”
雅虎Twitter上的一个帖子写道:“他身后是无尽的改变我们生活的创新。”
加州州长Jerry Brown说:“乔布斯是一位伟大的加州创新者,他诠释了一个完全独立与创新的人能取得的成就。很少有人如他一样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力量与优雅。”
小米公司说:(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