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吗?
就是说古人说的是九原吕布,今为包头。两军交战,吕布大喝:“吾乃包头吕布,来将通名!
“驻马店袁绍!”“
临沂孔明!”
“石家庄赵子龙!”
“保定张翼德!”
一地望族古称郡望,后世子孙纵然离散,依然保持堂号,来作为家族的标记。
还有这种放家门口的
这个是干什么用的了?
中国姓氏众多, 源流也有所不同,如刘姓就有御龙堂、豢龙堂、沛国堂、中山堂等诸多堂号。
也就是你遇到一个和自己同姓的人,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大家族得看堂号,如果堂号一致,即可肯定几百年前你们是一家。
日本欧洲的徽章,也不是人人都能用,但堂号在古代是汉族人都有,汉化的汉族也有的徽章,很多古代下南洋的华侨身在海外,门口也挂一个堂号。如果说汉族有徽章,那么就是堂号了。
你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在衣服和旗子上面印家徽、族徽这种玩意,在古代中国可是犯禁的呀。
《唐律疏议名例》第32 条“犯禁之物”:所谓“犯禁之物”,根据唐律第 32 条的疏文,“谓甲弩、矛矟、旌旗、幡帜及禁书、宝印之类,私家不应有者。
宋刑统等后世的律条基本上也是参照的唐律,也有管的更严格的,但没有大修改。
也就是说,按照唐律的规定,旌旗、幡帜、私自刻的官印、私自印刷的公文书册等,都属犯禁之物,跟甲弩矛矟等一样是属于管制物品,私藏的话被抓了的话,依律得流放一千里。
所以很简单,欧洲中世纪和日本古代都是分裂国家,地方割据势力和豪族的独立性很强,也就出现了各自家族势力自撰家徽自立旗号的风气,搞得多了也就形成了习惯。但是中国国内可不一样啊。虽然分裂的朝代有,但是大一统基本上是主流,你在大一统王朝的管制下还搞私设旗号这种调调,分分钟是会被官府请去喝茶的呀。犯不着为了个人爱好惹官司吧?
感觉这玩意土爆了,土到冒泡。
特多没文化的老板和设计师热衷给中国人设计家纹或者在姓氏上搞花活,
和天眼帮一个水平。
我就问你,那族徽敢不敢设计好统一往身上纹?这个体面人家表示满门抄斩都没这么侮辱人的,
那你设计个破族徽往哪放?
往车上?往衣服上?往房梁上?还是刻个什么玩意挂裤腰带上?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都比较蠢,
因为要装饰作用和吉祥寓意的话,可用的简直不要太多,纹样装饰老祖宗传下来的自带好寓意,
只要不犯禁,随便你用,
自己搞的再有说头,跟几百上千年传下来的相比就是自说自话的垃圾。
从前和故宫专门鉴定木竹牙角的专家聊的时候就听过这样的说法,
叫有图必有意,有意必是吉祥。
皇家用的东西也是一样,
你要是一工匠,给皇上做个盘子碗,不用龙纹不用海水,不用缠枝莲不用牡丹葫芦寿桃,不画人物不画山水,连个吉祥话也没有,
就写个满文努尔哈赤,念出来跟野猪皮一样一样的,
脑袋嫌安太瓷实是咋的。
Heraldry这种东西是中央集权不足的表现,
从古自今,中国就不能允许有长久的大家族。
族徽,这是氏族社会的组织结构的标志物。
一旦社会进入大一统的社会,原始的氏族势必被行郡县政制取代。领主不存在了,所以,族徽也就不存在了。
从秦汉开始,无论哪一个王朝 ,首先第一部就是削弱地方或者家族势力。
一旦一个家族影响力渐渐变大,那么这个家族就会皇权灭掉,即使皇权不灭它,别的家族势力也会联合起来灭掉的。
古语有云:树大招风。那么还有哪个家族敢搞个族徽,做个出头鸟?
毕竟我们强调大一统的思想,而与大一统相违背的行为,搞一个特立独行的标志,这是与整个社会为敌,所以,中国就没有哪个家族敢有自己标志的了。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却经历了漫长的血与火的洗礼。
在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是“熊”氏统治,其族徽是这样子的:
这样族徽对楚人生活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而秦国的“嬴”族徽是这样的:
秦的族徽来至于其图腾鸟,由“玄鸟殒卵”、“双手供奉”和”禾苗”三部分组成。
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天下大统呀,怎么还允许这么的个性标志呢?最好是把自己传统全部忘掉吧,这样才方便各地人有归属感。
可惜秦朝的时间太短,各地氏族大户难以消除。这样的氏族后来发展成了士族。
士族存在严重的危机到了大一统。例如到了东汉末期,司马家族就取代了曹魏。
从秦末战乱开始,经过两汉豪强地主,东汉群雄割据,两晋南北朝的士族,最后直到武则天时代,才结束地方家族势力对中央的影响。
这千年中,无数次的战火与鲜血浸红了中华大地,多少人生灵涂炭。
直到北宋,文官制度的建立,中国总算结束了地方豪强宗族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再也没有哪个强势的宗族可以改朝换代了。
从这以后,华夏大地的改朝换代就成了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斗争了。
但是总体而言,地方庞大家族势力早就被打击的七零八落,云消雾散了。
到了后期,一个家族一旦做大,后果只有一个,被灭族。
明朝的富可敌国沈万三,威震一时的戚家军,冤死的袁崇焕,清朝的年羹尧等等,哪一个不是?
夹着尾巴做人,就成了大家族的处事原则了,低头发大财的发财,才是正道,至于敢搞个族徽出来这样嚣张的做法,那不是找死么?
中国现在就没有什么日本和欧洲那样长久的大家族了。即便一时兴起哪个家族,也都要偷偷摸摸的低调做人。
试想,今天巨有钱人想搞个家族族徽出来,那不立刻成了全社会的靶子了?
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
二、
或许有人会问,古代日本也是大一统的,为什么日本家族可以有自己的族徽呢?
其实,明治维新以前,日本都没有完整真正的统一。天皇名义上是最高的统治者,但是地方还是由诸侯所控制,而地方诸侯实际上就是地方的氏族。他们的当然会有自己标志----族徽。
再看英国,从来没有进入统一的状态。直接是从分封制度进入到资本主义,以前的氏族华丽变为现代的家族,所以,族徽也一直保留着。
现在就要进入问题的核心了:为什么古代日本和英国没有完成统一,导致地方家族势力强大,可以与皇权抗衡呢?
先说日本吧,日本整个国家是狭长的,更重要的山多路线,古代交通多有不便。
织田信长为什么不敢把天皇取而代之,就是因为地理的限制没法统一全日本。
织田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霸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其领地在日本最中央,占据了地利的优势。
他只要把周围的几个领主征服,就能保持最大的实力。而地处日本两端的诸侯,哪有发展的空间?
日本山高地险,易守难攻,交通不便,出兵征服和统治的另外一块领地实在不容易。所以,地理优势因素是织田成功重要条件。
也是这种的地理不便条件,使织田不能真正统一的日本,实际上还是各地方家族把持,足可以与中央保持表面上的统一,实际上的割据。
所以,各个地方家族势力一直长久存在,族徽也就当然的了。织田心里也不希望各地藩镇士兵后面,背着自己领主的族徽的小旗呀。
日本幕府时代,还是地方家族军阀对中央的实际控制,天皇只是个幌子。
日本真正统一,是在明治维新以后。领主就变身成了大家族了,对社会仍有控制力。
今天日本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哪一个不是在德川幕府时代就发展起来的,与各豪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英国亦如此,比日本更加有之。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的贵族千年不变,这就是所谓的“血统纯正”吧。
不过最神奇的是英国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分封制下的氏族,居然能千年不倒。
他们到懂得两次妥协,从而华丽变身。
17—18世纪在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型中,贵族通过改革放弃原先享有的经济特权,他们和新兴商业阶层共同承担起国家经济和税收责任,借此获得新的合法性并巩固了统治阶级地位。通过贵族领导下的光荣革命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以及对外战争,英国社会空前繁荣并成为世界霸主。而当时的法国贵族,不仅拒绝承担税收责任,更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其经济特权,最终招致民众的极度愤恨并引发法国大革命。此后法国内乱持续长达一个世纪,法国贵族也成为数次革命中的众矢之的,最终消亡。
19世纪英国由现代商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面对日益强大的工业资本家和工人阶层对政治权利的诉求,贵族通过前后三次议会改革和数次小调整,逐渐将权力下放并基本放弃其政治特权,从而保存其文化和精神领袖地位。在数十年的去政治特权化进程中,尽管政治特权已被基本清除,但国家领导阶层仍大部分来自贵族,且贵族文化成为强势文化并征服了新兴中产阶级甚至底层民众。而当时的德国贵族,面对已工业化的德国社会却不愿放弃其政治特权,为维持统治而诉诸军国主义,最终将德国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通过两次重大的自我改革,成功应对了社会转型,不仅幸存下来,而且获得新发展,形成了所谓意义上的“贵族”。
当然这样的贵族的族徽当然是可以保留下来的。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族徽,就是贵族自己家族身份的标志。当然是有历史因素和实力,才能具有的。
在中国,信仰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连一个石猴子都敢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话。
所以,从民族文化根上挖掘,我们大众还是不认可家族富贵长久不变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才是大势所趋。
毕竟,社会长时期的固化是不好的。
回答写了很久了。一直草稿状态。
这两天整理了一下。
答前知识1(傻傻分不清1.0)
相同的是:
都是指用图形、纹饰或者文字来作为个人或者组织的形象、代表及证明。
不同的是:
标志从简;徽记可以是物件;徽标可以是符号化;徽章是可携带/佩戴的徽记;印章也称印鉴,是主体证明;纹章是以特定要求的色彩及纹饰作为个人及组织的识别图形;图腾是以外在神灵的化身作为载体代表本氏族的徽记
一般用途
族饰族纹,衣着用具上都是使用的地方。但主要还是旗帜、家饰、印记
答前知识2(傻傻分不清2.0)
「家紋」(かもん)即家徽,是日语家徽的意思。
而家徽和族徽,其实只是发展阶段不同的同类物的分称。
家徽与族徽也可以共称为家族徽记。
答前知识3(傻傻分不清3.0)
家纹与纹章这两者分别是日本和欧洲的家族徽记,在语义上也是有高度重合的。一般来说纹章的名称多用于欧系,亚洲是以使用家纹等名称居多。
现代认知中徽记是往小了用,比如往身上佩戴的,比如随身携带的印鉴。是作为证明使用,一般不会变更。
而纹章则是往大了用的,比如家族庄园里的旗帜,比如仪仗骑兵那马身上的披挂。由于纹章是夸耀、家族形象代表,所以会经常增添内其纹饰。
总体来说两者可以说是一类事物。不过,一般来说如果是家徽的话,我们认为就是种纹章。
如果把签名印鉴等也算入徽记的话,现代徽记是越来越多。而相对的纹章使用却相对少见了,毕竟纹章的纹饰样太过复杂。但是如果遇到讲究出身排场,身份高贵尊贵的祭祖活动,那还是要把相关纹饰拿出来用的。
徽记其实不仅仅是家族所有。也是各个组织、团体所用。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商标的前身,也是我们的常见国徽党徽等象征。
而欧洲的纹章原型可能要推到罗马时期,罗马鹰旗的时代
首先要说明的是
导读
族徽产生的根本原因:
虚君制
族徽演变的的原因:
战斗需要 社会发展 内容承载 文化彰显 继承变更 繁简审美 显家怀祖
结论
比如日本的丰臣太阁,因为是农民出身没有家纹,发达后不仅建了个大阪城,还向天皇要来了作为皇家的另一个代表,作为官方象征的五七桐作为家纹,世称太阁桐。
如果你这么想
你就
答对了。
的确是这样,很是简单粗暴。
反正欧洲皇室是一家嘛。
课外导读
英国为什么叫三狮军团
中世纪时期,亨利一世的盾牌上出现了第一只狮子。他娶了戈弗雷·劳费恩(Godfrey of Louvaine)的女儿,而这个劳费恩家族的标志上有一只狮子。这是第二只狮子。所以后来,亨利一世的盾牌上有了两只狮子。 第三只狮子源自亨利二世。亨利二世娶了法国女人亚奎丹的艾丽诺(Eleanor of Aquitaine),亚奎丹的艾丽诺是中世纪欧洲很出名的女人,金雀花王朝之母。她就是狮心王理查的母亲,而她的家族标志上有三只狮子。 当狮心王理查即位以后,三狮盾成为了英格兰皇室的标志。 英格兰王国第一次使用三狮图案作为皇家徽章是在1198年,即狮心王过世的前一年。
纹章的变化
法兰西王室徽章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加佩王朝绝嗣。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作为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便公布了新的王室徽章,新的徽章融合了英国的狮子图案和法国的鸢尾,昭示着自己成为不列颠王国和法兰西王国的共同执政者,但法国人对英国的戒心始终很大,经过商讨,最后推选了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任,从而开创了瓦卢瓦王朝。这一事件,也就为双方的冲突埋下了伏笔。1337年,爱德华三世以诺曼底公爵的身份,拒绝了腓力六世对诺曼底、茹安以及阿奎丹地区主权的索求,并向法国宣战,由此拉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
桐者根本安家之纹也(《见闻诸家纹》
结论:
可以说,我国的家徽与欧日完全不同,不仅是后期演变,存在的形制上也不同。
如果你要说狭义日本家纹和欧洲纹章的话,我国家族没有此类的徽记。原因就是实君制对家族徽记的天然抑制。
但要是更广泛的来看的话,我国还是有的,除了上述说的商业的字号,个人的印鉴,家族来说还有庙号堂号。还有就是家族的特殊纹饰,比如霍去病后代就会把封狼居胥、祁连山作为家族纹饰的。但这种纹饰和欧日的有很大区别,只是意象而非画成明确的表现图形。
附后说明:
大家族这么搞,其实意味着阶层固化,真正的阶层固化,财富和权力在上层流动,没下面普通老百姓什么事。
这样的结果对社会发展是有害的,而不是有益的,中国没有,说明中国社会好,先进。
因为您对维吾尔、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呢。
古代维吾尔人大家族都有独特的印记,会在牛羊马、马车、地毯和属地标上自己家族印记。维吾尔人传统靴子脚跟和鞋底前面部分会钉上铁片,防止锋利石头或者树枝等东西刺伤脚,往往订制靴子时在脚跟铁片上烙上家族印记。
印记在一些游牧部落很常见,很多哈萨克、柯尔克孜部落氏族还保留着独特印记。
上个世纪后期被劳动人民改造后,这些腐朽封建文化成为了历史。
中国是有族徽的,中国汉人的族徽就是汉字姓氏。族徽是家族的标志,姓氏汉字也是家族的标记,功能上完全一致。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