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谈我的古风入坑曲,银临小姐姐唱的《棠梨煎雪》。
青鲤来时遥闻春溪声声碎
嗅得手植棠梨初发轻黄蕊
待小暑悄过 新梨渐垂
来邀东邻女伴撷果缓缓归
旧岁采得枝头细雪
今朝飘落胭脂梨叶
轻挼草色二三入卷
细呷春酒淡始觉甜
——【棠梨煎雪歌词节选】
我高中时做语文阅读的时候偶然看到的,当时一看惊为天人,后来连忙找歌来听,却未有只看词时的感动了,当然还是很好听的。
之后也陆陆续续地听了不少古风歌曲,也接触到不少古风文化,像我高中《飞魔幻》、《九州》、《龙文》、《小说绘》也是没少买。
而在当时正是古风亚文化井喷的世代,而我正处于这一文化现象中不自知。
在此间我也产生过题主这样的困惑,对歌词质量的参差不齐和作曲水平,编曲水平的乏善可陈的倦怠。举个例子,部分古风歌曲对音韵美的过度追求和填词人自身知识的匮乏导致对大量词汇的自我解读和滥用,更令人崩溃的则是对成语的错误使用和对历史人物进行的低级的情绪化解构。
而最后使我放弃大部分古风歌曲原因就是古风歌曲的旋律重复化,所谓四个和弦走天下。而我也相信在古风的新兴阶段,必会有佳作淹于鲍肆的乱象,而在古风商业价值凸显,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古风歌曲的创作会更加专业化,艺术化。
后来我在看窦文涛的《圆桌派》的时候得到了一种启发,节目中讨论所谓现在盛行的古风文化并非复古的文化,借助于传统文化出现却不可等同视之的文化。它只是年轻人标榜自身的一种文化符号,它假借古代词语,意象来描述年轻世代的故事,情感。也就是古只是手段,内核还是流行文化。我深以为然。
所以我想,过去依托于文化常识对古风歌曲进行的文学批评也就不成立了,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你以为的古风文化。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两种审美逻辑之间的不习惯而已,所以你要是古风文化的拥趸,认同其美学价值,继续喜欢就好了,你要是热爱传统文化,但不喜欢古风,不听不看就好了,因为人家跟你两码事,谁都有从本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的权利,没必要看不惯就上去踢两脚再啐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