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肤浅了,我们不妨深化一下:
俄罗斯为什么有世界上第一流的艺术,有第一流的数学?为什么又那么爱喝酒,每年冻死那么多醉鬼?
稍有学养与品位的人都对俄罗斯的芭蕾舞、交响乐、文学爱得发疯,搞科研的人则对苏俄的数学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人们又极讨厌俄罗斯人的懒、粗、狂与滥饮。
这两类问题其实是相关联的。
俄罗斯靠极北极圈,冬天长达五个月,天冷,且昼短夜长,太阳少,可干的事情不多,生活不那么丰富,人很容易抑郁。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天赋的人会创作艺术,研究学问,有钱有地位的人会欣赏艺术,没钱没条件的人就喝酒打架啦。
威廉·詹姆士说:“对于那些贫苦的、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人来说,酒代替了交响乐和文学。”这话的意思是,酒和艺术殊途同归,都能把人带入一种迷狂状态,向上一途能产生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神秘体验,向下一途可以消愁解闷、忘忧清乐。
你看俄罗斯的艺术,甚至我国内蒙古的艺术,在旺盛的生命力之下却藏着一种忧伤、抑郁,特别迷人,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效果。但这种艺术,真的需要较高鉴赏力才行。
对于那些没钱没条件没鉴赏能力的人来说,喝酒就是枯燥生活的必需品。
人们喜欢刺激性的东西,喜欢给自己带来奇幻体验的东西。
酒自从发明出来,就一直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曾经,人们很难喝到酒,于是就出现了美国早期的西部牛仔喝汽油,苏联没钱的男人喝工业酒精的疯狂之举。
刺激性的味道似乎能激发我们的感官,提醒我们正在活着。如果战胜了这种不适与挑战,又好像具有了某种豪迈与气概。
酒能麻醉人的神经,让人的感觉变钝,从而对外界的认知换了一个模式,有一种飘飘欲仙的境界。因此,酒早已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迷幻剂,让人有神秘体验,普通人用它来缓解痛苦,紧张的人用它来舒解压力,诗人作家用它来激发灵感。
喝醉之后,人挺兴奋,者挺开心的。那是一种失控的感觉,还妙在虽然失控,但你却知道在失控。你也知道,偶尔地醉一次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是一种可控的失控。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酒神,代表着激情、创造与迷狂,是非理性的象征,是生命力的张扬。酒是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符号。
酒精刺激神经时,能让人变得兴奋,进而改为人的行为,让内向的人变得开朗,让沉闷的气氛变得活跃,甚至让人打开心扉,说出心声。
从这个意义上讲,酒是社交媒介,能在群体中营造共鸣,加深彼此的关系。
我的主页上有一篇关于喝酒的文章:个人体验心理学:酒的肉体与灵魂(个人体验心理学对喝酒的认知)
那些既不爱喝酒又不玩艺术的天才,他们的办法就是研究数学。华为在圣彼得堡有个研究院,养了一大批数学天才。现在全俄罗斯有三个了。
中国就太喧嚣了,研究数学这样的精深学问,可能真的静不下心来,没有好的数学家,理解!
搞艺术也好,研究数学也好,都只需要动脑筋,有天赋就好使。但是,到了动手的时候,这批爱喝酒的粗人就不行了,所以苏俄的生产工艺不行,产品质量较差,没有竞争力。这搞得国家只好卖资源,老百姓不富裕,只好继续喝酒,陷入恶性循环。
主要是为了排解忧郁症,买几箱酒在家喝两个星期不出门,边喝边骂领导是傻瓜(从工作单位领导到国家领导),这事最有苏联范儿……
作为酒类话题答主,关于俄罗斯的酗酒问题,一直希望写一个回答。
不少西方和国内媒体对俄罗斯人爱喝酒(酗酒)的原因,认识比较单一,缺乏对其历史厚度的挖掘及对同时期其他欧洲国家饮酒情况的比较分析,其中又不乏一些流于对某种主义、某种制度、某个民族(斯拉夫人)的偏见,独立思考不多。
在过去的100年里,俄罗斯属实酗酒严重,但在最近的20年的改革中,俄罗斯在控制国民饮酒方面投入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尤其在2021年全球最能喝酒的国家榜单中跌落出前20名,这一成就国际社会报道和关注寥寥,实在遗憾。
本文非爽文,对俄罗斯的国家性格和曾经的酗酒问题,进行了一定研究,力求提供以事实为依据的解读视角。
限于个人认识的局限性,若有事实性错误,恳请各位不吝赐教,助我勘正。
全文约7500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
过去,俄罗斯很穷,财政屡屡吃紧,当然,现在也很穷。
俄罗斯人爱喝酒,是在一个长期历史环境下造就的,当国家将经济锚定在某个方向上,民众必然为其疯狂。
自古,俄罗斯地理条件有限,生产力孱弱,没有拿的出手的贸易产品,即使拿得出来,又不招传统欧洲各国王室的待见,产品根本卖不过去。最终导致俄罗斯只得依靠贩售伏特加的税金填补国家财政亏空。
彼时短视的一纸政令,扼住了俄罗斯民族发展的咽喉,将自己经济命脉锚定在成瘾性消费品上,实在不算明智。
然而历史是凝固的,我们没法要求过去的统治者拥有今天的大局观,当时的统治者应该也不曾想过,彼时押注在伏特加上的临时性政策,会让后世百代俄罗斯人陷入酗酒的泥潭。作为古代君主,很难要求其拥有制定数百年甚至千年远景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没人认识到伏特加对于本国的危害,只是鲜有人能够治理这一乱象。
叶卡捷琳娜曾经慨叹,只要给沙俄男人灌上伏特加,各个愚蠢又听话,最好统治的就是他们。
17世纪40年代,沙皇俄国统治者米哈伊尔·罗曼诺夫(Mikhail Fyodorovich Romanov,1596-1645)夜不能寐,全因国库穷的叮当响。能从底层百姓手里征收的税金都收了,还能从哪弄来钱呢?这时候,罗曼诺夫的缔造者突然想起了伊凡四世的伟大创举。
1540年,伊凡四世(Ivan IV Vasilyevich,1530-1584,第一任沙皇)不但打赢了三个汗国将莫斯科公国的疆土翻倍扩大,还效仿鞑靼人举全国之力修建Kabak(烈酒厂),大量酿造和贩售烈酒,以此征税殷实国库。
于是,米哈伊尔·罗曼诺大笔一挥,决定将沙皇俄国全境的烈酒经营收归国有进行垄断经营。后来,靠着垄断经营赚取的大量真金白银,他建立起罗曼诺夫王朝。
几年后,他一命呜呼,继任者费奥多尔•罗曼诺夫(Feodor Nikitich Romanov)是一名虔诚的教徒,把他爹建的酒厂全拆了,兴起了俄罗斯近代第一次禁酒运动。
好景不长,他的继任者们将酒厂又恢复,原因很简单,沙皇皇室开销极大,没有烈酒税带来的收入,这个国家根本统治不下去。为了维护统治和对外扩张,伏特加不能停。
不过据史书记载,俄罗斯历史上最早沉溺于酒精的统治者是罗斯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Volodymyr Sviatoslavych),西方世界讥讽俄罗斯的那句名言”The joy of Russia lies in drinking"应该有一半归咎于他。据说正是因为他极爱喝酒,才拒绝了让国民皈依伊斯兰,转而信封东正教。
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1729-1796)时期,即1762年至1796年期间,伊凡四世颁布的发展烈酒产业实施纲领已经轰轰烈烈开展200年。它对俄罗斯帝国的影响深远,覆盖了从东欧平原到乌拉尔山以东的广袤地区,促使从皇宫贵族到军人百姓沉溺于酒精之中。
在19世纪中叶,虽然沙俄时期伏特加的销量逐年增加,其人均酒精消耗量水平却低于英法奥匈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沙俄的烈酒消耗比例过高,而且不同于传统欧洲国家餐酒的搭配方式,沙俄喜欢binge drinking——逢酒必醉的豪饮模式。
进入20世纪,沙俄人均酒精消耗量激增。一方面,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40%都有伏特加的税基产生;另一方面,从统治阶层到军队,对伏特加都有极强的(酒精)依赖性。
据官方统计,俄罗斯消耗的酒精饮品中,90%+是伏特加,私酿酒(Moonshine)Samagon和含酒精制品的消费并未统计在册。
沙俄社会逐渐形成了鼓励饮酒的社会风气,对于醉酒,社会有很大的宽容度,这在其他欧洲国家是少见的。
当然,并不是没人认识到伏特加对于本国的危害,19世纪后期,统治者曾经考虑过推行禁酒,但未付诸实施。
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任继承者,也是俄罗斯历史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斯二世(Nikolay Aleksandrovich Romanov),就是发动日俄战争失败,最后在十月革命丧命那位,在一战期间试图在军队中推行禁酒令(俄语写作сухой закон),下令自1914年起俄罗斯全境限制烈酒生产,只允许餐馆贩售,禁止零售。
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不止沙俄政府推行禁酒举措,近处有英法德,远处有美加,只是尼古拉斯二世处在俄罗斯帝国摇摇欲坠的时期,自己的政治根基本就脆弱。在军队无酒可饮且无军饷可发的情况下,他一面切断了财源,一面失去了军心,最终革掉了自己的命。
近代俄罗斯第一次禁酒令,告吹。
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曾说过,“...要想振兴俄国,必须在取缔国家农奴制和伏特加之间,做出取舍..."
1917年,尼古拉斯二世和家人在被软禁数日后,全部被枪决,罗曼诺夫王朝宣告终结。同样被埋葬的,还有伏特加。此后,俄罗斯陷入内战。
列宁(Vladimir Ilyich Ulyanov Lenin)领导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简称苏联。在列宁的领导下,全境自1917年至1925年间,全面禁酒。
1921年,苏联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列宁去世一年后的1925年,斯大林取消禁酒令,伏特加重新成为提振国家经济的春药。
其实斯大林并没有被伏特加麻痹头脑,作为一个不爱饮酒的苏联领导人,他是清醒的。
酒精对于整个国家的危害,斯大林不是没有顾虑,从巩固国防到经济建设,凭借烂醉如泥的醉鬼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期间,苏联当局也曾出台过啤酒的禁令,并且积极宣传酒精对人身体的危害,希望扭转全民酗酒的糟糕状况。
无奈的是,苏联经济太不给力。在没有境外投资和外贸出口的情况下,唯一改善国内经济的措施就是刺激消费,这一味拉动经济的猛药,自然就是酒精。
1934年,苏联政府不得不恢复啤酒生产,并暗地鼓励全民消费。没办法,不禁酒只是影响社会秩序,若是禁酒则有亡国的风险。同年,仅在莫斯科,酒精消费就增长了15倍。
根据西方作家Walter Moss撰写的《俄罗斯史》,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饥荒时期,斯大林依然下令留存充足的庄稼以确保伏特加生产。同一时期,国家专营的伏特加产业为苏联国库提供了20%的收入,保证了政权的稳定。
1941年7月,苏德战争(苏方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爆发,伏特加与士兵一起被输送到前线,士兵每人配给100g伏特加。这一配给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日俄战争时期,因酗酒导致沙俄作战军队战斗低下,伏特加曾被替换为啤酒和葡萄酒。
二战期间为军队配给酒精饮品是各国的惯例。例如,美国啤酒厂保留15%的产能,生产专供参战将士的啤酒,只是限定酒精度数不得超过3.2%abv,以防影响其战斗力。英军参战自古配给白兰地,1655年后改配给朗姆酒,直到1970年7月才正式将Alcohol Ration(军中配给酒精饮品)这一制度废除。
所以,不要在Alcohol Ration这件事儿上职责苏联。据苏联将领回忆,前线酗酒的士兵是极少数,如果就此认为苏联军人是酒囊饭袋,那可大错特错。
苏联为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胜利基础,在二战中的贡献是没有被高估的。 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开始,德国在苏德战场投入了600多个师,坦克4300辆,飞机5000多架。 苏德战场拖住了德国法西斯70%的绝对主力兵力,为此付出了2700万人伤亡的代价。
据苏联老兵Yury Polyanovsky回忆,1945年5月9日一夜,莫斯科喝光了全城的伏特加。一方面,确实胜利让压抑许久的苏联人民充分释放情绪,豪饮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也侧面证实了彼时苏联的物资有多么短缺,战时经济下除了供给前线外,根本没有多少物资可供酿酒。
也正是因为物资奇缺,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境内的酗酒问题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遏制。
这一时期,苏联及其加盟国的酗酒问题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由此造成的高死亡率触目惊心。
20世纪70年代,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1/3来自伏特加产业,缺乏境外投资和出口贸易的苏联经济,再度与伏特加捆绑在一起。
这一阶段,苏共领导人是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就是企图动用远东地区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那位。
据勃雷宁回忆,勃列日涅夫喜欢饮酒,在1973年与尼克松的国宴上,曾因醉酒被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Anatoly Dobrynin)一起抬回官邸。
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和契尔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终生在与酒精和烟草作斗争。指望他俩实施禁酒令,也不太现实。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伏特加产业带来的税收曾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五成。
根据WHO数据,同1955年相比,1979年苏联人均酒精消耗量增长了一倍,高达15.2L,比西欧最能喝酒的法国还多出3L,而同期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人年均酒精消耗量仅在5-9L之间。
20世纪70年代,苏联酒精消耗占据人均家庭支出的15%-20%,占全年零售贸易总额的15%。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2021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其中汽车消费总额43,786亿元,占比约9.9%。当年苏联伏特加产业规模相当于现在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的1.5倍。去年全年,中国餐饮行业总收入46,895亿元,占比约10.6%,当年苏联伏特加单项消费额相当于中国全年餐饮支出的1.4倍。
酗酒严重影响了苏联的工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禁酒势在必行。
这么搞下去,击溃苏联的可能不是来自外部的核武器,而是本国的伏特加。
1985年,据苏联官方数据公示,苏联年均纯酒精产量为人均7.2L,是1940年苏德战争之前的3.2倍(2.2L)。数据没有说明的是,苏联人均饮酒年龄大幅降低,儿童和妇女饮酒比例增高,在部分城市苏联男性工人每天人均消费一瓶伏特加(40%abv)。
20世纪8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曾尝试过通过立法和宣传,劝诫全境戒酒,但收效甚微。他也于192年11月10日,死于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硬化。
尤里·安德罗波夫(Yuri Andropov) 短暂接棒勃列日涅夫,执政不到两年便病逝,死于肾衰竭。
1985年3月11日,最具争议的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被西方世界评价为结束冷战的杰出政治家,并由此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本文,只针对他的限制饮酒措施展开讨论。
1985年6月1日,戈尔巴乔夫的限制饮酒举措开始实施,主要有四条:
戈尔巴乔夫所实施的限制饮酒措施在全球范围内颇具盛名,也是苏联时期官方革除酗酒执行最彻底的一次。根据官方数据显示,苏联有10%的人口成功戒酒,有1/3人口减少了饮酒量。
最直观的体现,来自经济数据。
1985年,苏联伏特加年销售额大幅下滑,直接减少了50亿卢布(1980年,苏联官方汇价1卢比兑换1.67美元,黑市上,1卢布兑换0.2至0.3美元)。
1986年,伏特加年销售额减少了158亿卢布,1987年,销售额减少了163亿卢布。
政策得到执行的原因主要有二:
戈尔巴乔夫措施实施的一年后,即1986年,苏联男性的人均寿命提高了2岁,在和平时期,这样的成果是罕见的。
政策真的有效吗?
苏联官方虽与伏特加彻底决裂,老百姓可不答应。同时,戈尔巴乔夫戈尔于20世纪80年代在苏联倡导了一项允许公开讨论国家所面临问题的政策(glasnost),直接导致自己威信下滑,老百姓对于轻微违法行为所带来的惩罚毫无顾忌。
自1987年以后,苏联百姓开始违法酿造大量私酒。
据联邦统计局(Goskomstat,俄语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显示,1988年,俄罗斯的白糖短缺严重,所有的白糖都被拿去酿造私酒Samagon去了。更恶劣的是,知乎上都可以查到的俄罗斯士兵偷喝航空防冻液、倒卖工业酒精这类段子,正起源于这一时期。
在1985年之前,苏联只有偏远地区才会违法私酿,到了1988年,违法私酿的行为极其猖狂,遍布于全景的学校,甚至在长途火车上都可以看到有人加锅蒸酒。
戈尔巴乔夫的重要政治成果显然打了水漂,和苏联一起,“达思维大尼亚”。
进入21世纪,酗酒依然是俄罗斯之痛。
由于俄罗斯经济基础过于虚弱,自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8月的一年不到时间里,连续遭受了三次金融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2014年,俄罗斯受西方制裁和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再次遭遇经济危机,卢布再次下跌。
自苏联解体的三十年,俄罗斯麻烦不断,因经济不振导致的失业问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致使酗酒的问题一直无法根除。
知乎有不少在俄罗斯生活的回答,关于近几十年来俄罗斯人的生活我就不在这赘述了。
一切弱爆了的基础,并让俄罗斯人自暴自弃,对于酗酒,俄罗斯政府展开了行动。
自2003年起,俄罗斯积极启动实施的控制饮酒措施卓有成效,截至2016年,俄罗斯人均酒精消费量下降了43%。
据WHO统计,俄罗斯男性的可预期寿命也达到了68岁,女性则达到了78岁,虽然还有10岁差距,但整体寿命比2000年前足足提高了5岁。
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严格和严谨的控酒政策,并通过建立检测系统对全境的酒精消费进行跟踪,其中包括零售批发渠道合法销售的产品以及违法私酿的部分。同时,对伏特加的价格持续控制,并严格限制酒精出售和宣传的场景。
毫无以为,这些举措不仅拯救了俄罗斯人的生命,节约了医疗开支,更深远的,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俄罗斯未来的国运,具体措施包括:
俄罗斯的限酒措施是极其成功。依据WHO统计,2021年俄罗斯人均酒精消耗量为10.5L(其中男性17.99L,女性4.31L),比英国的11.45L,还要少了约1L,法国则人均消费12.23L远超俄罗斯。
俄罗斯从全球酒精消费量最高国家的排行榜中跌出前20,前10名排序如下:
通过上文不难得出结论,俄罗斯民族正在走出酗酒的泥潭。
其一出台自温和且具有人文关怀的政策,而非粗暴的政令。粗暴的政令往往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整个社会要为之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例如蒸馏粗劣的烈酒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其二,最终俄罗斯依靠市场经济手段进行价格调控,对伏特加的消费进行了合理的行政指导,酒精消费的需求受定价调整的影响,弹性空间巨大。
其三,因酗酒的情况改善,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显著减少,社会生产效率提升,让政府也充满继续施政的动力。同时,犯罪率的降低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对整个社会风气有了极大改善。
其四,在渐进式的改革中,俄罗斯政府鼓励大众消费酒精度数更低的产品,以降低烈酒对身体的危害,这一举措极大缓冲了社会矛盾。
其五,真个社会对酗酒行为的零容忍,倡导理性饮酒的文化,尤其会对社会中的未成年人和年轻人起到积极的作用,根除年轻一代酗酒的土壤。
在医学界,针对“一生饮酒的总数量”、“饮用酒本身的酒质”以及“单次饮酒的总量”展开了多年研究,至今没有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果。针对俄罗斯的历史情况,至少有一个结论大家达成共识,饮用私酿的劣质酒精和防冻液肯定是更加致命的。
根据WHO对欧盟国家饮酒习惯的研究,援引《Alcohol in the European Union. Consumption, harm and policy approaches (2012)》,将欧洲的饮酒模式分为四组,且对不同模式对国名饮酒行为造成的危害也进行了分析。
欧盟人均年饮酒水平约为12L,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也是游走在酗酒边缘的危险地区。
1.中欧和东欧
包括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将新加入欧洲且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列为一组,居民平均收入低于老牌欧盟国家一半的水平。
这些国家更多倾向于在自家消费,且不规律的豪饮频率较老牌欧盟国家相比偏高,居民平均寿命偏低。同时,这些国家饮用烈酒的比例较高,烈酒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也更高。
不过各个国家的情况又有所不同,2021年人均饮酒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捷克,以饮用皮尔森啤酒为主;而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则倾向于喝葡萄酒,当然还有水果白兰地,其实与法国的习惯很像。
显然,喝烈酒的国家,酒鬼更多,也更容易挂掉。
2.西欧和欧洲中西部
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英国和瑞士(这俩不算欧盟国家但放在一起研究了),粗了爱尔兰外其他几个国家都是欧洲传统富国,居民GDP比欧盟平均水平要高出10%之20%。
比利时、爱尔兰、荷兰、卢森堡和瑞士以喝啤酒为主;德国和奥地利啤酒和葡萄酒都喝;英国其实也是以消费啤酒为主,威士忌占比很小;法国则以喝红酒为主,此外还有干邑、雅文邑、calavados和各类白兰地,到了北部又很爱喝啤酒,算是欧洲很爱喝酒的国家了。
其中,德国和英国的酗酒问题略显突出,法国虽然喝酒重但每顿喝的比较平均,整个国家酗酒问题不大,真正问题大的国家主要在南欧。
西欧和欧洲中西部国家喝酒主要以佐餐为主,杀伤力不大。
3.北欧国家
包括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位于欧洲的北部和东北部,传统上喜欢饮用烈酒,也喜欢喝啤酒。
其实这些国家喝起烈酒也很猛,而且也不是佐餐,也喜欢拿着short杯豪饮,尤其在节假日或者深夜的酒吧。也难怪,这些国家和俄罗斯一样,也喜欢喝伏特加,这酒以追求纯粹为主要目标,喝起来的快感除了追求酒精的快感,几乎没什么品味风味的快感。
别看这些国家喝起来猛,但人家没事根本没不喝,人均酒精消耗水平低于欧洲平均。这些年,喝烈酒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与西欧和欧洲中西部愈发接近,开始以饮用啤酒和葡萄酒为主。
4.南欧国家
包括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这几个国家都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国家,爱喝葡萄酒爱吃奶酪爱唱歌跳舞。
这些国家多以佐餐为目的大量饮用葡萄酒,每年消耗的葡萄酒数量很高,但对过量饮酒的容忍度很低,传统文化里反对酗酒。
其实最后论述的部分和正文已经没什么关系,还是希望让大家了解下,饮酒是欧洲国家的普遍文化背景。只不过酗酒,应另当别论。
Reference:
鉴于最近有那么两三个朋友说,这个视频是我偷的。我想说视频是我在YouTube 找的,字幕我亲手翻译打的,就算之前有人翻译过,但不能就这样践踏一个译者努力,好气。
短片中一位貌似流浪汉的俄罗斯老大爷声称一口气整三瓶俄罗斯土特产——伏特加,随即当场撸了三瓶,大爷倒还真可以。可是这三斤白酒下肚,可想而知,大爷。。。。。。躺地
身处寒冷地方的人都喜欢喝酒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咱们东北地区,不仅喜欢喝,还能喝,俄罗斯更不用说了。有朋友在评论里追问我,那么到底为什么俄罗斯人那么爱喝酒,我在这统一回答:大家可以想一想,暖和的地方,没事可以出去溜溜玩玩之类的,一个靠近北极圈的地方,那么冷,你能天天打雪仗,溜冰咋的,不得找点其他乐子啊!
不说了,大家自己看吧。本视频由本人翻译,如有误请指正。
俄罗斯老大爷空口撸三斤白酒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0712477557452800谢谢
双击屏幕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