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没想到这个回答几个月后仍然每天有几百阅读量。赞同我的,嘲讽我的都不少。
我母亲是国科大教授,叔叔是北京某学校法学教授。体验就是他们总会有意无意地想让我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发展。他们是单纯地觉得这个职业对你最好、希望我好的角度劝我的,而不是啥虚荣心。
先说一下背景:
我妈是清华本科。人到中年后重新读书,去北美读博。回国当了上交副教授,然后随上交校长,中科院副院长张杰一起来到国科大。她很不容易,奋斗一圈最后得到了清华杨,谢等人的尊敬。
我爸没有继续读下去,但他的双胞胎弟弟,我的叔叔走了学术路线。叔叔对我很好,算是半个父亲。叔叔是中国政法本科,人大法学博士,哥大LLM。
我妈和我叔叔都有一些遗憾,他们也有意无意中总希望我能弥补他们当年的遗憾。
我妈就不说了,因为半路出家,年龄大导致很多青年学者的项目申请不了。高强度工作下身体跟不上了。
我叔叔遗憾也挺多的。当年他是文科前几十名,但报志愿不懂乱报的去了政法,后来知道原本可以报北。他在哥大法学院成绩优异,有机会读JD,但实在拿不出10万美金的学费,只好作罢。
我手里的牌明显比我妈和我叔叔好很多。我本科上了藤校,找到了自己感兴趣,同时有前景的领域。而且一上来就接触到了这个领域的元老级学者。最后、我也没经济上的压力。
他们就总希望我按照他们的轨迹发展,即最大化用好我接触到的学术资源,读博,去个名校当教授。我的几个相关领域的学长也确实都拿到了不错的教职,清华,北大,西交。
我叔叔是法学教授,资深律师。他觉得我太单纯没城府。他批评我的样子让我想起权游里泰温和詹姆的初次对话。他的气质确实有点像老狮子。
他批评我太理想化把精力放在没用的地方。他觉得我干这些无意义的事情浪费了我的才华。
在他看来,追求soulmate是“泡妞”,浪费时间。你事业有了就啥都有了。但在我看来事业和爱情是互相独立的两个维度。
在他看来,我网上揭露啥啥学校,公司是吃饱了撑的。坏人多的去了你还挨个怼去?
但我大四的经历让我有些动摇了:
1。学术的成功随机性(运气成分)大。
2。我喜欢的女生类型压根就不出国。我跟同专业的很多人三观不合。
我感到做学术随机因素太多了。另一方面,我发现学术这条路并不能给我带来知己,带来soulmate。身边走学术的朋友很多都是那种人生满足感很大程度(80%)来自于学术。之前看见数学专业的大V在讨论北大某神,说他不关心男女之事,人家的人生成就感完全来自于数学本身。我感觉到自己跟大部分做学术的人有些不太一样。而我的人生满足感来自于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找到soulmate比重比他们大多了。
当时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大牛教授说“this will make you famous” 结果设计好研究准备跑数据的时候发现当天出版的PNAS发表了相似的研究,研究直接作废。对方是科学园院士,手头有现成数据(我数据被卡脖子了几个月),做出了我的研究想法的前一半后利用院士身份投稿PNAS快速发表了。用教授的话讲就是我们晚了三个月(数据在公司手里,我手里没数据,被迫拖延了几个月)
后来我又想了几个改进方案,但教授都觉得创新程度不够发不了顶刊别折腾了。
翻译过来就好比你炒币,看准机会10倍杠杆allin、结果中央突然公布政策导致暴跌,你爆仓了。但如果没有这次意外的话你就财务自由了。全是运气,就差了那么一点。
但真正让我失意的是另一件事。那学期我一直偷偷关注的中学女神分手了。我等了两个月后试图去追她,结果因为异国+从来没追过妹子扑街了。这是我本科第一次追女生。后来我又认识了一些北京高校里的女生。真的跟我美国见到的不是一类人
一方面,有国内普通学校的女生能懂你。能准确的说出你内心的想法,让你心动。
一方面,是我专业里碰到了层出不穷的女拳和二鬼子(北师大骟姐就是社会学的,大家自行感受一下)。帮助了一个同学好多,结果朋友圈评论两句,价值观一言不合就屏蔽我。然后还把我微信给她的朋友来白嫖我申请。还有比如网上看见我一个回答说网络女权挑拨矛盾而发动同学排挤我拉黑我。事实上我上个女权主义文学课,是班唯一的男生,拿了A。我最开始来知乎是因为新东方奸杀案、也陆续写过女权相关内容,包括了热门回答。就这样、她们能挑出我写过的两句话,扣上“仇恨女性”的帽子来排挤我。
二鬼子就不介绍了。甚至到有牛津社会学的人能冠冕堂皇地指控我犯“粉红罪”。“你(我的一个朋友)怎么跟陈有来往?他是粉红!”
有些已经被国安局证实是行走的五十万。排挤我的人是五十万的同学,也许是行走的二十万
我就忍不住想,我到底在忙活啥?战争片里有一个经典台词叫“I didn’t sigh up for this shit”。
在一条孤独的道路上投入5-6年青春。争取发几篇SCI一区,但运气成分很大。有可能你搞不到数据、有可能做一半别人发了。有可能教授觉得不行想法作废结果别人做出来发顶刊了。
我提前看清楚了两件事:
1。学术界不是净土。学术界的弱肉强食一点不比职场弱。有的教授仗着自己以前的成就当土皇帝把学生当垃圾。有的白左教授双标玩到飞起。有的博士生只会阿谀奉承蹭剩饭。有的专业明明已经死了学者却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假装还在做有科学意义的研究。
认真做学术是一条很孤独的道路,而回报随机性很强
2。学术追求并不等于精神上的满足。国内名校学生可以有各种活动玩,有的是认识异性的机会。而北美读书意味着小村子里,唯一的娱乐方式是去regal 看新片。认识的中国人非常有限。结果还一群拳师。
更新:
补充一点我自己所属领域的情况:领域理论上处在理科和社科的交叉,但未来肯定是由理科学者主导。
社科这边,国内就是个笑话。社会学里做这个领域的青年长江在十年前发过二区。我已经在知乎上反复鞭尸国内社会学了,肯定不考虑。(我有一个回答吐槽现状,有100万阅读量)
理科这边,相关专业的学者有数学,统计物理,计算机,系统科学等学科。目前已经吸引到北大数学系,清华计算机系等顶级理科院系大佬进入了。北师大系统科学的土博都能吊打上问提到的社会学青年长江。我做学术并且回国的话肯定是跟他们打交道。
我得想清楚以后长时间跟上述群体接触,合作,竞争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方面,我本人内在是非常感性的。另一方面,得想好自己的优势所在,毕竟最聪明的一群人已经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所以我每次看见社会学博士蜜汁自信就觉得好笑。这条路你卷赢了也没用了,你的那点成就会被后进来的数学计算机的高手降维打击的,而学术界最不缺的就是平庸之辈。
最后补充一下我喜欢的女生类型。
我喜欢的女生类型比较单一:感性,文艺,温柔,中文好。感情细腻,基本都有一个自己的私人向公众号分享点文学艺术,生活感悟啥的。卧室里挂着我的仕女图和最喜欢的词。
这类人出国的少。是让我动摇在美国读博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