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太可能。你们可能对信用卡机构有误解以为玩拆东墙补西墙以贷养贷那一套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不仅知道,连你在哪花了多少买了什么我们花一点时间都能知道。
我床头最上面那本读物里面:
现在你们应该会问,什么是信用风险供应商了?
简单来说他们就是靠和信用卡机构,银行,商家等各个领域的公司合作,收集你的信用信息的信息商人。你每次买东西买了什么或许没被随时收集(其实想收集花点时间也收集的到,信息都在各处的数据库里),但是你的额度是多少,房贷是多少,还款历史是什么样的这些可以判断还款风险的数据,每个信用卡机构,不管大小,都很清楚,而且更新速度快到可以达到即时更新,使用成本极低。我的日常工作BAU之一就包括提交信息供应商的账单的付款流程。
如果我想的话,我或者任何一个在其它信用卡机构有权限的人可以在30秒之内查清任何一个想申请额度的成年人现在有多少张卡,多少额度,多少房贷。更小的细节也可以查到就是得浪费点时间保证有合法的信息权限而已(比如补偿被盗信用卡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普通申请人没这个必要。如果我们真的觉得你不老实,把你的资料送到反金融诈骗部的专业调查员去处理,你是跑不掉的,对于可疑申请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宁枉勿纵。
总的来说,现在的信用卡机构的信息网极其强大,不存在你在张三这借了钱,可以在李四那在李四不知道你已经借了张三的钱的情况下再借到李四的钱的可能性。李四会借你钱是因为他知道你能还钱,或者有其它想法。
玩拆东墙补西墙的必要条件就是东墙和西墙信息不对称,不知道你在拆墙。找亲朋好友老实人骗钱可以实现信息不对称,在信用卡公司一切靠人工的年代或许有可能。但是在2022年,信用卡机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你敲一下西墙东墙马上知道,你怎么拆?真的有那么大的信心么?
所以说,不要傻傻的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的学其它卡奴玩拆东墙补西墙玩以贷养贷那一套,早就过时了。这个办法的确能一时间缓解一个信用卡的征信记录,但是每次这么做你就要平白无故的被吃掉一大笔利息,简单按照正规信用卡机构年利息平均值25%算,你每拆一次墙就有1/5的墙砖要直接消失,就算能做到,重复几次你就没砖了。
那些没有接受管控的黑心信用卡机构或者高利贷,来个年利率5000%都算正常(21年11月份我这里刚抓了一个年利率3600%的小型机构),借到他们的时候,没几个月你自以为自己很聪明打造的的“循环经济圈”就要爆雷。如果你是做生意的,商业贷款不香么?如果那也满足不了现金流那真的没必要陷进去,做个生意把自己的个人资产也断了。
PS:我不会考虑什么POS刷现,我不会考虑无息期,任何合法的提现或者转帐利息都是立刻计算的。另外因为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协议,我说的数,做的算法都是默认需要简化和模糊处理的(比如说我不会拿公司内部每个月的年利率来做规范标准的利息利润计算放到公共渠道)我的一切假设都必须合法合理。真要准确我能以最规范的业界标准算到14个小数点但是在公共渠道我就是要用模糊的数和简单的算法。
你要一个尊法守纪的信贷风险来控制信用卡审批的规则,还是要一个目无王法的来控制你们未来信用卡的审批的规则?
还有人说按时还款就没利息。。。
就是因为日常收入还不起信用卡才问这个问题的,你说还款就可以解决还不起款的问题?何不食肉糜?
你拿另一个信用卡还的只是一个透支了信用卡的月供而已,这只能暂时缓解利息,不等于你花的钱奇迹一般的又回来了或者你奇迹般的获得了收入。你的欠款的本金它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失,以贷还贷这个是个绝对的死循环。
这时候有些极度邪恶的人就会搞信用卡传销了。什么是信用卡传销?那就是拉一个什么群,骗人说有什么套现还信用卡的方法,各个说的比我这答案评论里还勇,骗新人用他们的额度补你的墙,由单人的拆东墙补西墙变成一群人拆东墙补西墙。这就是一个极度危险,极度不稳定的一个庞氏骗局变种,上家在短时间的确有可能靠下家还了自己的款还可能赚钱的可能性,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因为这是一群完全消费透支的人在找还没完全消费透支的人在吸血,被吸了的人会成为新的一员,吸血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被吸血的人会越来越少。一群吸血鬼互相吸血,哪里够吸的?你加入他们会死的很快,不要相信他们的谎言。
这几年还有了一个更新更可怕的信用卡传销变种,那就是虚拟货币信用卡传销。玩虚拟货币的骗不到钱了就骗人透支个人信用来投资虚拟货币。算一算,你需要每年赚25%才能还了贷款收支平衡,正常人用屁股想就知道这么做会发生什么,但是那些傻到投资虚拟货币的只会以为自己能每年赚个100%空手套白狼而不会认识到自己的做法等同于在套高利贷去赌博。现实就是绝大部分透支信用来投机的人会立刻陷入债务危机。现在我们的反金融诈骗部门每天都要处理一大堆死在各种提现金玩虚拟货币的顾客,事态严重到现在全球信用卡的现金利息都开始逐步提升了,有部分机构还没提但是也快了。
回到信用卡数量上。
那么为什么你可以有好几个信用卡?
那是因为,在现在的金融管控下,一个正规的信用卡是无法把你的所有可支配收入都吃了,只能吃某个百分比。(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管控的时候额度会那么高,各方都在无限制的吃你的支配收入你的还款压力会大大超出你的还款能力)所以说你是可以再开其他的信用卡,他们也会给你额度的。但是很快你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会百分百的被吃掉,等到了100-N%,在国家法律的保护下,就不会有任何正规的信用卡机构给你超过你收入水平的额度了。
这时候只会有躲开了管控的黑心小型金融机构以更高的利息借你钱,他们是不管你死活了他们只是想在送你去跳楼之前赚你的利息和资产。
总之抄袭公寓里面乱消费狂刷卡的唐悠悠(抄寻妈记里面的丽莉)那种透支18张信用卡互相还债保持平衡的的情况,即使是没有金融管控的时代,在现实中是不可能以任何合法手段实现的,大概率是盗用他人身份,收入做假,和利用其它漏洞实现的,一旦被发现就要上法庭。现实中那种18张卡的情况,她的个人财政离破产的预计寿命那是要以天计算的。
解释清楚一点,只要你收入够高信用良好,不怕年费或者不小心哪个遗忘的卡砸了自己的征信记录,办30张卡搞个收藏都没问题。但是卡奴那种一张透支了最高额度再办一张补救,没办几张你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弄的最高额度就已经消耗完了,没有机构会再给你额度了,所以正常情况下是达不到18张的。
就算能成功办出多张卡,这也很危险,铁索链舟看似牢不可破,但是哪天出现突发情况,烧了一艘你不管有多少艘全部都得烧。
——————
好多人在谈POS套现嘛,不是已经写在刑法里了么?聊到流水造假信息造假骗取额度的也有好几个。
我非常诚挚的请大家说的再详细一点,最好能谈谈你自己在2022年是怎么干的。我哪天有空顺便看看反金融诈骗部的数据和自动筛查系统还有没有漏洞可以补补,完成一点公司的年度KPI。非常感谢。我任职的信贷风险部门已经做到区域内行业领先了很难有新的突破,我的压力很大。
说实话机构亏了多少钱和我没任何干系,但是坏账率高了或者出现了我们公司的规则和审核环节的漏洞导致顾客经济出现问题,我这个职位是要接受调查,运气差点是要进监狱并且个人最高要付X00万人民币罚款的。我比卡奴亲妈还不想卡奴出事,更不可能在这教卡奴怎么干违法送死的勾当。
再多说几句,你额度透支了那就认真还款,不要撒谎,不要走旁门左道,各个信用卡都是能适当免息降最低还款,几年之后你的征信就能恢复的。特别是年轻人,刚开始不懂事没有自制力乱买东西,然后碰了高利贷炸了自己的征信和额度也很正常,不要拆东墙补西墙,认真面对自己的问题,理智消费。
记住,正规信用卡机构最差的结果,就是把你定为坏账,你在大约3-5年之内没有信用借不出钱而已。别听那些“有本事”,“有门路”,“能赚钱”的邪门歪道。
还有,千万别不给自己一点余地,百分百的透支自己的额度,包括房贷。我这地方三个月前信贷改革了一下,很多人就算征信完美,而且每次都能即时的还款,但是因为收入支出算法变了,额度也会突然骤降,随之而来的是不可抗的征信不良。好多人在买房交付之前发现自己贷不出原来预批的数了,结果白白赔了定金。给自己留一点余地,以后的你会感谢自己的。
还有一点偷偷说一下,传统的信用卡已经是有规范的了,但是很多新的提前消费产品还在未监管的范围,没有可以利用的漏洞但是替机构赚钱的能力却强了很多也很能躲开金融监管。我们内部自己算过,有些产品的还款方式隐藏着巨大的陷阱,他们专门提升了还款的难度,不指名道姓了,但是学生党最好别碰传统的信用卡以外,这几年刚出来的某些提前消费的产品。
这问题下,就没几个人亲身经历过这种生活。
还是我来回答吧。
我,不对,我朋友张三在2014年就办理了第一台POS机,那时候还是超级大的一台,品牌名我就不说了。
后来就有了移动POS机,各种商业POS机。
很多个人都可以办理,只需要把身份证给POS机公司,他们会给你办理一个个体营业执照,然后给你办理一台POS机,还承诺汇率最低,月刷单多少元可以返现,等于POS机免费送给你。
很多人会问,不是说信用卡吗,你给我讲POS机干嘛。
这就是卡奴的秘诀之一。
早期套现模式,就是消费套现。
例如你有亲戚朋友在商超或者专卖店工作,把信用卡放他那,一个礼拜随便刷个几笔,你再给他几十或者几百块钱,他把现金给你。
后来就有人自己办理POS机,但是早期固定POS机,每次固定消费,容易被查。
后来的POS机就不一样了,每次消费,都是随机。
也就是说,假设你以张三建材店为名办理POS机,你自己有十八张信用卡,每张都有3万额度。
这样,你每个月就可以刷十七张,留一张做周转。而且每次刷的时候,你银行后台显示消费记录是不同的店。
这样,很多卡奴就会到你这套现。
POS机早期都是T+1,还有很多是D+1,后来就越来越多秒到机。
早些时候,套现1万,收费就是100元,POS机是38元封顶。
后来银联改了规矩,按5000元为收取单位,0.6%的费率。
每5000就要收费。
改了规矩后反而更好赚钱。
大概是2016年,卡奴越来越多,圈内有人开始成规模的搞POS机帮人套现。
直接1%的手续费,给卡奴承诺的是D+1到账。
后来有一个小子玩砸了,拿钱去消费,中间断了,有很多人的钱换不上,被抓进去了。
于是我朋友张三也不敢了,手持三个POS机也只敢给自己弄。
再后来,POS机平台也越来越规范,打击掉很多违规POS机平台。
你也别担心额度问题,只会越刷越高。
因为很多POS机的消费都是有积分的。
而且你不要每次都整额消费,要有零有整,有角有分。
也不要每次都是大额和超大额,偶尔也来几次几十几百的额度。
最重要的是,按时还款。
保持良好的还款信用,基本上半年就可以提一次额度。
曾经还有一个朋友利用这个循环模式,拿去买基金。
因为他手上六张卡,差不多都是2万左右,留一张周转,套了10万,自己办理一个POS机,一年的手续费也只要5000左右,加上积分兑换的礼品到二手APP卖出去,或者兑换话费,每年能回本1500到2000,而且很多信用卡联盟商店有超低会员价,例如工行和农行每周还是每月,忘了,都有10元观影(江西),他利用这个也赚点烟钱。
到了年底,运气好还能赚点。
当然,现在很多POS机平台也是越来越规范,信用卡套现是违法行为,不要去做。
一个个分析的跟真的一样,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原始场景不是10年代的中国,而是00年代的纽约。
别说保持平衡了,放在十年前信贷不发达的时代遇到个精明的,台湾地区甚至还有人能虎口夺食反过来从信用卡公司那赚到钱。
杨蕙如,一个相貌平常的台湾女孩,当今年步入二十七妙龄时,迅速当红中国台湾新闻、网络,同时也把银行气炸了肺。她充分利用银行自订的规则,通过电视购物、刷卡积点、换取奖品再出售等连环操作,短短三个月获利上百万元新台币。吃了亏的银行对此种“刁民”十分头痛,声称杨蕙如的套利行为违反规定,停用了她的信用卡。
与此相反,美国运通公司日前暂停在台湾发放新的信用卡,要知道台湾可是亚洲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运通公司放弃这样一个“阵地”,与最近新冒出的大量“卡奴”有关。
一边是抱怨信用卡令自己深陷债务危机的卡奴;一边是宣讲如何利用信用卡赤手空拳净赚千万元的卡神。这荒诞的一幕,近期频繁出现在台湾的电视屏幕上。卡神与卡奴,这两种在台湾个人信用贷款体系下诞生的怪胎,对刚刚兴起的大陆持卡族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卡神:银行眼中的“刁民”
在台湾有一种名为“东森礼券”的电视购物券,可以使用信用卡来预付费。东森台的活动规定:1万9就可以获得2万元的东森礼券,如礼券到期未使用,可以选择兑换2万元等值支票或换取2万元等值提货券,再加上4000元的购物折扣券。
杨蕙如选中下手的那家银行名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简称“中信银”。按照1年期整存整取利息2.25%来算,1年后的24000元现值应该是23471.88元,而当前只需支付19000元。另外,“中信银”规定:只要每月预付800元会费,即可享受刷卡消费红利点数(类似国内的积分)8倍的优惠,外加千分之二的电信回馈金。
杨蕙如存好1年的年费后,找亲友集资600万作为提高个人信用额度及担保,一口气购买东森礼券600万元,然后亲友使用的杨蕙如的联名卡,在网络上买下东森礼券。亲友又把礼券卖给杨蕙如,来回捣腾,以至于可以获得800多万的红利点。
她又以点数兑换银行赠送的礼品,每32万点红利兑换一张长荣公司美国航线头等舱机票,再把换来的20张免费机票,在网站上以每张45000元转卖。后来中信银允许客户彼此转让红利点数,她又在网络上以1000点折让300元现金的价格出手。
这样,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扣除借来的本钱和缴纳的手续费、交易费,等等;杨蕙如已获利高达100多万元。
中信银终于忍无可忍,宣布将立即停止杨蕙如的信用卡使用,以维护银行权益,及确保客户正确使用信用卡工具的观念。
中信银的理由是,持卡人杨蕙如与亲友间私下进行大额刷卡交易,借以获得高额信用卡红利点数,再换取机票转卖获利,已涉嫌共谋欺诈行为,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可以降低客户的额度或停止卡片使用。银行还将保留法律追诉权。中信银还停止了杨家爸爸妈妈和亲戚总共30多张信用卡。
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许多人支持杨蕙如。一些法律界人士说,私人交易最大的目的,本来就是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润,只要是合法取得的利润,就没有任何法律问题。既然银行不能举证杨蕙如主观上有欺诈意图,那么,她个人拥有的资产、资金足够支付刷卡金额,且行为未损及社会公益,不违反道德,不影响市场秩序,就不能说她违法。
后来引得消基会(类似于内地消协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介入,终于给出了比较权威的意见。消基会指出,银行预防性地对当事人及其父母停卡,属于“行为过当”,应立即恢复卡的使用。消基会说,任何制度的设计难免有漏洞,如果消费者按照游戏规则行事,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不是消费者的错。
P.s:
这位「卡神」后来成立「网路行销公司」专门替各方台湾政治人物网路上打笔战,算是DPP外围网军重要成员。
2018年,她因为涉及在网路上造谣致台湾外交官苏启诚(驻大阪代表处处长)自杀,被台湾检方起诉。
我念会计的,讲坏账的时候老师给讲过这个卡套卡的逻辑,其实根源就是以前放贷太水了,以前那时候经济增长快,拿信用卡耍的人本身又都是脑子活的,不是做生意也算半个生意人。银行喜欢给这些人放贷,就是给信用卡额度,然后这些人拿去投资赚快钱,还款期之前就能走几轮。本质上这就是一个公司贷款的快速化微缩化复刻。
后来有些人发现,各银行之间信用卡管理方式不统一,这些本来玩得就花的人很快从中发现了商机,就是贷养贷,越养你流水越可怕,流水越可怕当时的银行就越觉得你厉害,然后给你提供很多福利待遇。
举个常见例子就是低价机票,现在银行精了,没有大额存款不会给你提会员等级,但以前只要拿银行的钱在卡里滚滚雪球就能变高端会员,到时候光是那些福利就能套出来不少钱。这是一种,还有就是套钱过程中你相当于拥有了一个资金池,虽然这池子一边放水一边注水,但利用好各银行贷→还的时间差,你这个池子是一直有水的,你就可以去钱生钱,最后本金带手续费还银行,剩下赚的钱都是自己的。
现在基本不能这么搞了,最多刷刷信用卡过钱拿积分这样子,而且积分能换的福利已经缩水很大了。现在只有去存大额存单才会被银行当亲人(笑)
如果存在手续费(本质是利息),那么就不可能有长期平衡这一说,只是短期的平衡。
我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我们忽略过程,假设10万的利息一年产生了8000的利息,一年后总共要还10.8万给银行,我们取一个极端,你把这借的10万全部花掉,那么这个周期后不违约的前提是借10.8万还上一个周期的本息(这还不包括套现的手续费),第二个周期不花钱,假设平均利率是8%,那么第二个周期后就要还10*(1+8%)^2的本息,基本符合复利的情况,根据72法则,每9年本息翻倍,看起来还不错,第一年借了10万花掉,只要第9年能借20万就可以为此不违约。
但现实并非如此,一旦开启了举债消费的路子,第一年花十万,第二年不可能一分钱不花,有可能是十万,可能是更多,我们假设每年都花10万,那么上面的公式就要变了,第二年花10万再加上10.8万上一年的本息,第三年则:10万花销+10.8万第二年的本息+10*(1+8%)^2第三年的本息,越往后本息越大,在第5年就到58万了,第九年就125万了,其中本金90万,利息35万。当然如果考虑到收入可以覆盖掉一部分利息,还懂得节衣缩食还债,债务就会变少或者清零,反之如果消费欲望过大,收入不足以覆盖每年产生的利息,那么债务就会恶化,当然这个收入也包括投资收入。
所以,诱导年轻人无下限的负债消费就是在给未来埋雷,什么信用卡相互还债还能保持平衡?遇到点变故就会立刻恶化,抗风险能力极差,人无信不立,身边的人也会渐行渐远,如果哪一天暴雷了,要么让上辈人省吃俭用兜底,要么就自己承担债务违约的所有后果,一些灰色渠道会让你明白社会的残酷。
不必探讨合理性,因为这一段就完完全全照搬《老爸老妈浪漫史》第三季第六集剧情啊…
连故事内核也一模一样。
包括这个十八张信用卡压根就是为了表现多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探讨合理性…
人家就是把十八张信用卡当做一个梗在玩…
我们看看剧情截图:
乌鲁木齐农村信用社、呼和浩特银行,听上去像是正经讨论问题么?
就是通过唐悠悠欠下巨额信用卡只是为了拍戏上下打点来表现她浮夸爱做梦的小女生特点,和关谷踏踏实实画漫画攒钱结婚形成反差。
当然这一段其实后面说明是美嘉撕坏了婚纱赖在唐悠悠身上才导致她负债,那就是后话了。
这种反差正是爱情公寓的日常叙事技巧。
做事纠结的曾小贤和出手果断的胡一菲,精明的子乔和迷糊的美嘉,出身平凡孩子气的展博和豪门贵千金宛瑜,呆呆的张伟和聪明的大力。
全都是这个“咱俩不一样但又彼此相爱着”的模板,有反差好编故事嘛。
实际上也是通过夸张手法表现都市男女中的常见戏剧冲突:
当一方经济稳定,另一方却因为自己的纵欲欠下巨债时,小情侣要如何在这个过程里磨合走向结婚。
信用卡就是一个象征物。
我们看看原版《老爸老妈浪漫史》是如何表现的:
基本上就是经济稳定的那一方:银行工作的马修和有着巨额稿费收入的关谷意外发现债务,吵架矛盾,最后接纳并搞定债务,并通过这次搞定中的小摩擦来让彼此的感情更巩固。
一集就混过去了。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唐悠悠在爱情公寓大部分剧情里都表现得仿佛被命运诅咒一般,做啥都亏钱,干啥都不顺。
是因为她过早就和收入爆表的关谷确立情侣关系。
为了平衡其他情侣cp的经济差额,不让爱情公寓出现阶级跨越,唐悠悠的任务之一就是干啥啥不行拖后腿,影响关谷的收益情况…
哪怕她真拍戏火了,编剧也会马上让她投资失败变成穷光蛋…十八张信用卡只是辅助。
不信大家可以回忆下,曾小贤中了五百万后,为什么还留在公寓里?为什么要找各种理由把他的奖金冻结?
这听上去很讽刺,但作为日常爱情喜剧,这是必须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