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生活来介绍一下美国人的收入。
我们家年收入50000美元。我的回答就是告诉大家5万刀收入的美国家庭,能过什么样的日子。便于大家理解,后面模拟了一个硅谷年入15万的生活。 整篇文章都不考虑单身狗怎么过日子。 强调一次,这里所有情况都是工作、工作、工作,并不是在读的研究生什么的,是正正经经的工作。
(文章长数据多——文尾有数据来源,欢迎验证; 文章基本数据以2016-2019年为基础。)
文章提纲:
美国2017年家庭收入中位数约59k每年。44%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低于50.2k 也就是说,我的生活应该是比43%的美国家庭要好;以有娃家庭算,我应该比20%的有娃家庭好。就我所在的这个小村来说,收入中位数(55k)和收入40%水平(43k)都和全美国水平接近。 加州的中位数60k, 40%水平49.8k.
这是我2018.10和2018.07两月的工资单:
实际上像我家这种年收入5万的,在美国属于贫困了,在加州就算赤贫。如果单身,5万就能过得非常滋润了。
账面收入5万美元,扣完税费,实际的年收入3.7万。
美国有20%的有娃家庭(至少一个娃的家庭)家庭年收入低于50000,所以我的收入肯定是美国贫困的那20%,这和家里几个人工作没有关系,请关注家庭总收入。但是这个水平在美国基本不能享受任何的社会福利补助。
再看,美国40%的家庭并不是双职工。31%父亲一人工作,6%母亲一人工作,还有3%应该是都不工作,吃福利吧。
月入4167美元。看我的支出:
交税交保险1050(25.3%),房租1200(28.8%),教育1100(26.4%)。养车180(4.2%),两部手机60,网络30,水电气约100, 等等... 以上支出是都是最便宜的水平。 这些支出不包括医疗。
每月固定支出2650,我只有450刀可以花。
工资100%:
税和保险25%, 房租29%, 小孩教育26%, 此三项占收入80%。
车5%, 水电气5%, 衣食行10%。 这些还不包括医疗。
一月450美元根本不够家人在外面吃饭,所以只能自己做饭,才够吃够喝。还不能买衣服、买文具、买书、买玩具。
虽然超市里面打折的肉有很便宜的(能见到0.99刀一磅(合9两)的鸡腿和猪肉,和2.99的牛肉),但是确实不怎么好吃,腥味很重,我们家买这种肉卤着吃。好一点的肉(没腥味,口感好)就很贵了,叫得上来名字的牛肉都是6~20刀一磅、五花肉3~6刀,好的鸡肉也是3刀以上,羊肉都是6~15刀一磅。肉虽便宜,但菜挺贵的。五根小葱1美元,两三颗蒜头1美元,白菜1刀一磅,菠菜5美元一磅,西红柿2~5刀一磅,平菇5~10刀一磅,火龙果5~8刀一磅,香菇10刀一磅。
超市里面12瓶矿泉水卖2.99美元,很便宜吗?的确便宜,但买不起,我只买3.99刀32瓶的水。 而且买水的时候每个瓶子要外加5美分的塑料回收费。 这种瓶装水水我也舍不得喝,专门留给小朋友喝,我一直喝白开水。对了,我们这个地方的水质不好,大家普遍买桶装水喝。下面是自来水过滤芯打开的样子:
除商品标价以外,结账的时候需要交消费税。加州8%,有的州9%,有的州吃穿商品免税。9%税州每年有一次免税日——我嘞个去,免税日超市里是人山人海,免9%的消费税意味着所有东西打9折;黑色星期五只是个别商品打折,但是免税日是所有商品打折。
关于美国水质,可以参考这个答案:
为什么英美老外宁愿买更贵的进口水都不喝中国的饮用水? - 空一格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421625/answer/650737878
2.1 个人所得税+养老金(占比10%~35%)
通常美国人收入数额虽然高,但到手的实际数额通常只有工资的2/3,一些钱在发工资的时候就交个税(10%~30%)和养老金。
尽管这很多时候每年有退税,退税额也是根据你的收入、家庭成员数等等决定,没有统一比率。如果家庭日常没有能存下钱的家庭,数额不高的退税额将会是家庭应急储蓄。
以我家为例,退税就是应付每月吃喝拉撒的赤字和应付医保之外的高额医疗费。
养老金(401K)是自己存一部分,工作单位会共比例存入,所以存得多对自己未来有利,而且存养老金可以免税,所以每个人都愿意多存以点。但是有上限,2018年是$18500一年。401K终点应该是60岁退休时,有120万美元在账户里。 像我们家这类赤贫的人家,没有余钱用来交养老金。结果就是未来60岁以后如果还没有痴呆的话去超市里面做收银员。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能见到70,80岁的超市工作人员。
2.2 住房(占15%~40%)
房屋价格很高,如果贷款买房日常负担分几项内容:1贷款本金和利息(P&I),2地产税(Tax)、3小区物业费(HOA),4贷款保险费(PMI),5房屋保险(Insurance), 6房屋维护,木房子日常维护费高。 除了本息之外,其他都可能随行情涨价。
实际在同一个城市租房和买房的支出相差比较小。按揭支出和租房支出很接近——不同城市有所差异。
房价高的地方教育质量高,社区安全,公共资源好,房子保值性也高; 房价低的地方房价几乎不涨,算上房屋维护和地产税,房价就不保值了。很多农村地区很大的别墅价格很便宜,但是依旧卖不出去,就是因为当地没有足够产业支撑收入不高,或者社区不安全。
我们所在的小村10分钟车程的另外两个小村,房价几乎是这里的6成,但是房子却不如这里好卖;主要原因是学区差,社区不安全。
羡慕某个地方房价低的时候,要先看看那个低房价的地方安不安全,学区怎么样,有没有足够多的工作机会。 不过,无论房价高与低,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住房支出依旧占税前收入的30%左右。
2.3 教育(占15%~40%):
2.3.1 基础教育阶段
问题: 要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上花钱?
常有人说美国教育不花钱,事实是仅限参差不齐的公立的义务教育不花钱,但有限的义务教育以外的内容要花钱,而且花的钱都是大钱。公立学校不好或者希望小孩将来能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都会花大价钱在教育上。
大家要理解“什么叫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在校外花钱培养孩子的素质(体育跳舞画画弹钢琴),否则你家孩子就是没有素质,鸡汤文里面告诉你美国学生素质好就是靠校外砸钱砸出来的,素质这东西在美国公立教育里面就是蜻蜓点水。有素质才能上藤校,没素质只能上Big10或者公立藤校。 素质教育的阴谋在哪儿都适用。
我以前在A地学习,住廉租房(收入约在20%~25%的这个区间的人口可入住,意思75%的人口比你富有,同时你要比最穷的那20%的人口有钱的状态才能住),院子里面都是穷人才能住进来。学校下午3点放学,孩子们就在院子里面玩,而且很无聊的那种;小孩子能跑跑跳跳,但大一点的孩子就极度无聊的骑着自行车一遍一遍的转圈。 因为各家住的远,放学后小孩没办法自己步行去找同学玩;这也有安全问题。即便可以去找同学玩,他们的同学也许正在上补习班呢。稍有余钱的家庭,都送小孩在学校操场上锻炼,教练指导下踢足球、打棒球、打网球。
别看以上的这些课程质量一般、价格不便宜,但位置很紧张,需要提前2个月以上预定。
我认识的中国人家,全部都给小孩或多或少报了学习班。我认识的家庭有报10个学习班的——那是年入25+万的人家。 对于一般的双职工,报各种班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谁家也没办法下午三点就翘班回家看娃——(国内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改革就走这条邪路)。在美国,通过学业来获得将来的竞争资本是华人唯一的道路——即便如此,美国社会依然有各种各样的歧视政策来打压华人的上升之路。
2.3.1 大学教育
大学的费用非常高,每年每人5万美元起(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如果想小孩将来上大学的负担轻一点,需要很早就开始给小孩存大学学费。如果只有一个小孩,18岁上大学时候基本要存够20~30万美元,从孩子出生起每年要存1万美元。
纵然不奢望上藤校和Big10, 只要孩子未来要在美国上大学,无论如何都要在孩子出生开始计划给小孩存上大学的钱。
如果不存大学学费会怎样? 没钱小孩上社区大学,有钱的去藤校,自(yong)然(qian)淘汰一部分人。
70%的美国大学毕业生背负可观的债务(a significant amount of loans), 美国87%的大学入学率。
2.3 医疗(波动范围大):
医疗支出分两部分: 保险和医疗账单
保险金:高低和工作单位有很大关系,有的保险金自付比例较高,有的较低;有的保险包括老婆小孩——不包括自己的父母,有的只包含工作者自己。如果工作单位不提供保险或者保险不好,就需要自己付出较大一笔钱自己买保险,价格范围非常大。
一个在小村东部小村工作年薪10万的朋友讲,单位让他们自己买保险,他为了省钱,买了最便宜的保险3000刀一年。如果看病的话,自付比例比较高,每年1000块Deductible(每年投保人至少要交高于1000块的医疗费),所以他尽量不去看病。
医疗账单:有保险的情况下计算自付金额包含几个问题:
1 不是所有医院都可以去看病。通常有指定医院。
2 保险并不会全报。有Deductible, Co-Insruance, Co-Pay几个需要自己付。
3 牙齿和眼睛需要额外的保险。保险金并不高,但是保险负责的范围比较小,真正使用的时候,需要自付的金额都非常高。有保险情况下,牙医和眼医的账单往往比医疗的账单还要高。
我以前以前以前上博士的时候学校保险还不错,每年一家人自付保险金2500刀(学校给我交10000+),校医院看病不要钱,外面看病有500刀Deductible和小比例的自付比例。
所以几年前一次急性阑尾炎,去了医院急诊,凌晨3点自己开车去医院,做了切除手术,晚上8点从医院回来。回来的医疗账单25000+刀,幸好有保险,并且申请了穷人才有的福利,自己付500刀。
现在的医保算比较好比较贵的类型,每月自己加学校要交1600+刀保险金。每次看病至少交20刀。处方药至少10刀。 有次喉咙痛,没有任何其他毛病,医生看了下,医院账单301刀,我自己交20刀;医生开了阿莫西林,外面的药房取药,10刀。
每次看病,最简单的感冒或者宝宝例行检查,保险之后至少20刀。当然医院的原始账单是不能看的,至少300刀起——这就是美国医院的挂号费。
博士期间做了一次根管移除手术,我用光了两年的牙医保险上限(共2000刀),自己付了近500刀。
今年我老婆为牙齿的小毛病支出了500刀,医生说我也需要一样的治疗,但我觉得负担不起,于是拒绝了医生的治疗方案——只要不疼,我就不管了。
今年用医保配了两幅眼镜300刀。
这周(2018年10月),带着宝宝去看了儿童牙医,医生说宝宝的牙齿不太好,需要处理一下,总费用2400美元,走保险,我们要交1050刀。现在没积蓄,去年退税已经用完了,我们还没有决定好要不要做,初步打算等明年退税的时候做。
因为去年换工作一个月,家里没有医疗保险了,那个月全家都是战战兢兢;我自己不怎么敢出门,怕生病受伤。一旦进医院,没有保险就算是看个感冒我都负担不起。
题外话:自从那个月没保险后,我家两部手机,天天接到来推销廉(pian)价(qian)医疗保险的垃圾电话,工作日每天至少两次,周末休息;一开始全美的区号都有,近半年来全部是和我同州的号段。究竟谁说外国没有个人信息泄露没有骚扰电话?
--------大家一起做个繁华都市里面年入15万美元的白日梦----------
假如我们一家在硅谷(相当于北上广深)的公司工作了,年入15万绿花花的美元(家庭收入水平全美前5%,在硅谷属于有钱的25%),生活应该很爽吧。 ——应该很爽,如果是单身狗的话
年入15万,交完税、FICA和401K,你可以拿到手10万刀。用来挥霍?
有收入先要存401k,但是每年封顶18500刀.
计划买一套3个卧室的房子,别墅(Single House)是买不起了,不挑学区62万美元买个Condo/Townhouse的公寓;62万的房子在硅谷算是入门级的房屋——硅谷房屋现在的价格中值是80+万美元。 意味着收入top25%的人家买bottom25%的房子。
收入中,个人所得税占20%,养老金12%。 仅仅住房和教育就支出57%。 车占比很小,小于5%. 食品占比更小,应该在2%以内。
三口之家,每年有2000多块钱可以吃喝拉撒睡,这个结果对我自己也挺震撼的。这个数额肯定是不够了,所以一定要在车上省钱、或者从未来养老金401K里面少存钱来应付眼前的支出。 但如果少交养老金,个人所得税就会增加。
所以说,如果在硅谷年入15万(家庭收入水平全美前5%,当地前25%),生活也就这个水平。 要有大的支出或者生病,还是要靠每年的退税。
要么你在结婚和生娃前存钱、或者家里有矿、或者父母赞助、或者天上掉下个15万刀。
硅谷人家的收入高,但是我这里鸟不拉屎的小村,房屋均价也是57万(更新了下,之前写的是65万)啊。
好吧,我们总结为什么生活这么苦?因为美国的三座大山。
美国的哪三座大山?跟我一起说: 住房~教育~医疗。
我选了6个城市:
上面这个图列举了几个城市的情况,
数据解读:
既然大家纠结于“家里三口人”的问题,我只好找新数据:美国有娃家庭收入中位数是9.5万。 20%的有娃家庭收入低于50000美元,当然也意味着80%的有娃家庭收入比50000高。 这个数据是专门指人口3+,家里可能一个娃也可能n个娃,娃的年龄一定小于18岁。
对那些美国梦碎的人们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补充:白人有孩家庭占78%。 亚洲有孩家庭占比9%,所以13%的这个比例是高于其他族裔。 但是:亚裔家庭的教育支出远远高于其他族裔——巨大的教育投入才是亚裔成为中产的基础。 下图仅仅是各个族裔在学费上的投入。
有关亚裔教育投入的问题能写一篇新文章,建议另开问题讨论。
--------------------------------------------------------------------
我觉得数据也比较详尽了,部分细节我解释在评论区了。连续五天都是收集数据补充材料耽误不少工作,现在基本算定稿了。我知道个别数据的完美解读需要更多数据和分析,但限于文章的长度和可读性(好多细节的问题需要单独提问单独写文章),以及我个人能力和时间,如果没有大谬误我就不再更新了。还有不明白请通过尾部数据来研究;如果觉得我的情景分析有错误,劳烦各位做一个更合理的分析,告诉我一声我给您推荐。
我相信知乎朋友都是有分析能力的,我在文章中的几个假设比较明显,大家可以通过关闭这几个假设知道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的收支状态,也能根据别人的生活状态知道他们大致的收入和支出打算。
这几个假设是:
删除以上任何一个假设,物质生活都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说到这里,有好奇心的同学应该修改假设重新读一遍文章。
包括我在内,论述解读都会有纰漏,但能给大家提供有用信息我就满意。从评论区我自己的回复看得出来,我自己也是一点一点通过更新数据来更新自己的解读。谢谢评论区朋友的指导,谢谢各位读者。
给别人挑错人人都会,但是从别人的论述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才是真本领。
以下内容不重要,都用小字体。
问题一: 评论区都关心我家应该怎么增加收入。
谢谢大家支招。其实如果只为钱,我应该选那个给60k的学校;如果只为钱,我早就去那个给110k的大公司了。我的回答就是告诉大家5万刀,在美国能过什么样的日子。
大家不要关注错了重点,重点是用我的收支状况让大家理解如果在美国年入5万、占40%收入水平的家庭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看看这个收入能不能攒够买房的首付,看看能不能像大家想象中的经常换新iPhone,看看有没有钱送孩子上私校、上大学,更别提积蓄或赡养父母。
喜欢遥控指挥我们家过日子的人太多了,这些人根本听不懂人话。再有干涉和指责我家庭的,一律删评论加拉黑
问题二:每次说这些问题都有人问”这么惨那为什么不回国?“。(2019.08更新过)
答:我天天想回国,但在国内找不到工作;想回回不去。我做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修地球),毕业和工作的学校都有名,但我自己水平不够,没文章。我在美国的时间都花在开发和测试我的模型上了,模型本事的计算难度很高。国内高校和民众特别看重文章,我不是他们口中的人才。我承认自己水平低。
过去三年在美国投的简历收到6个offer,都和现在的工作待遇差不多(4.7万~8万)。你可能觉得我投国内时候眼光太高,不,我投国内的简历没有一封是北上广深的,没有一个一线城市的,都是西部学校为主。我自己也是想回国报效的,但如果回国没有工作,回去就只能给国家添乱了。
下图是2018.09初我的朋友圈。“为国做贡献”这种话在自己生活里面都很难说给别人听。我看了下微博转载这篇答案之后的一些评论,也知道“为国做贡献”这种话听起来像笑话。
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我是不是一个SB?”
我在美国连续学习工作9年,没文章的确是我水平不行,所以我投过陕西、甘肃、四川、广西、重庆、武汉、河南、贵州、江苏、辽宁的几所大学,从985到二本大学都联系过,只有广西有回音。国内学校以文章为指标,这个的确是自有国情在。尤其是我看到知乎上有人实名举报华科大的某老师没有文章就晋升——我才意识到,纵然有高校看上我的研究给我个职位,但是难保同行和舆论上不写匿名信或者实名举报或者口诛笔伐,认为我和学校私相授受。科研==发文章,已然成为全民思维模式了。以屠呦呦和袁隆平的早年简历拿出来应聘也不会太受人欢迎。我开始理解国内高校招聘的难处了,不是高校领导不知道什么是研究,而是全民固化了科研的涵义;”不拘一格“的”格“字太难突破了。 至于文章在中美两国科研界的作用和对人员招聘的影响,请大家开一个新问题我去回答(请留言告知)。
暂时回不了国也得换个赚钱多的研究岗位照顾好家人。我是个平凡的挫人,如果再过3、5年还是回不去,我就必须在这里扎根了。
谢谢评论区主动给我牵线介绍工作的朋友。但我不想用这种卖惨卖情怀的方式找工作,我还是继续老老实实的投简历,当人家真的看上我的科研的时候自然会水到渠成。 大家有合适的招聘信息还是很欢迎,谢谢。 我还是坚信前途光明。
问题三:评论区不信我在美国有那么多offer。一开始找工作我都是拿到正式offer之后才决定要不要拒,后来我觉得让人家麻烦一趟再拒伤人品(美国给正式offer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处理很多内容才能签发),后来我就在口头offer阶段就决定要不要拒。下图是三个正式offer和2019年拿到邮件offer后我的拒信。
信息参考:
每个学校都试图把博后工资压到起点工资,工资50k算是比较高的了。我大学同学在美国东部一个普通大学当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年收入也不到60k,当然当教授的福利和未来发展要好很多。最近还看到一个(二本三本)大学招教授,给的年薪是4.5万。
康奈尔博后待遇$48432,UC Berkeley博后工资$48216,弗吉尼亚理工$45000,宾州州立$48900。链接我删了,放评论区了。
房价、房贷等等的查Zillow: http://www.zillow.com
大学教育储蓄计算器:https://www.savingforcollege.com/calculators/college-savings-calculator
车贷计算器:https://www.carloancalculator.me
这个网站可以查到我说的几乎所有数据(数据全,时效晚一两年):https://datausa.io
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参考: United States Household Income Brackets and Percentiles in 2017 – DQYDJ
任意美国城市的幼儿园价格:https://www.care.com
全美油价地图:https://gasprices.aaa.com
教育投入的调查:https://www.bls.gov/opub/mlr/2014/article/investment-in-higher-education-by-race-and-ethnicity.htm
第四节“城市间数据对比”的数据源:
房屋中价:https://datausa.io/
收入统计:https://statisticalatlas.com/United-States/Overview
房贷:https://www.zillow.com/mortgage-calculator/
个人所得税:https://smartasset.com/
美国调查局 https://www.census.gov/data/tables/time-series/demo/income-poverty/cps-hinc/hinc-04.2017.html
城市宜居性:https://www.areavibes.com
美国劳工部,每年都有消费者支出调查(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s)
比如 2015-16 年这个,下面是总体支出的:
还有各种支出占比
当然你说这个穷人富人不一样啊,人家有按收入分的(表太长,下面都只贴部分)
五等分不够,还有十等分的
按税前收入分的:
按年龄分的:
按家庭大小分的
按家庭年龄结构分的:
按单职工双职工家庭分的
按房奴/非房奴与城市/农村居住地分的
按美国东西南北分的
按职业分的
按教育程度分的
按种族分的
按世代分
想看更老的数据?过去一百年的:
看了高赞匿名回答,首先当然是点了赞。美国当然没有国内一些朋友想象的那么美好。总体物价水平也绝对是比国内贵不少的。高赞回答分享了很多详细的第一手资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美国工薪阶层(working-class)家庭(答主5万美元的家庭收入在加州高于35-40%的family,family的中位数收入是一年7万多美元)——也就是最普通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
不过,我觉得这个回答可能着重反映了美国生活艰难的一面,也不算是美国的全貌,这里也想写一些东西。只是对高赞回答的补充,而不是反驳。
特别是根据高赞回答的内容(加州小college town,可骑自行车,答主经常提到硅谷)来看,答主博后大概率是在Davis,而我自己也作为博士生在Davis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应该说也有很多相似的体验,与他的回答会比较可参考些。
我希望读者能明白以下几点:
下面分别展开说下。
1.
高赞答主生活紧巴的决定性因素是答主家中只有一人工作,还养了一个小孩。
如果夫妻两人都是博后,一年10万的收入足以在Davis过上非常舒适的中产阶层(middle class)生活,买个不错的房子,子女将来读个公立大学,都没有问题。甚至答主夫人哪怕能有份最普通的工作,比如按加州最低时薪算一年大概有23000美元的收入(博士生工资也差不多这水平),两人生活都会宽裕很多。一个人养一个三口之家,在国内哪怕是高学历也一样很紧巴。一个博士后的收入,基本上跟两个博士生的收入差不多,国内高校也有博士生夫妇生了小孩的例子,我觉得只会比这个更艰辛。
(美国5万美元的收入翻倍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明显比中国收入翻倍后大很多,这一点我后面再解释)
而如果同样是只有一个人工作,如果不需要养小孩,生活也就会宽裕很多,偶尔下下馆子肯定没问题,1200美元/月在Davis租一室一厅的话也能租个不错的了,吃穿用度虽然还是要精打细算,但是也不会那么紧巴了。
我跟老婆之前在旧金山湾区的El Cerrito(到旧金山市中心地铁通勤,算上两头走路50多分钟)租房。我们没有孩子,住的是最小的使用面积40平米的一室一厅公寓,没有洗碗机,洗衣机和烘干机都是公用的情况下,但是装修的不错,小院也很nice,房租不含水电网一个月1650美元。
我们每周只出去吃一两顿顿饭,不卖太贵的肉和水果,这样每月的常规花销总共大概在3300-3400美元左右。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旅游1次长途1-2次短途,再加回国一次,花销是4000美元,平摊到每个月大概是350多美元,买车的钱按一辆新车开5年,5年中的折旧费用摊到每月是250美元。以上加起来每月总花销大概4000美元。
这个消费水平我觉得还挺舒适的,除了房子小点别的都算是中产(lower middle class)的水平了,在美国大部分地方因为房租没那么贵,1650美元租房也能租个比较宽敞的两室一厅了。这个水平肯定不比国内白领差。因为人口密度小,住房密度小,竞争氛围弱,去哪都开车,会感觉比国内白领轻松舒适很多。
2.
既然真的有一个人全职在家,其实也可以更充分的利用这部分时间资源改善家庭生活。
比如一般单职工家庭其实是不会送孩子去Daycare(托儿所)的,甚至preschool(相当于幼儿园)也不是必须的,kindergarden(相当于学前班)就是公立免费的了。送的话也可以考虑co-op式的,就是没在上班的家长轮流去托儿所或幼儿园帮忙。
另外还可以研究各种打折信息,找一些划算的deal,以及钻研信用卡搞积分搞返现等等(开卡就送个500美元的deal也挺多的,好多中国博士都很会玩这些)。虽然基本花费很难下降,但是有可能能在花销不变的情况下,多出去娱乐一下,旅旅游什么的。
3.
Davis最远条件最一般的两室一厅都要1200美元/月是事实,但是Davis的环境也会好一些。
Davis犯罪率在美国来说非常低,基本上女生也可以半夜独自回家,受教育程度又很高(毕竟主要产业是大学),收入也不低(家庭收入中位数比加州总体水平高50%),小城环境非常Nice,街道整洁,绿化好,观念也很包容开放。
Davis downtown:
Davis的交通也很方便。Davis一方面相对独立,因此很安静很安全很文明,另一方面又可以算是萨克拉门托的卫星城镇,在萨克拉门托的通勤圈内,开车到Sacramento市中心单程不堵车就半小时,住Davis去Sac上班或反过来都没问题,要娱乐或消费的话去Sac也很方便(比我在洛杉矶的时候方便多了,洛杉矶又大又分散又堵),比如我们会去Sac吃中餐、唱KTV,去大华买东西(华人连锁超市,规模很大,价格便宜,绝对不是欧洲小亚超的概念,而是跟safeway之类的差不多)
Davis也是全美对自行车最友好的地方之一,我在Davis日常往返学校全部骑自行车,只有买菜和去Sac才开车。很多单身博士其实没有买车、偶尔用zipcar这类的也能应付。
然后Davis到旧金山湾区也不远,开车不堵车只要1小时,坐火车或者到Berkeley的校车也还比较方便,这样娱乐消费都多了很多选择,更重要的是出行可以去sfo坐飞机,回国或旅游都比一般的内陆小城方便很多。
其实去Davis北边车程十几分钟的Woodland,普通宽敞程度和体面程度的两室一厅公寓也就1200美元/月,不要求位置、条件和大小还可以再便宜200左右。
而且Davis的气候也不错,虽然夏天炎热,但很干燥,并不算难受,不像美国南部到了夏天跟中国南方一样炎热潮湿。Davis没有冬天,基本上秋天完了就是春天,不像Midwest和Northeast每年小半年是冬天而且风雪不断。而且阳光好,很少阴雨天气。
因为加州亚洲人多,Davis又有很多中国留学生,Davis不算美式中餐馆也有近10家中餐馆,作为华人来说生活也很方便。
总体来说,相比我也比较了解的Urbana-Champaign这样典型的美国中部college town,Davis的环境真的好太多了。在国内也很难找到这样的环境。
当然,要说缺点,就是无聊还是很无聊的。喜欢热闹还是国内或纽约比较好。
我相信答主找博后大概也是有别的选择,之所以选择了成本更高的Davis,也是看中了Davis的这些好处吧。不然去中部学校房租可能就能低近一半。
4.
相对来说,搞学术这条路在美国起码在起步阶段确实尤为吃亏一些
可能是因为美国大学培养的博士数量太多,集中了全世界一大半的优秀学生,学术圈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工资水平压的很低,而且很难直接找到助理教授(相当于讲师)这样的正式教职,基本上都要从博士后(也就是研究员)干起。而且跟别的职业不同,沿海高物价地区学术界的收入水平也并不会更高,确实很容易捉襟见肘。
答主提到当时收到的其他offer也只有4.7-6万美元,我估计也都是跟大学很相似的实验室之类的机构。如果答主有针对性的为产业界做一些准备,把自己的博士工作与industry靠一靠,企业的工作年薪应该在6-8万美元,除去少数像旧金山湾区、纽约这样的高成本地区以外,哪怕单职工应该也足以支持一个中产之家的生活了。
相比之下,学术路线在国内的竞争力要强很多。中国政府对教育投入更大,教育产业相对收入更高。此外作为体制内还有一些福利,而且工作环境相比中国其他工作要单纯和省心一些(美国学术界也不算差,但是跟工业界没太大区别,而且起步阶段压力更大)
不过,在美国搞学术,如果哪天能熬出来拿到终身教职,就可以中美通吃,生活就爽了。所以虽然起步艰难,但回报还是可以的。(前提也是个人才华、努力和混圈子能力都比较优秀,不然一辈子都熬不到tenure的也不是没有)
5.
普通美国人过得确实比普通中国人好的多。但中国人移民到美国的话,普遍有阶层下跌的问题。
普遍的情况是下跌一个阶层,即国内的白领阶层(对应美国的下中产阶层)移民美国往往会变成工薪阶层,中产阶层(对应美国的upper middle class)移民美国往往会变成下中产阶层。两头的富豪阶层(super rich)和工薪阶层除外。工薪阶层是因为跌无可跌,在美国只要夫妻两人都能有一份工作就至少是工薪阶层(各州都有最低工资,贵的州最低工资也高些)。富豪阶层则不存在真正的“移民”,他们产业仍然在国内,只是有个美国护照并经常来美国住,或者也可以说国界对于这个阶层本来就无所谓。
只有少数相对幸运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美国可能只下跌半个阶层,甚至是不下跌。近年来统计和电子工程(EE)专业也还不错。所以这些专业移民美国会更有吸引力一些。
为什么会下跌呢?
因为为了在美国找工作往往会增加上学的时间,耽误赚钱和积累工作经验,在高赞答主的例子里,可能也是因为出国博士毕业年纪已经偏大,所以才会在职业起步期同时面对养孩子的负担。
语言能力的欠缺也会造成很大的劣势——且不说很多工作直接高度依赖语言能力,哪怕是技术性工作,语言也影响与同事的沟通,难以做到恰当、自如、有魅力的人际交往。
法律身份也是另一个限制。比如中国留学生只能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才能申请工作签证,而还不是所有公司都愿意给外国雇员办工作签证,而即使公司给办还不一定能抽到签。在高校工作因为算NGO,有公益性质,不需要抽签,也是很多博士毕业生即使报酬很低还选择搞学术的原因之一。
而即使抽到签了,拿到绿卡(从找到工作开始算也要6-10年)之前从国内跟着过来的配偶也无法工作。高票答主选择继续做博后,也有一个好处是可能可以走EB1(高级人才引进)通道办绿卡,也许1-3年就能拿到,之后配偶就可以随意工作了。
多少也还有种族歧视的因素使得中国人在职场更不好混(地区差异很大,学术圈的好处是这一点基本没有)。对于女生来说会好些,中国女性虽然也面对种族歧视,但比中国男性要少(美国也还是男权社会,那么本地社会的控制者——本族男性自然对外族男性排斥心强,但对外族女性则比较宽容),同时美国职场内性别也确实更平等些。
当然,女性来美国还有一条路是嫁给美国人,这样可能完全没有阶层下跌,甚至实现阶层跃升。
直接拿美国经济水平中位数比中国经济水平中位数,美国的收入是中国的近7倍,基本是中国挣多少人民币,美国挣多少美元,生活当然是舒适得多。
但美国的发达是其高城镇化水平、高产业等级、高教育水平决定的。美国不存在中国意义上的农村,再rural的地方也都是一个个town,经济结构更接近中国的县城。而美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和高级工作比例也都比中国更高。
刨除掉中国农村,拿相对可比的中国城镇或城市地区来比美国,美国的收入水平只有中国的4-5倍。同等学历同等工作相比,可能只有3-3.5倍。再算上移民过程中的阶层下跌,只有2倍也不是不可能。
而美国总体生活成本也差不多是中国两倍左右。而且越是基本的生活成本,美国比中国贵的越多。所以移民后生活水平没改善的也是有的。
6.
再聊聊美国物价的情况。
美国但凡涉及人工的服务都很贵,比如理发、餐饮、出租车、洗车、家政、小孩老人的看护修理等等,大体上是中国价格的3-7倍。特别是不能随意下馆子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件有些苦逼的事。
我自己读博在Davis生活的体验是,原来在国内食堂很便宜,出去吃小馆子也很随意,但到了美国全都得靠自己做,而且因为没那么多时间,很多时候都得一做做出好几顿的来(一大锅炖肉什么的),吃自己做的饭都吃腻了。然后随便这那出点问题比如自行车坏了,都得想办法自己修。甚至我有段时间还尝试自己给自己理发(最普通的理发店也得20美元一次)。
宽带、手机网络、保险、水电费、垃圾费这些基本生活服务也都挺贵。
但另一方面,工业品,比如电子产品、汽车什么的,档次稍高点的,也经常比国内便宜。因为美国绝对收入毕竟还是比中国高,买起来就比较轻松了。在国内售价小一万的iphone X在国内仍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拿来“装逼”,但在美国确实是工薪阶层也能用的起的(前提是自己会对车进行基本的维修和保养,否则分分钟被车吃穷)。同样,虽然美国工薪阶层普遍也只是开二手日本车,但真想买奔驰宝马也不是没可能,不像在国内都是中产以上阶层的象征。
我在穷学生时代虽然还不至于能享受到这些优势,但我花了180美元买了一台二手Optoma 720P投影仪,30美元买了一套罗技2.1音响,加上合租公寓挺大的客厅,投到墙上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家庭影院系统,再花个几十人民币买上爱奇艺和腾讯的帐号,电影院基本上就不用去了。之前PS4上市后也花150美元买了二手PS3,二手游戏普遍都不到10美元,也比国内在PC上打游戏享受得多。这些消费相对美国的收入都很轻松。
此外,开个车去露营、滑雪、皮划艇什么的,在美国也挺便宜。
逮到机会回国的话,也会好好享受下国内相对便宜的服务弥补一下。酒店、餐厅都可以选比较好的,出门全打车,高铁动车可以买一等座,换成美元都很便宜。
在美国生活得学会在美国贵的地方省钱,在美国便宜的地方享受。
养家的话,美国教育和医疗的价格比较夸张,可能是中国的15-20倍。
医疗因为大部分美国雇主都给雇员上医疗保险,有保险倒不算贵。
但教育就真的是很贵,公立大学大概一年学费12000美元,而且食宿费用都非常高(学校宿舍经常比租房还贵,学校食堂一顿饭也要10美元,不自己做就是花钱如流水),不像中国都是政府补贴而且集体化运营。加起来一年供一个大学生的费用要小3万美元,对于2-3个孩子、很难攒下钱来的工薪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非常大的负担。
美国工薪阶层普遍是供不起孩子上公立大学的,孩子想上只能靠自己去贷款。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工薪阶层供孩子上个大学一般没问题,当然也跟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孩子有关。
私立大学光学费一年就5万美元,一般来说只有富人上得起。你把它当成靠钱砸进去的贵族学校就对了,一般中产子弟不会考虑的。
但如果要买房,美国就真的便宜很多。即使在旧金山湾区这个全美房价最贵的地方,在典型的中产阶层居住区(比如南边的Fremont,北边的El Cerrito,西边的San Bruno)不错的小区,3室2-3厅,使用面积140多平米(户内跟国内建筑面积190平米的公寓空间感差不多,这还没算院子)的联排或独栋小别墅价格也就100万美元左右。湾区如果双职工家庭,每人6-8万年薪的话,靠自己攒个几年也都是买得起的。
反观国内,15年底以来房市疯涨以后,北上深120平米(刨去公摊和墙的使用面积有90平就不错了)的小三室一厅,稍微不那么远的地角也得500-1000万人民币,如果没有财力雄厚的父母,根本不可能。二线城市基本也要三四百万了。
当然美国买房以后还有房产税,加州大部分地方是按买房价格每年交1-2%,所以买房以后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本的。
教育再贵,也贵不过房子啊。
7.
此外,美国物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低档消费和高档消费的差价远没有中国大。
拿买水果来说,虽然美国最便宜的水果——苹果、橙子也要1美元/磅,相当于7块多人民币一斤,质量也并不算好,虽然看着漂亮但往往“放熟”现象比国内更严重,但如果想要吃点贵的,比如樱桃、草莓,也不过3美元/磅,就比国内便宜了。
再比如下馆子,虽然美国在快餐店点一碗拉面加上税也要11-12美元,比起国内20多块人民币的类似餐饮贵了不少,但美国20多美元一个人就有挺多像样的餐馆可选,相比国内6、70元的时尚餐厅价格差别就没那么大了。
买车,买飞度的话美国比国内还贵,但凯美瑞就比国内略便宜。奔驰GLE的价格只有中国的一半不到,卡宴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买房子,在湾区Fremont这样的地方,60万美元只能买到那种南北不通透的110多平米使用面积的公寓,但100万美元就能买到150多平米使用面积的双拼别墅。在中国后者能比前者轻松贵几倍。
美国的工薪阶层基本上很难真正旅游。美国地广人稀,发达地区还分散在东西两岸,除了东北部比较密集外,其他地方基本上稍微想找个地方旅游就得坐飞机。而美国飞机票不但比国内更贵,而且节假日加价极其严重,周末从旧金山去个同州的洛杉矶都得300多美元,住跟国内快捷酒店类似的汽车旅馆也得80美元一天,加上旅游途中只能吃餐馆,4口之家随便在州内旅游一趟就得小3000美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压力不小。所以工薪阶层基本只会在自己开自己车能去的范围内在转转。
相比之下,中国工薪阶层如果爱旅游,在国内3000元一个人的标准国内除去新疆西藏几乎随便去,出境游泰国和越南也支付得起,不能自助安排的话,参团可能还更便宜——美国旅游团价格至少是自助的两三倍。
穷学生,完全没钱,靠绿皮车+青年旅舍几百块一次旅行跑了很多地方的也大有人在。
但美国的中产阶层如果愿意旅游的话,轻轻松松就可以跑过几十个国家。美国人工成本几乎全球最高,这意味着不算机票在所有国家旅游都比美国便宜。只要有能力跨出国门,又有能力安排自助游,每年安排一次人均2000美元的洲际旅行并无压力(美国人母语可是英语,比普通中国人出国自助游容易多了,但很遗憾,大部分美国人却没有利用好这一点),
而相比之下,从国内进行洲际旅行,价格相比美国没有任何优势,但绝对收入毕竟低多了。公休假制度还没有美国好。
所以,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相比中国究竟怎样呢?
如果拿中国城市地区和整个美国相比,各自可以划分成6个阶层:
富豪(super rich),大概是前0.5或前1%,手握不同形式权力的统治阶层。可投资财富在1000万美元以上。
富人(rich),实现了基本的财务自由,靠资产就可以得利维持足够体面的生活,大概是人群前5%,家庭年收入门槛大概要税前>35-50万美元。或者说拥有可投资财富>200-300万美元。
美国的上中产阶层(upper middle class)对应中国的中产阶层,人群的5-15%,主要的象征是持有较好的房产。在中国包括各种高学历打工者,在美国主要是壮年医生(中老年医生是富人,年轻医生则普遍有高额负债)、律师、银行、IT工程师以及其他行业中层。在中国小城市靠自己奋斗进入中产的家庭年收入门槛大概是税后20万,在二线城市则需要税后30-40万。在美国门槛依地区不同是税前>15-25万美元。
美国的下中产阶层(lower middle class)对应中国的白领阶层。大概是15-45%的水平。在中国的门槛大概是家庭年入税后10-12万人民币,在美国是税前>7-12万美元。
美国的working class对应中国的工薪阶层,大概是前45%-85%的水平。这其实是真正的“middle class”(中间阶层)。在中国门槛大概是家庭年入4-7万人民币,在美国是税前>3.5-5万美元。
收入最少的15%是底层穷人。包括挣最低工资的单职工家庭和无业家庭。
将对应阶层的生活水平进行比较是这样的:
美国的城市底层跟中国的城市底层一样惨甚至更惨。
虽然很多美国底层也有辆车,但是一般是二十几年的老车,而且整个家庭只有一辆车,对于大部分公共交通极为不便的美国地区来说,多半意味着出行是不如中国底层方便的。
美国底层往往生活在非常糟糕的街区,被枪支、街头帮派、毒品包围,房屋即使没有破损也很破旧,垃圾满地,比如下图这种:
更糟的是,这种街区的学校也很糟糕,所以美国底层的子女也很难逃离底层,混成工薪阶层就算很不错了。
美国底层能享受到的社会救济要比中国底层多。但是社区环境如此糟糕,社会救济很多时候只是维持罢了。
美国的工薪阶层在物质消费上其实能够与中国白领阶层相比,甚至可以用到更多方便性的用品,比如洗碗机、烘干机、厨余处理机、厨房纸、一次性拖把等等,在公共交通不便的地区,家里一般有两辆车,虽然大概率都是二手的。
但是美国工薪阶层很难供得起子女上大学,很难享受任何服务业,这方面甚至还不如中国工薪阶层。同样攒不出钱买房的话,房租压力也不比中国工薪阶层小太多,但好处是对租客权利保护好,子女上学也有租售同权,租的很安稳。
整体上生活体验大概介于中国工薪和白领阶层之间。
典型美国Working class家庭租住的公寓楼,图中左侧的两层楼共住了4户。
美国的lower middle class整体生活水平差不多可以跟中国中产相比。物质消费水平基本上可比,只是不能像后者那样顿顿下馆子或叫外卖,也不可能家里雇“阿姨”每周打扫,需要靠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洗碗机这些东西来替代劳动。但住房条件、购房压力、职场的焦虑感都会好很多。此外大环境基本上也要更好,空气更好,公共秩序更好,到中产这个阶层,应该会比较在意这些比较“虚”的东西了。治安虽然没有国内好但是一般中产阶层社区离犯罪也还是挺远的。
不过国内中产真的移民到美国做普通lower-middle class的话,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和“慢锤”式的事业发展可能对很多人也难以接受。
湾区lower middle class的典型住宅,在Fremont、Union City、Newark、Dublin、El Cerrito、San Bruno、Daly City、Alameda City等地的三室townhouse、低密度condo或较老的一层House,面积在1300-1700平方英尺(即使用面积120-160平米)。价格大概是60-100万美元。这些区域大体能保证安全和干净,但环境优美就谈不上,或者说算比较优美但就比较村儿一些。
美国的upper middle class绝大部分消费都不差于中国的富人,美国upper middle class的house差不多真的能对等到中国“别墅”的层次了。也可以大量使用人工服务。如果真的有兴趣,学开飞机、玩个游艇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随便度个假就是大溪地之类的。去南极、豪华非洲safari,豪华火车什么的舍得花钱都去的起。
当然中国富人实现了财务自由,而美国上中产并没有,心态上可能还是没有中国富人过的爽。但比中国中产确实爽很多。
当然因为语言、文化、种族等因素,在美国的中国人上中产,靠升到管理层混成富人非常难,远比国内难,中国人在美国少数混成富人的基本靠炒房。
湾区upper middle class的典型住房,一般是在Mountain View,Sunnyvale,Santa Clara,Foster City,Albany,住房面积则一般跟下中产阶层差不多,也是小三房,但是环境要好一些,售价一般在100-200万美元。
或者如果在前面提到环境中档的区,可以买到2000平方英尺的大四房两层独栋
湾区的富人居住的典型房子,要么是suburb好区的大四房,比如下面这个有水景还带泊位可以停船的
要么是旧金山市中心的高层公寓大平层,装修现代,楼内服务齐全。
首先我家去年纳税24万美元。IRS绝对是美国第一大黑社会,锱铢必较到极致,连我checking account活动送的五块钱忘了申报都要来问。
然后想给房子加盖个二楼,因为房子在山上,市政府各种复杂到爆炸的图纸手续要求,从建筑图,land survey,水电图,花园景观设计图,到地质报告,civil engineering,甚至市政设施改进计划都他妈的要我交。拖了快一年还没开工,就各种图纸已经送给各路工程师建筑师几万美元。
现在有一怒之下放弃加建就现在这样住下去了的冲动。现在房子200多平米,院子1000来平米也不算太小,但客厅太大卧室只有3个,以后孩子多了大了不知道怎么住。
一切起因是贪图这个后院的view。
————
别来跟我钻牛角尖五块钱要不要申报,只要银行报给IRS了而我没有,哪怕一毛钱IRS也会过问。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需要问个问题
我是假设自己住在美国好还是国内好。
我看到这个问题下几乎所有回答都遭到了神神的智能语音攻击。
你在国内就回你出国多看看。
你在国外就回你干嘛不回来。
对于可以预判对手的预判的战斗不好回答。
我以前混的论坛上有不少人生活不太如意,对国内的情况抱怨居多。所以我当时刚出国喜欢发一些美国多好玩的帖子颇受追捧。同样一些移民澳大利亚,日本的帖子也是一出即热。但是随后呆的时间久了,对美国有更新的认识,我就开始纠正一些对美国错误的观念,比如美国最高贪污额80万美元,比如美国学校都是免费之类的。于是被以前喜欢我帖子的那些人骂,说我拿了政府的钱当五毛。
然后现在在知乎上,看不惯一些401K买满,家里供着两辆车和大房子,自费供着孩子上着私立大学的人扯自己生活月光,说生活多艰难。我就说了点美国的实际,然后又有人上升到屁股坐歪了的程度。更有意思的是大多数是隔着太平洋,看了本美国书(估计还是中文版)就跟我嚷嚷的。
感觉我应该介绍这两个论坛的人相互认识一下,就会省了我很多的事情。或者更简单,我把在两个论坛发的帖子互换一下,在原来论坛继续发美国的美好生活,在知乎继续说中国生活多么优秀,美国多么悲惨,这样两边的政治都正确了,耳边的苍蝇估计也没了。
抱歉我做不到。我说的是实话,不服来怼。
—————————————————————————————————————
补充一点: 美国人在买房子上基本都是自己掏钱,父母极少参与,像中国这种六个钱包的事情更是想都不敢想。这上面差出去的钱就不少。另外在美国绝大部分家庭祖父母并不负责带孩子,小朋友从很小(最小我见过4个月大的)就送到托儿所,每个月2200美元左右,这个钱差不多一直要付到五岁上学前班(大点价格会便宜一些,但也要在1000往上)。中国的父母在房贷和育儿这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对自己生活的牺牲不可忘记。
原文
首先第一点,美国人嚷嚷说自己穷可不是真穷。某个回答里面说有记者体验生活觉得会破产,结果一看细节这厮看到短期内租不到房子就直接去motel住了个单间。Motel一天大概要30美元左右,一个月房租就近千了。要知道很多downtown地区的大学(像纽约,芝加哥包括我大巴尔的摩),博士后很多人也合租,自己一间房加一个卫生间大概500多就能解决。更便宜的合租一个房间,一个月能低到200-300,居住条件任何在中国读过大学的学生都会满意。然而老美不行……所以不要拿能够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民和一直养尊处优的美国人民嘴里的穷当做一回事。如果还不能理解建议回红楼梦里面看贾珍那段抱怨:“真真别叫过年了“。说的是什么。
第二,承接上面那段,美国的生活质量是远高于中国的(难听,但是实话),所以同等条件下花钱也多。我就说一个,空调暖气。很简单的一个对比,中国拍的冬天视频,绝大多数人室内也要穿毛衣甚至棉衣羽绒服。老美不知道是因为代谢还是什么,夏天空调要开到穿西服,冬天暖气要开到穿短袖。我父母来美国出于替我们节约的考虑总是一天到晚跟着我们关灯调暖气。从舒服的角度的确很舒服。但是钱也流出去了。但是简单的下结论中国比美国优越也有点过了。
另外说一点,目前美国的经济水平大概是很长时间以来都相对稳定的。而中国正在剧烈的变动。换句话说,美国十年以后的消费水平大概跟今天差不了太多,但是中国就不一定了。中国一直依赖的人口红利和廉价人力正在快速消失,就我观察到的情况是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像美国。所以今天大家指责的高昂的人工费用,在很快的将来就会出现在大家身边。比如说现在中国的月嫂价格高的已经破万,北京据说已经有1.5万一个月的月嫂。美国这头大华盛顿地区也才4000美元不到。另外像国内现在遥遥领先的快递和外卖业务,在人口增长放缓人均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你觉得这种廉价享受优质服务的情况还能持续多久?实际上很多这种明摆着就亏本的服务是靠着财政补贴,比如共享单车。现在共享风潮退下去,便宜的东西还能用多久就有了问号。要知道那些风投扔进去再也拿不回来的钱,追根溯源是谁的钱?
比如国内一直津津乐道的美国私立学校价格高昂。但是你现在看看国内的私立/双语学校什么价格?我刚回国的一个哥们半托的双语12万人民币。这哥们在美国的私立montessori蒙氏学校一年才1.5万美元(全天)。我儿子在密歇根上的另一个更有名的蒙氏私立小学价格才1.8万美元一年。就连川普的小儿子所在的华盛顿地区著名的贵族学校——圣安德鲁学校(St. Andrew's Episcopal School)被国内称为天价,结果才多少?4万美元。也就是说,美国私立学校的上限基本上也就是美国平均家庭收入(5万美元左右),你看看中国平均家庭收入(别说平均家庭收入,就算是平均中产收入才多少?),你好意思嘲笑人家私立学校学费高?
再多说点美国玩的。
我一直很奇怪居然有人觉得美国不好玩。后来想了想,基本上说国内好玩的都是聚众撸串,聚众KTV,聚众打麻将。其实撸串,ktv,打麻将本身美国都有,只不过缺乏了国内可以轻易聚起来的众,所以就觉得没劲了。在国内朋友多,适合被别人带着玩,需要有人组织。到了美国你需要自己组织,对很多人来说不习惯而已。因为我在美国的亲戚朋友比较多,在方圆10公里左右有两家亲戚,然后在国内我就是领头去玩的,所以在美国我感觉很好玩啊。
衣食住行玩这些方面,除了国内在吃上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其实也不完全以外,美国基本上都是碾压啊)
我就说说玩吧。现在冬天,前几天去宾州滑雪,宾州最好的滑雪场圣诞节期间最贵的滑雪票一天$91,淡季大概一半不到$42左右。淡季换算成我税后工资大概1/10。租一身装备一天$21。这是最贵的地方,因为雪好。稍微近一点的地方有最低滑雪$25左右的,雪比北京附近的只好不差(这里就不谈福蒙特,犹它,密歇根和威斯康星这样便宜更优质的滑雪场了)。相比支持下国内滑雪票至少在一天200-400往上。亚布力到700了。
再说玩冰球,北京冰球课一个小时大课380,私人教练要700往上。我见过还有高水平教练说一个小时2000的。密歇根一节课1:4的集体课大概是20美元左右,1:1也就是40美元不到。
基本这么说,美国基本玩什么东西都比国内便宜得多。我可以包条船去密歇根湖或者去大西洋钓鱼,一天400美元左右(10个人);我可以拉上20多个人去踢室内足球,一个室内场一个半小时大概200美元左右,每个人10块钱(国内据说8000人民币一场);所谓的贵族运动马术,小朋友一节课大概也就是45-60美元/小时。国内基本上是300左右起,进口马在700块钱左右。
剩下好多像潜水,射击,或者过分点去玩玩飞机什么的都不算贵。好多国内不能玩的,美国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另外什么看NBA,NFL,NHL比赛,音乐会剧院什么这种都是常规操作,国内目前差的比较远(中国足球我不想说)。
自己经历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在美国你玩兴趣爱好可以玩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我自己是随身听爱好者,在国内经常参加随身听聚会。经常是四五十人聚在一起,每人拿出自己的一到两件随身装备,随便试听,为将来继续败家做准备,同时也是个交朋友的过程。
然后到了美国我自然搜索到了head-fi,知道他们近期有聚会,我带了大概七八个盒子,把手里珍藏的Technics XP7, XPS900, 索尼的D350,还有ER4,E5C, HD580统统带上了。结果到了地方一看,人大概只有7个(属于head-fi比较标准的地区性聚会了),但是每个人都是开着卡车拖着箱子进来的,还有一个哥们自己做的一个类似龙门吊一样的器材架直接推进来,基本上没有随身听,只有台机,台式耳放加大耳机,还有带近听音箱的。国内的特色是人多器材少,这里的特色是人少器材巨多。我听了STAX的SR007,L700 lambda, HD650, HIFIMAN的HE6等等。所以我从来就不赞同说美国没什么好玩的。你把自己封在家里不能怪别人啊。
顺带再说说医疗。想起来一点说一点吧:
一般老美的本科生都有自己爸妈的医保护着。留学生吃亏,问题是中国的本科生也没有保险,还不能用爸妈的,也就是校医院稍微便宜一点吧。
phd一般都能享受到助研或者助教的医保待遇,价格一个月从50-600不等,看学校,但是基本上就不花很多钱了。比如我家两个孩子都是phd时期生的,均为剖腹产,住院下来账面都都超过2万,但是一分没掏。
美国医疗一般被丑化的比较多。比如说不敢去急诊室,不敢叫救护车什么的。首先,如果有保险的话急诊室(Emergency room)一次大概100美元。你觉得太贵可以直接去Urgent Care(非急诊,营业时间较长,有24小时的),一次大概30块钱左右。平常直接去找家庭医生(早上打电话很少有当天看不上的),一次20刀左右。
这里补个例子吧,医保公司对支出举得例子:这个并不是什么好保险,HMO的
http://www. aetnafeds.com/pdf/2018/ 2018_SBC_NationalHMO.pdf
我翻译一下。第一竖行是名叫Peg的生孩子。9个月中包括产科门诊,生孩子或者手术费用,诊断费用(包括非常规检测,比如壬辰高血糖),超声波和血检,开的药,专家诊断(包括麻醉),总费用一万两千八百美元,自掏760美元。
第二行是Joe的二型糖尿病,一年的费用: 包括看医生(包括专门顾问进行糖尿病治疗和注意事项的讲解),血检,开的药,血糖仪等必需仪器。总花费7400美元,自掏1820美元。
第三个是Mia的骨折,走急诊和复查。包括急诊室和夹板等费, 诊断(包括X光),拐杖等康复仪器,帮助恢复的理疗。总共花费1900美元,自掏400(其中有250是急诊室的钱,你要是发生在白天,去家庭医生或者urgent care估计可以省下200左右)
这还是个并不太好的保险。并没有出现像很多人一样的动不动自掏上千的情况。所以我一直建议很多人好好咨询一下,换个保险。
另外看看这篇文章也就知道为什么好多人抱怨说自己的保险贵,其实稍微用点心,别死抱着一个保险不放,有时候能便宜好多。看看这篇aetna介绍他自己保险估算软件的文章,就知道很多所谓1000多的X光根本就是自己不动脑筋瞎花钱 (Save on Health Care Costs with Aetna’s Price Estimator - The Health Section)
For example, a quick search for a complete shoulder x-ray on the Member Payment Estimator reveals costs of $552.48 at Provider A, $210.85 at Provider B and $46.85 at Provider C in Des Moines. In Omaha the same complete shoulder x-ray costs $297.63 at Provider A, $404.37 at Provider B and $38.63 at Provider C.
简单翻译一下,在爱达荷州Des Moines,同样一个完全的肩部X光,A诊所收费552.48美元, B诊所收费210.85美元,C诊所只收费46.85美元。而在Omaha市,价格分别为297.43, 404.37和38.63 美元(不要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大区别)
所以建议保险经常问着点,换换不吃亏。同理有些人老埋怨说专科医生约不上。其实有时候就是自己的家庭医生一般就推荐那几个。在同一个network下,你按照保险公司网站上名单挨个打,尤其是稍微远点比如开车30分钟左右的那种。我们实验室一个阿姨做胃镜,开始说要等两个月。然后有个医生同事教她打电话,第二天就约上了(据说再远点还有当天下午就能看的,但是做胃镜要禁食,只好等了一天)。
另外,那些说看专科需要等很久的人也算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举个例子,我女儿牙齿蛀了一个洞,里面发炎去看牙医。牙医发现后面一颗牙齿长歪了需要外科手术拔掉。但是外科医生一下排出去一个月。随即牙医直接给外科医生打电话,重新安排在两天以后。牙医跟我说,如果你觉得某些症状比较重,就应该让你的家庭医生直接联系专科医生,给你安排一个提前的时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今天更新一下,拔了蛀牙,还拔了里面一颗长歪的牙齿。因为年纪太小没有做全麻而是用了保险不包括的笑气。整个过程一个小时,医保下来,拔两颗牙和麻醉的费用一起361美元。
也来贡献一个数据,纽约上州房价物价税极低的地方(一年家庭收入一套独栋别墅)。
家庭工资收入十六万美金,扣完保险,养老金和税每月到手将近1万美金(目前疫情好多公司可以远程办公准备跳槽应该能再加个五万美金左右)没娃不用养车。吃穿住行保险每月平均下来2千到2千五。能剩不少。攒够四五个月就买房,疫情开始以后自住加投资房共入手了五套,用了四倍的杠杆,也用到了其他的贷款(HELOC)。加上出租房管理(长租和民宿)比较合宜,现金流不错,这块每月的净现金流也快一万美金。也都存起来准备继续买房。下一个目标是城市市中心核心地段搞个带门面的小楼。
然后自己平时在亚马逊上卖卖货,不是太拼命那种,每个月净利润平均一千美金左右,把自住房的开销给挣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钱都用在投资上面去了。除了对吃上面要求比较高(只买有机的),不爱奢侈品不爱豪车,不爱极限运动也没啥烧钱的爱好。现在的打算是继续投资买房搞搞亚马逊,工作再拼个几年把能贷出来的钱全部贷出来,等每月被动现金流稳定在三万美金左右,我就辞了全职工作,让老公工作纯粹蹭医疗保险。
自己的感觉是身边像我们这样生活的还不太多,大部分身边的美国人还是老老实实工作等退休,想买啥花钱比我们大方多了,同部门工作的美国小哥工资六万不能再多,就敢买快三十万的房子,也存不起首付,每个月交额外的的保险,娃也生的毫无压力,每周末就约打高尔夫,他家庭条件可不好,单亲妈妈领救济。另一个刚入职同职位的小哥大概能拿八九万,一开始全职工作先换了好车最近在换大房子,周末也是打猎高尔夫玩的风生水起。父母也是不能有助力,人和钱都帮不上。感觉他们的财务安全感挺高的,有多少造多少,借钱也要造,反正我是不敢的。
首先前提应该是错的,我看到一些回答说美国开锁之类的需要几百美元,而没医保感冒花上万美元都有可能。
然后讲一下为什么。
假如你是资本家,你的目标是什么?是让无产阶级活在当前社会的最低标准上下,一分钱不剩,而且工作量尽可能大。
一方面,剥削到一分不剩可以让他们有更大的工作动力,另一方面,这样资本家利润最大。
那么结果就是:各行各业的无产阶级,都活在自己行业的最低标准上下。考虑到一部分特殊行业,比如金融(含保险)以及金融的标物(互联网,美国的医疗),无产阶级的生活会不同程度的好一些。当然,律师和政客也是剥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待遇也相对好。
这样对应的话,中国古代的皇权等于资本家,官等于政客,而吏则对应律师、it等。除此之外还有科研人员和大学教职工等,这一部分如何归类不太好归类,但大体也算是官吏。
结局就是资本家会精确的算计你的承受能力,然后让你正好分文不剩(理想情况),而又去“努力奋斗”。当然,还会设计金融陷阱让你陷入贷款之中,比如你不贷款就买不起房,但贷款意味着你要承担全部的折价风险,但定价某种意义上也是银行背后的资本家。
由于社会的流动性,这个过程始终不会到达完全的理想,而其中也有资本家的衰败和普通人的跃升,处于动态平衡中。而资本主义制度和现代科学保证了金融动荡的周期小于无产阶级起义的周期即可,另外还使用直接选举来迷惑无产阶级,使之以为自己有权力选举总统——实际上总统总是资本家或者资本家的代言人。事实上选举只是被统治者的情绪出口,而非阶级改变。这一点特朗普这次特别明显,倘若没有选举这个情绪出口,那才真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了。
这中间的本质,就是剥削。如果没学好,可以深入看一看中国的政治课本,讲的不直白,但也算是很详细了。也有很直白的结论,但没直白的论证过程。
资本主义靠着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和一系列的经济操作,使得据说美国有半数家庭拿不出几百美元现金。你想问他们为什么不存款呢?原因很简单,只需要将一个反复需要的必需品价格定到“需要贷款才能勉强购买”即可。假如一个人月薪1000,最粗暴的方式就是使他的衣食住行需要1000,那么等他感冒之后就必须贷款,而此时他就会陷入贷款无穷尽的未来中。而贷款压力促使他更加辛苦的工作——当然实际操作会更高明,并且加入“有机食品”等层级更加细分的剥削,使得吃普通视频的工人和吃有机食品的白领都会陷入最大化开支的结局中。
而美国人没有如此详尽的政治课本,经济学也总是脱离政治做研究——实际上明白人都清楚,脱离政治研究经济,那么就像是脱离女人研究口红的销量一样,最后只会给出各种复杂的公式,却始终无法给出正确的结论。这既是一种政治家别有用心的引导,又是科学本身容易走向的“真空中的球形鸡”。而真正揭示了规矩的马克思那套东西,朴素的道理相比复杂的公式没有说服力。反正无产阶级之所以是无产阶级,也因为其并非那一小批真懂政治的人。而收买少数真懂的人也并不困难。我怀疑 @John Hexa 先生可能没有上过中国的政治课,或者没有注意,其实共产党诚实的很朴素,这一点共产党宣言也是这样号召的。
并且可见的未来,这个问题会进一步加重。事实上互联网给了一个非常高效率的剥削工具,以至于本世纪美国平民收入反而下降。未来大数据剥削将会更加精准,当前时代还有漏网之鱼,未来更难有。特朗普上台是因为他是旧资本家,剥削效率低于互联网和金融资本家,以至于存在被淘汰的危险。但这是这个资本家群体的最后挣扎而已,挡不住历史潮流。
而这也一步一步沿着马克思的预言前进。当然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能预测到电脑和互联网,但是随着更高效率的互联网资本家大数据收割的时候,也意味着资本家也逐渐的被资本异化。或许有一天资本家也会被资本抛弃,这个时代会怎样现在已经不能预测了。到底是ai奴役人类还是共产主义,在电脑发明之前回答是唯一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剥削,总有人想当别人的老板,总有人想欺压别人。也总有理想者,总有人想大家都幸福,总有战士。然而战士一批一批的死去,留下的都是利己主义者。直到今日,已经没几个人愿意站出来讲话了,知乎上几乎见不到剥削二字,分析问题也几乎没见到深入分析的。
当然,你要是问我怎么办,我也没办法。马克思不仅正确的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解决方案。我其实也并不清楚,人类培育出的资本这个东西,到最后是否会反噬人类,或者像核武器一样居然因为过于强大反而成了和平的守护神。倘若有一天资本被ai操作,强大到所有国家都无法抵抗,那么究竟结局是奴役人类还是共产主义的守护神,我也很难预测。
我恐怕等不到那一天了,这个回答应该也等不到了。
我可以现身回答一下美国收入top 3%的钱花哪去了。
家庭年收入70万美元出头税前。上次查了查远超前5%(约50万),能进前3%,离1%差很远(约180万?)。坐标湾区。这个百分比貌似是我查的湾区家庭收入的百分比。以上收入都是工资收入。也有一些投资,有时候赚有时候亏,所以就不提了。但是因为一起算税,所以我一般到第二年4月报税时才知道要交多少税。姑且按一个月税后3万美刀计算吧。
花费最多的是住房。住房所在市去年家庭收入中位数税前15万刀,可是去年成交房价中位数高达280万美刀。这个价还是去年年底成交价下滑后的中位数。所以,不用指望中位数家庭能买中位数房,大部分居民都是几十年前房价还没这么高的时候买的。这几年买房,像我这种top 3%的,也就只能买买中位数价格附近的房。所以感觉这些地方和北上广一样,本地土著优势很大。
现在平均每个月房贷6000多刀,房产税3000多刀,水电气垃圾等一个月500-600刀。园丁每月150刀。游泳池维护每月160刀。大扫除一个月500刀。住进来几年平均每年修房子一万多刀(50年代老房子,修管道漏水,漏煤气,电线老化起火,暖气坏了,热水器爆炸了,屋顶漏雨等等。。。)平均起来,一个月12000刀不到到住房里面了。当然,正常收入的美国人不会花这么多钱住房子。本市有同事租两室的公寓5600刀一个月。隔壁市租个两室的公寓大概4000刀一个月。再跑远一些两室公寓只要3000刀了。再再再再再再跑远一点可能更便宜吧。美国一个市很小的,几万人口小镇而已,所以隔壁市离我家也不到5公里而已。
花费第二多的是小孩。两个娃,都学龄前。没老人帮忙,双职工,所以,只有碎钞。老大日托一个月1900刀。再雇一个阿姨接娃回家陪娃玩到父母下班,一个月1500刀。老二刚出生没多久,月嫂一个月加小费约6000刀。估计老二再大点,换成普通的保姆,不用陪睡的这种,4000刀以内可能可以搞定吧。而且估计那个时候老大的接放学陪娃的保姆也可以简化掉。所以我猜学龄前俩娃的稳定支出估计在5000刀左右。挣不了这么多钱的老美,估计得一个人全职在家带学前娃。
除了房子和娃花钱,其他花费基本可以忽略了。两辆车,加起来不到5万美刀,没车贷。汽油一个月200美刀出头。车险一辆一年大概500左右。医保公司出,自己出不了多少。两口子每人额外保了20年的200万美刀的人寿保险,一个月加起来300美刀左右。还买了意外责任险,俗称伞险,比如谁家小孩翻墙到我家然后掉进游泳池淹死了,保险能给赔,大概一年200不到。房屋保险一年600多,主要保火灾和失窃。
以前吃饭找保姆做,做饭保姆一个月1500刀,顺便简单收拾打扫卫生。后来吃腻了,保姆也不会换花样,就改成叫外卖了。一天20-30美元,比保姆便宜又好吃。周末自己在家做饭,可以买点好点的食材,比如龙虾海参什么的,来顿大餐。有娃后,出去吃饭和旅游都几乎没有了,所以这些开支基本没有。
其他我也想不出啥怎么花钱了。基本不买衣服不买玩具什么的,大人的衣服十年前的还能继续穿。玩具随便散散步,就能捡回来一大堆质量好不要钱的玩具。家里面从滑梯秋千到洋娃娃,全是别人不要送的。娃的衣服也是一捡一大包,根本穿不过来娃就长大了,只有继续送别人。不买东西到不是我抠门,实在是太懒了,买东西太花时间,还是捡起来方便,也不用挑得眼花缭乱。
———更新分割线———
2021年底了。两口子都升职加薪了。W2收入加起来过百万了。
支出没啥变化。房贷refinance后一个月只用付5000了,但是房产税每年2%加,毕竟周边房子今年就没啥400万以内成交的房子,一公里开始出现800-900万的“天价”房子成交了。
疫情基本不开车了。吃的东西涨价很多但是年入百万买菜还是基本不看价格的。疫情期间一个住家保姆4500刀带娃和做饭。
收入上涨支出下降,所以最近攒了不少钱,想一次还清房贷都行。
美国穷人有3种:
1. 有上进心,父母不给帮忙一切靠自己,受教育程度平均,工资平均的下层中产,通常收入在5万-10万美金。
这种人通常有巨额学生贷款要还(几万-十几万美金),30几岁好不容易把学贷还清了,开始养娃,开销增加,买了房的话要背房贷(十几万-几十万美元)
总结一下就是总是有债要还,手头紧巴巴。
2. 无上进心,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不会过日子。
这种人通常打一些杂工,什么餐厅服务员啊,货车司机啥的。这群人收入不高,3万-5万美金一年,拿个本地区最低小时薪水那种。但花起钱来不懂规划,看着也没享乐,自己还觉得自己很可怜刻意节省了,但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不会过日子。多余的衣服就不要买了,吃饭也计划着点,少吃几口还能减减肥。然而他们就是不懂(很多把自己吃成肥胖的)想象一下,真懂节省的话是怎么把自己吃成那样的。就是完全不懂规划。
3. 神经有问题,无法工作,领救济都领的不认真的那种……
但其实最重要的是一个有正经的工作的老美跟你抱怨日子紧巴、穷的时候你们对穷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朋友的婆婆,医院工作,年薪可以拿到10万美金,虽然有房贷,但实际上不影响她生活质量。那她为什么存不下钱呢?讲几个她很爱花的小钱。
(1)壁炉里烧的松木,一块5美元,可以烧5个小时,她在冬天的时候每天要烧2块,因为她喜欢那个味道~
(2)去买菜,她说孩子们爱吃鸡尾虾,一袋几十美金,她像不要钱一样塞几百美金的在购物车里~
(3)老美房子大,除了她自己的卧室里的衣橱外,别的房间里的衣橱里还有很多她的衣服,甚至有些吊牌都没拆,但她看到喜欢的衣服还是会买~
另外,美国的暖气不是集中供暖,自家地下室里有锅炉烧水供暖,有些烧燃气,有些烧油,还有用电的。燃气最便宜,电最贵。但美国人的暖气是24小时开着的(最多把温度调低一点)。哪怕不在家也会开着。一到冬天,最便宜的燃气,每月也得几百美金。
就想想这每月多出来的几百刀几百刀的“小钱”加一起是多少吧~
这么花钱还有脸哭穷,对,老美就是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