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一遍,凡是将《周易》当卦书来看的,都是蠢货。
但周王室也确实有用《周易》占卜的规定,这该怎么解释?
有人说,《周易》指导人们行事完全不需要卜筮,但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摆脱的问题,但在当时更加尖锐。
因为在那个蒙昧的时代,虽然理性的光芒已经冉冉升起,但还不足以照亮整个人类社会。所以人们仍然需要借助“天”这个抽象的概念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比如卜筮。
事实上,周朝之所以能够在殷商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更加庞大的王国,就是依靠构建起了天子的概念才得以成功。这一点,在《尚书-洪范篇》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但理性的光芒也有它自己的意志,所以到了周朝时,卜筮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洪范篇》里的这段论述就很能说明问题:
“汝则会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看到没,周天子决策的第一条件是自己的内心,卜筮已经在“谋及”之末了。说明那个时代已经明确了王权的中心地位,不再是神权的附庸。卜筮甚至位列庶人之后,说明比起卜筮,周王室更看重百姓的意见。看起来,卜筮更像是为了得“大同”而走的一个过场罢了。
但是这个过场还是必须得走,不然,无法过“天子”概念这一关,虽然很可能实际在卜筮时,经常会被动手脚。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周易》也确实不是一般的卦书,因为里面的哲理性的东西确实太多太深,以至于孔子晚年在为其作注写下《十翼》时都感叹自己读得太晚。因为它确实可以称得上五千年华夏文明上半段的总结,同时也是华夏文明后半段的起源。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周天卜筮其实问的不是吉凶,而是作为理性化身的“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