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很少谈及自己的家庭,配上西装革履的打扮,各种豪华配置,就会向别人疯狂暗示:你是个富二代。
讲一个史上最牛的葡萄酒诈骗案。
一个亚裔小伙,凭借天才般的品酒能力和演技,不仅把一瓶假酒卖到了上千万美金,骗过无数名流富豪,还彻底搅乱了整个美国的葡萄酒市场。
2008 年 4 月 25 日晚上,美国纽约一家名叫 CRU 的高级餐厅热闹非凡。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酒水拍卖会。
主持拍卖会的人名叫约翰·凯本,拥有世界第一大酒水拍卖行 Acker Merrall & Condit。
而应邀前来竞拍的客人,皆是来自美国各领域的富豪名流。
他们闲散地摇晃着手中的红酒杯,在谈笑间一次次举起号码牌,将昂贵的葡萄酒收入囊中。
拍卖的价格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美元。
当一瓶价值 100 万美元的红酒被成功拍下,这场拍卖会迎来了高潮。
主持人凯本兴奋地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接下来将要拍卖的是,一批来自法国勃艮第彭索酒庄的顶级葡萄酒!
「彭索酒庄」这四个字,瞬间引爆了全场。
因为这一古老酒庄的葡萄酒,是收藏圈里最炙手可热的藏品。
对这些富豪们来说,名下的豪宅、豪车只能彰显自己的富有程度,有钱谁也会拥有。
要想做个令人敬仰的有钱人,还得有「品味」。
而收藏名酒,就是彰显品味、填充虚荣内心的一大利器。
凯本看着台下这些志在必得的富豪们,心里乐开了花,这晚注定又要刷新拍卖纪录了。
然而,正当他亮出彭索酒庄的第一瓶葡萄酒时,一声怒吼突然响起:
「停一下!」
「把那些葡萄酒撤下来!那根本不是我的酒!」
众人吃了一惊,纷纷转头去看,只见一位老者正站在后方,眼神中充满了愤怒。
在场所有人都认识他——彭索酒庄的主人,洛朗·彭索。
突然遭到在线打假,主持人凯本愣神了片刻。
之后,他立马宣布暂停拍卖会,并与打断拍卖会的彭索进行交涉,了解来龙去脉。
原来在 4 月中旬,彭索收到了一封律师的邮件。
这位律师声称自己在一份酒水拍卖目录上,看到了一批酿造于彭索酒庄的克洛斯·圣丹尼斯葡萄酒,酒瓶上的酒标显示:生产年份为 1945 年到 1971 年间。
可令人疑惑的是,这批酒的生产日期似乎没那么早,于是便来询问酒庄的庄主。
当彭索看到这封邮件时,整个人都蒙了。
他出生在酿酒世家,继承酒庄后兢兢业业,清楚地记得每一款葡萄酒的生产年份。
至于律师提到的这款「克洛斯·圣丹尼斯葡萄酒」,是酒庄在 1982 年买下了 1 英亩的葡萄树后才开始酿造的。
这跟律师所说的年份,最多相差了几乎 30 年。
很显然,有人正打着彭索酒庄的旗号,卖假酒。
彭索没有犹豫,从律师那里拿到了拍卖会的时间和地址,从从法国勃艮第直飞纽约。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当他将这一切告知主持人凯本时,对方的眼神却在闪躲。
凯本支支吾吾大半天,才表示这些酒都来自一个人——鲁迪·库尼亚万(后文简称「鲁迪」)。
鲁迪,一个刚 32 岁的亚裔男人,却是当下葡萄酒圈子里的「大明星」。
从 2000 年开始,美国富豪圈突然刮起了「葡萄酒投资」的大风,他们对产量稀少的葡萄酒趋之若鹜,失去理智般地疯狂砸钱。
这就导致了稀有葡萄酒的价格在几年便翻了好几番。
而掀起这股风潮的人,正是鲁迪。
作为知名酒庄的老庄主,彭索自然也听说过鲁迪,但只知道他是个「品酒天才」。
而与鲁迪多次合作的凯本,对鲁迪可谓知根知底。
鲁迪是一位亚裔富二代。
他的家族在印尼经营着规模庞大的啤酒生意,产品覆盖整个亚洲地区。
几年前,鲁迪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
在这期间,鲁迪的生活非常奢靡,不仅买豪车戴名表,还经常出入各大酒水拍卖行,动辄豪掷上百万美元,拍下极其珍贵的葡萄酒。
这种「壕无人性」的葡萄酒投资,也造就了他异于常人的品酒天赋。
鲁迪·库尼亚万
他对任何种类的葡萄酒特点都了如指掌,而且在尝过某种酒后,不仅能清晰地记住它的味道、口感、年份,还能准确地向他人形容出来。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还能做到盲品葡萄酒。
盲品,就是在看不到酒瓶及其他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仅仅通过酒的颜色、气味及口感,就能推测出葡萄酒的产地、酒庄、品种、年份和大致的价格。
并且,鲁迪的性格很随和,举止、谈吐都非常绅士,还会时不时来一两句小幽默。
他对待身边的朋友也相当慷慨,经常送出价值不菲的葡萄酒作为见面礼。
所以他一进入这个圈子,便结交了数不清的富商名流——好莱坞知名导演杰夫·李维、知名制作人阿瑟·沙基……
就连演员成龙都是他的座上宾,曾亲自到场为他的母亲祝寿。
换句话说,几乎多半个美国名流圈的人,都认可他,追随他,甚至崇拜他。
由于鲁迪格外青睐法国勃艮第罗曼尼·康帝酒庄的葡萄酒,还被戏称为「康帝博士」。
在这之后,他结识了 Acker Merrall & Condit 拍卖行的老板凯本。
鲁迪向凯本提出了合作,出售自己所收藏的众多名贵葡萄酒。
并且承诺 20% 的佣金。
这可比之前的每一次拍卖佣金要高出许多倍。
两人一拍即合。
之后,鲁迪与凯本在纽约策划了一场场轰动业界的葡萄酒拍卖盛会。
2006 年 1 月,Acker Merrall & Condit 拍卖行为鲁迪举办的拍卖专场,共拍出 1700 瓶葡萄酒,拍卖收入 1060 万美元。
9 个月后,拍卖行再次为鲁迪举办拍卖专场。
这次拍品很快被抢购一空,而且成交总额达到 24700 万美元,创下了全球个人葡萄酒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听到这儿,老庄主彭索有些迷惑了:这个鲁迪要钱有钱,要名气有名气,怎么会售卖假酒呢?
彭索决定亲自会一会鲁迪。
这天,彭索在一家西餐厅里,见到了传说中的鲁迪。
这个年轻人中等身材,穿着一身休闲西服,梳着个精致的背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当两人落座后,彭索开门见山:「鲁迪·库尼亚万先生,你真的不知道那是一批假酒吗?」
鲁迪听了问话,脸上的神情突然一愣。
他在思索片刻后,一脸抱歉地看着彭索,称自己也是受害者,买到了这批假酒。
至于卖他假酒的人,自己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
看着鲁迪一脸的无奈和懊恼,彭索心中的天平发生了倾斜——鲁迪也许真的是受害者。
于是,彭索决定给鲁迪时间,让他去寻找造假者。
可结果是,鲁迪竟然消失了。
不论彭索怎么联系他,他都不回复,这让彭索非常忐忑,鲁迪的嫌疑又增加了。
三周后,彭索终于收到了鲁迪的邮件。
邮件写得很简短,鲁迪只说经过调查后,发现那批酒是从一个叫帕克·亨德拉的印尼人手里买来的,顺便留了两个电话号码。
看着这封邮件,彭索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
这位全心守护家族荣耀的庄主,认为是时候找那个叫帕克·亨德拉的人谈谈了。
然而,当他拨打第一个电话号码时,那头竟然提示是传真号码。
彭索有些发蒙,又拨打了第二个号码。
是空号。
彭索当即意识到,自己被戏弄了。
可戏弄自己的这个人到底是帕克·亨德拉,还是鲁迪,自己也说不清楚。
这时候,葡萄收成的季节又到来了,彭索不得不回到庄园,开始新一轮的酿造。
不过没过多久,就有人联系上了彭索,向他打听鲁迪的情况。
原来,不止他一个人对鲁迪「有兴趣」。
另一个对鲁迪产生怀疑的人,名叫比尔·科霍。
他是美国的一位亿万富翁,年轻时靠着父母传给他的丰厚资产,开了一家能源公司。
科霍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各种名贵的葡萄酒。
为了珍藏的 43000 多瓶葡萄酒,他特意请人打造了一个极其豪华的酒窖。
酒窖里还有一个葡萄酒瓶厕所——他喝完的葡萄酒的空瓶子砌成了墙壁,木塞做成了天花板。
科霍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去酒窖里看看自己的藏品。
有时他还会热情邀请朋友与自己一起品尝这些「流动的美元」。
有天,科霍邀请了几位新朋友来家里做客,拿出了 4 瓶珍藏了二十多年的葡萄酒。
这些葡萄酒可大有来头。
它们原本是美国第 3 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的珍藏,科霍花了 50 万美元才买到。
因为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以至于科霍说起它们时,那叫个眉飞色舞。
可就在这时,朋友却紧皱着眉头说:「据我所知,那个年代还没有生产这种葡萄酒。朋友,你该不会被骗了吧?」
科霍听了这话,当即哈哈大笑起来,否认了他的说法。
可当朋友走后,科霍却陷入了沉思。
因为自从买入这 4 瓶价值连城的葡萄酒后,他确实没有鉴定过真假。
第二天,科霍就找来了鉴定专家。
紧接着,他在自家这座巨大的酒窖里,得知了一个人生噩耗:「很遗憾,它们都是赝品。」
因为这句话,科霍差点被惊得摔倒。
怎么可能呢?
科霍不相信这次鉴定结果,没过几天,又找来了另外一波鉴定专家。
结果与之前一致。
科霍顿时怒意满满,50 万美元对他这样一个亿万富翁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他在意的,是自己被人欺骗了。
之后,科霍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葡萄酒鉴定队伍,将酒窖中所有的葡萄酒都检测一遍。
这支专业队伍里,不仅有酒标、木塞、瓶装、品鉴等葡萄酒方面的专家,还有一名前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
很快,他酒窖里的所有葡萄酒都被查验过一遍。
结果让人更加心塞。
在科霍收藏的 43000 瓶葡萄酒中,有 400 多瓶是赝品。
并且,这 400 多瓶假酒均来自 Acker Merrall & Condit 拍卖行。
提供这些酒的,正是鲁迪。
科霍可不像彭索那样直白,找鲁迪当面对质。
因为常混收藏圈,他太清楚这个受业界盛赞的鲁迪有多圆滑了。
他不想打草惊蛇。
科霍准备先收集证据,用最重的铁拳挥向鲁迪。
很快,他的调查队就得知老庄主彭索联系过鲁迪,而且拿到了据说是造假者的信息。
这可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调查队立即联系了彭索,拿到了鲁迪提供的那两个电话号码。
之后,他们将这两个号码送去了美国通讯中心。
经调查,那两个号码确实都是印尼的,但它们一个属于印尼狮子航空,一个属于雅加达加查玛达路的一家五金店。
这家五金店与帕克·亨德拉有什么联系呢?
年轻人最好提防一下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非奸即盗。
西南某市中画幅圈子有一天突然出现一位年轻人,他豪爽大方,主动组织大家免费吃和玩儿,请的模特条件很好,组织去拍风景也不赚大家钱,大家拍的很爽,一来二去,就熟悉了。大家默认他是热心肠的富二代。
过了一阵子,他偶尔和圈子里的影友借器材,大家也自然不能拒绝。借了几百万的器材——没错,和中画幅相机比,几千元的单反、镜头还好意思说【穷三代】?一个数码后背就是40万,一个堪用的三脚架就是几万元。
然后消失了。
但是没成想,被骗的影友里有一位ZFW副职干部,抓他自然太容易了。但是部分赃物也已经被贱卖,追不回来了。
所以,如果一个给你是【有钱人】感觉的人,管你借钱或者借东西,非奸即盗。
有高低两种境界,低境界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倾家荡产买名牌、租豪车、拿着自己甚至父母的血汗钱装逼。
但其实还有一种高境界,也会让人感觉是有钱人,就是彻底不在乎的人。
这种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摸不着底,路边摊也吃的挺美,奢华大餐从来不犯憷;淘宝货也大大方方往身上穿,偶尔露出个名牌也完全不以为意;二锅头也喝得、茅台也喝得;从来不想表现自己,但只要一开口就非常有见地;无论是面对权势滔天、富可敌国,还是面对保洁、保安、收破烂的、乞丐都是一视同仁;见了美女从来不舔,见了普通女孩也充分尊重。。。
这种感觉其实很难装,除非你真的无欲无求。
归根到底他们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有钱人,而是什么人在你心里更受尊重,他们就像什么人。你要是最尊重有势力的,他们也像;你要是尊重有知识的,他们也像;你要是尊重有思想深度的,他们也像;你就是尊重武林高手,他们还是像。。。
说一下,匕首是男女通用的,真正备在身上根本不太可能被警察抓到。别懒,练好快速出刀,真正一击定乾坤的东西,比辣椒水解决问题
对不喜欢的女生有多残忍?我觉得拒绝她的告白、跟她提分手、强制断联、故意躲着不见等等,这些都不算残忍。残忍的是你不喜欢一个女生,还要给这个女生希望,最后又让她绝望。
其实在我年少的时候,是不懂得这些的,以为有个女生冲过来,我就应该对人家负责,即便心里不那么喜欢也可以慢慢跟人家说。后来发现,你越是拖泥带水,给人家女生造成的伤害越大。你越想维护人家的尊严,最后就越会把人家的尊严踩在脚下,最后越是不欢而散。所以后来我学会了拒绝,对于不喜欢的女生,拒绝得越狠越好,消失断联得越彻底越好。就算我遇到过一个到处找我的,尽管在远处看着她那绝望的叫着我名字的样子我很心疼,但还是咬紧了牙关没有出现在她面前。这样,很快她就会因为恨我而忘记我,我想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吧
俄罗斯希望一个可靠的战略屏障。
俄罗斯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的国家,也非常注重战略缓冲区的构建。俄罗斯领土很多都是按先建立战略缓冲区,再吞并缓冲区的步骤一步步扩大的。注意,俄罗斯需要乌克兰成为一个可靠的战略屏障,但至少在开战前没想吞并乌克兰。
乌克兰作为毗邻俄罗斯的核心区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缓冲之一,其地位甚至超过了朝鲜之于中国。但是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俄乌已经反目成仇,为了战略缓冲,东乌在俄罗斯支持下事实独立。德法俄乌签订的明斯克协议出卖了乌克兰利益,在法理上承认了东乌国中之国的地位。
作为利益受损最大的乌克兰,一直不愿意接受明斯克协议,因此一直在清剿东乌武装力量,还在还在积极寻求加入北约。一旦乌克兰收复东乌并加入北约,那么美国的军事力量就真的兵临城下了,这是俄罗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在俄罗斯16号开始作出撤回边境演习部队的姿态后,乌克兰再次大规模进军东乌克兰,政府军与分离武装大规模交火,这突破了俄罗斯的底线,2022年2月21日普京承认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独立,并出兵东乌克兰,战争正式爆发。
最后,我并不认为俄罗斯是主动侵略乌克兰,下面的回答分析过,俄罗斯的底线就是保证东乌稳定的战略屏障地位,俄罗斯不想打破明斯克协议下的现状。但是乌克兰突破了底线,无论泽连斯基是处于一腔热血、收复失地的爱国之心,还是转移危机、在美国怂恿下的主动挑衅,总之乌克兰也东乌独立武装先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俄罗斯才选择军事介入。
有人疑问为什么设置战略缓冲了还要吞并缓冲区,这不符合逻辑呀?但是这对于一个对于领土扩张欲望很强的国家来说完全符合逻辑,缓冲区要么是自己的附庸,要么是中立国,无论是附庸还是中立国哪里有自己的领土可靠,一旦吞并缓冲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比如缓冲区的抵抗意愿减弱),自然就会想办法吞并。等吞并了缓冲区,原先的缓冲区再次成为领土,又需要新的战略缓冲,如此便周而复始,不断扩张。在二战前战争阴云笼罩欧洲时,苏联的举措是瓜分波兰、大举东扩,就是为了扩充战略屏障。而1926年苏联策划外蒙古独立也是这个目的。
国家与国家并不像人与人,人遇到恶邻可以搬家,国家遇到恶邻怎么搬家呢?还能逃到哪里去呢?乌克兰身处俄罗斯腹地,并不是不可以加入欧盟,但是前提是要有刺痛侵略者的实力做支撑,不会被他国轻易控制操纵,这才是小国的立国之本。
作为一个小国,想要安定生存下去是很不容易,不仅需要精悍的实力,还需要理性、清晰的战略。乌克兰搞到今天山河破碎的这一步,完全是咎由自取,国家之间哪有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就是完全弱肉强食、利益至上的丛林法则。俄罗斯有个邻居,至今都能够独善其身,那就是芬兰。
芬兰1939年被苏联侵略,但是在二战中芬兰却没有倒向德国而保持中立,艰难的在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寻找缝隙,甚至为了生存向苏联割地求生。二战后芬兰一方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又严禁国内反苏宣传,直到苏联解体,芬兰才开始加入欧盟。在我们眼中,芬兰是个不折不扣的西方国家,但是直到今天,芬兰也没有加入北约,这就是芬兰的生存智慧。
小国生存不易,作死只能带来灭亡。乌克兰在苏联解体时是一个家底非常雄厚的国家,不仅有78万名服役军人、近3600家军工企业、6500辆坦克、1500架飞机,还继承了苏联1270枚战略核弹头以及近2500枚战术核武器,如果乌克兰励精图治,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区域强国。但是乌克兰经济改革彻底失败了,核武器全部销毁了,军工企业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经济被被寡头垄断,逐渐沦为了欧洲粮仓与欧洲子宫。
雅典奥运会乌克兰拿了9枚金牌,北京奥运会变成7枚金牌,伦敦奥运会减到6枚,里约奥运会剩下2枚,东京奥运会就只拿了1枚金牌,2024年巴黎奥运会时乌克兰还能拿到金牌吗?一旦没有国力作支撑,可不仅仅是奥运会拿不到金牌的事,离被大国拿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没有了雄厚的实力,如果还能有理性的外交政策,乌克兰也可以幸免。但是乌克兰外交政策从来没有稳定过,库奇马上台亲俄,尤先科上台亲美,亚努科维奇上台又亲俄,波罗申科上台再亲美,乌克兰就像墙头野草摇来摇去。
成为大国的缓冲区,需要活的足够警惕与小心翼翼,更要清楚双方的底线,否则无论哪一方都不可以接受。亚努科维奇一边倒向俄罗斯,被西方搞了二次颜色革命;波罗申科一边倒向西方,又被俄罗斯夺走了克里米亚;被揍了一顿还想彻底加入北约,这又触碰了俄罗斯的高压线。在无尽的折腾中,乌克兰就这样作没了自己。
有朋友对芬兰在二战中的中立立场存疑,但是芬兰从未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在法律上根本不是轴心国。其次1942年的德黑兰会议也认为,苏芬战争是芬兰对抗苏联的单独的一场战争。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此时保持中立的苏联为了增加战略纵深,也开始侵略欧洲边境6国(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1939年11月苏联发动了对芬兰的侵略战争,也就是“冬季战争”。冬季战争中苏联以伤亡32万人的沉重代价惨胜芬兰,迫使芬兰割让领土。战后芬兰与德国展开合作,以同意德军过境芬兰的代价换取德国军事支持。
德国正式入侵苏联后,苏联担心德国从芬兰入侵,便主动向芬兰发动空袭,芬兰趁机向苏联发动进攻,这就是“继续战争”。芬兰在苏德大战之际,收复了“冬季战争”的失地,但并没有进一步进攻苏联,而是让军队一直驻守在边境。
随着德军在苏联战场失利,芬兰与苏联也宣布停火,并按照苏联要求将德军驱逐出境。1944年9月15日,芬兰与德国开战,开始了拉普兰战争,9月19日苏芬签署莫斯科停战协议,苏芬战争结束。
整个二战期间,只有英国在名义上向芬兰宣战,其他同盟国都认同苏芬战争是芬兰与苏联的单独的战争,二战中芬兰没有像波罗的海三国一样被苏联直接吞并,也没有像罗马尼亚一样被苏联侵略后直接投靠德国阵营,而是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中立地位。
二战后芬兰依旧坚持中立立场,拒绝了美国马歇尔计划,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北约与华约之间求生存,直到今天也不愿意刺痛逐渐衰弱的俄罗斯。芬兰的遭遇也可以让人理解为什么东欧国家会如此戒备俄罗斯,毕竟在历史上都遭受过侵略。我们不能因为苏联是二战战胜国就忽视了它侵略他国的事实。
俄罗斯希望一个可靠的战略屏障。
俄罗斯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的国家,也非常注重战略缓冲区的构建。俄罗斯领土很多都是按先建立战略缓冲区,再吞并缓冲区的步骤一步步扩大的。注意,俄罗斯需要乌克兰成为一个可靠的战略屏障,但至少在开战前没想吞并乌克兰。
乌克兰作为毗邻俄罗斯的核心区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缓冲之一,其地位甚至超过了朝鲜之于中国。但是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俄乌已经反目成仇,为了战略缓冲,东乌在俄罗斯支持下事实独立。德法俄乌签订的明斯克协议出卖了乌克兰利益,在法理上承认了东乌国中之国的地位。
作为利益受损最大的乌克兰,一直不愿意接受明斯克协议,因此一直在清剿东乌武装力量,还在还在积极寻求加入北约。一旦乌克兰收复东乌并加入北约,那么美国的军事力量就真的兵临城下了,这是俄罗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在俄罗斯16号开始作出撤回边境演习部队的姿态后,乌克兰再次大规模进军东乌克兰,政府军与分离武装大规模交火,这突破了俄罗斯的底线,2022年2月21日普京承认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独立,并出兵东乌克兰,战争正式爆发。
最后,我并不认为俄罗斯是主动侵略乌克兰,下面的回答分析过,俄罗斯的底线就是保证东乌稳定的战略屏障地位,俄罗斯不想打破明斯克协议下的现状。但是乌克兰突破了底线,无论泽连斯基是处于一腔热血、收复失地的爱国之心,还是转移危机、在美国怂恿下的主动挑衅,总之乌克兰也东乌独立武装先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俄罗斯才选择军事介入。
有人疑问为什么设置战略缓冲了还要吞并缓冲区,这不符合逻辑呀?但是这对于一个对于领土扩张欲望很强的国家来说完全符合逻辑,缓冲区要么是自己的附庸,要么是中立国,无论是附庸还是中立国哪里有自己的领土可靠,一旦吞并缓冲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比如缓冲区的抵抗意愿减弱),自然就会想办法吞并。等吞并了缓冲区,原先的缓冲区再次成为领土,又需要新的战略缓冲,如此便周而复始,不断扩张。在二战前战争阴云笼罩欧洲时,苏联的举措是瓜分波兰、大举东扩,就是为了扩充战略屏障。而1926年苏联策划外蒙古独立也是这个目的。
国家与国家并不像人与人,人遇到恶邻可以搬家,国家遇到恶邻怎么搬家呢?还能逃到哪里去呢?乌克兰身处俄罗斯腹地,并不是不可以加入欧盟,但是前提是要有刺痛侵略者的实力做支撑,不会被他国轻易控制操纵,这才是小国的立国之本。
作为一个小国,想要安定生存下去是很不容易,不仅需要精悍的实力,还需要理性、清晰的战略。乌克兰搞到今天山河破碎的这一步,完全是咎由自取,国家之间哪有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就是完全弱肉强食、利益至上的丛林法则。俄罗斯有个邻居,至今都能够独善其身,那就是芬兰。
芬兰1939年被苏联侵略,但是在二战中芬兰却没有倒向德国而保持中立,艰难的在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寻找缝隙,甚至为了生存向苏联割地求生。二战后芬兰一方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又严禁国内反苏宣传,直到苏联解体,芬兰才开始加入欧盟。在我们眼中,芬兰是个不折不扣的西方国家,但是直到今天,芬兰也没有加入北约,这就是芬兰的生存智慧。
小国生存不易,作死只能带来灭亡。乌克兰在苏联解体时是一个家底非常雄厚的国家,不仅有78万名服役军人、近3600家军工企业、6500辆坦克、1500架飞机,还继承了苏联1270枚战略核弹头以及近2500枚战术核武器,如果乌克兰励精图治,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区域强国。但是乌克兰经济改革彻底失败了,核武器全部销毁了,军工企业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经济被被寡头垄断,逐渐沦为了欧洲粮仓与欧洲子宫。
雅典奥运会乌克兰拿了9枚金牌,北京奥运会变成7枚金牌,伦敦奥运会减到6枚,里约奥运会剩下2枚,东京奥运会就只拿了1枚金牌,2024年巴黎奥运会时乌克兰还能拿到金牌吗?一旦没有国力作支撑,可不仅仅是奥运会拿不到金牌的事,离被大国拿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没有了雄厚的实力,如果还能有理性的外交政策,乌克兰也可以幸免。但是乌克兰外交政策从来没有稳定过,库奇马上台亲俄,尤先科上台亲美,亚努科维奇上台又亲俄,波罗申科上台再亲美,乌克兰就像墙头野草摇来摇去。
成为大国的缓冲区,需要活的足够警惕与小心翼翼,更要清楚双方的底线,否则无论哪一方都不可以接受。亚努科维奇一边倒向俄罗斯,被西方搞了二次颜色革命;波罗申科一边倒向西方,又被俄罗斯夺走了克里米亚;被揍了一顿还想彻底加入北约,这又触碰了俄罗斯的高压线。在无尽的折腾中,乌克兰就这样作没了自己。
有朋友对芬兰在二战中的中立立场存疑,但是芬兰从未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在法律上根本不是轴心国。其次1942年的德黑兰会议也认为,苏芬战争是芬兰对抗苏联的单独的一场战争。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此时保持中立的苏联为了增加战略纵深,也开始侵略欧洲边境6国(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1939年11月苏联发动了对芬兰的侵略战争,也就是“冬季战争”。冬季战争中苏联以伤亡32万人的沉重代价惨胜芬兰,迫使芬兰割让领土。战后芬兰与德国展开合作,以同意德军过境芬兰的代价换取德国军事支持。
德国正式入侵苏联后,苏联担心德国从芬兰入侵,便主动向芬兰发动空袭,芬兰趁机向苏联发动进攻,这就是“继续战争”。芬兰在苏德大战之际,收复了“冬季战争”的失地,但并没有进一步进攻苏联,而是让军队一直驻守在边境。
随着德军在苏联战场失利,芬兰与苏联也宣布停火,并按照苏联要求将德军驱逐出境。1944年9月15日,芬兰与德国开战,开始了拉普兰战争,9月19日苏芬签署莫斯科停战协议,苏芬战争结束。
整个二战期间,只有英国在名义上向芬兰宣战,其他同盟国都认同苏芬战争是芬兰与苏联的单独的战争,二战中芬兰没有像波罗的海三国一样被苏联直接吞并,也没有像罗马尼亚一样被苏联侵略后直接投靠德国阵营,而是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中立地位。
二战后芬兰依旧坚持中立立场,拒绝了美国马歇尔计划,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北约与华约之间求生存,直到今天也不愿意刺痛逐渐衰弱的俄罗斯。芬兰的遭遇也可以让人理解为什么东欧国家会如此戒备俄罗斯,毕竟在历史上都遭受过侵略。我们不能因为苏联是二战战胜国就忽视了它侵略他国的事实。
俄罗斯希望一个可靠的战略屏障。
俄罗斯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的国家,也非常注重战略缓冲区的构建。俄罗斯领土很多都是按先建立战略缓冲区,再吞并缓冲区的步骤一步步扩大的。注意,俄罗斯需要乌克兰成为一个可靠的战略屏障,但至少在开战前没想吞并乌克兰。
乌克兰作为毗邻俄罗斯的核心区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缓冲之一,其地位甚至超过了朝鲜之于中国。但是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俄乌已经反目成仇,为了战略缓冲,东乌在俄罗斯支持下事实独立。德法俄乌签订的明斯克协议出卖了乌克兰利益,在法理上承认了东乌国中之国的地位。
作为利益受损最大的乌克兰,一直不愿意接受明斯克协议,因此一直在清剿东乌武装力量,还在还在积极寻求加入北约。一旦乌克兰收复东乌并加入北约,那么美国的军事力量就真的兵临城下了,这是俄罗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在俄罗斯16号开始作出撤回边境演习部队的姿态后,乌克兰再次大规模进军东乌克兰,政府军与分离武装大规模交火,这突破了俄罗斯的底线,2022年2月21日普京承认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独立,并出兵东乌克兰,战争正式爆发。
最后,我并不认为俄罗斯是主动侵略乌克兰,下面的回答分析过,俄罗斯的底线就是保证东乌稳定的战略屏障地位,俄罗斯不想打破明斯克协议下的现状。但是乌克兰突破了底线,无论泽连斯基是处于一腔热血、收复失地的爱国之心,还是转移危机、在美国怂恿下的主动挑衅,总之乌克兰也东乌独立武装先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俄罗斯才选择军事介入。
有人疑问为什么设置战略缓冲了还要吞并缓冲区,这不符合逻辑呀?但是这对于一个对于领土扩张欲望很强的国家来说完全符合逻辑,缓冲区要么是自己的附庸,要么是中立国,无论是附庸还是中立国哪里有自己的领土可靠,一旦吞并缓冲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比如缓冲区的抵抗意愿减弱),自然就会想办法吞并。等吞并了缓冲区,原先的缓冲区再次成为领土,又需要新的战略缓冲,如此便周而复始,不断扩张。在二战前战争阴云笼罩欧洲时,苏联的举措是瓜分波兰、大举东扩,就是为了扩充战略屏障。而1926年苏联策划外蒙古独立也是这个目的。
国家与国家并不像人与人,人遇到恶邻可以搬家,国家遇到恶邻怎么搬家呢?还能逃到哪里去呢?乌克兰身处俄罗斯腹地,并不是不可以加入欧盟,但是前提是要有刺痛侵略者的实力做支撑,不会被他国轻易控制操纵,这才是小国的立国之本。
作为一个小国,想要安定生存下去是很不容易,不仅需要精悍的实力,还需要理性、清晰的战略。乌克兰搞到今天山河破碎的这一步,完全是咎由自取,国家之间哪有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就是完全弱肉强食、利益至上的丛林法则。俄罗斯有个邻居,至今都能够独善其身,那就是芬兰。
芬兰1939年被苏联侵略,但是在二战中芬兰却没有倒向德国而保持中立,艰难的在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寻找缝隙,甚至为了生存向苏联割地求生。二战后芬兰一方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又严禁国内反苏宣传,直到苏联解体,芬兰才开始加入欧盟。在我们眼中,芬兰是个不折不扣的西方国家,但是直到今天,芬兰也没有加入北约,这就是芬兰的生存智慧。
小国生存不易,作死只能带来灭亡。乌克兰在苏联解体时是一个家底非常雄厚的国家,不仅有78万名服役军人、近3600家军工企业、6500辆坦克、1500架飞机,还继承了苏联1270枚战略核弹头以及近2500枚战术核武器,如果乌克兰励精图治,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区域强国。但是乌克兰经济改革彻底失败了,核武器全部销毁了,军工企业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经济被被寡头垄断,逐渐沦为了欧洲粮仓与欧洲子宫。
雅典奥运会乌克兰拿了9枚金牌,北京奥运会变成7枚金牌,伦敦奥运会减到6枚,里约奥运会剩下2枚,东京奥运会就只拿了1枚金牌,2024年巴黎奥运会时乌克兰还能拿到金牌吗?一旦没有国力作支撑,可不仅仅是奥运会拿不到金牌的事,离被大国拿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没有了雄厚的实力,如果还能有理性的外交政策,乌克兰也可以幸免。但是乌克兰外交政策从来没有稳定过,库奇马上台亲俄,尤先科上台亲美,亚努科维奇上台又亲俄,波罗申科上台再亲美,乌克兰就像墙头野草摇来摇去。
成为大国的缓冲区,需要活的足够警惕与小心翼翼,更要清楚双方的底线,否则无论哪一方都不可以接受。亚努科维奇一边倒向俄罗斯,被西方搞了二次颜色革命;波罗申科一边倒向西方,又被俄罗斯夺走了克里米亚;被揍了一顿还想彻底加入北约,这又触碰了俄罗斯的高压线。在无尽的折腾中,乌克兰就这样作没了自己。
有朋友对芬兰在二战中的中立立场存疑,但是芬兰从未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在法律上根本不是轴心国。其次1942年的德黑兰会议也认为,苏芬战争是芬兰对抗苏联的单独的一场战争。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此时保持中立的苏联为了增加战略纵深,也开始侵略欧洲边境6国(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1939年11月苏联发动了对芬兰的侵略战争,也就是“冬季战争”。冬季战争中苏联以伤亡32万人的沉重代价惨胜芬兰,迫使芬兰割让领土。战后芬兰与德国展开合作,以同意德军过境芬兰的代价换取德国军事支持。
德国正式入侵苏联后,苏联担心德国从芬兰入侵,便主动向芬兰发动空袭,芬兰趁机向苏联发动进攻,这就是“继续战争”。芬兰在苏德大战之际,收复了“冬季战争”的失地,但并没有进一步进攻苏联,而是让军队一直驻守在边境。
随着德军在苏联战场失利,芬兰与苏联也宣布停火,并按照苏联要求将德军驱逐出境。1944年9月15日,芬兰与德国开战,开始了拉普兰战争,9月19日苏芬签署莫斯科停战协议,苏芬战争结束。
整个二战期间,只有英国在名义上向芬兰宣战,其他同盟国都认同苏芬战争是芬兰与苏联的单独的战争,二战中芬兰没有像波罗的海三国一样被苏联直接吞并,也没有像罗马尼亚一样被苏联侵略后直接投靠德国阵营,而是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中立地位。
二战后芬兰依旧坚持中立立场,拒绝了美国马歇尔计划,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北约与华约之间求生存,直到今天也不愿意刺痛逐渐衰弱的俄罗斯。芬兰的遭遇也可以让人理解为什么东欧国家会如此戒备俄罗斯,毕竟在历史上都遭受过侵略。我们不能因为苏联是二战战胜国就忽视了它侵略他国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