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悍将“萨尔浒战神”刘綎不堪的一面
万历朝鲜之役,刘綎前后有两次抵达朝鲜,于一五九三年二月以钦差副总兵身份统领川兵五千,及参将吴惟忠分扼要口出来,次年三月移防南原,九月回国。
其在壬辰倭乱第一阶段期间并未参加战斗,而只负责防守。在双方停战和谈期间刘綎经常大骂与小西行长进行和谈工作的沈惟敬,并与朝鲜官方同一立场反对讲和故而当时刘綎十分得朝鲜舆论支持,以至于宣祖王李昖与大臣召开会议时特意提到:“天朝官员现在都想要和谈,而刘綎总兵则始终反对和谈,以我国目前有识之士当中不乏有主和派的情况来看,与之相比刘总兵能这样我打心里对其钦佩不已。”
实际上李昖所说只不过只是刘綎表象绝非其内心真实想法,刘綎在第一次朝鲜之役虽然也是以征倭名义抵达朝鲜但兵力只有五千,因此宣祖实录称:“中朝以刘綎为不关于御贼矣。”又提到:“且闻率蓄我国之娼,多先非之者云。”刘綎诸如此类的行为不止一两例,刘綎在停战期间也毫无备战态度相反的他与小西行长军团频繁地进行商务来往,以至于如宣祖实录所言的“倭贼不以敌国待之”综上所述刘綎在停战期间表现可见一般。
万历二十六年刘綎再度入朝征倭,为西路军都督统辖西路军步骑近二万(含临时纳入西路军的原属陈璘系统的吴广所部五千粤军)对阵小西军团一万五千于顺天,此时的刘綎应该能想到他在此之前对沈惟敬与明朝兵部讲和行为进行百般指责,而他今日所统帅王者之师,正当以歼敌为首要职责之际,更有陈璘统帅的中朝联合舰队海上助攻可谓如虎添翼,正是沙场建功立业且又能打击主和派的大好时机,只要是正常的军事将领都会利用这些手中优势资源来一举歼灭敌人以此帮助友邦人民早日脱离苦海。而刘綎在顺天会战中所作所为则颇为反常,不像是一名职业军事将领在战场上正常的所作所为。
同年十月二日初刘綎开始对顺天发起总攻并以临时纳入所麾下的吴广部的五千粤军为先锋头阵,并铸造攻城所用的飞楼炮车(原始“步战车”靠人力推动内有配火器士兵),由于飞楼炮车笨重机动性极差导致飞楼距城还有六十步时就遭城头日军铁炮弹幕般火力压制而停滞不前,刘綎眼看顺天日军不易对付则开始对战事悲观而不再发号施令暂停目前一切行动,由于连续将近半天无休地攻坚且不利导致吴广所部官兵疲惫不堪不少官兵在飞楼中入睡,而日军趁机派精兵出城突袭一线吴广部,不少官兵在睡眼朦胧中遭杀害,城中日军眼看得手于是派遣更多兵力参与对广军打击行动广军一时束手无策连续受挫被日军杀退百步后,幸得李芳春与牛伯英二副总兵不等刘綎号令率领所统之赣兵出手相助这才将来袭日军击退,事后刘 将全部责任归过于吴广下令将吴广拿下吴广坚决不从于是因为战事紧迫就不了了之。
第二天刘綎与水军都督陈璘相约在夜间水路合击顺天,陈璘趁着涨潮时亲自率领二十余艘战舰做先锋指挥舰队炮击顺天日军,此时刘綎所部陆军却按兵不动但还是以擂战鼓形式制造攻城声势,陈璘误以为陆军已经登城便更加拼命冲锋从黄昏血战到半夜二更明军舰炮有三次命中小西行长官邸同时在舰队强大炮火下城内日军一时难以招架纷纷往城东北处躲避舰队锋芒,岸上陆军看见海军出色表现纷纷欢呼并集体向刘綎请战,连刚刚趁乱脱离虎口的朝鲜难民也登上日军放弃的沿海城墙开始庆祝并为陆上明军摇旗呐喊示意攻城,刘綎却不为所动依旧按兵不动,朝鲜重臣李德馨与名将权粟前往刘綎帅账劝其出击刘綎依旧拒绝,正在陈璘战至正酣时突然潮水渐退其与先锋舰队23艘沙船全部搁浅日军趁机反击此时先锋舰队火药几乎耗尽失去水面的舰船与大型标靶无异,日军在焚毁搁浅舰船后回城先锋舰队约六百水兵仅一百四十人生还。
当陈璘得知是因为陆军消极避战才导致如此败绩后亲自前往刘綎帅账撕掉帅旗后怒斥其:“心肠不美!”刘綎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部署进攻,突然听闻中路军董一元部进攻泗川不利的消息后再次下令撤退李德馨极力制止,刘綎则表面答应暗中却撤退。
陈璘返回舰队并已经在此期间已经与顺天日军进行了两场战斗,发现岸上已无一兵一卒,愤而曰:“我宁为顺天鬼,不能效汝(指刘綎)退也!”脱离陆军配合仅凭当时不满五千水兵的明军舰队是孤掌难鸣,在轮番与日军火战几天后只得撤退返回獐岛水营休整。因此顺天攻坚战以明军攻城失败而收场。
综上所述顺天攻坚战明军之所以失利舰船损失惨重,完全是因为刘綎军阀主义思想作祟而不惜让非属其川军嫡系的吴广所部粤军放在第一线予以消耗,甚至违约出卖友军导致舰队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耗,以至于陈璘称:“要想斩敌将行长,必须得先斩刘某的头!”
战斗中由于陈璘与李舜臣出色的战术指挥导致城内日军一度处于惊恐彷徨状态中,连小西行长官邸都遭轰碎,如果陆军此时趁机攻城收复顺天也绝非难事那么小西行长所部可能成为唯一一支在文禄庆长之役被全歼的势力。真可谓:“兵家胜败,决于呼吸之间。”此顺天会战明军之失利为这句话最佳证明。
(战斗内容参考来源为《宣祖实录》与《宣庙中兴志》)
孙中山——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下网民对其的评价是“孙大炮”“空想家”“理想家”“心思单纯”“政治白痴”“战五渣”“缺乏行动力”“没有自己的军队”“老蒋塑造的神龛偶像”“中共拔高了其历史地位”......
其粉丝则一味诉说孙中山的“历史意义”,
其黑子则总在强调其“空谈误国”。
谁都知道孙中山,但对于孙中山究竟做了啥,一知半解。
曾经“西南王”陆荣廷也以为孙中山是个“大炮”“空想家”,结果孙某人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鸠占鹊巢 、霸占了他的地盘广东、还掏了他的老巢广西。。。
网上有个段子:
民国初期,张作霖陆荣廷在北京相聚,有人提议,让当时并称“南鹿(陆)北獐(张)”的陆荣廷和张作霖,比试一下枪法。
陆荣廷是有名的神枪手,拿过来枪,随手往天上一举,就见一只飞鸟落了下来。
轮到张作霖了,老张很坦率地说:比枪法我比不过老陆,不如咱比谁身上的伤疤多吧!
两人当场脱了衣服,清点伤疤,结果,张作霖身上有24处,陆荣廷身上有26处。张作霖哈哈大笑,当场拜陆荣廷为大哥。
这个段子不靠谱的地方在于,直皖战争(1920年)之前,“东北王”张作霖的势力是远远不及“西南王”陆荣廷的,陆荣廷犯不着和他一般见识。
1911年,辛亥革命,广州光复,孙中山之嫡系亲信胡汉民、朱执信、陈炯明控制了广东——这个当年全国最富裕的省份。姚雨平组织广东北伐军,为孙中山掌握的第一支军队,清帝退位后被遣散。
1913年,二次革命,袁世凯扶持军阀龙济光攻击广东,时任粤督陈炯明不敌、惨败逃亡,龙济光霸占广东,孙中山失去地盘、军队。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广西陆荣廷先佯装效忠袁世凯,袁世凯封其高官、助其军费,以期打倒云南蔡锷,结果陆荣廷得到官位军饷后,反手就灭了袁世凯亲信龙济光,霸占了广东。(袁世凯不长记性啊,忘了自己是怎么被蔡锷耍的了?),自此护国战争从“云贵一角作乱”变为了“西南半壁已丢”,袁世凯绝望中死去。
1917年后,坐拥富庶的两广,陆荣廷野心膨胀,以西南军阀盟主的身份,对抗北洋政府,与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连年内战,主政北洋的段祺瑞无力制服,在这场内战中,陆荣廷为了寻求法理依据,引孙中山入广东,高举“恢复临时约法”的旗号,是为护法战争。
护法战争期间,陆荣廷成立护法军政府,名义上尊孙中山为大元帅,事实上宣布了与北洋政府的决裂,另立中央,皖系、直系、奉系三家联合不能压制,陆荣廷走向人生巅峰。正在此时,孙中山派胡汉民游说陆荣廷,将省长警卫军20营粤籍官兵划归自己,而段祺瑞安插的眼线广东省长朱庆澜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也愿将省长警卫军交予孙中山,陆荣廷鉴于孙中山无甚威胁,把这20营粤军交予孙中山。
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被邀请进入广东时,是“带兵入股”的,民国海军不满段祺瑞克扣军饷,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加上从陆荣廷手里的借来的20营粤军,海军陆军都有了,孙中山便开始在陆荣廷地盘上疯狂扩张势力,又收揽惠州12营兵力,组建大元帅近卫军。陆荣廷由此憎恨,准备给其教训:
1918年1月2日,陆荣廷指使手下广东督军莫荣新捕杀孙中山护卫69人——这就是教科书常常提起的,西南军阀如何玩耍、利用、欺侮孙中山,当然,教科书没提的是,这69人其实当时正在招兵、挖陆荣廷的墙角,更没提事后孙中山随即报复,1月3日率军炮轰广东督军府衙观音山——“杀我的人?我炸你全家!”莫荣新不得已上门请和,陆荣廷也跳出来当“和事老”,表示都是误会。我估计陆荣廷内心是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的,自己怎么像“借孙策之兵的袁术”“引刘备入川的刘璋”?卧槽好傻笔。
1918年5月,陆荣廷与段祺瑞、吴佩孚战局稳定,基本在湖南、江西、福建一线你来我往,于是陆荣廷下手了,取缔孙中山大元帅之职,改大元帅制为七总裁制,排挤孙中山。不久孙中山辞职,同时向陆荣廷建议,派自己的近卫军出征福建,陆荣廷求之不得、将孙中山连人带兵礼送出境。孙中山将粤军交给陈炯明、许崇智、邓铿等率领,与福建的皖系军阀李厚基开战,先后占领汀州、漳州、龙岩等26个县。1918年6月,陈炯明与李厚基达成划界停战协议,建立“闽南护法区”,首府设于漳州。虽然,孙中山本人此时避居上海,但时刻派遣党员进行指导监督,予以外交、财政、人才上的援助,闽南护法区俨然为孙中山革命党的根据地与大本营,其中许崇智在清末便长期主政福建新军,辛亥革命时发动福州起义,担任福建总司令,在闽南根基深厚,招揽福建叛军加入粤军,而胡汉民、朱执信、陈炯明等在辛亥革命时曾主政广东,亦在闽南招揽广东叛军加入粤军。到1919年底,粤军发展为112营、2万人,组成两个军,第一军陈炯明,第二军许崇智,拥有各式火炮3000门,机枪220挺,飞机16架。
在孙中山与闽南粤军蛰伏的两年间,全国形势也发生变化,北洋领袖段祺瑞与西南王·陆荣廷连年内战,形成均势,造成在长江前线的直系军阀普遍不满:
1。直系军阀根据地是长江流域,与西南护法军在长江中上游的连年战火严重损害了直系军阀及其代理人英美的利益。
2。段祺瑞作为北洋领袖,私心严重,直系吴佩孚战功最大,封赏稀薄,皖系张敬尧尺寸之功,却忝为湖南督军。
护法战争,段祺瑞叫嚣着“武力统一中国”,实际是让直系与西南军死磕,得了地盘是自己皖系的,战乱破败留给前线的直系、西南军。1919年下半年吴佩孚私自与陆荣廷接洽、议和,最终签署《救国同盟军草约》,直系与西南军和解,直系军队北归,预示着直系将与皖系决裂。在此大局势下,1919年6月原陆荣廷附庸的、孙中山闽南粤军私自与福建皖系李厚基议和,并许诺粤军将回师攻击广东陆荣廷,条件是提供军饷50万银元、子弹600万发、派军协助,段祺瑞当即同意。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曹锟、吴佩孚军一举击溃段祺瑞部队。8月粤桂战争爆发,闽南粤军攻击两广陆荣廷,9月战争白热化之时,孙中山在广东的政治渗透发挥能量,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广东警察厅厅长魏邦平、广惠镇守使李福林接连宣布独立,黄明堂在雷州、黄志桓在钦廉起义,桂军将领陈铭枢倒戈、投靠粤军。10月陆荣廷操控的西南护法军政府垮台,11月回到老巢广西。——就这样,曾经与北洋三雄直、皖、奉死磕数年的西南王·陆荣廷在孙中山粤军的攻击下,四个月倒台,段祺瑞与陆荣廷俩杠精、杠了4年,结果手拉手滚蛋。1921年6月,陆荣廷不甘失败,重组桂系军阀,四路进攻广东,被孙中山派遣的粤军陈炯明许崇智、滇军李烈钧、黔军谷正伦反杀,并被直捣黄龙,陆荣廷逃亡越南,桂系军阀解体。
驱逐陆荣廷后,孙中山恢复护法军政府,以自己的粤系军政人马为主导,继承原陆荣廷势力范围(粤、桂、滇、黔、川、赣南、湘南、闽南)。陆荣廷式的另立中央是满足不了孙中山的野心的,孙中山更进一步,要另立政府,取代北洋,1921年1月12日,孙中山联合国会参众两院部分议员,召开非常国会,4月公布《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大总统总揽一切大权,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中国正式分裂为两个政府,形成“南北朝”局面。在此期间,孙中山嫡系部队粤军也开始扩充实力兵力,粤军第一师师长陈可钰迅速崛起,网络诸多人才,邓铿从第一师抽调薛岳、叶挺、张发奎三个营组成总统府警卫团,陈可钰为团长、李章达为副官。同时,桂系军阀自陆荣廷倒台后诸位军头展开血腥内战,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铁三角崛起,1924年统一两广、仆从孙中山。
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曹锟、吴佩孚大胜,操控北京政权,加紧了对大总统徐世昌的逼宫,徐世昌为求“体面下台”,与孙中山约定一同辞去大总统位置,6月,徐世昌下台,喊话南方孙中山,孙中山表示“挑那星”,更加积极地在桂林组织北伐大本营。同年6月16日,陈炯明叛乱,炮轰总统府,陈可钰率领总统府警卫团殊死抗战,薛岳、叶挺、张发奎皆忠勇敢战,成功护送孙中山宋庆龄避退永丰舰,不久孙中山下野、赴上海。陈炯明的背叛有三点原因:
1。陈炯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只是个打工仔,粤军不是他建立的,是孙中山胡汉民从陆荣廷手里骗来的,陈炯明自己的部队早在二次革命时就被打散,流亡海外时陈炯明也对孙中山颇有微词,但孙中山不计前嫌,将部队交给他代管。在袭取两广后,陈炯明野心膨胀,妄图割据一方,“孙克陆”,那也能“陈克孙”嘛!
2。北洋政府对陈炯明的招安,曹锟、吴佩孚利诱陈炯明叛孙,许诺两广巡阅使,同时陈炯明对孙中山能否北伐成功持怀疑悲观态度。陈炯明叛乱可以看做是“北朝”对“南朝”的一次政治颠覆。——1920年直皖战争,直系让皖系滚蛋,孙中山让陆荣廷滚蛋,1922年直奉战争,直系让徐世昌下台,陈炯明让孙中山下台,南北两总统一起垮台。——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迎来人生巅峰。
3。当时社会思潮复杂,无政府主义蓬勃发展,与马列主义并为当时“新青年”们的两大“显学”(两个主义的出发点都是反剥削反压迫,但途径并不相同);同时各个利益集团出于不同的目的、鼓吹“联省自治”(无论反动的还是先进的中小地方势力都希望以此自保),很不幸,陈炯明是这两种观点的支持者,与孙中山北伐、建立“大一统”“以党治国”的中央集权国家根本冲突。
如前文所述,孙中山的嫡系部队是粤军,而粤军第一军为陈炯明,第二军为许崇智,陈炯明叛乱主要是第一军所为,1922年12月,孙中山遂调出征福建的许崇智、李章达为东路讨贼军,调滇军、桂军为西路讨贼军,夹击陈炯明,陈炯明不敌败退东江,依附直系吴佩孚,孙中山与直系军阀就此结下梁子,其实早在直奉战争前孙中山就与张作霖接洽、南北夹击直系,陈炯明叛乱后,正式形成粤奉同盟,并与下野的段祺瑞及其部将卢永祥联络,组成“粤奉皖反直同盟”,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卢永祥之子卢小嘉齐聚上海、流连风花场所、密谈军国大事,史称“民国四公子”。四公子中卢小嘉势力最弱,却也能暴打绑架“上海大亨”黄金荣,所以说,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直观印象在史实面前往往很颠覆,所谓的“大佬”当遇到真正的大佬时屁都不是。
话说1922年曹锟吴佩孚逼宫徐世昌后,拥立黎元洪当上大总统宝座,是为法统重光,按照直系的说法,1917年5-7月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时,段祺瑞非法驱逐大总统黎元洪,那么之后段祺瑞组织的国会、选举的总统都是非法的,所以徐世昌是非法的,国会是非法的,军政府是非法的,大总统是非法的,非常大总统也是非法的,无论皖系还是西南军通通都是非法的,是的,从1917年以后所有的事儿都是非法的,之前的都不算数,咱们关机重启!——哇你这就很流氓了。
孙中山的反应则是“丢雷老母”,《临时约法》你们爱怎么玩怎么玩,老子不玩了!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3月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简称大元帅府。“南北朝”的局势没有改变,孙中山采取“迂回战术”,不再从名义上直接挑衅北洋政府、形成中国两个大总统的局面,而是在实际上用另一种政权形式彻底否定了北洋政府,以往的“护法军政府”“非常大总统”都是在临时约法的框架内组建,而这次孙中山自己跳了临时约法的框架。于是有了广东大元帅府,这个以北伐为核心、以党治国的军事政府,不需要对民意机关负责,孙中山本人获得了党、政、军全方位的最高权力。不久成立广东省政府,廖仲恺任省长。与此同时,孙中山与苏联密会,签署《越飞宣言》,确立联苏政策,对此孙中山的盟友张作霖、段祺瑞表示欢迎,张作霖更盛赞“提要勾元,全局在握,老谋深算,佩仰至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23年下半年,孙中山发起收回“粤海关关余”运动。
广东作为当年全国最发达省份,其海关税收在用于支付“庚子赔款”之后的“关余”约有1000万银元,护法战争时英美为了对抗日本势力段祺瑞,将这笔钱交给了西南军阀陆荣廷,但是直皖战争、粤桂战争后,段祺瑞、陆荣廷倒台,曹锟吴佩孚、孙中山上台,于是英美把“粤海关关余”移交给了自己的代言人曹吴北洋政府,孙中山大为不满。1923年12月1日,孙中山照会列强,要求截留粤海关关余,否则改广州为自由埠、彻底免关税,“钱不给我,我也不让你赚到钱!”,12月6日,英、法、美、日、葡、意六国派遣20余艘军舰封锁珠江口,武力威胁广州,孙中山默许、鼓动工人运动,罢工游行,海关全体职员、码头全部劳工亦广泛参与,列强态度软化可仍坚持“脸可以丢但人不能怂”,表示退还之“关余”只能用于广州治河筑路市政之用,实际上“只要你把钱交给治河督办,你管我怎么用?”,1924年2月姚雨平就任治河督办,这个职位不起眼,但经他手过的钱有数百万银元哟(粤海关→治河督办→大元帅府)!不是孙中山亲信是当不了的。
1924年8-10月,广州商团叛乱。广州的大商人、大买办自民国开始便组织军团进行自卫,至20年代已达1.3万人,英国在华大买办陈廉伯为团长,在孙中山收回海关关余运动后,英国人随即联络、支持陈廉伯进行武装叛乱,运送大批军火,好巧不巧,《越飞宣言》中苏联承诺提供的第一批军火也在此时送抵广州,于是孙中山就拿苏联军火与英国军火做了个小实验,英国输了。事前孙中山曾对广州买办商人提出警告,陈廉伯觉得自己优势很大、未予理睬,事后孙中山对叛乱商团严厉烧杀镇压,“做人要有信用,说杀他全家就杀他全家”。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在北京,为啥他晚年前往北京?1924年9-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粤奉皖反直同盟,张作霖孙中山南北夹击曹锟吴佩孚,吴佩孚部将冯玉祥反水,曹锟幽禁、吴佩孚逃亡,孙中山北上,是为了瓜分胜利果实去了,冯玉祥资历小,段祺瑞已然明日黄花,实际上说的算的只有孙中山、张作霖二人而已。可叹大业未成,而身先死。
咸来意气不论功,
魂梦忽惊征马中。
漠漠东南云万叠,
铁鞭叱咤厉天风。
以上这些是孙中山在1917年护法战争后的主要经历,1924年1月的国共合作大家太熟悉暂不赘述,从中可以澄清几个误区:
1。孙中山的真实面目
当今影视圈有两个“孙中山专业户”,台湾赵文瑄,内地马少骅,然而无论是温文尔雅赵文瑄还是和蔼可亲马少骅都和历史上的孙中山相去甚远,形似而神不似,因为孙中山和“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就八竿子打不着!与孙中山交往过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仇敌,都指出了孙中山一个最大的性格特点——专横霸道。这点,挚友黄兴说过,盟友宋教仁谭人凤提过,叛徒陈炯明恨过,仇敌章炳麟也骂过,甚至和孙中山有过数面之缘的毛泽东也谈过,孙中山霸道。这种反差。。。正如我们以为刘备哭哭啼啼,结果发现历史上鞭打督邮的却正是他刘备。其实从他办的许多事也看得出他的霸道专横,莫荣新枪杀他护卫,第二天他就敢炮轰莫荣新,“先总理”从来不记仇,有仇当场就报了。然而专横归专横,孙中山最大的优点则是宽厚包容,性格的正反两面,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领袖的必备技能?
至于当今很多人拿着章炳麟的话来抨击孙中山还是蛮逗的,两人的关系大概等同毛与张国焘的关系,甚至更恶劣,当年中山陵建成后,老蒋曾让章炳麟写墓志铭,他咋想的?不怕孙中山坟头炸了?当时全中国4亿人,最没资格给孙中山写墓志铭的就是章炳麟:
估计老蒋是想提拔自己浙江人马、就鼓动浙江大佬章炳麟去写。还好章炳麟也不是省油灯,写了篇明褒实贬的墓志铭,老蒋没敢用~
2。苏俄为啥找孙中山合作?
很多人误认为国共合作前孙中山一无所有,国共合作后孙中山有了一切——非也,彼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支部,没有组织独立性,国共合作实际上是联俄,而孙中山本身就有相当强的实力基础,曹锟吴佩孚是英美的傀儡,张作霖是日本的代言人,而孙中山奇货可居、却没有外援,只能说当时英美日等国的确眼瞎,列宁的眼光要远远高于当时世界其他领袖。在意识形态上,孙中山的“党治”与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在组织模式上又有诸多类似,在内核上,布尔什维克要土地改革,巧了孙中山在1905年就提出平均地权,布尔什维克要惩处资本家,孙中山表示火烧广州商团要加点孜然,无怪乎,1917年十月革命时两人就眉来眼去。
3。北伐战争时龙争虎斗的北洋军阀为何不堪一击?
从护国战争开始,你北洋军阀明显就干不过西南军阀啊!到了护法战争,你北洋军阀直系皖系轮番上阵、“北洋战神”吴佩孚亲自上场,也没见平了陆荣廷啊?!是什么给了你北洋军阀很能打的错觉?战场是军队优胜劣汰的最佳场所,不幸的是西南一直战乱,幸运的是磨砺了一群战斗素质过硬的兵将,广东粤军就不提了,从陈炯明、龙济光、陆荣廷、莫荣新到孙中山、许崇智、陈可钰打得血流成河,广西桂军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一直是策源地之一,从陆荣廷、谭浩明、沈鸿英、刘震寰到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打得暗无天日。——北伐战争时,蒋介石的第一军(黄埔军)打得最差,反而是第四军(粤军)、第七军(桂军)打得最好,粤军击败吴佩孚,桂军平了孙传芳,老蒋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在南昌城嫖娼。。。如果说苏联装备是取胜关键,那么苏联装备最好的黄埔军怎么不如粤军、桂军?对不起,我忘了老蒋是运输大队长。
4。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
并不是,孙中山对蒋介石的态度是利用居多、哄骗居多,否则为何连一个中执委(约等于政治局)都不给蒋?孙中山的思路是以党治国,不进中执委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要知道毛泽东都是孙中山钦点的中执委候补委员,毛最初在国民党的地位要高于蒋,而此时毛在中共内部却不甚得志。孙中山的嫡系从始至终都是粤军、粤系人马,胡汉民、许崇智、陈可钰才是孙中山的嫡系,而陈炯明之事又让孙中山留了个心眼,提拔蒋做黄埔军校的校长、让他和苏联人接洽,但在本土粤军系统里他是翻不了身的,还记得闽南护法区么?老蒋当时在闽南“三进三出”、被粤军骨干们排挤得死去活来,至于日后老蒋篡改史书说自己如何在永丰舰成功护卫孙中山那就是扯淡,因为他和粤军关系极差,当时孙中山被困永丰舰也是满世界发求救电报,其中姚雨平也前来护卫(他和陈炯明是旧交、旧相识)。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8月左派领袖廖仲恺遭到刺杀,廖仲恺之死本身意义不大,但是之后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却深刻得改变了中国之后30年的历史走向,蒋和汪精卫、苏联顾问联合,借廖仲恺案,一举驱逐了胡汉民、许崇智、陈可钰、梁鸿楷等粤军骨干,并排挤了李章达、姚雨平、黄明堂等粤军其他大佬,从此粤军这个孙中山活着时的中央军被汪、蒋操控下反而变成了国民政府的杂牌军,此人事变动当为汪精卫、苏联顾问的手笔,至于蒋他当时还上不得台面。孙中山(秦始皇)死后并未指定接班人,然而大家都清楚代理大元帅(太子)是胡汉民(扶苏),是接班的第一人选,然而汪精卫(胡亥)却是孙中山死前的身边人,掌握了“先总理遗嘱”(先皇遗诏),孙中山死的很不是时候,死时接班人不在身边,这是权力传承时最为忌讳的情况,于是乎在苏联顾问(李斯)的干涉下,1925年7月,汪精卫就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8月就发生廖仲恺被刺案,紧接着胡汉民以及孙中山留下的粤军骄兵悍将被排挤出中央,而蒋则作为军事领袖弥补粤军骨干消失产生的军事权力真空,并最终进入中执委、正式踏入权力的核心,而汪精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将来会被老蒋架空。当然,苏联顾问、孙中山死时另一位身边人宋庆龄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扶持的汪精卫、蒋介石还不如胡汉民、许崇智,至少后者把话说到明面上,而前者却笑里藏刀。
5。孙中山的粤军与中共的红军
孙中山嫡系部队粤军,最早可追溯到辛亥革命时姚雨平广东北伐军,当时李济深、蒋光鼐就在其中,清帝退位后,广东北伐军被改编为第四军。后来广东北伐军被遣散,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没有军队。
一直到护法战争,孙中山从陆荣廷手里骗来了二三十营粤军,而后粤军逐步壮大,陈炯明叛乱,粤军分流,没有叛乱的粤军依旧是孙中山的核心军事力量。
孙中山死后,粤军元老骨干被排挤出中央,粤军也从中央军变为地方军。
北伐前蒋介石抽调一部分粤军作为基础,配以自己的黄埔学生、同僚为将官,形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其后来发展为老蒋的中央军。
而原粤军经过整编,形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内辖张发奎、叶挺等粤军少壮派,是孙中山粤军的正统血脉,其实从番号也可看出第四军在致敬当年的姚雨平广东北伐军。
老蒋四一二后后,粤军被一分为二,宁(陈铭枢)、汉(张发奎)两派,汪精卫七一五后,粤军进一步分裂为中共、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陈铭枢等多个派别,而由于粤军是“国父嫡系”,与李白黄的桂系盘根错节,深为老蒋忌惮,于是老蒋利用人事调动手段进一步分化、瓦解,利诱(陈济棠)、囚禁(李济深)、暗杀(邓演达)、威逼(薛岳)、边缘化(张发奎),挑动张发奎、陈济棠、余汉谋、陈铭枢等粤军大佬血腥内耗,粤军被肢解得破碎不堪,于是乎在新军阀混战的十年岁月,粤军最早被踢出局,名气远远不及李白黄的桂军、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西北军、张学良的奉军、傅作义的晋绥军、老蒋的中央军,到了抗日战争时,粤军战绩乏善可陈,因为早就被老蒋玩残了。
当然,老蒋千算万算也没想到,粤军的另一分支——中共红军——最终却把他赶下台。北伐战争前,老蒋清理党务案把自己第一军的中共人士全部驱逐,而粤军元老姚雨平等却是拥共的,于是乎,两个被老蒋排挤的集团走向联合,使得第四军中中共最多。后来中共开始掌握枪杆子的三大起义,无一没有粤军:
南昌起义——粤军第四军、第十一军
秋收起义——粤军警卫团卢德铭部、余洒度部
广州起义——粤军教导团和一部分警卫团
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残部在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实是对“铁军”粤军第四军的沿革。我党来自粤军的将帅包括但不限于林彪、粟裕、叶剑英、罗荣桓、徐海东、陈毅、徐向前、张云逸、许光达......1949年老蒋败局已定时,粤军元老张发奎、薛岳、陈济棠在广州组织政府,“联桂反蒋”。而另一批粤军元老李济深、李章达、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姚雨平则选择留在大陆,毕竟都是粤军一家人......李济深当了国家副主席,蒋光鼐、蔡廷锴是“13名受到特别保护的民主人士”,姚雨平晚年受到叶剑英特别照顾,没有受到冲击,只不过自己经常参拜的六榕寺被隔壁卫生院占有,他一封信寄给了叶剑英。。。
“槛外白云观净果,殿前塔影听疏钟。”
历史真是个玄学,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当年孙中山曾对粤军给予厚望,命名自己的这支军队为“建国粤军”,结果还真就建了国。而老蒋、汪精卫在孙中山死后弄权夺权最后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踏世上 高峰总要攀 碧血染青衫
揭开了战幔 算破绽 一子决江山
成败瞬间 只手风雨翻
亏欠我江山 你总要奉还
吾深知尔等之教,活而且圣。惟一天主真神,应受朝拜,尔等当朝拜之。然当在欧洲朝拜之。因我等生于中国,亦有我等之敬礼,谨当守之。尔等之天主亦愿在尔欧洲享受敬礼,因彼处有多数人敬之故也。天主不愿在中国受敬礼,亦不令人尊之敬之,因此地之人心锢闭,随从其祖宗之教故也。是以尔等教律紧要诸书,尔等宜保存之,并耐心等候吾将全国平服后,即当送尔等还乡。彼时烦尔等多遣天文学士及天文诸书惠寄来华。
这段对于欧洲传教士的答复说得何其漂亮,既尊重了对方的信仰,又坚持了己方的立场。拒绝了传教要求,也并不关闭对外交往的大门,对欧洲人的科学知识十分感兴趣。就算是三百多年后,这段话也依然很有道理。
那么这段话是谁说的呢?就是那个传说中只会杀人放火的张献忠。这个一贯被认为是文盲老粗的人,却能和传教士们交流数学,说得头头是道。
1644年以前的张献忠,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者中算得上最优秀的那一批。流动作战期间,他抓住读书人一般都是留在营中当师爷。占领武昌之后,就开始开科举、办学校。发钱救济难民,还上黄鹤楼题诗。
湖南大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也被张献忠统治过,但是并没有什么“张献忠屠湖南”的说法。正相反,当时张献忠颇得百姓支持,而以左良玉为代表的官军则因为烧杀淫掠而民心丧尽,到处都有人起兵响应张献忠。
江西袁州先是被西军占领,又被左良玉的部将吴学礼攻下,官军回到袁州之后,疯狂反攻倒算,屠杀百姓。“或一兵而索贯数十人头者,入某居任其炮烙淫杀”。袁州百姓原本只是墙头草随风倒,但是官军此举彻底激怒了他们。百姓高呼:“杀人者贼也,天下岂有官兵杀人之理乎!”于是纷纷揭竿而起,“屯结山险,以拒官兵”。张献忠再派人来反攻袁州的时候,在左良玉的衬托之下,“士民牛酒迎贼,路相属”。就连江西总督吕大器,都在峡江县遭到了当地百姓的阻击,峡江知县被活捉。后来吕大器冒充张献忠的兵马,才攻下峡江县。
张献忠占领长沙时,很多人觉得明朝气数已尽,已经到了李自成、张献忠争天下的时候,就连副总兵尹先民、何一德这样的高级武官,以及史可镜、任维弼、吕凤起等很多在明朝有科名的官绅都投降了张献忠。张献忠又开科取士,招募了大批在明朝不得志的读书人,委任为各地官员,在湘赣一带建立政权。张献忠还注意招募一些有声望的名士,比如说王夫之就多次接到张献忠的征召,靠装病才躲过去。
由于知府、知县主持的府试、县试受到地方豪族的影响,很多贫家书生往往不得进学,连童试都无法通过,也不能入官学读书,更不可能进一步去考举人、进士。这些人读了书却依旧没有出路,比一般的穷人更加恨明朝官府。张献忠来了之后,破除原来的规矩,只要识字便可参加科举,这些穷书生们都认为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纷纷前来应考,“走如鹜”。
其中有一个叫吴侯的尤为典型,此人很有文采,然而性情古怪,从不阿附,四十多岁了,连进县学读书的资格都没有。后来他应了张献忠的科举,做了江西龙泉县的知县。明军反攻时捉住了吴侯,吴侯毫无惧色,在遇害前一口气写了篇一千多字的文章,斥责官员们结党营私,压制读书人,所以他们自然要效忠于一个能赏识他们的新君。
张献忠在湖南也并非不杀人,比如说在常德,他杀了杨嗣昌全家,刨了他的祖坟,下令把杨家的土地分给当地百姓。张献忠大批杀戮宗室、高官、豪绅及其家属,而且往往使用酷刑,手段残忍。但是这些人被杀掉之后,他们的佃户和一些失地农民便成了他们留下的土地的主人,不再被盘剥。和李自成一样,张献忠也推行三年免征。
对平民的伤害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但是以十七世纪军队的水平来说,张献忠算做得相当不错的了,顾炎武《明季实录》中记载:“贼有老成者亦不妄杀人,惟宗室无得免者。”艾能奇攻打衡州时,“见马则抢,人多不杀”。《广阳杂记》则说西军在衡州“不戮一人”。
不管怎么看,1643年的张献忠都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君主之一。如果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西军割据湘江、赣江流域这两片重要农业区,进而攻取明朝力量薄弱的两广、云贵,经过几年的和平恢复生产,足以为争夺天下的基业。如果1645年清军攻打江西的时候,遇到的不是一群明军的残兵败将,而是在此屯田练兵两年的西军,仅靠绿营兵也未见得就能把江西拿下来。李自成死后,李过、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刘体纯、郝摇旗等人选择投奔的应该也是与他们并肩作战多年,而且近在咫尺的张献忠,而不是远在福州的南明朝廷。由西营领导楚赣粤桂川黔滇秦八省的抗清力量,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然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1643年年末,张献忠突然放弃了在湖南、江西已经占领的地盘,选择转进四川。
来到四川之后,张献忠起初尚保持在湖南时的作风,认真把四川当成自己的根据地来经营,开头这段话也是在这一时期说出的。可是称帝之后,张献忠的性情愈发暴躁,杀人越来越多,打击面越来越大,在镇压士绅的过程中,开始无差别地滥施报复,祸及平民,连部下大将都动辄得咎。在山海关之战后背刺李自成,又宠信佞臣术士,搞起各种迷信来,生活也变得奢侈。他想尽各种办法证明自己拥有“天命”,反而忽视了军纪民生、国家建设,并没有成功地在四川恢复生产,安置百姓。
殊不知天视自民视,天听自民听,不得民心者,何来天命。在湖南、江西时,张献忠以“顺天救民”为旗号,驱逐匪军,打土豪分田地,三年免征,实实在在让百姓得了好处,故而势如破竹,到处都有老百姓杀官响应。然而来到四川,张献忠却越活越回楦,只知一味采用军事手段,越来越拿自己当个皇帝,反而伤害了老百姓。没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军队在四川这块异乡就成了无根之水,毫无依凭。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身死国灭,全靠之前教育儿子的水平比较高,才没把西军彻底断送。
于是,世人也忘记了在湖南时那个顺天救民的张献忠,只记得在四川的那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张献忠。
题主举了一个山本五十六爱老婆的例子,其实这不算特别“与其名声不符”,因为一个人的政治军事表现和私德还是要分开。不过既然提到了山本五十六,我就说下他的对手们,我最喜欢没事黑……我是说聊,2小时的美国海军。
1.首先被一般路人误解最深的将领估计非哈尔西将军莫属,他的名气太大了,说对于不了解的人,二战美国海军只有2个人分别叫尼米兹和哈尔西都不夸张(如果认为只有1个人,那这个人甚至不一定是尼米兹),这就更扩大了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此人是一个演义张飞类型的人物,但其实他更像一个民企老板,还是刻板印象中江浙沪地区的民企老板——他有洁癖,每天起得特别早,起来第一件事先洗澡(主力舰上服役还是主官,即使在海上也是可以洗一个还算舒服的澡的),他的服装其实特别干净(虽然未必穿得一板一眼),胡子刮得一个碴都没有,秃头也是锃亮;他中途岛之战因为皮肤过敏无法参战,可以看作洁癖的一个侧面描写,皮肤过敏确实是平时过分注意整洁的人容易有的毛病。他还有忌口,哈尔西将军这辈子不喝牛奶,如果有人这点上得罪了他他会翻脸,比较容易犯的一个忌讳是美国海军喜欢喝咖啡,当时概括军中条件还行的俗语有一句就是hot coffee,cold water(喝的咖啡是热乎的,白开水是凉的,那就能凑合),一般咖啡加牛奶的不少,顺手就加了。他还迷信,他有一条幸运手链我之前答案说过,这个手链的材料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绿玉的,来自某个太平洋岛屿。
所以真实的哈尔西将军是一个精力旺盛,有洁癖,有忌口,挺迷信,穿着一身虽然休闲,但是干净得过分的名牌,戴着一条绿玉手链,脾气火爆的领导………我觉得我见过3个以上这类中小企业老板了。
2.然后就说下运气一直不好的弗莱彻将军,将军运气虽然不好,但是性格随和,擅长享受人生。这句话不是讽刺,我认为真的到了乱世,还是最好有个这样的上司。
弗莱彻将军的一个爱好是喜欢喝酒,不是酗酒,就是喜欢没事喝两杯。这个“没事喝两杯”比一般人想得要执着很多:
14:20,“约克城号”进港,正要减速进入第十六号泊位,一位参谋跑来告诉弗莱彻说尼米兹要见他。弗莱彻点点头,却温和地回答说:“我得先去喝一口。”在那位下级看来,明智的军官是不会让四星上将干等着,自己却去悠闲自得地喝威士忌的,于是催促他:“将军,最好别这样。尼米兹上将要你马上去。”
“不,我要先喝一口再说。”弗莱彻态度坚决。最后,他还是先去喝了酒。
摘自:《中途岛奇迹》 - 〔美〕戈登·普兰奇 〔美〕唐纳德·M.戈尔茨坦 〔美〕凯瑟琳·V.狄龙
有的人说自己喜欢喝两杯,其实很多都是生活压力下的逃避。但是如你所见,弗莱彻将军这样,是真的喜欢喝两杯。
3.山本五十六爱老婆题主说了,说一个美国海军里特别爱老婆的,登陆战专家特纳(Richmond Turner),被日本人的宣传骂作“短吻鳄”(擅长两栖作战),其实挺光荣的(类似我方哪一位内战将领被蒋光头的宣传骂作“难对付,悍匪”)。
他和老婆一辈子没孩子,就是全心全意享受这个两人世界。从这个外号也能看出特纳打仗是什么德性,但他对老婆非常温柔,会用一些一般人看了浑身鸡皮疙瘩的语句给他老婆写信。他退休以后没事喜欢种花,他的后院小花园别人是一下都不能碰的,否则他会暴怒,他老婆是唯一的例外。特纳晚年酗酒问题很严重,这是战争的后遗症。他战争后期酗酒一直很严重,因为组织登陆作战实在是太累了,压力无从排解(可以和弗莱彻将军的例子对比一下)。塞班之战胜利后的庆功宴上,特纳又喝高了,一度要去揍尼米兹将军,因为将军跟他说“你站没站相,以后少喝点”,被旁人拉住才作罢。他老婆的处理方式是“咱家不允许看见酒瓶子”,发现家里有酒就直接拿出门外,特纳一点意见都没有。
不过结局很悲惨,也可以说挺感人:他老婆五十年代末得了癌症,他用一种守在床前寸步不离的态度照顾他老婆,照顾了三四年,他老婆1961年1月3日去世了。之后特纳就到处和人说:我发过誓我老婆要是死了我也不活了,我绝对活不过下个月,每天念叨一遍,吓得他几个老同事每天给他打一个电话,怕想不开。1961年2月12日,特纳在朋友家吃饭时心脏病发作去世。
4.最后说一个有些黑色幽默,甚至可以引申出反战的。
我之前写过一个关于斯普鲁恩斯将军的回答,指出这个人是一个对敌人冷酷,也对下属刻薄,斤斤计较的参谋长型人物。各位可以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这样的描述对应一个怎样的形象?不管具体怎样大概都不会想到:这位将军晕血。就是字面意思。
他十几岁的时候想当外科医生,去旁观过一场阑尾炎手术,手术刚开始这哥们咕咚一声就晕倒了。他老婆回忆,丈夫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只有一次例外就是他俩儿子病了(不可能孩子养大只病过这一回,其他时候一切正常)然后见血了,她回忆说当时丈夫表现出了她这辈子没目睹过的紧张。
你可能会问那这还怎么当将军?不过如果看一些回忆录,通史会发现,他极少有“看某些特定的战场”这个动作。海军军官是要掌握实时战况的,他也执行过不少近岸炮击任务,如果这个“看”的对象是一个整体的战场他表现非常正常(类似于,我方舰炮对xx区域打击,我在船上拿个望远镜看支援效果),但如果这个场面可能见血那么他极度反感。杜立特空袭的时候他负责给哈尔西将军护航,部下发现了一艘日本巡逻小艇,准备将其击沉,因为距离并不远所以一开火对方就连人带船都碎了,他本来拿着望远镜在看战况,马上转过身去说,这个我看不了。塔拉瓦登陆战是夺岛作战的第一枪,美军经验不足,打得很惨烈,战后他陪同尼米兹等人去战场视察,其他人发现将军面不改色,但就是不往周围看。空袭特鲁克的时候他带着战列舰编队去捡漏,堵截日军逃跑的舰队,结果击沉对方“香取”号巡洋舰的时候他直接跟参谋长摩尔上校说“这场面看得我犯恶心,打仗就是这点不好”。
但无论怎么说这都太黑色幽默了,他同时依旧是个对敌人和手下都很刻薄的人,曾经说过塞班之战的日军投降还不如不投降,反正也没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想象一下你作为将军部下领会精神说将军那我不如告诉马润将士们………将军长叹一声说哎,看着太难受了!这其实是一个比较阴森的场景。
1945年初的希特勒,已经完全如同行尸走肉
(希特勒与自己宠信的私人医生莫雷尔)
希特勒是个严重有心理疾病的瘾君子。
《病夫治国》一书的作者皮埃尔.阿考斯说,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并非是永远是精神健全,理性睿智,反而常常是病夫,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正因为这种病态,反而使得他们的意志或者欲望非正常地强于常人,从而让他们具备了非凡的魔力,拖着群众追随自己,力图达到某个几乎不可能的目标。
毫无疑问,希特勒就是这类病夫加天才的结合体。他是个恶魔一样的天才,有着历史上顶级的口才,精准判断局势的天赋,花岗岩一样的意志和近乎催眠的煽动性。在他肉体健全时,这些技能能够引导他所向披靡,不过在他的身体急剧衰弱后,所有的天赋都变成了负面作用:希特勒开始与现实完全隔绝,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病态地怀疑所有人,并表现出了严重的自毁倾向。
从1941年到1943年,美国政府和国防部委托著名精神病学家沃尔特.兰格完成了希特勒的心理测写,兰格指出,希特勒拥有潜在的癔病人格,这使得他永远无法胜任需要自律和与他人密切合作的职业。因为隐睾,希特勒从少年时期开始就对正常的性有一种不正常的厌恶,第一个爱人是他的外甥女吉莉.拉包尔,这也导致了他人格中奇怪的自卑和自大的混合。
希特勒的身体在1940年之前很好,从他的私人医疗卡片来看,血压正常,保持在110到140毫米汞柱,但为什么随着二战的初期胜利,他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急转直下?根据解密的历史档案显示,希特勒是一个严重的瘾君子,长期大量滥用药物,彻底破坏了他的肉体和精神健康。
让希特勒染上毒瘾的,正是他的私人医生莫雷尔,西奥多.莫雷尔博士身材肥胖,光头,在纳粹上台时,他在柏林夏洛滕堡区拜罗伊特大街上有一家诊所,专治皮肤病和性病,后来他迅速加入了纳粹党,他的声明之所以迅速上升,是因为这位“神医”专走上层路线,病人中包括世界拳王马克思.施梅林,著名演员汉斯.阿尔博斯,以及银行巨头库特·冯·施罗德男爵等。在莫雷尔博士的诊所里,不仅有先进时髦的X光机,还有各种新奇的仪器,比如热疗仪等,莫雷尔经常吹嘘他发明的全新疗法,能够治疗各种顽疾,他最爱的治疗手段还是注射,比如给男性病人注射睾丸酮,给女性病人注射颠茄素等等。终于,在1936年春天,希特勒的宠臣,御用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找到了莫雷尔,因为他患上了由淋病导致的肾盂炎。在莫雷尔的注射后,霍夫曼的病症大为减轻,为了表示感谢,他邀请莫雷尔夫妇参加了一场自己别墅里的私人晚宴,而出乎莫雷尔意料的是,元首本人也莅临了宴会,在宴会中,希特勒对莫雷尔治好了自己的宠臣表示感谢,并向莫雷尔就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咨询:由于常年吃素,希特勒的消化系统功能羸弱,经常遭受胃炎和肠炎的折磨,狡猾的莫雷尔立刻意识到,一个通向荣华富贵的绝好机会降临到了自己头上,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向希特勒进言说,自己发明了一种全新革命性的注射疗法,能够帮助希特勒摆脱折磨。
莫雷尔的疗法,就是为希特勒注射配置好的肠道益生菌溶液。不多时,希特勒的肠胃症状立刻大有改善,对正规科学和医学始终保持怀疑态度的希特勒,立刻任命莫雷尔为自己的私人医生。莫雷尔的策略就是定期为希特勒注射各种药物,包括维生素和葡萄糖,比起口服药物,这些化学物质见效极快,让希特勒始终能在频繁的公众露面中表现得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根据缴获的纳粹德国医疗档案统计,从1941年8月到1945年4月,莫雷尔为“病人A”(希特勒)进行了885次门诊,开药1100次,注射将近800次。
希特勒的健康开始急剧恶化,是从1941年8月开始,刚刚完成闪击波兰和西欧大获全胜的希特勒,又马不停蹄地发动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如此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和军事指挥,再健壮的躯体也会被疲劳击倒,更何况为了指挥作战,希特勒搬到了东普鲁士的“狼穴”大本营,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又加剧损害了他的健康。8月初,希特勒病倒了,发烧,腹泻,浑身关节疼痛,他大发雷霆,要求莫雷尔立刻治好他,以便他能迅速前往东线前线视察,莫雷尔铤而走险,开始给希特勒注射类固醇和胰岛素,还用了杜冷丁,仅仅过了一天,希特勒就“满血复活”,重新出现在元首大本营的最高军事会议上。
为了让希特勒的身体一直能够高效运转,预防心理和生理疲劳,莫雷尔开始在越来越频繁的注射里,动用各种尚处于实验状态的药品,完全把希特勒当成了实验小白鼠,这些药品包括能够提高精神专注度和兴奋程度的睾丸酮,以及前列腺素和丝氨酸,随着时间的推移,希特勒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完全依靠这些药物维持,有时多达几十种,无论在狼穴还是前线,莫雷尔都带着助手,拎着注射器械包和药箱跟在希特勒身后,随着注射频率越来越高,希特勒的身体也出现了耐药性,而莫雷尔的做法,只能是抱薪救火式的加大注射剂量。
从1942年开始,由于战事繁忙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希特勒的每日作息变得晨昏颠倒,从早晨9点开始,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晚饭后,他必须意犹未尽地拉着女秘书和亲信海阔天空地闲聊,直到凌晨三四点,然后再上床睡觉。终于在1942年下半年,他的健康和战局一起急剧恶化,隆美尔元帅的非洲军在阿拉曼遭遇惨败,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陷入重围,失败使得希特勒心力交瘁,为了让元首打起精神,莫雷尔又开始给他注射卡地阿唑,一种副作用很大的血液循环促进剂,很容易导致血压增高和癫痫,果然,根据医疗记录,希特勒的血压开始骤然升高到140-200毫米汞柱,终于,在1943年2月,第六集团军宣布投降时,最高统帅部和元首大本营的军官们发现,希特勒一夜之间衰老了,驼背弓腰,步履缓慢,眼窝深陷,身体的耐药性让昔日效用明显的荷尔蒙,类固醇和维生素失去了魔力。
这种情况,使得莫雷尔越过了最后的界限,开始为希特勒注射毒品,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莫雷尔为希特勒制作的病历中又多了一种名为“X注射剂”的新药,它的正式名称是优可达,有效成分来自从天然鸦片中提取的氧可酮,是一种可卡因和吗啡的混合物,这种高效镇痛剂还能提高用药者的精神兴奋度,但副作用包括皮肤瘙痒和焦虑,它进一步影响了希特勒的精神状况和睡眠,更糟糕的是,只要使用超过2,3周,就会让人产生高度依赖,一旦药效过去,病人就会产生替代性的沮丧和忧郁。1943年8月,在注射完优可达和类固醇后,希特勒会见了墨索里尼,因药物导致的亢奋,希特勒精神矍铄,滔滔不绝地讲了三个小时,让墨索里尼毫无插话的机会,他再次折服于希特勒的魅力,雄辩和乐观,决心让意大利继续呆在三国轴心里。
此时,越来越多的第三帝国高层开始成为莫雷尔大夫的病人,包括爱娃伯劳恩,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党务负责人马丁. 鲍曼,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和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夫妇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也像和希特勒一样精神矍铄,另一方面则是用这种行为来讨好希特勒本人。1944年4月,希特勒55岁生日这一天,莫雷尔一口气为他注射了如下药物:优可达,葡萄糖,维生素复合剂,以及莫雷尔自行开发,从动物肝脏中提取的复合“活力剂”,在今天严格的医学管理下,莫雷尔这样的行为肯定会被立刻吊销行医执照去蹲监狱,但是希特勒却觉得神医再次显灵,授予了他铁十字勋章,并称他为“唯一能够给自己帮助的人”
随着战局的恶化,希特勒开始越来越不愿意专注于具体的军事指挥。六月六日,盟军实施了霸王行动,在诺曼底登陆,希特勒暴跳如雷,但莫雷尔赶紧为他注射了一针优可达,希特勒回复了精神和冷静,但副作用是,他在大本营紧急军事会议上心不在焉,听完简报也没有做出太多指示,反而在午餐后,和幕僚大谈特谈大象,称它是地球上最强壮的动物,但和自己一样不吃肉,然后他又开始嘲笑在场最高统帅部指挥官和幕僚的肉食习惯,开始描述屠宰场里的血腥景象.........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7月20日,狼穴发生了施陶芬堡伯爵实施的暗杀事件,在注射了过量的优可达后,希特勒接受了外科紧急处理,后果是,他基本丧失了一侧的听力,还患上了脑震荡,耳膜受伤,在随后的几天里,为了消除疼痛,莫雷尔给希特勒注射了大剂量的浓缩可卡因,从此,让希特勒彻底沦为了瘾君子,莫雷尔自欺欺人地安慰希特勒,真正的瘾君子是吸食粉末..........
可卡因和优可达混合起来,就变成了今日瘾君子中津津乐道的“speedball”,副作用包括强烈的幻觉,思维奔逸和亢奋,另外,为了治疗希特勒肠胃不适和胀气,莫雷尔还为他制作了某种特效“排气丸”,但有效成分是阿托品,它能麻痹脊髓神经,让服药者出现幻觉,并表现出暴力和被迫害妄想狂。从此之后,希特勒在最高军事会议上的表现如同过山车,一会兴奋,滔滔不绝,用无比的乐观压到将领们的垂头丧气,一会又暴跳如雷.......他越来越脱离现实,沉溺于莫名其妙的幻想和细节:比如改造柏林市中心的某条大街,用来起降喷气式战斗机.......
由于可卡因,优可达和阿托品和动物肝脏制剂的毒害,希特勒的神经系统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急剧退化,这些药物导致了中枢神经细胞坏死,导致负责身体控制的大脑神经元退化,包括双手无法控制的颤抖,吞咽功能退化,无法控制唾液流出.....可以说,从这时,一直到1945年四月三十日自杀,希特勒已经是一具被毒品控制的行尸走肉,在幻觉和麻木交替的状态下,让战争在痛苦中延续下去,并让整个德意志民族为自己陪葬,他在公众面前表现出的超人魅力和信心,完全是依靠过量药物摄入在维持,吸毒者本人认为自己是超人,而人民却鉴于他早年的成功和魔力,选择继续相信。
汪精卫
我这里要说的当然不是“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时的汪精卫,而是投靠日本人,做了古往今来第一大汉奸之后的汪精卫。
四十年代,汪精卫访问伪满洲国,和溥仪见面,日本人要他“以来朝礼见”,也就是以藩臣见皇帝之礼见溥仪,汪精卫力持不可,但最终由日本人定礼。会见时,溥仪居上位,司仪呼“三鞠躬”,汪精卫行礼如仪,而溥仪不答,汪精卫礼毕,溥仪始与握手。会见结束后,汪精卫在住处痛哭不已。
在长春的最后一天,汪精卫参加了日本人举行的群众欢迎大会,在会上他发表演讲,说:“亲爱的满洲同胞们呀,过去你们是我们的同胞,现在仍然是我们的同胞,将来更一定是我们的同胞”。 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鸣,经久不息。
回程时路过北平,住在居仁堂,北平伪政府邀请他为群众演讲,汪精卫面对北平民众,久久不发一语,沉默良久之后,说“我在被清朝逮捕入狱后,有人问我中国何时能好?我谓在三十年后,我想今日在坐亦必如此问,我亦作如此答。”又为之痛哭,遂带泣演说,多有愤言,拍桌不已。群众亦为之痛哭,双方对泣。随即有十余日本军官带刀而入,汪精卫视若无物,演讲如故,日本人亦无能阻之。
此事出自马叙伦《石屋续渖》,为任致远向马叙伦所讲述。马叙伦听后发了这样的感慨:“然则精卫天良尚未尽泯乎?”观汪精卫在长春、北平演讲的表现,这话似乎也非虚言。(长春演讲事见伪满总理张景惠秘书高丕琨等人回忆。)
在此之前,1939年6月,汪精卫已公开投敌,并自日本返回天津,这时他已经获得日本支持,正打算建立伪政府。在轮船上写了一首诗《舟夜·二十八年六月》: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渺难寻。
柁楼欹仄风仍恶,灯塔微茫月半阴。
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
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平生未尽心。
在这首诗里,全然没有投靠成功,大功将成的喜悦,反而是一种非常沉痛的心情。海天残梦,风恶月阴,自然是其内心愁苦的折射。而这种愁苦的来源,则是良友渐尽,神州陆沉。——从这里可以看出,汪氏未必就是全无心肝者。正可与前事对照。
从这个角度来讲,汪氏投敌,未必就是真想卖国,不过是出于悲观,认为中国坚持抵抗必将灭亡,故而不惜自毁名节,屈身事敌,以求苟存。然而,事有论心不论迹者,也有论迹不论心者,汪氏所作所为,正是属于论迹不论心。无论其内心出发点为何,但其终究投敌卖国、认贼作父,为万世所羞道,受历史之谴责,千载之下也无以翻案,一步之差,万劫不复,岂不惜哉。
汪精卫之才气、能力、乃至于相貌,无不高出溥仪百倍之上,而两人见面,居然汪氏要向其三鞠躬,真正情何以堪。同为走狗傀儡,亦有尊卑高下之分,不知鞠躬之时,汪氏心中可有悔意。
早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失败被捕,狱中面对清廷诘讯,他侃侃而谈,供状洋洋数千字,文辞华美,更与同伴互相争死,其意气慷慨,可见一斑。当时进行审讯的善耆和章宗祥也不禁为之倾倒。出狱时,京城人争睹风采,道路为之阻塞,大有看杀卫玠之势。所谓“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殆非虚 言。
可惜,数十年后,居然成了“当年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做楚囚。恨不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人生之际遇,真是难说啊。
贞德参加法军期间所打的战役,双方的参战将领基本上都是名将,说全是名将可能夸大了一点,都是百战老将是算得上的。法军方面有后来被称为法兰西救星的亚瑟-德-里奇蒙,阿朗松公爵,百年战争后期名将拉海尔(La Hire),桑特莱伊(Xaintrailles),杜诺瓦(Dunois),当然还有“蓝胡子”元帅吉尔-德-雷(de Rais),法国元帅德-布罗斯(de Brosse)等。
英军方面,主帅是亨利五世的托孤重臣贝德福德公爵,就是此人横扫法国北部,攻破巴黎,把法国打得就剩南边一半了,是当时数得着的一流名将。塔尔博特(Talbot)、斯凯尔斯(Scales)等人是“小阿金库尔”韦纳伊(Verneuil)战役中随贝德福德从攻的重要将领,还有曾在Rouvray之战大败法军的名将法斯托夫(Fastolf)爵士,而德拉波尔(de la Pole)等人更是跟随过亨利五世作战的老将。
在贞德发动卢瓦尔河谷战役的2个月内,英军遭到了惊人的挫败和损失,据wiki统计损失兵力9000余人,占战役开始前英军兵力的80%,遗弃武器辎重无数,特鲁瓦、兰斯等重要城市被法军解放,一路被法军反攻到了巴黎城下。英军前线将领中,塔尔博特、斯凯尔斯、德拉波尔均被俘(后来又给放走了),仅有法斯托夫侥幸逃脱。贝德福德当时不在前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英军败得这么惨,作为摄政王(总司令)不能说一点责任都没有。
所以,以前很多网上评论说贞德不会打仗,就是一鼓舞士气的神棍吉祥物之说,笑笑就好。。。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贞德在军事上的最大贡献,在于破解了亨利五世和贝德福德时代的英军战法。在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中,巴耶济德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阵前设置了拒马木桩,大大降低了西欧骑士的冲击力。十字军名将布西科(Boucicaut)元帅觉得这样很好,应该学习,于是出版了一本专著介绍这一战法,结果这本书并没有对擅长骑兵作战的法国起到什么作用,倒是给亨利五世学进去了。
于是亨利五世通过拒马木桩战术,开启了著名的“5000步兵横扫法兰西”的时代。配兵为1000余下马骑士,3000余长弓手,这种步弓协同倒并非新创举,主要是有了拒马之后,即便是板甲骑士也无法正面冲进英军阵地,会被阻止在木桩前,其马匹此时就很容易遭到攻击从而使骑士落马,最后,大部队又变成了正面攻打英军精心准备的预设阵地。
拒马木桩与威尔士长弓的威力相结合,使得法军再一次陷入低潮,包括百战老将布西科自己在阿金库尔指挥一票封建贵族的时候,也弄得一团糟,可见法国在百年战争中的多次失利,确实不仅仅是“没有名将”。亨利五世的继承人贝德福德更是将此战法发扬光大,几乎屡试不爽,结果英军兵锋直逼卢瓦尔河,甚至把偌大一个法国打到了濒临亡国的危机。
但是到了贞德的卢瓦尔河战役,这种战法却完全失灵了。首先贞德用神棍身份树立了权威,统一了指挥,然后她充分利用了当时英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不断发动强攻,使得英军首尾不能救应,无法集中起来打阵地战。
英军开始从奥尔良撤退之后,她又通过穷追猛打,确立了一个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在英军处于行军状态时,就直接用骑兵冲锋来急袭(连盖斯克兰都只想到了用骑射手骚扰,可能也是因为当时的法国骑士装备还不够好),此时英军完全没有阵地,更别说设置木桩了,弓箭手在行军纵队下更完全不是板甲骑兵的对手。其结果是,贞德一下子竟然使得败落多年的法国骑士找回了昔日的光辉(参考我的十字军系列帖子),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了英军。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以上提到的很多法军名将,有不少战绩确实是贞德指挥之后出现的,仿佛一下子都开窍了,尤其是亚瑟-德-里奇蒙,在贞德死后也大力沿用了这一原则。比如著名的佛米尼战役,他就是先用火炮将英军逼出阵地,然后骑兵从后方冲锋,结果英军全军覆没。
正因为贞德的战绩如此惊人,而且军事思想还如此高明和有才华(贞德还非常重视火炮的使用),还有极强的宣传鼓动和组织领导能力,所以很多历史学家完全不相信这是个不满20岁的农家少女能干出来的事(而且,王太子还确实相信了这个农家女,让她执掌大军),翻案流屡见不鲜,比如美国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曾认为“查理七世已经试过了所有想得到的理智策略都不奏效,无计可施之下只能押宝于贞德”,而乌克兰考古学家霍本科则声称贞德其实就是王室公主假扮,军事素养经过了精心培养,农妇身份反而是利用了当时盛行的“少女出,国运昌,查理王”的民间谣言来鼓舞士气和服众,整个事情都是查理七世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云云。
此说不能说完全没有合理之处,但要是那样的话,为什么法国历史上那么多公主,其它公主又没有人做出如此突出的业绩呢?所以贞德的故事至今很多方面仍然是个迷。
我们仔细查查克林顿当政期间对中国和世界的所作所为,就会觉得川普实际上是个挺不错的人。
长相真能欺骗人的眼睛,眼睛能左右灵魂。
没别的意思。
明清时期,由于谥号早已泛滥,所以君王的谥号都是非常夸张的。
但好的一面,是谥号泛滥几百年后,文官总算摸索出了一套谥号规则,方便后世。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协天翊运,是清朝君王谥号的标准格式。X天X运,其中天运两字固定不变,每个清代皇帝都有(皇太极除外,他将后金改名大清,登上帝位。他的谥号起手为应天兴国,而不是应天兴运。代表他不是单纯的继任者。)
第一、第三个字选好听的字,当填空题,喜欢什么字就写什么,当然不能和祖宗争。
清朝皇帝的谥号,标准格式为X天X运XXXXXXXXXXXXXXXXXXX皇帝。(部分皇帝除外)
其中X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字,虽说不同,但翻来覆去也就好听顺口的几个字。
文、武、神、圣、睿、仁等好听的字眼几乎每人都有。
这些字组合起来,就是描述这位君王生前功业,当然是幻想中的。
我的意思是,这些字描述的场景,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
如果严格按谥号一开始的规则命名,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大部分皇帝,基本谥号都不会太好听。
回归正题
咸丰皇帝的谥号,其实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字。这一点明朝也一样,都是前四字为规定格式。
协天翊运,没其他意思,代表咸丰是清朝的正统皇帝。
从第五个字开始,到二十二个字,这十八个字,全是废话。
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
说好听点,这是从咸丰生前所有经历的事情里,找出闪光点,然后安上好听顺口的字。
这一点从唐朝就开始了,也不好说清朝怎样。
最后三个字,就是咸丰真正的谥号。
前面那么多字,权当没看到就行,看倒数第三个字就行。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至于咸丰皇帝符合哪一条,大家心里有杆秤。)
和咸丰的庙号清文宗加在一起,就是清文宗显皇帝。
清文宗、清显帝、咸丰皇帝,为后人对爱新觉罗·奕詝最广泛的称呼。
————————————————————
以下为清朝全部君王谥号(溥仪除外,因为没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