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世界各国发展中的共同难题。我国三农问题是共产党执政的根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大势,高度重视三农,立足于深化改革、农业转型发展、精准扶贫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三农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正如一号文件所指出的,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农业规模化让农民走出农田,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随着农业三大体系的逐步建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标准化水平大大提升。各地在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成长,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开始弱化,农业的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手段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上普遍担心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农业部发布,全国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达350万户。
以安徽省为例,去年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287多万亩,已占总面积的40%以上。由于农业规模经营比重大了,科技含量高了,机械化水平高了,农业效益高了,倒逼农民走出农田。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从零零星星农民外出,到全国2.5亿多农民走出农田、离开家园,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参与者,这正好适应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社会就业结构调整变化的需求。这一趋势一直在加速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力加速发展,农业规模化越高,从农田走出来的农民就越多,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越快;随着农业经营机制体制的创新和农业扶植政策的优化,农民走出农田,一不影响农业发展,二可以保障粮食安全,它带给人们的结果是农业规模化托起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减少了农民,托起了农民、农村的现代化。
工业自动化让工人(农民工)走出车间,这是工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生产力高速发展。自动化不仅到了农田,而且更早走进了工厂车间。工业发展初期,大批的农民走出农田走进车间,成为工业化的促进者,自动化让大批工人和务工的农民工走出车间,成为阶段性的失业者,这就是生产力发展、自动化水平提高、引领劳动力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的表现:一是工厂的员工少了。一些制造业企业,过去车间工人满满,上班下班人流如水,现在的车间几台电脑,一两个工人坐班,车间空空,就是在流水线上,也是少有员工来回走动就可以操作自如,大批老工人只有下岗转岗,新进的工人要求文化技能素养高,这一变化带动了工业生产效率、综合效益和工人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转型升级。二是农民工也开始下岗转岗了。一部分在工厂务工的农民工走出车间,或另谋其他职业,或回乡重操旧业。有关方面统计,在制衣、制鞋及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务工的人员,岗位相对稳定,而在其它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企业务工的人员,下岗的多,回流的多。目前在“回归”大军中,农民工仍然是主力,这也正好发挥了农业对就业结构调整中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必将一直发展下去。自动化程度越高,特别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务工务农就业岗位就会逐步减少,它带来的是劳动者就业结构的优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同步发展。
新型城镇化让人们走出农村,城乡一体加速推进,这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载体。近年来随着农民逐步走出农田,工人逐步走出车间,相对而言新型城镇化得到了加速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个农业大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它具有特别的含义。我认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有以下内涵;一是它要从实情国情出发,面对的是农业农村农民;二是它以现有的城镇化为基础,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同步发展;三是农村就业结构和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持。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创业、产业的支撑。当今,农业规模化使农民走出农田,现已形成趋势;工业自动化使工人走出车间,大批农民工下岗,加之各类新人、投资、项目等看好农业的新业态、新产业的兴起和未来,“回归”潮正在形成,这“两走出”、“多回归”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我们要顺势而为:
第一,加强统一规划,做好小城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衔接和推进发展的布局,高标准、高起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加强就业引导和指导,做好走出农田农民的再就业工作,引导他们就地就业,以发展服务业为依托,为现代农业和小城镇发展增添活力;要引导“回归”潮平安落地,使他们事业立在农村农田,总部建在城镇,用新业态、新产业、新链条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城乡连起来,走出“一条回归路,托起两片天”新路子。
第三,加强政策支持,建立有利于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流转制度,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农业产业园建设等方面政策支持和保护制度,制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以及进城发展等扶植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医保、教育、养老等各项惠民保障政策,以政策和制度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引导城乡居民相互流动,促进走出农田的农民走向城镇,促进走出车间的农民工转业创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各类“精英”走出农村,兼业发展,促进农村家庭式、家族式向城市转移,真正使城镇化互促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在四化同步的过程中,减少农民,提升农村,实现产业互融,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