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性别是如何分化的? 第1页

  

user avatar   wkir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处理基因突变:

20世纪三十年代,遗传学家罗纳德·艾尔默·费希尔爵士(Sir Ronald Aylmer Fisher)发现生物遗传考虑到突变之后,性的优势非常明显——能快速地把所有好的新突变都集中到一起;而无性生殖则要慢得多。

费希尔的理论可以这样理解:

假设一个无性繁殖种群中的甲获得了优秀的A突变,乙则获得了优秀的B突变。那么就很难将这两个突变同时遗传给后代,除非未来某一天拥有A突变的子孙被雷劈了(意思是概率极低)突变出B,或者拥有B突变的踩狗屎(意思还是概率极低)突变出A,否则这个群体很难有效的将各种优秀的突变整合起来真正对群体产生好的影响。

通俗点说,如果北极熊是无性繁殖的,那么那只最早突变出白毛的熊永远不能将这个有利于在白茫茫的冰面上捕食的基因带给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能拥有白毛的只有这只白熊自己繁殖的后代,如果它比较特立独行特么的就是不生,那这个基因也就惠及它本身,除非其他熊自己突变出白毛。而若是有性繁殖,这种突变很快就能席卷整个北极圈,让北极熊全面白化,带来白色恐怖。

随后美籍德裔遗传学家赫尔曼·约瑟夫·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又提出“穆勒棘轮”学说。简单说就是上面那个“好突变”学说的“坏突变”版本。

这人依靠用X射线射杀果蝇而获得1946年诺贝尔奖,在射杀果蝇的职业生涯中他深切体会到坏突变是多么常见和可怕。

穆勒认为“坏突变”对于无性繁殖种群来说比“好突变”还难办:一些坏突变实际上在第一代个体上是没有什么大影响的,但由于无性繁殖,这些坏突变只能无休止的遗传下去,除非撞大运突然某天突变没了。

综合两个学说,对于无性繁殖,好突变更像锦上添花,坏突变却是甩不掉的拖油瓶,每一种突然出现的辣鸡突变都会越积越多,最后让种群无法适应环境,烟消云散。

但有性繁殖就很牛逼了,好突变轻松遗传给下一代,坏突变当然也遗传了,不过嘿嘿,如果某个后代坏突体现的更明显,那么这个倒霉的个体将难以找到对象,虽然对个体来说也是怪可怜的,但对种群来说就是把坏突变直接踢出整个遗传过程的完美机制,岂不美哉?!

所以雄性虽然不能生,但所担当的责任一点都不轻哦。




  

相关话题

  为什么地球生物没有进化出轮子这类或履带结构? 
  人类为什么不冬眠? 
  如何理解物种「协同进化」这一过程,有哪些意义? 
  合成生物学属于基因工程吗?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和日本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复活」2.4 万年前的体长 0.1~1 毫米生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心脏活动周期中心肌纤维细胞完整的动作电位是怎样的? 
  一直有一个问题,蚁人变成原子大小怎么呼吸?是抱着氧原子啃吗? 
  恐龙存在有 1 亿 7 千万年,为何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双黄鸡蛋可以孵出两个小鸡吗? 

前一个讨论
欧洲中世纪该不该被称为黑暗时代?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当初选择直辖重庆而非武汉?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