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在行星描述上简化过度导致了这一问题。
在地球上,我们有一种现成的分类法来描述: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这四个圈,完全可以用来构成群星世界里,行星分类的四个维度。
当然了,还有最低限度描述法,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要描述一个星球的宜居与否,总归还是要描述这三个圈的。
事实上,群星里的九种可居行星的描述,每个都涉及了至少两个圈的内容,比如海洋星球
当然这个就厉害了,四圈到齐。这是热带星球
剩下的草原星球,高山星球之类,与之类似。
群星的世界里,不管你是什么生命,都要记住殖民时的三大祖训:
——再看看那些贫瘠星球的描述,核心都指向了以下一个或者数个根本问题:
没有大气层/大气层稀薄;
没有水;
地表熔融态,非岩石。
是故,在群星世界观里,祖宗之法不可变,因此不殖。
======================================
自己再读了一遍,发现确实有些隐含。很多槽点没有特意点明,导致含义模糊。
一,Oddo-Harkins规则,或谓偶数规则
该规则描述了元素丰度的特点,或者说,某种元素在宇宙中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丰度越高,该元素的原子的数量越多;丰度越低,则该原子数量越少
在正常情况下,氧元素和碳元素的丰度是氮元素的十倍,而氢则更是成倍的多。
所以,在不讨论行星形成机制的情况下,假如你是某个神秘莫测的神,在宇宙中随机找了一块区域,将其中的质量压缩形成了行星。
那么由于碳氧比氮多十倍,而氢更是万倍于此,从概率上来讲,其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概率是二氧化碳,水,甲烷;然后才会是氨,氮氧化合物,氮气这类含氮物质。
二,岩石行星形成于星系内侧
岩石行星靠近太阳,受到强烈太阳风的炙烤与电离,在没有磁场保护的情况下,水会电解为氢氧,然后氢元素会逐渐流失;
但是,碳氧氮通常会留下,久而久之,行星会逐渐失水,留下海量的碳氮氧化合物,其中,70%以上应该会是二氧化碳(由于元素丰度问题)
一加二,得到
(金星的二氧化碳大气)
由于其海洋可能不是H2O,而是甲烷之类的有机物,生命的结构可能也不是由地球海洋从溶氧中形成的C-O结构,而是因为含氮化合物溶解度的升高,可能形成C-N结构
(土卫六的甲烷海洋)
——还是那个丰度的问题。
(以上讨论只讨论可能性,不讨论必然性。)
就我们目前对生命的了解来看
这也就是我说换皮人类的依据。
——当然,其他的宜居行星,也摆明了是换皮地球。
更有甚者,大量的哺乳类也就忍了,氮氧大气层明明就是植物造的,为什么植物也要找氮氧大气层才能殖民?
摆明了就是P社为群星中的所有生命——包括植物在内——都在地球上认好了野爹。
======================================
元素丰度
氮氧化合物结合成盐,从而固定在地层中的相关资料
(关于硝酸盐的形成的简要介绍)
地球大气的氮元素循环问题
(关于地球大气氮元素的介绍,简单来讲,固氮转氨的细菌是非常重要的)
大部分答案都是为了找理由而找理由,只有 月上柳梢头 的答案道出了本质,本质就是,P社虽然搞了很多种生命,但其实都是蒙皮的,这些生命的本质就是地球人,所谓的不同生命仅仅是技能不同,参数不同BUFF不同而已。
比如所谓的剧毒星球,P社恐怕连什么是毒都搞不清楚吧。所有的毒都有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对于人类来说剧毒的东西,对于其他生命来说可能是大补。这就好比,人类认为硫超标是毒,但是某些生物必须生活在超硫环境中,离开这环境就会死。海水对于人类来说其实也是毒,但是你给海洋生命说说?
既然世界观已经拓展到了宇宙,既然连太空虫之类的东西都存在了,凭什么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人类能够理解的?生命如果连在熔岩星球上舒爽的殖民都办不到,又如何去与某种能够吞噬宇宙的天灾对抗?这种世界观的设定其实就和奇幻故事中明明已经上天入地了,却非要拜一个凡人为国王一般——自己无力构建一个足够合理的世界观而已。
众所周知P社用的是祖传的克劳维茨引擎,虽然群星中改动比较大,但其实本质上和“地球三风云”是差不多的,只能说是将地球上发生的事情搬到了宇宙中,所有拓展而已。要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宇宙观模型,P社的文字编辑们或许能够有所突破,但是祖传引擎必定无法带动,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祖宗之法不可改呀!
有这个mod啊,连太阳和黑洞都能给你殖民了,你看看到时候你的cpu0不得宣战?
看似小小的改动
但却会触发三十级奇点
导致宇宙(cpu)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