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军衔是怎么一回事? 第1页

  

user avatar   cpcli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军衔和指挥没有必然联系,所谓没有军衔打仗就会乱套纯属胡扯。

在现如今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军衔这个体现等级的符号成为了体现职务的符号,如果没有这个符号,职务就无法体现,将会导致部队的指挥关系发生严重混乱,从而致使战斗失败,招致重大伤亡。

这种军衔决定论的典型观点如下:


(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军服没有军衔识别符号,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籍此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指挥官阵亡后,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也是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原因之一。

军衔和指挥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换句话说,是不是有军衔才能保证指挥稳定?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军衔决定论的鼓吹者们,可以说是没有解放军战史的起码常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没有军衔?抗日战争时期有没有军衔?解放战争时期有没有军衔?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没有军衔?如果没有军衔就会导致指挥混乱,那解放军是怎么由弱到强,夺取天下,把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以南的?解放军战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军衔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和指挥稳定没有必然联系,没有军衔照样可以指挥顺畅,搞好建设,打好胜仗。所谓没有军衔导致指挥混乱,不过是他们自己脑补的产物而已。

那么,过去没有军衔的解放军是怎么保证指挥不间断的?答案很简单,却没有多少人注意过,就五个字:干部代理人。

战前,要确定各级干部的代理人,以防在战斗中因为干部伤亡而失去指挥。干部代理人的人选,要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宣布,要在干部会议上公布,让干部战士都做到心里有数。战时一旦干部出现伤亡,代理人立即接替指挥。代理人也全部伤亡了又怎么办?解放军的做法是号召非代理人选挺身而出,自动接替指挥;或者由上级临时指定。比如:

117团2连在代乃阻击战中先是和116团6连并肩战斗,尔后继续坚守五天,打退号称“王牌”的越军316A师148团12次冲锋,毙敌291人,阵地始终屹立不动。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守如泰山英雄连”荣誉称号。我们来看看该连在战斗中是如何调整组织的:连长林贤睦牺牲后,代理副连长、1排长王顺蛟接替指挥;王顺蛟牺牲后,2排长杨金洪代理;杨金洪负伤后,由从后面赶上来的副连长李玉明接替;李玉明不久也负伤,3排长靳涛代理职务继续指挥全连坚持战斗。在五天阻击战中,2连先后有14个正副班长代理排长指挥,及时指定了15名战士代理正副班长。

115五团3连在攻占215高地时,在九名干部有六名伤亡的情况下,1排长王久林挺身而出,及时调整组织,部署战斗,指挥部队坚守了已占的阵地。

120团7连1排攻打3号高地,带队的副连长刚冲上去就中弹牺牲,排长接替指挥,排长牺牲后,政委指定1班长指挥,保证了1排没有失去指挥。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多看点战史,对这一做法就不会没有印象,把军衔和指挥硬扯到一起的,只能说明对解放军战史的无知。干部代理人是被几十年征战史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确保指挥稳定的做法,即使是在恢复军衔制后,制定干部代理人方案仍然是部队战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指挥不间断。


或许有人要问,你说的都是本单位的情况,熟人之间的情况,要是不同单位的陌生人遇到一起,没有军衔怎么识别指挥员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是陌生单位需要临时协同,解放军的做法是各单位领导碰头自报职务,由职务最高者负责指挥。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361团后勤二梯队和部分战斗连队人员1979年2月18日晚被阻于宗梅吊桥以西,当时一共有298人,来自19个单位,还有100多掉队的民工。陌生不陌生?够陌生了吧?但人家是怎么做的?不是因为陌生就各自为政或者自我瓦解,而是马上开会成立临时党支部,推举100迫击炮连指导员为书记,在他的主持下组织防御,各单位干部分工负责,彼此协同,当晚打退越军3次进攻,歼敌65人,尔后安全归队。看到没有?陌生是不是问题?

有些杠精还不服气,说开会要浪费时间,有军衔大家一目了然,就不用开会了。说这种话的人其实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明确任务、组织协同八个字的意思先了解一下?

当互不熟悉的分队临时组织到一起时,推举负责人或者主动挺身而出是解放军历来采取的做法,在危急时刻,怕的不是因为陌生而互不服气争执不休,而是怕无人负责大家都送死。只要有人敢于站出来,大家都会自觉服从命令,毕竟谁也不想乱作一团坐以待毙。同理,就算有军衔,能识别等级最高者,可是他不敢站出来,这个时候军衔的作用是不是连一张卫生纸都不如?

还有的人喜欢拿1988年恢复军衔制说事,说对越作战之后恢复军衔不就是总结了实战中的教训吗?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实则站不住脚。80年代老山作战的时候,为了隐蔽自己,指战员们连红领章都取了,你还要人家挂军衔?你们口中的军衔那么重要,说是1979年作战血的教训。为什么数年后在老山浴血的将士们连领章都不愿意戴?很简单,容易暴露目标嘛。



1992年8月31日,武警云南省总队遂行平远街作战任务时,同样有部分指战员取下了领章和缀有军衔的肩章,这个时候,距离恢复军衔制已经四年了。




最后回到部队条令上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59条规定:“军官、士兵依行政职务和军衔,构成首长和部属、上级和下级以及同级的关系。在行政职务上构成隶属关系时,行政职务高的是首长又是上级,行政职务低的是部属又是下级,部属的上一级首长是直接首长;在行政职务上未构成隶属关系时,行政职务高的是上级,行政职务低的是下级,行政职务相当的是同级。在相互不知道行政职务时,军衔高的是上级,军衔低的是下级,军衔相同的是同级。”

第62条规定:“军人在战斗中与上级失掉联系时,应当积极设法恢复联系。一时无法恢复时,应当主动接受友邻部队(分队)首长的指挥。如同友邻也联系不上,应当主动组织起来,由行政职务高的负责指挥;一时难以区别行政职务高低时,由非专业技术职务军衔高的负责指挥。”

现在的条令规定得非常清楚,职务是第一位的,军衔是第二位的。只有在无法区别职务高低时,才根据军衔决定上下级。那么在实践中,无法区别职务高低是大多数情况还是极少数情况?而过去没有军衔的时候,以职务为依据,部队的各项工作是不是一样运转?

总而言之,军衔决定的是等级不是职务,而决定指挥关系的是职务不是等级,职务也不一定非要有军衔才能体现或者证明。职务在指挥中起决定作用,军衔作为一种符号起辅助或补充作用,军衔有,可,无,亦可,和指挥没有必然联系。把军衔视作指挥的必要条件,认为没有军衔就不能保证指挥的观点是大错特错、极其荒谬的。

军衔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呢?是在于体现等级,激励军人进取,确定物质待遇,在对外时对等交往……

如果还不明白,我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校里的职称就是等级,就好比军衔。某高中高三年级组长是特级教师,校长是高级教师,告诉我,谁是领导?谁说了算?某高校文学院某教师是三级教授,而校长是四级教授,告诉我,谁是领导?谁说了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注中越战争史,兼习解放军其他历史时期战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相关话题

  如果美国核袭中国,会袭击哪个地方? 
  我们为什么要勿忘国耻? 
  如何评价战国四公子? 
  喀喇汗王朝的双汗制是怎么回事?一个国家可以有两个国王吗? 
  为什么戏曲中人物很多和历史人物差别很大,庞太师,刘皇后,潘仁美这些贤臣写成奸臣? 
  孙权杀死关羽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如何看待 2018 统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将五胡乱华这一历史事件写作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为什么纳粹德国非要说自己是雅利安人? 
  部队生活中发生过什么野外遇到野生动物的事? 
  为什么很多军用芯片都还是65nm的? 

前一个讨论
中国空军当下是否需要发展战略轰炸机?
下一个讨论
大学生笔记本最好关注哪些性能?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